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差额统计争议的原因

中美贸易差额统计争议的原因

一、中美贸易差额统计争议的原因(论文文献综述)

林洪,姚梅新[1](2021)在《中美双边贸易统计问题研究》文中提出中美贸易争端的起因,来自对双边货物贸易顺逆差的认识。研究发现,双方在统计口径、统计原则、统计范围等方面存在诸多不一致。按照中美商贸联委会统计工作组的共识,根据直接贸易、转口贸易、加工贸易和运输时滞的流量等式测算,中方统计的贸易顺差调整值在2016年和2017年分别为2 571.14亿美元和2 765.43亿美元,比公开数据低了2.57%和0.27%;美方统计的贸易逆差调整值为3 039.16亿美元和3 271.85亿美元,比当年官方数值高了12.42%和12.8%。综合下来,双方贸易统计差异分别降至468.02亿美元和506.41亿美元,这是顺逆差的数量级下降,也是认识和处置不平衡贸易的新基点,对贸易摩擦性质的判断产生影响,让双边贸易统计回归到既有的中美商贸联委会统计工作组协商机制共识下,更有利于中美贸易问题的解决。

马弘,秦若冰[2](2021)在《贸易平衡与关税对等:中美经贸之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美贸易不平衡和关税不对等是中美经贸摩擦的两个焦点问题。本文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FDI在地销售、增加值贸易统计以及投资收益差额等多个维度对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重新进行总结梳理,并对中美双边关税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综合考虑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FDI在地销售之后,中美贸易不存在严重的不平衡;以增加值衡量的中美货物贸易顺差降低43%,而以中国为出口平台的东亚经济体(中国大陆、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对美出口占美国总进口比例近30年稳定在25%~30%;美国在华投资收益远超中国在美投资收益;中美两国基本实现了关税对等。

范静媛[3](2021)在《产品内分工下贸易利益分配研究》文中认为

李潇君[4](2021)在《贸易结构是中美贸易摩擦的引致因素吗?》文中研究指明

李颖婷[5](2021)在《人民币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 ——基于贸易计价视角》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贸易国,但是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使用水平较低,与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存在明显的不匹配。在此背景下,中国是否能够借助于贸易体量优势,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是值得研究的话题。本文以贸易计价为切入点,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为落脚点,针对亚洲价值链遵循的定价范式框架,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贸易的影响进行深度剖析,旨在回答“人民币是否能够在亚洲区域内的贸易计价中发挥作用”这一问题。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文首先研究贸易计价的机制,并构建两国小型开放经济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检验在各种定价范式框架下,冲击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其次,本文基于亚洲价值链的结构特征,就人民币作为亚洲区域内的贸易计价货币这一论点,提出两点推论。一是从总量层面看,如果人民币在亚洲地区履行贸易计价货币的职能,那么亚洲各国货币与人民币具有较强的汇率联动性并且汇率变动的方向符合亚洲价值链的特征。二是从具体影响层面看,如果人民币能够在亚洲地区起到贸易计价的作用,那么亚洲区域内贸易符合以出口国本币计价(PCP)与以进口国本币计价(LCP)相结合的定价范式。最后,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检验上述两点推论。一是基于汇率的高频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回归分析和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讨论亚洲地区的汇率特征,以检验第一点推论。二是基于贸易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等计量方法,研究人民币、美元与亚洲各国本币的汇率传递和贸易的汇率弹性,以检验第二点推论。本文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一是本文通过典型事实分析,讨论亚洲价值链的结构,发现中国是亚洲价值链的枢纽、亚洲各国的中间品出口目的国、以及美国在亚洲地区最大的进口来源国,并且亚洲各国货币与人民币存在较强的联动性。二是基于亚洲价值链的结构,亚洲各国从中国的进口贸易和向中国的出口贸易分别遵循PCP与LCP定价范式框架。这表明人民币在亚洲地区起到贸易计价的作用,并且在亚洲各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中,亚洲各国的企业承担了更高的汇率变动风险。三是美元汇率变动会显着影响亚洲各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但是回归系数的方向不符合以美元计价的主导货币定价范式(DCP)的理论框架。该结果很可能是因为美国处于全球价值链的需求端位置,进而美元汇率变动从需求侧影响亚洲的区域内贸易。四是相较于其他产品,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于最终品和简单价值链中的贸易品的影响更强。随着亚洲价值链的复杂程度提升,增加我国与亚洲各国的最终品贸易往来,是巩固人民币作为亚洲地区计价货币职能的可行方法。本文的边际贡献在于拓宽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视角,并将亚洲价值链的结构纳入分析框架。从研究视角看,现有文献主要检验了人民币作为锚定货币的作用,本文以贸易计价为研究视角,讨论从贸易渠道提升人民币在亚洲地区影响力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从理论假设条件看,本文放松了贸易仅符合单一定价范式的假设,并且在传统的PCP和LCP定价范式的基础上,加入了DCP定价范式,研究亚洲区域内贸易符合的定价范式框架。从实证模型看,与现有文献相比,本文将亚洲价值链的结构特征加入分析框架,并区分了贸易产品类别与行业,更加详细地检验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贸易的影响。

杨宁[6](2021)在《技术因素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分析——基于两国贸易数据的实证分析》文中认为贸易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的重要议题,从特朗普上台推行贸易保护政策开始,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日益激烈,2018年"中美贸易战"爆发,中美贸易失衡问题再次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文章以马克思的国际价值论为基础,从技术对劳动的作用出发,选取两国1995—2018年相关贸易数据,构建技术作用劳动程度对两国贸易差额影响的多元回归方程,探讨技术因素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

张佳宁[7](2021)在《中国、美国、印度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因素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高新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的信息科学技术在数字化时代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商业贸易领域,逐渐演变为以互联网和信息科学技术为主导的数字贸易,从而带动全球贸易形势的创新变革和产品服务的更新换代。但是数字贸易作为一种新的贸易形式在国际上未有统一的定义、规则和统计标准,对于欲要塑造和把握数字贸易未来发展的国家来说,制定数字贸易规则和确定国际统一标准的测度统计是不可或缺且意义重大的,因此数字贸易引起了全球学者们的注意和广泛讨论。此外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的数字贸易强国,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远高于中国,美国在发展数字贸易的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对于处于数字贸易低起点阶段的中国具有借鉴价值。同为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大国印度,数字贸易整体发展水平优于中国,因此将印度作为研究对象,有助于汲取印度先进发展经验,更好地为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提供有利思路,进一步提升我国数字贸易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本文基于TISMOS数据库,整理计算出在跨境交付模式下的数字贸易类别,从数字贸易发展现状、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和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三大方面比较分析中国、美国、印度三国的数字贸易发展概况和竞争力水平,找出中国与美国和印度数字贸易发展的差距和原因。首先,本文介绍、对比分析了三国从2005年到2017年的数字贸易规模状况、数字贸易分行业出口结构;其次,本文借助国际竞争力指标(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三国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计算比较分析;最后,利用波特“钻石模型”,对三个国家分别构建计量模型,对影响其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素进行实证和比较分析。通过以上分析,得到如下结论:从数字贸易发展水平来看,中国数字贸易产业起步晚,贸易总额不及美国和印度,并且数字贸易出口能力弱,主要依赖进口数字化的产品或服务,并始终保持贸易逆差;而美国和印度数字贸易一直是顺差,进出口发展相对平衡。在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方面,中国不如美国和印度,仍处于弱势地位,但是中国数字贸易发展迅速且空间较大,逐步缩小与美、印两国的差距。中国在信息通信技术,专业管理咨询服务,研发服务以及技术、贸易和其他业务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其他数字贸易领域的竞争力不如美国和印度,说明中国在这些方面的投入研究有待提高,应该积极学习美国和印度的经验长处。在整体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方面,三国的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和数字贸易开放度和服务贸易出口额两个因素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此外,研发支出占GDP的比例对于提高中国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具有明显影响,这说明中国应该继续加大研发支出,加快数字化技术创新,进而缩小和发达国家的核心网络技术差距,提升数字贸易竞争力。人均GDP对美国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有明显积极作用,知识产权接收使用率和固定宽带接入量是对印度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有积极影响的两大因素,但从长期来看,人均GDP对中国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并无多大影响。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和结论,提出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数字贸易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沈国兵[8](2020)在《美国贸易逆差的成因及可持续性研究——兼对《美国贸易逆差研究》的评述》文中研究表明着作《美国贸易逆差研究》从美国贸易差额演进及贸易逆差结构因素、支撑因素、政策因素等方面揭示出美国贸易逆差的成因,并基于全球价值链、产品内分工、美元化等方面,揭示出美国贸易逆差与通货膨胀率、就业率、国际竞争力、贸易利益之间的关系,进而剖析美国巨额贸易逆差长期存在的宏观和微观基础。同时,结合全球产业转移、美元化、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演进关系,全面分析了美国贸易逆差的可持续性,探究了美国贸易逆差调整的成本,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美国贸易逆差的调整目标和调整思路。

郭榕,王昱,翟辛遥,邱涌钦[9](2020)在《特朗普政策对中国马歇尔-勒纳条件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美贸易关系在特朗普上台后显得愈发紧张,新一轮大国博弈中,人民币汇率依旧是双方争论的焦点,然而人民币贬值对于贸易差额的影响还应考虑到马歇尔~勒纳条件的变化。本文基于2005.7~2017.12月度数据,结合理论政策机理分析并基于传统定义法点弹性、贸易平衡方程弧弹性以及改进的推算法点弹性测算了马歇尔-勒纳条件,运用Bayesian-VAR模型实证检验了特朗普政策对中美双边马歇尔-勒纳条件造成的影响,结果发现:(1)中美双边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2)特朗普退出TPP和减少国内企业税赋的政策对马歇尔-勒纳条件有正向冲击作用,而加强中国对美投资监管对马歇尔-勒纳条件值有负向冲击作用。在稳健性检验中,退出TPP和投资监管政策依然有效。(3)特朗普政策对我国马歇尔-勒纳条件短期具有改善作用,在此条件下人民币汇率短期贬值有利于促进贸易顺差,长期内不具有可持续性。中国近期大力推行的"对等,开放"贸易方针对改善经常项目、提振经济基本面、维持汇率长期稳定具有有效性。

李书伟[10](2020)在《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中美两国建交以来,中美贸易经历了尝试摸索、迅猛增长和曲折进取三个阶段,目前中国已经成为美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但是随着两国贸易额的不断攀升,一些不利于中美贸易发展的因素不断累积,造成了如今中美贸易频发的现状。在特朗普上台以来,针对中国发起的新一轮中美贸易摩擦中几乎涵盖了中美贸易的各个行业,中美贸易摩擦进入一个更加严峻的境地。本文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因素。首先,文章整理贸易保护理论,梳理贸易摩擦的理论基础;其次,结合贸易保护理论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两个方面梳理关于贸易摩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接着,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概况、现状和特点进行描述:然后,结合理论与研究现状,分美国、中国和综合三个方面总结中美贸易摩擦原因;随后,对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最后,依据实证结果提出针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政策建议。研究认为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因素包括美国的GDP增长率、失业率、工业增长率,中国GDP增长率、人民币实际汇率、中美贸易总额、美国进口额中中国商品所占比例、中美贸易差额、美国对中国直接投资额、中美技术差距、中国是否加入WTO和中美政治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与中美贸易摩擦成正相关的因素按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美国失业率、中美贸易差额增长率、美国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中美技术差距、美国实际GDP增长率、美国对中国直接投资额增长率、人民币实际汇率和中国是否加入WTO;与中美贸易摩擦成负相关的因素为美国进口中中国商品所占比重;而中国实际GDP增长率、中美贸易额和中美政治关系与中美贸易摩擦的相关关系不显着。根据研究结果,本文从中美协商、扩大开放、区域合作和国内发展四个角度提出针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政策建议。

二、中美贸易差额统计争议的原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美贸易差额统计争议的原因(论文提纲范文)

(1)中美双边贸易统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美贸易顺逆差量值差异与关联探讨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回顾
    (二)中美双边货物贸易状况
    (三)中美贸易结构
    (四)中美贸易统计差额及争端
二、中美货物贸易统计差异比较分析
    (一)中美货物贸易统计差异
        1. 统计口径
        2. 统计原则
        3. 统计范围
        4. 实际的统计困难
        5. 货物贸易统计准则实务的中美比较
    (二)东向贸易(中国出口和美国进口)的统计差异
        1. 转口贸易
        2. 加工贸易
        3. 计价差异以及运输时滞
        4. 东向贸易统计差异的调整
    (三)西向贸易(美国出口和中国进口)统计差异
        1. 转口贸易
        2. 再出口贸易
        3. 西向贸易的统计调整
    (四)调整后的中美贸易顺逆差差异
三、中美服务贸易统计差异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对策建议
        1. 完善国际双边、多边贸易统计制度
        2. 在双方“共识”的基础上讨论和处理贸易平衡问题
        3. 完善和加强对转口贸易、加工贸易的统计数据管理和测算
        4. 将服务贸易纳入核算制度,全面提高统计的信度和效度

(2)贸易平衡与关税对等:中美经贸之辨(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三、中美贸易结构与贸易平衡问题讨论
    (一)中美贸易总值差额
        1.货物贸易总值统计:差异性与局限性
        2.美国在服务贸易上保持对华顺差
        3.将FDI在地销售额纳入贸易统计框架
    (二)贸易增加值统计
    (三)跨国利润转移:中美对外投资收益差额
四、中美关税对等格局分析
    (一)中国关税改革简要回顾
        1.1992~2017年中国关税总水平
        2.2017年以来的关税调整措施
    (二)中美关税对等格局分析
    (三)中国进口成本的再分析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5)人民币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 ——基于贸易计价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的现实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结构与方法
    第三节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货币国际化研究
        一、国际货币相关研究
        二、人民币国际化研究
        三、基于贸易视角的人民币国际化
    第二节 贸易计价与定价范式
        一、贸易定价范式的理论基础
        二、相关理论模型框架
    第三节 贸易计价与汇率变动
        一、贸易与全球价值链
        二、贸易与汇率变动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典型事实:人民币影响力与亚洲价值链结构
    第一节 国际货币影响力测度
        一、货币国际化的历史经验
        二、人民币影响力的测度框架
        三、贸易计价视角的人民币影响力
    第二节 亚洲价值链结构特征
        一、亚洲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
        二、中国在亚洲价值链的位置
    第三节 人民币的国际使用与中国的国际贸易
        一、人民币使用与中国贸易份额的错配
        二、基于贸易计价的人民币区域化潜力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贸易计价的理论模型
    第一节 贸易计价的机制
        一、贸易定价范式的判别方法
        二、贸易定价范式与亚洲价值链结构
    第二节 开放条件下的贸易计价模型
        一、理论模型推导
        二、理论模型的动态分析
    第三节 人民币贸易计价的相关推论
        一、推论Ⅰ:亚洲地区汇率变动的特征
        二、推论Ⅱ:人民币汇率传递的特点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亚洲货币与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亚洲货币与人民币的汇率联动性研究
        一、实证模型与数据描述
        二、实证结果分析
    第二节 亚洲货币与人民币的汇率非对称变动
        一、实证模型与数据描述
        三、实证结果分析
    第三节 小结
第六章 汇率传递与汇率弹性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基准模型
        一、实证模型与数据描述
        二、实证结果分析
    第二节 扩展模型
        一、实证模型与数据描述
        二、实证结果分析:分产品类别
        三、实证结果分析:分行业
    第三节 稳健性检验
        一、贸易数据的形式
        二、稳健性检验结果
    第四节 小结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附录 Ⅰ:理论模型公式整理与对数线性化计算
    一、理论模型均衡公式整理
    二、对数线性化计算过程
附录 Ⅱ:Dynare代码
    一、PCP定价范式
    二、LCP定价范式
附录 Ⅲ:亚洲价值链的典型事实补充
    一、亚洲价值链国家贸易结构的详细分析
    二、全部行业的贸易网络图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6)技术因素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分析——基于两国贸易数据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文献综述
2 国际不平等交换理论
    2.1 经典马克思国际不平等交换理论
    2.2 国际不平等交换多因素影响理论
3 理论模型
    3.1 国际价值
    3.2 中美两国的国别价值
    3.3 国际贸易价值流向分析
    3.4 我国在技术推动的国际不平等交换中的贸易利润
4 实证分析
    4.1 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
    4.2 变量说明
        4.2.1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4.2.2 回归结果分析
5 结论和不足

(7)中国、美国、印度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因素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数字贸易文献综述
        1.2.2 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文献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和难点
        1.4.1 主要创新点
        1.4.2 本文难点
第2章 数字贸易规模测度方法
    2.1 OECD-WTO数字贸易指标框架
    2.2 北美数字贸易指标测量体系
    2.3 本研究的数字贸易统计方法
第3章 中国、美国、印度数字贸易发展状况
    3.1 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概况
        3.1.1 中国数字贸易额及变化趋势
        3.1.2 中国数字贸易出口结构
    3.2 美国数字贸易发展概况
        3.2.1 美国数字贸易额及变化趋势
        3.2.2 美国数字贸易出口结构
    3.3 印度数字贸易发展概况
        3.3.1 印度数字贸易额及变化趋势
        3.3.2 印度数字贸易出口结构
    3.4 中国、美国、印度数字贸易发展比较分析
        3.4.1 中国、美国、印度数字贸易总额比较
        3.4.2 中国、美国、印度数字贸易出口结构比较
        3.4.3 中国、美国、印度数字贸易依存度比较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美印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测度与比较
    4.1 数据来源和指标选取
        4.1.1 国际市场占有率
        4.1.2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
        4.1.3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4.2 国际市场占有率测度与比较分析
        4.2.1 总体国际市场占有率
        4.2.2 分行业国际市场占有率
    4.3 竞争优势指数测度与比较分析
        4.3.1 总体竞争优势指数
        4.3.2 分行业竞争优势指数
    4.4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测度与比较分析
        4.4.1 总体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4.4.2 分行业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美印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1 基于“钻石模型”的数字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实证模型
        5.1.1 变量选择和数据说明
        5.1.2 模型的构建
    5.2 中国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2.1 逐步回归分析
        5.2.2 误差修正模型
        5.2.3 回归结果分析
    5.3 美国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3.1 逐步回归法
        5.3.2 误差修正模型分析
        5.3.3 回归结果分析
    5.4 印度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4.1 逐步回归分析
        5.4.2 误差修正模型
        5.4.3 回归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和建议
    6.1 结论
    6.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美国贸易逆差的成因及可持续性研究——兼对《美国贸易逆差研究》的评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美国贸易逆差成因的综合性分析
三、美国贸易逆差与经济增长长期共存的原因
四、美国贸易逆差的可持续性及调整思路
五、结语

(9)特朗普政策对中国马歇尔-勒纳条件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文献综述
2 M-L条件测度的理论推导
    2.1 基于定义法的点弹性
    2.2 基于贸易平衡方程的弧弹性
    2.3 基于改进的推算法点弹性
3 特朗普政策影响M-L条件的实证研究
    3.1 变量选择和数据来源
    3.2 模型选择
        (1)Bayesian-VAR模型设立
        (2)模型检验
    3.3 关于M-L条件的测度
        (1)基于贸易平衡方程弧弹性的测度
        (2)基于改进的推算法点弹性测度
    3.4 M-L条件协整检验
    3.5 M-L条件值脉冲响应分析
    3.6 M-L条件值的稳健性检验
4 结论与启示

(10)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本文的创新点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2.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贸易摩擦概念界定与形式
        2.1.1 概念界定
        2.1.2 摩擦形式
    2.2 相关理论
        2.2.1 传统贸易保护理论
        2.2.2 新贸易保护理论
    2.3 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2.3.1 理论研究综述
        2.3.2 实证研究综述
        2.3.3 文献评述
3.中美贸易摩擦现状
    3.1 中美贸易发展概况
        3.1.1 尝试摸索阶段
        3.1.2 迅猛增长阶段
        3.1.3 曲折进取阶段
    3.2 中美贸易摩擦状况
        3.2.1 贸易摩擦发展概况
        3.2.2 本轮摩擦发展状况
    3.3 贸易摩擦主要形式
        3.3.1 反倾销调查
        3.3.2 反补贴调查
        3.3.3 保障措施与特别保障措施
        3.3.4 “337调查”
        3.3.5 “301调查”
    3.4 中美贸易摩擦特点
        3.4.1 涉及行业广泛
        3.4.2 摩擦形式增多
        3.4.3 摩擦形式集中
        3.4.5 摩擦成本升高
4.中美贸易摩擦原因分析
    4.1 美国方面原因
        4.1.1 美国国内经济压力
        4.1.2 利益集团游说
        4.1.3 美国执政党派
    4.2 中国方面原因
        4.2.1 中国经济发展
        4.2.2 中国国际地位提升
    4.3 综合方面原因
        4.3.1 中美贸易不平衡
        4.3.2 中美贸易依赖度不同
        4.3.3 中美技术差距
        4.3.4 中美政治和安全争端
        4.3.5 中美贸易制度变化
5.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5.1 变量选取
    5.2 模型设定
    5.3 实证分析
    5.4 实证结论
6.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与展望
    6.2 政策建议
        6.2.1 通过协商解决摩擦
        6.2.2 坚持扩大开放路线
        6.2.3 加强区域合作建设
        6.2.4 调整国内发展政策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四、中美贸易差额统计争议的原因(论文参考文献)

  • [1]中美双边贸易统计问题研究[J]. 林洪,姚梅新.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 2021(05)
  • [2]贸易平衡与关税对等:中美经贸之辨[J]. 马弘,秦若冰. 国际商务研究, 2021(04)
  • [3]产品内分工下贸易利益分配研究[D]. 范静媛. 四川大学, 2021
  • [4]贸易结构是中美贸易摩擦的引致因素吗?[D]. 李潇君. 外交学院, 2021
  • [5]人民币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 ——基于贸易计价视角[D]. 李颖婷.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1(12)
  • [6]技术因素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分析——基于两国贸易数据的实证分析[J]. 杨宁. 中国市场, 2021(09)
  • [7]中国、美国、印度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因素比较研究[D]. 张佳宁. 东华大学, 2021(10)
  • [8]美国贸易逆差的成因及可持续性研究——兼对《美国贸易逆差研究》的评述[J]. 沈国兵.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6)
  • [9]特朗普政策对中国马歇尔-勒纳条件影响研究[J]. 郭榕,王昱,翟辛遥,邱涌钦. 运筹与管理, 2020(09)
  • [10]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因素研究[D]. 李书伟.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中美贸易差额统计争议的原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