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外经贸行业1995年外销员统考《外贸综合业务》试题评析(论文文献综述)
赖继年[1](2012)在《留英生与当代中国 ——以回国人员为中心》文中研究表明1877年3月,清政府向英国派出了海军留学生,中国近代留英教育正式起步。民国时期,留英人数增多,规模也不断地扩大,“海军留英”及“庚款留英”是这一时期的特色。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制定了吸引留学生回国的政策,许多留英生在这一政策的影响下回国。建国初期,因为英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始终与美国一致,所以中国没有与英国建立外交关系,两国之间也没有教育交流活动。1954年6月,中英两国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1956年,中国向英国派出了3名留学生,新中国的留英教育正式起步。“文革”爆发后,留英教育工作中止。1972年3月,中英两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留英教育得以恢复。这一年年底,中国向英国派出了16名留学生。此后,中国每年向英国派出少量留学生,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前。1979年4月17日,31名留学生赴英学习,这标志着改革开放后的留英教育工作正式启动。此后,留英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80年代初,国家通过各种渠道向英国派遣留学生,“中英友好奖学金计划”也应时而生。“中英友好奖学金计划”运行十年,不但为中国培养了人才,而且也改善了中英关系。1986年,国家调整了留学政策,留英生的层次愈加高了,质量得到了保证。1990年代,国家继续向英国派遣留学生,并确立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工作方针。这一时期,留英教育事业稳步发展。进入21世纪后,自费留英生越来越多,成为留英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赴英国学习相对应的是留英生回国。留英生回国后参与了社会建设,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留英生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学科建设方面,他们对传统的专业进行改造,并引进了新的专业,建立了新型实验室和研究所。在高校教学方面,他们编写了新教材,开设了新课程,并采用了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在学术研究方面,他们不断地开拓进取,取得了优异的学术成绩。一些留英生还担任了中国重点大学的校长,他们在各自的学校进行了改革。留英生还推动了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1980年代,中国的经济、教育、文化等正处在恢复发展阶段,科研条件较差,留英生开始了艰苦的科技创业。他们从组建实验室开始,将西方的先进知识引入中国,并发展之。中国的科技水平也逐渐恢复并有所提高。1990年代后,中国的科研条件有所改善,极大地方便了留英生的科技创业。留英生进一步引进新知识、新学科,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在这一时期,中国科学院推出了“百人计划”,入选“百人计划”的留英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留英生还在“863”计划、“973”计划及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科技精英群体——留英院士群体为中国的科技进步做出了杰出贡献。与自然科学领域的留英生一样,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留英生也积极向上、开拓进取。他们在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等领域做出了贡献,推动着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自主创业的留英生也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1980年代,一些留英生转变了观念,开始自主创业。1990年代,回国创业的留英生逐渐增多,他们从事的行业多种多样。进入21世纪后,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政策不断完善,自主创业的留英生也越来越多。在政府的引导下,留英生创办了许多高科技企业,这些企业大多集中在留学生创业园。社会各界与政府部门对留英生的创业行为进行了评价。留英生在参与社会建设的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问题。主要的问题是:人际关系问题、自主创新环境问题、学术环境问题、创业园融资问题,创业园建设问题、子女上学问题。留英生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庄智象[2](2007)在《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也逐步引起学界关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新兴的翻译本科专业建设进行研究有助于推进翻译学科发展,但遗憾的是,此类研究相对较少。鉴于此,本文运用文献法、访谈法、内省法等对我国翻译研究现状、翻译专业建设现状等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翻译学科定位、翻译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以及本科翻译教材编写、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测试与评估、师资培养、翻译大纲制定等问题,并针对所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翻译教学研究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本研究发现,我国虽然引介了部分翻译原着,但在对引介成果的转化和使用、翻译测试与评估、译员培训等方面尚有很大发展空间。翻译教学研究中思辨性成果较多,实证研究相对不足。学术交流方面虽然有几家翻译学术刊物,但在栏目设置、文章质量等方面都应有所提升;在学术研讨、翻译大赛等方面应该进一步发展。本研究借助语言学、语言教学等理论,对翻译、翻译学、翻译专业、翻译能力等概念进行了梳理和界定,指出翻译既为两种语言之间信息转换的交际活动,也指译者或翻译产品。翻译学同时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可以大体分为普通翻译学、应用翻译学、翻译教育三部分。我国的翻译专业需要发展本科、硕士、博士等不同层次的教育,其中本科阶段培养一般性翻译通才,研究生阶段培养高层次翻译通才。翻译能力至少涵盖母语和目的语两个层面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翻译理论与实践之间为互动关系,翻译活动本身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结果。此外,本科翻译专业和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在培养目标、学时、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教学评估等方面有所不同。本研究建议我国翻译本科专业在课程设置上立足社会和个人需求,围绕培养目标,综合地域、学校特色和师资、办学条件等实际状况,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使所设置课程体现翻译的学科交叉性和实践性。在翻译教材编写、出版、评估和改写过程中,要有先进的编写理念,使其内容丰富,体例有所创新,保持教材引进与自编、学术性和普及性、市场需求和学习者需求之间的平衡。在翻译教学方面,坚持突出学科特点、以学习者为本、互动合作、问题探究、开放发展等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形式、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创设互动合作的学习氛围、鼓励翻译理论反思和实践技能训练。在教学评估方面,借助计算机、网络等手段,使社会评估与课堂教学评估,测试性评估和非测试性评估,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教学与测试相结合,提升评估的客观公正性。在翻译师资建设方面,坚持终身教育理念,除了传统的学历学位教育、学术会议等方式外,倡导校本培训模式,促进学科之间、教师之间的合作,建构教研梯队、提高教师的整体教研能力。在翻译教学大纲制定过程中,明确翻译的学科独立地位,遵循广泛性、实证性原则,确保其系统科学性。本研究尝试借用社会语言学、语言教学、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理念,援引大量最新资料,运用图表等形式阐明翻译专业建设中不同流程(如翻译、教材编写过程、翻译人才培养等)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从理论上分析翻译教学奠定了基础;同时将翻译与教育相结合,将互动主义、合作主义、人本主义等理念引入翻译教学,在一定意义上突破了翻译教学的语言学限制,对于具体教学研究有一定启示和参考意义。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3](2001)在《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关于2001年度全国外销员统考有关事项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外经贸委(厅、局):外经贸部决定,2001年度全国外销员资格考试定于9月22日、23日举行。现将有关考试事项和工作要求通知如下:一、报考条件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有志于从事外经贸事业的人员(含大中专在校学生)。二、考试方式全国统一命题、统一时间考试、统一阅卷。
宋兰芬,赵灵芝,罗来仪[4](2000)在《1999年全国外经贸行业外销员资格统考《外贸综合业务》试卷评析(一)》文中研究说明
王少华[5](1998)在《外经贸行业1997年外销员统考《外贸综合业务》试题评析(四)》文中认为
王少华[6](1998)在《外经贸行业1997年外销员统考《外贸综合业务》试题评析(三)》文中研究说明
王少华[7](1998)在《外经贸行业1997年外销员统考《外贸综合业务》试题评析(二)》文中认为
王少华[8](1998)在《外经贸行业1997年外销员统考《外贸综合业务》试题评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周树玲[9](1998)在《外经贸行业1997年外销员统考《外贸英语》试题评析》文中提出
周中浦[10](1997)在《1996年全国外经贸行业外销员资格统考《外经贸综合业务》试题评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五、简答题 1.技术使用费的支付方式一般有哪几种? 答:技术使用费的支付方式一般有一次总付、提成支付和入门费与提成支付相结的方式。 2.什么是大营销观点? 答:大营销观点是在市场营销观点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根据该观点,从事国际营销的企业,其营销活动首先要解决的不是利用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的营销观点单纯适应和满足市场需要,而是还要依靠权力和公共关系手段突破目标市场的
二、全国外经贸行业1995年外销员统考《外贸综合业务》试题评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国外经贸行业1995年外销员统考《外贸综合业务》试题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1)留英生与当代中国 ——以回国人员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四节 概念辨析与界定 |
第二章 改革开放前的留英教育 |
第一节 晚清时期的留英教育 |
一、 海军留英教育 |
二、 其他留英教育 |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留英教育 |
一、 北洋政府时期的留英教育 |
二、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留英教育 |
第三节 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的留英教育 |
一、 建国初期留英生回国 |
二、 留英教育的基本情况 |
三、 留英生群体分析 |
第四节 小结 |
第三章 改革开放后的留英教育 |
第一节 留英教育工作的启动 |
一、 邓小平的指示及新时期留学工作的启动 |
二、 首批留英生的派遣 |
第二节 留学政策的演变 |
一、 中国公派留学政策的演变及中英教育交流与合作政策的演变 |
二、 英国的外国留学生政策及吸引留学生的措施 |
第三节 留英教育的基本情况 |
一、 留英教育的演变 |
二、 留英学生统计 |
三、 留英生的学习与生活 |
第四节 小结 |
第四章 “中英友好奖学金计划”的执行——兼述典型的留英生群体 |
第一节 “中英友好奖学金计划”的启动 |
一、 “中英友好奖学金计划”的启动背景 |
二、 包玉刚与“中英友好奖学金计划”的启动 |
第二节 “中英友好奖学金计划”的实施 |
一、 “中英友好奖学金计划”留英生的选派 |
二、 留英生群体分析 |
三、 留英生的留学生涯 |
第三节 “中英友好奖学金计划”的影响 |
一、为中国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正是这些人才提高了中国的科研水平,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 |
二、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留学教育模式(为以后留英教育提供了经验,加强了华人华侨的联系,发展了中英关系) |
第四节 小结 |
第五章 留英生与中国的高等教育 |
第一节 高等院校留英生群体分析 |
一、 高等院校留英生回国原因分析 |
二、 高等院校留英生情况介绍及其专业分析 |
三、 高等院校留英生的群体特征 |
第二节 留英生群体与高校发展 |
一、 留英生与学科建设 |
二、 留英生与高校教学 |
三、 留英生与学术研究 |
第三节 留英生与大学管理 |
一、 留英回国的大学领导 |
二、 留英校长与高校改革 |
第四节 小结 |
第六章 留英生与中国科技 |
第一节 留英生群体的科技创业 |
一、 1980 年代的科技创业 |
二、 1990 年代以后的科技创业 |
第二节 留英生的重要科技角色 |
一、 留英生与“863”计划 |
二、 留英生与“973”计划 |
三、 留英生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 |
第三节 两院院士中的留英生 |
一、 具有留英背景的院士群体统计 |
二、 留英院士的科技贡献 |
第四节 小结 |
第七章 留英生与人文社会科学 |
第一节 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留英生 |
一、 留英生学科统计分析——以学科排名靠前的大学为中心 |
二、 部份优秀留英生分析 |
第二节 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留英生的成就 |
一、 经济学与法学 |
二、 历史学与社会学 |
三、 哲学、文学及其它学科 |
四、 留英生与当代艺术 |
第三节 小结 |
第八章 留英生创业 |
第一节 留英生的创业轨迹 |
一、 留英生的早期创业 |
二、 留英生创业的新时期 |
第二节 创业园中的留英生 |
一、 深圳留学生创业园中的留英生 |
二、 中关村留学生创业园中的留英生 |
三、 其它留学生创业园中的留英生 |
第三节 三个典型的留英创业者 |
一、 张欣:优秀的留英创业人员 |
二、 沈锟:回国卖鸡的留英双硕士 |
三、 隋涛:一般的留英创业者 |
第四节 留英生创业的评价 |
一、 社会评价 |
二、 政府评价 |
第五节 小结 |
第九章 留英生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
第一节 高校与科研机构留英生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
一、 高校与科研机构留英生面临的人际关系问题及其对策 |
二、 高校与科研机构留英生面临的自主创新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
三、 高校与科研机构留英生面临的学术腐败问题及其对策 |
第二节 自主创业留英生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
一、 自主创业留英生面临的融资问题及其对策 |
二、 自主创业留英生面临的创业园建设问题及其对策 |
第三节 留英生面临的其它重要问题及其对策 |
一、 留英生子女就学问题及其对策 |
二、 留英生待业问题及其对策 |
第四节 小结 |
第十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2)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 谢 |
第一章 绪论 |
一、建立翻译专业的背景 |
二、建立翻译专业的意义 |
三、建立翻译专业的过程 |
四、翻译专业建设研究的目的、任务、意义与方法 |
五、本研究的结构 |
第二章 翻译专业建设研究文献综述与元研究 |
一、元研究的界定 |
二、国外相关研究评析 |
三、国内相关研究评析 |
四、翻译专业研究方面的建议 |
五、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翻译专业建设的相关理论分析 |
一、翻译、翻译学与翻译专业 |
(一) 翻译的内涵与分类 |
(二) 翻译学的界定与框架 |
1、翻译学的界定 |
2、翻译学的框架 |
(三) 翻译专业 |
二、教学翻译、翻译教学和翻译培训 |
(一) 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 |
(二) 翻译教学和翻译培训 |
三、翻译人才的多样性和层次性 |
四、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
五、翻译本科专业与英语本科专业的对比 |
六、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翻译专业的比较研究及问题 |
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比较研究 |
二、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 |
三、我国翻译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一) 教材建设 |
(二) 教学方法和手段 |
(三) 教学评估方式 |
(四) 师资队伍 |
四、对我国翻译专业建设的反思 |
五、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我国翻译专业的定位与任务 |
一、翻译专业的合理定位 |
二、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 |
(一) 人才培养目标 |
(二) 人才培养模式 |
三、课程设置 |
(一) 课程与大纲 |
(二) 翻译本科专业课程设置 |
(三) 翻译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 |
(四) 对翻译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 |
四、教材建设 |
(一) 教材建设的相关因素 |
(二) 翻译教材的编写 |
(三) 翻译教材的出版 |
(四) 翻译教材的评估使用 |
(五) 对翻译教材建设的建议 |
五、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我国翻译专业的教学与评估 |
一、教学方法与手段 |
(一) 教学理论、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 |
(二) 翻译教学原则 |
(三) 翻译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 |
1、以学习者为本,倡导自主式教学 |
2、以任务为中心,鼓励合作探究式教学 |
3、重视互动式教学,营造民主氛围 |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翻译教学手段 |
(四) 翻译课外研究与实践 |
(五) 对翻译教学的展望 |
二、翻译测试与评估 |
(一) 测试与评估的相关概念 |
(二) 翻译教学的社会评估 |
(三) 翻译课堂教学评估 |
1、对学习者的评估 |
2、对课程的评估 |
(四) 对翻译测试与评估的建议 |
三、师资队伍建设 |
(一) 对翻译专业师资的要求 |
(二) 对翻译专业师资队伍的要求 |
(三) 翻译专业师资培养 |
1、学历学位教育 |
2、在职或短期培训 |
(四) 对翻译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 |
四、翻译教学大纲 |
(一) 翻译教学大纲及其必要性 |
(二) 对制定翻译教学大纲的建议 |
五、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一、本研究的内容总结 |
二、本研究的创新性与局限性 |
三、对翻译专业建设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1999—2006 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语言学(翻译学)立项统计表 |
附录二 访谈问卷(翻译方向研究生) |
附录三 访谈问卷(翻译教师) |
附录四 调查问卷(部分高校教师) |
附录五 访谈问卷(出版社人员) |
附录六 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表、专业学时分配表与专业课程学时分配表 |
附录七 翻译专业课程结构 |
附录八 Checklist for Developing materials from Scratch |
四、全国外经贸行业1995年外销员统考《外贸综合业务》试题评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留英生与当代中国 ——以回国人员为中心[D]. 赖继年. 南开大学, 2012(06)
- [2]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D]. 庄智象.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7(03)
- [3]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关于2001年度全国外销员统考有关事项的通知[J].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文告, 2001(22)
- [4]1999年全国外经贸行业外销员资格统考《外贸综合业务》试卷评析(一)[J]. 宋兰芬,赵灵芝,罗来仪. 对外经贸实务, 2000(04)
- [5]外经贸行业1997年外销员统考《外贸综合业务》试题评析(四)[J]. 王少华. 对外经贸实务, 1998(04)
- [6]外经贸行业1997年外销员统考《外贸综合业务》试题评析(三)[J]. 王少华. 对外经贸实务, 1998(03)
- [7]外经贸行业1997年外销员统考《外贸综合业务》试题评析(二)[J]. 王少华. 对外经贸实务, 1998(02)
- [8]外经贸行业1997年外销员统考《外贸综合业务》试题评析[J]. 王少华. 对外经贸实务, 1998(01)
- [9]外经贸行业1997年外销员统考《外贸英语》试题评析[J]. 周树玲. 对外经贸实务, 1998(01)
- [10]1996年全国外经贸行业外销员资格统考《外经贸综合业务》试题评析[J]. 周中浦. 对外经贸实务, 199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