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式空气氧化处理特种钢酸洗废液

湿式空气氧化处理特种钢酸洗废液

一、湿式空气氧化法治理特殊钢酸洗废液(论文文献综述)

史瑞兰[1](2004)在《利用盐酸酸洗废液制备复合亚铁絮凝剂及其性能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酸洗废液的污染是环境保护和资源再利用的严重问题之一,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就是以废治废,研制一种高效经济的复合亚铁絮凝剂,为开发利用盐酸酸洗废液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本论文研究了复合亚铁絮凝剂的制备,实验了复合亚铁絮凝剂处理腐殖酸、高岭土、染料的模拟废水的除浊和脱色效果,考察了硅铁比、投药量、pH、温度等对复合亚铁絮凝剂性能的影响,并将其和原废酸液、硫酸亚铁、聚铁作了对比;研究了复合亚铁的电导及电泳性质,对其红外光谱进行了分析,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复合亚铁的形貌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复合亚铁制备工艺简便,无二次污染;处理水样时产生的矾花大,密实、沉降速度快;复合亚铁带电性为正,为阳离子型絮凝剂;复合亚铁具有较好的除浊、脱色能力,除浊率及脱色率最高分别可达95.4%及81.7%;在复合亚铁中,聚硅酸与亚铁的水解产物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合适的硅铁摩尔比有利于提高混凝效果,而且还可以降低投药成本;复合亚铁是通过氧化还原、吸附电中和及卷扫三种作用机理起混凝作用的。 复合亚铁的应用非常广泛,应用于处理电泳废水及含镍废水的实际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均可达标排放;对含Ni2+、Cu2+和Cr6+的电镀废水,能使含Ni2+、Cu2+出水浓度小于0.1mg/L,Cr6+未检出,还能处理数种化学镀液;对印染废水,COD去除率和脱色率可分别达到84%和98%以上。复合亚铁具有处理效果好、成本低、pH适用范围广的特点,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根据实验研究的结果,结合生产实际中的情况,本论文提出了复合亚铁的工业应用方案,并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

程志久,殷广瑾,张玉梅[2](1983)在《湿式空气氧化法治理特殊钢酸洗废液》文中研究指明本方法首先利用废液中的游离酸溶解特殊钢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渣,然后采用空气氧化法,在pH4—5,70—80℃,晶种存在条件下,通压缩空气进行氧化,分离废液中的铁、铬和镍、钴,并回收镍、钴.国内外资料中尚未见到此方法.

余继发[3](1986)在《湿式氧化法处理有机废物的发展和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湿式氧化法又名湿式燃烧法、Zimmermann法。它是水溶液中的有机组分受空气和其他氧化剂作用,于高温高压下进行无焰燃烧氧化的新方法,是化学氧化法的一个分枝。一、湿氧法原理及流程(一)湿式氧化体系:湿式空气氧化

王叶杰[4](2017)在《浙江省不锈钢酸洗行业环境污染控制及资源循环利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针对浙江省表面处理行业危险废物的来源、性质、管理和处置现状进行分析,对现有的管理措施和处置技术进行评价,提出相应的策略。不锈钢加工是表面处理行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不锈钢生产省份,酸洗废液是危险废物的主要来源。通过深入剖析不锈钢酸洗加工行业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研究危险废物的来源、组成及处置措施,提出行业综合治理工艺方案和建议措施。采用两级吸收还原工艺可满足NOx达标排放,生产酸洗废水收集后采用“二级物化+一级氧化+砂滤”处理组合工艺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然后回用至生产车间,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也满足一级排放要求。采用减压蒸馏发对废酸液进行酸再生回收,实现废酸液的循环再利用,减少后续中和药剂的消耗及危废的产生量。研发环保型酸洗抑雾剂解决酸雾、黄烟等环境问题,NOx和NO浓度瞬时浓度分别降低了 85%和84%,稳定浓度降至40mg/Nm3和18mg/Nm3,而车间浓度降至3mg/Nm3和1mg/Nm3,分别下降了 90%和94%;添加抑雾剂之后,酸洗液表面一直被致密的泡沫层所覆盖,除了减少酸雾的挥发之外,同时也可以减少热量的损失,良好的保温效果可以大大减少蒸汽量,提高酸洗速率。通过进一步开发基于双氧水的Fenton氧化绿色酸洗新工艺,彻底解决酸洗行业NOx超标,废水总氮难以达标、污泥量大等环境难题,通过回收废酸洗液中的金属制备硫酸亚铁副产品,同时实现废酸的循环利用,实现不锈钢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现场试验表明对常见几种不锈钢的酸洗时间为30~60min,酸洗之后钢材表面洁净且光亮,产品基本能满足相关质量要求,平均得率97.9%。结晶体主要成分为FeSO4·7H20,结晶率大约为61.2%,镍的含量为4.99%,若除去结晶水镍的含量将远远高于5%,达到废物出售回收的要求。此时酸液中的金属浓度为17%,硫酸浓度为28%,该酸液可以直接返回到酸洗槽,通过调节HF浓度后可以继续进行酸洗。

高竹青[5](2013)在《金属钒离子与栲胶配位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栲胶脱硫工艺是我国特有的的二元湿式催化氧化脱硫法之一,广泛用于化肥、焦化、石油炼制等行业H2S气体的脱除。在脱硫过程中,五价钒离子被HS-还原成四价钒离子,四价钒离子又在栲胶等载氧体存在下被空气氧化再生为五价钒离子,从而达到钒离子的循环使用。栲胶在其中不仅起到载氧体的作用,同时还可作为四价钒离子的络合剂,保护四价钒离子不易生成沉淀,且维持钒离子在脱硫过程中稳定在一定的浓度。因此,本论文分别采用pH电位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邻苯二酚、连苯三酚、没食子酸作为栲胶的模型化合物,以单宁酸作为栲胶的替代物,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栲胶脱硫工艺中催化氧化剂钒离子与栲胶的配位作用。通过研究pH值、温度、浓度等因素对五价钒V(V)与HS-之间的反应的影响,发现脱硫液的pH值是影响该反应的主要因素,说明脱硫过程的pH值应严格控制。栲胶是一类以单宁成分为主的多酚混合物,结构中既含有酚羟基,还有一定量的羧基,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四价钒V(Ⅳ)离子与苯酚、对苯二酚、间苯二酚、邻苯二酚、间羟基苯甲酸、酒石酸钾钠及没食子酸等七种有机化合物的配位反应。结果表明,四价钒只与这些有机化合物中含有邻位羟基和羧基官能团的化合物发生了配位反应,而与含有一个羟基、含有间位羟基和羧基官能团的化合物均未发生配位反应。采用pH电位法测定了含有邻位酚羟基的邻苯二酚、连苯三酚及没食子酸模型化合物在25℃、30℃、35℃、40℃、45℃下的加质子常数,加质子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由测定的一系列加质子常数绘制了这些模型化合物各型体随pH值变化的分布图。溶液pH值对模型化合物各型体在溶液中分布分数有很大的影响,模型化合物的存在型体极大地影响模型化合物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的稳定性。测定了四价钒离子与这些模型化合物在上述温度下的的表观稳定常数,这些稳定常数数值均较大,从热力学的角度分析,生成的配合物较稳定。由稳定常数计算了各配合物的热力学函数,发现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均为负值,从热力学角度表明这些配位反应均能自发进行;各配位反应的标准摩尔反应焓均为负值,表明了这类反应均为放热反应,低温对反应有利,且反应的推动力主要来自于焓变。通过对单宁酸、还原态橡椀栲胶、氧化单宁、氧化态橡椀栲胶的红外光谱图的分析可知,单宁酸的红外谱图出现的特征峰比橡椀栲胶的要多,但经分析知,它们含有的主要官能团相似。氧化态橡椀栲胶和氧化单宁的红外谱图很相近,氧化之后,部分酚羟基转化为醌基。因此,可用单宁酸作为橡椀栲胶的替代物,定量研究橡椀栲胶与金属钒离子的配位作用。采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25℃、30℃、35℃、40℃、45℃时单宁酸的加质子常数,温度升高,加质子常数减小,但影响不是很大。绘制了单宁酸赋存型体随pH值变化的分布图。pH值对其不同型体的存在形式影响很大,在栲胶脱硫体系pH值在8.5-9.5之间时,单宁酸在溶液中主要以H2L-形式存在。测定了不同温度下单宁酸与V(Ⅳ)配合物的表观稳定常数,从表观稳定常数的数值来看,表明单宁酸与V(Ⅳ)易形成稳定的配合物。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在栲胶脱硫的Na2CO3/NaHCO3缓冲体系中单宁酸与四价钒的配位反应,表明在此缓冲体系中,四价钒和单宁形成配合物。测定了所形成配合物的配位比为1:1,配位稳定常数K=5.34×104。

张靖汶[6](2019)在《奥氏体不锈钢酸洗工艺的基础研究及氮氧化物废气光催化氧化处理》文中认为奥氏体不锈钢在生产成型过程中因高温和含氧环境表面会生成一层氧化皮,常用的硝酸基酸洗液在酸洗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氮氧化物产生,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优化酸洗工艺、降低NOx废气排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详细探讨了硝酸基酸洗液中NOx的产生机制以及抑制剂、促进剂等对酸洗效果和废气排放的影响;利用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研究了硫酸基酸洗液中各组分对不锈钢氧化皮的去除作用;同时,针对硝酸基酸洗液中产生的NOx,采用TiO2纳米管阵列/泡沫钛光催化氧化吸收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结论如下:(1)在硝酸基酸洗液中,酸洗产生的NOx来源于两部分:一是高温氧化皮与酸液反应,约占总量70%,二是裸露基体与酸液反应,约占30%。随HNO3和HF浓度增加NOx生成量增大;抑制剂降低了NOx的生成量,促进剂可有效缩短氧化皮清洗时间,提高酸洗效率,加入抑制剂和促进剂的酸洗液完全洗净氧化皮产生的NOx量仅为未加有添加剂时的40%。奥氏体不锈钢酸洗优化工艺:酸洗温度2050℃,硝酸浓度90110 g/L,氢氟酸浓度40 g/L,加入抑制剂30 g/L、促进剂12 g/L。(2)在硫酸基酸洗液中,随着硫酸浓度提高,酸洗浸泡时间延长,不锈钢氧化皮的腐蚀电流密度增大,电荷转移电阻逐渐减小;在单一硫酸溶液中存在稳定钝化区,硫酸浓度增加对钝化区范围无明显影响;在硫酸电化学阻抗谱中出现了感抗弧,表明在不锈钢表面存在着吸附产物,阻碍了氧化皮酸洗;氢氟酸的加入使活性溶解区范围扩大,钝化区缩小,氧化皮脱落速率加快;当氢氟酸浓度>12 g/L时,钝化区消失。随Cl-浓度增加,不锈钢基体的钝化区逐渐缩小;当Cl-浓度>40.7 g/L时,钝化区消失,酸洗后的不锈钢表面出现点蚀。n[SO42-]/n[F-]和n[SO42-]/n[Cl-]比值减小,酸洗速率加快,最佳比值范围为01,浓度过高影响酸洗后的基体表面质量。在硫酸基酸洗液中加入双氧水,阻抗谱中的感抗弧消失,有利于不锈钢氧化皮的去除,酸洗效率增加。(3)探索了光催化氧化处理NOx的工艺。以金属钛为基体,在110℃、10mol/L的NaOH溶液中水热反应24 h,并经过酸洗、400℃煅烧后在钛表面获得自由生长、相互交叉、光催化性能优良的TiO2纳米管阵列。采用优化的水热工艺制备了TiO2纳米管阵列/泡沫钛作为光催化剂,在自制的光催化装置中催化氧化NOx,研究发现在氮气气氛、紫外可见光照射下,一次光催化降解处理后废气中NOx含量由35 mg降低到了10 mg左右,降解率达到了72%。

尹卫东[7](2018)在《酸洗污泥作为电炉造渣剂的理化性能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因含有F-、Cr6+等污染物,不锈钢酸洗污泥以常规固化填埋方式处理对土壤、地下水资源等仍有潜在危害,目前缺乏合理利用方式。将酸洗污泥作为电炉造渣剂,不但有利于回收其中的Fe、Cr、Ni等有价金属,而且可发挥其中CaO、CaF2等的熔剂作用,是实现其资源化高效利用的潜在方式。本研究计算了酸洗污泥造渣作用的热力学;探究了静态不吹氧与吹氧熔炼条件下不同污泥配比的硫迁移规律和Fe、Cr、Ni回收效果;结合动力学特征分析探讨了酸洗污泥作为电炉造渣剂的可行性。采用FactSage热力学软件对酸洗污泥作为造渣剂的高温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全废钢冶炼、废钢与混合造渣剂(由常规电炉造渣剂与酸洗污泥按比例混合)比例10:1、炉温1600℃及吹氧条件下,Ni的回收率为90%,部分Fe、Cr以氧化物形式进入钢渣使得回收率降低,钢水中硫含量小于原废钢中硫含量,其最大值为0.014%;将铁水与废钢比例9:1作为金属原料时,镍回收率在98%以上,铁回收率最高为98.63%;随着污泥配比的增加,铬回收率呈现出递减趋势,钢液中硫含量呈现递增趋势,最高达到0.035%,硫含量仍小于原始铁水加废钢中的硫含量;造渣剂与酸洗污泥按1:1配入时金属元素回收率相对较高。在全废钢冶炼条件下,研究了造渣剂与酸洗污比例(3:1,2:1,1:1,1:2,1:3)、钢液的吹炼方式(不吹氧与吹氧熔炼)、酸洗污泥中硫含量等多因素对处理过程中硫及有价金属迁移规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低硫酸洗污泥对钢锭中硫含量影响较小;不吹氧时铬、镍回收率(Cr<0.01%,Ni<0.1%)较低;吹氧条件,且造渣剂与酸洗污泥比例为1:1时,Cr、Ni的回收效果(Cr 66.04%,Ni 97.9%)显着改善,且与热力学计算结果一致。当高硫污泥加入时,钢锭中硫含量最小值为0.2%,远大于原钢锭硫(S 0.018%),且金属回收率相对较低。因此,高硫污泥必须经过脱硫预处理后方可进入到电炉冶炼流程。酸洗污泥作为电炉造渣剂脱硫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脱硫反应温度为在8001 000℃范围,低升温速率10℃/min有利于污泥中硫的去除。内扩散是酸洗污泥脱硫过程的限制性环节,脱硫过程符合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模型,活化能为171.707kJ·mol-1,动力学方程为:(?)。

毕利民[8](2014)在《山钢集团张店钢铁总厂6000m3/d废水深度处理回用工程设计研究》文中认为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实现废水的循环循序利用是减少单位用水量、节约水资源的主要方式。钢铁企业用水量大,进行处理后再利用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钢铁联合企业因为工艺流程长,因此产生的综合废水具有以下特点:(1)污染物种类多且复杂,主要污染物浊度、COD、硬度与碱度、油类、盐类等,电导率高。(2)水质、水量波动变化大。钢铁工业各工序排污水量和水质随生产周期、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一般在生产高峰期和夏季,由于用水量大,导致系统的排污水量增大,同时也增加了后续综合废水处理的难度。张店钢铁总厂外排水6035m3/d,具有浊度、电导率高、COD、油类低的特点。以处理达到软化水水质为目标,结合企业废水水量和水质特点,进行了预处理(常规处理)工艺比选,并提出了预处理后出水进行超滤+反渗透处理的设计思路。主要结论如下:预处理工艺:对预处理工艺,比较了V型滤池和曝气生物滤池,从技术、经济角度,最终确定选择V型滤除工艺。处理规模:处理规模确定6000m3/d。处理工艺流程确定为:废水→加速澄清→V型滤池→超滤→反渗透工艺。本方案采用双膜法(超滤+反渗透)工艺,将全厂污水经过反渗透后,出水达软化水标准,产生软化水187.0m3/h,产生浓盐水62.8m3/h。厂内软化水结算价格8.0元/t,项目投产后可实现产品价值约8.0×157.08=1256.64万元。确定的工艺能够实现废水的回用,但存在产生反渗透浓水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考虑对策与措施。

杨启峰,朱淑琴,张萍,苏惠波[9](2000)在《制革废水试验研究》文中认为采用预处理─混凝沉淀─微滤组合工艺对制革废水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制革废水经预处理后用硫酸亚铁酸洗废液作混凝剂是行之有效的 ,经此工艺处理后 ,COD、BOD5、SS和色度去除率分别为 80 .4 %、87.2 %、88.6%和 91 .7% ,处理后废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且可回用于生产。在较低温度下 ,用硫酸亚铁作混凝剂仍能较好地完成混凝沉淀 ,验证了硫酸亚铁的低温混凝效果。此工艺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尤其适合北方寒冷地区。

黄琼玉,傅贤书[10](1988)在《我国钢铁工业的低废无废技术》文中研究说明 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发展生产,消除污染,保护环境是现代化工业发展必须遵循的方针,发展低废无废生产技术则是实现这一方针的重要措施。因此,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发屍低废无废生产技术。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拥有量并不丰裕。因此,在我国工业发展中也必须大力发展低废无废生产技术。钢铁工业是资源、能源的消耗大户,在钢铁工业发展中更应大力发展低废无废生产技术,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1.发展我国钢铁工业低废无废技术的出发点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低废无废生产技术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这就是我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充分发挥各种

二、湿式空气氧化法治理特殊钢酸洗废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湿式空气氧化法治理特殊钢酸洗废液(论文提纲范文)

(1)利用盐酸酸洗废液制备复合亚铁絮凝剂及其性能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混凝基本原理
        1.1.1 胶体的结构
        1.1.2 胶体基本特性
        1.1.3 固液分散体系的稳定性
        1.1.4 絮凝剂作用机理
        1.1.5 絮凝剂的定义及分类
        1.1.6 絮凝动力学
        1.1.7 影响混凝的因素
    1.2 聚硅酸絮凝剂的发展
        1.2.1 硅酸化学的基本概念
        1.2.2 聚硅酸的聚合反应条件
        1.2.3 聚硅酸混凝剂的发展
    1.3 酸洗废液的污染现状及净化治理技术
        1.3.1 酸洗废液的污染现状
        1.3.2 酸洗废液的净化治理及综合利用技术
    1.4 论文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
第2章 复合亚铁絮凝剂的制备
    2.1 复合亚铁的制备工艺流程
    2.2 复合亚铁的性能指标
        2.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2.2.2 实验方法
        2.2.3 结果与讨论
第3章 复合亚铁絮凝剂的性能研究
    3.1 对腐殖酸模拟废水的处理
        3.1.1 实验仪器及试剂
        3.1.2 实验方法
        3.1.3 结果与讨论
    3.2 对高岭土模拟悬浊水的处理
        3.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3.2.2 实验方法
        3.2.3 结果与讨论
    3.3 对染料模拟有色水的处理
        3.3.1 实验仪器及试剂
        3.3.2 实验方法
        3.3.3 结果与讨论
    3.4 复合亚铁的电导特性
        3.4.1 实验仪器及试剂
        3.4.2 实验方法
        3.4.3 结果与讨论
    3.5 复合亚铁的电泳特性
        3.5.1 实验仪器及试剂
        3.5.2 实验方法
        3.5.3 结果与讨论
    3.6 复合亚铁的红外光谱分析
        3.6.1 聚硅酸的红外光谱分析
        3.6.2 聚硅酸铁盐混凝剂的红外光谱分析
        3.6.3 实验仪器及试剂
        3.6.4 实验方法
        3.6.5 结果与讨论
    3.7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复合亚铁的形貌
        3.7.1 实验仪器及试剂
        3.7.2 实验方法
        3.7.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8 小结
第4章 复合亚铁的工业应用
    4.1 处理电泳废水的应用
        4.1.1 电泳废水处理方法现状
        4.1.2 工程概况
        4.1.3 处理工艺
        4.1.4 设计参数
        4.1.5 运行结果
    4.2 处理含镍废水的应用
        4.2.1 含镍废水处理方法现状
        4.2.2 工程概况
        4.2.3 处理工艺
        4.2.4 设计参数
        4.2.5 运行结果
    4.3 处理其它废水的应用
    4.4 小结
第5章 工业化设想
    5.1 工业应用前景
    5.2 工业应用方案
    5.3 效益分析
        5.3.1 经济效益分西
        5.3.2 环境效益分析
        5.3.3 社会效益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 电泳废水治理工程工艺流程图
附录C 电泳废水治理工程平面布置图
附录D 电泳废水治理工程管道平面布置图
附录E 电泳废水治理工程调节池图
附录F 电泳废水治理工程清水池图#
附录G 电泳废水治理工程污泥干化池图#
附录H 电泳废水治理工程土地处理系统图

(4)浙江省不锈钢酸洗行业环境污染控制及资源循环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环境保护制度与循环经济理论
        1.2.1 环境保护制度
        1.2.2 循环经济理论
        1.2.3 危险废物的来源及控制技术
    1.3 不锈钢酸洗行业环境污染来源与特点
        1.3.1 不锈钢加工及酸洗工艺
        1.3.2 不锈钢酸洗行业环境污染
    1.4 本论文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2. 浙江省表面处理行业危险废物现状、管理及对策分析
    2.1 危险废物产生及来源分析
    2.2 表面处理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处置情况及存在问题
        2.2.1 贮存情况
        2.2.2 利用情况
        2.2.3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存在问题
    2.3 表面处理行业危险废物处置对策措施
        2.3.1 存在问题
        2.3.2 对策措施
    2.4 本章小结
3. 不锈钢酸洗行业环境污染治理技术
    3.1 研究背景及原则
    3.2 酸性废气治理
        3.2.1 废气的收集及抽风量设计
        3.2.2 酸性废气处理工艺
    3.3 酸洗废水处理
        3.3.1 工艺流程
        3.3.2 废水水质
    3.4 酸回收系统设计
        3.4.1 基本原理
        3.4.2 工艺流程
    3.5 本章小结
4. 酸洗液循环工艺及抑雾剂研发及应用
    4.1 研究背景及关键技术
        4.1.1 酸洗液循环工艺
        4.1.2 酸洗抑雾剂
    4.2 主要研发与试验内容
        4.2.1 酸洗液循环工艺开发
        4.2.2 环保型酸洗抑雾剂研发
    4.3 酸洗抑雾剂起泡试验
    4.4 现场试验和工程应用
        4.4.1 酸洗液循环工艺
        4.4.2 非循环工艺抑雾剂使用效果
    4.5 本章小结
5. 不锈钢行业绿色酸洗新工艺及资源循环利用
    5.1 研究背景
    5.2 研究内容
        5.2.1 基于Fenton氧化绿色酸洗新工艺
        5.2.2 废酸液资源循环利用
        5.2.3 新型酸洗工艺流程
    5.3 现场试验和工程应用
        5.3.1 酸洗产品质量
        5.3.2 主要药剂使用量
        5.3.3 废酸液的循环回收利用
        5.3.4 经济与环境效益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7. 参考文献

(5)金属钒离子与栲胶配位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1.1 工业气体脱硫意义
        1.1.1 含硫工业气体的来源和存在形式
        1.1.2 脱硫意义
    1.2 脱硫技术
        1.2.1 干法脱硫
        1.2.2 湿法脱硫
    1.3 湿式氧化法脱硫
        1.3.1 改良砷碱法(G-V法)
        1.3.2 改良蒽醌二磺酸钠(改良A.D.A.)法
        1.3.3 萘醌法
        1.3.4 FRC法
        1.3.5 MSQ法
        1.3.6 PDS法
        1.3.7 HPF法
        1.3.8 络合铁法
        1.3.9 栲胶脱硫法
    1.4 栲胶的来源及性质
        1.4.1 栲胶的来源及结构特点
        1.4.2 栲胶的性质
    1.5 钒的存在形式及结构特点
        1.5.1 钒的重要化合物
        1.5.2 钒的水溶液行为
        1.5.3 钒的氧化还原性
        1.5.4 钒的配位能力
    1.6 栲胶脱硫机理的研究进展
        1.6.1 相关课题组的研究情况
        1.6.2 本课题组的研究现状
    1.7 选题目的及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影响栲胶脱硫工艺中V(Ⅴ)氧化作用因素的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仪器与试剂
        2.1.2 溶液配制
        2.1.3 实验步骤
        2.1.4 分析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V(V)浓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2.2.2 溶液中HS浓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2.2.3 溶液pH值对反应的影响
        2.2.4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2.3 本章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栲胶与V(Ⅳ)配位反应官能团研究
    3.1 实验原理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仪器
        3.2.2 实验试剂
        3.2.3 溶液配制
        3.2.4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硫酸氧钒最大特征吸收峰的确定
        3.3.2 各模型化合物最大特征吸收峰的测定
        3.3.3 VOSO_4与各模型化合物混合溶液吸光度的测定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邻苯二酚、连苯三酚、没食子酸与V(Ⅳ)配位反应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仪器
        4.1.2 实验试剂
        4.1.3 溶液配制
        4.1.4 实验步骤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加质子常数公式及配合物稳定常数公式的推导及计算方法
        4.2.2 各模型化合物加质子常数
        4.2.3 模型化合物与V(Ⅳ)(VOSO_4)配位反应分析
        4.2.4 栲胶脱硫体系中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
    4.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单宁酸与V(Ⅳ)配位反应研究
    5.1 实验部分
        5.1.1 实验仪器
        5.1.2 实验试剂
        5.1.3 溶液配制
        5.1.4 实验步骤
    5.2 结果与讨论
        5.2.1 单宁酸和栲胶的红外光谱分析
        5.2.2 单宁酸的加质子常数和电离常数
        6.2.3 单宁酸的电离常数
        5.2.4 单宁酸在不同pH值水溶液中的分布分数
        5.2.5 单宁酸与V(Ⅳ)配位反应分析
    5.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分光光度法研究单宁酸与钒的配位反应
    6.1 仪器与试剂
        6.1.1 仪器
        6.1.2 试剂
    6.3 实验方法
        6.3.1 溶液配制
        6.3.2 化合物吸收曲线测定
        6.3.3 单宁酸与硫酸氧钒、偏钒酸钠配位反应研究
        6.3.4 单宁酸与硫酸氧钒或偏钒酸钠配合物配位比的测定
        6.3.5 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
    6.4 结果与讨论
        6.4.0 单宁酸的吸收光谱
        6.4.1 硫酸氧钒VOS04的吸收光谱
        6.4.2 单宁酸与V(Ⅳ)配位反应研究
        6.4.3 单宁酸与V(Ⅴ)配位反应研究
        6.4.4 单宁酸与V(Ⅳ)、V(Ⅴ)配位反应分析
        6.4.5 邻苯二酚、连苯三酚、没食子酸与V(Ⅳ)、V(Ⅴ)配位反应分析
    6.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总结论及建议
    7.1 总结论
    7.2 建议与展望
博士学位论文创新点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6)奥氏体不锈钢酸洗工艺的基础研究及氮氧化物废气光催化氧化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不锈钢氧化皮的组成结构
    1.3 奥氏体不锈钢氧化皮的去除方法和研究现状
        1.3.1 电化学酸洗法去除氧化皮
        1.3.2 化学酸洗法去除氧化皮
        1.3.3 不锈钢酸洗工艺的研究现状
    1.4 二氧化钛光催化氧化处理废气的研究
        1.4.1 二氧化钛光催化的机理
        1.4.2 钛基二氧化钛纳米管的研究现状
        1.4.3 纳米管光催化处理废气的应用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1.5.1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5.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药品
        2.1.2 仪器设备
    2.2 实验过程及方法
        2.2.1 高浓度氮氧化物的测试方法
        2.2.2 水体系中硝酸根及亚硝酸根的测定
        2.2.3 电化学分析测试
    2.3 实验表征
        2.3.1 X射线衍射(XRD)
        2.3.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3.3 场发射扫描电镜(SEM)
第三章 奥氏体不锈钢酸洗过程氮氧化物产生机制及控制
    3.1 引言
    3.2 实验过程
        3.2.1 酸洗吸收装置
        3.2.2 酸洗过程
        3.2.3 氮氧化物的测试
    3.3 硝酸基酸洗液中各组分对不锈钢氧化皮脱除的作用
        3.3.1 氧化皮的SEM和XRD分析
        3.3.2 HNO_3浓度的影响
        3.3.3 HF浓度的影响
        3.3.4 NO_x抑制剂的影响
        3.3.5 酸洗促进剂的影响
    3.4 NO_x产生机理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奥氏体不锈钢在硫酸基酸洗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过程
        4.2.1 溶液的配置
        4.2.2 电化学测试
    4.3 不锈钢在硫酸基酸洗液中的电化学行为
        4.3.1 不锈钢在单一硫酸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
        4.3.2 不锈钢在单一氢氟酸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
        4.3.3 不锈钢在不同n_([SO_4~(2-)])/n_([Cl~-])比值的溶液中电化学行为
        4.3.4 不锈钢在不同n_([SO_4~(2-)])/n_([F~-])比值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
    4.4 氧化不锈钢在氧化性硫酸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
        4.4.1 氧化不锈钢在氧化性硫酸溶液中的动电位极化曲线
        4.4.2 氧化不锈钢在氧化性硫酸溶液中的电化学阻抗谱
    4.5 硫酸基酸洗液中不锈钢氧化皮的脱除实验
    4.6 小结
第五章 水热法制备钛基 TiO_2纳米管及酸洗废气NO_x光催化氧化的降解研究
    5.1 前言
    5.2 钛基TiO_2纳米管的水热法合成研究
        5.2.1 前期实验探索
        5.2.2 水热时间、水热温度和煅烧温度对钛基TiO_2纳米管光电性能的影响
        5.2.3 水热法合成TiO_2纳米管/泡沫钛
    5.3 光催化氧化酸洗废气NO_x的研究
    5.4 小结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它研究成果

(7)酸洗污泥作为电炉造渣剂的理化性能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1.1 炼钢用造渣剂组成及造渣原理
        1.1.2 酸洗污泥的来源及处理的意义
    1.2 酸洗污泥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1.3 课题研究思路及内容
    1.4 课题研究方案
2 酸洗污泥综合性能及作为造渣剂应用的热力学分析
    2.1 酸洗污泥的综合性能分析
        2.1.1 酸洗污泥的成分及物相
        2.1.2 酸洗污泥的熔化性能
    2.2 酸洗污泥作为电炉造渣剂应用的热力学研究
        2.2.1 全废钢冶炼热力学
        2.2.2 铁水加废钢冶炼热力学
    2.3 小结
3 酸洗污泥作为电炉造渣剂的实验研究
    3.1 实验材料及设备
    3.2 造渣剂的预熔实验研究
        3.2.1 预熔实验方案
        3.2.2 预熔结果分析
    3.3 酸洗污泥作为电炉造渣剂实验研究
        3.3.1 实验方案
        3.3.2 低硫酸洗污泥与钢水静置实验
        3.3.3 低硫酸洗污泥吹氧熔炼实验
        3.3.4 高硫酸洗污泥吹氧熔炼实验
    3.4 酸洗污泥作为造渣剂对钢锭的影响分析
    3.5 小结
4 酸洗污泥作为造渣剂的脱硫动力学研究
    4.1 热分析动力学概述
    4.2 热分析动力学方法选取
    4.3 脱硫动力学分析
        4.3.1 FWO法求取活化能
        4.3.2 KAS法求取活化能
    4.4 小结
5 酸洗污泥作为电炉造渣剂的工业化应用分析
    5.1 环境效益分析
    5.2 经济效益分析
    5.3 社会效益分析
    5.4 推广应用前景分析
    5.5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8)山钢集团张店钢铁总厂6000m3/d废水深度处理回用工程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钢铁行业概述
    1.2 钢铁厂的工艺分类
        1.2.1 钢铁行业的分类
        1.2.2 钢铁制造工艺的分类
    1.3 钢铁厂废水来源
    1.4 钢铁厂废水的分类
    1.5 钢铁厂废水处理技术
        1.5.1 物理处理法
        1.5.2 化学处理法
        1.5.3 物理-化学处理法
        1.5.4 生物处理法
    1.6 钢铁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1.7 对我国钢铁行业废水实现“零排放”的几点思考
第二章 张店钢厂简介与设计基础
    2.1 企业简介
    2.2 张店钢厂废水来源与水量统计
    2.3 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的确定
    2.4 设计原则与思路
    2.5 全厂主要用户点用水情况
第三章 预处理工艺选择与处理规模确定
    3.1 概述
    3.2 进水水质
    3.3 进水水质分析及各指标处理方式
        3.3.1 悬浮物的去除
        3.3.2 碱度、硬度的去除
        3.3.3 铁的去除
        3.3.4 BOD5、氨氮、CODcr的去除
        3.3.5 SS 的进一步去除
        3.3.6 pH 调节
    3.4 预处理工艺方案的比选
        3.4.1 曝气生物滤池方案
        3.4.2 V 型滤池方案
        3.4.3 方案比较
    3.5 规模确定——8000M3/D 与 6000M3/D 方案比较
        3.5.1 综合比较
        3.5.2 技术经济分析
        3.5.3 处理规模的确定
第四章 6000M3/D 废水处理方案设计
    4.1 概述
    4.2 进水水量
    4.3 进出水水质
    4.4 工艺流程
        4.4.1 工艺流程及水量平衡图
        4.4.2 工艺流程说明
        4.4.3 主要构筑物及设备
        4.4.4 各级构筑物出水水质一览表
        4.4.5 主要构筑物
        4.4.6 主要设备一览表
        4.4.7 总图
        4.4.8 环境保护因素评价
第五章 厂区废水零排放分析
    5.1 软化水供水平衡
    5.2 浓盐水水量平衡
第六章 结论与探讨
    6.1 结论
    6.2 探讨
致谢
参考文献

(9)制革废水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试验设备及方法
    1. 试验设备
    2.试验方法
        (1) 制革废水预处理试验方法
        ① 脱脂废水试验方法
        ② 脱毛废水试验方法
        ③ 铬鞣废水试验方法
        (2) 制革废水混凝沉淀—微滤试验方法
二、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
三、试验结果
四、结 论

四、湿式空气氧化法治理特殊钢酸洗废液(论文参考文献)

  • [1]利用盐酸酸洗废液制备复合亚铁絮凝剂及其性能应用研究[D]. 史瑞兰. 湖南大学, 2004(04)
  • [2]湿式空气氧化法治理特殊钢酸洗废液[J]. 程志久,殷广瑾,张玉梅. 环境科学学报, 1983(04)
  • [3]湿式氧化法处理有机废物的发展和展望[J]. 余继发. 安徽化工, 1986(01)
  • [4]浙江省不锈钢酸洗行业环境污染控制及资源循环利用研究[D]. 王叶杰. 浙江大学, 2017(01)
  • [5]金属钒离子与栲胶配位作用的研究[D]. 高竹青. 太原理工大学, 2013(03)
  • [6]奥氏体不锈钢酸洗工艺的基础研究及氮氧化物废气光催化氧化处理[D]. 张靖汶. 浙江工业大学, 2019(07)
  • [7]酸洗污泥作为电炉造渣剂的理化性能及应用研究[D]. 尹卫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07)
  • [8]山钢集团张店钢铁总厂6000m3/d废水深度处理回用工程设计研究[D]. 毕利民. 青岛理工大学, 2014(12)
  • [9]制革废水试验研究[J]. 杨启峰,朱淑琴,张萍,苏惠波.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0(03)
  • [10]我国钢铁工业的低废无废技术[J]. 黄琼玉,傅贤书. 世界环境, 1988(01)

标签:;  ;  ;  ;  ;  

湿式空气氧化处理特种钢酸洗废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