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一、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论文文献综述)

马丽娟[1](2013)在《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研究》文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正确的权力观即是笼子之一。政治权力观是人们对政治权力这一社会普遍现象的基本看法和基本观点。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人民群众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执政党,党的领导干部能否树立并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做到为政清廉、秉公用权,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目标,既关系到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水平,也关系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程度。农村基层干部作为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坚持正确的权力观,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关系到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处于重要转型期,农村基层干部总体上树立了正确的权力观,但是还有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在权力来源观、权力目的观、权力道德观及权力监督观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基层干群关系,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权力观教育活动,使农村基层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克服党所面临的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的危险。加强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乃是新形势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的得力措施。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研究方针,展开对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的相关研究。具体地说,第一章,介绍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论文的研究思路、基本框架、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等。第二章,对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的相关理论进行界定,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权力观与中国共产党人权力观的内容及组成,提出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的内涵,并指出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具有阶级性、主体性和长期性等特征。第三章,梳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总结出我党长期以来进行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的丰富经验。第四章,对现阶段我国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我国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取得的成绩,结合现实指出我国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的组织部门、教育者以及教育对象等多个角度进行成因分析。第五章,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党目前面临世情、国情、党情为立足点,分析了当前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新要求。并指出,只有积极应对并战胜这些新要求和挑战,才能切实使农村基层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在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正确使用权力,从而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第六章,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的对策。通过明确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目标、丰富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内容、科学选择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方法、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载体、完善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保障措施等途径,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的实效性,以加速农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刘謦瑜[2](2012)在《领导干部权力观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权力观是指人们对权力的总的看法,包括对权力的来源、掌握权力的目的、行使权力的方式、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等问题的认识和态度。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以后,党的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地看待和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既是每一个领导干部必须长期经受的根本性考验,也是一个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前途命运的长期的根本性课题。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只有切实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使领导干部牢固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时刻牢记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经得住执政的考验。因此,加强领导干部的权力观教育,乃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实践中提出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针,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科学揭示了领导干部权力价值观、权力责任观、权力得失观、权力道德观和权力流动观的基本特征,深入分析了执政理念、社会风气、大众传媒、家庭成员、自我意识对领导干部权力观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领导干部权力观教育的基本原则和路径选择。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在权力价值观方面,大部分领导干部对谁赋权、为谁服务态度明确、立场坚定,但超过三成的领导干部对谁赋权、为谁服务态度不明确,立场不坚定;第二,在权力责任观方面,大部分领导干部对权责一致性、向上级负责和向人民负责一致性有态度明确,但有近四成领导干部在此问题上存在较严重的认知偏差;第三,在权力得失观方面,大部分领导干部能正确认知人民群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利为民所谋”的立场坚定,但超过四成的领导干部在此问题上存在严重的认知偏差;第四,在权力道德观方面,大部分领导干部对权力道德是掌好权用好权的重要基础的观点表示认同,但有三成到四成的领导干部对“享受有理”、“吃喝无关紧要”等观点表示认同,权力道德观缺失和道德信仰危机比较严重;第五,在权力流动观方面,过半以上领导干部能正确认识权力流动的重要意义、权力流动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但有超过四成的领导干部对权力流动的重要意义、权力流动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和权力流动的方向认知存在严重偏差;第六,执政理念、社会风气、大众传媒、家庭成员、自我意识对领导干部权力观均有着“非常大”或者“比较大”的影响。要切实加强领导干部的权力观教育,必须遵循方向性、说理性、渗透性、差异性、强化性和自省性等基本原则;必须优选教育主体,注重增强教育主体的影响力;必须完善教育内容,注重增强教育内容的吸引力;必须创新教育方法,注重增强教育方法的渗透力;必须拓展教育载体,注重增强教育载体的引导力;必须优化教育环境,注重增强教育环境的辐射力。

闫婷婷[3](2019)在《新时代领导干部权力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权力观,是指人们对待权力问题的基本看法和态度,领导干部权力观是领导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领导干部开展活动的思想指导。2018年6月13日,习近平在山东蓬莱市考察时指出:“领导干部必须珍惜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为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权力观提出明确要求。领导干部用好权力,就能施展抱负、造福人民;如果用错了权力,则误国害民,身败名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党要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无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在新的时代,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这既是全心全意为民服务宗旨的前提,也是党带领人民完成各项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对于加强和巩固执政党的地位,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背景,从权力观、领导干部权力观等概念的界定入手,阐述了新时代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权力观的重大意义;从权力来源和掌权目的认识不清、使用权力不当、缺少责任与担当等方面找出领导干部权力观存在的问题,科学分析了领导干部权力观存在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领导干部权力观存在问题的对策:坚定理想信念、完善制度建设、强化权力观教育、净化社会风气等。以期为新时代领导干部权力观教育提供参考。

张莉莹[4](2014)在《江泽民的干部权力观教育思想研究》文中提出江泽民的干部权力观教育思想,形成于深化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它以马克思主义权力学说为理论依据,立足于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实践基础上,批判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官德文化精华,总结了世界上一些执政党政权沦丧的惨痛教训,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探索如何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问题的成果。干部权力观教育,既是干部权力观生成的内在规定,又是党巩固长期执政地位的需要,也是党应对长期执政环境变化的要求,还是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呼唤。干部权力观教育的内容,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委托授权关系为主线,包括权力实质观教育,权力责任观教育,权力价值观教育,权力道德观教育。干部权力观教育的途径,主要是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干部权力观教育知识体系,通过制度化编码建立干部权力观教育规范,加强干部权力观教育中的个体省察和养成,营造良好的干部权力观教育氛围和环境。干部权力观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引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正确对待和行使手中的权力,懂得人民群众是国家权力的主体,必须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决不能把权力和职位当作谋取私人利益的工具。江泽民干部权力观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创新性、人民性等特色,注重权力观教育同制度规范权力、法律制约权力相结合,强调权力观教育统一于干部全面教育之中。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是加强新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思想资源,提升现阶段反腐倡廉科学化水平建设的驱动剂,而且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内容。

于瑶[5](2020)在《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研究》文中认为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国无德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问题可谓是时代所需、现实所急、党之所虑。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员领导干部的政德观及其培育问题,强调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新时代只有切实做好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工作,才能不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境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锻造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党员领导干部队伍。本文针对新时代如何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问题,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进路,在思想基础研究、历史经验反思和现实境遇关照的基础上,从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三个层面系统勾勒新时代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实践理路,给新时代如何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问题以积极的理论回应和现实回应。第一章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基本问题。主要内容包括政德及政德观的涵义,政德观培育的要素及特征,政德观培育的现实意义等。本文认为,对政德的涵义,可以从三个维度加以把握:从主体维度看,政德是“从政之德”;从内容维度看,政德是“为政之德”;从功能维度看,政德是“用权之德”。政德以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为价值取向,主要功能在于规范公权力的行使。政德观是对政德的态度和看法,它由一定的政治信仰统摄,通过从政行为表现出来,体现了党员领导干部对一定政德规范认同、遵循和践履的自觉性。从应然层面看,党员领导干部应当树立以“为公”为价值方向的政德观。政德观培育是一种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将应然层面的、以“为公”为价值方向的政德观转化为党员领导干部实然的政德观的实践活动。政德观培育包含培育主体、培育内容、培育方式、培育保障和培育环境等要素,具有意识形态性、人民性、时代性和系统性等特征。新时代加强政德观培育,有助于锻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形成讲政德立政德的党风政风,引领崇德向善的社会文明风尚。第二章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思想基础。本文认为,思想基础分为“灵魂”、“根基”和“源流”三个层次。新时代培育政德观,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又要有民族风格和发展眼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纲领,新时代培育政德观,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思想为灵魂。中国优秀传统官德文化和官德培育思想是中国古代先贤政治智慧的结晶,在传承中积淀成为党员领导干部从政心理结构的一部分,是新时代政德观培育的思想根基。历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用中国话语体系解释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承继前人思想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丰富着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政德观培育的思想,是新时代政德观培育的思想源流。第三章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经验借鉴。主要梳理了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期间政德观培育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过渡时期的良好开端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曲折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政德观培育逐渐向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经验主要有: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主导作用,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方向,将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发挥制度的激励和约束作用,重视环境对政德观的塑造作用。第四章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积极举措与现实挑战。进入新时代,政德观培育在一系列积极举措下取得了很多阶段性成果,主要表现在:其一,培育主体重视程度增强;其二,培育内容愈加广泛深入;其三,培育方式趋于多样化;其四,培育保障制度不断更新;其五,培育环境在调适中得以改善。但是,仍然存在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其一,政德观培育诸要素尚未并轨,缺乏统一的顶层设计和明确的负责部门,存在整体合力不足问题。其二,培育内容缺乏针对性设计,尚未对政德教育或者政德观培育的具体内容作出明确的规范和说明,理论界也没有形成共识。其三,培育方式存在路径依赖下的低效性弊端问题,单向教条式的灌输难以对党员领导干部形成足够的吸引力,“口号式”的提要求往往让政德教育流于形式。其四,培育保障制度实施机制不健全,选择执行、片面执行、变通执行,甚至不执行等制度执行不力问题依然突出。其五,外部场域环境存在干扰因素,“四风”问题、官僚主义问题、新形式主义问题仍旧存在,各种社会思潮错杂交织,滋生出不少干扰性、对抗性、破坏性因素。第五章新时代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逻辑遵循与目标原则。本文认为,新时代加强政德观培育有其内在的逻辑遵循,这种逻辑从理论、现实、实践三个向度展开,表现为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德观培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培养高素质党员领导干部、以实现政德观培育诸要素的同频共振为方法论要求三个方面,三者分别构成新时代加强政德观培育的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和实践逻辑。理论逻辑明确指导思想,现实逻辑定位目标方向,实践逻辑解锁原则要求,新时代加强政德观培育应当以引导党员领导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为目标,遵循主体维度的组织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内容维度的时代性内容与继承性内容相融合、方式维度的理论教育与实践淬炼相统合、保障维度的教育引导与制度约束相耦合、环境维度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整合等原则,以实现政德观培育的高质量发展。第六章新时代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实践路径。本文认为,可以从五个方面对新时代的政德观培育进行加强和优化。第一,整合政德观培育主体,实现主体间良性互动。一方面是培育实施者之间的互动,要求党组织加强集中统一领导,从顶层设计入手,将政德观要求嵌入干部教育、选任、监督、考核、惩处等各个环节,引导各要素协同向政德观培育聚集。另一方面是培育实施者与培育对象之间的互动,尊重党员领导干部的主体性,调动党员领导干部主动修养政德的积极性。第二,优化政德观培育内容,契合新时代培育目标。培育内容要兼顾“政”和“德”两方面的个性,既要讲求政治性,也不能脱离人文性,本文认为,可以从政治观、权力观和修身观三个维度构建政德观培育内容体系,分别契合新时代“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政德观培育目标。其中,政治观反映了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政德观培育的主导性内容;权力观反映了权力行使的基本要求,是政德观培育的主体性内容;修身观反映了个人品德的基本要求,是政德观培育的基础性内容。培育政治观,要重点抓好政治理想教育、政治理论教育、政治忠诚教育、政治担当教育、政治纪律教育。培育权力观,重点要抓好宗旨意识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实干意识教育、法治意识教育、廉洁意识教育。培育修身观,应当重点抓好集体主义道德观教育、传统修身文化教育、艰苦奋斗优良传统教育、人文精神教育、清廉家风教育。第三,创新政德观培育方式,提升政德教育实效。可采取的措施有:一是丰富理论教育形式以充分透彻说理,二是强化政德实践锻炼以力促知行合一,三是加强网络平台建设以发展线上教育,四是发挥榜样示范效应以消解情感困惑。第四,加强政德观培育保障,健全政德赏罚机制。通过落实“以德为先”的选拔任用制度、细化“奖优扬善”的考评激励制度、完善“失德必查”的监督问责制度,将“以德为先”的干部评价标准贯穿从“入口”到“出口”的全过程,形成政德观培育制度保障的闭环,实现政德观培育与赏罚回报之间的良性互动。第五,澄清政德观培育环境,注入场域动力支持。通过淬炼端正严明的党风政风,多措并举繁荣发展政德文化,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全社会价值观共识,提高全社会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不断防范、过滤、削减政德观培育环境中的干扰性、破坏性、对抗性因素,以持续净化的政治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为政德观培育注入场域动力支持。总之,本文认为,政德观培育是一个多要素、复杂的系统工程,系统整体功能的优化有赖于各环节的整体推进和诸要素的协同发展。新时代加强政德观培育,需要从顶层设计入手,实现培育主体、培育内容、培育方式、培育保障、培育环境等各要素的同向而行。

潘春玲[6](2016)在《当代中国反特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特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最终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消失。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期间还会有反复、抵抗,必须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由于深刻的历史原因和复杂的社会现实原因,特权现象在我国仍然存在,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特权是腐败产生的重要根源,与腐败密切相关。反腐败必须反特权。因此,治理特权现象成为当前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内容。从现有文献来看,学术界对反特权的制度、监督、惩处等方面的论述比较多,而对反特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关注不够、研究不多。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对社会公众关于特权的认知、态度等进行了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共向全国28个省市发放问卷2210份,回收2183份,其中有效问卷2160份;此外,还选择20个人进行深度访谈。论文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是反特权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思想保障,结合特权现象产生的思想文化原因,提出了反特权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以及开展反特权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论文认为,特权是指社会上某一群体基于职位、身份等,而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享有的不受法律制度约束的特殊权力和超出职权所规定范围的特殊权利。本文研究的对象主要限定于领导干部特权,特权现象的行为主体是领导干部。特权与腐败、职权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现阶段,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领域都存在特权现象。特权现象对社会发展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为扰乱社会公平正义、损害党的形象、助长权力崇拜、阻碍社会制度体制改革等。导致特权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思想文化因素是特权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思想文化因素的影响贯穿于特权现象的形成过程。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资产阶级不良思想的侵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期产生的错误观念的诱导等外在思想环境构成了特权现象产生的思想文化土壤:理想信念缺失、权力观念错误、法治观念淡薄等领导干部自身存在的思想问题,则是特权现象产生的思想根源。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独特的功能优势,是反特权工作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制度、监督、惩处等反特权手段提供思想保障。现阶段我们党采取了健全权力规范制度、监督权力运行、惩处特权行为、开展思想教育活动等举措来治理特权现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目前的工作格局来看,呈现出重制度、监督、惩处等“硬”手段而轻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软”手段的特点。从长远来看,反特权亟待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由于本文将特权现象的行为主体限定在领导干部群体,因此反特权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也是领导干部群体。结合特权现象产生的思想文化原因和反特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本文明确了反特权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其中,反特权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权力观教育和法治观教育。开展反特权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有干部教育培训、专题教育、正风肃纪教育、监督教育、活动教育和自我教育等六种途径。不同的途径有相应的具体实施方法。

杨景然[7](2014)在《青年领导干部正确权力观培育研究》文中认为权力观是人们对权力各方面因素的基本认识和态度。党的领导干部拥有怎样的权力观,决定着其如何行使手中权力,进行经济社会的改革和建设活动,这既是每一个领导干部为官施政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也是贯穿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发展始终的根本性课题。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攻坚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这对领导干部如何执政用权是很大的挑战。青年领导干部是所有领导干部中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一方面,他们在干部队伍中出类拔萃,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他们相比老干部仍然稚嫩,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也有少数青年干部未能经得住诱惑和考验。正确的政治方向要靠思想政治工作来坐实。所以,中国共产党只有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才能使青年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群众之所需,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关于正确的权力观,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的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深邃的历史渊源和重大的现实意义,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先进、最科学、最正确的权力观,主要内容包括:权力由人民赋予,权力为人民服务,权力受人民监督。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牢固根基的根本问题。马克思主义权力观于当代中国最现实的意义,就是指导广大领导干部运用手中权力坚持不懈为人民谋取利益,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作为中国领导干部,要以马克思主义权力观为指导,树立打造服务型政府的现代政治理念,将个人的事业融入到民族复兴、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之中。从领导干部权力观之于日常实际表现来看,权力观可分为权力责任观、权力得失观和权力道德观。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为时代背景,坚持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相结合的方针,运用定义法、归纳法、推理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调查问卷分析为辅助说明,从我国青年领导干部权力观的培育问题出发,结合青年领导干部自身特点,科学分析当前青年领导干部权力观存在的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确定权力观教育的基本原则,即方向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渗透性原则、内省性原则,进而探索加强青年领导干部正确权力观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调查研究,可以看出青年领导干部普遍存在理想信念、服务意识、社会责任、领导形象和权力使用等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对群众工作重视不够,对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认识不足,导致服务意识淡薄。还有一些青年领导干部,他们功利心太强,过分注重职务升迁,忽视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与思想教育、用人机制、社会风气、成长环境和自我意识等多方面因素有着重要关系。影响因素的多元性决定了在研究青年领导干部权力观培育的综合性,培育工作应当从干部自身、家庭、政府和社会等几方面同时发力。具体来说,需要青年领导干部自身加强学习,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强化为民服务的能力素质,充分发挥模范表率作用,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和执政能力;干部管理部门加强管理和培养,用实践锻炼造就青年领导干部,用机制创新激励青年领导干部,用监督管理保护青年领导干部,在选人用人上树立正确导向;社会媒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树立正确的政治导向,强化媒体的责任意识,抢抓新兴的舆论阵地,关心关爱青年领导干部成长;青年干部家庭加强思想教育,倡导廉政的家庭文化,领导干部树立正面形象,教育和管理好自己的家人,营造廉洁淳朴的家庭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解决权力观不端正的各种问题,帮助青年领导干部健康成长。

杨哲[8](2013)在《马克思的权力观及其当代价值》文中研究指明马克思的权力观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唯一正确的权力观。马克思认为任何权力都是为一定的阶级服务的,历史由人民群众创造,人民才是历史的主人,因此一切权力理所应当属于人民,人民是一切权力的最终源泉。本文着重论析了马克思的权力观的思想来源、理论前提,马克思的权力观的形成过程,马克思的权力观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以及马克思权力观的当代价值。马克思的权力观的主要内容包括权力的本质是权力的制衡性、权力的来源是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权力的目的是一切权力服务于人民。马克思权力观的基本特征包括阶级性、人民性、历史性。本文从权力的本质、权力的来源、权力的目的等方面揭示出马克思的权力观的科学内涵,详细论述了树立正确的马克思的权力观,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和各级领导干部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的根本问题。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当代中国,人民要监督管理领导干部运用权力,充分保证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就是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树立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意识,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权利价值取向,建立“权力受人民监督”的监督体系;合理运用权力,构建法治政府,扩大公众参与国家建设,完善权力监督体系。牢固树立马克思的权力观,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使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对当代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对构建社会经济文化和谐统一发展的良好环境,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马克思的权力观及与当代中国的国情密切结合,促进马克思的权力观在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不断创新。

潘锦全[9](2013)在《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权力观探析》文中指出权力问题是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核心问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成为了执政党,在国家的全部工作中居于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如何正确对待自己手中的权力,如何掌好权、用好权,以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永保党的先进性、使党成为坚强领导核心、推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重大的命题。作为建国以后不同历史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最主要代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以及胡锦涛同志,围绕这一重大命题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形成了非常丰富、各具特色、传承发展的权力观。全面、系统地梳理和分析研究他们的权力观,探索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掌权用权的规律性认识,以更好地指导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论文在对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权力观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主客观依据以及主要特色进行回顾总结的基础上,主要选取有关权力的来源与本质、权力的合法性基础、权力的配置、权力的制约监督这样几个基本的也是最为重要的问题进行梳理、总结和分析。这几个问题的内在逻辑是:权力从哪里来、怎样合法存在、如何合理配置、怎样有效制衡。西方和中国古代思想家就权力的来源与本质问题提出了诸多学说,但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从唯心史观和抽象的人性论出发,未能正确揭示出权力存在及运行的社会经济根源和阶级本质。马克思主义从唯物史观出发来分析和理解权力问题。在此科学认识基础上,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权力来源与本质问题进行了系统阐释。总结他们的观点,在权力来源上,都充分强调了权力来自于人民;在权力本质问题上,都充分强调了权力的阶级性、人民性、责任性、服务性等本质特征。“合法性”已经成为当代政治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尤其是运用于对权力的评价方面。它是决定权力体系存在、持续、稳定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政治权力合法性进行了不断的探寻。毛泽东时代,权力的合法性主要建构在领导人的个人魅力、意识形态的魅力和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斗争中积累的组织资源。毛泽东时代以后,权力的合法性基础不断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对当局者的人格魅力提出更高要求;文化的世俗化极大地激活了个人的利益驱动意识;腐败现象使党执政的道德基础有所削弱;改革引发的“新兴阶层的出现和利益团体的分化”构成合法性的隐患。为此,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的变化对权力合法性继续作了积极的有益的探索:邓小平主要从重新确立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加强经济建设、重视民主与法制等方面探索巩固权力的合法性;江泽民主要从推进经济建设、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推进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等方面探索巩固权力的合法性;胡锦涛主要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方面探索巩固权力的合法性。总结他们巩固权力合法性的的探索与思考,主要有加强合法性的意识形态基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发挥政治社会化作用、加强经济建设、坚持执政为民、加强制度建设、加快民主化进程等等这样一些不断重建合法性基础的选择路径和长期行动。权力配置即权力如何分工或分配的问题,也可称为权力结构问题。权力的配置格局有其历史发展过程。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党、国家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权力结构,这种权力结构形式有其历史必然性与合理性,但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陷,主要集中体现在国家权力配置的不尽合理上,并进而导致社会缺乏自主性、缺少监督机制、国家权威不足。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社会结构的变化而言,突出表现为社会利益结构,作为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之间的中介,对权力结构产生重大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为个人权利逐步得到确认、公民权利不断扩张和国家权力不断收缩、法治建设得到很大发展等方面。因此,从现代化的角度出发,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政治民主化,在客观上有助于增强国家权力结构的合理安排,从而增强国家的权威性。对权力实施有效的制约监督是保证权力正确运行的关键环节。政治权力或国家权力作为公共权力,一旦由社会自身的力量变成客观的异己的力量,这就是权力的异化,并进而产生诸多危害。权力的制约监督有其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发展过程。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监督思想的基础之上,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权力制约监督进行了理论与其践的积极探索:毛泽东在理论上主要强调通过人民群众、民主党派、理想信念、法制、新闻舆论、实行民主集中制等方面制约监督权力,在实践上主要通过建立政治协商和纪委监察制度、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约监督权力;邓小平在理论上主要强调通过法制、权利、分仅、加强党内民主等方面制约监督权力,在实践上主要通过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权、加强党外人士监督、恢复重建和发展各种制约监督机构等方面制约监督权力:江泽民在理论上主要强调以法以德标本兼治制约监督权利,在实践上重点强调拓宽人民群众监督的力度和渠道、合理分散权力健全权力制约监督机制;胡锦涛在理论上主要强调加强道德和廉政文化、构建惩防体系、整合监督主体形成监督合力以制约监督权力,在实践上主要强调健全完善政务和信息公开、规范重要领域权力运行制度、完善行政执法管理制度等等方面制约监督权力。他们的权力制约监督思想有着传承与创新的历史发展过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权力腐败问题有其成因,必须要从历史的、现实的、政治的和世界的眼光正确认识。从理论的和发展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以制度制约权力、以权力制约权力,以及通过权利、法律和伦理制约权力等等的基本理论模式与实践路径。执政和改革开放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着诸多考验、承担着更为艰巨的历史重任。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权力观的基本价值立场。中国共产党人尤其是作为权力主体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切实提高思想境界、加强思想修养、增强党性修养、牢记根本宗旨、加强作风建设,这样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成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张莉营[10](2014)在《江泽民的干部权力观教育思想研究》文中指出江泽民的干部权力观教育思想,形成于深化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它以马克思主义权力学说为理论依据,立足于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实践基础上,批判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官德文化精华,总结了世界上一些执政党政权沦丧的惨痛教训,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探索如何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问题的成果。干部权力观教育,既是干部权力观生成的内在规定,又是党巩固长期执政地位的需要,也是党应对长期执政环境变化的要求,还是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呼唤。干部权力观教育的内容,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委托授权关系为主线,包括权力实质观教育,权力责任观教育,权力价值观教育,权力道德观教育。干部权力观教育的途径,主要是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干部权力观教育知识体系,通过制度化编码建立干部权力观教育规范,加强干部权力观教育中的个体省察和养成,营造良好的干部权力观教育氛围和环境。干部权力观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引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正确对待和行使手中的权力,懂得人民群众是国家权力的主体,必须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决不能把权力和职位当作谋取私人利益的工具。江泽民干部权力观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创新性、人民性等特色,注重权力观教育同制度规范权力、法律制约权力相结合,强调权力观教育统一于干部全面教育之中。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是加强新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思想资源,提升现阶段反腐倡廉科学化水平建设的驱动剂,而且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内容。

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论文提纲范文)

(1)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设计
        1.3.1 论文的思路设计与基本框架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2章 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相关基本理论
    2.1 权力政治权力与社会主义政治权力
        2.1.1 权力的内涵与特征
        2.1.2 政治权力的内涵与特征
        2.1.3 社会主义政治权力的内涵与性质
    2.2 权力观与马克思主义权力观
        2.2.1 权力观的内涵与特征
        2.2.2 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基本内容
        2.2.3 中国共产党人权力观的内容及组成
    2.3 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的内涵及要素分析
        2.3.1 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的涵义
        2.3.2 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要素分析
    2.4 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的特征
        2.4.1 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具有强烈阶级性
        2.4.2 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必须坚持主体性
        2.4.3 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具有长期性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的历史考察
    3.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3.1.1 大革命时期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工作
        3.1.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工作
        3.1.3 抗日战争时期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工作
        3.1.4 解放战争时期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工作
    3.2 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结束期间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3.2.1 建国初期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工作
        3.2.2 大跃进和文革时期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工作
    3.3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工作理论与实践
        3.3.1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工作
        3.3.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工作
        3.3.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工作
    3.4 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取得的宝贵经验
        3.4.1 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是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取得实效的根本前提
        3.4.2 围绕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与党在农村的中心任务是权力观教育的法宝
        3.4.3 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是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取得成效的关键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4.1 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取得的成绩
        4.1.1 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的各项机制初步建立
        4.1.2 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诸要素逐步完善
        4.1.3 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的规模逐步扩大
    4.2 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表现
        4.2.1 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的实效性仍需提高
        4.2.2 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目标不明确
        4.2.3 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内容没有较好的贴近实际
        4.2.4 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方法存在简单、落后现象
        4.2.5 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活动的过程不完善
    4.3 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存在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4.3.1 党和国家对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的重视度仍需提高
        4.3.2 少数农村基层干部自身存在问题
        4.3.3 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队伍存在问题
        4.3.4 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的教育经费不足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新要求
    5.1 新时期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面临的国际环境及其挑战
        5.1.1 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面临的全球化背景
        5.1.2 全球化给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带来的严峻挑战
    5.2 新时期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面临的国内环境及其挑战
        5.2.1 “后农业税时代”给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带来挑战
        5.2.2 “五位一体”总布局对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提出新要求
    5.3 新时期党内环境变化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提出挑战与新要求
        5.3.1 党内环境变化对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提出挑战
        5.3.2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对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提出新要求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强化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的对策
    6.1 确立明确的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的目标
        6.1.1 树立正确权力来源观即是要重视农民群众的主力军作用
        6.1.2 树立正确权力目的观即是要实现农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
        6.1.3 树立正确权力道德观即是要公正廉洁尽责为农民群众用权
        6.1.4 树立正确权力监督观即是要主动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
    6.2 丰富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的内容
        6.2.1 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为树立正确权力观奠定基础
        6.2.2 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权力道德教育
        6.2.3 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农村基层干部职业道德教育
        6.2.4 开展“为民务实清廉”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保障权力健康运行
        6.2.5 进行党纪法规教育规范农村基层干部用权行为
        6.2.6 进行权力监督教育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干部权力监督意识
    6.3 科学选择和运用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方法
        6.3.1 科学选择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方法的要求
        6.3.2 适合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的几种基本方法
        6.3.3 运用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方法的注意事项
    6.4 充分挖掘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载体
        6.4.1 充分开发乡村文化载体
        6.4.2 用活用好农村活动载体
        6.4.3 大力开发大众传播媒体
    6.5 建设高素质、现代化的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队伍
    6.6 完善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的保障措施
        6.6.1 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是开展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的政治保障
        6.6.2 优化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的环境
        6.6.3 统筹安排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时间
        6.6.4 完善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评估机制
    6.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领导干部权力观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研究意义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权力观教育与领导干部思想政治教育
    1.1 权力
    1.2 马克思主义权力观
    1.3 权力观的类型划分
    1.4 权力观教育:领导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第二章 领导干部权力观的基本特征
    2.1 领导干部的权力价值观
    2.2 领导干部的权力责任观
    2.3 领导干部的权力得失观
    2.4 领导干部的权力道德观
    2.5 领导干部的权力流动观
第三章 领导干部权力观的影响因素
    3.1 执政理念与领导干部权力观
    3.2 社会风气与领导干部权力观
    3.3 大众传媒与领导干部权力观
    3.4 家庭成员与领导干部权力观
    3.5 自我意识与领导干部权力观
第四章 领导干部权力观教育的基本原则
    4.1 方向性原则
    4.2 说理性原则
    4.3 渗透性原则
    4.4 差异性原则
    4.5 强化性原则
    4.6 自省性原则
第五章 教育者与领导干部权力观教育
    5.1 教育者的严格管理机制与领导干部权力观教育
    5.2 教育者的综合素养与领导干部权力观教育
    5.3 教育者的言传身教与领导干部权力观教育
第六章 领导干部权力观教育的基本内容
    6.1 加强领导干部的权力价值观教育
    6.2 加强领导干部的权力责任观教育
    6.3 加强领导干部的权力得失观教育
    6.4 加强领导干部的权力道德观教育
    6.5 加强领导干部的权力流动观教育
第七章 领导干部权力观教育的基本方法
    7.1 说服教育法
    7.2 渗透教育法
    7.3 批评教育法
    7.4 榜样教育法
第八章 领导干部权力观教育的主要载体
    8.1 文化载体
    8.2 活动载体
    8.3 传媒载体
第九章 环境优化与领导干部权力观教育
    9.1 环境与领导干部权力观教育的关系
    9.2 家庭环境优化与领导干部权力观教育
    9.3 制度环境优化与领导干部权力观教育
    9.4 文化环境优化与领导干部权力观教育
    9.5 舆论环境优化与领导干部权力观教育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3)新时代领导干部权力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第一章 新时代领导干部权力观相关概述
    第一节 新时代领导干部权力观的内涵
        一、新时代
        二、权力观
        三、马克思主义权力观
        四、新时代领导干部权力观的内容及特征
    第二节 新时代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权力观的意义
        一、党的根本宗旨的内在要求
        二、加强和巩固党执政地位的必要条件
        三、优化良好的政治生态的迫切需要
        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新时代领导干部权力观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第一节 新时代领导干部权力观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权力来源及目的认识不清
        二、权力使用不当
        三、缺乏责任担当意识
    第二节 新时代领导干部权力观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理想信念不坚定
        二、制度建设不完善
        三、权力观教育不扎实
        四、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解决新时代领导干部权力观存在问题的对策
    第一节 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
        一、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
        二、科学理解权力观内涵坚持正确的执政理念
        三、树牢“四个意识”强化责任担当
    第二节 完善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笼子”
        一、完善领导干部的选任制度
        二、夯实权力制约监督体系
        三、健全容错纠错机制
        四、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第三节 强化权力观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一、加强领导干部的权力观教育
        二、完善领导干部权力观教育内容
        三、创新领导干部权力观教育的方式方法
    第四节 狠抓党风政风建设净化社会风气
        一、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
        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三、营造健康的舆论环境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4)江泽民的干部权力观教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研究意义
    二 文献综述
    三 研究思路
    四 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江泽民干部权力观教育思想形成的依据
    1.1 马克思主义的权力学说
    1.2 中国传统的官文化精华
    1.3 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实践基础
    1.4 世界上一些执政党政权沦丧的教训
第二章 江泽民干部权力观教育思想的内容一——干部权力观教育的必要性
    2.1 干部权力观生成的内在规定
    2.2 中国共产党巩固长期执政地位的需要
    2.3 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环境变化的要求
    2.4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的现实呼唤
第三章 江泽民干部权力观教育思想的内容二——干部权力观教育的内容
    3.1 权力实质观教育
    3.2 权力责任观教育
    3.3 权力价值观教育
    3.4 权力道德观教育
第四章 江泽民干部权力观教育思想的内容三——干部权力观教育的途径
    4.1 确立马克思主义干部权力观教育知识体系
    4.2 通过制度化编码形成干部权力观教育规范
    4.3 加强干部权力观教育中的个体省察和养成
    4.4 营造良好的干部权力观教育氛围和环境
第五章 江泽民干部权力观教育思想的主要特色
    5.1 鲜明的创新性
    5.2 深厚的人民性
    5.3 注重权力观教育同制度规范和法律制约权力的结合
    5.4 强调权力观教育统一于干部的全面教育之中
第六章 江泽民干部权力观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6.1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建设理论
    6.2 加强新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思想资源
    6.3 提升现阶段反腐倡廉科学化水平的精神动力
    6.4 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学体系和内容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5)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四、论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基本问题
    一、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相关概念
        (一) 党员领导干部
        (二) 政德与政德观
        (三) 政德观培育
    二、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要素
        (一) 培育主体
        (二) 培育内容
        (三) 培育方式
        (四) 培育保障
        (五) 培育环境
    三、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特征
        (一) 意识形态性
        (二) 人民性
        (三) 时代性
        (四) 系统性
    四、新时代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现实意义
        (一) 锻造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队伍
        (二) 形成讲政德立政德的党风政风
        (三) 引领崇德向善的社会文明风尚
第二章 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思想基础
    一、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思想灵魂
        (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相关思想
        (二) 列宁的相关思想
    二、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思想根基
        (一) 中国古代官德的主要内容
        (二) 中国古代官德培育的方法
        (三) 中国古代官德培育的保障
    三、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思想源流
        (一) 毛泽东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思想
        (二) 邓小平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思想
        (三) 江泽民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思想
        (四) 胡锦涛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思想
        (五) 习近平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思想
第三章 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经验借鉴(1949-2012)
    一、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
        (一)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良好开端
        (二)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曲折探索
        (三) “左”倾思想影响下的迂回波折
    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大的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三届四中全会时期的恢复发展
        (二)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时期的积极推进
        (三) 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时期的继续发展
    三、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历史经验
        (一) 发挥各级党组织的主导作用
        (二)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方向
        (三) 将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
        (四) 发挥制度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五) 重视环境对政德观的塑造作用
第四章 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积极举措与现实挑战
    一、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积极举措
        (一) 培育主体重视程度增强
        (二) 培育内容愈加广泛深入
        (三) 培育方式趋于多样化
        (四) 培育保障制度不断更新
        (五) 培育环境在调适中改善
    二、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现实挑战
        (一) 政德观培育诸要素尚未并轨
        (二) 培育内容缺乏针对性设计
        (三) 培育方式存在低效性弊端
        (四) 培育保障制度实施机制不健全
        (五) 外部场域环境存在干扰因素
第五章 新时代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逻辑遵循与目标原则
    一、新时代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逻辑遵循
        (一) 理论逻辑: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德观培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
        (二) 现实逻辑: 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培养高素质党员领导干部
        (三) 实践逻辑: 以实现政德观培育诸要素的同频共振为方法论要求
    二、新时代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目标
        (一) 国家层面的目标——明大德
        (二) 社会层面的目标——守公德
        (三) 个体层面的目标——严私德
    三、新时代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原则
        (一) 主体维度: 组织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二) 内容维度: 时代性内容与继承性内容相融合
        (三) 方式维度: 理论教育与实践淬炼相统合
        (四) 保障维度: 教育引导与制度约束相耦合
        (五) 环境维度: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整合
第六章 新时代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的实践路径
    一、整合政德观培育主体,实现主体间良性互动
        (一) 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主导作用
        (二) 重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主体作用
        (三) 建立政德观培育的联动协作机制
    二、优化政德观培育内容,契合新时代培育目标
        (一) 培育政治观,引导党员领导干部“明大德”
        (二) 培育权力观,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守公德”
        (三) 培育修身观,引导党员领导干部“严私德”
    三、创新政德观培育方式,提升政德教育实效
        (一) 丰富理论教育形式,充分透彻说理
        (二) 强化政德实践锻炼,力促知行合一
        (三) 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发展线上教育
        (四) 发挥榜样示范效应,消解情感困惑
    四、加强政德观培育保障,健全政德赏罚机制
        (一) 落实“以德为先”的选拔任用制度
        (二) 细化“奖优扬善”的考评激励制度
        (三) 完善“失德必查”的监督问责制度
    五、澄清政德观培育环境,注入场域动力支持
        (一)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
        (二) 建设健康积极的社会文化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博士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当前S省领导干部政德状况问卷调查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当代中国反特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
        1.4.1 研究的创新点
        1.4.2 研究的难点
2 特权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2.1 特权概念界定
        2.1.1 特权的概念
        2.1.2 特权与腐败、职权之间的关系辨析
        2.1.3 其他学科中与特权相关的概念
    2.2 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
        2.2.1 思想与行为关系理论
        2.2.2 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与作用理论
        2.2.3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内容理论
3 新时期我国特权现象的主要表现及危害
    3.1 新时期我国特权现象的主要表现
        3.1.1 经济领域的特权现象
        3.1.2 政治领域的特权现象
        3.1.3 文化领域的特权现象
        3.1.4 社会领域的特权现象
    3.2 特权现象产生的危害
        3.2.1 损害社会公平正义
        3.2.2 破坏党的形象
        3.2.3 助长权力崇拜
        3.2.4 阻碍制度体制改革
4 反特权亟待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4.1 思想文化因素是特权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
        4.1.1 思想文化因素的影响贯穿于特权现象形成的过程
        4.1.2 外在思想环境是特权现象产生的思想文化土壤
        4.1.3 领导干部自身的思想问题是特权现象产生的思想根源
    4.2 思想政治教育是反特权的重要手段和思想保障
        4.2.1 思想政治教育是反特权的重要手段
        4.2.2 思想政治教育是反特权的思想保障
    4.3 现阶段的反特权工作亟待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4.3.1 现阶段我国反特权的主要措施
        4.3.2 现阶段反特权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
5 反特权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5.1 反特权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5.1.1 根本目标
        5.1.2 具体目标
    5.2 反特权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5.2.1 世界观教育
        5.2.2 人生观教育
        5.2.3 价值观教育
        5.2.4 权力观教育
        5.2.5 法治观教育
6 开展反特权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6.1 通过干部教育培训开展反特权思想政治教育
        6.1.1 合理安排教育培训的内容
        6.1.2 采取多样化的教育培训方式
        6.1.3 加强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6.2 通过专题教育开展反特权思想政治教育
        6.2.1 围绕特权来提炼教育专题
        6.2.2 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教育
        6.2.3 结合正反面典型深化专题教育
    6.3 通过正风肃纪开展反特权思想政治教育
        6.3.1 公开通报和处理特权行为
        6.3.2 将典型案例转化为教育教材
    6.4 通过党内外监督开展反特权思想政治教育
        6.4.1 通过党内监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6.4.2 通过党外监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6.5 通过教育活动开展反特权思想政治教育
        6.5.1 明确教育活动的主题
        6.5.2 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形式
        6.5.3 推动教育活动成果的转化
    6.6 通过自我教育开展反特权思想政治教育
        6.6.1 提升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意识
        6.6.2 营造良好的自我教育氛围
        6.6.3 引导受教育者开展多种形式的自我教育
7 结论
    7.1 主要观点
    7.2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问卷
附录B 访谈提纲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7)青年领导干部正确权力观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四) 研究重点和创新之处
一、 青年领导干部正确权力观的界定
    (一) 正确权力观的理论阐述
        1. 权力及权力观的内涵
        2. 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指导地位
        3. 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科学内涵
    (二) 青年领导干部正确权力观的标准
        1. 青年领导干部的界定和现状
        2. 青年领导干部正确权力观的标准
    (三) 青年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权力观的重要意义
        1. 树立正确权力观是青年领导干部健康成长的首要前提
        2. 树立正确权力观是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内在要求
        3. 树立正确权力观是加强和巩固执政党地位的必要条件
        4. 树立正确权力观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胜利的重要保证
二、 当前青年领导干部权力观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影响因素分析
    (一) 当前青年领导干部权力观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对掌权的目的认识不足
        2. 对权力服务对象认识不清
        3. 对权力缺乏责任意识
        4. 对权力的掌控能力有限
        5. 对权力的使用不当
    (二) 当代青年领导干部权力观的影响因素分析
        1. 自我认知不深刻
        2. 思想教育不到位
        3. 用人机制有漏洞
        4. 不良风气多侵蚀
        5. 成长环境压力大
三、 青年领导干部正确权力观培育的原则与路径
    (一) 青年领导干部正确权力观培育的基本原则
        1. 方向性原则
        2. 法制性原则
        3. 针对性原则
        4. 渗透性原则
        5. 内省性原则
    (二) 青年领导干部正确权力观培育的路径选择
        1. 强化权力根本性问题的认识
        2. 完善干部培养管理制度体系
        3. 加强青年领导干部自身学习
        4. 发挥社会媒体舆论监督作用
        5. 打造青年领导干部清廉家风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8)马克思的权力观及其当代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马克思权力观的思想先导及形成过程
    2.1 马克思权力观的思想先导
        2.1.1 思想来源
        2.1.2 理论前提
    2.2 马克思权力观的形成过程
        2.2.1 马克思不同时期的权力观
        2.2.2 权力观的形成
第3章 马克思权力观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特征
    3.1 马克思权力观的主要内容
        3.1.1 权力来源于人民
        3.1.2 权力的制衡性
        3.1.3 权力服务于人民
    3.2 马克思权力观的基本特征
        3.2.1 阶级性
        3.2.2 人民性
        3.2.3 历史性
第4章 马克思权力观的当代价值
    4.1 树立正确的马克思的权力观
        4.1.1 树立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意识
        4.1.2 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权利价值取向
        4.1.3 建立“权力受人民监督”的监督体系
    4.2 权力的运用要合法化
        4.2.1 构建法治政府
        4.2.2 扩大公众参与国家建设
        4.2.3 完善权力监督体系
    4.3 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的权力观
        4.3.1 马克思权力观的创新
        4.3.2 马克思权力观的发展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权力观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综述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成果综述
    第二节 概念阐释
        一、什么是权力
        二、政治权力与权力、公共权力、国家权力、社会权力的关系
    第三节、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一、研究思路与主要方法
        二、基本框架与基本内容
        三、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
第一章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权力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过程
    第一节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权力观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轨迹
        一、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重要奠基
        二、中国共产党人权力观的形成
        三、中国共产党人权力观的发展
        四、中国共产党人权力观的推进
        五、中国共产党人权力观的提升
    第二节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权力观形成与发展的主客观依据
        一、理论依据
        二、实践基础
        三、现实需要
    第三节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权力观的主要特征
        一、权力的阶级性
        二、权力的人民性
        三、权力的责任性
        四、权力的服务性
第二章 权力的来源和本质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人权力来源与本质论断的思想源流
        一、中西方思想史上关于权力来源和本质的基本观点
        二、马克思主义的权力来源与本质论
    第二节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权力来源与本质问题的系统阐释
        一、毛泽东关于权力来源与本质问题的理解
        二、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权力来源与本质问题的阐释
第三章 权力的合法性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权力合法性认识与判断的理论基础
        一、权力合法性的内涵
        二、权力合法性的基础
    第二节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权力合法性的全面探寻与实践努力
        一、毛泽东时代对权力合法性的探寻与实践
        二、权力合法性基础的不断变化以及中国共产党人新的探索与实践
    第三节 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人维持和强化权力合法性的可靠路径
        一、巩固意识形态基础
        二、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三、发挥政治社会化作用
        四、加强经济建设
        五、坚持执政为民
        六、推进制度建设
        七、加快民主化进程
第四章 权力的配置
    第一节 权力配置格局的历史回顾
        一、高度集权的古代奴隶制和封建专制时期
        二、三权分立的资本主义时期
        三、民主集中制的社会主义时期
    第二节 静态观察:具有中国特色的纵横四位一体的权力配置格局
        一、我国政治权力运行主体的四种类型
        二、我国政治权力运行主体的四个层面
    第三节 动态分析:建国以来我国政治权力配置格局的不断发展
        一、我国政治权力基本结构的确立
        二、我国政治权力结构的评价
        三、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消极后果
        四、市场经济建设与政治权力结构的发展变化
    第四节 政治体制改革是完善权力配置的关键环节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回顾
        二、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中一些理论观点的辩证分析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方向
第五章 权力的制约监督
    第一节 权力的异化与制约监督的历史发展
        一、权力异化的理论分析
        二、权力制约监督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人权力制约监督的思想实践及发展变化
        一、中国共产党人权力制约监督的思想及实践
        二、中国共产党人权力制约监督的发展变化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力腐败的理性思考及应对策略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力腐败的理性思考
        二、权力制约监督的应对策略
结语 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参考文献
后记

(10)江泽民的干部权力观教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研究意义
    二 文献综述
    三 研究思路
    四 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江泽民干部权力观教育思想形成的依据
    1.1 马克思主义的权力学说
    1.2 中国传统的官文化精华
    1.3 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实践基础
    1.4 世界上一些执政党政权沦丧的教训
第二章 江泽民干部权力观教育思想的内容一——干部权力观教育的必要性
    2.1 干部权力观生成的内在规定
    2.2 中国共产党巩固长期执政地位的需要
    2.3 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环境变化的要求
    2.4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的现实呼唤
第三章 江泽民干部权力观教育思想的内容二——干部权力观教育的内容
    3.1 权力实质观教育
    3.2 权力责任观教育
    3.3 权力价值观教育
    3.4 权力道德观教育
第四章 江泽民干部权力观教育思想的内容三——干部权力观教育的途径
    4.1 确立马克思主义干部权力观教育知识体系
    4.2 通过制度化编码形成干部权力观教育规范
    4.3 加强干部权力观教育中的个体省察和养成
    4.4 营造良好的干部权力观教育氛围和环境
第五章 江泽民干部权力观教育思想的主要特色
    5.1 鲜明的创新性
    5.2 深厚的人民性
    5.3 注重权力观教育同制度规范和法律制约权力的结合
    5.4 强调权力观教育统一于干部的全面教育之中
第六章 江泽民干部权力观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6.1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建设理论
    6.2 加强新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思想资源
    6.3 提升现阶段反腐倡廉科学化水平的精神动力
    6.4 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学体系和内容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观教育研究[D]. 马丽娟.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3(04)
  • [2]领导干部权力观教育研究[D]. 刘謦瑜. 湖南师范大学, 2012(11)
  • [3]新时代领导干部权力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闫婷婷.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19(01)
  • [4]江泽民的干部权力观教育思想研究[D]. 张莉莹. 湖南师范大学, 2014(05)
  • [5]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观培育研究[D]. 于瑶. 山东大学, 2020(12)
  • [6]当代中国反特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潘春玲. 北京科技大学, 2016(08)
  • [7]青年领导干部正确权力观培育研究[D]. 杨景然. 河北师范大学, 2014(04)
  • [8]马克思的权力观及其当代价值[D]. 杨哲. 大连海事大学, 2013(S2)
  • [9]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权力观探析[D]. 潘锦全. 南京大学, 2013(08)
  • [10]江泽民的干部权力观教育思想研究[D]. 张莉营. 湖南师范大学, 2014(06)

标签:;  ;  ;  ;  ;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