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步发电机光控无刷励磁系统的控制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钱建平,向铁元[1](2006)在《同步发电机光控无刷励磁系统的研究》文中指出基于普通无刷励磁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同步发电机无刷励磁控制系统一光控无刷励磁控制系统,它是在普通无刷励磁控制系统中用可控器件取代不可控的二极管整流,通过光电耦合形式实现对励磁电流的直接控制,并且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分别对普通无刷励磁系统和光控励磁系统进行了建模、分析和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光控励磁系统对于提高同步发电机的响应速度,改善电力系统的暂态和稳态性能有明显效果。
盛义发,陈文光[2](2004)在《同步发电机光控励磁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提出一种新型同步发电机无刷励磁控制系统一光控励磁系统。它是在普通无刷励磁控制系统中用可控器件(SCR或IGBT)取代不可控的二极管,并通过光电耦合,实现对励磁电流的直接控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对光控励磁系统进行建模、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光控励磁系统能提高同步发电机的响应速度,改善电力系统的暂态和稳态性能。
赵昀武[3](2015)在《无刷电励磁同步电机励磁控制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无刷电励磁同步电机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电机,该电机除具有常规电励磁同步电机转速恒定、功率因数可调及效率高等优点外,还具有无电刷滑环结构、维护成本低、可靠性高等特点,特别适用于易燃易爆及风力发电等应用领域。这种电机定子上有两套极数不同的绕组,一套为2p极三相电枢绕组,直接与电网相连接;另一套为2q极直流励磁绕组,为电机提供励磁电流,转子为磁障笼型混合式转子。由于这种电机的发展较晚,目前还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励磁控制系统能够配合这种电机运行,为了使无刷电励磁同步电机能够发挥出最佳性能,本文设计并研制了一套无刷电励磁同步电机励磁控制系统。首先,本文研究了无刷电励磁同步电机的工作机理,对该电机特殊的定转子结构和工作方式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并与传统的旋转整流器式无刷电励磁同步电机进行了对比分析,明确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其次,本文使用有限元仿真分析软件Ansoft Maxwell建立了无刷电励磁同步电机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多领域仿真分析软件Simplorer建立了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并将有限元模型导入到Simplorer中进行联合仿真。使用场路结合的方法对变负载恒定发电机端电压等工作状态进行了仿真分析,针对仿真中发现的问题,本文对励磁控制系统的电路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改善了控制器的性能。再次,本文针对无刷电励磁同步电机对于励磁控制系统的需求,提出了针对不同工况的励磁电流控制策略。在电动机工况中,励磁控制系统根据电机转速自动判断何时对电机进行牵入同步,通过调节励磁电流来调整电动机功率因数。在发电机双闭环应用工况中,励磁控制系统使用双闭环控制算法使发电机发出的端电压保持在给定的数值附近,当发电机负载发生突变时,励磁控制系统迅速调整励磁电流的大小以应对这种变化,最大限度的保证发电机输出电压的稳定。最后,本文设计并研制了一台无刷电励磁同步电机励磁控制系统,包括励磁控制器的硬件结构设计和控制核心的软件编写。励磁控制系统利用微控制器的硬件PWM信号和离散式数字PI算法以闭环控制的方法对无刷电励磁同步电机的励磁电流进行了精确的控制,对本文所提出的励磁控制策略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盛义发,陈文光,唐耀庚[4](2003)在《同步发电机光控励磁系统的仿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光控励磁系统是一种新型同步发电机无刷励磁控制系统,它是在普通无刷励磁控制系统中用可控器件(SCR或IGBT)取代不可控的二极管整流,并通过光电耦合形式实现对励磁电流的直接控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对光控励磁系统进行了建模、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光控励磁系统对于提高同步发电机的响应速度,改善电力系统的暂态和稳态性能有明显效果。
甄文欢[5](2014)在《电励磁无刷同步电机的设计与有限元分析》文中指出传统的电励磁同步电机转子侧存在电刷和滑环,容易产生电弧、火花,不能在爆炸环境中使用。而传统的电励磁无刷同步电机系统由同步电机、旋转整流器和与同步电机同轴相连的交流励磁机等组成,机组轴向长度增加,结构复杂。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单一铁心结构的电励磁无刷同步电机,并对其进行电机结构设计和工作原理的阐述。用路算的方法设计一台100kW的电励磁无刷同步电机,利用Ansoft RMxprt软件对其电磁参数进行校核和改进。利用Ansoft Maxwell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计算了同步电机的交直轴电感参数和功角特性。根据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电磁特性推导出了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对比分析四种不同结构的同步电机励磁系统,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得出电机各绕组间的电磁耦合关系和电机气隙磁密分布情况,通过对比选取同步电机励磁系统定子单相励磁绕组为四对极的分布绕组结构。对上述结构的同步电机励磁系统进行分析:得到电机在静止状态下,单相励磁系统定转子磁场耦合与转子位置角的关系;静止和额定转速状态下电机单相励磁系统的频率特性和不同频率时电机铁心损耗特性;不同转速时的单相励磁系统转子侧感应电动势和其傅里叶分析。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电机额定状态下的电流、转矩等各项电磁参数,并计算了电机的效率。通过分析表明电机结构设计合理,各项电磁特性较稳定,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胡堃[6](2014)在《新型无刷电励磁同步电机的设计与研究》文中提出同步电机是一种常用的交流电机,既可以用作发电机,也可用作电动机或补偿机。同步电机拖动系统具有容量大、效率高、体积小、转动惯量小、功率因数可调、过载能力强等优点,在要求位置、速度、加速度等多变量调节环境中有着广泛应用。常规的电励磁同步电机定子有三相对称绕组,转子中有励磁绕组和阻尼绕组。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无刷电励磁同步电机,该无刷同步电机在结构上取消了传统的同步电机转子侧的电刷和滑环,不需要单独的励磁机,简化了电机结构,易于维护,并能实现无刷调节励磁。文中详细分析了新型无刷电励磁同步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在定子铁芯的内圆周靠中间位置开有一定深度的槽,在槽中放入一定匝数的绕圈构成单相励磁绕组。在转子铁芯外圆周上与定子上的槽相对应位置也开有同样宽度的槽,在槽中放入一定匝数的绕圈构成单相感应绕组。在定子侧单相励磁绕组中通入单相交流电,利用变压器原理,则在转子感应绕组中感应出电动势,感应出的单相交流电经过旋转整流器的整流,输出直流电,为转子励磁绕组提供励磁电流。通过改变定子侧单相励磁绕组电压,可以改变转子的直流励磁电流,实现了无刷电励磁调节功能。文中对该电机进行了详细的电磁计算,给出了电机的具体参数。详细分析了该电机内部的电磁关系,给出了磁势平衡方程和电压平衡方程,并给出了等效电路图、相量图和功率流程图。从电机的统一控制理论作为出发点,分析了交流电动机矢量控制原理。根据理想同步电动机模型,分别给出凸极同步电动机在定子三相静止坐标系下和在-旋转坐标系的数学模型。利用仿真平台搭建了新型无刷电励磁同步电机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该电机的磁场分布特点。给出了电机磁力线和磁密分布图,并对电机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文中详细介绍了新型无刷电励磁同步电机的参数,样机的研制过程。搭建了电机实验平台,对该同步电机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来研究其特性。用实验数据证明,定子侧励磁绕组和转子侧感应绕组构成的平面和功率绕组构成的平面相互垂直,磁场的耦合关系小,分别加电后,在对方的绕组中感应电势非常小。从而验证了该电机结构新颖,设计合理,并能实现无刷调节励磁。
普朝文[7](2006)在《无刷化是发电机励磁技术发展的方向》文中认为同步发电机彻底无刷化课题(简称TCWH课题),包括旋转可控硅整流无刷励磁发电机(简称XKWLF)课题,静止可控硅整流无刷励磁发电机(简称JKWLF)课题。XKWLF课题的任务是用新型导电技术、光电技术、可控硅励磁技术改造提升无刷励磁发电机;使之成为励磁性能最先进、运行可靠性最高、安全性最好、极限容量很大、效率出力最高、使用寿命很长、控制调节最方便的旋转整流型发电机。JKWLF课题的任务是用一种节能环保导电装置代替静止可控硅整流有刷励磁发电机(简称JKYLF)的电刷滑环,提高它的运行可靠性、安全性、极限容量、效率出力、使用寿命。使之成为励磁性能最先进、运行可靠性很高、安全性很好、极限容量很大、效率出力很高、使用寿命很长、主机结构最简单、造价较低、监视控制调节最方便的静止整流型发电机。
刘妍[8](2010)在《基于高频旋转变换器数字无刷励磁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规模集成电路、数字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成熟,使得以微机处理器为主要特征的数字电子技术逐步应用到现代励磁控制系统中,形成数字式自动励磁控制器,取代了传统的模拟式励磁控制器。这种数字式励磁控制器通过软件实现励磁系统的各功能,一方面减小了装置的体积,另一方面简化了连接电路,提高了硬件的可靠性,使维护工作量大大减小。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同步电机数字无刷励磁方案,即基于高频旋转变换器的数字无刷励磁方案,该方案基于旋转式感应电能传输技术,利用分离耦合的高频旋转变压器进行能量传输,它的原边静止、副边集成在同步电机的转子上,随转子的旋转而转动,实现了电源和负载单元之间不需要物理连接就能进行电能的传递,为同步电机提供稳定且方便可调的励磁直流电。比传统的电气滑动接触更为可靠、耐用,且不产生火花,不存在机械磨损和摩擦等问题,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以飞思卡尔公司的低成本DSP56F8013芯片为核心,成功开发了基于移相全桥旋转变换器的同步电机数字无刷励磁系统的软、硬件平台。文中对整个数字无刷励磁系统的研究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对移相全桥旋转变换器的研究,是整个无刷励磁系统研究的基础。主要介绍了移相全桥旋转变换器的工作原理、ZVS软开关工作模态分析、占空比丢失和旋转变压器的工作原理与设计特点,二是对整个数字无刷励磁系统的研究。文中分别对这两大部分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研究。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移相全桥旋转变换器完全能够满足同步电机励磁系统的要求,是一种可行的控制方案。把旋转变换器应用于无刷励磁不仅是同步电机无刷励磁技术的新突破,同时也为同步电机无刷励磁技术的研究开辟了新途径。本课题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477013)的资助。
黄晓阁[9](2008)在《基于可旋转变换器的同步电机无刷励磁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同步电机无刷励磁技术方案,即基于可旋转变换器的无刷励磁方案,该方案利用旋转式感应电能传输技术,将电能从旋转变换器静止的部分,不经过物理连接,就传输到变换器的旋转部位,为同步电机提供稳定且可方便调节的励磁电流。连接静止部分和旋转部分的核心部件就是旋转变压器,它的原边静止、副边集成在同步电机的转子上,随转子的旋转而转动。本文着重介绍了基于可旋转变换器无刷励磁系统的三大部分:首先对全桥式旋转变换器进行了设计、对它的工作特性作了仿真研究和实验的对比;然后对实验用同步发电机本体进行了设计、有限元建模、磁场分析和电感参数的求取,最后介绍了无刷励磁系统中的励磁调节器的设计和实现。另外对整个无刷励磁系统进行了Matlab仿真研究,并在实验平台上完成了利用可旋转变换器对同步发电机进行无刷励磁的实验,实验结果证明,可旋转变换器完全能够满足同步电机励磁系统的要求。可旋转变换器技术不仅是同步电机无刷励磁技术的新突破,同时也为同步电机无刷励磁技术的研究打开了一扇新窗口。
彭世雄[10](1982)在《同步发电机光控无刷励磁系统中间研究试验》文中研究指明 一、概述现代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对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励磁系统的研究改进,始终是国内外电机制造与电力生产部门所关心的一个重要科研课题。近二十年来,励磁方式已由直流励磁机励磁,发展到交流半导体励磁,由有刷励磁,发展到无刷励
二、同步发电机光控无刷励磁系统的控制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同步发电机光控无刷励磁系统的控制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同步发电机光控无刷励磁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普通无刷励磁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存在的问题 |
2.1 普通无刷励磁系统的工作原理 |
2.2 目前的无刷系统存在的问题 |
3 光控励磁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
3.1 光控励磁系统的工作原理 |
3.2 光控励磁系统的特点 |
4 数学模型 |
4.1 普通无刷励磁系统数学模型 |
4.2 加光控后的励磁系统传递函数框图 |
5 Matlab仿真比较 |
5.1 普通无刷励磁控制系统仿真 |
5.2 光控无刷励磁系统仿真 |
6 结论 |
(3)无刷电励磁同步电机励磁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1.2 无刷电励磁同步电机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励磁控制技术与方法研究现状 |
1.4 课题的主要工作内容 |
第2章 无刷电励磁同步电机及其励磁控制技术 |
2.1 无刷电励磁同步电机定转子结构 |
2.2 无刷电励磁同步电机运行机理与方式 |
2.3 无刷电励磁同步电机励磁控制技术与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无刷电励磁控制系统硬件设计与研制 |
3.1 励磁控制系统整体结构方案 |
3.1.1 结构方案 |
3.1.2 输入输出接口 |
3.1.3 人机交互实现方案 |
3.2 控制核心与传感器 |
3.2.1 控制核心 |
3.2.2 传感器与 AD 转换 |
3.2.3 强弱电隔离措施 |
3.3 功率元件的选取 |
3.4 样机的硬件设计与研制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无刷电励磁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4.1 无刷电励磁控制系统的软件整体结构 |
4.2 PWM 载波频率选取 |
4.3 中断逻辑 |
4.3.1 中断类型与优先级 |
4.3.2 中断时序安排 |
4.4 电流闭环控制 |
4.5 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 |
4.5.1 电压有效值计算 |
4.5.2 电压闭环 PI 计算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无刷电励磁控制系统的仿真与实验研究 |
5.1 励磁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 |
5.1.1 励磁控制系统建模 |
5.1.2 励磁系统开环性能仿真 |
5.1.3 励磁控制系统闭环仿真 |
5.2 励磁控制系统电流闭环实验 |
5.3 励磁控制系统电压电流双闭环实验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励磁控制系统程序代码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4)同步发电机光控励磁系统的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光控励磁系统的结构及原理 |
2 建模与分析 |
2.1 励磁系统数学模型 |
2.2 励磁调节器各单元的传递函数 |
2.3 同步发电机及ESS、PSS的传递函数 |
2.4 Simulink下电机仿真模型的建立 |
3仿真结果及讨论 |
4 结论 |
(5)电励磁无刷同步电机的设计与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图清单 |
表清单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同步电机的特点及分类 |
1.3 同步电机的励磁系统研究现状和分类 |
1.4 论文中的主要内容和工作 |
2 电励磁无刷同步电机的结构设计 |
2.1 传统电励磁无刷同步电机的励磁方式 |
2.2 单一铁心电励磁无刷同步电机结构设计 |
2.3 本章小结 |
3 电励磁无刷同步电机的电磁设计 |
3.1 基本设计思路和方法 |
3.2 电励磁无刷同步电机的电磁设计过程 |
3.3 电励磁无刷同步电机的 RMxprt 电磁计算 |
3.4 电励磁无刷同步电机的性能分析 |
3.5 电励磁无刷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 |
3.6 本章小结 |
4、电励磁无刷同步电机的有限元分析 |
4.1 电机电磁场基本理论 |
4.2 有限元分析模型及条件 |
4.3 无刷同步电机励磁系统的有限元分析 |
4.4 电励磁无刷同步电机的稳态特性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新型无刷电励磁同步电机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Extended Abstract |
目录 |
Contents |
图清单 |
表清单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概述 |
1.2 同步电机的特点和分类 |
1.3 无刷电励磁同步电机的研究现状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新型无刷电励磁同步电机的基本结构和运行原理 |
2.1 新型无刷电励磁同步电机的基本结构 |
2.2 新型无刷电励磁同步电机的运行原理 |
2.3 新型无刷电励磁同步电机电磁分析 |
2.4 同步电动机数学模型 |
2.5 本章小结 |
3 新型无刷电励磁同步电机的电磁计算 |
3.1 基本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
3.2 新型无刷电励磁同步电机的参数和具体结构 |
3.3 电励磁同步电机的 RMxprt 电磁计算 |
3.4 本章小结 |
4 新型无刷电励磁同步电机的有限元分析 |
4.1 电机三维有限元分析的基础 |
4.2 Ansoft Maxwell 2D/3D 软件介绍 |
4.3 电励磁同步电机的电磁场分析 |
4.4 电励磁同步电机磁力线及磁密分布 |
4.5 无刷电励磁同步电机负载条件下的性能分析 |
4.6 新型无刷电励磁同步电机的 3D 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5 新型无刷电励磁同步电机的实验研究 |
5.1 电机实验样机研制 |
5.2 电机实验研究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无刷化是发电机励磁技术发展的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 无刷化是发电机励磁技术发展的方向 |
2 TCWH课题的任务 |
3 旋转可控硅整流无刷励磁发电机 |
3.1 为什么发电机的彻底无刷化时代迟迟没到来 |
3.2 无刷励磁发电机的新突破 |
3.3 取得突破的关键 |
3.4 XKWLF的工作原理 |
3.5 XKWLF的样机试制及实际效果 |
3.6 XKWLF的定位 |
3.6.1 XKWLF的励磁性能遥遥领先于XEWLF |
3.6.2 XKWLF的安全性能领先于XEWLF |
3.6.3 XKWLF的整体性能遥遥领先于XEWLF |
4 静止可控硅整流无刷励磁发电机 |
4.1 不用1950年旋转整流励磁的办法, 能取缔有刷励磁发电机的电刷吗 |
4.2 怎样得到JKWLF |
4.3 JHDZ的导电能力试验 |
4.4 节能环保导电方式的发现 |
4.5 JHDZ能提高发电机的运行可靠性、安全性、极限容量、效率出力及使用寿命 |
4.6 JKWLF的试车及并网运行 |
4.7 JKWLF的定位 |
5 结 语 |
6 无刷化的重要意义 |
(8)基于高频旋转变换器数字无刷励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无刷励磁的发展现状 |
1.3 基于高频旋转变换器无刷励磁技术 |
1.3.1 感应电能传输技术 |
1.3.2 旋转变换器数字无刷励磁方案 |
1.3.2.1 旋转变换器数字无刷励磁方案的提出 |
1.3.2.2 旋转变换器数字无刷励磁的原理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二章 全数字控制移相全桥高频旋转变换器无刷励磁技术 |
2.1 数字移相全桥无刷励磁系统的基本结构 |
2.2 移相全桥旋转变换器的研究 |
2.2.1 旋转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
2.2.2 移相控制ZVS 旋转变换器的工作模态分析 |
2.2.3 移相全桥旋转变换器中占空比丢失问题 |
2.2.4 旋转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设计特点 |
2.3 励磁调节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旋转变换器数字无刷励磁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
3.1 移相全桥旋转变换器的仿真分析 |
3.1.1 移相全桥电路的Simulink 建模 |
3.1.2 仿真结果与分析 |
3.2 基于旋转变换器数字无刷励磁系统的仿真分析 |
3.2.1 基于旋转变换器数字无刷励磁系统的Simulink 建模 |
3.2.2 仿真结果与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旋转变换器数字无刷励磁系统的硬件设计 |
4.1 系统的总体构架 |
4.2 系统功率侧部分电路设计 |
4.2.1 输入电压模块设计 |
4.2.2 辅助电源模块设计 |
4.2.3 单相桥式逆变电路的设计 |
4.2.4 保护电路设计 |
4.3 系统控制侧部分电路设计 |
4.3.1 采样调理电路的设计 |
4.3.2 核心控制板的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旋转变换器数字无刷励磁系统的软件设计 |
5.1 数字无刷励磁系统的总体设计 |
5.2 基于飞思卡尔56F8013 系统软件的实现 |
5.2.1 移相角生成策略 |
5.2.2 数字无刷励磁系统的控制算法设计 |
5.2.3 系统的程序流程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6.1 移相全桥旋转变换器的实验研究 |
6.1.1 移相全桥旋转变换器实验平台简介 |
6.1.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6.2 基于旋转变换器数字无刷励磁系统的实验研究 |
6.2.1 基于旋转变换器数字无刷励磁系统的实验平台 |
6.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总结 |
7.2 进一步的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9)基于可旋转变换器的同步电机无刷励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无刷励磁的研究现状 |
1.3 高频旋转变换器的无刷励磁技术简介 |
1.3.1 感应电能传输技术 |
1.3.2 旋转变换器无刷励磁方案 |
1.3.2.1 旋转变换器无刷励磁方案的提出 |
1.3.2.2 旋转变换器无刷励磁原理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二章 全桥式可旋转变换器的设计和实现 |
2.1 可旋转全桥变换器 |
2.1.1 可旋转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
2.1.2 可旋转全桥变换器中占空比丢失问题 |
2.1.3 旋转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设计特点 |
2.2 主电路的设计 |
2.2.1 输入整流滤波电路 |
2.2.2 主功率管的选择 |
2.2.3 输出整流二极管的选择 |
2.2.4 谐振电路的设计 |
2.3 控制和驱动电路 |
2.3.1 控制电路 |
2.3.2 驱动电路 |
2.4 全桥式可旋转变换器的 Saber 仿真 |
2.4.1 Saber 软件简介 |
2.4.2 全桥电路的建模 |
2.4.3 仿真波形与分析 |
2.5 旋转变换器实验平台简介 |
2.6 实验波形与分析 |
2.6.1 占空比不同时的波形分析 |
2.6.2 转速不同时的波形分析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旋转变压器无刷励磁同步发电机及电气参数求取 |
3.1 无刷励磁同步发电机的设计及制作 |
3.2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同步发电机的电气参数求取 |
3.2.1 电磁场有限元分析基本理论 |
3.2.2 Maxwell 软件简介 |
3.2.3 同步发电机的Maxwell 建模 |
3.2.4 同步发电机的静态场分析 |
3.2.5 同步发电机的瞬态场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同步发电机无刷励磁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
4.1 可旋转变换器无刷励磁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
4.2 同步发电机的数学模型 |
4.3 同步发电机的MATLAB 建模 |
4.4 可旋转变换器无刷励磁系统的建模 |
4.5 仿真结果与分析 |
4.5.1 仿真参数设置 |
4.5.2 仿真波形 |
4.5.3 结论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同步发电机励磁调节系统硬件设计 |
5.1 励磁调节系统的功能 |
5.2 励磁调节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
5.3 检测电路 |
5.3.1 电压检测电路 |
5.3.2 励磁电流检测电路 |
5.4 PI 校正环节 |
5.5 移相触发环节 |
5.6 保护电路 |
5.6.1 主电路桥臂过流保护 |
5.6.2 直流电压限制电路 |
5.6.3 励磁电流限制电路 |
5.6.4 高相电流限制功能 |
5.6.5 保护信号的综合和清除 |
第六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6.1 同步电机无刷励磁系统的实验平台 |
6.2 电机空载实验与仿真结果分析对比 |
6.3 开环实验结果与分析 |
6.4 闭环实验结果与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总结 |
7.2 进一步的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四、同步发电机光控无刷励磁系统的控制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同步发电机光控无刷励磁系统的研究[J]. 钱建平,向铁元. 电机技术, 2006(03)
- [2]同步发电机光控励磁系统的研究[J]. 盛义发,陈文光. 电机技术, 2004(03)
- [3]无刷电励磁同步电机励磁控制系统研究[D]. 赵昀武. 沈阳工业大学, 2015(07)
- [4]同步发电机光控励磁系统的仿真研究[J]. 盛义发,陈文光,唐耀庚. 南华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3(03)
- [5]电励磁无刷同步电机的设计与有限元分析[D]. 甄文欢. 中国矿业大学, 2014(02)
- [6]新型无刷电励磁同步电机的设计与研究[D]. 胡堃. 中国矿业大学, 2014(04)
- [7]无刷化是发电机励磁技术发展的方向[J]. 普朝文. 云南水力发电, 2006(05)
- [8]基于高频旋转变换器数字无刷励磁的研究[D]. 刘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0(06)
- [9]基于可旋转变换器的同步电机无刷励磁研究[D]. 黄晓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8(06)
- [10]同步发电机光控无刷励磁系统中间研究试验[J]. 彭世雄. 电力技术, 198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