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DS12887的电气参数智能测试仪

使用DS12887的电气参数智能测试仪

一、使用DS12887的用电参数智能测试仪(论文文献综述)

孙晓哲[1](2016)在《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抽油机工况监测系统设计》文中提出依据国内现代化油田建设的需要,以及对国家能源节约战略的积极响应,针对油田监控行业现存问题,以游梁式抽油机为代表,为其设计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抽油机工况监测系统。该抽油机工况监控系统兼具抽油机电参数采集、远程无线数据传输及抽油机示功图绘制功能。为更好地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数据终端主控芯片采用高性能的STM32处理器;选用专用的电能计量芯片完成电力参数的测量;远程功能的实现依赖于ZigBee传感技术与GPRS无线通信技术的融合,使其在短距离依靠ZigBee技术进行快速有效的传输,而对于远距离的传输技术则采用GPRS无线通信技术,使远程的数据传输更加可靠。同时抽油机井故障阶段的有效信息也可通过该远程传输系统上传至监控室,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故障确认与排除,极大程度地提高生产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论文分别对该无线监测系统所包括的示功图采集模块、电参数测量模块以及无线通信技术模块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根据各模块不同的功能特性对其所需的具体器件选型,以及软、硬件设计进行阐述。例如,示功图采集模块设计了载荷与位移传感器,并实现数据的无线传输,实现载荷、位移信息的无线采集。硬件设计方面,采用CS5463专用电能计量芯片作为电参数测量模块的核心。并重点讲解了STM32与CS5463之间的SPI通讯;在无线通信模块部分,进行了ZigBee无线通信模块和GPRS无线通信模块的选型。在上位机监控系统中采用C#语言进行了人机界面的设计。经测试,此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油田有杆抽油设备的监控,使油田采油工不用频繁的巡井,降低采油工的劳动强度,克服手工绘制示功图时的不准确性以及人工参数测量伴随的人为测量误差。使其在油田抽油机井科学管理方面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

周光永[2](2016)在《基于营配集成系统的配网台区监控终端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电网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完善,监控终端在电网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但配电终端完成的功能单一及传输网络受限,已经不能满智能电网的需求。供电企业在智能电网建设中,一个台区中安装多个监测仪,而且这些监测仪均使用gprs进行通讯,投入的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过高。供电企业要较好较快发展就必须使用高度集成的低成本的智能集成监控终端。为达到低投入高产出的目标,本论文针对集成终端监控终端进行了研究,在研究中对供电企业需求进行了分析,并对终端的各类功能进行了集成研究。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功能设计的研究,功能设计从企业需求出发,对企业需求进行调查,准确定位各项功能的需求。再对需求提出解决方案,从解决方案中提炼出可行的功能设计。其次是硬件研究,根据功能的需求进行硬件的选型与组合,通过硬件的研发完成各项集成功能。就各硬件之间必须相互协调问题,本文从硬件的整体架构的协作进行了研究。最终为终端硬件电路设计和开展提出可行性方案。其主要硬件包括:双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再次是软件设计,通过数据采集读取模块设计、数据处理模块设计、数据存储模块设计、数据收发和转输模块设计完成终端的各项功能。终端在软件设计上对数据进行分析,实现监测与控制的数据分离,通过判断数据的类型防止设备误动。同时对控制数据进行特定的加密,防止外来数据入侵。为提高软件的通用性,在终端软件设计时采用安桌平台进行开发,主要开发工具为eclipse。最后是接口的研究,为实现终端的多项功能,终端的接口设计成了终端研究的关键。研究的接口包括:无线网络接口,硬件读取接口,控制接口。每类接口根据不同的设计完成各类不同的功能。无线网络接口完成网络传输、电能表集抄、末端电流电压监测、线路三相不平衡监控等功能;硬件读取接口完成首端电流电压监测、现场局放监测、变压器运行情况监测、环境监测等功能;控制接口完成三相不平衡调整、变压器温控、开关的关、合,电容器投退控制,视频实时监控等功能。通过集成监控终端的开发应用,可以减少供电企业的运行维护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为供电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郭以贺[3](2014)在《中压电力线通信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智能配电网发展迅速,对通信平台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鉴于我国配电网覆盖面广、结构复杂的特点,需要因地制宜地选取合适的通信技术。其中,中压电力线通信技术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技术难点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解决。本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面向智能电网的中压电力线通信关键技术研究”(61172075),重点研究了中压电力线信道模型和相关通信技术,在此基础上,设计实现了基于中压电力线通信的馈线自动化系统。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多导体传输线理论建立了中压三相架空电力线路的传输和输入阻抗模型。结合典型的线路结构分析了各模量信号在三相线路上的传播特性,指出了Clarke矩阵在整个频段内可以作为相模变换矩阵,降低了信道建模的难度。分析了相地和相相输入阻抗的特性。提出了一段均匀三相线路在相地和相相耦合方式下传输衰减的简化计算公式,揭示了不同模量间相互耦合的规律,得出了相相耦合方式下终端匹配电阻的计算方法。2.基于对多台配电变压器的测量数据,分析了电力线通信频段内变压器高压端口的阻抗特性。利用其输入阻抗矩阵的对称性,提出了一种简化的变压器端口建模方法。3.建立了中压电力线通信信道的整体模型。典型现场实测的阻抗和衰减数据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分析了主要模型参数对建模结果的影响,进一步简化了模型的复杂度。建立了中压电力线路输入阻抗的宽频宏模型,可以用于实验室环境下研究阻抗匹配电路的设计。4.基于直接优化法和简化实频法提出了中压电力线路宽带阻抗匹配的方法,利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注入电力线的信号功率。设计了基于锁相放大器的电力线阻抗在线测量系统,具有较强噪声抑制能力,并同时测量阻抗的实部和虚部。为了验证阻抗匹配的效果,设计了通过测量直流电源供给功放的电流,从而间接检测功放输出电流的方案。5.设计了基于10kV一体化智能柱上开关的馈线自动化系统,并首次应用于配电网。分析了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力线通信、测控和保护等关键技术。为了应对电力线通信信道的恶劣环境,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通道选择策略,设计了相应的通信规约。结合某实际馈线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情况,证明了中压电力线通信技术可以为配电自动化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通信服务。根据系统的通信信号强度数据,分析了信道衰减和噪声的一般规律,总结了中压电力线路的信道特性,进一步验证了建模方法的可行性,这些数据可以为相关科研工作者提供设计帮助。

朱凯[4](2013)在《基于CAN总线的移动电站监控器的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集成电路和嵌入式技术的发展,嵌入式系统在各种车载装备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移动电站作为车载装备的电力供给来源,其供电质量和可靠性直接决定了装备效能的发挥,因此,实现移动电站的现代化和信息化以及保证其供电质量和可靠性对车载装备的现代化建设具有良好的意义。本文针对某型车辆开展了基于CAN总线的移动电站监控器的设计。首先,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电力监控设备及CAN总线的发展现状。然后,对CAN总线相关理论进行了研究,针对某型移动电站系统结构,确定了监控器的基本功能及性能指标,详细论述各监控参数的测量原理,提出了以CAN总线构建系统的拓扑结构。再次,利用高性能ARM芯片LPC2368、专用计量芯片ADE7758和各种传感器进行了硬件设计,基于μC/OS II操作系统进行了各模块的软件设计,在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和结构设计过程中同时进行了可靠性设计和可靠性测试,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提高了整个嵌入式系统的可靠性。最后,对系统进行了台架试验和实际装车应用试验,经过试验和试用证明,设计的监控器达到了车载移动电站的要求。本监控器集测量、保护、控制、通信于一体,取代目前移动电站配电系统各种模拟或数显的电流表、电压表、转速表以及控制和保护装置等,彻底改变了传统仪器的结构,使整个系统拓扑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整车各项监控参数的集散控制以及功能扩展,使本系统结构更加合理,更加人性化。同时,提高了车辆上装的使用空间,而且还能够进一步规范移动电站的操控流程,降低移动电站的维护、培训等边际成本,提升车辆承载装备的总体自动化、集成化、信息化水平。因此,本设计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张嵩[5](2011)在《用于包含多微网配电系统的保护装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分布式电源通常接入中压或低压配电系统,并会对配电系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传统的配电系统被设计成仅具有分配电能到末端用户的功能,而未来配电系统有望演变成一种功率交换媒体,即它能收集电力并把它们传送到任何地方,同时分配它们。因此将来它可能不是一个“配电系统”而是一个“电力交换系统(Power delivery system)"。分布式发电具有分散、随机变动等特点,大量的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将对配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产生极大的影响。分布式发电微网引入配电系统后,传统的保护方式已无法起到原有的作用。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提出了一种以纵联比较式保护原理为基础的包含多微网配电系统的区域纵联保护方案,并根据这一方案研发了保护装置样机。这一方案通过对不同位置故障方向元件动作状态的比较,能够方便、准确地确定出故障点的位置,以实现对故障部分的快速切除,确保非故障部分的正常运行。该保护系统采用了“一主多从”的非对等式纵联保护结构和查询式的馈线纵联保护通信方案,可大大简化保护从机的动作逻辑和软硬件结构,从而降低系统的造价和安装维护工作量。方向元件的正方向采用了“自上而下”的配置模式,仅需要检测其安装点下游的故障,使其检测的灵敏度基本不受分布式电源运行方式的影响,提高了保护系统的适应性。由一套区域纵联保护系统实现整个配电变电站及其所有馈出线的纵联主保护,并辅以保护从机中的后备保护功能,既能够获得较好的保护性能,满足包含多微网配电系统继电保护的需要,又不会增加太多的造价和成本。在装置研发方面,采用模块化设计思路,根据设计需要选择性能优越的相关芯片组成硬件系统,开发了一套用于主机的面向智能配电网的故障检测及隔离系统软件。该软件以VS.NET为开发平台,引入了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采用了面向对象的编程设计思想。程序可实现故障模拟、故障结果查询和主机与从机通信等功能,使装置达到最佳性能,并搭建了光纤通信平台对装置的性能进行测试。本保护方案的提出,解决了包含多微网配电系统中故障无法可靠切除的问题,为绿色环保能源的进一步广泛应用和分布式发电在配电系统中的广泛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相应保护样机的研发,填补了在包含多微网配电系统中保护装置研究的空白,推进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进程。对装置的性能测试的成功,进一步证明了提出的保护原理的正确性,也证明了保护装置设计的合理性。

舒行科[6](2011)在《纸张平滑度检测仪电子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纸张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在不同的应用场合对纸张的质量要求也有所不同。纸张平滑度是评价纸张好坏的一个重要参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纸张平滑测试仪由于其测试精度低和速度偏慢,不能很好的满足客户的需要。为了能更方便精确的测试纸张平滑度,本文将依据别克法设计一款具有自动检测,显示等功能的纸张平滑度检测仪。本文设计的纸张平滑度检测仪是以DSP芯片作为系统的微控制器,加上一些外围器件实现平滑度的检测。纸张平滑度检测大致过程是利用PWM技术调节占空比的方式来调节真空泵电机的驱动电压大小,从而控制真空泵电机转速来达到控制抽取真空的速率,采用模糊PID算法将真空容器气压稳定在50.66KPa。利用气压传感器实时检测气压的变化,通过AD转换器将气压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入DSP芯片进行处理,记录气压在规定范围内变化所需要的时间。整个方案采用的是16位的TMS320F240DSP芯片作为核心控制,实现对整个仪器的工作过程加以控制。系统主要由气压检测、A/D转换、直流调速、人机接口等模块组成,通过输入/输出接口与数据采集单元、外部设备相连,并在软件控制下完成对纸张平滑性的精确检测。本文设计的仪器主要功能有:1、依据别克法实现对纸张样品平滑度的全自动的快速测定。2、能精度,可靠的测试纸张样品的平滑度。3、根据不同的纸张平滑度大小,实现容器腔的切换,分别选用大真空容器腔和小真空容器腔来进行测试。4、友好的人机界面,简单易懂的操作,自动检测、测量结果的自动显示,相关数据的打印。

李林,王心刚[7](2011)在《FPGA与单片机在RLC测量系统设计中的应用》文中提出提供了一种采用FPGA和单片机实现自动测量RLC参数的测量系统。系统以C8051F020 MCU单片机作为系统控制器,利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FS)技术使用FPGA来产生测试用正弦波,利用电抗元件串联分压原理,实现对电阻、电容、电感的精确测量。本测量系统结构简单,并进行了抗干扰设计,使其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保证系统可靠工作。

卢纯[8](2011)在《提高供电企业电气设备试验仪器集成度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气设备试验对于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供电企业的生产运行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和价值,它是电气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本文通过对供电企业电气设备试验的现场调研,将电气设备试验分为直流电源试验类、交流电源试验类、油和气体试验类和其他试验类等四部分,并着重研究交流电源试验类。通过对此类试验的原理和方法的研究,得出可以将变压器空载损耗测量、空载电流测量、负载损耗测量、阻抗电压测量、短路阻抗测量、零序阻抗测量、变比试验、线路参数测量等一些综合到一个试验平台上进行试验的结论。根据这个结论开发了一种多功能参数测量仪,采用Atmel公司的AT89C55来作为多功能测量分析仪的微控制器,并做出了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设计,利用Lattice公司生产的可编程逻辑器件芯片来完成逻辑控制功能,通过自行设计的电压和电流采集电路达到了对前端信号调理的目的,保证了测量精度,选用美国AD公司推出的A/D转换器AD1674对电压和电流信号进行转换,完成了对硬件系统的设计,并对多功能参数测量仪进行了软件部分的开发,完成了对多功能参数测量仪的研制。

王彤[9](2010)在《智能单井电量GPRS远程测量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油田生产管理的信息化,以及节能管理控制要求的具体化,国内个别油田已开始逐步推进单井电能计量方案。但目前,单井电能计量实施范围很小,且主要采用普通的民用转盘式机械电表。主要存在几方面问题:一是油井负载短时波动大且有负功的特点导致计量误差大;二是抄表和计量不方便;三是除了累计电量,得不到其他的有用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种智能单井电量远程测量系统,以单片机结合专用电能计量芯片为核心,可实现累计电量、电压、电流等直接参数的测量,以及日耗电量等间接参数的测量和计算,从而实现对现场油井运行全部电参数的实时测量和计算。为了提高整体精度和可靠性,采用了CS5463集成电能计量芯片作为三相电压、电流的数据采集模块。现场采集所得的电压、电流信号,经三组CS5463的六路二阶Δ-ΣADC模块采样计算得到电压、电流有效值及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等运行参数。由于三相电参数采集模块采用CS5463芯片设计,使得测量带宽达到21次谐波,芯片内部对电能计量使用的是Δ-ΣADC,避免了调压后电流波形畸变对功率因数测量精度的影响。在设计中考虑到后期分析计算的需要,提出了数据时间标签的理念,采用了时钟日历芯片DS12C887,使得测得的数据都有了时间数据的补充,对其日后的研究,查取,分析历史数据等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针对现场设备分散的特点,设计了无线和有线传输相结合的数据传输方案。无线传输方面,系统配有目前应用广泛,采用了技术较成熟的山东力创科技有限公司的无线数据传输模块LQ-8200,实现了使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条件恶劣的情况下可以不上井即得到系统测量数据;有线传输方面,系统采用了SP2539串口扩展芯片解决了现场串口缺乏的问题。有线和无线相配合,成为了解决系统数据传输的整体方案。本文提出的基于GPRS的智能单井电量测量系统很好的解决了目前油井测量过程中的电参数采集和传输记录等问题,提高了单井计量的技术水平和准确度,满足了油田开发和生产需要。

张伟[10](2009)在《基于DSP的发电机组电力参数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电力参数检测是保证电力系统良好供电质量的必要手段,对于脱离电网独立运行的发电机组则显得更为重要。在为各种武器装备提供电源的发电机组中,由于装备对电源品质的要求极高,故需对发电机组的发电品质进行实时准确而详细的监控。基于DSP的发电机组电力参数检测系统,应用于该技术和环境要求下的现场监控。文章介绍以TMS320F2812 DSP为核心的电力参数测试仪研究和开发的若干成果。阐述产品在各个阶段中信号采样、数据分析、人机接口和通讯等模块的软硬件功能设计与实现;讨论在高精度要求和恶劣环境情况下频率、电压和电流有效值、功率以及电能等电参量的测量原理。针对同价位上的一般电力参数系统精度不高、环境适应性差、系统稳定性不好、软件稳定性差等问题,在传统的采样和计算方法上,本文提出以高精度频率采样电路为基础的AD采样电路、多电源系统和多层次保护电路等硬件系统;以分层多任务调度系统为基础的软件构架;以分段线性补偿和相移补偿的精度校准方法。以上方法已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和调试,工程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电力参数测试系统,对复杂的被测电力信号具有较高的测量速度和精度,具备较好的安全保护系统和良好的环境适应性,满足军用环境下发电机组的电力参数检测要求。

二、使用DS12887的用电参数智能测试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使用DS12887的用电参数智能测试仪(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抽油机工况监测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3 本文所做的工作
第二章 抽油机无线工况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抽油机的工作原理
    2.2 抽油机示功图的分析与研究
    2.3 抽油机无线工况监测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无线数据传输的实现
    3.1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
        3.1.1 Zig Bee技术简介
        3.1.2 Zig Bee的组成及其自组网
        3.1.3 Zig Bee网络拓扑
    3.2 GPRS无线通信技术
        3.2.1 GPRS通信原理
        3.2.2 GPRS通信协议
    3.3 监测系统连接到Internet的方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抽油机无线工况监测系统的硬件设计
    4.1 电力参数采集模块的设计
        4.1.1 电力参数测量原理
        4.1.2 CS5463测量电路
        4.1.3 CS5463前端采集电路
    4.2 载荷传感器的设计
        4.2.1 载荷测量原理
        4.2.2 载荷采集电路
    4.3 位移传感器的设计
        4.3.1 位移测量原理
        4.3.2 位移采集电路
    4.4 主控模块的设计
    4.5 无线通信模块的设计
    4.6 系统时钟电路的设计
    4.7 数据存储电路的设计
    4.8 电源模块的设计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抽油机无线工况监测系统软件设计
    5.1 主程序的设计
    5.2 电力参数采集模块程序的设计
    5.3 示功图采集模块的程序设计
    5.4 无线通信模块程序设计
    5.5 抽油机上位机监控软件的设计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抽油机无线工况监测系统的现场测试
    6.1 系统硬件电路组建
    6.2 系统的硬件调试
    6.3 现场调试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营配集成系统的配网台区监控终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监控终端的研究现状
    1.3 电网基础设施的现状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终端的功能设计
    2.1 监测功能
        2.1.1 三相负荷不平衡监测功能
        2.1.2 电压监测功能
        2.1.3 电流监测功能
        2.1.4 负荷监测功能
        2.1.5 温度监测功能
        2.1.6 开关分合闸监测功能
        2.1.7 视频监视功能
        2.1.8 局放监测功能
        2.1.9 数据处理功能
    2.2 控制系统功能
        2.2.1 智能开关控制功能
        2.2.2 三相不平衡控制功能
        2.2.3 线路调压功能
        2.2.4 变压器散热功能
        2.2.5 集抄控制功能
    2.3 传输网功能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集成终端的硬件组成
    3.1 终端的硬件架构
        3.1.1 终端的外部硬件架构
        3.1.2 终端的硬件组织
        3.1.3 终端的内部硬件架构
        3.1.4 各功能模块的硬件
        3.1.5 硬件的数据处理
    3.2 终端的硬件实现
        3.2.1 硬件芯片的选型
        3.2.2 硬件结构的实现
        3.2.3 电源系统的实现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终端的软件设计
    4.1 开发平台及系统管理
    4.2 软件功能模块
        4.2.1 数据读取模块
        4.2.2 数据识别模块
        4.2.3 数据运算模块
        4.2.4 数据存储模块
        4.2.5 显示输出模块
        4.2.6 数据输入模块
        4.2.7 数据上传模块
        4.2.8 控制数据模块
    4.3 软件程序设计
        4.3.1 类结构图
        4.3.2 读取类设计
        4.3.3 运算类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终端的接口设计
    5.1 电源接口的设计
    5.2 母线电流接口设计
    5.3 温度监测接口设计
    5.4 变压器散热器控制器接口设计
    5.5 开关状态监控测接口设计
    5.6 视频监控接口设计
    5.7 通讯系统的组成
        5.7.1 本文研究的通讯系统
        5.7.2 接口的组成
        5.7.3 接口的硬件选择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营配集成系统的含接
    6.1 营配集成系统
        6.1.1 营配集成系统的功能
        6.1.2 系统的层分结构分析
    6.2 终端据数据接入
        6.2.1 终端上传数据规范
        6.2.2 数据与系统功能的对应关系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终端测试
    7.1 测试平台
    7.2 精度测试
    7.3 营配集成系统测试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中压电力线通信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三相电力线信号传输
        1.2.2 变压器高频模型
        1.2.3 中压电力线信道特性
        1.2.4 电力线信道建模方法
        1.2.5 电力线阻抗匹配方法
        1.2.6 电力线通信相关标准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配电网主要电气设备模型研究
    2.1 中压电力线信道的特点
    2.2 三相架空电力线路模型
        2.2.1 架空电力线路单位长度参数计算
        2.2.2 相模变换方法
        2.2.3 终端电压和电流计算
        2.2.4 输入阻抗计算
        2.2.5 Clarke矩阵实现相模变换分析
    2.3 中压电力线通信耦合方式研究
        2.3.1 传播特性分析
        2.3.2 相地耦合方式的传播规律
        2.3.3 相相耦合方式的传播规律
    2.4 变压器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压电力线通信信道模型研究
    3.1 中压电力线信道特性测试
    3.2 中压电力线信道整体模型
    3.3 信道模型实验验证
        3.3.1 测试环境
        3.3.2 三相电力线路输入阻抗测量
        3.3.3 变压器对输入阻抗的影响
        3.3.4 信道衰减特性
    3.4 模型参数影响分析
        3.4.1 与大地电阻率的关系
        3.4.2 与线路单位长度参数的关系
        3.4.3 与相模转换矩阵的关系
    3.5 电力线信道输入阻抗宽频模型
        3.5.1 输入阻抗的有理函数逼近
        3.5.2 输入阻抗综合
        3.5.3 算例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压电力线通信阻抗匹配技术研究
    4.1 阻抗匹配问题概述
    4.2 电力线阻抗在线测量方法
        4.2.1 锁相放大原理
        4.2.2 阻抗测量方案
        4.2.3 阻抗测量实例
    4.3 宽带阻抗匹配方法
        4.3.1 二端口网络的散射参数
        4.3.2 直接优化法
        4.3.3 简化实频法
    4.4 阻抗匹配效果检测技术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压电力线通信在配电自动化中的应用
    5.1 中压电力线通信在配电自动化中的应用现状
        5.1.1 国内配电自动化建设现状
        5.1.2 各种配电网通信方式比较
    5.2 基于电力线通信的馈线自动化系统
        5.2.1 10kV一体化智能柱上开关
        5.2.2 主站系统
        5.2.3 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功能特点
    5.3 通信规约的设计
        5.3.1 主要通信规约分析
        5.3.2 自适应通道选择方案
    5.4 基于实测数据的信道特性分析
        5.4.1 信道特性与通信性能分析
        5.4.2 信道特性沿线分布规律
        5.4.3 保护动作发生时的信道特性
        5.4.4 中压电力线信道特性总结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4)基于CAN总线的移动电站监控器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电力监控设备及 CAN 总线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1.2.1 电气检测仪表方面
        1.2.2 电力参数测量技术方面
        1.2.3 CAN 总线技术方面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CAN 总线原理研究
    2.1 CAN 总线的特性
    2.2 CAN 总线分层结构
    2.3 CAN 总线的信息帧
    2.4 CAN 总线的基本组成与组织规则
        2.4.1 CAN 总线的基本组成
        2.4.2 CAN 总线组织的基本规则
    2.5 CAN 总线组织的传输过程
    2.6 CAN 总线的错误检测机制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1 移动电站系统结构
    3.2 功能及性能指标
    3.3 监控参数的特点及测量原理
        3.3.1 发电系统参数
        3.3.2 保护参数
        3.3.3 操作步骤提示及过程控制
    3.4 基于 CAN 总线的拓扑结构
    3.5 嵌入式系统可靠性设计
        3.5.1 元器件的可靠性选择
        3.5.2 冗余设计
        3.5.3 电磁兼容设计
        3.5.4 故障自动检测与诊断
        3.5.5 可靠性测试环境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硬件设计
    4.1 微控制器的选型及芯片应用
        4.1.1 微控制器的选型
        4.1.2 ADE7758 的使用
        4.1.3 时钟芯片 DS12887-33 的应用
    4.2 电流互感器的选择与调理电路的设计
    4.3 电压互感器的选择与调理电路的设计
    4.4 温度、压力传感器的选择及调理电路的设计
    4.5 CAN 接口电路
        4.5.1 CAN 总线主要器件
        4.5.2 CAN 通信的硬件设计
    4.6 各模块资源分配及原理图
        4.6.1 显示模块设计
        4.6.2 交流采集模块设计
        4.6.3 温度、压力模块设计
        4.6.4 转速、开关量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软件设计
    5.1 基于 ARM 的系统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5.2 C /OS 操作系统及在 LPC2368 上的移植
        5.2.1 μC/OS-Ⅱ简介
        5.2.2 μC/OS-Ⅱ在 LPC2368 上的移植
    5.3 CAN 通信程序设计
    5.4 监视单元程序设计
    5.5 数据采集模块程序设计
        5.5.1 电力参数采集模块程序设计
        5.5.2 温度、压力采集模块程序设计
        5.5.3 转速、开关量采集模块程序设计
    5.6 软件的可靠性设计
    5.7 程序的固化和烧写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样品的试制及试验
    6.1 样品试制
    6.2 硬件可靠性测试
        6.2.1 单板测试
        6.2.2 集成测试
    6.3 软件可靠性测试
    6.4 台架模拟试验
        6.4.1 开环台架试验
        6.4.2 闭环台架试验
    6.5 实际装车试验
        6.5.1 安全性试验
        6.5.2 行驶可靠性试验
        6.5.3 作业可靠性试验
        6.5.4 电磁兼容试验
        6.5.5 特殊环境试验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用于包含多微网配电系统的保护装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改进传统的电流保护
        1.2.2 距离保护
        1.2.3 基于通信技术的保护
    1.3 本文所做主要工作
第二章 用于包含多微网配电系统的保护原理
    2.1 DG并网对现有配网保护系统影响分析
    2.2 区域纵联保护原理
        2.2.1 包含多微网配电系统的特点
        2.2.2 选择纵联保护原理
        2.2.3 区域纵联保护的结构
        2.2.4 区域纵联保护方案的工作流程
        2.2.5 故障方向检测元件
        2.2.6 故障区段定位算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保护装置的硬件设计与开发
    3.1 保护装置设计要求
    3.2 硬件设计原理
        3.2.1 电压电流形成模块
        3.2.2 AD转换模块
        3.2.3 CPU模块
        3.2.4 液晶显示
        3.2.5 串行通信模块
        3.2.6 日历时钟模块
        3.2.7 电源模块
    3.3 装置介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保护装置的软件设计与开发
    4.1 软件设计要求
    4.2 软件整体设计流程图
    4.3 主要功能软件设计与开发
        4.3.1 初始化模块
        4.3.2 自检模块
        4.3.3 数据采集模块
        4.3.4 故障判断与处理模块
        4.3.5 人机接口模块
        4.3.6 串行通信模块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保护装置性能测试
    5.1 装置性能测试目标
    5.2 装置性能测试方案
        5.2.1 正常工作条件下装置性能测试
        5.2.2 发生故障时的装置性能测试
        5.2.3 装置的通信性能测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纸张平滑度检测仪电子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外发展状况
    1.3 国内发展状况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问题
        1.4.1 研究内容
        1.4.2 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文章的结构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纸张平滑度检测仪的总体设计
    2.1 系统总体框图设计
    2.2 测试结构框图设计
    2.3 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和系统的功能
        2.3.1 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
        2.3.2 系统的主要功能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计
    3.1 微控制器的选择和外设接口部分设计
        3.1.1 微控制器的选型
        3.1.2 数据掉电保护和报警复位电路设计
        3.1.3 时钟电路设计
    3.2 前向通道设计
        3.2.1 气压传感器
        3.2.2 模数转换器的选择
        3.2.3 模数转换部分电路的设计
    3.3 后向通道的设计
        3.3.1 电磁阀的选择
        3.3.2 PWM控制技术
        3.3.3 真空泵的选择
        3.3.4 直流调速系统和驱动电路设计
    3.4 人机接口设计
        3.4.1 键盘功能的设计
        3.4.2 显示功能的设计
        3.4.3 打印机
        3.4.4 通信接口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
    4.1 软件总体设计
    4.2 各子程序模块设计
    4.3 控制算法的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8)提高供电企业电气设备试验仪器集成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其研究意义
    1.2 电气设备试验发展现状及研究动态
        1.2.1 电气设备试验分类
        1.2.2 电气设备试验的地位和作用
        1.2.3 电气设备试验结果的分析和判断
        1.2.4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供电企业电气设备现场试验内容分析
    2.1 调研报告情况概述
    2.2 直流电源试验类内容分析
        2.2.1 直流电阻测量
        2.2.2 绝缘电阻测量
        2.2.3 直流泄漏电流测量和直流耐压试验
        2.2.4 直流电源试验类分析小结
    2.3 交流电源试验类内容分析
        2.3.1 变压器空载试验
        2.3.2 变压器短路特性试验
        2.3.3 变比试验
        2.3.4 线路工频参数测量
        2.3.5 介质损耗因数测量
        2.3.6 局部放电测量
        2.3.7 交流耐压试验
        2.3.8 交流电源试验类分析小结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功能参数测量仪硬件设计
    3.1 多功能参数测量仪的原理及其组成
    3.2 数据处理单元
        3.2.1 单片机MCU
        3.2.2 单片机的最小系统设计
        3.2.3 外部存储器的扩展
        3.2.4 日历时钟电路
    3.3 逻辑控制单元
        3.3.1 可编程逻辑器件
        3.3.2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硬件电路设计
    3.4 数据采集单元
        3.4.1 变换器的选型
        3.4.2 前端信号调理电路
        3.4.3 A/D 采样电路
        3.4.4 相角测量电路
        3.4.5 频率测量电路
    3.5 人机接口单元
        3.5.1 液晶显示电路
        3.5.2 键盘接口电路
    3.6 数据通信单元
        3.6.1 串口通信电路
        3.6.2 USB 通信电路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功能参数测量仪软件设计
    4.1 单片机软件开发环境
        4.1.1 集成开发环境
        4.1.2 Keil ULINK2 仿真器
        4.1.3 开发语言
    4.2 多功能参数测量仪软件系统设计
        4.2.1 数据采集子程序
        4.2.2 数据处理子程序
        4.2.3 串口通信子程序
        4.2.4 日历时钟子程序
        4.2.5 外部EEPROM 子程序
        4.2.6 键盘扫描子程序
        4.2.7 液晶显示子程序
    4.3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软件设计
        4.3.1 Quartus II 硬件编译环境
        4.3.2 硬件描述语言VHDL
        4.3.3 利用VHDL 语言进行PLD 程序设计
        4.3.4 可编程逻辑器件PLD 仿真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详细摘要

(9)智能单井电量GPRS远程测量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意义
    1.2 智能单井电量GPRS 远程测试系统的发展现状
        1.2.1 智能单井电量测试系统的发展现状
        1.2.2 GPRS 远程传输的发展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2章 电参数测量原理
    2.1 电参数的测量方式
        2.1.1 感应式电能表
        2.1.2 电子式电能表的测量原理
        2.1.3 Δ-ΣA/ D转换器的原理的简介
    2.2 电参数的测量
        2.2.1 电压和电流有效值的测量
        2.2.2 功率的测量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智能单井电量远程测量系统的核心硬件设计
    3.1 智能单井电量GPRS 远程测量系统的结构功能
        3.1.1 系统基本的功能结构
        3.1.2 系统基本的功能简述
    3.2 智能单井电量远程测量系统的单片机硬件设计
        3.2.1 单片机设计选型说明
        3.2.2 单片机外围复位电路的设计
    3.3 基本电参数采集方式及硬件电路设计
        3.3.1 CS5463 芯片简介
        3.3.2 电参数采集模块硬件电路设计
        3.3.3 电参数采集模块程序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通讯功能扩展和采集数据时间标签的设计
    4.1 GPRS 的远程数据传输
        4.1.1 GPRS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4.1.2 基于GPRS 的电能测量系统
    4.2 基于SP2539 的串口扩展电路
        4.2.1 串口扩展的原理
        4.2.2 串口扩展软件设计
    4.3 采集数据时间标签的设计
        4.3.1 日历时钟的选择
        4.3.2 DS12C887 的原理及硬件电路设计
    4.4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智能单井电量GPRS 远程测量系统核心部分电路板实物图
参考文献
致谢

(10)基于DSP的发电机组电力参数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内的研究现状
        1.2.2 国外的研究现状
        1.2.3 技术发展趋势
    1.3 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1.3.1 课题的来源及内容
        1.3.2 课题的意义
    1.4 本文重点解决的问题和创新点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电力参数的测量原理和方法
    2.1 交流信号采样算法
        2.1.1 同步采样法
        2.1.2 非同步采样法
        2.1.3 准同步采样法
    2.2 电力参数的测量
        2.2.1 交流电压值、电流值测量
        2.2.2 频率测量
        2.2.3 功率及功率因数计算
    2.3 高精度功率测量的软件补偿方法
        2.3.1 分段线性补偿
        2.3.2 相移校准
第三章 检测仪的硬件系统设计
    3.1 总体简介
        3.1.1 接线方法和主要功能
        3.1.2 测量量程和精度
    3.2 硬件系统总体框架
    3.3 DSP芯片选型
    3.4 电源系统设计
        3.4.1 前端输入保护电路
        3.4.2 前端输入开关电源
        3.4.3 电压变换电路
        3.4.4 模拟电源路部分
        3.4.5 5V数字供电电路和2.5V精确模拟电压基准
        3.4.6 DSP专用供电电路
        3.4.7 锂电池供电电路
        3.4.8 电源上电、掉电序列要求
    3.5 被测电压电流取样电路
        3.5.1 电压、电流互感器及放大电路
        3.5.2 信号调理电路
        3.5.3 测频电路
    3.6 AD采样芯片及相关电路
    3.7 时钟电路
    3.8 OLED显示电路
        3.8.1 液晶显示接口电路
        3.8.2 接口时序
    3.9 按键系统
    3.10 外部通信
    3.11 硬件的抗干扰设计
    3.12 外型结构的PRO-E设计
    3.13 总结
第四章 软件设计
    4.1 软件总体流程
    4.2 中断服务程序
    4.3 主程序
        4.3.1 A/D采样程序
        4.3.2 循环队列
        4.3.3 电力参数测量
        4.3.4 显示程序
        4.3.5 通讯程序
第五章 系统调试、测试和分析
    5.1 系统调试
        5.1.1 硬件调试
        5.1.2 软件调试
    5.2 精度试验
        5.2.1 精度测试结果
        5.2.2 精度误差来源分析
        5.2.3 精度误差修正及结果比对
    5.3 环境(含环境精度)试验
    5.4 电磁兼容实验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使用DS12887的用电参数智能测试仪(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抽油机工况监测系统设计[D]. 孙晓哲. 东北石油大学, 2016(02)
  • [2]基于营配集成系统的配网台区监控终端的研究[D]. 周光永. 华南理工大学, 2016(05)
  • [3]中压电力线通信关键技术研究[D]. 郭以贺. 华北电力大学, 2014(12)
  • [4]基于CAN总线的移动电站监控器的设计[D]. 朱凯.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05)
  • [5]用于包含多微网配电系统的保护装置研究[D]. 张嵩. 山东大学, 2011(04)
  • [6]纸张平滑度检测仪电子系统设计与实现[D]. 舒行科. 长春工业大学, 2011(05)
  • [7]FPGA与单片机在RLC测量系统设计中的应用[J]. 李林,王心刚.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2011(03)
  • [8]提高供电企业电气设备试验仪器集成度的研究[D]. 卢纯. 华北电力大学, 2011(04)
  • [9]智能单井电量GPRS远程测量系统的研究[D]. 王彤.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0(06)
  • [10]基于DSP的发电机组电力参数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张伟. 南昌大学, 2009(S1)

标签:;  ;  ;  ;  ;  

使用DS12887的电气参数智能测试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