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泽东与镇反运动(论文文献综述)
赵金英[1](2021)在《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专政”话语的建构及启示研究(1949-1953)》文中提出
龚思量[2](2021)在《建国初期政治运动中的农民政治认同塑造机制研究 ——基于鄂东南金牛村的调查》文中指出
曲广娣[3](2021)在《我国社会治安防控工作思路的发展演进历程探析》文中研究指明制度的发展,决策理念和现实形势相互作用、共同产生影响,并呈现此消彼长的螺旋式上升趋势。自根据地时期的革命和斗争经验中得来,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的群防群治、专门工作和群众路线相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工作思路,历经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政府自主性增强,以及文革时期的群众专政等曲折发展,在改革开放后,因社会形势和制度语境的改变,而表现为以专业化为主要支撑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思路。当前,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群众参与能力和愿望的提升,相应推动着社会治安工作从专业化模式向专业化+社会化模式转变,从管制模式向服务模式转变。但总体上,群防群治、专群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工作思路,一直作为恒定而根本的工作思路和实践选择,始终保持着生机和活力。
周连顺[4](2021)在《中国共产党建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实践与经验》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恶劣的外部环境,党初步建构起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新中国成立初期,党采取包括提升党政干部理论素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广泛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批判党内外错误思想倾向、积极推行实践教育等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全国人民认真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借此全面建构起马克思主义话语权。中国共产党在建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时至今日,这些经验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
胡新民[5](2021)在《镇反:一场尖锐的对敌斗争》文中研究说明新中国成立之初,在我国开展的镇压反革命运动(简称"镇反"),是在毛泽东直接指导下开展的一次大规模政治运动,是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尖锐的对敌斗争。《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指出:"镇压反革命运动有力地扫除了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反革命残余势力,基本上肃清了曾经猖獗一时的特务、地下军及会道门等反动组织,
简婷[6](2017)在《如何正确看待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镇反运动》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50年代初的镇反运动是为了巩固新中国新生政权,应对新生政权面临的威胁,防止国内外敌对势力内外夹击下的政权倾覆。镇反运动中所谓的"指标",是为了纠正镇反运动过程中的一定的"过火"倾向,是对数量的控制和约束。从实际处决人数来看,这种控制和约束显然是卓有成效的。而且反革命分子的实际比例远高于毛泽东指示的所谓"指标",这无疑间接证明了党的领导人在镇反运动中持有的慎杀态度。借个别地方镇反运动工作中出现的极为少量的错捕、错杀等偏差和相关失误,否定镇反运动的正义性、必要性及历史作用,其本质就是历史虚无主义,必须高度警惕并进行坚决抵制和批判。
王玉强[7](2016)在《毛泽东与新中国初期的镇反运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50年10月至1953年9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镇反运动,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建设新中国奠定了基础。毛泽东直接领导了这场运动。他明确了运动的政策方针,即"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总政策和"稳、准、狠"的方针;既主张全面进攻,又强调重点是清理内部和城市;打破关门主义和神秘主义,实行镇反运动的群众路线,建立镇反的统一战线。在运动渐入高潮、"左"的偏向抬头时,毛泽东果断地连续采取紧急措施,迅速收缩、严格控制运动。主要是:紧急收回捕杀批准权,严格控制处决比例;创造性地提出"死缓"政策和刑罚;紧急召开第三次全国公安会议,切实全面地贯彻收缩方针;谨慎清理中层内层。镇反运动声势迅猛,但没有普遍发生大的偏差,更没有发生扩大化,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李玉峰[8](2016)在《清理“旧”社会 ——以内乡县公安工作为中心,1948-1953》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主要研究考察中共1948年5月进占内乡后到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1953年这段时期内,在内乡县如何以公安保卫网络为主来镇压、清除、监控敌对势力,以清理“旧”社会、巩固新政权的历史。论文详细研究分析了 1948-1953年间中共在内乡县清理的主要对象,清理的方法、过程和结果等。无论从官方当年自己的评价还是今天我们的考察来看,中共在内乡县清理“旧”社会的行动对于其自身目标来说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一系列先后相继的军事政治斗争及其运动,如清匪、反霸、土改、镇反等各种运动,成为中共在基层实现建立政权和巩固政权的关键组成部分和前导性手段。可以说,没有这些强有力的清理“旧”社会的种种行动和举措,也就没有中共在稳定社会秩序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基层社会各项改造任务的可能。论文最后分析了使得内乡县清理“旧”社会的种种运动能够成功的关键所在,并进而探讨了与之相关的一些重要问题。
江光亮[9](2015)在《抗美援朝运动中江西省的民众动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抗美援朝运动是影响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1950至1953年间,在朝鲜战争形势下,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开展了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旗帜的一系列运动,诸如和平签名、武器捐献、爱国公约、参军参干、拥军优抚、爱国卫生等运动,对于新中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抗美援朝运动与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紧密结合,“三套锣鼓一起敲”,不仅有力地支援了对外战争,而且加速了国内经济恢复和社会改造进程,树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权威,大大促进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和建设。本文以江西省为中心,研究抗美援朝运动中的民众动员问题。首先,考察朝鲜战争爆发前后江西省的社会政治状况。分析建国初期江西的基本形势,论述朝鲜战争爆发给江西造成的主要影响,阐明抗美援朝运动兴起的背景。其次,考察江西抗美援朝运动概况。论述江西抗美援朝运动“反美、援朝、爱国”三大主题,探讨运动展开的过程(分三大时期共六个阶段)及其阶段的特点。第三,考察江西抗美援朝运动民众动员的组织情况。分析运动领导机构及其核心力量的情况,对江西宣传机构人员、宣传网中的报告员、宣传员等骨干和宣传运作机制情况作重点研究。第四,考察江西乡村民众的动员情况。分析共产党在此过程中的政治目标、动员措施、动员过程、民众反应等,并以此强化农民阶级斗争意识和民族主义情绪,推动基层政权建设和乡村社会的改造。第五,考察江西城市民众的动员情况。分析共产党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对工人、工商界、文教界、宗教界等阶层展开动员的不同策略及效果,以此推动国内政治整合,稳定社会秩序,加强城市新政权建设。第六,考察抗美援朝运动民众动员与其他两大运动的关系。分别探讨了民众动员与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之间的关系,重点考察其在动员目标、手段、关键环节等方面的关联。最后,对江西抗美援朝运动民众动员的基本方式、主要特点及其与新中国政权建设关系进行总结。分析其“网络化”、“盘旋式”和“渗透性”三个基本方式和“综合性”和“关联性”两个主要特点。总体上看,抗美援朝运动民众动员增强了民众对共产党的认同,加快了社会改革进程,大大促进了江西新政权的建设。
陈寒非[10](2014)在《污名身体:镇压反革命的司法实践》文中指出人民司法工作的当前主要任务,是镇压反动,保护人民。对反革命分子来说,首先是镇压,只有镇压才能使他们服罪,只有在他们服罪之后,才能谈到宽大。宽大只能结合着镇压来进行,有些地区发生"宽大无边"的偏向,是必须纠正的。——《政务院关于加强人民司法工作的指示》〔1〕这些记号刺入或烙进体内,向人通告携带者是奴隶、罪犯或叛徒;换言之,此人有污点,仪式上受到玷污,应避免与之接触,尤其是在公共场合。
二、毛泽东与镇反运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毛泽东与镇反运动(论文提纲范文)
(3)我国社会治安防控工作思路的发展演进历程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社会治安防控工作思路的确立及其影响 |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群防群治、专群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工作思路的形成 |
(二)制度经验:对我国后来基层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影响 |
二、曲折发展时期我国社会治安防控工作思路的继续探索 |
(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群防群治、专群结合社会治安防控工作思路的坚持与发展 |
(二)文革时期:群众专政的社会治安防控工作思路 |
三、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社会治安防控工作思路和原则 |
(一)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治安形势 |
(二)群防群治、专群结合工作思路遇到的困难与阻碍 |
(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思路的确立 |
(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发展 |
四、结语:我国社会治安防控工作思路的发展演变轨迹 |
(4)中国共产党建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实践与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初步建构 |
1.马克思主义对话语权的早期争夺 |
2.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在革命根据地内部的初步建构 |
3.中国共产党采取隐蔽措施提升马克思主义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影响 |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全面建构 |
1.提升党政干部的理论素养,在国家政策层面落实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
2.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纳入学校教育 |
3.广泛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快速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4.批判党内外错误思想倾向,发挥马克思主义对各类社会思潮的引领作用 |
5.积极推行实践教育,在实践中增进民众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同 |
三、中国共产党建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主要经验 |
1.坚持全面建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同时又实施差异化的政策措施 |
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同时又努力发挥各类群团组织的作用 |
3.坚持普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又重视发挥社会实践的教育作用 |
4.坚持营造一定的社会声势,同时又坚决防止各类偏差 |
(5)镇反:一场尖锐的对敌斗争(论文提纲范文)
依法治国:镇压一切反革命活动 |
量刑有据宽严有度 |
毛泽东的几次重要指示 |
(6)如何正确看待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镇反运动(论文提纲范文)
一、发动镇反运动的必要性 |
1. 蒋介石集团及境外反华势力对新政权的威胁 |
2. 大陆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暴乱 |
二、镇反运动中所谓的“指标” |
三、个别地方镇反运动工作中出现的极少量偏差与相关失误 |
(7)毛泽东与新中国初期的镇反运动(论文提纲范文)
一发起镇反运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反革命活动极其猖獗 |
2.毛泽东关于镇压反革命的策略主张 |
3.发起全国范围的镇反运动 |
二运动初期的大张旗鼓与谨慎从事 |
1.明确镇反运动的政策方针 |
2.确定镇反运动的主次重点 |
3.实行镇反的群众路线,建立镇反的统一战线 |
三高潮初起即果断收缩、全面严控 |
1.紧急收回捕杀批准权,严格控制处决比例 |
2.创造性地提出“死缓”政策和刑罚 |
3.紧急召开第三次全国公安会议,切实全面地贯彻收缩方针 |
4.谨慎清理中层内层 |
四结语 |
(8)清理“旧”社会 ——以内乡县公安工作为中心,1948-1953(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选题缘起和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关于晚清以来国家控制和改造社会的研究 |
2、关于警政史的研究 |
三、资料、方法与基本结构 |
四、内乡县政区变化和地理情况的说明 |
第一章 解放内乡 |
一、内乡县解放前的政治、社会情况 |
1、匪患、兵祸、天灾 |
2、民团和自治 |
3、新宗教团体、会社和外来宗教 |
4、共产党在内乡与地方民团、国民党的角力 |
二、内乡的解放和政权初建 |
1、内乡解放和民团的顽抗 |
2、政权初建和初步平息“匪乱” |
第二章 县区乡公安保卫网络(1948-1953) |
一、公安保卫网络的建立形成过程 |
二、公安干部的构成及其状况 |
三、建政初期县内“敌情”、“社情”的掌握与评估 |
第三章 最初的清理(1948-1950) |
一、清剿“土匪” |
二、集训敌伪人员 |
三、反霸斗争 |
四、土改划阶级 |
第四章 镇压反革命(1950-1953) |
一、镇反第一阶段(1950.12-1951.10) |
1、镇反的准备 |
2、逮捕 |
3、审讯和判决 |
4、公开展示 |
5、初步清理中、内层 |
二、镇反的第二、三阶段(1951.11-1953.08) |
1、第二阶段 |
2、第三阶段 |
三、肃毒运动 |
第五章 取缔会道门(1952-1953) |
一、全面取缔之前对会道门的监控和打击 |
二、全面取缔会道门 |
三、打击集体迷信活动 |
1、打击祈雨活动 |
2、抑制拜神求药活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9)抗美援朝运动中江西省的民众动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对象 |
二、已有学术成果评述 |
三、研究资料主要来源 |
四、研究思路与叙述结构 |
第一章 朝鲜战争爆发前后江西的政治社会状况 |
第一节 建国之初江西的基本形势 |
第二节 朝鲜战争爆发对江西的影响 |
小结 |
第二章 江西民众动员的概况 |
第一节 民众动员的三大主题 |
第二节 民众动员的基本过程 |
小结 |
第三章 江西民众动员的组织 |
第一节 民众动员的领导机构 |
第二节 民众动员的骨干力量 |
第三节 民众动员的组织制度 |
小结 |
第四章 面向乡村民众的动员 |
第一节 训练运动骨干展开时事宣传 |
第二节 组织集会游行推动自我教育 |
第三节 推行爱国公约融入农村工作 |
小结 |
第五章 面向城市民众的动员 |
第一节 民众动员的全面展开 |
第二节 民众动员与各阶层实际的结合 |
第三节 民众动员的主要成效 |
小结 |
第六章 抗美援朝运动民众动员与其他运动的关系 |
第一节 与土地改革运动的关系 |
第二节 与镇压反革命运动的关系 |
小结 |
结论 |
一、江西民众动员的基本方式 |
二、江西民众动员的主要特点 |
三、江西民众动员与新政权建设的关系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10)污名身体:镇压反革命的司法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反革命:身体的污名化 |
二、反革命罪:身体污名的法律化 |
(一) 武汉国民政府时期的“反革命罪” |
(二) 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反革命罪” |
(三)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惩治反革命条例》 |
三、司法实践中的身体污名化 |
(一) 告密:身体污名化的开始 |
(二) 公审:身体污名化仪式 |
(三) 惩处:身体污名的延展 |
四、全能主义政治与身体污名化 |
五、结语 |
四、毛泽东与镇反运动(论文参考文献)
- [1]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专政”话语的建构及启示研究(1949-1953)[D]. 赵金英. 西南大学, 2021
- [2]建国初期政治运动中的农民政治认同塑造机制研究 ——基于鄂东南金牛村的调查[D]. 龚思量.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3]我国社会治安防控工作思路的发展演进历程探析[J]. 曲广娣.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2021(04)
- [4]中国共产党建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实践与经验[J]. 周连顺.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1(05)
- [5]镇反:一场尖锐的对敌斗争[J]. 胡新民. 党史博采(上), 2021(02)
- [6]如何正确看待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镇反运动[J]. 简婷.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 2017(09)
- [7]毛泽东与新中国初期的镇反运动[J]. 王玉强. 史学月刊, 2016(03)
- [8]清理“旧”社会 ——以内乡县公安工作为中心,1948-1953[D]. 李玉峰. 华东师范大学, 2016(08)
- [9]抗美援朝运动中江西省的民众动员研究[D]. 江光亮. 武汉大学, 2015(07)
- [10]污名身体:镇压反革命的司法实践[J]. 陈寒非. 政治法学研究, 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