一、几种稳定度分类法的比较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祥余[1](2015)在《大气稳定度分类方法及判据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比较分析了Pasquill法、Pasquill-Turner法、P·S法、温度梯度法、温度梯度-风速法、理查逊数法、总体理查逊数、风向脉动标准差法、莫宁-奥布霍夫长度法等十一种主要大气稳定度分类方法。研究表明,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常规气象资料、梯度资料和湍流资料可获得性的不同,分别优先选取P·S法、理查逊数或总体理查逊数法和莫宁-奥布霍夫长度法会获得一个更加准确的分类结果。
范绍佳,鲍若峪,罗小芬,罗经贯[2](1997)在《广东沿海地区大气稳定度及其分类探讨》文中指出利用广东沿海1个100m气象铁塔的逐时风向、风速和温度梯度观测资料及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分析研究沿海地区的大气稳定度及其分类方法.结果表明,沿海地区大气稳定度应区分为地面、垂直和水平大气稳定度.地面大气稳定度由常规Pasquil-Turner方法确定,垂直大气稳定度由温度梯度确定,水平大气稳定度由风向偏差确定
陈泮勤[3](1983)在《几种稳定度分类法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文章利用北京市北郊气象塔的观测资料对六种不同的稳定度分类法进行比较,并探讨其在城郊环境中的适用性.
王国龙[4](2018)在《石化罐区无组织排放VOCs源强反演研究》文中认为石化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给国民带来了极大的能源和经济利润,然而石化企业在给人们带来利益的同时,却也严重的危害了环境,属于重大的污染源,而储罐更是石化企业中最常用的生产装置和最主要的无组织排放源之一,石化企业罐区无组织排放VOCs的源强核算、定量研究,对于保护环境不受污染、营造良好的大气生活环境具有关键的指导作用,对于石化企业排放量核查、控制石化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确定卫生防护距离、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免受侵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于石化罐区无组织排放VOCs,实现了遥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开发,充分利用遥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和扩散模式反推法的优势,将遥感FTIR技术与扩散模式反推法相结合,建立了一种基于高斯扩散模型的源强反演方法,并通过模拟实验与示踪实验进行验证实验的研究,最终在石化罐区实现实际应用。研究表明:主导风向波动、风速、大气稳定度、监测距离、监测时间等都是影响源强反演模型准确预测的重要灵敏度参数;针对20万立罐区,对监测时段受体点和背景点的VOCs进行比较,发现两者不仅在浓度上,在污染物化学成分上亦存在明显差异,并以扣除了背景浓度的受体浓度VOCs作为20万立罐区所在的贡献,获得了20万立罐区VOCs排放成分谱图;通过源强反演模型对6组实验进行源强反演,确定20万立罐区无组织排放VOCs约为12.80 t/y,将《石化企业VOCs污染源排查工作指南》中储罐无组织排放VOCs核算结果与源强反演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源强反演核算结果较高,这可能与工作指南核算方法应用于我国的不适用性,以及源强反演现场监测在晴朗的白天进行,未考虑夜晚的低温状况等有关。
刘强[5](2011)在《大气污染物扩散中稳定度判定方法概述》文中认为大气稳定度方法主要分为2大类:第一类是基于常规气象资料,利用地面风速、云量、日照强度等资料对大气稳定度进行判定,此种方法主要针对开阔平坦乡村地区,资料采用城郊气象站或飞机场气象站的气象观测资料,并未考虑特殊的下垫面,如城市、山地、水面等的动力和热力因子对稳定度的影响,只是半定量地给出稳定度扩散级别。第二类是基于高空气象资料,利用温度和风速的垂直分布情况,综合考虑动力因子和热力因子对稳定度的作用,更好地反映出风、温度等气象要素对大气稳定度的影响。
曹文俊,朱汶,王蓓蕾[6](1994)在《重庆冬季大气边界层湍流扩散能力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利用1989年12月16日至199o年1月14日在重庆市用三轴风速仪所测得到的三轴风速资料,分别计算了有风、静风、有雾时的大气扩散参数,以及无雾有风条件下的湍流强度。文中对有风时、静风时、有雾时的扩散参数作了比较和研究,对无雾有风时的湍流强度作了分析、从而有助于了解重庆在有风、静风或有雾时边界层内湍流扩散能力的大小。
郭栋鹏,王冉,赵鹏,许培强[7](2020)在《不同大气稳定度分类方法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根据河北海兴核电厂址气象站2015年1月1日~2015年1月15日期间10 m和100 m高度处风速和温度观测气象资料,分别用温度梯度分类法(ΔT/ΔZ),温度梯度—风速法(ΔT-u)、理查森数(Ri)法、莫宁-奥布霍夫长度(L)法判定大气稳定度,结果表明:主导风都处于SW-WSW风向上,ΔT/ΔZ法与ΔT-u法出现稳定类天气最多,中性天气次之; Ri法与L法稳定类天气最多,不稳定性天气次之。对四种大气稳定度分类方法做对比分析,ΔT/ΔZ法与ΔT-u法的测量比较简单,能够快速的判定大气的稳定度。Ri法与L法对观测资料要求较多,能够较准确的判定大气稳定度。
李智边[8](1990)在《几种大气稳定度分类法的适用性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利用在湖南省耒阳地区和山西省神头电厂大气测试中获得资料,计算并比较了几种大气稳定度分类结果,分析讨论了这些分类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性。建议取整层的平均稳定度代入高斯系污染物扩散模式,以表征自有效源高直至地面的整个扩散区域内的大气的湍流扩散能力。提出了将△T/△z分类法及P-T分类法用于高架源时的修正意见。
刘强,何清,杨兴华,艾力·买买提明,李振杰[9](2009)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冬季大气稳定度垂直分布特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利用2008年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冬季系留气艇的探空数据,利用温差法、温差—风速法、理查逊数法3种方法,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塔中地区的大气稳定度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大气稳定度日变化明显:夜间随着高度的升高,大气状态由稳定转变为中性继而转变为不稳定。白天受太阳辐射的影响,近地面处于不稳定状态;(2)大气稳定度随着高度上升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稳定层与不稳定层交替出现;(3)3种方法计算的结果不一致,反映出温度、风和湍流对稳定度的影响。
冀鹏[10](2020)在《汽油罐区泄漏事故动态模拟》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由化工储罐泄漏引发火灾事故频发,因罐区内危险化学品存储量较大且较为集中,加之环境和地理条件复杂,发生事故后难以预估事故的发展,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建立完整的储罐泄漏动态模型对评估事故发展的后果,完善应急响应培训机制,指导救援决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进行了大量的文献调研后,对国内外危险化学品泄漏、池火燃烧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重点分析了罐区泄漏事故的全部过程以及对应的环境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包含泄漏、蒸发、扩散、燃烧、传热、相平衡、灾害的数学模型,其中针对热辐射的计算耦合了离散发射法,使热辐射计算更加精确。分析了多种动态模型求解思路的优劣,综合考虑选择序贯模块法和显示欧拉法结合双层法作为模型的求解方法。针对模拟区域使用有限元的思想进行网格划分,使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编写对应的计算模型,结合三维场景建模对结果进行可视化,并在此基础上编写了应急响应的培训系统,拥有评分记录等功能,可以用于人员的应急培训。最后,使用编撰好的动态模型分别进行了液体、气体扩散的计算,并考察了在不同孔径、不同风速、拥有障碍物情况下对气体扩散的影响,然后针对池火灾燃烧过程和热辐射计算进行了模拟,可以用于指导应急预案的编写和进行相应的环境评估。
二、几种稳定度分类法的比较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几种稳定度分类法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大气稳定度分类方法及判据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基于常规气象资料的大气稳定度分类法 |
1. 1 Pasquill法 |
1. 2 Pasquill - Turner法 |
1. 3 P·S法 |
1. 4 城市稳定度分类法 |
2 基于特殊气象资料的大气稳定度分类法 |
2. 1 梯度资料分类法 |
2. 2 湍流资料分类法 |
3 结果分析 |
(4)石化罐区无组织排放VOCs源强反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 |
1.2 遥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 |
1.3 石化企业VOCS核算方法 |
1.4 研究的主要方法、基本内容及关键问题 |
第二章 基于遥感FTIR扩散模式反推法的相关理论研究 |
2.1 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因素 |
2.1.1 内在因素-泄漏源 |
2.1.2 外在因素 |
2.2 常见的大气扩散模型的选择 |
2.3 面源模式计算方法分析 |
2.4 计算模型相关系数的确定方法 |
2.5 大气扩散模型修正方法 |
2.6 小结 |
第三章 石化罐区源强反演模拟实验研究 |
3.1 实验方案 |
3.1.1 模拟污染源构建 |
3.1.2 监测仪器 |
3.1.3 现场监测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剔除大风向波动数 |
3.2.2 风速的影响 |
3.2.3 大气稳定度的影响 |
3.2.4 监测距离的影响 |
3.2.5 背景值的重要性 |
3.2.6 数据采集周期的影响 |
3.3 小结 |
第四章 石化罐区VOCS源强反演技术现场应用 |
4.1 现场简介 |
4.2 实验方案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现场数据分析 |
4.3.2 20 万立罐区VOCs排放源强反演 |
4.3.3 经验公式法计算罐区排放VOCs |
4.4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大气污染物扩散中稳定度判定方法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
1 大气稳定度的判定方法 |
2 结 语 |
(7)不同大气稳定度分类方法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
1.1 研究区域 |
1.2 研究方法 |
2 结果分析 |
2.1 气象数据分析 |
2.2 稳定度判定统计分析 |
3 结论 |
(9)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冬季大气稳定度垂直分布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 料 |
1.2 方 法 |
(1) 温差法 |
(2) 温差—风速法 |
(3) 理查逊数法 |
2 结果分析 |
2.1 大气稳定度的垂直变化特征 |
2.2 大气稳定度的日变化 |
3 结 论 |
(10)汽油罐区泄漏事故动态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危险化学品泄漏的研究 |
1.2.2 池火燃烧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罐区泄漏事故过程及影响因素分析 |
2.1 汽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性分析 |
2.2 泄漏事故过程分析 |
2.2.1 泄漏过程 |
2.2.2 蒸发过程 |
2.2.3 扩散过程 |
2.2.4 燃烧过程 |
2.3 环境条件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动态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
3.1 网格划分 |
3.2 储罐泄漏源模型 |
3.2.1 储罐上液体小孔泄漏模型 |
3.2.2 管道液体小孔泄漏模型 |
3.2.3 气体小孔泄漏模型 |
3.2.4 混相流泄漏模型 |
3.3 液体扩散模型 |
3.4 液体蒸发模型 |
3.4.1 闪蒸蒸发 |
3.4.2 液池吸热蒸发 |
3.4.3 泄漏液面对流蒸发 |
3.5 气体扩散模型 |
3.6 液池燃烧模型 |
3.7 能量传递模型 |
3.7.1 热辐射传递模型 |
3.7.2 液体传热模型 |
3.8 气液平衡模型 |
3.9 灾害模型 |
3.10 模型的求解 |
3.10.1 模型求解的方法 |
3.10.2 动态模型求解 |
3.11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罐区泄漏事故动态模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需求分析 |
4.2 程序设计思路 |
4.2.1 系统框架 |
4.2.2 基础数据库 |
4.2.3 动态模拟计算模块 |
4.2.4 通信模块 |
4.2.5 图形用户界面 |
4.3 界面设计 |
4.4 运行展示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罐区泄漏模拟及结果分析 |
5.1 液池扩散 |
5.2 气体扩散 |
5.2.1 不同泄漏孔径对扩散的影响 |
5.2.2 风速对扩散影响 |
5.2.3 障碍物对扩散影响 |
5.3 燃烧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附录 |
四、几种稳定度分类法的比较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大气稳定度分类方法及判据比较研究[J]. 李祥余.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5(06)
- [2]广东沿海地区大气稳定度及其分类探讨[J]. 范绍佳,鲍若峪,罗小芬,罗经贯.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01)
- [3]几种稳定度分类法的比较研究[J]. 陈泮勤. 环境科学学报, 1983(04)
- [4]石化罐区无组织排放VOCs源强反演研究[D]. 王国龙.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5]大气污染物扩散中稳定度判定方法概述[J]. 刘强. 干旱气象, 2011(03)
- [6]重庆冬季大气边界层湍流扩散能力的初步研究[J]. 曹文俊,朱汶,王蓓蕾. 大气科学, 1994(02)
- [7]不同大气稳定度分类方法的比较研究[J]. 郭栋鹏,王冉,赵鹏,许培强.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 2020(05)
- [8]几种大气稳定度分类法的适用性研究[J]. 李智边. 环境科学研究, 1990(02)
- [9]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冬季大气稳定度垂直分布特征分析[J]. 刘强,何清,杨兴华,艾力·买买提明,李振杰. 干旱气象, 2009(04)
- [10]汽油罐区泄漏事故动态模拟[D]. 冀鹏.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