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肌注雌二醇对择期剖宫产术出血量的影响

术前肌注雌二醇对择期剖宫产术出血量的影响

一、雌二醇术前肌注对选择性剖宫产出血量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应立志,楼月兰[1](1994)在《雌二醇术前肌注对选择性剖宫产出血量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对60例天宫缩剖宫产术前肌注苯甲酸雌二醇产时、产后出血情况的观察并与对照组比校,结果表明苯甲酸雌二醇能增强元宫缩剖宫产时、术后的子宫收缩力,明显减少产后出血量。

李雪梅[2](2020)在《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治疗方法研究与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对比分析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三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特点,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行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治疗93例病人临床资料,其中行MTX+米非司酮+清宫术31例(药物组),行阴式瘢痕妊娠物切除术+子宫瘢痕修补术31例(手术组),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清宫术31例(子宫动脉栓塞组),对比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总有效率、生活质量以及性激素水平变化。选择上述93例瘢痕妊娠患者中前次剖宫产医院为本院的61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114例同期前次剖宫产医院为本院的瘢痕子宫宫内正常妊娠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年龄,人工流产次数、剖宫产次数及孕次等孕产史,产程停滞、头盆不称等前次剖宫产指征,剖宫产时机,距前次剖宫产时间间隔,前次剖宫产子宫切口缝合方式等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同上述因素的联系。结果:子宫动脉栓塞组病人术中出血量小于药物组及手术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月经恢复时间短于药物组及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药物组及手术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药物组及手术组,术后1月生活质量评分(WHO QOL-BREF评分)高于药物组及手术组(P均<0.05)。三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妊娠组病人与瘢痕子宫正常妊娠组病人年龄、孕次、前次剖宫产切口缝合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妊娠组病人出现胎儿窘迫、脐带绕颈、臀位、社会因素的前次剖宫产指征、选择性剖宫产、距前次剖宫产时间间隔小于2年比率高于瘢痕子宫正常妊娠组病人,人工流产次数及剖宫产次数多于瘢痕子宫正常妊娠组病人,距前次剖宫产时间间隔大于10年的比率低于瘢痕子宫正常妊娠组病人(P<0.05)。结论:相较于药物组与手术组,子宫动脉栓塞术+清宫术具有恢复快、预后好的优点,是最安全可行的。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发生的影响因素包括人工流产及剖宫产次数、前次剖宫产指征、剖宫产时机及距前次剖宫产时间间隔,为降低瘢痕妊娠的发生率,最有效的方法为严格控制剖宫产指征,提高助产技术,对于无生育要求的妇女推荐使用长期且有效的避孕方法。

范亚敏[3](2020)在《子宫动脉栓塞术对瘢痕妊娠患者卵巢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和评估子宫动脉栓塞术对瘢痕妊娠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进一步评价子宫动脉栓塞术的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的数据库PubMed、Conchrane Library、Embase、CNKI(中国文献学术总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至2019年12月31日,同时查阅所获取的参考文献索引。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从符合条件的文章中提取FSH、LH、E2数据,并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项研究,总计388名瘢痕妊娠患者,包括UAE组188名和对照组(MTX药物治疗组)200名患者。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UAE组与对照组的术前 FSH[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0.0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40~0.36;P=0.92]、术前 LH(MD=-0.06,95%CI:-0.58~0.47,P=0.84)、术前 E2(MD=-0.04,95%CI:-0.93~0.84,P=0.92)基线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FSH(MD=-0.06,95%CI:-0.37~0.26,P=0.73)、术后 LH(MD=0.32,95%CI:-0.16~0.81,P=0.19)、术后E2(MD=0.26,95%CI:-0.60~1.11,P=0.56)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基础内分泌激素(FSH、LH、E2)水平的变化,子宫动脉栓塞术与药物治疗(甲氨蝶呤)对瘢痕妊娠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无明显差异,短期内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长期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张守荣[4](2019)在《直接清宫处理轻型剖宫产瘢痕妊娠及术中止血方法探讨》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临床处理方法;比较直接清宫与甲氨蝶呤(简称MTX)预处理联合清宫治疗CSP效果以及术中紧急出血的处理方法。研究方法:自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日照市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科收治的停经10周以内I型及瘢痕肌层厚度超过2mm的II型剖宫产切口妊娠患者66例,随机分2组,直接清宫组33例采取直接清宫手术;预处理联合手术组33例先经MTX预处理后再行清宫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于术中急性出血25例患者采取宫腔球囊填塞或纱布填塞压迫止血,做出两组止血效果的比较。结果:1.所有CSP患者均顺利清除了胚胎组织,未切除子宫。2.直接清宫组33例中,术中急性出血13例,采取宫腔填塞球囊或纱布止血成功,2例发生大出血改为其他手术治疗视为手术失败。MTX联合清宫组33例,术中急性出血12例采取宫腔填塞止血成功,2例发生大出血改为其他手术治疗。两组治疗成功率均为93.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直接清宫组39.40%、MTX联合清宫组36.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平均值为直接清宫组227.75±148.09ml、联合清宫组192.08±105.62ml,差异无显着性(P>0.05)。3.直接清宫组、MTX联合清宫组住院总费用分别为2618.30±1789.06元、5296.27±2880.38元,住院时间分别为4.18±1.33天、8.61±2.62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有21例出血患者采取宫腔填塞球囊11例、纱布10例压迫止血成功。球囊组与纱布组术中出血量平均值分别为136.82±39.70ml、191.50±66.08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球囊与纱布术中填塞宫腔操作时间分别为11.27±3.07分钟、17.80±3.97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球囊填塞止血少于纱布(P<0.05)。结论:1.彩超监视下低负压吸宫治疗轻型CSP,同时采取导尿管球囊填塞宫腔压迫止血,安全、有效、可行,可以作为基层医院CSP一线治疗。2.术前应用MTX预处理联合清宫手术治疗CSP未见明显减少出血量益处,反而延长病人住院时间。3.宫腔填塞球囊或纱布对于控制CSP清宫术中急性出血都有效,以导尿管球囊填塞宫腔在减少出血量及控制出血速度方面更加简便、快捷。

王新[5](2012)在《孕妇盆底功能状况调查及盆底肌锻炼持续性指导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了解妊娠期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状况,包括小便或膀胱不适的患病情况、阴道或盆腔不适的患病情况以及大便或直肠不适的患病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2)了解妊娠期妇女对于盆底肌训练(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PFMT)的认知、态度与行为的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3)观察持续性指导孕期妇女进行PFMT,对孕期及产后PFMT的锻炼依从性、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6周及产后3个月盆底肌力、产后6周及产后3个月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患病率的干预效果。方法第二章:选取2011年1月至9月间在广州市四所医院(两所二甲医院、两所三甲医院)产科门诊进行规律产检的孕妇。采用一般问卷和专业问卷进行调查。一般问卷包括孕妇的基本资料,专业问卷设计参考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相关问卷(PFDI-20),女性下尿路症状国际尿失禁标准问卷(ICIQ-FLUTS)及国际尿失禁调查问卷,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第三章:选取2010年11月至2011年5月在广州市某两家三甲医院产科门诊进行规律产检的孕妇。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和对盆底肌锻炼相关知识的认知。第四章:选取2010年12月至2011年3月在广州市某三甲医院产科门诊进行规律产检的孕妇,将入选孕妇随机分为持续指导组和对照组。实施方法:①教授盆底肌锻炼知识:由一位专职健康教育的护士任教盆底肌锻炼课程,所有入选孕妇均参加。②确保所有入选孕妇正确掌握盆底肌肉收缩方法:在首诊测定盆底肌力时,由盆底理疗师指导。③制定家庭PFMT方案,所有入选孕妇从首诊至分娩进行PFMT至少持续6-8周。④干预方法:对持续指导组,课后采用电话随访,每2周1次,进行一对一咨询,敦促妇女进行积极锻炼。对照组课后未进行盆底肌锻炼的专人健康教育指导。结果第二章:共发放1180份问卷,回收1180份,剔除问卷信息不完整的情况,合格问卷1095份,合格率92.8%。1.妊娠期妇女发生尿频者814例(74.3%);夜尿674例(61.6%);便秘453例(41.4%);盆腔坠胀感441例(40.3%);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 UI)442例(40.2%),其中SUI为320例(29.2%),急迫性尿失禁(urge urinary incontinence, UUI)为40例(3.7%),混合性尿失禁(mixed urinary incontinence, MUI)为54例(4.9%),其他类型尿失禁(other urinary incontinence, Other UI)为28例(2.6%),SUI、UUI、MUI、OtherUI的构成比为72.6%、9.2%、12.1%、6.1%;下生殖道不适感329例(30.0%);排便不净感323例(29.5%);排尿不净感312例(28.5%);肛门失禁244例(22.3%),其中气体失禁为163例(14.9%,)液体粪便失禁为61例(5.6%),固体粪便失禁为20例(1.8%);排便急迫感193例(17.6%);排便时肛门疼痛108例(9.9%);推压直肠排便78例(7.1%);阴道肿物脱出74例(6.8%);排便后肛管脱出21例(1.9%);托起阴道排尿2例(0.2%)。2.初产妇、经产妇妊娠期不同类型UI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42,P<0.001),初产妇和经产妇妊娠期UI中SUI是最常见的类型,其次是MUI。经产妇中,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妇女妊娠期不同类型UI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934,P=0.177)。阴道分娩妇女妊娠期UI以SUI是最常见的类型,其次是MUI;而剖宫产妇女以SUI为主,其次是Other UI。3.夜尿3次者中有72%的孕妇表示睡眠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夜尿4次者中有86.3%的孕妇表示睡眠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夜尿5次及以上者中97.3%表示睡眠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经产妇夜尿情况较初产妇严重(Z=2.368,P=0.018),经产妇中阴道分娩者夜尿情况较剖宫产者严重(Z=3.264,P=0.001)。4.经产妇妊娠期尿频患病率高于初产妇(x2=11.153,P=0.001)。经产妇中不同分娩方式妇女妊娠期尿频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761,P=0.052)。不同孕周妇女尿频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8.917,P=0.112)。5.经产妇妊娠期排尿不净感患病率高于初产妇(χ(2=7.037,P=0.008)。经产妇中不同分娩方式(χ2=2.339,P=0.126)、不同孕周(χ(2=2.660,P=0.752)的妊娠期排尿不净感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经产妇中不同孕周妇女盆腔坠胀感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354,P<0.001)。初产妇、经产妇妊娠期盆腔坠胀感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4,P=0.949)。不同分娩方式妇女盆腔坠胀感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0,P=0.475)。7.经产妇中不同孕周妇女下生殖道不适感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032,P<0.001)。初产妇、经产妇妊娠期下生殖道不适感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9,P=0.572)。不同分娩方式妇女下生殖道不适感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65,P=0.085)。8.经产妇妊娠期阴道肿物脱出患病率高于初产妇(x2=8.237,P=0.004)。经产妇中阴道分娩者阴道肿物脱出患病率高于剖宫产者(χ2=7.789,P=0.005)。不同孕周妇女阴道肿物脱出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444,P<0.001)。9.经产妇妊娠期排便后肛管脱出患病率高于初产妇(χ2=4.624,P=0.032)。经产妇中不同孕周妇女排便后肛管脱出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410,P<0.001),不同分娩方式妇女排便后肛管脱出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91,P=0.070)。10.经产妇中不同孕周妇女推压直肠排便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431,P<0.001)。初产妇、经产妇妊娠期推压直肠排便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20,P=0.166)。不同分娩方式妇女推压直肠排便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40,P=0.164)。11.经产妇中不同孕周妇女便秘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8.069,P<0.001)。阴道分娩者便秘患病率高于剖宫产者(χ(2=19.489,P<0.001)。初产妇、经产妇妊娠期便秘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48,P=0.213)。12.初产妇妊娠期排便不净感患病率高于经产妇(x2=5.012,P=0.025)。经产妇中不同孕周妇女排便不净感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3.926,P<0.001)。不同分娩方式妇女排便不净感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0,P=0.671)。13.经产妇妊娠期排便时肛门疼痛患病率高于初产妇(χ(2=14.249,P<0.001)。经产妇中不同孕周妇女排便时肛门疼痛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548,P<0.001)。不同分娩方式妇女排便时肛门疼痛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2,P=0.623)。14.初产妇、经产妇妊娠期肛门失禁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46,P=0.702),其中气体失禁、液体和固体粪便失禁的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χ(2=1.642,P=0.200;χ2=0.105,P=0.746;χ2=2.765;P=0.096)。初产妇和经产妇妊娠期不同类型肛门失禁均以气体失禁为最常见类型,其次是液体粪便失禁。经产妇中不同分娩方式妇女妊娠期肛门失禁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5,P=0.771),其中气体失禁、液体和固体粪便失禁的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χ(2=0.774,P=0.379;χ2=0.592,P=0.442;x2=0.398;P=0.528)。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妇女妊娠期不同类型肛门失禁均以气体失禁为最常见类型,其次是液体粪便失禁。不同孕周妇女肛门失禁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4.405,P<0.001)。15.经产妇中不同孕周妇女排便急迫感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0.946,P<0.001)。初产妇、经产妇妊娠期排便急迫感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84,P=0.535)。不同分娩方式妇女排便急迫感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8,P=0.311)。16.将被调查对象按每5岁为一阶段分成4个年龄段,妊娠期盆底功能障碍得分y随年龄的增加呈逐步升高的趋势(x2=29.729,P<0.001)。按孕周将被调查对象分为6个孕周段,妊娠期妇女盆底功能障碍得分随孕周增加呈增长趋势(χ(2=391.950,P<0.001)。经产妇组妊娠期盆底功能障碍得分高于初产妇组(Z=3.955,P<0.001)。阴道分娩组妊娠期盆底功能障碍得分高于剖宫产组(Z=5.383,P<0.001)。按流产次数把被调查孕妇分为3个流产次数组,各组间妊娠期盆底功能障碍得分无显着性差异(x2=3.081,P=0.149)。按BMI把被调查妊娠期妇女分为4个体重指数组,各组间妊娠期盆底功能障碍得分有显着性差异(χ(2=90.496,P<0.001)。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盆底功能障碍得分与年龄(t=6.132,P<0.001)、本次孕周(t=19.401,P<0.001)、既往分娩史(t=6.817,P<0.001)、分娩方式(t=5.833,P<0.001)、BMI(t=3.430,P=0.001)均相关。第三章:共发放问卷618份,回收合格问卷610份,问卷合格率98.7%。孕妇中听说过盆底肌锻炼的占30.7%,知道具体做法的仅11.3%,每天行盆底肌锻炼者仅2.1%。孕妇的盆底肌锻炼相关知识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孕妇的受教育程度(Wald=10.550, P=0.001),受教育程度较高者相关知识得分高(OR=1.340)。而孕妇孕期盆底肌锻炼的频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其对盆底肌锻炼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Wald=145.481, P<0.001),拥有相关知识者较有可能具有良好的锻炼行为(OR=57.628)。96.2%的孕妇表示有兴趣了解盆底肌锻炼的相关知识。第四章:持续指导组孕期、产后整体的盆底肌锻炼频率优于对照组(Z=7.554,P<0.001;Z=8.090,P<0.001)。持续指导组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t=2.101,P=0.040),而第一、第三产程时间长短两组间无明显差异(t=1.771,P=0.081;t=1.142,P=0.263)。两组剖宫产率和选择性剖宫产率尚不能认为有统计学差异(x2=3.446,P=0.076;χ2=2.343,P=0.185)。两组妇女的孕期母体增重(t=0.196,P=0.845)、新生儿体重(t=0.113,P=0.911)、会阴撕裂患病率(χ2=0.932,P=0.351)、会阴侧切率(χ2=0.022,P=0.982)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持续指导组产后6周、产后3个月盆底深Ⅰ类、浅Ⅰ类、深Ⅱ类、浅Ⅱ类纤维收缩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Z=2.855,P=0.004;Z=3.899,P<0.001;Z=2.106,P=0.035;Z=2.293,P=0.022;Z=5.165,P<0.001;Z=6.106,P<0.001;Z=4.047,P<0.001;Z=4.256,P<0.001)。持续指导组孕期首诊时深Ⅰ类、浅Ⅰ类纤维肌力优于产后6周(P=0.007;P=0.001),深Ⅱ类纤维(P=0.062)、浅Ⅱ类纤维纤维(P=0.072)肌力得分无显着性差异。产后3个月月盆底深Ⅰ类、浅Ⅰ类、深Ⅱ类、浅Ⅱ类纤维收缩得分均优于产后6周,差异有显着性(P<0.001;P=0.001;P=0.007;P=0.001),而孕期首诊与产后3个月盆底深Ⅰ类、浅Ⅰ类、深Ⅱ类、浅Ⅱ类纤维收缩得分无显着性差异(P=0.908;P=0.553;P=0.358;P=0.298);对照组孕期首诊时盆底深Ⅰ类、浅Ⅰ类、深Ⅱ类、浅Ⅱ类纤维收缩得分优于产后6周(P<0.001;P<0.001;P<0.001;P<0.001)和产后3个月(P<0.001;P<0.001;P<0.001;P<0.001),而产后6周与产后3个月肌力无显着性差异(P=0.180;P=0.059;P=0.083;P=0.180)。持续指导组产后6周、产后3个月SUI患病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性剖宫产组产后6周、产后3个月的SUI患病率(10.7%、7.1%)均低于非选择性剖宫产组(40.0%、26.7%)和阴道分娩组(31.7%、27.0%);非选择性剖宫产组产后6周时SUI患病率(40.0%)高于阴道分娩组(31.7%),产后3个月(26.7%)时与阴道分娩组相仿(27.0%),但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尚不能认为不同分娩方式间产后SUI患病率有差异。阴道分娩组产后6周SUI患病的影响因素为第二产程延长、分娩时BMI和产后盆底肌锻炼频率,其中第二产程延长(OR=15.121)、分娩时BMI(OR=1.319)是产后6周SUI患病的危险因素,产后盆底肌锻炼频率(OR=0.503)是产后6周SUI患病的保护因素。剖宫产组产后6周SUI患病的影响因素为是否为选择性剖宫产和孕期母体增重,两者均为产后6周SUI患病的保护性因素(OR=0.067,OR=0.745)。阴道分娩组产后3个月SUI患病的影响因素为母体孕期增重、新生儿体重和产后盆底肌锻炼频率,其中母体孕期增重(OR=1.372)、新生儿体重(OR=48.767)是产后3个月SUI患病的危险因素,产后盆底肌锻炼频率(OR=0.279)是产后3个月SUI患病的保护因素。剖宫产组产后3个月SUI患病的影响因素为新生儿体重,为产后3个月SUI患病的高危险性因素(OR=18.650)。结论1.妊娠期妇女出现下尿路症状和盆底功能障碍的情况较为普遍,这些症状均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妊娠期妇女的生活质量。医护人员应重视妊娠期妇女的下尿路症状和盆底功能障碍的情况。2.本研究中妊娠期妇女UI的患病率与国外的报道相似,UI构成比中以SUI为主,其次为MUI、UUI。3.夜尿症状经产妇情况较初产妇严重,而经产妇中阴道分娩者夜尿情况较剖宫产者严重。提示夜尿的严重程度可能与妇女的盆底功能相关,盆底功能状况较差的孕妇夜尿症状更明显。4.不同产次、分娩方式的妊娠期妇女盆腔坠胀感、推压协助排大小便的患病率无显着差异;不同产次、分娩方式的妊娠期妇女阴道肿物脱出患病率有显着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通过症状调查评估妊娠期妇女POP的发病率。5.妊娠期妇女便秘的患病率高,随孕周增加呈上升趋势。医护人员应把预防便秘的知识加入孕期健康宣教中,以预防和缓解妊娠期便秘的患病。6.本研究中肛门失禁与产次、分娩方式的关系和国外的报道的结论不一致,考虑做进一步研究。7.妊娠期盆底功能障碍是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结果,主要与孕妇的年龄、既往的分娩次数、分娩方式、孕期BMI、孕周等因素相关。医护人员应对高危人群进行适时干预,降低或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情况的患病,提高妊娠期妇女整体的生活质量。8.孕妇对盆底肌锻炼的认知尚不足够,锻炼行为水平偏低,而知识与行为呈高度正相关关系,对相关知识的需求度高。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孕妇有关盆底肌锻炼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对盆底肌锻炼的认知,还应探索除知识外的可能影响锻炼行为因素,并据此制订针对性措施。9.孕期盆底肌张力随孕周增加而逐渐下降,下降最显着的时期是孕晚期,表明于孕中期采取措施防止盆底肌张力下降是一个较恰当的时机。10.2周1次的电话随访对孕(产)妇家庭自行练习盆底肌锻炼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又提高了其及家属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更促进了她们锻炼的依从性。11.持续性指导使孕产妇拥有良好的盆底肌锻炼行为,有助于缩短第二产程,有助于产后盆底肌力的恢复,有助于降低产后SUI的患病率,但对分娩方式、会阴侧切、会阴撕裂的患病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12.产后良好的盆底肌锻炼行为是产后SUI的患病率的保护因素。选择性剖宫产可能是产后SUI短暂的保护因素。孕期母体增重过多、新生儿体重过重、母体分娩前的BMI高是产后SUI患病率的危险因素。因此医护工作者应加强孕期宣教和产前检查,给予孕妇合理的营养、运动指导和必要的体重干预,控制好胎儿体重,防止孕期体重过度增长,争取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预防产后SUI的发生。

徐孝孝[6](2018)在《参芪寿胎丸方在早期妊娠经阴道减胎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生殖与遗传中心行经阴道减胎术肾虚证多胎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疗效及随访母婴结局(如妊娠期并发症、妊娠结局及子代出生、生长发育情况)。探讨早期妊娠经阴道减胎术的安全性及参芪寿胎丸方在早期多胎妊娠减胎术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从入院患者记录中选择自2008年11月至2017年12月入院并诊断为早期多胎妊娠肾虚证的患者。收集所选择病例的所有入院记录、病程记录、化验单、医嘱单等。从中选择所需信息及数据,如患者年龄、妊娠方式、胎儿个数、减胎个数、减胎时间,经阴道减胎术前后阴道流血、腹痛、腰酸等症状及持续时间,手术前后B超表现。并根据生殖病案室、多胎妊娠减胎术随访记录本和电话随访,收集患者妊娠期并发症、分娩孕周、分娩方式、妊娠结局、子代出生体重及新生儿发病情况。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结果:1.110例经阴道减胎术患者手术后比手术前腹痛、腰酸天数减少;经阴道减胎术患者手术后与手术前阴道流血天数相比无显着差异。减至2胎组术前腹痛与术后腹痛时间比较有显着差异(t=2.148,P=0.034),术前阴道流血与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比较有显着差异(t=2.429,P=0.017)。110例经阴道减胎术患者单胎分娩组分娩孕周与流行病学数据比较有显着差异,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3,P=0.027)。110例经阴道减胎术患者中单胎分娩组与双胎分娩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低出生体重儿率、极低出生体重儿率无显着差异(P>0.05),110例经阴道减胎术患者妊娠期并发症发病率22.727%,新生儿发病率1.744%。2.减至1胎组、减至2胎组、减至≥3胎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60,P=0.002)。减至1胎组、减至2胎组、减至≥3胎组三组宫颈机能不全发病率、OHSS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至1胎组、减至2胎组、减至≥3胎组三组的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感染、妊娠期贫血的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至1胎组、减至2胎组、减至≥3胎组三组年龄、妊娠方式、分娩孕周、流产率、早产率、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低出生体重儿出生率、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多胎妊娠经阴道减胎术围手术期肾虚证患者应用参芪寿胎丸方,延长了双胎分娩患者的分娩孕周,增加了经阴道减胎术后的双胎体质量。减少了术后阴道流血、腹痛、腰酸持续时间,明显改善了术后近期并发症。降低了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术后患者的妊娠结局。减至单胎的妊娠结局优于其他组的妊娠结局,所以早期妊娠经阴道减胎术以选择减至单胎为宜。并未增加极低出生体重儿比例,能够提高活产率及改善新生儿发育状况,且安全性高。

殷明珠[7](2021)在《子宫动脉栓塞术辅助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效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对患者卵巢功能和生育功能的影响。方法1.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75例剖宫产(Cesarean Section,CS)术后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分为介入组和非介入组。其中介入组49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刮宫术;非介入组26例,行药物(米非司酮,MTX)+刮宫术。对比两组的治疗费用、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成功率、术后月经量有无下降或减少、术后β-hCG值下降至术前一半的时间、月经复潮时间以及再次妊娠率。探讨子UAE在治疗CSP中的利弊情况。2.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期间38例CS术后CSP的病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实验组20例,行UAE+刮宫术,对照组18例,行腹腔镜下CSP病灶切除。在CSP患者入院后立即抽血测性激素五项和抗苗勒氏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观察两组的术中出血情况、术后β-hCG值下降至术前一半的时间、月经复潮时间以及再次妊娠率,对比两组的治疗费用、住院时间。术后随访两组患者的月经复潮情况以及性激素变化情况和AMH的波动情况。通过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AMH数值高低情况来判断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对妇女卵巢内分泌功能以及储备功能的影响。探讨UAE在治疗CSP中对卵巢功能以及生育功能的影响。结果1.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中:介入组与非介入组的停经时间、年龄、术前血β-hCG、孕次、既往剖宫产次数、人工流产次数、距上次剖宫产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治疗费用、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成功率、术后月经量有无减少、术后β-hCG值下降至术前一半的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两组月经复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再次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2.前瞻性实验研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手术之前停经时间、年龄、术前血β-hCG、孕次、既往剖宫产次数、人工流产次数、距上次剖宫产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费用以及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性激素和AM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性激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AM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实验组术后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AMH呈现逐渐递增的趋势,且较术前相比都有降低(P<0.001);对照组手术前后AMH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月经恢复时间以及月经量减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次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AE在治疗CSP妇女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进行止血,为患者赢得手术时间和保留子宫的机会;UAE对卵巢储备功能可能存在一定的损害,但是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其储备功能有着逐步恢复的趋势;UAE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对患者生育功能存在负面影响。

林佳[8](2020)在《辅助生生殖技术中临床热点问题研究 ——单胚胎移植系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在过去40多年时间里飞速发展,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也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一个值得关注的并发症是多胎妊娠。根据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数据上系统统计,2016年我国生殖医学的多胎妊娠率超过30%,甚至有的生殖中心多胎妊娠率高达40%。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引起的多胎妊娠往往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前置胎盘、择期剖宫产、产后出血、早产、极早产、低出生体重等产科并发症息息相关。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治疗的目的是单胎、足月、健康的婴儿出生。单胚胎移植是降低多胎妊娠风险的最有效方法。随着囊胚培养技术逐渐发展成熟和玻璃化冷冻技术的推进,通过培养囊胚和冻融胚胎移植,单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可提高到50-70%,同时显着降低多胎妊娠发生率。课题组之前的临床试验表明,对于预后良好的妇女,单囊胚移植冷冻周期比新鲜周期更能实现单胎活产。然而,冷冻单囊胚移植与子痫前期的高风险相关。子宫内膜准备是冷冻胚胎移植周期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最常用的子宫内膜准备方法包括激素替代治疗周期和自然周期。围产期的并发症是否是由于冷冻周期中使用的内膜准备方案不同造成的,目前还不清楚。有研究表明,单胚胎移植和双胚胎移植的累积活产率无显着差别,但双胚胎移植的胚胎种植率低于单胚胎移植,考虑在胚胎着床时存在“胚胎竞争”的可能。如果双胚胎移植时,不仅增加了多胎率,同时降低了单个胚胎种植率,对胚胎的利用度造成损失,也会降低累积妊娠率。然而目前尚无有力的循证研究证据证实,单胚胎移植可提高胚胎种植率,提高单个胚胎的利用度。当患者有剩余的囊胚需要冷冻时,是单独冷冻保存,还是两个囊胚一起冷冻,不同组合的双囊胚移植是否对胚胎种植产生影响?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去证实,以指导临床决策和胚胎实验室的冷冻策略。目前移植策略主要分为卵裂期胚胎移植或囊胚移植两种方式。卵裂期移植通常是指将受精后第2-3天的胚胎进行移植,适用于所有人群,单胚胎移植妊娠成功率大约为30%-35%左右。囊胚移植是通过胚胎在体外培养延长2-3天,只有高质量、具有植入潜力的胚胎才能进入囊胚阶段,与卵裂期胚胎移植相比,囊胚移植的妊娠率和分娩率显着提高。然而临床中通常移植2个卵裂期胚胎来提高妊娠率,但多胎风险也增加至20-30%。目前尚缺乏单胚胎移植累积活产率、孕期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等方面高质量的研究数据。基于以上的思考,本论文将围绕辅助生殖技术中的临床热点问题——单胚胎移植进行系列研究,评估单囊胚冷冻移植周期中子宫内膜准备方案是否与产科及新生儿并发症的结局相关,再从胚胎种植率的角度对单囊胚移植和双囊胚移植进行比较,最后通过临床试验分析单囊胚移植与单卵裂期胚胎移植在累积活产率方面的差异,为进一步推进单胚胎移植策略提供依据。第一部分自然周期和激素替代周期对冻融单囊胚移植后孕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影响研究目的:探讨在单囊胚玻璃化冷冻-解冻周期中应用自然周期、激素替代周期进行子宫内膜准备对母婴并发症的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为临床试验数据再分析,二次分析一项比较新鲜和冷冻单囊胚移植后活产率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Frefro-blastocyst)。该临床试验将月经正常的妇女随机分为新鲜胚胎移植组和冷冻胚胎移植组。冷冻组取卵后行全部囊胚予冷冻保存,并在随后的周期中进行单囊胚移植,内膜准备方案有自然周期和激素替代周期方案。在自然周期方案中,通过超声监测确定排卵日,在排卵后5天,移植一个冻融囊胚,从排卵日当天开始行黄体支持。在激素替代周期方案中,月经周期第1-3天开始口服戊酸雌二醇片,当子宫内膜厚度达到或超过7mm时,予孕激素进行内膜转化,孕酮启动后5天移植冻融囊胚。如果妊娠成功,黄体支持持续至妊娠10周后减量至停用。所有孕妇在分娩前后都进行了随访。结果:共有513例自然周期方案和287例激素替代周期方案不孕患者被纳入研究。孕产妇并发症、新生儿并发症及出生体重在自然周期和激素替代周期方案中未显示显着性差别。对混杂因素进行校正后,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病、子痫前期、早产、小于胎龄儿和大于胎龄儿等产科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两种方案中差异仍不显着。自然周期方案的总活产率(59.45%vs.50.17%,P=0.001,校正优势比(AOR)1.366,95%可信区间(CI)0.975-1.913,校正后P=0.07),临床妊娠率(68.23%vs.58.89%,P=0.008,AOR 1.406,95%CI 0.992-1.991,校正后P=0.055)和持续妊娠率(62.18%vs.52.61%,P=0.008,AOR 1.387,95%CI 0.988-1.948,校正后P=0.059),均未显着高于激素替代周期方案。然而,与自然周期相比,激素替代周期与生化妊娠流产风险显着增高(6.86%vs.18.18%,P<0.001,AOR 0.328,95%CI,0.176-0.611,校正后 P<0.001)。结论:自然周期和激素替代周期两种方案在冷冻单囊胚移植中应用,对孕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无显着性影响。但自然周期冷冻单囊胚移植可降低生化妊娠流产率。第二部分单囊胚是否比双囊胚移植提高胚胎种植率研究目的:从胚胎种植率的角度,探讨单囊胚移植与双囊胚移植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改善助孕结局并降低助孕风险提供更好参考,为进一步推进选择性单胚胎移植策略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冷冻囊胚移植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研究纳入标准:首次或第二次行胚胎移植,行常规体外受精(IVF)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获得的胚胎,经玻璃化冷冻后的冻融囊胚移植周期。排除标准:子宫畸形(如纵膈子宫、单角子宫、双角子宫等)、严重的宫腔粘连、输卵管积水、反复种植失败、复发性流产者;同个周期同时移植卵裂期胚胎和囊胚者;囊胚复苏失败该周期取消者。共纳入研究分析5730例,其中单囊胚移植2262例,双囊胚移植3468例。通过比较单囊胚移植和双囊胚移植的种植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继续妊娠率、活产率、流产率、多胎妊娠率、早产率等临床结果,分析影响胚胎种植相关因素。再对临床中常用的五种移植策略进行分组:单优胚组、单非优胚胎组、双优胚组、优胚+非优胚组、双非优胚组。根据初步分析的结果对年龄<38岁、≥38岁和第5天(D5)、第6天(D6)冷冻日进行分层分析,主要研究指标:胚胎种植率。次要研究指标:活产率、多胎妊娠率。研究结果:(1)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双囊胚移植与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继续妊娠率、活产率、多胎妊娠率、晚期流产率和早产率升高相关,与生化妊娠流产率和早期流产率降低相关。D6冷冻日、高龄均与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继续妊娠率、活产率负相关,而有优质胚胎移植与之正相关,因此推测影响胚胎种植的因素包括移植个数、移植胚胎质量、年龄、胚胎冷冻日。(2)当D5囊胚移植时,对于年龄<38岁的女性而言,单优胚组的种植率为53.45%,显着高于单非优胚组(40.03%)、优胚+非优胚组(46.71%)和双非优胚组(42.22%)(P<0.01),且有高于双优胚组的趋势(50.46%)(P>0.01)。非优质胚胎无论双胚胎还是单胚胎移植,种植率无差异。活产率在各移植策略组中显示:双优胚组(56.64%)、优胚+非优胚组(55.33%)、双非优胚组(51.05%)>单优胚组(42.76%)>单非优胚(30.74%)。而多胎妊娠率在各移植策略组中显示:双优胚组(50.19%)>优胚+非优胚组(42.31%)、双非优胚组(37.04%)>单优胚组(1.48%)、单非优胚组(1.72%)。对于≥38岁的女性而言,单优胚组种植率为39.77%,显着高于优胚+非优胚组的种植率(21.25%)(P<0.01);单非优胚组种植率(25.58%)高于优胚+非优胚组的种植率(P>0.01);活产率各组间无显着性差异;多胎率在双优胚组最高57.69%,优胚+非优胚组为21.43%,双非优胚组为29.17%,而单胚胎组均无多胎发生。(3)当D6囊胚移植时,对于年龄<38岁的女性而言,单优胚组种植率与其余组无显着差异(P>0.01),单非优胚组种植率显着低于双优胚组、优胚+非优胚组(P<0.01),与双非优胚组无差别(P<0.01)。活产率在各移植策略组中显示:双优胚组(52.28%)>双非优胚组(34.33%)>单非优胚组(21.09%);优胚+非优胚组(43.03%)>单优胚组(28.04%)、单非优胚组。多胎妊娠率在各移植策略组中显示:双优胚组(37.29%)、优胚+非优胚组(33.33%)、双非优胚组(28.57%)>单优胚组(1.01%)、单非优胚组(0)。在≥38岁女性中,各组胚胎种植率、活产率、多胎妊娠率未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结论:为了提高活产率,同时有D5囊胚和D6囊胚时优先移植D5囊胚,同时有优质胚胎和非优质胚时,优先移植优质胚胎。为了提高胚胎利用度,降低多胎率,推荐单胚胎移植,尤其是有D5囊胚形成时,优质胚胎应单独移植,以提高胚胎着床率,避免对胚胎造成浪费。年龄≥38岁女性通过双胚胎移植并未获得比单胚胎移植更高的临床活产率,反而增加多胎妊娠风险,因此不推荐双囊胚移植。第三部分单囊胚移植与单卵裂期胚胎移植累积活产率比较研究目的:探讨单胚胎移植时囊胚移植和卵裂期胚胎移植对累积活产率的影响,指导临床更合理地利用胚胎,减少不良妊娠结局,达到理想的健康活产目的,为患者做出最佳的诊疗决策。研究方法:对2018年11月-2019年6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行IVF/ICSI的不孕女性,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卵裂期单胚胎移植组和囊胚期单胚胎移植组。纳入标准:年龄≥20岁,且≤40岁;拟行第1或第2周期IVF或ICSI;卵裂期可移植胚胎≥3枚。排除标准:宫腔形态异常、黏膜下子宫肌瘤或宫腔粘连;拟行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筛查;B超下可见的输卵管积水;有复发性流产病史的患者;拟行全胚冷冻-冷冻移植;在在辅助生殖技术及妊娠的禁忌症、或患有对妊娠有明确影响的疾病。以首次活产为研究终点,鲜胚周期未活产则进入第一次冻胚移植,如未活产继续进入第二次冻胚移植,如未活产,继续进入第三次冻胚移植,直到胚胎移植完结束。通过比较两组连续1年内至少3次连续单胚胎移植后的累积活产率。研究结果:共有122例患者纳入了本研究,其中卵裂期组61例,囊胚期组61例。两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月经规律比例、继发性不孕比例、不孕原因、体重指数、窦卵泡数、基础内分泌、抗缪勒管激素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鲜胚周期中卵裂期组和囊胚期组在促排卵方案、促性腺激素用量、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日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孕酮水平、获卵数、受精方式、双原核(2PN)受精数、2PN卵裂数、第3天(D3)可移植胚胎数、D3优质胚胎数、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方面均无显着性差异。卵裂期组冷冻胚胎数(5.77±2.47)个,显着多于囊胚期组的冻胚数(3.66±2.37)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裂期组新鲜胚胎移植49例,新鲜周期移植率80.33%,囊胚期组新鲜胚胎植44例,新鲜周期移植率72.13%,两组无明显差别。鲜胚移植日两组内膜厚度无显着差异。卵裂期组活产率42.86%(21/49),稍高于囊胚期组的活产率34.08%(15/44),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有一例双胎妊娠。两组在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方面无显着差别。除囊胚期组一例患者无可移植胚胎外,其余在新鲜周期未获得活产的患者,以及新鲜周期未移植的患者,均进行了第一次冷冻胚胎移植。卵裂期组共移植40例,囊胚期组共移植41例。两组患者内膜准备方案和移植前子宫内膜厚度无差异。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无显着性差别。活产率在囊胚组达到53.54%(22/41),高于在卵裂期组的37.50%(15/40),而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次冻胚移植中卵裂期组和囊胚期组的活产率分别为21.05%(5/11)、33.33%(1/3),无显着性差异(P>0.05)。第三次冻胚移植周期中,卵裂期组11例,活产3例,活产率27.27%,囊胚期组3例,活产1例,活产率33.33%,两组仍未显示出差异。第四冻胚移植中,卵裂期组1例,获得继续妊娠,囊胚期组有2例,均已活产。通过意向性分析(ITT)数据集计算目前两组的累积活产率均为70.49%(43/61)。排除方案违背病例后的合格病例分析数据集(PP)显示,两组累计活产率分别为76.47%(39/51)、70.49%(43/61),未显示出明显差异。两组出生婴儿早产发生率、出生体重、剖宫产率及性别比例均为明显差别。结论:临床试验随机分组后的1年随访中,卵裂期和囊胚期单胚胎移植的累积活产率无显着性差别。

王秦芳[9](2017)在《子宫瘢痕妊娠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疗效及其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子宫瘢痕妊娠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疗效及其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58例子宫瘢痕妊娠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给予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卵巢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手术准备时间、术后β-h CG值、β-h CG值转阴时间、病灶消失时间显着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着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着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费用、术后月经恢复时间、月经周期、经期、恢复排卵时间、自然妊娠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前、后FSH、E2、LH、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FSH、E2、L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术后1周、1月显着低于术前(P<0.05),术后3、6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用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对卵巢功能影响较小,月经恢复速度快,利于再次妊娠,值得临床推广。

曹志娟[10](2017)在《193例胎盘植入的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了解盆腹腔血管球囊阻断术在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胎盘植入的193例产妇为病例组,按1:2比例从同期入院分娩的产妇中随机抽取386例未发生胎盘植入的产妇为对照组,分别收集两组产妇及新生儿资料,回顾性分析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对植入性胎盘和穿透性胎盘植入的患者治疗方案进行比较,了解剖宫产术前实施盆腹腔血管球囊阻断(球囊阻断组,21例)和未实施盆腹腔血管球囊阻断(非球囊阻断组,23例)在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围产期子宫切除率等方面上的差异。结果:1.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有高龄、孕次≥3次、人流刮宫次数≥2次、产次≥1次、既往剖宫产史、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受孕、早孕期阴道流血、前置胎盘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其中前置胎盘(P=0.00,OR=10.57,95%CI4.38-25.52),早孕期阴道流血(P=0.00,OR=4.38,95%CI 2.80-6.84),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受孕(P=0.03,OR=1.98,95%CI 1.08-3.63)是胎盘植入独立危险因素。2.球囊阻断组与非球囊阻断组在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围产期子宫切除率、继发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术后入住重症监护室(ICU)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新生儿阿普加评分(Apgar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胎盘植入的独立危险因素有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受孕、早孕期阴道流血和前置胎盘。2.对于植入性胎盘和穿透性胎盘植入的患者,剖宫产术前行盆腹腔血管球囊阻断术可有效的减少剖宫产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和降低围产期子宫切除率。3.盆腹腔血管球囊阻断术对新生儿出生情况无明显影响,但远期影响需进一步追踪了解。

二、雌二醇术前肌注对选择性剖宫产出血量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雌二醇术前肌注对选择性剖宫产出血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2)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治疗方法研究与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临床治疗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2.2 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2.3 三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2.4 三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
        2.5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
    3 讨论
第二部分 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影响因素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
        2.2 与孕产史之间的相关性
        2.3 与前次剖宫产指征之间的相关性
        2.4 与剖宫产时机选择之间的相关性
        2.5 与距前次剖宫产时间间隔之间的相关性
        2.6 与前次子宫下段剖宫产子宫切口缝合方式间的相关性
    3 讨论
        3.1 瘢痕妊娠的发生同孕产史之间的关系
        3.2 瘢痕妊娠的发生同前次剖宫产指征之间的关系
        3.3 瘢痕妊娠的发生同距前次剖宫产时间间隔之间的关系
        3.4 瘢痕妊娠的发生同子宫切口缝合之间的关系
    4 瘢痕妊娠的预防
结论
综述
    1 CSP发病机制以及分型
    2 CSP的临床诊断
    3 CSP的临床治疗
        3.1 期待治疗
        3.2 药物保守治疗
        3.3 手术治疗
        3.4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UAE)
    4 总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子宫动脉栓塞术对瘢痕妊娠患者卵巢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主要符号及缩略语表)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妇产科中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直接清宫处理轻型剖宫产瘢痕妊娠及术中止血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分组
    1.2 剖宫产切口妊娠病例的入选标准
    1.3 治疗方法
        1.3.1 直接清宫组的治疗方法
        1.3.2 MTX联合清宫组治疗方法
        1.3.3 清宫术中发生出血的处理
    1.4 观察指标
    1.5 疗效判定
        1.5.1 治疗成功的判定标准
        1.5.2 治疗失败的判定标准
    1.6 统计学处理
第2章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2.2 两组治疗成功率比较
    2.3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事件发生率及术中出血量比较
    2.4 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比较
    2.5 两组患者住院费用比较
    2.6 术后月经恢复时间
    2.7 宫腔填塞止血成功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2.8 两种不同宫腔填塞物止血效果比较
第3章 讨论
    3.1 剖宫产切口妊娠的发病相关因素
    3.2 剖宫产切口妊娠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3.3 剖宫产切口妊娠的治疗方法
        3.3.1 药物甲氨蝶呤(MTX)治疗
        3.3.2 清宫手术治疗剖宫产切口妊娠
        3.3.3 MTX预处理联合清宫手术治疗
    3.4 剖宫产切口妊娠治疗后随访
    3.5 研究的价值
    3.6 存在的不足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5)孕妇盆底功能状况调查及盆底肌锻炼持续性指导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概述
    1. 尿失禁的流行病学研究
    2. 盆腔器官脱垂的流行病学研究
    3. 肛门失禁的流行病学
第二章 妊娠期妇女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1. 对象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章 孕妇盆底肌锻炼知信行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1. 对象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四章 盆底肌锻炼持续性指导对分娩结局及盆底肌张力的影响
    1. 对象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统计学证明

(6)参芪寿胎丸方在早期妊娠经阴道减胎术围手术期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病例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治疗方案
        (二)病例收集方法
        (三)分组
        (四)观察指标
        (五)统计学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110例早期多胎妊娠经阴道减胎术患者一般情况分布
        (二)110例早期多胎妊娠经阴道减胎术患者手术前后症状比较
        (三)110例早期多胎妊娠经阴道减胎术患者妊娠期并发症发生情况
        (四)110例早期多胎妊娠经阴道减胎术患者妊娠结局
        (五)减至1胎组、减至2胎组、减至≥3胎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六)减至1胎组、减至2胎组、减至≥3胎组患者经阴道减胎术前后症状持续时间
        (七)减至1胎组、减至2胎组、减至≥3胎组患者妊娠期并发症比较
        (八)减至1胎组、减至2胎组、减至≥3胎组患者妊娠结局比较
        (九)96例早期多胎妊娠经阴道减胎术患者分娩方式分布
        (十)96例早期多胎妊娠经阴道减胎术患者分娩孕周分布
        (十一)96例早期多胎妊娠经阴道减胎术患者分娩孕周与流行病学数据比较
        (十二)96例早期多胎妊娠经阴道减胎术患者新生儿出生体重情况
        (十三)96例早期多胎妊娠经阴道减胎术患者新生儿发病及生长发育情况
        (十四)减至1胎组、减至2胎组、减至≥3胎组患者分娩方式比较
        (十五)减至1胎组、减至2胎组、减至≥3胎组患者分娩孕周比较
        (十六)减至1胎组、减至2胎组、减至≥3胎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情况
        (十七)减至1胎组、减至2胎组、减至≥3胎组新生儿发病及生长发育情况
讨论
    一.中医对多胎妊娠经阴道减胎术的认识
        (一)中医学有关多胎妊娠的认识
        (二)经阴道减胎术围手术期的病因病机探讨
        (三)中医药对经阴道减胎术围手术期干预的意义探讨
    二.寿胎丸方分析
        (一)组方
        (二)寿胎丸单药实验研究
        (三)寿胎丸现代实验研究
        (四)寿胎丸临床疗效评价
        (五)寿胎丸安全性研究
    三.多胎妊娠及减胎术发展概况
        (一)多胎妊娠发生率
        (二)多胎妊娠的风险及处理方法
        (三)多胎妊娠减胎术手术方式的演变
        (四)伦理演变
        (五)多胎妊娠减胎术的妊娠结局
    四.研究结果分析
        (一)经阴道减胎术后患者分娩孕周分析
        (二)经阴道减胎术前后各症状比较
        (三)经阴道减胎术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四)经阴道减胎术后妊娠结局比较
        (五)新生儿出生体重情况
        (六)新生儿发病及生长发育情况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7)子宫动脉栓塞术辅助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引言
2.资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6.参考文献
7.附录
8.致谢
综述 子宫切口处妊娠诊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9.参考文献

(8)辅助生生殖技术中临床热点问题研究 ——单胚胎移植系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自然周期和激素替代周期对冻融单囊胚移植后孕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影响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图表附录
第二部分 单囊胚是否比双囊胚移植提高胚胎种植率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图表附录
第三部分 单囊胚移植与单卵裂期胚胎移植累积活产率比较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图表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英文论文(1)
英文论文(2)

(9)子宫瘢痕妊娠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疗效及其对卵巢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治疗方法
        1.2.2 对照组治疗方法
    1.3 观察项目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准备时间、术后β-h CG值、β-h CG值转阴时间、病灶消失时间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
    2.3 两组患者月经恢复时间、经期、月经周期、排卵与妊娠情况比较
    2.4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卵巢功能比较
3 讨论

(10)193例胎盘植入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5、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四、雌二醇术前肌注对选择性剖宫产出血量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雌二醇术前肌注对选择性剖宫产出血量的影响[J]. 应立志,楼月兰. 新医学, 1994(01)
  • [2]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治疗方法研究与影响因素分析[D]. 李雪梅. 西安医学院, 2020(08)
  • [3]子宫动脉栓塞术对瘢痕妊娠患者卵巢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D]. 范亚敏. 山东大学, 2020(02)
  • [4]直接清宫处理轻型剖宫产瘢痕妊娠及术中止血方法探讨[D]. 张守荣. 青岛大学, 2019(02)
  • [5]孕妇盆底功能状况调查及盆底肌锻炼持续性指导效果研究[D]. 王新. 南方医科大学, 2012(04)
  • [6]参芪寿胎丸方在早期妊娠经阴道减胎术围手术期的应用[D]. 徐孝孝.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7]子宫动脉栓塞术辅助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效果分析[D]. 殷明珠.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8]辅助生生殖技术中临床热点问题研究 ——单胚胎移植系列研究[D]. 林佳. 山东大学, 2020(04)
  • [9]子宫瘢痕妊娠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疗效及其对卵巢功能的影响[J]. 王秦芳. 中国妇幼保健, 2017(01)
  • [10]193例胎盘植入的临床分析[D]. 曹志娟. 广西医科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术前肌注雌二醇对择期剖宫产术出血量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