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铜加工厂铜管生产技改工程设计总结

某铜加工厂铜管生产技改工程设计总结

一、某铜加工厂铜管材生产技术改造工程设计总结(论文文献综述)

李伟轩[1](2009)在《电磁场在铜连铸中应用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围绕电磁场在铜坯两种主要连铸工艺,即水平连铸和垂直半连铸中的应用开展研究,包括板带坯水平连铸的电磁搅拌,电磁复合作用下的金属凝固和连铸,以及高性能无氧铜的软接触电磁连铸,期望通过实验室模拟、现场试验和工业实践,开发新技术,推动电磁技术在金属铜坯连铸中的推广和应用。本文针对超薄板坯宽厚比大、电磁搅拌时感应效率低下,铜制结晶器对交变电磁场屏蔽强烈,水冷感应线圈在生产中易产生安全事故,以及交变电磁场对生产现场控制设备有干扰等问题,提出了施加静磁场和与其正交的直流电,形成定向电磁搅拌的新模式,设计了工业试验和试生产用的铜合金超薄板坯(板带坯)水平连铸电磁搅拌结晶器,对其搅拌特点和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掌握了基本规律,进而开展了Cu-Fe-P系KFC合金和Cu-Ni-Zn系锌白铜合金的板带坯水平连铸电磁搅拌的工业试验和试生产。结果显示,在电磁搅拌作用下,铜合金超薄板坯(板带坯)水平连铸的凝固界面形状发生很大变化,搅拌对流对凝固前沿的溶质富集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使板带中的Fe元素偏析现象大幅度下降(当输入电流达到800A时偏析近零);同时,电磁搅拌使凝固组织细化,中心层出现明显等轴晶带并使疏松等缺陷消失,而铸坯边缘区域的柱状晶组织则变细且生长方向趋向铜液来流方向(发生偏移),柱状晶一次主轴之间间距随搅拌电流增高而减小,铸坯的抗拉强度比普通连铸时提高39%。本文开发了采用稳恒强磁场与工频小电流复合作用产生电磁振荡的方法,在实验时中进行了较高熔点的纯铝及Al-4.5%Cu合金的电磁振荡下的凝固实验,发现电磁振荡技术可以明显细化金属的凝固组织。对于纯铝,同一交变电流强度(10A)下,当磁感应强度为6T时,试样细化程度存在峰值,晶粒数最多,但是在纵截面上存在明显的细化衰减现象。6T磁感应强度和5A交变电流时两者的复合作用的细化晶粒作用最明显。对于Al-4.5%Cu合金,单一稳恒磁场或单一的交变电流均不能改变合金的树枝晶形貌。只有当磁场和电流复合时枝晶才有可能被打碎,复合作用小时合金凝固组织为等轴状和颗粒状混合的凝固组织,复合作用大时凝固组织以颗粒状为主。在10T磁感应强度下,随着交变电流的增加液体波动加剧,枝晶被打碎的程度增加,直至完全转变为颗粒状组织。揭示晶粒细化的原因主要是电磁复合作用造成的波动力对初始晶核的冲刷,以及电磁压力折断枝晶臂引起的晶核增值,而并非通常认为的空化效应。工业试生产证明了在实际生产中利用电磁复合作用细化晶粒改善铸坯质量的可行性。本文在理论计算和实验室模拟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出铜坯连铸用软接触电磁结晶器,并且在无氧铜的生产中得到成功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电磁(搅拌)脱氧-电磁连铸”的无氧铜生产方法,实现了国内铜加工企业现有装备条件下的大尺度、高性能无氧铜材料的非真空、低成本、连续性生产。该方法生产的无氧铜材的铜含量≥99.97%,氧含量在5-10ppm,超过国家TU1标准(部分达到TU0标准),完全满足国际上电真空领域用高性能无氧铜的性能指标,并且物理、力学性能均优于同类产品,其中,铸坯密度8.928.94g/cm3(接近铜的理论密度8.96g/cm3),屈服强度51MPa,抗拉强度155MPa,延展率45%,断面收缩率70%;材料电阻率0.01712?mm2/m(国际退火无氧铜材料的标准电阻率为0.01742?mm2/m,国内的行业标准为0.01777Ωmm2/m),电导率为104%IACS,比国际上同类材料的电导率标准提高1.75%,比国内行业标准提高3.80%;同时,在高温真空条件下,材料的全排气量为5.6mPa·m3/g,仅为日本采用常规方法所生产的同类产品的40%。综合上述研究成果,本文在超薄板坯(板带坯)水平连铸电磁搅拌和电磁振荡结晶器及连铸工艺等方面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有实用意义的工业试验,为今后的发展和新技术开发建立了基础。在有色金属连铸用软接触电磁结晶器设计与实用化,高性能无氧铜材料制备的电磁(搅拌)脱氧-电磁连铸新方法等方面实现了技术创新,形成了大尺度、高性能无氧铜材料的低成本和规模化生产,其产品在应用领域和物理、力学性能等方面均达到国际前沿标准,

武音茜[2](2008)在《云南省铜资源经济与铜产业价值链结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矿业经济全球化是当今和未来的主流,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周期转换处于加速成长或繁荣期,为铜消费的增长展现了光明前景。云南是我国主要铜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铜行业采取的宏观措施见效,云南铜产业发展迅速,产业区位与市场竞争优势明显,应抓住时机坚定不移地做大做强铜产业。因此,深入研究云南铜资源经济与产业价值链结构,为进一步优化云南铜产业格局,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加速云南铜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研究是在先后参加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政策司主持、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等单位负责实施的“我国危机矿山体制、机制与管理模式的研究”(专题编号:200511044—2)与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东川—易门铜矿山深部及外围勘查技术及示范研究”(课题编号:2006BAB01B09)等多个项目基础上开展的。在国际矿业经济与铜业发展趋势研究,及典型铜业大国(智利)与我国铜产业结构分析与对比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云南省典型铜矿山企业和铜矿业集团公司的实证研究,探索研究云南省铜资源经济学与铜产业价值链结构范式。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创新是:(1)通过对产业组织学在我国铜业发展的应用研究和实证分析,总结了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功能相结合的“二元产业组织结构”的创新实践与内在经济规律,提出产业组织学新政策导向。矿产品市场价格与市场需求对矿产勘探和开发具有直接调节和导向作用,但市场价格过高或过低都会出现市场失灵问题,上世纪80年代矿产品市场价格过低和现今价位过高都出现了市场失灵现象。在市场失灵下,政府适度干预和宏观调控是对矿业企业内部-外部运行环境的协调过程,我国政府建立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功能相结合的“二元产业组织结构”对建立符合WTO规则的新矿业经济运行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云南省“二元产业组织结构”的创新实践符合产业经济学规律,对全国矿业产业改革具有产业组织学示范价值。(2)从铜产业价值链角度,新构建铜产业价值链结构研究范式:铜产业价值链以铜产业链(铜资源勘查/铜矿山探矿→铜矿采矿/选矿→铜冶炼→铜加工→铜产品贸易)为基础,其在每一个节点都有相应的产品产出(铜矿业权(采矿权/勘探权)→铜矿石/铜精矿→阴极铜→铜盘条、铜板材等深加工产品),而前一个生产环节的产品又是后一个生产环节的原料,并且在每一环节都会产生价值增值。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作为贯穿整条产业价值链的资本市场运作,各节点的投融资活动亦能为该环节带来相应的价值增值。在铜产业价值链中,矿业权和铜精矿是产生最大交易成本(费用)的关键节点,它们直接影响和制约了铜产业价值链整体效益最大化过程。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云南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铜业公司,其产业价值链结构完整,借力中铝延伸其产业价值链至海外市场,挤入国际竞争平台。(3)基于对铜产业价值链涵义、节点划分与可交易产品的界定,对于铜资源经济范式理解为:铜资源经济(铜产业价值链的链式传递效应+倍增效益)=(铜矿地质勘查业+铜生产矿山+铜冶炼厂+铜深加工业)×资本市场中的高效金融工具×难以复制的专利技术×二元产业组织结构。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在产业价值链上已经进入矿业经济全球化平台,产业价值链的技术/资本传播与扩散模式为其产业价值链整体效益带来了“倍增效应”。(4)在铜产业价值链中设以铜金属储量为平衡单位,铜产业价值链的平衡关系式为:铜产业价值链平衡系数(CIVBS)=矿山探矿新增铜地质储量:开采矿量:铜矿石选矿量:铜冶炼量:铜产品深加工量。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铜产业价值链平衡系数CIVBS=0.92:1:1.74:1.51:0.012,这种产业价值链不平衡的矛盾,一方面揭示了云南铜业总产值的增长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主要靠投入要素的增加,即主要靠提高冶炼产品的产量获得,经济增长的质量不高:另一方面,也限制了云南省铜产业的整体效益最大化和发展。(5)应用动态SCP和RSOMP等新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总结了云南省铜产业的发展现状,探索建立了云南铜资源经济与铜产业价值链结构范式,并提出相关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王冲[3](2007)在《云南省铜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以世界铜的生产和消费为参照,在分析我国铜市场消费需求的前提下,重点介绍和分析了云南省铜资源、产业布局及生产状况,总结云南省铜产业与国内外铜行业的差距,提出云南省铜产业发展战略。铜及铜加工材主要应用于电气、电子、轻工、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等行业。目前铜用量最大的是电气行业,占世界总消费量的42%,用量增长最快的是电子行业,占总消费量的10%。全球2006年铜消费量1800吨,预计2010年将达到2200万吨。世界上主要铜资源国是智利、美国、秘鲁、印尼、赞比亚、中国、俄罗斯、墨西哥、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外大部分铜矿山采用露天开采,使用大型化、生产效率高、自动化水平高的采选矿及运输设备,工艺较为先进,并对低品位废矿石、尾矿等采用溶浸法直接生产电积铜,投资及生产费用很低。铜冶炼主要采用闪速炉熔炼、艾萨炉(奥氏麦特炉)熔炼等先进工艺及配套技术和设备;铜加工主要采用高精度、高效益和高自动化水平的专用设备。国外铜产业集中体现出企业规模大、技术及装备水平高、生产成本低的优势和特点。我国经济近些年来取得较快发展,对铜的需求也快速上升,从而带动铜及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然而我国铜资源储量小、品位低、开采条件差,现有企业规模小,尤其是矿山企业普遍规模小、装备水平低,冶炼企业仅有60%的生产能力达到或接近国外水平。加工企业30%生产能力接近国外水平,严重制约着我国铜产业参与国际竞争。云南省誉称“有色金属王国”,十种有色金属,尤其是铜、铅、锌、锡等矿产品资源丰富。但是云南省与发达地区,尤其是与国外相比,存在着资源不足、企业规模小、技术及装备水平低、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等问题。针对云南省铜产业存在的问题,结合作者多年从事铜业生产、技术及综合管理经验和思考,本论文提出了云南省铜产业战略设想:一是实施资源战略,优势矿产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努力扩大资源储量,加大矿山开发,提高原料自给率,打造铜资源大省;二是以云铜集团为依托,实施中国名牌产品电铜“倍增计划”,以产量增长促进经济倍增;三是引进创新国内外先进技术,推广富氧顶吹溶池熔炼—艾萨炼铜等新技术,淘汰落后工艺和装备,提高整体技术及装备水平;四是加强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促进深加工上台阶;五是加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综合回收,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打造绿色产业;六是优化机制,“引进来、走出去”,引进国内外资金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推进国际化经营;七是加强政策扶持,实施多渠道融资,以人为本,打造云南铜产业航母。

陈少飞[4](2005)在《云南铜业保持竞争优势研究》文中指出企业竞争就是企业与其竞争对手的竞争。云南铜业作为全国目前在全国铜行业中排行第三位的企业,要在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与江西铜业、安徽铜陵铜业、金川有色以及湖北铜业等进行有效竞争。 企业之所以要取得优势的竞争地位,就是因为市场在资源的最优配置上,需实现资源向最有效率的方向移动的规则,其后果就是“物竞天择、优胜劣汰”。 本文的研究方法,是在企业竞争优势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主要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以回答云铜集团在面对众多竞争对手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如何培育、提升和维持自己的竞争地位,保持其持续竞争优势。 本文在第一章的理论分析中得出结论,现代企业竞争理论已不局限于传统理论的“核心技术能力”的“硬核心竞争力”的狭隘认识,而是同时也强调“软核心竞争力”的资源、能力和制度三个因素的竞争能力; 本文在第二章理论分析中,在探讨培育、维持、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途径和步骤的分析中,既重视企业外部的途径,更强调和重视企业内部的途径。并结合第一章的分析认为;顾客价值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和评估标准。 第三章在战略分析中,本文重视分析的方法选择,即从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中,选定了FAROUT的方法论,对各种方法的优、劣进行比较,最终选定了SWOT方法和价值链方法。 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按照SWOT的思路,本文分别研究了云南铜业与竞争态势中的机会、挑战、优势和劣势。并从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云铜集团的最大劣势,是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远离原料港口和消费地,吨铜运输成本高于江铜、安徽铜业800-1200元,造成巨大的减利因素。因此,本文确定的战略重点和突破点为不仅要实现云铜集团的“做大、做强”战略,还要与时俱进的提出“做精”战略。其解释是第一要在精加工上下功夫;第二,精心管理,管理方式要从目前的粗放式经营转换

崔旻[5](1996)在《某铜加工厂铜管材生产技术改造工程设计总结》文中研究说明 某铜加工厂铜管材生产技术改造工程是以紫铜盘管生产线为主要设计内容的一项投资较大的工程项目。它是"八五"期间国家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是近年来我国有色金属加工行业中业已完成并实现高精度紫铜管材生产工艺和装备更新、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国内短线产品品种的一项重要建设项目。

二、某铜加工厂铜管材生产技术改造工程设计总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某铜加工厂铜管材生产技术改造工程设计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电磁场在铜连铸中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电磁场在冶金和材料制备中的应用和发展
        1.1.1 电磁场在金属中的主要效应
        1.1.2 电磁场在材料科学的应用概述
        1.1.3 电磁冶金学的建立与发展
    1.2 感应加热
    1.3 冷坩埚磁悬浮熔炼
    1.4 电磁搅拌
    1.5 电磁净化
    1.6 无模电磁连铸
    1.7 有模(软接触)电磁连铸
    1.8 薄带双辊连铸的电磁侧封
    1.9 电磁振荡下金属的凝固
        1.9.1 电磁振荡凝固的原理和特点
        1.9.2 电磁振荡下金属液的物理效应
        1.9.3 电磁振荡参数对金属凝固组织的影响
        1.9.4 电磁振荡下金属凝固的研究进展
    1.10 铜连铸技术发展和主要问题
    1.11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板带坯水平连铸电磁搅拌模拟试验
    2.1 板带坯水平连铸电磁搅拌的设计思想和特点
    2.2 板带坯水平连铸电磁搅拌模拟实验
        2.2.1 结晶器内磁感应强度的分布
        2.2.2 电磁搅拌作用下的水银流动情况
        2.2.3 电磁搅拌作用下水银流场的测量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铜合金板带坯水平连铸工业试验
    3.1 电磁搅拌在KFC合金板带水平连铸上的应用
        3.1.1 KFC合金水平连铸的电磁搅拌装置
        3.1.2 KFC合金板带水平连铸电磁搅拌的冶金效果与分析
    3.2 电磁搅拌在锌白铜板带水平连铸上应用
        3.2.1 锌白铜水平连铸的电磁搅拌装置
        3.2.2 锌白铜水平连铸结晶器电磁搅拌的冶金效果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磁振荡作用下的金属凝固和连铸实验
    4.1 稳恒强磁场与工频电流复合作用下的金属凝固
        4.1.1 实验装置、方案及试样处理方法
        4.1.2 实验结果
        4.1.3 现象分析
    4.2 电磁振荡下小型板带坯连铸试验
        4.2.1 实验装置
        4.2.2 结晶器内的磁场分布
        4.2.3 试验参数及试验过程
        4.2.4 电磁振荡条件下结晶器内金属熔液流动状态的实验室模拟
        4.2.5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 金属电磁振荡凝固的工业试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磁连铸生产高性能无氧铜研究
    5.1 软接触电磁连铸结晶器设计
        5.1.1 软接触电磁结晶器的设计和计算
        5.1.2 软接触结晶器电磁连铸的模拟与分析
        5.1.3 低熔点金属软接触电磁连铸实验
    5.2 铜液电磁脱氧的理论分析
        5.2.1 铜中氧的存在及去除
        5.2.2 铜液电磁脱氧的理论分析
    5.3 无氧铜电磁连铸的工业化试验和生产
    5.4 软接触电磁连铸铜坯的检测分析
        5.4.1 宏观组织观察
        5.4.2 微观组织观察
        5.4.3 材料成分检测
        5.4.4 力学性能检测
        5.4.5 含气量和导电率检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创新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6.1.1 超薄板坯(板带坯)水平连铸电磁搅拌
        6.1.2 电磁复合作用下的金属凝固
        6.1.3 无氧铜软接触电磁连铸
    6.2 本文的主要创新
    6.3 今后工作设想
参考文献
附1 软接触电磁连铸电磁计算的准三维耦合电流分级算法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研究课题
致谢

(2)云南省铜资源经济与铜产业价值链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依据
        1.1.1.1 问题的提出
        1.1.1.2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2.2 产业组织理论的主流学派
        1.2.3 产业组织理论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创新点
        1.4.1 解决的关键问题
        1.4.2 创新点与特色
    1.5 主要工作量
第二章 国际矿业经济与铜业发展趋势研究
    2.1 国际矿业经济发展现状
        2.1.1 矿业经济全球化是当今和未来的主流,云铜集团挤入国际行列
        2.1.2 全球矿业产业集约度迅速提高
        2.1.3 跨国矿业公司核心竞争力迅速形成,成为云铜集团同行竞争对手
        2.1.4 投资机构和投资人将矿山环境保护放在首位
        2.1.5 保护性的矿业税收政策
        2.1.6 国外矿业投资政策
    2.2 铜工业发展趋势
        2.2.1 世界铜工业状况
        2.2.2 铜工业产销状况
        2.2.3 铜工业的发展趋势
    2.3 智利铜产业结构与发展现状
        2.3.1 概况
        2.3.2 矿业发展
        2.3.3 智利铜产业发展概况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铜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3.1 空间链和企业链分析
        3.1.1 铜矿资源的空间分布概况
        3.1.2 铜生产企业概况与铜业上市公司企业链
    3.2 供需链分析
        3.2.1 矿床类型及其对我国铜矿业开发的制约
        3.2.2 铜矿资源质、量对产出的制约
        3.2.3 我国铜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3.2.4 铜精矿供应紧张,铜精矿供应链与冶炼生产需求链间矛盾突出
        3.2.5 下游主要消费行业发展与需求分析
        3.2.6 我国自给铜矿供给情况分析
        3.2.7 铜进出口贸易分析
        3.2.7.1 铜资源进口依赖严重
        3.2.7.2 铜的终端产品出口高增长
    3.3 价值链分析
        3.3.1 世界铜加工中心向中国转移,但价值链效益差,环境代价高
        3.3.2 铜产业价值链与交易成本
        3.3.3 高铜价正在悄然改变铜加工业的产业结构
        3.3.4 骨干铜冶炼企业继续向下游延伸产业链(价值链发展趋势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云南省区域铜资源经济与铜产业链研究
    4.1 云南省资本市场建设
    4.2 云南省铜资源分布与铜产业集中度
    4.3 云南省铜产业链
        4.3.1 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功能结合的“二元产业组织结构”
        4.3.2 云南省铜矿资源潜力
    4.4 云南铜产业区位与市场竞争优势分析
        4.4.1 云南省具有地缘经济优势
        4.4.2 铜矿山具有较好的技术创新能力
        4.4.3 矿山接替资源能力开始增强
        4.4.4 核心企业集团与资本市场开始对接
        4.4.5 铜产业发展外部社会环境好
    4.5 云南省铜资源经济位置实证研究
        4.5.1 RSOMP分析方法
        4.5.1.2 企业集团公司研究
        4.5.1.3 RSOMP分析方法的提出
        4.5.2 云南省“二元产业组织结构”的创新实践
        4.5.2.1 云铜集团RSOMP分析
        4.5.2.2 云锡集团RSOMP分析
    4.6 云南省铜产业与相关产业集群
        4.6.1 地质勘探
        4.6.2 水/电/煤能源
        4.6.3 科研和人才队伍
        4.6.4 道路交通和物流运输
        4.6.5 矿业旅游和旅游工艺品
        4.6.5.1 矿业旅游
        4.6.5.2 传统工艺铜制品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云南省铜产业价值链结构研究
    5.1 对铜产业价值链涵义、节点与可交易产品的界定
        5.1.1 产业价值链概述
        5.1.2 交易成本理论的内涵与发展
        5.1.3 铜产业价值链节点划分与可交易产品
        5.1.4 云南省铜产业价值链结构模式
    5.2 铜资源储量和铜矿业权可供性与交易潜力分析
        5.2.1 云南省铜资源与开发利用状况
        5.2.1.1 一些铜矿山面临铜资源开采枯竭问题
        5.2.1.2 云南省危机铜矿山找矿实证
        5.2.2 云南铜矿山资源潜力
    5.3 云铜集团下属矿业公司内部产业结构
        5.3.1 玉溪矿业有限公司
        5.3.2 云南金沙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5.3.3 云南星焰有色金属股份公司
        5.3.4 云南楚雄矿冶股份有限公司
        5.3.5 凉山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5.4 云南铜矿山企业运行机制的动态SCP实证分析
        5.4.1 SCP分析方法
        5.4.2 动态SCP分析实例
        5.4.2.1 金沙公司投资体制改革
        5.4.2.2 投资体制改革前后的SCP分析对比
        5.4.2.3 投资体制改革后的矿山地质找矿成果
        5.4.2.4 投资体制改革后的技术创新实例分析
        5.4.2.5 投资体制改革前后的动态SCP分析研究
        5.4.2.6 金沙公司动态SCP分析的思考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 B:攻读学位期间参加项目和有关会议列表

(3)云南省铜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综述
        1.2.1 研究现状
        1.2.2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特色
    1.6 困难说明
第二章 国际铜产业现状
    2.1 资源
        2.1.1 地质储量与资源
        2.1.2 矿床类型及规模
        2.1.3 废杂铜资源
    2.2 矿山开采
        2.2.1 生产工艺技术与装备
        2.2.2 铜精矿产量
    2.3 精炼铜产量
    2.4 精炼铜消费
        2.4.1 铜消费增长趋势
        2.4.2 铜消费增长进一步预测
第三章 中国铜产业现状
    3.1 资源
    3.2 矿山生产
        3.2.1 精矿产量
        3.2.2 技术及装备
    3.3 冶炼
        3.3.1 规模
        3.3.2 技术装备
    3.4 深加工
        3.4.1 规模
        3.4.2 技术及装备
    3.5 铜消费
    3.6 精铜消费趋势预测
第四章 云南省铜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4.1 资源
    4.2 发展历程
    4.3 存在的问题
        4.3.1 资源开采条件差
        4.3.2 产业结构不合理
        4.3.3 产品结构不合理
        4.3.4 科技总体水平低
        4.3.5 资金结构不合理
第五章 云南省铜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5.1 经济环境分析
        5.1.1 从参与国际分工看
        5.1.2 从参与国内分工看
        5.1.3 从未来趋势来看
    5.2 BCG矩阵分析
    5.3 技术分析
    5.4 市场分析
    5.5 能源及交通分析
    5.6 政策及资金分析
    5.7 云南铜产业核心—云铜集团
        5.7.1 概况
        5.7.2 资源及实施措施
        5.7.3 矿山生产
        5.7.4 冶炼及深加工
        5.7.5 “十一五”发展规划
        5.7.6 第一轮“倍增行动”
第六章 云南省铜产业发展战略选择
    6.1 战略思想
    6.2 战略方针
    6.3 战略目标
    6.4 战略措施
        6.4.1 资源战略促进产业
        6.4.2 深加工战略提升产业
        6.4.3 加强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产业
        6.4.4 加强产业及技术结构调整
        6.4.5 加强产品结构调整
        6.4.6 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6.4.7 加强进口铜原料运作
        6.4.8 加强国内铜企业间合作和产学研合作
        6.4.9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走集团化经营之路
        6.4.10 "引进来、走出去",推进国际化经营
        6.4.11 以人为本,助推产业
        6.4.12 规模战略实施新一轮“倍增行动”
        6.4.13 建立风险控制体系,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6.5 促进云南省铜产业发展的政策取向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论文发表情况

(4)云南铜业保持竞争优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企业竞争优势理论
    1.1 “企业核心竞争力”概念思辨
    1.2 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中的重要概念
    1.3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特征和源泉
    1.4 动态中把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章 培育、维护、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途径
    2.1 从企业内部培育核心竞争力
    2.2 从企业外部获取核心竞争力
第三章 创新“云铜”持续竞争优势的战略分析
    3.1 制订发展战略是从企业内部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首要任务
    3.2 战略与竞争力分析
    3.3 行业分析和战略群体分析
第四章 SWOT分析
    4.1 SWOT分析与竞争优势的关系
    4.2 云南铜业 SWOT分析
第五章 云铜集团竞争战略价值链分析
    5.1 我国铜业行业特征分析
    5.2 铜业政策环境约束分析
    5.3 铜行业重点发展领域和结构调整方向
    5.4 铜业产业链分析
    5.5 国际铜业核心价值链启示分析
第六章 对云南铜业保持竞争优势战略的思索
    6.1 云铜集团关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解读
    6.2 云铜战略目标:不仅要做大、做强,而且要做精
    6.3 云铜集团发展战略的突破点
致谢
参考文献

四、某铜加工厂铜管材生产技术改造工程设计总结(论文参考文献)

  • [1]电磁场在铜连铸中应用的研究[D]. 李伟轩. 上海大学, 2009(06)
  • [2]云南省铜资源经济与铜产业价值链结构研究[D]. 武音茜. 昆明理工大学, 2008(09)
  • [3]云南省铜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 王冲. 昆明理工大学, 2007(09)
  • [4]云南铜业保持竞争优势研究[D]. 陈少飞. 昆明理工大学, 2005(10)
  • [5]某铜加工厂铜管材生产技术改造工程设计总结[J]. 崔旻. 有色金属加工, 1996(06)

标签:;  ;  ;  ;  ;  

某铜加工厂铜管生产技改工程设计总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