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载调压变压器(下)(论文文献综述)
陈飞,刘东,陈云辉[1](2015)在《主动配电网电压分层协调控制策略》文中研究说明主动配电网中间歇式能源接入给配电网电压控制提出了更高需求。与此同时,可控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及新型配电系统柔性交流输电设备等可控元素的加入在相当程度上增大了配电网电压控制复杂程度,使现有的控制方式受到了挑战。结合主动配电网可控元素复杂多样及控制结构灵活多变的特点提出了主动配电网电压分层协调控制策略。该策略基于配电网辐射状网架结构将控制区域划分为自治控制区域与协调控制区域两部分,并利用等效节点电压上下限指标区分控制边界,规避常规电压控制常见的调节振荡问题,在此基础上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充分利用主动配电网有载调压变压器、分布式电源以及电容器等电压调节设备实现电压越限的调节,并通过算例仿真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刘天立[2](2019)在《高压大功率电源控制系统研制》文中认为电弧加热器系统是模拟再入式飞行器经过大气层时的高焓高压环境的关键设备,对于航天事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电弧加热器系统供给电源功率等级的不断增加,对控制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设计需求。本文针对电弧加热器的叠桥相移晶闸管整流电路拓扑,展开高压大功率电源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本文基于叠桥相移电路拓扑的工作原理,对电源控制系统进行设计,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并搭建MATLAB仿真电路在不同工作模式下进行测试验证。针对提出的控制策略,对系统的控制与触发进行了分析,完成了系统的控制拓扑设计。硬件设计方面,针对复杂控制算法下具备多路控制信号输出的叠桥相移电路拓扑控制系统需求,采用DSP+FPGA组合控制方案,并完成了相应的硬件选型与调试工作。基于控制系统的设计需求,完成了控制系统的触发硬件电路设计,此外对同步调理电路和控制欠压保护电路进行了分析设计。软件设计方面,采用CCS开发软件设计控制系统DSP相关程序,主要包括PI调节算法、AD采样处理以及CAN通信等程序。设计FPGA程序,将DSP给定参数转换为多相开关的触发信号,完成了多相移相控制。最后搭建小功率实验平台,进行了闭环启动测试、电流调节动态响应测试。电源系统在各工作模式下具备较好的恒流输出特性,控制系统运行状态良好,验证了本文控制系统设计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邢海军,程浩忠,张逸[3](2015)在《基于多种主动管理策略的配电网综合无功优化》文中研究指明建立了主动配电网综合无功优化模型,该模型基于主动配电网中各种主动管理措施和优化策略,包括电容器无功补偿、变压器有载调压、分布式电源无功调节、配电网络重构。通过分析无功优化策略对配电网的负面效应,在模型中加入了无功优化策略之间的优先次序,同时还加入了变压器损耗,使优化模型更具实际意义。通过改进的IEEE 33节点系统仿真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应用考虑各种主动管理策略及其对配电网负面效应的综合无功优化模型可以得到更加合理的无功优化方案,并且网损和电压质量都较传统无功优化方案有大幅改善。
郑涛,陆格野,黄婷,赵彦杰,刘连光[4](2017)在《特高压有载调压变压器差动保护自适应算法》文中研究说明有载调压技术已在中国特高压交流输电系统中实现了应用,这对特高压变压器运行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有载调压过程中,由于无法获知调压变压器的实际运行档位,差动保护装置不能根据实时的额定电流之比调整平衡系数,只能选取一个固定档位下调压变压器两侧额定电流之比来计算其差动电流,因而会造成很大误差。工程上,设置调压变压器不灵敏段差动来躲过调档产生的不平衡电流,这不仅增加了调压操作的复杂性,还降低了调压变压器差动保护的灵敏度。针对上述问题,基于特高压变压器电气结构提出一种在线自适应获取调压变压器运行档位的方法,通过实时计算调压变压器运行时的端电压之比,对差动电流计算结果进行修正,精确求得有载调压过程中调压变压器的实时差动电流。数字仿真证明了基于自适应算法的调压变压器差动保护动作特性不受短路匝数和运行档位变化影响,可有效解决现有特高压有载调压变压器差动保护策略识别匝间故障时灵敏度不足的问题。
王鹤,栾钧翔[5](2020)在《变压器的电力电子化演进及其对电压稳定影响综述》文中提出变压器作为电网中保持电压稳定性和改善电网电压质量的一种重要设备,一直是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由于电力电子器件相较于传统机械结构的高度可控性和不产生电弧的特性,变压器逐渐呈现电力电子化的趋势。首先将变压器按电力电子化发展方向的不同分为了两个阶段,并归纳总结了变压器电力电子化进程各个阶段的拓扑结构。在此基础上对每个电力电子化阶段的变压器对有载调压的影响做了详细介绍。最后对不同电力电子化阶段的变压器对电压稳定性的影响做了对比,对变压器的发展趋势和关键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蔡宇,林今,宋永华,舒彬,张凯[6](2015)在《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主动配电网电压控制》文中研究表明为解决主动配电网中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储能系统造成的电压波动影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理论提出了主动配电网电压调节控制策略,充分利用主动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储能系统和有载调压变压器,实现采用最小控制成本的控制方案进行电压控制。该控制方案基于模型预测控制,采用多步滚动优化,使得电压控制过程更为灵活平滑,控制模型求解采用二次规划。通过IEEE 33节点辐射状配电网系统算例分析,证明了所提电压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肖遥[7](2014)在《电力变压器无弧有载调压技术的研究》文中认为电压是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电压偏移会对用电设备造成损失。在电力系统中有载调压的方法普遍采用的是利用有载调压分接开关进行有载调压。这种方法的装置成本低、制造工艺简单,但是随着电力系统电网规模扩大、网络结构越来越复杂,这种利用机械开关有载调压所存在的问题使其无法达到电力系统进步的要求。在变压器的有载分接开关切换时会产生电弧,容易导致机械触头烧损,而且机械开关由于存在机械传动部分,会导致动作慢,响应时间长,故障率高,维护量大,并且在调压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过渡过程,这些都会对对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不利的影响,这些问题是从本质上无法解决的。为了解决传统机械开关式有载调压方法存在的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种用反并联晶闸管开关替代机械开关的无触点无弧化有载调压的方法。该方案可从本质上抑制电弧的产生,机械传动部分的取消使调压装置可以快速响应,达到快速无弧切换的效果。文中通过对调压绕组进行编码,建立起调压绕组与调压状态的关系,利用较少的调压绕组通过晶闸管开关控制组合出较多的调压状态,进而减少了变压器的抽头。文中还分析了调压过程中所出现的过渡过程,并提出一种动态控制的有载调压技术。论文最后采用MATLAB数字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案的正确性,数字仿真表明该方案较好的解决了有载调压变压器绕组切换过程中产生的电弧问题,通过晶闸管开关的组合控制达到分级无触点的目的,基本实现有载调压变压器的无弧化工作。
曾雪松[8](2012)在《基于PSD-FDS的电网中长期动态仿真》文中认为现代大型互联电力系统是一个高度复杂的非线性的系统,稳定性相关问题多而且复杂,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由于电力系统中系统元件和控制装置的增加,系统的规模的不断增大和结构更加复杂化,当系统在遭受扰动之后,不仅系统的暂态稳定问题应得到关注,中长期的动态电压稳定性问题也应得到更多的重视。本论文利用电力系统全过程动态仿真软件(PSD-FDS),在仿真中加入中长期动态模型,研究分析其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并以2015年云南电网为例,对大规模、复杂的实际电力系统的中长期动态稳定性问题进行了全面有效的分析。本文首先阐述现代互联大电网的特点和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国内外的电力系统仿真技术进行简要介绍。详细介绍中国电科院的电力系统全过程动态仿真软件(PSD-FDS)的算法和特点,及其典型的中长期数学模型。通过仿真算例研究分析中长期动态模型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包括锅炉及其调速器模型、自动发电控制(AGC)模型、发电机过励磁限制模型和有载调压变压器(OLTC)模型,详细仿真分析了有载调压变压器(OLTC)分接头的动作在不同的负荷特性下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及其不同的动作策略下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最后以电力系统全过程动态仿真软件(PSD-FDS)为仿真平台,建立云南电网中长期仿真数据并进行仿真研究分析,探讨在大规模复杂的实际电力系统下,突显的电网中长期电压稳定性问题。在某些扰动下,电网可能不会有暂态稳定问题,但发电机过励磁和有载调压变压器的加入,使得电网在中长期仿真过程中出现了电压稳定性问题。锅炉及其调速器模型和感应电动机负荷模型的加入,使得电网的建模更加的准确,仿真结果更贴合实际电网的动态响应特性。
李珊,苏永丽,康积涛[9](2012)在《有载调压变压器对电压稳定的影响综述》文中提出介绍了有载调压变压器对电压稳定的影响因素。
王子凌,周金辉,陈铭,王凯[10](2020)在《计及有载调压的高光伏渗透率配电网储能优化配置》文中研究说明为解决高光伏渗透率配电网功率倒送等问题,合理配置储能系统是有效手段。同时,有载调压变压器作为一种重要调压手段在低压配电网中广泛使用,需要在储能优化配置予以考虑。因此,将储能全寿命周期投资运维成本及购电成本最低作为目标,同时考虑储能系统的充放电损耗、荷电状态和能量存储时间等因素,建立了计及有载调压的有源配电网储能优化配置模型。利用二阶锥规划SOCP(second-order cone programming)对潮流约束进行松弛处理并求解,给出能够适用于含有载调压变压器的分布式能源高渗透率配电网的储能优化配置方案。以浙江省某低压配电网为例校验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二、有载调压变压器(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有载调压变压器(下)(论文提纲范文)
(2)高压大功率电源控制系统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发展概况 |
1.3 高压大功率电源方案分析 |
1.3.1 饱和电抗器调压电源方案 |
1.3.2 有载调压电源方案 |
1.3.3 叠桥相移整流电源方案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2 电源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
2.1 电源拓扑移相原理分析 |
2.2 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
2.3 仿真分析 |
2.3.1 单组电源仿真测试 |
2.3.2 两组电源仿真测试 |
2.4 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
2.4.1 控制核心方案设计 |
2.4.2 触发电路方案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3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3.1 数字处理模块设计 |
3.1.1 数字处理模块需求分析 |
3.1.2 DSP与FPGA组合方案 |
3.1.3 硬件选型 |
3.2 触发板设计 |
3.2.1 触发板电路需求分析 |
3.2.2 触发板电路设计 |
3.3 辅助电路设计 |
3.3.1 同步调理电路设计 |
3.3.2 欠压动作电路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4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4.1 DSP与FPGA方案软件框架 |
4.2 DSP软件方案 |
4.2.1 通信设计 |
4.2.2 DSP软件设计 |
4.3 FPGA软件设计 |
4.3.1 FPGA触发脉冲方案 |
4.3.2 FPGA触发脉冲程序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5 实验验证 |
5.1 实验平台搭建 |
5.2 电源多脉波整流输出控制分析 |
5.2.1 单组电源闭环实验测试 |
5.2.2 两组电源闭环实验测试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特高压有载调压变压器差动保护自适应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特高压变压器运行原理分析 |
1.1 特高压变压器结构 |
1.2 特高压变压器调压原理分析 |
2 有载调压变压器差动保护策略分析 |
2.1 调压变压器差动电流计算方法 |
2.2 现行保护策略存在的问题 |
3 有载调压变压器差动保护自适应算法 |
3.1 调压变压器档位追踪的难点 |
3.2 自适应计算调压变差动电流 |
3.2 自适应算法仿真证明 |
4 自适应差动保护动作特性分析 |
4.1 短路匝数的影响分析 |
4.2 运行档位的影响分析 |
5 结论 |
附录 |
(5)变压器的电力电子化演进及其对电压稳定影响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变压器的电力电子化演进过程分析 |
1.1 传统变压器有载调压开关的电力电子化演进 |
1.1.1 机械式有载调压开关 |
1.1.2 复合式有载调压开关 |
1.1.3 无触点式有载调压开关 |
1.2 电力电子变压器 |
2 变压器电力电子化对有载调压的影响 |
2.1 传统变压器电力电子化对有载调压的影响 |
2.2 电力电子变压器对有载调压的影响 |
3 变压器电力电子化演进对电压稳定性的影响 |
3.1 传统变压器电力电子化演进对电网电压稳定性的影响 |
3.2 电力电子变压器对电网电压稳定性的影响 |
4 总结和展望 |
4.1 总结 |
4.2 展望 |
(6)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主动配电网电压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模型预测控制理论基础 |
2 基于模型预测的电压控制模型 |
2. 1 电压控制目标函数 |
2. 2 预测模型 |
2. 2. 1 母线电压对功率注入的灵敏度 |
2. 2. 2 母线电压对变压器分接头变动的灵敏度 |
2. 3 约束条件 |
2.3.1控制变量的约束 |
1)分布式发电电源 |
2) 储能约束 |
3) 有载调压变压器 |
2. 3. 2 约束处理 |
1) 预测步长内渐进缩紧约束 |
2) 增加松弛变量 |
3 算例仿真 |
3. 1 算例系统 |
3. 2 仿真结果 |
1) 通过DG无功出力、储能充放电和OLTC调节配电网电压。 |
2) 通过DG有功和无功出力、储能充放电和OLTC调节配电网电压。 |
4 结论 |
(7)电力变压器无弧有载调压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有载调压变压器的发展和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现有有载调压技术 |
2.1 有载调压变压器的调压原理 |
2.2 传统机械式有载调压技术 |
2.3 电力电子开关辅助机械开关有载调压技术 |
2.4 无触点有载调压技术 |
2.4.1 连续无触点有载调压技术 |
2.4.2 分级无触点有载调压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变压器二次侧调压技术的改进 |
3.1 调压绕组和调压状态的编码 |
3.2 变压器二次侧单向调压模型的改进 |
3.2.1 单向调压绕组的调压状态 |
3.2.2 变压器二次侧单向调压的数学模型 |
3.2.3 变压器单向调压模型开关控制逻辑 |
3.3 变压器二次侧双向调压模型的改进 |
3.3.1 双向调压绕组的组合状态 |
3.3.2 变压器二次侧双向调压的数学模型 |
3.3.3 变压器双向调压模型的开关控制逻辑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变压器有载调压过渡过程分析及其控制策略 |
4.1 变压器单相过渡过程分析 |
4.2 变压器二次侧有载调压动态控制方法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变压器改进型二次侧调压模型的数字仿真实验 |
5.1 数字仿真建模 |
5.2 仿真内容与方法及结果分析 |
5.2.1 变压器单向调压仿真 |
5.2.2 变压器双向调压仿真 |
5.2.3 晶闸管工作状态仿真 |
5.2.4 调压绕组环流仿真 |
5.2.5 动态有载调压系统仿真 |
5.2.6 有载调压装置故障仿真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论文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8)基于PSD-FDS的电网中长期动态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电力系统仿真技术 |
1.2.2 电力系统仿真技术的发展趋势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PSD-FDS电力系统全过程动态仿真程序 |
2.1 电力系统全过程动态仿真程序介绍 |
2.1.1 电力系统全过程动态仿真程序的算法 |
2.1.2 电力系统全过程动态仿真程序的主要特点 |
2.2 电力系统全过程动态仿真程序典型模型 |
2.2.1 锅炉及其锅炉调速器模型 |
2.2.2 自动发电控制(AGC)模型 |
2.2.3 励磁限制模型 |
2.2.4 有载调压变压器模型 |
第3章 电力系统全过程动态仿真 |
3.1 锅炉及其调速器仿真 |
3.1.1 锅炉及其调速器模型仿真算例 |
3.1.2 锅炉及其调速器模型仿真结果分析 |
3.2 自动发电控制(AGC)仿真 |
3.2.1 自动发电控制(AGC)仿真算例 |
3.2.2 自动发电控制(AGC)仿真结果分析 |
3.3 过励磁限制仿真 |
3.3.1 过励磁限制仿真算例 |
3.3.2 过励磁限制仿真结果分析 |
3.4 有载调压变压器(OLTC)仿真 |
3.4.1 不同负荷特性对OLTC调压作用的影响 |
3.4.2 有载调压变压器(OLTC)动作策略对调压作用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云南电网全过程动态仿真分析 |
4.1 过励磁模型对云南电网的影响 |
4.2 OLTC模型对云南电网的影响 |
4.3 感应电动机负荷模型对云南电网的影响 |
4.4 锅炉及其调速器模型对云南电网的影响 |
4.5 抑制长期不稳定性的措施 |
4.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9)有载调压变压器对电压稳定的影响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有载调压变压器的调压原理及数学模型 |
2.1 有载调压变压器的调压原理 |
2.2 有载调压变压器的数学模型 |
3 有载调压变压器的调压效应 |
4 有载调压变压器与静态电压稳定的关系 |
4.1 影响有载调压变压器负调压效应临界点的因素 |
4.2 负荷静特性对有载调压变压器调压效应的影响 |
5 有载调压变压器与动态电压稳定关系 |
5.1 动态负荷特性对有载调压变压器调压效应的影响 |
5.2 有载调压变压器的级联对电压稳定的影响 |
6 有载调压变压器的控制措施 |
7 小结 |
(10)计及有载调压的高光伏渗透率配电网储能优化配置(论文提纲范文)
1 数学模型构建 |
1.1 储能数学模型构建 |
1.1.1 储能充放电功率 |
1.1.2 储能充放电状态 |
1.1.3 储能充放电周期内功率平衡 |
1.1.4 储能荷电状态 |
1.2 有载调压变压器数学模型构建 |
2 储能优化配置模型 |
2.1 目标函数 |
2.1.1 储能投资成本 |
2.1.2 储能维护成本 |
2.1.3 向上级电网购电成本 |
2.2 约束条件 |
2.2.1 潮流约束 |
2.2.2 设备约束 |
2.3 松弛处理 |
3 储能系统优化配置方法流程 |
4 算例分析 |
4.1 模型数据及参数 |
4.2 模型数据及参数 |
4.2.1 优化配置结果 |
4.2.2 有载调压变压器对优化结果的影响 |
5 结论 |
四、有载调压变压器(下)(论文参考文献)
- [1]主动配电网电压分层协调控制策略[J]. 陈飞,刘东,陈云辉.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5(09)
- [2]高压大功率电源控制系统研制[D]. 刘天立.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3]基于多种主动管理策略的配电网综合无功优化[J]. 邢海军,程浩忠,张逸. 电网技术, 2015(06)
- [4]特高压有载调压变压器差动保护自适应算法[J]. 郑涛,陆格野,黄婷,赵彦杰,刘连光. 电工技术学报, 2017(20)
- [5]变压器的电力电子化演进及其对电压稳定影响综述[J]. 王鹤,栾钧翔.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20(16)
- [6]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主动配电网电压控制[J]. 蔡宇,林今,宋永华,舒彬,张凯. 电工技术学报, 2015(23)
- [7]电力变压器无弧有载调压技术的研究[D]. 肖遥. 广西大学, 2014(02)
- [8]基于PSD-FDS的电网中长期动态仿真[D]. 曾雪松. 西南交通大学, 2012(10)
- [9]有载调压变压器对电压稳定的影响综述[J]. 李珊,苏永丽,康积涛. 变压器, 2012(02)
- [10]计及有载调压的高光伏渗透率配电网储能优化配置[J]. 王子凌,周金辉,陈铭,王凯.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