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布比卡因髓内麻醉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夏姿询[1](2021)在《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硬膜外在老年下肢骨折麻醉中的价值及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硬膜外在老年下肢骨折麻醉中的价值及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佳木斯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28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4例。对照组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研究组实施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硬膜外麻醉。观察分析两组麻醉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麻醉指标、生命体征及VAS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麻醉见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麻醉后30 min MAP、HR、R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后30 min 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结束时、术后6、24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使用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硬膜外麻醉效果显着,并发症少,可有效改善其生命体征,减轻疼痛,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应用。
钱红岩[2](2021)在《布比卡因椎管内麻醉复合全麻在胫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布比卡因椎管内麻醉复合全麻在胫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我院行内固定术治疗的106例胫骨骨折患者,随机将单数归为对照组,双数归为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实施全麻,观察组实施布比卡因椎管内麻醉复合全麻,对比两组不同时点[麻醉诱导前(T0)、术前5min(T1)、手术开始15min(T2)、手术开始30min(T3)、拔管时(T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全麻药物使用总量、睁眼时间及术后认知功能。结果 T0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1、T2、T3时,两组MAP、HR均逐渐降低,并于T4时上升,且观察组T2、T3时MAP、HR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时点、组间与时间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全麻药物总量少于对照组,睁眼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两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4、术后2h时,两组MMSE评分均逐渐降低,并于术后8h时逐渐上升,且观察组T4、术后2h、术后8h时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时点、组间·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布比卡因椎管内麻醉复合全麻应用于胫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可维持其术中血流动态学稳定,减少全麻药物使用总量,且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
杨静,余卓颖,李民[3](2021)在《右美托咪定在椎管内麻醉中的研究现状》文中提出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开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椎管内麻醉常用于腹部和下肢的微创手术。椎管内麻醉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寒战、恶心、呕吐、低血压和心动过缓[1]。为了提高麻醉质量,延长镇痛持续时间,同时减少高剂量局麻药使用后迟发的心动过缓、低血压、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的发生,许多研究进行椎管内麻醉时在局麻药中添加辅助药物。右美托咪定用于术中镇静[2],近年来,其在区域麻醉方面的应用成为热点。
吴江[4](2021)在《两种比重布比卡因对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于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基于已有的布比卡因剂量的研究,选用剂量相等的轻比重与重比重两种比重的布比卡因作为腰硬联合麻醉的腰麻药液,通过观察患者的术后转归情况,探究此两种比重布比卡因腰麻药液对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别,以及使用哪一种比重布比卡因腰麻药液的老年患者的术后转归结果更优。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前瞻原则,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拟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行择期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且满足纳入标准要求,利用随机数字化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A、B两组,A组蛛网膜下腔腰麻药液采用0.75%布比卡因1ml(7.5mg)与灭菌注射用水1ml配成轻比重药液,B组蛛网膜下腔腰麻药液采用0.75%布比卡因1ml(7.5mg)、脑脊液0.9ml与10%葡萄糖注射液0.1ml配成重比重药液。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补液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1、一般资料比较:A、B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ASA分级、术前并存疾病等项目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手术情况比较:A、B两组患者术中补液量、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转归情况比较:在舒适度方面,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下床活动时间方面,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拟行择期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时,相较于重比重布比卡因腰麻药液,采用轻比重布比卡因腰麻药液的患者舒适度较高,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较早,有利于患者的术后转归。因此,如患者条件允许,可优先考虑选择轻比重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
赵欣荣[5](2021)在《膝关节术后不同位点内收肌管神经阻滞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在膝关节镜手术与膝关节置换手术结束后,于内收肌管的不同位点以盐酸左旋布比卡因和地塞米松的混合液进行单次内收肌管神经阻滞,同时配备自控式静脉镇痛泵。观察术后患者患肢首次抬腿时间、患肢出现疼痛时间、术后静脉使用止疼药(舒芬太尼)剂量以及术后是否发生恶心呕吐。通过对比各个观察指标来探索两种手术各自最佳的阻滞位点,从而探索膝关节手术术后内收肌管神经阻滞的最佳阻滞位点。为术后患者镇痛提供更好的方案,使患者围术期更加舒适。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1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腰麻下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与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各60例,每种手术随机分为两组:内收肌管近端膝关节镜组(A组,0.375%左旋布比卡因20 ml+3 mg地塞米松)、内收肌管中端膝关节镜组(B组,0.375%左旋布比卡因20 ml+3 mg地塞米松),每组30例;内收肌管近端膝关节置换组(C组,0.375%左旋布比卡因20 ml+3 mg地塞米松)、内收肌管中端膝关节置换组(D组,0.375%左旋布比卡因20 ml+3 mg地塞米松),每组30例。手术结束后在超声引导下使用神经阻滞针进行内收肌管神经阻滞,在1min内注射完成后观察30 min,无不适再送往病房,记录腰麻药注射时间、患侧肢体抬腿时间、患侧肢体疼痛时间、术后三天镇痛药物使用剂量及术后是否发生恶心呕吐;由于只观察患者术后三天的基本情况,当患者术后三天仍然均未出现首次抬腿时间或疼痛发生时间,则把发生时间记为4320 min。结果:1.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性别构成、年龄、BMI、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膝关节镜术后首次抬腿时间差对比结果显示,中端内收肌管神经阻滞所用时间较近端内收肌管神经阻滞所用时间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膝关节镜术后出现疼痛时间差对比结果显示,中端、近端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膝关节镜术后近端内收肌管神经阻滞与中端内收肌管神经阻滞的镇痛药使用剂量大致相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膝关节镜术后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性别构成、年龄、BMI、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膝关节置换术后首次抬腿时间差对比结果显示,中端内收肌管神经阻滞所用时间较近端内收肌管神经阻滞所用时间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膝关节置换术后出现疼痛时间差对比结果显示,中端、近端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膝关节置换术后近端内收肌管神经阻滞镇痛药使用剂量明显少于中端,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膝关节置换术后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膝关节手术后中端较近端内收肌管神经阻滞更具有优势。2.内收肌管神经阻滞对膝关节镜术后镇痛更加完善,而对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虽不够完全,但与静脉镇痛相结合可使镇痛完全。
高紫丹[6](2021)在《盐酸布比卡因及盐酸罗哌卡因的固液相平衡及结晶工艺的初步研究》文中指出1 本文目的盐酸布比卡因及盐酸罗哌卡因同属于侧链N-取代的哌啶甲酰胺类化合物,这两种局麻药以镇痛效果确切、代谢快、副作用小、心血管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低,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分离更明显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妇科、外科、口腔科、骨科等诸多领域。而目前针对于盐酸布比卡因和盐酸罗哌卡因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合成路线、剂型设计、药物临床联合应用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对其结晶过程及热力学性质的研究尚无相关报道。药物的晶型、晶体粒径、形态以及粒度分布会直接影响产品的机械应力、堆密度、流动性等性质,这些特性与药物后续剂型的设计与开发息息相关,此外也对药物的溶解度、体内溶出速率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药物的安全性、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及临床疗效。围绕溶解度的测定以及热力学分析展开的固液相平衡研究可以为结晶工艺的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是药物结晶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因此,本文对盐酸布比卡因及盐酸罗哌卡因进行固液相平衡以及结晶工艺的初步研究,为两种药物后续新剂型的开发设计提供参考。2 实验方法(1)本实验以盐酸布比卡因及盐酸罗哌卡因为研究对象,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两种原料药的熔点(Tm)及熔化焓(△fusH);采用X射线衍射法(XRD)分别对两种原料药溶解前后的分子结构进行表征。(2)在不同温度下,测定安乃近在甲醇溶剂中的摩尔溶解度,根据实验测定值与文献发表值之间的相对偏差(RD)验证溶解度测定的实验方法及装置的可靠性。(3)采用静态称重法测定盐酸布比卡因及盐酸罗哌卡因在11种常用纯溶剂和9种不同浓度配比下的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摩尔溶解度。(4)利用范特霍夫方程(Van’t Hoff)计算盐酸布比卡因及盐酸罗哌卡因的溶解熵、溶解焓、溶解吉布斯自由能、相对熵贡献以及相对焓贡献,并对两种原料药进行溶解热力学分析。(5)选择三种经验方程(Van’t Hoff方程、Apelblat方程、λh方程)以及两种局部活度系数模型(Wilson模型、NRTL模型)对测得的盐酸布比卡因及盐酸罗哌卡因的溶解度数据进行关联拟合,并根据实验测定值与模型拟合值之间的平均相对偏差(RAD)评估热力学模型的拟合效果。(6)将剑桥晶体数据中心记载的盐酸罗哌卡因的单晶结构数据导入到Material Studio软件中,利用BFDH模型、AE模型预测盐酸罗哌卡因在真空中的晶体形貌,利用MAE模型预测盐酸罗哌卡因在乙醇溶剂中的晶体形貌。(7)在固液相平衡研究及晶体形貌预测的基础上,通过控制变量法对盐酸罗哌卡因展开结晶工艺的初步研究。3实验结果(1)DSC测得盐酸布比卡因及盐酸罗哌卡因的熔点分别为532.32 K和540.60 K,熔化焓分别为21.52 kJ/mol和17.20 kJ/mol;XRD图谱显示溶解前后特征峰位置相同,说明溶解前后的分子结构是一致的。(2)在不同温度下,安乃近在甲醇中溶解度的实验测定值与文献值之间的RD值均在1.5%以内,且大部分在1%以下,表明溶解度测定的实验方法及装置是可靠的。(3)盐酸布比卡因和盐酸罗哌卡因在11种常用纯溶剂和不同浓度配比下的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摩尔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呈上升趋势。相同温度下,盐酸布比卡因在11种纯溶剂中,溶解度从低到高依次为:乙酸甲酯≈丙酮<乙腈<水<异丙醇<N,N-二甲基甲酰胺<乙醇<甲醇<异丁醇≈正丁醇<正丙醇。在不同浓度的乙醇+水混合溶剂中,当乙醇质量分数为0.8时,盐酸布比卡因的溶解度最大。相同温度下,盐酸罗哌卡因在11种纯溶剂中,溶解度从低到高依次为:乙酸甲酯<丙酮≈乙腈<水<异丙醇≈N,N-二甲基甲酰胺<异丁醇<正丙醇<正丁醇<乙醇<甲醇。在不同浓度的乙醇+水混合溶剂中,当乙醇质量分数为0.9时,盐酸罗哌卡因的溶解度最大。(4)盐酸布比卡因及盐酸罗哌卡因在所有选定溶剂中溶解时,溶解焓、溶解熵、溶解吉布斯自由能均为正值,并且相对焓贡献值始终大于相对熵贡献值,说明两种原料药在所有选定溶剂中的溶解过程均为非自发的吸热且熵增过程,并且溶解过程均为焓驱动过程。(5)在盐酸布比卡因-纯溶剂物系中,5种热力学模型的RAD平均值分别为0.61(Van’t Hoff方程)、0.49(Apelblat 方程)、0.61(λh 方程)、1.02(Wilson模型)、1.57(NRTL模型)。在盐酸布比卡因-混合溶剂物系中,5种热力学模型的RAD平均值分别为 0.64(Van’t Hoff方程)、0.58(Apelblat 方程)、0.76(λh方程)、3.49(Wilson模型)、3.07(NRTL模型),5种热力学模型对所测得的盐酸布比卡因在纯溶剂及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数据均呈现较好的关联拟合效果,无论在纯溶剂还是混合溶剂中,Apelblat方程的拟合效果均是最佳的。在盐酸罗哌卡因-纯溶剂物系中,5种热力学模型的RAD平均值分别为0.47(Van’t Hoff 方程)、0.69(Apelblat 方程)、0.45(λh方程)、1.26(Wilson 模型)、1.30(NRTL模型)。在盐酸罗哌卡因-混合溶剂物系中,5种热力学模型的RAD平均值分别为0.98(Van’t Hoff 方程)、0.65(Apelblat 方程)、1.28(λh方程)、2.32(Wilson模型)、2.96(NRTL模型)。5种热力学模型对所测得的盐酸罗哌卡因在纯溶剂及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数据均呈现较好的关联拟合效果,在纯溶剂中λh方程的拟合效果最佳,在混合溶剂中Apelblat方程的拟合效果最佳。(6)BFDH模型预测的真空中盐酸罗哌卡因主要由9个面组成,分别是(0 0 1)、(1 00)、(01 1)、(0-1 1)、(10-1)、(1 1 0)、(1-1 0)、(11-1)、(1-1-1)。其中(00 1)和(1 00)两个晶面对应最大的显露面积,共同决定晶体的形貌。AE模型预测的真空中盐酸罗哌卡因主要由7个面组成,分别是(00 1)、(100)、(10-1)、(0 1 1)、(0-1 1)、(1 1 0)、(1-1 0)。其中(00 1)和(100)在晶面中所含比例较大,共同决定晶体的形貌。乙醇溶剂分子与盐酸罗哌卡因不同晶面的相互作用强度排序为:(1 1 0)>(1-1 0)>(0 1 1)>(0-1 1)>(1 00)>(1 0-1)>(0 0 1)。乙醇与(1 1 0)、(1-1 0)、(0 1 1)及(0-1 1)晶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但(01 1)、(0-1 1)晶面在与(110)、(1-1 0)晶面竞争的过程中逐渐消失。(7)在盐酸罗哌卡因的结晶工艺研究中,根据结晶产品的形貌以及粒度分布情况,最终确定的较佳工艺条件为:添加晶种、过饱和度为S=1.05、搅拌速率为150 rpm/min、降温速率为0.6℃/min、终点温度为10℃、养晶时间为90 min。4 本文结论(1)盐酸布比卡因及盐酸罗哌卡因在11种不同纯溶剂和不同配比的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其溶解过程均为焓驱动的吸热熵增且非自发过程。(2)Van’tHoff方程、Apelblat方程、λh方程、Wilson模型以及NRTL模型对盐酸布比卡因及盐酸罗哌卡因在所选溶剂中的溶解度均具有良好的关联拟合效果。(3)BFDH模型及AE模型预测的盐酸罗哌卡因在真空中的晶体形貌与晶体真实形貌相近,但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MAE模型预测的盐酸罗哌卡因在乙醇溶剂中的晶体形貌与实验所得基本一致,为结晶工艺研究中理想晶体形状的获得提供参考。(4)结晶工艺优化后,得到的盐酸罗哌卡因晶体透明度和平均粒度得到提高,并且形态完整,粒度分布也较为均匀。
白荷[7](2021)在《超声引导腹横肌筋膜阻滞(TAP)对肥胖减重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与目的]肥胖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世界发病率超过60%[1]。在我国成年人中超重及肥胖的发病率约为46%[2]。肥胖症和它的相关并发症不仅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影响患者的精神状况,加重社会的医疗负担,被人们称为不死的癌症。减重手术对于治疗肥胖症有着良好的效果,可显着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肥胖相关合并症的发生率,减少肥胖病人的长远死亡率以及总的医疗花费。虽然现在采用腹腔镜的手术方式,但术后疼痛仍是存在的,并且会对病人术后康复产生很多影响。因此,镇痛类药物在术后被广泛使用。肥胖相关的合并症可与阿片类药物有关的并发症产生放大效应,增加患者术后不良并发症发生风险。为了减少肥胖症病人镇痛类药物相关并发症,多模式镇痛的方式在临床上被倡导。腹横肌筋膜阻滞通过注射局麻药液到相应层面,阻滞T6-L1脊神经前支神经冲动传导,为前腹壁的带来镇痛效果。腹横肌筋膜阻滞在胆囊切除、剖宫产、结直肠手术等腹部手术中都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但其在肥胖减重手术中应用的研究较少。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观察超声引导腹横肌筋膜阻滞(TAP block)对接受肥胖减重手术的病人术后止痛结果的影响,评估其安全性与可靠性以及可行性,以进一步优化肥胖减重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策略。[方法]本研究通过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我们选取了在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腹腔镜下胃袖状切除术(LSG)的150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入组病人分为两组:T组(n=64)患者均接受全身麻醉复合超声引导双侧腹横肌筋膜阻滞。C组(n=86)仅接受全身麻醉。根据患者的BMI值的不同,将患者分成三个亚组:B1组30.00~39.99 kg/m2,B2组40.00~49.99kg/m2,B3组≥50 kg/m2。所有入组患者在手术完成之后均接受镇痛泵静脉镇痛(PCIA)。观察指标包括术后镇痛药物(阿片类与非甾体类镇痛药)的使用情况、止吐药物的应用情况、术后恢复的情况(流质饮食时间、拔出腹腔引流管时间等)、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住院时间。P<0.05认为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1.t1、tH时间内阿片类药物、非甾体类药物需要人数T组明显小于C组(P<0.05)。t1及tH时间内需要镇痛药物的人数T组小于C组(P<0.05)。B1、B2组t1时间内阿片类药物、非甾体类镇痛药需要人数T组明显小于C组(P<0.05);t1及tH时间内有镇痛需求的人数T组小于C组(P<0.05)。B3组T组与C组术后止痛药物需要人数无明显统计学差异。2.在t1、tH时间内T组三个亚组间阿片类药物、非甾体类药物使用情况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T组三个亚组在t1、tH时间内总镇痛需求的人数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t1、tH时间内T组内B2组阿片类药物应用情况好于B3组,B1组与B2组非甾体类药物应用情况均好于B3组。t1、tH时间内T组B1组与B2组镇痛类药物应用情况均好于B3组。3.T组术后止吐药需要人数少于C组(P<0.05)。B2组拔出腹腔引流管T组要优于C组(P<0.05);止吐药物需要人数T组优于C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腹横肌筋膜阻滞是肥胖减重患者术后疼痛管理的有效手段,可以作为多模式镇痛的一部分。我们的研究表明超声引导腹横肌筋膜阻滞可以减少肥胖减重患者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减少手术患者术后对止吐药品的需求情况,促进肥胖减重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速度,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质量。
王克功[8](2021)在《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临床有效浓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改良序贯法测定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用于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时最低有效浓度(MLAC)和90%有效浓度(EC90)。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单胎初产妇3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0~35岁,体重55~85kg。所有产妇均进入第一产程潜伏期,选择L2-3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给予罗哌卡因与15μg/ml氢吗啡酮混合液10ml,采用改良序贯法增减罗哌卡因浓度,初始浓度为0.07%,浓度梯度为0.01%,下一患者依据上一患者镇痛效果决定增加或降低一个梯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判断镇痛是否有效:给药30min后,VAS≤3分,镇痛有效,下一患者降低一个浓度梯度;VAS>3分,给予0.1%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6ml补救后VAS≤3分,镇痛无效,则下一患者升高一个浓度梯度;VAS>3分且给予补救药物后VAS>3分,镇痛失败,则本例剔除,下一患者重复本浓度。采用概率单位回归分析计算罗哌卡因MLAC和EC90值及其95%置信区间(CI)。记录注药前(T0),注药后5min(T1)、15min(T2)、30min(T3)VAS疼痛评分、Bromage运动阻滞评分、麻醉平面、胎心率、血压、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镇痛起效时间、产程时长、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增加例数;评定并记录胎心减速病例数及新生儿出生后1min、5min Apgar评分;记录镇痛过程中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寒战、呼吸抑制、低血压、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结果: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用于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的MLAC为0.035%(95%CI 0.026%~0.042%),EC90为0.049%(95%CI 0.042%~0.082%)。1例产妇出现下肢麻木感,3例产妇改为剖腹产,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用于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的MLAC为0.035%(95%CI 0.026%~0.042%),EC90为0.049%(95%CI 0.042%~0.082%)。氢吗啡酮可安全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镇痛起效快,不良反应少。
谷寅[9](2021)在《肩关节镜术后多模式镇痛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设计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比较了肩关节镜手术(ASS)后局部麻醉药肌间沟阻滞和关节腔内阻滞以及口服镇痛药物的疗效,探讨肩关节镜术后各个模式镇痛方案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的肩关节镜手术患者151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总共151名受试者分为4组:A组(n=47)在全麻诱导后进行了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P组(n=33)在伤口缝合后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L组(n=28)在手术结束前接受了关节腔内局麻阻滞。N组(n=43)不进行处理。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常规口服镇痛药物治疗。在麻醉后恢复室(PACU)期间的主要指标结果为数字模拟评分(NRS)。次要指标结果包括在手术期间和在PACU期间长期服用阿片类药物的消耗量、手术结束24小时内阿片类药物使用率、术后恶心和呕吐(PONV),情绪评分,术后吸氧率,镇痛的满意度。[结果]1、在PACU期间,A组与P组疼痛评分显着低于L组与N组,A组和P组吗啡使用量显着低于N组;2、术中吗啡消耗A组显着低于其余三组;3、在离开PACU之后24小时内,各组吗啡消耗量无统计学差异;4、PONV 比例各组无统计学差异,需要氧气支持比例各组无统计学差异,情绪评分得各组无统计学差异,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度各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ASS早期获得了较好的镇痛。2、关节腔内局部阻滞并没有优势。3、常规口服镇痛药物可在术后24小时内缓解疼痛并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
刘凤妍,温福腾,修雪莉,陈雪梨[10](2021)在《不同比重布比卡因对剖宫产产妇麻醉效果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不同比重布比卡因对剖宫产产妇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剖宫产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予以等比重布比卡因麻醉,对照组予以重比重布比卡因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给药3、5、15、30 min时,观察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5 min,观察组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麻醉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等比重布比卡因能提高剖宫产产妇的麻醉效果,保证手术安全,具有临床可借鉴性。
二、布比卡因髓内麻醉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布比卡因髓内麻醉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硬膜外在老年下肢骨折麻醉中的价值及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
2.2 两组麻醉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2.3 两组麻醉指标比较 |
2.4 两组麻醉前、麻醉后30 min生命体征比较 |
2.5 两组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 |
3 讨论 |
(2)布比卡因椎管内麻醉复合全麻在胫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入选标准 |
1.3 方法 |
1.3.1 对照组 |
1.3.2 观察组 |
1.4 评价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 |
2.2全麻药物使用总量、睁眼时间 |
2.3 认知功能 |
3 讨论 |
(3)右美托咪定在椎管内麻醉中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右美托咪定的药理作用 |
2 右美托咪定椎管内麻醉的有效性 |
2.1 加快起效速度 |
2.2 延长镇痛时间 |
2.3 减少局麻药用量 |
2.4 减少不良反应 |
2.4.1 寒战 |
2.4.2 应激 |
2.4.3 瘙痒 |
3 右美托咪定椎管内麻醉的安全性 |
3.1 心动过缓和低血压 |
3.2 新生儿 |
3.3 神经毒性 |
4 小结与展望 |
(4)两种比重布比卡因对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二、结果 |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2.2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
2.3 两组患者术后转归情况比较 |
三、讨论 |
3.1 老年患者主要系统变化特点 |
3.2 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特点 |
3.3 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特点 |
3.4 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转归 |
3.5 对本研究结果的分析 |
四、结论 |
五、不足与改进 |
参考文献 |
综述 老年患者围术期镇痛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5)膝关节术后不同位点内收肌管神经阻滞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临床研究 |
1.1 研究药品和材料 |
1.2 研究对象、分组及纳排标准 |
1.3 研究实施步骤 |
1.4 研究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1.6 结果 |
2.讨论 |
2.1 不同位点的内收肌管神经阻滞对膝关节镜术后的影响 |
2.2 不同位点的内收肌管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影响 |
2.3 不同位点内收肌管神经阻滞对膝关节术后的影响 |
3.结论 |
4.不足与改进 |
4.1 不足之处 |
4.2 改进方法 |
参考文献 |
综述 膝关节术后不同位点内收肌管神经阻滞临床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 |
(6)盐酸布比卡因及盐酸罗哌卡因的固液相平衡及结晶工艺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1 盐酸布比卡因及盐酸罗哌卡因简介 |
2 固液相平衡概述 |
3 药物结晶概述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章 盐酸布比卡因及盐酸罗哌卡因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
1 溶解度测定实验 |
1.1 实验样品及试剂 |
1.2 实验仪器 |
1.3 实验方法 |
1.4 可靠性验证 |
2 原料药的表征实验 |
2.1 DSC表征 |
2.2 XRD表征 |
3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盐酸布比卡因及盐酸罗哌卡因的溶解度结果分析 |
1 盐酸布比卡因的溶解度测定结果 |
1.1 盐酸布比卡因在纯溶剂中的溶解度测定结果 |
1.2 盐酸布比卡因在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测定结果 |
1.3 盐酸布比卡因在混合溶剂中的共溶效果 |
2 盐酸罗哌卡因的溶解度测定结果 |
2.1 盐酸罗哌卡因在纯溶剂中的溶解度测定结果 |
2.2 盐酸罗哌卡因在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测定结果 |
2.3 盐酸罗哌卡因在混合溶剂中的共溶效果 |
3 溶解热力学分析 |
3.1 溶解热力学模型 |
3.2 盐酸布比卡因溶解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
3.3 盐酸罗哌卡因溶解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
4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盐酸布比卡因及盐酸罗哌卡因的溶解度关联研究 |
1 偏差计算 |
2 三种经验方程的关联结果 |
2.1 Vant Hoff方程 |
2.2 Apelblat方程 |
2.3 λh方程 |
3 两种活度系数模型的关联结果 |
3.1 Wilson模型 |
3.2 NRTL模型 |
4 模型拟合效果分析 |
4.1 盐酸布比卡因的模型拟合效果分析 |
4.2 盐酸罗哌卡因的模型拟合效果分析 |
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盐酸罗哌卡因晶体形貌预测 |
1 盐酸罗哌卡因晶体结构的确定 |
2 盐酸罗哌卡因在真空中晶体形貌的预测 |
2.1 BFDH模型预测盐酸罗哌卡因晶体形貌 |
2.2 AE模型预测盐酸罗哌卡因晶体形貌 |
3 盐酸罗哌卡因在乙醇溶剂中晶体形貌的预测 |
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盐酸罗哌卡因的结晶工艺的初步研究 |
1 结晶工艺实验过程 |
1.1 实验样品及试剂 |
1.2 实验仪器 |
1.3 实验方法 |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1 晶种对结晶的影响 |
2.2 过饱和度对结晶的影响 |
2.3 搅拌速率对结晶的影响 |
2.4 降温速率对结晶的影响 |
2.5 终点温度对结晶的影响 |
2.6 养晶时间对结晶的影响 |
2.7 原厂家产品与本实验优化后工艺所得产品对比实验 |
3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1 全文总结 |
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和导师介绍 |
(7)超声引导腹横肌筋膜阻滞(TAP)对肥胖减重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表及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肥胖减重患者的术后疼痛管理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8)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临床有效浓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
一、引言 |
二、资料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2.麻醉方法 |
3.观察指标 |
4.统计学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六、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氢吗啡酮用于椎管内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肩关节镜术后多模式镇痛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前言 |
第二部分 资料与方法 |
2.1 样本量的确定 |
2.2 病例收集 |
2.3 主要观察指标以及次要观察指标 |
2.4 统计分析 |
第三部分 结果 |
3.1 各组基本特征比较 |
3.2 各组术后疼痛及康复情况的观察 |
第四部分 讨论 |
4.1 多模式镇痛与术后快速康复 |
4.2 关节镜下肩部手术与镇痛 |
4.3 多模式镇痛在肩关节镜手术的临床应用 |
4.4 阿片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
4.5 局部麻醉药物的类型、副作用和临床应用 |
4.6 NSAID药物和对乙酰氨基酚的镇痛机理与临床应用 |
4.7 疼痛的传导机制与疼痛程度 |
4.8 术后疼痛对机体的影响以及术后镇痛的管理 |
第五部分 结论 |
第六部分 全文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术后精细化镇痛 |
参考文献 |
专业词汇(缩写) |
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 |
致谢 |
(10)不同比重布比卡因对剖宫产产妇麻醉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产妇给药不同时间的VAS评分比较 |
2.2 两组产妇麻醉前、麻醉后5 min的临床指标比较 |
2.3 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比较 |
2.4 两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四、布比卡因髓内麻醉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硬膜外在老年下肢骨折麻醉中的价值及作用[J]. 夏姿询. 中国医学创新, 2021(36)
- [2]布比卡因椎管内麻醉复合全麻在胫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中的应用[J]. 钱红岩. 西藏医药, 2021(06)
- [3]右美托咪定在椎管内麻醉中的研究现状[J]. 杨静,余卓颖,李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21(08)
- [4]两种比重布比卡因对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D]. 吴江. 延安大学, 2021(11)
- [5]膝关节术后不同位点内收肌管神经阻滞临床研究[D]. 赵欣荣. 延安大学, 2021(11)
- [6]盐酸布比卡因及盐酸罗哌卡因的固液相平衡及结晶工艺的初步研究[D]. 高紫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7]超声引导腹横肌筋膜阻滞(TAP)对肥胖减重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D]. 白荷. 山东大学, 2021(12)
- [8]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临床有效浓度研究[D]. 王克功. 湖北医药学院, 2021(01)
- [9]肩关节镜术后多模式镇痛的临床观察[D]. 谷寅. 南方医科大学, 2021
- [10]不同比重布比卡因对剖宫产产妇麻醉效果的影响[J]. 刘凤妍,温福腾,修雪莉,陈雪梨.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