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艾滋病防治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艾滋病防治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的通知

一、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的通知(论文文献综述)

刘文利,元英[1](2017)在《我国中小学性教育政策回顾(1984~2016)》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学校性教育一直受到国务院、教育和卫生等部门的高度重视,这体现在自1984年以来国家和政府颁布的多项法律、纲要、标准和条例中。学校性教育在中国具有法律地位。教育部门不断完善中小学性教育的规定,推动了性教育在中小学的开展。然而,中小学性教育政策的落实遇到多方面挑战,需要教育部门加大政策执行力度,采取有力措施,真正让性教育进入学校课程体系。

石学峰[2](2015)在《中医药参与艾滋病防治的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与目的艾滋病的防控是一项极其艰巨的公共卫生任务,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利用医学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抗击艾滋病是人类的必然选择。为了抗击艾滋病,传统医学(以“中医学”为典型代表)与现代医学(西医学)均在努力探索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西医HAART(抗病毒治疗)疗法被认为是治疗艾滋病的主流疗法,但是,HAART治疗会出现肝功能异常、恶心、腹泻、头痛、疲乏等不良反应。较多研究证明,作为传统医学的典型代表,中医药在缓解抗病毒治疗不良反应方面疗效独特,同时,经历了数十年的研究与实践,中医药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艾滋病治疗理论与评价方法体系。中国政府重视中医药在艾滋病防治中的作用,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中医药参与艾滋病防治。中国中医药试点治疗艾滋病工作自2004年开始,至今已有10余年,试点省份从5个扩展到19个。虽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范围内19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但是由于诸多主客观原因,导致中医药艾滋病防治工作缺乏完整而独立的工作体系,大部分中医艾滋病治疗仅局限在“试点层面”上,另外,在艾滋病防治方面,中、西医常常“各自为战”。本研究认为,目前中医药在艾滋病防治的参与中存在诸多羁绊,限制因素包括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当前,缺乏关于中医药参与艾滋病防治对策方面的系统与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从全球传统医学发展现状、艾滋病流行趋势、中国艾滋病防治政策现状、中医药参与艾滋病防治的试点工作现状、中西医在艾滋病防治中的合作现状、中医药艾滋病科研实践情况等角度出发,分析中医药在艾滋病防治中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提出促进中医药在艾滋病防治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政策建议。具体目的包括:1、构建中医药参与艾滋病防治的影响因素框架;2、分析中医药参与艾滋病防治的国际环境,梳理我国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分析影响中医药参与艾滋病防治的国际与国内环境;3、分析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效果的具体建议;4、总结中医药试点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的成效及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5、总结中医、西医在艾滋病防治重要决策、科学研究、临床实践等方面的合作情况及存在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6、提出促进中医药参与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本研究基本界定为描述性研究,研究采用循证医学评价、德尔菲法、全面调查、抽样调查、现有数据利用、SWOT分析法、利益相关者分析法等多种方法,针对不同的研究内容,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主要结果1、影响因素框架研究中采用的德尔菲法的Cr值为0.88,研究方法具有较强说服力。本研究将中医药参与艾滋病防治影响因素指标界定为6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其中6个一级指标分别是疗效指标、国际环境指标、国内环境指标、中医药试点治疗艾滋病效果指标、中西医结合抗击艾滋病情况指标以及社会满意度指标等。2、在疗效指标中,“A01疗效本身”、“A02疗效标准”、“A03疗效宣扬”、"A04疗效认可”、“A05中医诊治的特殊性:辩证论治”、“A06抗病毒治疗效果”等二级指标均被纳入影响因素框架,说明除了疗效本身外,疗效标准、中医辨证论治特征、抗病毒治疗效果、疗效认可等其他指标对中医药参与艾滋病防治的影响同样重要。3、按照随机对照试验的标准,部分关于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试验研究具有阳性结果,但是由于大多数纳入试验的方法学质量较低和验证的中医药治疗的异质性较大,还需要开展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来验证有潜在优势的中药配方的疗效和安全性。4、国际社会对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传统医学参与艾滋病防治的重视程度不够。5、国家从宏观政策上支持、鼓励中医药在艾滋病治疗中发挥作用,中医药防治艾滋病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但是,直接相关的高层面的政策法规较少,中医药参与艾滋病防治的具体目标不清晰。从艾滋病诊疗方案来看,中医与西医方案割裂,两种方案不是一个有机的整合体。缺乏促进中医药参与艾滋病治疗的具体配套政策,如艾滋病治疗中药审批政策、医保政策、人员培训的长效机制等。6、从试点规模来看,从2004年开始至今,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工作范围从5个省扩展到19个省,参加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的机构数量从2004年的25个增加到2012年的170个,参加试点治疗的医务人员数量从2004年的296人增加到2012年的844人。中医药试点工作初步建立起来了较为完善的组织体系,拥有了一支相对稳定的治疗队伍。但是,目前的队伍尚未过千,总体不够壮大;从中药制剂品种数量来看,虽然试点工作开展已近10年,但是中药制剂种数增长缓慢,不能满足临床需求的现状;从经费投入来看,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经费投入在增长,经费增长主要体现在中药经费的投入方面,但是,人员经费投入过低。7、仅从现有资料来看,重大决策中中西医界存在合作,但是合作力度较弱;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科研课题设置的总量偏少,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科研课题数量远少于针对其它常见病的课题数量,资金支持力度偏弱,研究周期较短,有研究能力的机构较少,中西医合作开展研究的局面尚未形成。在临床实践中,西医专业医务人员最青睐的疗法为西药抗病毒疗法,使用该法的比例远高于中医专业与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中医专业与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最青睐的疗法为中西医结合疗法,使用该法的比例远高于西医人员;与中医人员相比较,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更青睐西药;三类人群,特别是中、西医人群对治疗艾滋病疗法的主要分歧不在中药是否有效,而在于单独的“西药抗病毒”疗法是否为最佳疗法。8、中医药参与艾滋病防治的群众基础情况近九成的居民都有过看中医或吃中药的经历,说明人们对中医、中药的利用是相当普遍的,中医药参与艾滋病防治存在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所有的中医药服务类型中,被调查者对于“中成药”的喜爱程度最高。主要建议要促进中医药在艾滋病治疗中发挥更大作用,关键是提高社会各界对中医药的疗效认可,特别是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标准的认可,核心问题是解决疗效问题(包括建立科学合理并被认可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产出高水平的临床试验、梳理好现有成果),重点工作包括增加中医界在艾滋病防治重大决策中的参与力度并争取更大的政策支持、尽快摆脱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的帽子、壮大中医药艾防队伍并融入艾防主体队伍中,解决的技术瓶颈问题是促进《艾滋病诊疗指南》与《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技术方案(试行)》两种方法的融合,形成一个包括中药、西药在内的综合的艾滋病诊疗方案。

马迎华[3](2020)在《中国青少年学生艾滋病防控的关键要素》文中认为青少年艾滋病防控已近30年,中国青少年学生艾滋病防控随着疫情进展,已经成为学校卫生的重点工作。首次性行为年龄降低和低龄HIV感染者构成比上升,提示艾滋病预防教育工作的重点和起始阶段要相应做出调整。因此,有必要回溯中国针对青少年学生的艾滋病防控历程、政策、环境、教育手段以及面临的新挑战,提出降低青少年学生感染HIV的脆弱性、减少高危行为的发生是艾滋病防控的关键要素。

姜爱林[4](2007)在《宣传教育:预防控制艾滋病的首要环节——关于艾滋病宣传教育若干问题的研究与思考》文中研究说明宣传教育是预防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手段。宣传教育的内容框架主要包括知识点、目标、原则、措施、政策规定与立法表述等。近年来,通过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应对艾滋病,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要充分认识加强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认真地执行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政策规定,更加广泛、深入和持久地开展艾滋病地宣传教育活动,努力形成全社会人人关注艾滋病,广泛参与艾滋病防治的良好社会氛围。

郑灵巧,陈清峰,沈洁[5](2019)在《中国艾滋病防治政策与策略发展历程回溯》文中提出2019年是新中国70华诞。回望共和国漫漫三十几年艾滋病防治历程,国家一系列防治政策策略适时推出与调整,像一条红线贯穿始终。20世纪80年代中期艾滋病(AIDS)传入我国,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进而领导展开了一场艰难持久的抗击之战。三十几年来,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适时出台了一系列艾滋病防治政策、法规及指导性文件,建立了政府组织领

王启梁,张剑源[6](2010)在《艾滋病防治的世界性法律行动与中国的法律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面对艾滋病对社会经济的巨大影响,国际社会和各个国家纷纷通过立法来找寻艾滋病防治的有效路径。近年来的相关研究业已表明,人权保护乃是艾滋病防治工作和艾滋病立法的重要内容。20多年来世界性艾滋病立法行动对人权保护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同时,在国际社会的指引下,中国的艾滋病防治立法中也有了更多人权保护的规定。

陈敏利[7](2012)在《媒介艾滋病议题建构的实证研究 ——议程设置理论的视角》文中提出媒介作为公众获取艾滋病信息的主要渠道,在艾滋病知识的传播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公众的艾滋病态度形成与改变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围绕着五个主要研究问题展开,首先是在数据呈现媒介艾滋病议题建构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媒介对艾滋病议题的属性议程的建构手段。研究发现,媒介对艾滋病议题的建构与“真实世界指标”间不存在直接对应的关系,不同的报纸间,尽管在发行区域、属性及级别上各有不同,但是在报道主题、报道体裁、消息来源、报道版面及报道语气上,各报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各报纸在艾滋病议题上的媒介议程非常相似。在议程设置过程分析中,纳入了艾滋病议题的公众议程与政策议程。研究发现,在艾滋病议题上,政策议程是议程设置过程中的原动力,对媒介议程有着直接而明显的影响,政策议程对艾滋病议题的定位直接影响了媒介艾滋病报道的阶段性变化,同时,政策议程对公众议程的影响也非常大。在西方社会表现活跃的媒介议程在中国社会的艾滋病议题上的表现却比较消极,多数的议题建构行为是对政策议程的附和或被动反应。公众议程是媒介议程与政策议程的影响目标,却并没有得到重视,公众议程对其他议程的反向影响力相当微弱。研究者普遍认为自2003年以后,媒介对艾滋病议题的建构进入到更为科学与人性的阶段的,但是,由于媒介处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既受到来自政治、经济、文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还有自身的组织目标、媒介组织间相互影响、新闻生产框架、个体记者素养等因素,其在艾滋病议题的建构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报道主题分布不平衡、报道体裁单一、报道集中于世界艾滋病目前后,媒介议程在整个艾滋病议题的议程设置过程中的表现也比较消极,媒介报道对公众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媒介在艾滋病议题的社会解决中所能够和应该承担和发挥的社会功能不相符,问题的根源在于中国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媒介议程对政策议程的过度依赖。最后,针对媒介艾滋病议题建构中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具体的个体记者素养培训、重视公众议程需求,以及提升媒介艾滋病议题建构在艾滋病问题的解决及媒介议程在议程设置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等。

财政部[8](1998)在《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文中研究说明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的通知国发[1998]3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同意卫生部、国家计委、科技部、财政部《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艾滋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疾病,也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和社会热点问题。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规划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计划和实施方案,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要高度重视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各项防治措施,保证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如期完成。国务院一九九八年斗一月十二日

戴建兵[9](2015)在《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3年6月,民政部选取江苏昆山、浙江海宁、河南洛宁、广东深圳4地作为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第一批试点地区。2014年4月,民政部进一步选取北京市房山区等46个市(县、区)作为第二批试点地区。第一批和第二批试点工作的开展,拉开了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序幕。试点过程中,试点地区高度重视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工作,努力加强制度创建,取得较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需要在理论上厘清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理念、原则和思路,需要根据我国人口、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发展蓝图。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制度分析理论、福利经济学、公平理论、需要理论等为理论分析框架,以软系统方法论(SSM)为方法上的指导,综合运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计量分析法等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结合国际上儿童社会福利制度的成功经验,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本文沿着三个在逻辑上相互关联的问题逐次展开,分别是:(1)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的由来和现状;(2)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因素;(3)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探索。论文分析了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的由来和现状,考察了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相关理论,构建了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理念、原则和思路,提出了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三阶段”模式,并在理论和实证的基础上,从福利覆盖范围、福利内容体系、财政资金保障、法律法规建设、管理运行、绩效评价等方面探索了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基本方案。通过研究,本文得到如下结论:第一,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由补缺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变迁而来,是随着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民主进程的发展而逐步建立起来的。第二,我国正处于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的初级阶段,儿童社会福利覆盖面有待扩大,福利项目有待增加,福利水平有待提高,专门立法有待制定,管理运行有待完善,绩效评价有待规范。影响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支出状况。第三,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精神为宗旨,以我国现实国情为蓝本,以国际经验为参照,以满足儿童需求为导向,充分考察儿童权利优先序列,科学合理构建;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逐步、适度、统一”的原则。第四,根据我国人口、经济社会和民主发展进程,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分别是初级阶段(2010-2020年)、中级阶段(2021-2030年)和高级阶段(2031-2050年)。初级阶段,儿童社会福利覆盖范围从孤儿逐步扩大到困境儿童和困境家庭儿童,最终实现特殊儿童全覆盖;儿童社会福利内容以生存性福利为主,兼顾发展性福利,福利项目逐步增多;儿童社会福利水平从低水平向高水平逐步提高。中级阶段,儿童社会福利覆盖范围从特殊儿童扩大到部分普通儿童;儿童社会福利内容实现生存性福利和发展性福利并重,城乡福利项目和内容多样化;儿童社会福利水平逐步提高,实现较高的福利给付。高级阶段,儿童社会覆盖范围从全体特殊儿童扩大到全体普通儿童;儿童社会福利内容广泛,为全体儿童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社会福利项目;儿童社会福利水平高,实现高水平的福利供给。第五,我国应逐步增加儿童社会福利的财政支出规模,2020年时儿童社会福利支出占GDP的比重应达到0.50%,2030年时逐步提高到0.95%-1.03%,2050年时达到2.38%-2.66%。2050年时儿童社会福利支出占GDP的比重应接近OECD国家2009年的平均水平(2.61%)。第六,我国应加快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的法律法规建设,逐步建立起以《儿童福利法》为母法,包含儿童生活、教育、医疗、就业、司法保护等专项福利法律法规在内的相对完善的儿童社会福利法律法规体系。第七,我国应完善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行政管理职能,在国家层面建立儿童福利局或“儿童福利与家庭福利局”。第八,我国应完善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的绩效评价机制,建立起以符合儿童发展为目标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有如下特色和创新:第一,深化和发展了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概念的内涵。第二,比较系统地提出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理念、原则和思路。第三,相对完整地构建起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三阶段”模式。第四,将软系统方法论(SSM)引入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在研究方法的运用上具有创新性。第五,较早地将绩效评价引入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在评价手段上具有创新性。最后,本文分析了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张宁[10](2012)在《参与与行动:西北多民族聚居大城市中社会组织防治艾滋病的田野调查 ——以兰州市为例》文中认为当前中国政府确定了“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艾工作机制。工作机制对社会力量参与艾病防治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留下了“想象空间”,而社会组织是社会力量中参与防艾的重要组成部分,担当了不可或缺的社会角色并取得了显着成效。论文通过对西北多民族聚居大城市——兰州市的三个不同类型社会组织在防治艾病的行动进行了民族学观察,通过民族志式研究的基础上讨论各类型社会组织如何运用组织文化资本参与防治艾滋病,并从中观察到三个社会组织的相关行动以建构在各自组织结构中开展防艾活动,从而达到艾病的宣传预防、行为干预、关怀救助等组织功能目标。论文首先在学术史述评中,对国内外学界关于艾滋病的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现状进行了细致梳理和回顾;其次,论文对我国和甘肃省社会组织参与防艾问题进行了论述;在第四章到第六章中对一个宗教组织——西湖清真大寺、和两个草根民间组织——兰州市男男性接触者工作组和兰州市感染者/患者关爱组织参与防艾行动进行民族学的研究;最后运用民族学理论讨论三类社会组织参与艾病防治行动的学科解读并对社会组织参与防艾提出了相关建议。

二、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的通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中小学性教育政策回顾(1984~2016)(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校性教育在中国具有法律地位
二、学校性教育得到国家高度重视
三、学校性教育得到教育部等政府部门多项政策支持
四、学校性教育政策落实面临多方面挑战
     (一) 性教育观念落后
     (二) 性教育课时缺乏
     (三) 性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四) 性教育教材匮乏
五、把性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具体建议
     (一) 转变观念, 建立和完善性教育评估监督机制
     (二) 确立性教育的课程地位, 作出明确的课时安排
     (三) 加强性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设置健康教育教师岗位
     (四) 制定国家级性教育指导纲要或标准, 鼓励出版社出版优质性教育教材

(2)中医药参与艾滋病防治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意义
    4. 研究内容
    5. 研究方法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设计
    2. 研究框架
    3. 资料来源
    4. 研究样本的选择
    5. 资料收集方式
    6. 资料整理方式
    7. 其他分析方法
    8. 质量控制
    9. 伦理学要求
结果一:影响中医药参与艾滋病防治的因素框架
    1. 专家构成及权威系数
    2. 专家咨询原始框架
    3. 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
    4. 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
    5. 最终确定的指标框架
    6. 指标解释
    7. 一级指标的关系分析
结果二: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疗效因素分析
    1.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疗效的循证医学评价
    2. 疗效标准分析
    3. 疗效认可分析
    4. 中医诊治艾滋病的特殊性分析
    5. 抗病毒治疗效果
结果三:中医药参与艾滋病防治的国际环境分析
    1. 世界各国传统医学发展现状
    2. 国际上传统医学或中医药参与艾滋病防治的实践状况
    3. WHO对中医药参与艾滋病防治期待
    4. 小结
结果四:中医药参与艾滋病防治的国内政策及试点效果
    1. 现有法律、法规与政策情况
    2. 防治体系情况
    3. 试点省份情况
    4. 试点覆盖机构数量情况
    5. 试点工作人员数量变化情况
    6. 试点机构经费投入情况
    7. 试点省份抗艾滋病中药制剂种类
    8. 试点治疗的患者人数情况
    9. 小结
结果五:重大决策、临床实践与科研实践中中、西医合作情况分析
    1. 重大决策中中医界的参与状况
    2.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科研实践及中西医合作情况
        2.1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课题现状分析
        2.2 中西医合作开展研究状况
        2.3 小结
    3. 临床实践中中西医合作及不同类型医务人员对不同疗法互相认可情况
        3.1 研究说明
        3.2 主要结果
        3.3 小结
结果六:群众对中医药防治艾滋病效果的认可情况分析
    1. 群众对医药的认可、选择与利用情况分析
        1.1 调查抽样
        1.2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1.3 被调查者对中医药的利用现状
        1.4 不同人群看中医、吃中药情况
        1.5 居民看中医、吃中药所针对的主要疾病情况
        1.6 居民对中医药的选择意向
        1.7 小结
    2. 网民对“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评论情况
讨论与建议
    1. 关于影响因素框架的构建
    2. 关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
    3. 关于疗效问题
    4. 中医药参与艾滋病防治的国际环境分析
    5. 中医药参与艾滋病防治的国内政策环境及试点工作状况
    6. 中西医合作抗击艾滋病的效果及问题
    7. 中医药参与艾滋病防治的群众基础情况
    8. 中医药参与艾滋病防治的SWOT分析
    9.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相关政策制定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10. 建议
    11. 本研究的局限性
附录
    中医药参与艾滋病防治德尔菲法专家咨询问卷
    访谈工具一:政策制定者访谈提纲(国家级)
    访谈工具二:政策制定者(省级)访谈提纲
    访谈工具三:专家访谈提纲
    艾滋病防治机构典型调查表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试点情况调查表
    医务人员调查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中国青少年学生艾滋病防控的关键要素(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青少年学生AIDS防控进程
    1.1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营造防控政策环境
    1.2 加强师资能力建设和教学资料研制
    1.3 拓展国际组织合作,及时总结最佳实践
2 青少年学生AIDS防控工作面临的挑战
3 青少年学生艾滋病防控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3.1 当下需要关注的问题
        3.1.1 相关政策修订与完善更新
        3.1.2 关注评估指标和工具的多维性
    3.2 预防学生HIV感染的建议
        3.2.1 普及全面性教育,提高学生性健康意识和生活技能
        3.2.2 降低青少年感染HIV脆弱性,提高规避风险能力
        3.2.3 修订完善学校预防AIDS教育教学指导文件和工作指南
        3.2.4 加强预防AIDS教育课堂教学研究
        3.2.5 加强AIDS预防的调研督导,促进落实

(4)宣传教育:预防控制艾滋病的首要环节——关于艾滋病宣传教育若干问题的研究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宣传教育的涵义与国际经验
二、宣传教育的基本框架:知识点、目标、原则与措施
    (一) 宣传教育的知识点。
        5. 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是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高危险行为, 要拒绝毒品, 珍爱生命。
    (二) 宣传教育的目标:近期与远期。
    (三) 宣传教育的原则:新原则与老原则。
    (四) 宣传教育的主要措施。
三、宣传教育广义政策文件的数量、分类与特点
四、宣传教育的立法依据与表述方法
    (一) 宣传教育的立法依据。
        1. 领导讲话。
        2. 法律法规及规章。
        3. 实践依据。
    (二) 宣传教育的表述方法。
        1. 概括性表述。
        2. 列举性表述。
        3. 列举性与概括性并用表述。
五、宣传教育的评价与建议
    (一) 宣传教育的基本评价。
    (二) 宣传教育的若干建议。

(5)中国艾滋病防治政策与策略发展历程回溯(论文提纲范文)

1 高度重视, 积极防治
2 依法管理, 与时俱进
    1) 1985—1994年, 立法以疫情监测为重点, 旨在御“敌”国门外。
    2) 1995年之后, 我国艾滋病进入快速增长期。
3 宣传教育, 预防为主
4 检测监测, 首要策略
5 行为干预, 标本兼治
6 治疗关怀, 防治结合
7 社会动员, 整合资源

(6)艾滋病防治的世界性法律行动与中国的法律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迈向法律治理:艾滋病防治立法的理论基础
二、世界在行动:艾滋病防治与人权保护立法回顾
    (一)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全球性立法运动
    (二) 21世纪的立法运动——人权保护的新阶段
三、我国艾滋病防治立法框架
    (一) 国家层面的立法概况
    (二) 国家层面立法的纵向考察和反思
    (三) 地方性立法
四、“履行承诺”与中国艾滋病防治立法中的人权保护实践
    (一) 履行什么承诺:《承诺宣言》中有关人权保护的规定
        1.国家的领导:
        2.消除歧视与社会排斥:
        3.关注弱势群体在艾滋病问题上的脆弱性及赋权:
        4.易感人群和高危人群的人权注意:
        5.艾滋孤儿和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特殊保护:
    (二) 《承诺宣言》的核心指标:监督承诺宣言的落实
    (三) 中国法律实践中对“承诺”的履行
    (四) 存在的问题

(7)媒介艾滋病议题建构的实证研究 ——议程设置理论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第一章 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 议程设置理论
    第二节 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设计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问题与框架
        一、主要问题
        二、基本框架
第二章 媒介艾滋病议题建构的现状
    第一节 媒介艾滋病报道数据
        一、总体数据
        二、各类目数据
    第二节 媒介艾滋病报道的数据分析
    第三节 媒介报道与真实世界
        一、艾滋病议题的真实世界指标
        二、媒介报道与真实世界的关系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媒介艾滋病议题建构的方式
    第一节 呈现形式
        一、报道主题的选择
        二、报道体裁的应用
        三、消息来源的取舍
        四、报道版面的分布
    第二节 文本话语
        一、特定主题的报道语气
        二、涉及感染者/患者的报道语气
        三、报道中的问题话语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媒介艾滋病议题建构的效果
    第一节 公众议程上的艾滋病议题
        一、公众议程的研究对象
        二、公众议程的总体情况
        三、宣传期前后公众议程比较
    第二节 政策议程上的艾滋病议题
        一、政策议程的研究对象
        二、政策议程的总体情况
    第三节 艾滋病议题的媒介议程、公众议程、政策议程的关系
        一、媒介艾滋病议题建构的历程
        二、艾滋病议题的媒介议程、公众议程与政策议程
        三、中美艾滋病议题的议程设置过程研究比较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媒介艾滋病议题建构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影响媒介议题建构的社会因素
        一、政策因素
        二、经济因素
        三、文化因素
    第二节 影响媒介议题建构的组织生产因素
        一、媒介组织对新闻生产的影响
        二、媒介组织间的相互影响
        三、新闻生产流程的影响
        四、记者个体的新闻素养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讨论与建议
    第一节 媒介艾滋病议题建构中的问题
        一、呈现形式中表现出的问题
        二、媒介议程的作用表现消极
        三、加剧了艾滋病的污名化
        四、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产生的不利影响
    第二节 媒介艾滋病议题建构的建议
        一、加强记者个人的专业素养,改变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二、针对公众需求设置艾滋病报道议程
        三、强化媒介议程在议程设置过程中的作用
结语
附录一:媒体艾滋病报道内容分析编码表
附录二:公众艾滋病认知情况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附件

(9)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五节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福利、社会福利和社会福利制度
        二、儿童和儿童社会福利
        三、三种形态的儿童社会福利制度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制度分析理论
        二、福利测量与提供理论
        三、公平理论
        四、需要理论
第四章 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现状评估
    第一节 取得成就
        一、覆盖范围逐步从孤儿扩大到困境儿童和困境家庭儿童
        二、福利内容逐步从单一服务发展到服务与津贴综合提供
        三、福利水平逐步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并实现自然增长
        四、法律法规逐步增多并建立起儿童社会福利专门的法律
        五、管理机构不断健全并逐步完善儿童社会福利管理机制
    第二节 存在问题
        一、儿童社会福利尚未实现全面覆盖
        二、福利内容中需增加津贴和服务项目
        三、儿童社会福利财政资金投入相对不足
        四、综合性的《儿童福利法》亟需制定
        五、儿童社会福利管理职能亟需整合
        六、儿童社会福利绩效评价有待完善
    第三节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发展较长时间处于不发达水平
        二、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相对不合理
        三、儿童社会福利政策相对滞后
        四、对儿童社会福利认识相对不足
        五、结论及其启示
第五章 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
    第一节 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国际比较
        一、儿童社会福利内容体系比较
        二、儿童社会福利资金投入比较
        三、儿童社会福利管理运行比较
        四、儿童社会福利法律制度比较
    第二节 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国际经验借鉴
        一、国际经验
        二、对我国的启示
第六章 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机理分析
    第一节 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必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二、有利于增加社会福利
        三、有利于社会力量参与
        四、有利于满足儿童需要
    第二节 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可行性分析
        一、具备的经济基础
        二、具备的政治基础
        三、具备的思想基础
    第三节 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理念与思路分析
        一、建设理念
        二、建设思路
    第四节 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
        二、逐步扩大,循序渐进原则
        三、适应经济,适度普惠原则
        四、统筹兼顾,逐步统一原则
    第五节 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路径分析
        一、我国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进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我国人口经济社会发展进程预测
        三、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三阶段”路径选择
第七章 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探索
    第一节 儿童社会福利覆盖范围扩大探索
        一、儿童分类划分及其理论依据
        二、覆盖范围扩大的三阶段探索
    第二节 基于SSM的儿童社会福利内容体系构建探索
        一、SSM及其在儿童社会福利中运用的可行性
        二、感知和表述儿童社会福利问题情境
        三、儿童社会福利制度目标活动模型构建
        四、目标活动模型与现实世界比较
        五、SSM方法下儿童社会福利内容体系三阶段构建
    第三节 儿童社会福利财政资金保障探索
        一、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下满足需要的支出分析
        二、微观视角下满足儿童个体需要福利标准的确定
        三、宏观视角下儿童社会福利财政支出规模三阶段测算
        四、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财政支出可能性分析
        五、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财政支出保障机制
    第四节 儿童社会福利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探索
        一、尽快出台《儿童福利法》或《儿童福利条例》
        二、尽早构建完善的儿童社会福利法律法规体系
        三、尽力保障儿童社会福利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
    第五节 儿童社会福利管理运行建设探索
        一、整合行政管理职能
        二、健全行政管理机构
        三、完善行政管理规章
        四、创新行政管理方式
        五、推进社会化管理
    第六节 基于AHP方法的儿童社会福利绩效评价建设探索
        一、AHP方法及其在儿童社会福利领域运用的可行性
        二、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三、基于AHP方法的绩效评价实证分析
        四、基于AHP方法的儿童社会福利绩效评价过程管理
        五、促进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绩效评价的建议
第八章 结语
    第一节 基本结论
    第二节 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一:各类儿童福利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二:儿童福利需求状况调查问卷
附录三:访谈提纲
附录四:专家咨询表
附录五:专家打分表

(10)参与与行动:西北多民族聚居大城市中社会组织防治艾滋病的田野调查 ——以兰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论
    1.1 问题的提出、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思路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思路
        1.2.3 重点和难点
        1.2.4 基本观点和创新之处
    1.3 田野点介绍及相关说明
        1.3.1 田野点及调查对象介绍
        1.3.2 相关概念说明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理论准备、分析框架
        1.4.1 研究的理论准备
        1.4.2 论文分析框架的构建
第二章 学术史回顾
    2.1 国外学界关于艾病防治的研究回顾
    2.2 国内学界关于艾病防治的研究回顾
    2.3 对相关研究现状的述评
第三章 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的防治
    3.1 全球及中国艾滋病流行总体趋势及防治挑战
    3.2 社会组织参与防治的特点与现状
    3.3 甘肃省艾滋病流行概况
    3.4 甘肃省社会组织参与防控艾滋病情况与分析
第四章 宗教组织——清真寺参与宣传预防行动的个案研究
    4.1 宗教组织在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4.2 宗教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行动概述
    4.3 清真寺参与宣传预防艾滋病行动个案
    4.4 对清真寺参与防艾行动的结构功能分析
    4.5 清真寺的社会资本作用分析
第五章 MSM组织参与行为干预行动的个案研究
    5.1 艾滋病与男男性接触者
    5.2 MSM组织与艾滋病防治
    5.3 “牵手”工作组行为干预的行动个案
    5.4 对MSM组织参与防艾行动的结构功能分析
    5.5 MSM组织的社会资本作用分析
第六章 PLWHA关爱组织参与关怀救助行动的个案研究
    6.1 艾滋病患者(PLWHA)与艾滋病
    6.2 PLWHA关爱组织与艾滋病防治
    6.3 感染者同盟-诚爱家园关怀救助行动个案
    6.4 对PLWHA关爱组织参与防艾行动的结构功能分析
    6.5 PLWHA关爱组织的社会资本作用分析
第七章 余论
    7.1 研究的基本结论
    7.2 民族学视角下社会组织参与防艾行动的思考
    7.3 对当前社会组织参与防艾行动的建议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的通知(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中小学性教育政策回顾(1984~2016)[J]. 刘文利,元英.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7(07)
  • [2]中医药参与艾滋病防治的对策研究[D]. 石学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5(10)
  • [3]中国青少年学生艾滋病防控的关键要素[J]. 马迎华. 中国学校卫生, 2020(12)
  • [4]宣传教育:预防控制艾滋病的首要环节——关于艾滋病宣传教育若干问题的研究与思考[J]. 姜爱林. 绥化学院学报, 2007(01)
  • [5]中国艾滋病防治政策与策略发展历程回溯[J]. 郑灵巧,陈清峰,沈洁.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9(07)
  • [6]艾滋病防治的世界性法律行动与中国的法律实践[J]. 王启梁,张剑源. 现代法学, 2010(05)
  • [7]媒介艾滋病议题建构的实证研究 ——议程设置理论的视角[D]. 陈敏利. 武汉大学, 2012(04)
  • [8]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J]. 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8(29)
  • [9]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研究[D]. 戴建兵. 华东师范大学, 2015(03)
  • [10]参与与行动:西北多民族聚居大城市中社会组织防治艾滋病的田野调查 ——以兰州市为例[D]. 张宁. 兰州大学, 2012(04)

标签:;  ;  ;  ;  ;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艾滋病防治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的通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