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满语虚字be、de、i、ci、deri的用法(论文文献综述)
郭俊灵[1](2019)在《锡伯语书面语与口语之间的差异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锡伯族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有着自己的语言和文字。锡伯语分书面语与口语,二者之间的差异性较大,本文主要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来具体比较论证锡伯语书面语与口语之间的差异性及造成差异性的原因,深化锡伯语的本体研究。在语音方面,从音节、元音、辅音和语流音变四个方面分析其差异性,且从音节的结构类型和音节的个数比较分析音节的差异性,结果发现锡伯语口语的音节结构类型比书面语的结构类型要多三种。口语的音节由于词中音节省略和词末音节脱落,在个数上要比书面语少一个音节。元音的差异表现在口语的元音比书面语的元音多ε、?两个元音。在辅音的差异问题上,从辅音和辅音的音位变体进行了梳理,发现书面语的辅音j和w在口语中演化为半元音。在语流音变的比较中,从重音、元音音变、辅音音变三个方面进行了差异性研究。重音在口语中具有区别意义的功能,在口语句子中根据语义重音落在不同的位置,而在书面语中重音不存在区别意义的功能。元音音变的差异性表现在元音交替、元音脱落和元音和谐三方面。分析元音交替和元音脱落的差异时,列举了书面语和口语对应的词汇,归纳出元音音变的规律。在元音和谐的研究中发现书面语的元音和谐有规律可循,而口语中则存在元音不和谐现象。辅音异化和辅音脱落也是造成书面语和口语之间差异性的原因。在词汇方面对构词差异、语义表达,书面语词inu的口语化进行了具体分析。作为母语者,在书面语的学习中发现,锡伯语书面语与口语中的不同的词却可以表达同一语义。在本文中以inu这个词为例,阐述书面语词的口语化现象。在语法方面对词法、宾格的省略现象和句法进行了比较。书面语的宾格不省略,但在口语中根据语境,宾格的词缀b/v可以省略。句法差异上主要对书面语与口语句子同一语义不同的表述进行了分析,发现规整的锡伯语书面语词汇在口语的使用较少,书面语动词的式、动词的态在口语中都有变化。本论文在搜集整理大量文献资料和语料的基础上,运用田野调查法、历史比较法、结构分析法、归纳法,深入论证了书面语与口语之间的差异性,为锡伯语的本体研究理论注入新的血液。
赵君秋,石微[2](2015)在《从《清文启蒙》看清初满族人对汉语的使用》文中研究表明满汉合璧的《清文启蒙》是清代的满语教材,反映了清代前期满族旗人使用汉语的情况。从书中的汉语释义来看,雍正时期,满族人已进入使用满汉双语阶段,其作者是一个精通满语和汉语的双语人,普通的满族旗人也已经具有一定的汉语水平。但这一时期双语旗人的汉语水平并不能超越其母语,满族人所使用的汉语带有鲜明的满语特征,同时有些满语成分也被汉语所接纳,经过汉语内部语言规则的打磨,这些满语成分成为了汉语家族的新成员。
王敌非[3](2010)在《满语后置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后置词属于虚词,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用于名词、动词后,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方向和目的等意义;满语后置词使用的频率较高,表达的语义较多,准确掌握满语后置词的语义及用法对满语文学习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佟颖[4](2010)在《《皇清职贡图》研究》文中指出《皇清职贡图》是清代乾隆年间编绘的大型民族图志,主要由图像和图说两大部分组成。该文献生动描绘清朝盛世时期藩属国、海外交往诸国以及国内各少数民族人物的样貌、服饰、生活等状况;满汉合璧的图说文字概括地记录了相关国家、民族或部落的地理分布、历史沿革、社会生活、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民族关系以及向清政府贡赋等情况。《皇清职贡图》不仅能够为我们全面了解清代少数民族风土人情提供第一手资料,同时也能为中国民族史、中外关系史以及满语文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
王敌非[5](2009)在《《重刻清文虚字指南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清朝三百年期间,用满文书写形成了数量浩繁的满文文献,全面记录了满族及清朝的社会历史、语言文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民族关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重刻清文虚字指南编》成书于光绪年间,采用传统方法讲述满语虚词,因其内容全面,对后世影响较大,而成为满语语法着作中的典范。本文在解读《重刻清文虚字指南编》的基础上,从文献学与语言学的角度,系统论证了其在满文文献研究与满语语法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安双成[6](1991)在《满语虚字be、de、i、ci、deri的用法》文中指出 满语中的 be、de、i、ci、deri 五个虚字,在语句中可以帮助静词(名词、代词、形容词、数量词、动名词、名词化的形容词)表示特定的语法意义,并与各静词分别构成句中的宾语、补语、定语、状语等句子成分,以表达各自不同的思想内容。我们把这些能够帮助静词表示特定语法意义的虚字通称为格助词。格助词在帮助静词表示特定的语法意义时,无论在什么样的句型中,都是静词在前,格助词在静词之后。下面研讨虚字 be、de、i、ci、deri 的具体用法。在分析时,有时把它们称为“虚字”,有时称为“格助词”,应理解为一个概念。
二、满语虚字be、de、i、ci、deri的用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满语虚字be、de、i、ci、deri的用法(论文提纲范文)
(1)锡伯语书面语与口语之间的差异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研究意义 |
0.2 研究现状 |
0.3 本研究的创新点 |
0.4 本文的语料 |
第一章 锡伯语书面语与口语语音系统的差异 |
1.1 音节差异 |
1.2 元音差异 |
1.3 辅音差异 |
1.4 语流音变 |
第二章 锡伯语书面语与口语词汇差异 |
2.1 构词差异 |
2.2 语义表达差异 |
2.3 表达差异 |
第三章 锡伯语书面语与口语语法差异 |
3.1 词法差异 |
3.2 虚词ta的差异 |
3.3 书面语词inu的口语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伊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2)从《清文启蒙》看清初满族人对汉语的使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满语的形态标记对旗人汉语的影响 |
( 一) 满语格标记对满族人汉语的影响 |
( 二) 满语时体标记对旗人汉语的影响 |
三、满语的语序对满人汉语的影响 |
四、满语边、颤辅音 l、r 对旗人汉语的影响 |
五、结语 |
(3)满语后置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时间后置词 |
1. manɡɡi |
第一, manɡɡi位于一般过去时动词后, 表达“时候”、“后”、“然后”和“而后”等语义。 |
第二, manɡɡi位于动词命令式动词后, 与下一个分句的ɡeli搭配, 表达“既……又……”的语义。 |
2. andande |
3. sidende |
4. nerɡinde |
5. nama?an |
6. jakade |
三、范围后置词 |
1. teile |
2. canɡɡi |
3. noho |
4. ebsihe、ebsihei |
5. ɡubci |
6. jerɡi |
四、结论 |
(4)《皇清职贡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皇清职贡图》的历史源流 |
二、《皇清职贡图》的研究概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皇清职贡图》的基本情况 |
第一节 《皇清职贡图》的绘制 |
一、绘制背景 |
二、编绘过程 |
第二节 《皇清职贡图》的版本与收藏 |
一、正本 |
二、副本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皇清职贡图》的特点及主要内容 |
第一节 《皇清职贡图》的特点 |
一、图文并茂、相映成趣 |
二、以地为次、编排有序 |
三、不足之处 |
第二节 《皇清职贡图》的主要内容 |
一、图像 |
二、图说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皇清职贡图》的价值 |
第一节 语言学价值 |
一、元音转换现象 |
二、辅音转换现象 |
三、词语借用现象 |
第二节 民俗学价值 |
一、物质民俗研究价值 |
二、精神民俗研究价值 |
三、社会民俗研究价值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5)《重刻清文虚字指南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满文古籍文献研究 |
二、满语语法研究 |
三、《重刻清文虚字指南编》研究概况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五、材料来源及相关术语说明 |
第一章 《重刻清文虚字指南编》概况 |
第一节 《重刻清文虚字指南编》及其着作者 |
第二节 《重刻清文虚字指南编》编纂背景及过程 |
第三节 两种版本的区别 |
第二章 内容分析——以后置词为例 |
第一节 后置词的定义与分类 |
第二节 后置词的用法 |
一、时间后置词 |
二、处所后置词 |
三、方向后置词 |
四、协同后置词 |
五、替代后置词 |
六、状态方式后置词 |
七、比拟后置词 |
八、目的后置词 |
九、排除后置词 |
十、范围后置词 |
十一、分配后置词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体例特点 |
第一节 收词的全面性 |
第二节 归纳的系统性 |
第三节 解词的新颖性 |
一、语音方面 |
二、语法方面 |
三、意义方面 |
第四节 举证的权威性 |
第五节 不足之处 |
一、刻板不清错误甚多 |
二、词条解释不完全及与例句不符 |
三、段落安排较为涣散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重刻清文虚字指南》的学术价值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着作类 |
论文类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四、满语虚字be、de、i、ci、deri的用法(论文参考文献)
- [1]锡伯语书面语与口语之间的差异性研究[D]. 郭俊灵. 伊犁师范大学, 2019(07)
- [2]从《清文启蒙》看清初满族人对汉语的使用[J]. 赵君秋,石微. 东疆学刊, 2015(01)
- [3]满语后置词研究[J]. 王敌非.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0(04)
- [4]《皇清职贡图》研究[D]. 佟颖. 黑龙江大学, 2010(12)
- [5]《重刻清文虚字指南编》研究[D]. 王敌非. 黑龙江大学, 2009(03)
- [6]满语虚字be、de、i、ci、deri的用法[J]. 安双成. 满语研究, 1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