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刘、项用人得失和汉楚相争成败(论文文献综述)
邱永明[1](1991)在《刘、项用人得失和汉楚相争成败》文中指出 秦亡之际,“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然而,经过四年多的楚汉战争,兵寡力弱的刘邦居然战胜了“暗恶叱咤,千人皆废”的盖世英雄项羽,成为一代开国帝王。原因何在?刘邦曾自我总结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我们认为,善于用人确实是刘邦取胜的主要原因。本文拟对刘、项的用人得失作一番比较研究,以进一步揭示楚汉相争成败之因。一、唯才是举和苛礼唯亲的用人原则在选人用人标准上,是尚礼行,还是赏功能;是唯贤,还是唯亲,反映了两种不同的用人原则。楚汉相争中,在用人原则上,
李佳丽[2](2019)在《《全宋诗》中的刘项评价与接受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刘邦是西汉王朝的建立者,携三尺剑以布衣身份开创汉朝一代,他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项羽是与刘邦争夺天下的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他具有多样化的性格和行事手段。宋朝的社会现状是民族矛盾和地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的交织在一起,这对宋代文人的创作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刘邦和项羽两位历史人物成为了宋朝各阶级人士资治垂鉴、吟咏叹惋的对象。宋人或借刘项倾诉自己感受到的人生理念,或归结从中领悟到的道德修养真谛,或借以抒发人生顿挫的愤懑,或借以讽谏执政者政治军事中的举措,或总结刘胜项败的历史教训以作为警诫宋代帝王臣下之用。宋朝是文学和史学繁荣发展的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向后期过渡的重要历史时期,同时也受少数民族辽、夏、金、元、蒙的不断侵扰,朝廷内部一直贯穿着主战派和主和派的斗争。研究宋代对刘邦和项羽的形象接受和评价时以刘邦和项羽生平事迹的时间顺序进行纵向分析,不仅能够清晰地看出刘项评价在宋代的演变脉络,还能看出社会各阶层对刘项具体事件的评价特点,从而纵观整个宋代刘项评价的整体面貌。
贺小飞[3](2014)在《项羽政治悲剧原因探源》文中指出项羽是历史上一个形象丰富饱满的悲剧英雄。导致其政治悲剧的原因主要表现在:缺乏开创一个盛世王朝应有的政治才干与眼光;刚愎自用,不懂得延揽并尊重人才;暴戾残忍,不恤民情;自恃才高,过分迷信武力。
宁稼雨,李彦敏[4](2022)在《故事类型研究对传统史传与叙事文学研究的超越——以刘邦故事研究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刘邦故事影响深远,自汉代产生,延续至今,形成了独特的故事体系。20世纪以来,刘邦故事研究主要从历史文本中的刘邦、文学作品中的刘邦等视角展开阐述,虽有丰硕的成果,但由于受文体、学科等研究视角的限制,未能跨越学科界限,把包括史传和文学文本中的刘邦故事视为一个整体进行宏观研究。相比之下,以故事类型研究为核心的中国叙事文化学研究为刘邦故事研究提供新的学术增长点,可以开拓出更为广阔的学术空间。
张圆玲[5](2018)在《唐代楚汉人物评论资料整理与研究 ——项羽篇》文中研究说明秦末风云变幻之际,项羽随叔父项梁起兵,而后迅速成长为反秦起义的领袖和宰执天下的霸主。项羽有拔山之力、盖代之才,是勇猛善战的将领、拨乱天下的英雄,但也是自身悲剧命运的缔造者,他坑降卒、弑义帝、阻谏议、弃谋臣,刚褊自用、暴戾恣睢,好行小惠而不施仁政,终于丧失民心、霸业倾颓。“中国民族,可算是最看重历史的民族;中国文化,亦可说是最看重历史的文化”(钱穆《中国文化传统中之史学与文学》),重史崇史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征,在宗汉意识强烈的唐朝,项羽不断成为统治阶层和文人墨客资治垂鉴、吟咏叹惋的对象。鉴于唐代是史学和文学并兴、雅文学与俗文学共荣的朝代,在研究唐人对项羽的接受和评价状况时分文体而论,不仅能更清晰地看出项羽评价在唐代的演变脉络、不同文体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影响,综而观之,还能看出社会各个阶层的评价特点,从而显现唐代项羽评价的整体面貌。唐代着名的史学家司马贞、刘知几、吴兢在他们的着作中都对项羽持批评态度。野史、笔记中涉及到项羽的内容也以批评为主。笔记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通过《朝野佥载》收录的狄仁杰历数项羽生前死后罪恶的《檄告西楚霸王文》可知,项羽神在唐代民间各地,尤其是吴楚一带仍有大量信奉者,项羽庙是朝廷屡次禁毁的淫祠之一。《广异记》有关崔敏殻斥责项羽一事,证明项羽神在唐朝延续了其在六朝时的凶神形象。通过对唐代诗文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最能够发掘项羽评价的历史变化。盛世时明智的统治者总是以史为鉴,带着对国家长治久安的美好愿景小心翼翼地避免重蹈项羽的覆辙。乱世中,人们通过对项羽败因的分析寻求治乱的经验教训。到了唐末,无论是感怀诗还是小品文都带有浓重的时代特色,不重褒贬,重在抒怀。但诗文中的项羽评论又有不同的特点,总体上说,诗歌感性色彩较重,在评论项羽时只能抓住一端,需将其整合方能看出项羽评价的全貌。散文容量相对较大,在评价项羽时往往能纵观其一生,且整体上较之诗歌而言,对项羽的评价更为客观。敦煌遗书的发掘补充了项羽形象在下层文人和普通民众间的接受和传播情况。《汉将王陵变》中的项羽惨无人道、虚伪吝啬,《捉季布传文》中的项羽是天命不与的虎狼之主。变文的作者之所以将项羽形象刻画得如此丑恶与当时的历史环境紧密相关。被吐蕃攻占后,不甘受异族统治的敦煌人民希望能有一位像汉高祖一样能以弱胜强、统一祖国的君主带领自己重返家园,而把对吐蕃政权的怨恨之情投注到对项羽的人物塑造中。除了变文,敦煌歌辞中评价项羽的内容则以批评他不听劝谏、不善用人为主。通过对唐代项羽评论资料的整理与研究可以发现,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对项羽的评价呈现出不同的态势。从唐朝的建立到安史之乱之前,社会发展逐步安定并日渐繁荣,对项羽的评价主要是为了以史为鉴、防患于未然,或是为了歌颂新王朝诞生的合理性、赞美当代最高统治者受命于天的功德。安史之乱爆发后,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唐王朝开始逐步走向衰亡,之后又发生了朱泚之乱、甘露之变等重大政治变故,朝廷更是元气大伤。急于从前代寻找治乱经验的文人政客将目光放在了项羽身上,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项羽战败的原因,以求获得对现实社会的帮助。然而饱受内忧外患侵蚀的唐王朝已经是日薄西山、大厦将倾,无法逃离现实的唐末文人只能借项羽的悲剧结局来抒发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哀叹以及世事变迁的沧桑感。另外,不同的文体往往能反映出不同群体对项羽的评价特点,史学家和政治家多以客观冷静的笔调分析、评论项羽,文人墨客在评价项羽时往往情怀激烈,而项羽形象在民间文学的传播中又呈现出通俗化、演义化的趋势。虽然不同时期下、不同文体中的项羽评价特点各有不同,但唐人的宗汉意识却贯穿始终,是影响项羽在唐代接受与评价状况的潜在因素。赞美仁君,崇尚仁政,贬斥暴君暴政,期望天下太平、仁德广施,则是唐代人士评判项羽这一历史人物的普遍心态。
董艳玲[6](2017)在《项羽故事研究综述与前景展望——以中国叙事文化学为依据》文中指出项羽故事从汉代延续至今,形成了独特的故事体系。项羽故事的发展演变经历了演绎历史、反思历史、民间信仰、整合传说等过程。20世纪以来项羽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但也存在不足。中国叙事文化学可为项羽研究提供新的学术增长点,不仅能勾勒出项羽故事发展演变的轨迹,而且能够挖掘到故事背后的历史文化因素。
宋晓萌[7](2021)在《《鸿门宴》教学实践研究》文中指出
二、刘、项用人得失和汉楚相争成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刘、项用人得失和汉楚相争成败(论文提纲范文)
(2)《全宋诗》中的刘项评价与接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宋诗对项羽的评价与接受 |
第一节 宋诗对项羽生平事迹的总体评价与接受 |
第二节 宋诗中项羽形象评价与接受 |
一、试手襄城意未怡,赤城稍觉味如饴 |
二、失计鸿门恨未消,一生霸业亦徒劳 |
三、曾被秦人笑沐猴,锦衣东去更何求 |
四、范增可用非能用,徒叹兴亡顷刻间 |
五、鸿沟一划界,人心分两处 |
六、四面楚歌起,垓下被围困 |
七、功业有再举,卷土可重来 |
第二章 宋诗对刘邦的评价与接受 |
第一节 宋诗对刘邦生平事迹的总体评价与接受 |
第二节 宋诗中刘邦形象评价与接受 |
一、古剑斩白蛇,天意授君王 |
二、秦关约法,民心归汉 |
三、莫把溺冠轻议论,要观过鲁太牢心 |
四、功成思猛士,乐极自成哀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3)项羽政治悲剧原因探源(论文提纲范文)
首先,项羽缺乏开创一个盛世王朝应有的政治才干与眼光 |
其次,项羽为人刚愎自用,不懂得延揽并尊重人才 |
再次,项羽为人不恤民情,暴戾残忍 |
最后,项羽自恃才高,过分迷信武力 |
(4)故事类型研究对传统史传与叙事文学研究的超越——以刘邦故事研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刘邦故事作为研究对象的基本特点 |
二、20世纪以来刘邦故事的研究现状 |
(一)有关刘邦身世和生平事迹的研究 |
(二)刘邦史传作品形象与文学作品研究 |
(三)刘邦故事的比较研究 |
(四)刘邦与楚文化的研究 |
三、以故事类型研究取代前人刘邦故事研究的优势所在 |
四、以故事类型研究为核心中国叙事文化学视域下的刘邦故事研究前景展望 |
(5)唐代楚汉人物评论资料整理与研究 ——项羽篇(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二 先唐项羽评论概述 |
三 研究现状 |
第一章 史学文献中的项羽评论 |
第一节 正史、政论及史评类史书中的项羽评论 |
一 《史记索隐》中的项羽评论 |
二 《旧唐书》中的项羽评论 |
三 《贞观政要》中的项羽评论 |
四 《史通》中的项羽评论 |
第二节 笔记、野史中的项羽评论 |
一 《朝野佥载》中的项羽评论 |
二 《唐摭言》中的项羽评论 |
三 《广异记》中的项羽评论 |
第二章 诗文文献中的项羽评论 |
第一节 唐诗中的项羽评论 |
一 赞美、同情项羽 |
二 批评项羽 |
第二节 唐文中的项羽评论 |
一 赞美、同情项羽 |
二 批评项羽 |
三 褒贬兼具 |
第三章 敦煌文献俗文学作品中的项羽评论 |
第一节 敦煌变文中的项羽评论 |
第二节 敦煌歌辞中的项羽评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6)项羽故事研究综述与前景展望——以中国叙事文化学为依据(论文提纲范文)
一、项羽故事作为研究对象的基本特点 |
二、项羽故事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
(一) 对《史记·项羽本纪》的史学研究以及文学、美学的探讨 |
(二) 诗歌、小说、戏曲的研究 |
(三) 项羽信仰的研究 |
(四) 项羽与楚文化的研究 |
三、项羽故事研究的相关问题探讨 |
四、叙事文化学视域下的项羽故事研究前景展望 |
四、刘、项用人得失和汉楚相争成败(论文参考文献)
- [1]刘、项用人得失和汉楚相争成败[J]. 邱永明. 历史教学问题, 1991(01)
- [2]《全宋诗》中的刘项评价与接受研究[D]. 李佳丽. 郑州大学, 2019(07)
- [3]项羽政治悲剧原因探源[J]. 贺小飞.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 [4]故事类型研究对传统史传与叙事文学研究的超越——以刘邦故事研究为例[J]. 宁稼雨,李彦敏. 天中学刊, 2022(01)
- [5]唐代楚汉人物评论资料整理与研究 ——项羽篇[D]. 张圆玲. 郑州大学, 2018(01)
- [6]项羽故事研究综述与前景展望——以中国叙事文化学为依据[J]. 董艳玲. 天中学刊, 2017(01)
- [7]《鸿门宴》教学实践研究[D]. 宋晓萌. 阜阳师范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