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源小型化中脉冲调制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杨玉章,郭艳敏,陈丹[1](2021)在《一种小型化Ka波段收发组件的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本文设计了一种小型化Ka波段收发组件。对收发组件的指标进行了优化设计,着重分析了接收通道的增益分配和噪声、发射通道的顶降和频综部分的低相噪设计,测试结果表明收发组件的技术指标与设计结果基本相符。
辛纪威,李占贤,赵潞翔,方川,董威武[2](2021)在《基于ZVS双管自激电路的等离子体电源设计》文中研究指明目前等离子体激励电源通常以工频交流电作为供电输入,体积较大,与便携式等离子体发生装置不匹配,限制了等离子体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以此为研究背景,设计并研究了便携式介质阻挡放电电源。该电源重量为200 g,尺寸为102 mm×57 mm×30 mm,电源主电路采用ZVS双管自激电路。通过电路仿真软件辅助设计主电路,并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当电源输入电压为3~12 V时输出电压可达2~5 kV,输出频率可在20~30 kHz范围内变化,最大输出功率为60 W,功率重量比为300 W/kg,高于目前商品化高频高压等离子体电源。采用设计的电源能够成功激发沿面型介质阻挡放电SDBD(surface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等离子体发生器和悬浮电极介质阻挡放电FE-DBD(floating electrode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柔性等离子体发生器产生冷等离子体,经过实验研究,其相关特性满足大气压开放条件下空气介质阻挡放电工作电压2~20 kV、工作频率50 Hz~1 MHz的要求,为介质阻挡放电电源的便携性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崔敏,雷国忠,王洁,康颖,周海进[3](2021)在《一种S波段大功率4×4瓦片式数字T/R组件设计》文中研究说明设计了一种S波段大功率4×4瓦片式数字T/R组件,采用数模混合收发SoC(片上系统)及三维立体集成等技术实现了高集成、小型化、轻量化、模块化及低成本的要求。T/R组件在S波段单通道输出功率≥100 W,体积和重量相比于传统砖块式组件均减小了50%,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更易于实现大规模阵列集成,具有低剖面、可共形、可升级重构的特点。研制结果充分验证了该设计的可行性及可扩展性,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雷达和通信需求。
范世全,陈云翔,谢鹰,袁晨曦[4](2021)在《应用于压电能量源的高效同步电容开关能量收集芯片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针对压电能量源,提出了一种具有压电能量源极性判定的高效改进型单脉冲序列可配置能量收集接口电路芯片。该芯片通过采用同步电容开关接口电路,实现了在压电能量源内部电流源过零时的电荷再分享,将压电能量源内部电容上的电荷转移至外部电容,再通过开关控制,实现外部电容上的电荷翻转,最后将翻转后的电荷输送回压电能量源内部电容。该方法避免了压电能量源内部电容上存储的电荷被内部电流源过零后中和而造成的能量损失,实现了较高的能量俘获效率。通过采用0.18μm标准CMOS工艺完成电路和版图设计,芯片版图有效面积仅需0.06 mm2。仿真结果显示:在压电能量源开路电压为2.8 V时,能够实现最高81.8%的电压翻转效率,与标准的全桥整流结构压电接口电路相比较,所提出的结构在能量俘获能力方面实现了最大8.1倍的提升。
李明辉,齐开佳,丁俊杰,翟鹏,赵凯[5](2021)在《一种空天飞行器集成化遥外安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某空天飞行器为追求极高升阻比,导致其舱内安装空间十分有限,这就要求飞行器舱内各分系统满足体积小、质量轻、功耗低的现实需求,因此设计了一种集成化遥测/外测/安控系统。该系统将遥测的数据采集、发射通过模块化耦合为一体,将传统的外测应答机与安控指令接收机采用综合射频电子技术进行一体化设计;在软件架构上,采编器和遥测综合器之间采用主从通信方式进行传感器数据传输,减小信号受电磁环境干扰;对飞控系统1553B的关键时序指令采用记忆延时重发方法,解决了火焰干扰导致的遥测数据可靠接收问题;外测安控一体机数字终端采用软件无线电可配置的方式进行设计,形成了一种通用化软、硬件架构。该遥外安分系统具有质量轻、体积小、功耗低和集成化程度高的特点,满足该飞行器功能及结构要求,且可快速适配空天飞行器遥外安系统需求的特点,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陈加伐,周正仙,张大伟,沙雨杉,郑贤锋,屈军,崔执凤,刘劲松[6](2021)在《L波段雷达功率放大器设计和优化》文中提出设计一种L波段雷达功率放大器。对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脉冲顶降、热设计等关键参数进行了理论分析,结合电路输出功率的仿真结果对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效率以及输出功率的带内波动进行评估。研究了脉冲顶降对输出信号的品质影响,探讨了功率放大器热设计的半定量的制约问题。给出系统主要参量的优化设计方法,完成了L波段雷达功率放大器的样机制作。在极限温度下对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脉冲顶降、脉冲上升下降时间、功率谱主副瓣功率比以及主杂波功率比等频域特性参数进行了测试与优化。测试结果表明,在极限温度范围下,系统主要技术指标不受温度的影响。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相比,该功率放大器具有体积小、可靠性高、效率高、稳定性好等特点,同时较低的相位噪声有利于提高接收机的灵敏度。因此,该L波段雷达功率放大器可广泛应用于民用和军用雷达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饶杰,吴健文,江东航,唐嘉健,王振民[7](2021)在《基于SiC模块的脉冲变极性焊接电源研制》文中研究说明SiC功率器件具备开关速度快、开关损耗低、导通损耗小等优点,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焊接电源的逆变频率、响应速度,实现电弧能量的精密化控制.设计了一套脉冲变极性逆变焊接电源,主电路采用双逆变结构,前级高频逆变电路采用SiC模块,后级低频调制逆变电路采用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模块;设计了SiC模块驱动电路,实现了快速短路保护及米勒钳位;设计了基于ARM的全数字化控制系统,实现了PWM (pulse width modulation)以及输出电流波形的数字化控制.研制的脉冲变极性焊接电源逆变频率达到100 kHz,额定输出电流为500 A,可实现规整的脉冲变极性波形输出.结果表明,研制的基于SiC模块的脉冲变极性焊接电源能够实现稳定的焊接流程,可通过波形参数的调整有效控制焊接热输入量,获得良好的镁合金焊缝成形.
杜珊娜[8](2021)在《纠缠态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的量子—经典信道复用技术及源无关安全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信息安全性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广泛关注。量子密钥分发(Quantum Key Distribution,QKD)作为量子信息的重要分支,基于量子力学基本原理,可以为通信双方提供信息理论上无条件安全性,窃听者不能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得到任何信息,成功的QKD过程可以使合法通信双方共享一组安全密钥。在QKD分类不同的协议中,基于纠缠态的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Continuous-Variable QKD,CV-QKD)具有抗额外噪声强、可实现源无关安全性、与现有光纤网络易兼容、使用成熟的平衡零拍探测(Balanced Homodyne Detector,BHD)技术等优势,且光场纠缠具有远距离扩展潜力,有望在未来实现大范围的量子网络。基于上述发展潜力,我们首先建立了稳定的长距离强抗额外噪声的纠缠态CV-QKD实验系统,之后从实用性、安全性以及高速化三方面进一步推进纠缠态CV-QKD技术的发展。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以及创新点如下:1.实现连续变量EPR纠缠态在50 km光纤信道上的密钥分发实验。首先使用内部放有周期性极化磷酸氧钛钾晶体的四镜蝶形共振腔产生高纠缠度双色连续变量纠缠源,其中810 nm光场留在本地Alice端,可以进行直接测量或者将其携带的量子信息保存至本地的量子存储载体(如Rb原子)上;另一束1550 nm光场用于量子信息的远距离传输。测量端,我们使用DAQ高速采集卡采集光场正交分量值,经过一系列数据处理过程,得到在标准光纤中传输50 km后纠缠态的正交相位和以及正交振幅差分量的纠缠度依然达到-0.315 dB和-0.354 dB,满足EPR判据,说明Alice和Bob共享的双模态仍然是正交纠缠态。纠缠态CV-QKD 比同传输距离下的相干态CV-QKD可获得更高的安全密钥率。2.实现纠缠态CV-QKD与相邻通道间隔为100 GHz的五通道经典光进行密集波分复用实验。其中每个经典通道发射功率各为2 mW,且经过速率为2.5 Gb/s和10 Gb/s的非归零键控调制。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分析经典光在与量子信号同步传输过程中容易引入到量子信道的额外噪声源,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当通信距离较短时,四波混频噪声将成为引入到量子系统中的主要额外噪声源,严重影响安全密钥率的生成。因此,我们建立四波混频噪声产生额外噪声的理论计算模型,并从实验上验证其正确性,最终利用不等频率间隔摆放技术消除四波混频噪声影响,进而实现长距离纠缠态CV-QKD与强经典光的共存。3.实现纠缠态源无关CV-QKD实验。Alice和Bob可以在纠缠源不可信的条件下共享安全密钥,进一步提高纠缠态CV-QKD系统的实际安全性。我们选取产生密钥率最高的纠缠源参数,调节正交振幅和正交位相分量的随机测量基比例为0.1:0.9,在Charlie到Alice的等效距离和Charlie到Bob的光纤传输距离组合分别为(0 km,60km)、(1 km,40km)和(2km,20km)的情况下,分别取得每脉冲安全密钥率为 0.0034 bits、0.0058 bits和0.021 bits。4.设计并制作了可测量40 MHz重复速率脉冲光场的平衡零拍探测器。理论计算时域BHD信噪比,设计RLC高通滤波电路显着提高脉冲重复频率,抑制电子学暗噪声,并调节放大器参数、精心设计电荷放大器反馈电路部分,在可测量高速脉冲信号情况下尽量提高信噪比,得到能够测量40 MHz高重复速率脉冲信号、且当每脉冲的光子数为9.9×107下信噪比为14.5 dB的BHD,为高速CV-QKD系统提供不可或缺的测量装置。
王志成[9](2021)在《基于频率跟踪的便携式超声理疗仪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
胡伟[10](2021)在《磁控管刚性脉冲电源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指明
二、电源小型化中脉冲调制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源小型化中脉冲调制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一种小型化Ka波段收发组件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收发组件工作原理和功能组成 |
2 Ka波段组件指标设计及优化 |
2.1 接收通道链路 |
2.2 发射通道顶降和调制开关的前后沿 |
2.3 本振信号的低相噪设计 |
2.4 主振信号的低相噪设计 |
2.5 接收机的热设计 |
3 研制工艺及测试结果 |
4 结束语 |
(2)基于ZVS双管自激电路的等离子体电源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等离子体电源主电路的设计 |
1.1 主电路的原理分析 |
1.2 谐振频率的计算 |
1.3 主电路的仿真模拟 |
1.4 主电路的实验研究 |
2 电源与等离子体发生器的特性及实验研究 |
2.1 等离子体发生器的结构 |
2.2 等离子体发生器的放电测试 |
2.3 等离子体发生器发射光谱的研究 |
2.4 等离子体发生器放电电压电流的研究 |
2.5 等离子体发生器放电功率的研究 |
3 结语 |
(3)一种S波段大功率4×4瓦片式数字T/R组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
1 组成 |
2 关键技术 |
2.1 数模混合收发SoC |
2.2 分层及垂直互联设计 |
2.3 多通道同步设计 |
2.4 散热设计 |
3 测试结果 |
4 结论 |
(5)一种空天飞行器集成化遥外安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空天飞行器集成化遥外安系统设计方案 |
2.1 空天飞行器遥测系统设计 |
2.1.1 遥测系统硬件设计 |
2.1.2 遥测系统软件设计 |
2.2 空天飞行器外安系统设计 |
2.2.1 硬件设计 |
2.2.2 软件设计 |
3 遥外安系统应用情况 |
4 结论 |
(6)L波段雷达功率放大器设计和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系统设计及工作原理 |
1.1 功率放大器系统 |
1.2 输出功率分析和优化 |
1.2.1 输出功率仿真分析 |
1.2.2 效率评估和优化 |
1.2.3 输出功率带内波动优化 |
1.3 脉冲顶降理论分析和优化 |
1.4 热设计理论分析和优化 |
2 实验系统 |
3 实验数据及分析 |
3.1 输出功率测试 |
3.2 输出脉冲性能测试 |
3.3 功率谱主副瓣比、主杂波比测试 |
4 结论 |
(7)基于SiC模块的脉冲变极性焊接电源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0序言 |
1 功率主电路设计 |
1.1 SiC模块性能分析 |
1.2 功率主电路 |
2 电源控制系统设计 |
2.1 控制系统总体结构 |
2.2 SiC模块驱动电路设计 |
3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3.1 焊接任务设计 |
3.2 焊接流程设计 |
4 整机性能与工艺试验 |
4.1 电源输出波形测试 |
4.2 电源输出波形测试 |
4.3 实际焊接工艺试验 |
5 结论 |
(8)纠缠态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的量子—经典信道复用技术及源无关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量子信息 |
1.2 量子密钥分发概述 |
1.3 论文内容安排 |
第二章 光纤信道纠缠态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实验 |
2.1 引言 |
2.2 实验系统及关键技术 |
2.2.1 实验装置 |
2.2.2 自由空间到光纤光耦合技术 |
2.2.3 掺铒光纤放大器 |
2.2.4 探测器性能 |
2.3 数据处理过程 |
2.3.1 数字混频滤波 |
2.3.2 数据同步 |
2.3.3 最优纠缠度理论 |
2.3.4 关联度值的修正 |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多路强经典光与纠缠态CV-QKD的密集波分复用 |
3.1 引言 |
3.2 额外噪声源分析 |
3.2.1 复用器的隔离度 |
3.2.2 瑞利散射 |
3.2.3 受激非弹性散射 |
3.2.4 交叉相位调制 |
3.3 自发拉曼噪声 |
3.4 四波混频噪声 |
3.4.1 光纤中四波混频场理论 |
3.4.2 四波混频产生额外噪声理论模型 |
3.4.3 四波混频噪声光子数的测量 |
3.4.4 四波混频产生额外噪声的测量 |
3.5 纠缠态CV-QKD与强DWDM经典通道共存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纠缠态的源无关CV-QKD实验验证 |
4.1 引言 |
4.2 实验装置 |
4.3 最佳纠缠度参数选择 |
4.4 测量基的随机切换 |
4.5 测量结果与分析讨论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用于纳秒脉冲光场测量的时域平衡零拍探测器 |
5.1 引言 |
5.2 探测器的设计 |
5.3 探测器信噪比计算 |
5.4 探测器的制作过程 |
5.5 探测器的性能测试 |
5.5.1 实验测试装置与调试过程 |
5.5.2 真空起伏噪声轨迹图的测量 |
5.5.3 光脉冲分辨率 |
5.5.4 线性响应 |
5.5.5 探测器稳定性测试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工作总结及展望 |
6.1 本文小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四、电源小型化中脉冲调制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一种小型化Ka波段收发组件的设计[J]. 杨玉章,郭艳敏,陈丹. 电子测试, 2021(24)
- [2]基于ZVS双管自激电路的等离子体电源设计[J]. 辛纪威,李占贤,赵潞翔,方川,董威武. 电源学报, 2021(06)
- [3]一种S波段大功率4×4瓦片式数字T/R组件设计[J]. 崔敏,雷国忠,王洁,康颖,周海进. 微波学报, 2021(05)
- [4]应用于压电能量源的高效同步电容开关能量收集芯片设计[J]. 范世全,陈云翔,谢鹰,袁晨曦. 中国电力, 2021(10)
- [5]一种空天飞行器集成化遥外安系统设计与实现[J]. 李明辉,齐开佳,丁俊杰,翟鹏,赵凯. 战术导弹技术, 2021(04)
- [6]L波段雷达功率放大器设计和优化[J]. 陈加伐,周正仙,张大伟,沙雨杉,郑贤锋,屈军,崔执凤,刘劲松. 光学仪器, 2021(04)
- [7]基于SiC模块的脉冲变极性焊接电源研制[J]. 饶杰,吴健文,江东航,唐嘉健,王振民. 焊接学报, 2021(07)
- [8]纠缠态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的量子—经典信道复用技术及源无关安全性研究[D]. 杜珊娜. 山西大学, 2021(01)
- [9]基于频率跟踪的便携式超声理疗仪设计与实现[D]. 王志成. 重庆邮电大学, 2021
- [10]磁控管刚性脉冲电源系统的设计[D]. 胡伟. 南华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