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及其平衡

有机化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及其平衡

一、有机化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及其配平(论文文献综述)

张云霞[1](2021)在《基于核心素养的问题式教学在高中化学复习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

贺瑞丽[2](2020)在《类比思维方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科学方法一直比知识更重要,类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思维的方法。类比与化学有着不解之缘,类比的应用在理解化学的新概念、记忆化学的新知识以及解答化学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事半功倍。培养类比推理能力的最好方法就是利用类比教学。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TWA课堂类比的具体案例研究,使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得到更多一线教师的认可,以期为类比教学的普及和推广做出一点贡献。本研究在综述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实例研究。研究者选取了对实践有较强指导性的TWA类比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物质的量、硫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元素周期律等类比教学案例。选取实验组和对照组为研究对象,两组测试后的结果表明:类比教学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它有一个明显的效果在于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类比法也有适用范围,不是所有的化学知识都能用类比法学习,笔者也对使用类比法的注意事项、建议、以及得到的启示做了相对全面的论述。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将是类比教学案例研究的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

曹满莉[3](2018)在《中学化学学习进阶中教学时机的把握 ——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学习进阶是随时间使思维转变的过程,思维顺利转变涉及教学时机。研究学习进阶与教学时机,利于教师准确评估教学效果,利于学生建立核心概念知识体系,提高教学效率。选择“氧化还原反应”为研究对象,因它在中学化学中的统摄功能。结合2017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化学考试大纲“氧化还原反应”内容与要求、人教版初中课本、鲁科版必修1、2、选修3、4、5相关概念与理论,对其分学段整理;研读《初中化学课程标准》、《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相关内容,用概念图梳理,结合一线教师对其核心概念的调查,提炼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化性和还原性、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氧化还原反应实质”4个核心概念;进一步结合中学化学氧化还原反应领域学生错误认识调查结果,确定其学习进阶中教学时机把握的设计;以“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学习进阶与教学时机为实证研究,用传统方案和学习进阶与教学时机指导的方案分别在对照班和实验班施教,比较前后测成绩,得出中学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学习进阶中教学时机的把握对师生均有促进作用。本研究将学习进阶、教学时机与中学化学结合,构建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体系,提出核心概念学习进阶与教学时机的教学设计,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陈璐[4](2016)在《类比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类比法是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方法,对于新知识、新领域的发现都有很大的帮助。通过研究发现,将类比法引用到教学中能起到十分优异的效果。诸如化学这种理科类的学科,特点就是规律性强,但内容繁杂,很多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学起来会很吃力。类比法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教学方法,它可以在归纳整合知识点的同时,开拓学生的思维,教学相长,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率都能得到显着提高。本研究归纳了前人探讨的内容,将包括类比思维的心理学基础在内的多种有关类比法的理论和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在将类比法运用于教学的前提下,提出了将类比法应用于高中课程中最重要的复习课中。复习是学生冲刺高考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给学生灌输类比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类比法的思维,能大大提高学生自主归纳知识和解题的能力。笔者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发现,高中化学教科书中也蕴含着大量的利用类比法教学的例子,本研究也对这些内容进行了归纳和分析。从中得出哪些知识点用类比法进行复习能得到最高的效率收益。最后,笔者在教学实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了对照试验,发现类比法对学生复习效率确有明显的提高。

罗树常,吴坤,刘红,聂红,赵高禹,陈应美[5](2015)在《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教学探索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相关知识的归纳、整理,将氧化还原反应分为无机氧化还原反应和有机氧化还原反应,分别以简捷、易懂,又准确的方法配平其反应方程式。以期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学会如何对已有知识进行分类、总结,提高教学质量。

张莉娜[6](2012)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化学试题研究及其启示》文中认为本研究在对国内外课程文本、教材、国际大型测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高考试题分析的内容模型和水平模型,并以内容和水平模型作为试题分析的二维框架,分析了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试题,并借此反观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优化建议:高中化学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对学科教学内容的认识,要注重巩固落实基础知识。

廖旭杲,毛杨林,陆军,林肃浩,周改英,曾国琼[7](2012)在《2012年高考化学复习试题精粹》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廖旭杲(宁波市鄞州中学浙江宁波315101)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方便面的制作过程中常用到纯碱,果汁等液体饮料中常添加苯甲酸钠作防腐剂,葡萄酒中一般加入少量SO2作为添加剂B.我国部分城市已陆续开始推广使用"甲醇汽油"。"甲醇汽油"具有降低排放、节省石油、安全方便等特点

王晓捷[8](2011)在《高中生有机化学认知结构的测查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为解决学生有机化学的学习困难,更好地开展化学教学,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已有化学认知结构。现有的对认知结构的研究,它们往往使用一种研究方法,这样得到的结论不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认知结构。本文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共同实施的复合式研究法,望在有机化学部分得出被试群体的化学认知结构特点,从而针对性地提出化学教学策略,望能够指导中学化学教学,提升学生群体的有机化学认知结构。本文通过传统测试、调查(有机化学认知结构“概念图”构建的调查)和个案访谈相互结合的方法,来窥探被试群体在有机化学部分的认知结构特点。通过对收集材料的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学优组、学困组学生在有机化学认知结构的知识“量”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第二,被试群体“有机化学认知结构”中的上下级关系联系密切、层次性分明,但缺乏同级间的联系,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第三,被试群体在陈述性知识方面掌握良好;基本掌握了程序性知识,但未达到自动化调用的程度;学生已拥有了一定的策略性知识,但其策略性知识体系不完善、结构不优化。通过对学生有机化学认知结构的研究,笔者提出了优化被试群体有机化学认知结构的教学策略:第一,了解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注重因材施教;第二,突出化学思想方法,重视整体性教学;第三,创设问题情境,深化变式教学;第四,使用“自我提问法”,优化自我监控。

王春,廖旭杲,曾国琼,毛杨林,陆军[9](2011)在《2011年高考化学复习试题精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有祥亮[10](2006)在《欧洲栓皮槭和银叶椴引种的适应性、繁殖技术与经济价值研究》文中指出栓皮槭和银叶椴自然分布于欧洲和西亚部分地区。两树种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价值。本论文依托国家“948”项目“旱地生态经济型树种抗性选择及综合利用技术引进”,对栓皮槭和银叶椴在我国引种适应性、繁殖技术和经济价值进行试验研究。试验区设在北京昌平。试验研究结果如下:(1)气候生态适生区划分。根据栓皮槭和银叶椴分布区的气候类型,把两树种划分为三种气候生态类型。依据引种的气候相似原理,采用模糊相似优先比法对我国引种栓皮槭和银叶椴三个生态类型的气候生态适生区分别进行区划。(2)物候表现。栓皮槭与对照树种元宝枫相比,种源4与元宝枫从芽萌动一直到落叶末各物候期最为接近。银叶椴与当地树种紫椴相比,种源1从芽萌动一直到落叶末各物候期与紫椴最为接近。(3)越冬力。栓皮槭和银叶椴引入北京试验地区栽培的主要限制因子是冬季的严寒和早春的霜冻及低温干燥。种源3(银叶椴德国种源)和种源9(栓皮槭德国种源)的6年生幼树能安全越冬。种源1、2、4、5、6的2年生幼树越冬级仅为Ⅱ、Ⅲ级。(4)银叶椴种子的休眠原因。银叶椴种子属于综合性深休眠类型。果皮表面的角质层、中果皮木栓层,严重阻碍种子吸水;种皮表面角质化,中层致密的厚壁栅状(柱状)石细胞阻碍胚与外界的水气交换;同时,在果皮、种皮和胚乳内积累了大量的ABA等抑制物质,使幼胚进入深度休眠状态。(5)银叶椴种子解除休眠的技术。机械去果皮,100℃开水烫2s,再转入室温水浸泡24h,GA3和6-BA分别浸种24h和先暖温(10-15℃)5d,后低温(0-5℃)15d变温层积。(6)高生长规律。栓皮槭各种源速生期主要发生在7、8月份。与对照树种元宝枫相比,种源4、5树高与元宝枫无显着差异,而显着高于种源6、7、8。银叶椴两个种源速生期主要发生在6、7月份。2年生幼树当年生长高度存在差异,种源1显着高于种源2,但与紫椴、糠椴相比无显着差异。(7)生物量与根系分布。树高、地径、根长、地上干重、地下干重等生长指标表明:栓皮槭供试种源以种源4各项指标较高,与元宝枫接近。银叶椴供试种源以种源1各项指标较高,与紫椴、糠椴接近。(8)嫩枝扦插技术。嫩枝扦插得到最佳生根率的促根配方为:IBA1000ppm+NAA500ppm和IBA1000ppm+6-BA10ppm(栓皮槭); IBA1000ppm +NAA500ppm+6-BA40ppm(银叶椴)。栓皮槭4个种源(种源4、5、6、7)生根状况优于银叶椴2个种源(种源1、2)。10种生根基质配方中,栓皮槭生根效果好的基质有3种,即泥炭-珍珠岩、河沙、蛭石;银叶椴有2种,即泥炭-河沙、泥炭-河沙-珍珠岩。

二、有机化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及其配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有机化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及其配平(论文提纲范文)

(2)类比思维方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研究综述
    1.1 类比概述
        1.1.1 类比和教学类比的概念界定
        1.1.2 比较教学和类比教学的概念界定
        1.1.3 类比与比喻的区别与联系
        1.1.4 类比的分类
    1.2 类比思维方法的理论基础
        1.2.1 类比的心理学基础
        1.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2.3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
        1.2.4 迁移理论
    1.3 国内外对类比思维方法的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2.课堂教学中学生类比思维能力的培养
    2.1 学生及老师对“类比思维方法在化学中的应用”的现状调查
        2.1.1 学生对“类比思维方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的现状调查
        2.1.2 老师对“类比思维方法在化学中的应用”的访谈问卷
    2.2 课堂教学中学生类比思维能力的培养
        2.2.1 与形象化的事物进行类比
        2.2.2 与其他课程内容进行类比
        2.2.3 运用学科内部知识进行类比
        2.2.4 通过类比类推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
        2.2.5 类比思维方法的教学案例分析
3.类比思维方法的应用
    3.1 类比思维方法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3.2 类比思维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3.3 类比思维方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3.3.1 类比法在元素化合物教学中的应用-以“SO_2的教学学为例”
        3.3.2 类比法在元素周期律教学中的应用
    3.4 教学中应用类比思维方法的不足和注意事项
4.类比思维方法的后测效果分析
    4.1 教学中学生类比思维方法应用的后测分析
    4.2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4.3 类比思维方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建议
5.结论与启示
    5.1 结论
    5.2 启示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研究生学习期间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3)中学化学学习进阶中教学时机的把握 ——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1 研究的背景
    2 研究的意义
    3 研究的问题
    4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4.1 研究设计
        4.2 研究方法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1 核心概念
        1.1.2 学习进阶
        1.1.3 教学时机
        1.1.4 学习进阶与教学时机的关系
    1.2 中学化学核心概念、学习进阶及教学时机的研究现状
第2章 中学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核心概念的研究
    2.1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和理论的梳理
    2.2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图绘制
    2.3 “氧化还原反应”核心概念的提取
        2.3.1 “氧化还原反应”核心概念的初步分析
        2.3.2 高中化学教师对“氧化还原反应”核心概念的看法
        2.3.3 基于认识理论的核心概念
第3章 中学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核心概念学习进阶中教学时机的把握
    3.1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学习进阶中教学时机的把握
        3.1.1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学习进阶的研究
        3.1.2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学习进阶中教学时机的把握
    3.2 “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学习进阶中教学时机的把握
        3.2.1 “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学习进阶的研究
        3.2.2 “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学习进阶中教学时机的把握
    3.3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学习进阶中教学时机的把握
        3.3.1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学习进阶的研究
        3.3.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学习进阶中教学时机的把握
    3.4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学习进阶中教学时机的把握
        3.4.1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学习进阶的研究
        3.4.2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学习进阶中教学时机的把握
第4章 中学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核心概念的学习进阶中教学时机把握的实证研究——以“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为例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对象
    4.3 研究假设
    4.4 研究方案
    4.5 实施过程
        4.5.1 研究过程设计
        4.5.2 实验研究设计
    4.6 结果分析
第5章 研究总结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创新
    5.3 研究局限
    5.4 研究反思
    5.5 研究展望
附录1 中学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2 中学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核心概念调查问卷
附录3 中学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学生认识调查问卷
附录4 前测材料
附录5 对照班教学方案设计
附录6 后测材料
附录7 前后测对照班和试验班成绩及得分明细
附录8 后测访谈材料
参考文献
致谢

(4)类比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1. 问题的提出
    2. 国内外有关类比的研究与趋势
        2.1 国外有关类比的起源与发展
        2.2 国外有关类比教学的研究现状
        2.3 国内有关类比的起源与发展
        2.4 国内类比法教学的研究现状
    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3.1 研究的目的
        3.2 研究的意义
第一章 类比法复习教学的理论阐述
    1.1 类比的定义
    1.2 类比与其他科学逻辑方法的相关辨析
        1.2.1 类比和比较
        1.2.2 类比和分类
        1.2.3 类比和假说
    1.3 类比的分类
        1.3.1 根据类比推理的结论是肯定或否定思维对象具有某些属性对类比进行分类
        1.3.2 根据类比对象和属性间的关系对类比进行分类
        1.3.3 根据类比对象的不同内容进行分类
    1.4 类比法的心理学基础
    1.5 类比法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1.6 培养学生类比能力的方法
    1.7 高中化学复习课的特点
    1.8 类比法教学与高效复习
第二章 中学化学教科书中类比的应用研究
    2.1 苏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中出现的类比
    2.2 苏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类比的特点分析
        2.2.1 类比较多的出现在每个专题的开头部分
        2.2.2 类比一般运用在教学中的难点以及高考出现频次较高的知识点
        2.2.3 类比方式多种多样
        2.2.4 学科与生活类比多,学科与学科类比少
第三章 促进高中化学高效复习的类比法教学
    3.1 复习课中化学知识的类比法教学
        3.1.1 化学概念的类比法教学
        3.1.2 化学平衡的类比法教学
        3.1.3 化学规律的类比法教学
    3.2 习题中的类比法教学
    3.3 化学实验的类比法教学
第四章 促进高中化学高效复习的类比法教学案例研究
    4.1 研究的对象和变量
        4.1.1 研究对象的选取和研究时间
        4.1.2 研究变量与控制
    4.2 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结果的统计
        4.2.1 研究的方法
        4.2.2 研究结果的统计
    4.3 研究基本情况的调查
        4.3.1 问卷的编制
        4.3.2 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4.3.3 问卷的结果
    4.4 复习案例——苏教版《必修一》硫、氮及其化合物的复习
        4.4.1 传统复习教学模式
        4.4.2 类比法复习教学模式
    4.5 实验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4.5.1 实验前学生成绩的统计与分析
        4.5.2 实验后学生成绩的统计与分析
        4.5.3 实验前后学生成绩效果分析
        4.5.4 学生访谈与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参考文献
致谢

(5)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教学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无机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
    1. 1 氧化数法
    1. 2 零价法
    1. 3 缺项配平
2 有机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
    2. 1 [H]半反应法
    2. 2 [O]半反应法
3 结论

(6)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化学试题研究及其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1.1 内容模型
    1.2 水平模型
2 研究过程及相关结论
    2.1 试题覆盖的内容
    2.2 试题涉及的知识类型
    2.3 试题涉及的认知过程技能
3 启示与建议
    3.1 高中化学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对学科教学内容的认识
    3.2 高中化学教学要注重巩固落实基础知识

(8)高中生有机化学认知结构的测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文献综述
2. 理论基础
    2.1 认知结构
    2.2 化学认知结构
    2.3 化学认知结构的特点
    2.4 合理化学认知结构的主要特征
    2.5 知识的分类
        2.5.1 陈述性知识
        2.5.2 程序性知识
        2.5.3 策略性知识
    2.6 化学知识结构与化学认知结构
    2.7 认知结构的测量与诊断方法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
    3.4 研究工具
    3.5 研究内容
    3.6 研究过程
4. 研究结果分析
    4.1 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4.2 有机化学认知结构调查分析
    4.3 个案研究材料分析
    4.4 研究结果报告
5. 优化学生有机化学认知结构的教学策略
    5.1 了解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注重因材施教
    5.2 突出化学思想方法,重视整体性教学
    5.3 创设问题情境,深化变式教学
    5.4 使用"自我提问法",优化自我监控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北京市某中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附录2 有机化学认知结构调查材料
    附录3 访谈提纲
    附录4 学生自制网络型概念图1
    附录5 学生自制网络型概念图2
    附录6 学生自制特殊型概念图
    附录7 学生自制表格型型概念图
    附录8 学生自制层级型概念图
致谢

(10)欧洲栓皮槭和银叶椴引种的适应性、繁殖技术与经济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1 植物引种驯化理论及引种区划的概况
        1.1.1 植物引种驯化概念
        1.1.2 国内外主要的植物引种驯化理论
        1.1.3 树木引种区划的概况
    1.2 槭树和椴树繁殖理论和技术
        1.2.1 种子休眠机理及破眠技术研究进展
        1.2.2 嫩枝扦插
    1.3 槭树和椴树次生代谢的研究
        1.3.1 黄酮类化合物
        1.3.2 绿原酸
        1.3.3 挥发油
2 研究材料与方法
    2.1 技术路线
    2.2 试验设计
        2.2.1 栓皮槭和银叶椴引种气候生态适生区划分
        2.2.2 栓皮槭和银叶椴引种种源区选择
        2.2.3 栓皮槭和银叶椴引种试验区
        2.2.4 栓皮槭和银叶椴种源试验设计
        2.2.5 试验地整理、大苗栽植与管理
    2.3 研究方法
        2.3.1 物候期
        2.3.2 高生长节律
        2.3.3 生物量与根系
        2.3.4 越冬力
        2.3.5 银叶椴种子休眠原因
        2.3.6 解除银叶椴种子休眠
        2.3.7 嫩枝扦插繁殖
        2.3.8 栓皮槭和银叶椴黄酮苷分析方法
        2.3.9 绿原酸HPLC 分析方法
        2.3.10 银叶椴挥发油分析方法
3 欧洲栓皮槭和银叶椴引种适应性分析
    3.1 形态学特性
        3.1.1 栓皮槭
        3.1.2 银叶椴
    3.2 栓皮槭和银叶椴引种气候生态适生区划分
        3.2.1 气候资料的整理
        3.2.2 栓皮槭和银叶椴海洋类型的气候区划
        3.2.3 栓皮槭和银叶椴海洋类型在我国的气候生态适生区
        3.2.4 栓皮槭和银叶椴地中海和大陆类型气候区划
        3.2.5 栓皮槭地中海类型在我国的气候生态适生区
        3.2.6 栓皮槭大陆类型在我国的气候生态适生区
        3.2.7 银叶椴地中海类型在我国的气候生态适生区
        3.2.8 银叶椴大陆类型在我国的气候生态适生区
    3.3 物候表现与越冬力
        3.3.1 物候表现
        3.3.2 越冬力
4 欧洲栓皮槭和银叶椴生长发育规律
    4.1 高生长
        4.1.1 栓皮槭
        4.1.2 银叶椴
    4.2 生物量
        4.2.1 栓皮槭
        4.2.2 银叶椴
    4.3 根系分布
        4.3.1 栓皮槭
        4.3.2 银叶椴
5 银叶椴种子休眠规律与解除技术
    5.1 银叶椴种子休眠原因
        5.1.1 种皮、果皮构造与休眠的关系
        5.1.2 种子生理后熟与休眠
        5.1.3 种子内含抑制物质与休眠
    5.2 解除银叶椴种子休眠的技术
        5.2.1 影响种子发芽率的主导因子
        5.2.2 不同浸种处理对发芽率的影响
        5.2.3 不同浓度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浸种处理对发芽率的影响
        5.2.4 层积处理对发芽率的影响
        5.2.5 银叶椴种子田间育苗试验
        5.2.6 快速解除银叶椴种子休眠的综合技术
    5.3 催芽试验期间种子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
        5.3.1 催芽试验期间种子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5.3.2 各激素含量之间比值的变化
6 欧洲栓皮槭和银叶椴嫩枝扦插繁殖技术
    6.1 栓皮槭和银叶椴促根配方筛选
        6.1.1 IBA、NAA 不同浓度的促根配方试验
        6.1.2 6-BA 不同浓度的促根配方试验
        6.1.3 多种生长调节剂组合与促根配方
    6.2 栓皮槭和银叶椴嫩枝扦插相关因子筛选优化
        6.2.1 栓皮槭和银叶椴嫩枝扦插适宜种源选择
        6.2.2 栓皮槭和银叶椴嫩枝扦插适宜基质选择
        6.2.3 栓皮槭和银叶椴嫩枝插穗采集部位、叶数与扦插生根
        6.2.4 栓皮槭和银叶椴嫩枝扦插配套技术
    6.3 栓皮槭嫩枝插穗内源IAA、ABA 的动态变化
        6.3.1 栓皮槭嫩枝插穗内源IAA 含量的变化
        6.3.2 栓皮槭嫩枝插穗内源ABA 含量的变化
        6.3.3 栓皮槭嫩枝插穗IAA/ABA 值的变化
        6.3.4 栓皮槭嫩枝插穗生根与内源激素含量及比值的关系
7 欧洲栓皮槭和银叶椴经济价值分析
    7.1 黄酮类物质
        7.1.1 栓皮槭和银叶椴黄酮苷分析方法
        7.1.2 栓皮槭和银叶椴黄酮苷变化规律
    7.2 栓皮槭绿原酸变化规律
        7.2.1 绿原酸苗期年变化规律
        7.2.2 不同种源之间绿原酸含量的差异
        7.2.3 叶位及叶龄对绿原酸含量的影响
    7.3 银叶椴叶片挥发油
        7.3.1 银叶椴4 年苗叶片挥发油成分分析
        7.3.2 银叶椴1 年苗叶片挥发油成分分析
        7.3.3 对比分析
8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附图及图版
博硕士论文同意发表的声明

四、有机化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及其配平(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核心素养的问题式教学在高中化学复习中的应用研究[D]. 张云霞. 西南大学, 2021
  • [2]类比思维方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贺瑞丽. 天水师范学院, 2020(12)
  • [3]中学化学学习进阶中教学时机的把握 ——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D]. 曹满莉. 福建师范大学, 2018(09)
  • [4]类比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D]. 陈璐. 福建师范大学, 2016(05)
  • [5]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教学探索与实践[J]. 罗树常,吴坤,刘红,聂红,赵高禹,陈应美. 广州化工, 2015(22)
  • [6]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化学试题研究及其启示[J]. 张莉娜.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 [7]2012年高考化学复习试题精粹[J]. 廖旭杲,毛杨林,陆军,林肃浩,周改英,曾国琼.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2(Z1)
  • [8]高中生有机化学认知结构的测查与分析[D]. 王晓捷. 首都师范大学, 2011(12)
  • [9]2011年高考化学复习试题精粹[J]. 王春,廖旭杲,曾国琼,毛杨林,陆军.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1(Z1)
  • [10]欧洲栓皮槭和银叶椴引种的适应性、繁殖技术与经济价值研究[D]. 有祥亮. 北京林业大学, 2006(02)

标签:;  ;  ;  ;  

有机化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及其平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