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炼机自动控制系统及其选型

精炼机自动控制系统及其选型

一、精浆机的自动控制系统及其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刘俊杰[1](1982)在《精浆机的自动控制系统及其选择》文中提出 现代造纸工业有各种形式的精浆机自动控制系统,它们的优点包括提高浆料的均匀性,较好的机械运行性,以及具有节能潜力等。现代微处理机技术提供了老仪表不可能达到的适

陈苏平,皮道映,孙优贤[2](1994)在《打浆过程控制的现状和趋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回顾了国内外打浆过程控制发展历程,评述了几种典型打浆控制系统的特点、适用范围及取得的效果,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估计。

莫方灿[3](1984)在《微型计算机在制浆造纸生产中的应用(续)》文中指出本文叙述了微型计算机在制浆造纸生产过程,包括蒸煮、漂白、浆料制备,抄纸、纸病检测、蒸发、回收炉、苛化和石灰窑等的特殊参数的测量和控制系统,以及管理中的应用情况。文中列举了各种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程序流程图和方框图。

张洪申[4](2009)在《无蒸煮蔗渣清洁制浆造纸新技术及其设备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针对蔗渣传统制浆工艺中黑液难以回收利用、污染严重等特点,通过严密的理论研究分析及反复的实验验证,开发一种新的制浆工艺——无蒸煮蔗渣清洁制浆造纸新技术。无蒸煮蔗渣清洁制浆造纸新技术利用蔗渣木质素含量较低这一特点,不采用高温(140~170℃左右)、高压(0.7MPa左右)的方式对蔗渣进行蒸煮,而是在60~70℃的较低温度及常压下浸泡得到浆料。用于浸泡蔗渣原料的特制浸泡药剂在60~70℃的温度下,先将蔗渣中的残糖、半纤维素及硅胶等杂质分离出来,然后在浸泡药液的作用下,蔗渣中的木质素从侧链上发生断裂而溶出,大多木质素苯环结构保留在浆料中,从而提高了浆的得率。浸泡完蔗渣的溶液呈黄色(无制浆黑液产生),这种黄色的制浆废液的回用率可达95%以上,只有不到5%随着底泥被焚烧。依据新工艺的特点,文章中对新工艺的制浆设备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实际生产中无适用于新工艺的专用设备,设计全新的设备又无参考资料可查,难度太大,因而在浸泡设备的设计中,我们选用常规的制浆蒸煮设备立式蒸煮锅作为设计基础,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改造与再设计,得出了适用于无蒸煮蔗渣清洁制浆造纸新技术的制浆设备——浸泡锅。此外由于新工艺制浆过程的特点是低温长时间浸泡,对浸泡锅的保温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文章依据工艺要求对浸泡锅的保温层进行了详细的设计计算。在新工艺的实验验证中,采用“少量多次”的是实验原理,、依次改变新工艺中主要浸泡药品的含量、液比、浸泡温度及时间等参数,得出了各组不同的数据,依据实验数据,对新工艺进行了分析总结,同时也对所设计的制浆设备及其保温性能进行了详细的实验验证。无蒸煮蔗渣清洁制浆造纸新技术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了污染物的产生,节约了大量燃料,减少了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及气体污染物,简化了制浆设备,充分使用了企业原有设备,为企业节约了大量资金,可见新工艺符合国家倡导的“节能减排、降低能耗、清洁生产”的要求。因而无蒸煮蔗渣清洁制浆造纸新技术是一项高效、清洁、技能及环保的新型蔗渣制浆技术,可带来良好的社会、经济及环境效益。

董继先[5](2010)在《高浓磨浆机建模及APMP磨浆过程优化研究》文中提出造纸工业是国家轻工振兴规划的重点支柱产业之一,其主要发展方向为淘汰落后产能、走节能降耗的“低碳经济”之路。高浓磨浆是纸张抄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能耗环节,是制浆工艺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建立高浓磨浆机的力学及能耗模型,设计出结构合理的高浓磨浆机及其控制系统对高浓磨浆过程节能降耗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文以高得率制浆设备——高浓锥形磨浆机为研究对象,研究磨浆过程的力学和能耗模型,进而设计了一种新型三锥双流式的高浓磨浆机;针对APMP (Alkaline Peroxide Mechanical Pulping)高浓磨浆过程,研究了打浆度和湿重等成浆质量指标的软测量算法及APMP高浓磨浆过程的优化控制策略,并给出了基于SIMATIC PCS7开发平台的APMP高浓磨浆过程DCS控制系统。论文的主要贡献可总结如下:1)完善和揭示了高浓磨浆过程机理,为磨浆过程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论文指出:低浓磨浆是靠刀片与纤维之间的直接作用来磨浆,而高浓磨浆是依靠磨盘间高浓浆料中纤维的相互摩擦、挤压、揉搓、扭曲等作用来磨浆,磨浆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摩擦热能使浆料软化,有利于纤维的离解。2)建立和分析了高浓磨浆机力学模型,为盘磨齿形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高浓浆液在磨浆区内受力情况为磨盘摩擦力以及纤维之间作用力的影响二者之和;高浓磨区内纤维原料的受力情况不仅受高浓浆液本身的性能(如浆液的浓度、纤维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等)的影响,而且和磨浆的条件(如浆液的输送压力、磨盘的转速、磨盘的间隙、齿形等)有关。3)建立和分析了高浓磨浆机的能耗模型,为较大幅度地降低现有高浓磨浆机的能耗提供理论依据。高浓磨浆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流变过程,在此过程中,纤维原料既有流态的变化,又有物态的变化,流变总功耗是流态变化功率和物态变化功率之和;在一定的磨区结构和工艺条件下,调节磨浆比压可改变磨浆功率,磨浆效果也随之变化,改变磨盘间隙大小可调节磨浆比压。4)三锥双流新型高浓磨浆机的设计。在上述磨浆理论和力学、能耗模型的基础上,参考目前磨浆机的结构,完成了一种新型三锥双流高浓磨浆机结构的设计。新开发的高浓三锥双流式磨浆机将平磨区和锥磨区做成一体,可同时调节磨盘间隙。应用表明,与当前磨浆设备相比,此新型磨浆设备具有能耗低、效率高、磨浆均匀、切断少、成纸性能好等突出优点。5)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打浆度和湿重的软测量算法研究。建立一个以喂料螺旋转速、盘磨稀释水流量和磨浆电流为输入层,打浆度和湿重为输出层以及一个隐含层的三层前馈神经网络,采用生产过程中的在线测量数据和实验室的化验数据组成训练样本,利用改进的BP算法对网络进行训练,得到打浆度和湿重软测量模型。6) APMP高浓磨浆过程优化控制及基于SIMATIC PCS7的控制系统实现。针对APMP制浆过程,在建立的过程稳态模型的基础之上,寻找一组合适的工艺参数的设定值,使打浆度和湿重等生产质量指标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产量最高、成本最小,即优质、高产、低耗;建立了一个由质量偏差目标函数、产量目标函数和成本目标函数组成的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多目标规划方法构造评价函数,把问题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并利用非线性规划方法借助Matlab优化工具箱进行求解;在SIMATIC PCS7开发平台上,完成了APMP制浆过程的DCS控制实现。论文从节能的角度对高浓磨浆机的力学及能耗数学模型的建立和设计问题以及高浓磨浆过程优化控制问题展开了比较全面细致的研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1篇(其中被EI收录4篇,ISTP收录6篇),获批授权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主持相关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1项),相关成果获2009年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

张政江[6](2001)在《打浆过程的建模与先进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打浆是制浆造纸生产的重要环节。为了得到满足生产要求的成浆质量,有必要对打浆过程实现自动控制。本文以大型造纸厂的打浆过程为工业背景,运用打浆机理理论和推断控制、预测控制等先进控制技术,深入研究了打浆过程的建模和控制问题。研究领域包括打浆过程的机理建模、基于遗传编程的打浆过程建模、预测控制、预测推断控制等。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在系统综述了打浆过程机理模型和打浆过程实时控制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开发打浆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所需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 2.研究了高浓打浆过程的建模问题,提出了基于比边缘负荷理论(Specific Edge Load Theory,简称SEL理论)的高浓打浆过程动态数学模型及成浆质量预报模型。即,建立了以原浆流量、白水流量、盘磨机功率为输入变量,比能量、比负荷、浓缩机浆位为输出变量的动态模型,以及基于比能量、比负荷的成浆质量预报模型。模型为实现打浆过程的控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3.分析、讨论了遗传编程(GP)算法,利用适应度激励方法改善了遗传编程算法的进化速度,并运用遗传编程算法建立了低浓打浆过程的比能量、比负荷动态数学模型。 4.将预测控制与推断控制相结合,研究了单变量、多变量串联对象的预测推断控制。利用可测变量的实测值与预测值的差值对不可测变量估计值进行修正,构成不可测变量的预测推断控制。针对打浆过程的应用结果表明了该算法在打浆过程控制中的有效性。 5.针对高浓打浆过程中浓缩机浆位控制的问题,研究了非自衡对象的预测控制算法,开发了非自衡对象的动态矩阵控制及前馈预测控制。 6.研究了高浓打浆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具体实施中的关键技术。作为工业化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其高度可靠性和良好的人机界面至关重要,为此本文对该系统的软硬件作了尽量完善的组态。为了得到稳定的成浆质量,采用基于软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口测量模型,适当调节浓缩机浆位、出口浓度、盘磨机功率的策略,实现了打浆度、湿重的稳定控制。为了保证生产过程安全、正常运行,设计并实施了高浓打浆过程的顺序控制与联锁保护。 最后,作者在总结全文工作的基础上,指出了若干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林湛[7](2005)在《高档卷烟纸的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卷烟纸的生产在中国已有近七十年的历史,但仅是近十年,我国造纸工业通过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适应消费者的需求,生产出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替代进口的卷烟纸,使我们在卷烟纸生产技术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实质性的进步。这其中有技术进步的因素,也有市场变化的因素。国内几家大型的卷烟纸生产企业相继引进法国、德国的先进生产技术,使我国高档卷烟纸的生产能力,已经达到相当的规模,结束了我国高档香烟用纸依赖进口的历史。 我厂已经有数十年的卷烟纸生产历史。进入90年代,越来越多的进口卷烟纸生产线投入使用,许多厂家吸收引进了国外的进口设备。兄弟厂家生产的卷烟纸的各项物理指标及使用性能有了质的飞跃,这些都对我们这些老机台生产线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如何提高老机台卷烟纸生产线的产品质量成了我厂生存和发展的最大问题。 为了应对兄弟厂家的挑战,提高卷烟纸的生产质量,在对我厂多年卷烟纸生产经验分析的基础上,我厂投资新建了一条1880的长网多缸薄页纸机卷烟纸生产线。并结合新技术理念,对我厂的卷烟纸生产工艺作了认真的优化研究。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最终形成我厂自己的生产特点和产品优势,产品质量受到了用户的好评,企业的效益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工艺优化包括原料的选用,打浆工艺的控制,抄造过程的控制,此外还包括纸机的在线控制、湿部流送系统、网部、压榨等部位的改造。本论文对该生产线的优化作了系统的介绍,包括原料的选择、打浆工艺、纸机的控制系统以及填料和助剂等技术领域。 通过两年的实践,我们充分认识了卷烟纸的生产技术的特殊性,特别是结合提高卷烟纸的各项物理指标和其稳定性,如强度、伸长率、不透明度和透气性能等,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在卷烟纸生产所使用的纤维原料的处理方法、工艺配比以及成纸外观质量的改善、罗纹清晰度的提高等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大胆探索,为我国卷烟纸的生产工艺及其优化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国情特点的新路,使我厂的产品品质在国产生产设备的条件下达到或超过了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

梁钱华[8](2008)在《造纸高浓度锥形磨浆机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提出本次研究以造纸行业高得率主要制浆设备高浓锥形磨浆机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实验,研究高浓磨浆过程中,影响磨浆效率和纤维性能的主要因素。通过对磨盘的磨齿形状及其分布、磨盘材质、磨浆压力、不同结构的磨盘和转速对磨浆强度和纤维结构的影响等各方面对磨盘磨浆性能进行了综合分析与研究,得出了一种既能保持磨浆质量又能节省电耗的新型节能磨盘。由于至今人们都还很少关注磨盘对纤维结构的影响,所以本文详细阐述了采用不同结构的磨盘和转速对纤维结构的影响,如纤维细胞壁厚、分丝以及纤维长度等。对两种不同条件下磨浆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改变磨盘结构可以控制纸浆在磨区内的停留时间,改善纤维结构。提高磨盘转速或者采用齿形为切断型的磨盘,磨浆强度更高,纤维细胞壁被破除得更多、分丝更多,但是长度下降。实验结果还表明,提高温度可以使纤维更好的受热润胀和软化,从而更多的保留纤维长度,获得更多的薄壁纤维。采用磨浆强度较高的磨盘还可以有效的节省能耗。建立高浓磨浆过程中的力学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深入定量分析,为进一步优化设计磨盘结构和磨齿尺寸,以及选择高浓磨浆的原料和实现生产高强度纸浆提供理论依据。另外,在前人比边缘负荷理论SEL和比表面负荷理论sSL以及磨浆的能耗和效率等磨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建立高浓磨浆过程中的能量消耗的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分析和计算,实现对高浓磨浆机的结构优化和设计,从而为磨浆机的节能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所以,高浓磨浆过程中力学和能耗模型的建立与分析,对开发新型低能耗高浓度磨浆机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本文还介绍了一种高浓度锥形磨浆机双闭环浓度控制方法,在保证锥形磨浆机较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改善纸浆质量。本方法提高了浆料在磨浆区内部的浓度,使纤维在磨盘问的停留时间增加,从而减小了磨浆强度,同时也避免了因磨浆区外部浓度过高而导致的磨盘堵塞。

《国外造纸》编辑部[9](1982)在《1982年《国外造纸》总目录》文中提出

二、精浆机的自动控制系统及其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精浆机的自动控制系统及其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4)无蒸煮蔗渣清洁制浆造纸新技术及其设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制浆造纸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1.1 世界制浆造纸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1.2 我国制浆造纸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2 蔗渣制浆造纸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世界蔗渣制浆造纸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2.2 我国蔗渣制浆造纸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3 选题的依据及其意义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造纸蔗渣原料及其备料过程概述
    2.1 甘蔗渣的生态特性及生长变化规律
        2.1.1 甘蔗概述
        2.1.2 甘蔗属性分析
        2.1.3 蔗茎的组成及生长变化规律
    2.2 甘蔗渣纤维简述
        2.2.1 甘蔗纤维形态的特点
        2.2.2 甘蔗中不同部位的纤维形态
        2.2.3 甘蔗纤维微细结构的特点
    2.3 甘蔗渣的化学组分
        2.3.1 甘蔗渣的组成
        2.3.2 甘蔗渣化学成分分析
    2.4 蔗渣备料过程简述
        2.4.1 甘蔗渣的储存过程
        2.4.2 甘蔗渣的储存方式及其选择
        2.4.3 甘蔗渣的除髓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蔗渣造纸常规工艺流程及其设备
    3.1 蔗渣制浆蒸煮过程及其设备
        3.1.1 蔗渣制浆蒸煮过程
        3.1.2 影响蔗渣蒸煮的主要因素
        3.1.3 蒸煮设备
    3.2 蔗渣浆的洗涤、筛选与浓缩过程及其设备
        3.2.1 浆料的洗涤原理及其设备
        3.2.2 浆料筛选与净化的原理及设备
        3.2.3 浆料的浓缩与贮存
    3.3 蔗渣浆的漂白过程及其设备
        3.3.1 漂白简述
        3.3.2 蔗渣化学浆的漂白流程及其设备
        3.3.3 蔗渣高得率浆的漂白流程及其设备
        3.3.4 漂白技术的新发展
    3.4 蔗渣浆的打浆与抄造过程及其设备
        3.4.1 蔗渣浆的打浆过程及其设备
        3.4.2 纸浆的抄造过程及其设备简述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无化学蒸煮蔗渣清洁制浆新工艺的研究
    4.1 新工艺的内容及其特点
        4.1.1 传统蔗渣制浆工艺
        4.1.2 新工艺简述
        4.1.3 新工艺的特点
    4.2 新工艺中的主要化学反应
        4.2.1 蔗渣木质素的结构及其模型
        4.2.2 蔗渣造纸新工艺浸泡过程中木质素的反应
        4.2.3 新工艺漂白过程中的主要反应
        4.2.4 制浆过程中溶出的木质素的应用
    4.3 新工艺中各段污水处理工艺的研究
        4.3.1 新工艺中各段污水的来源及其特点
        4.3.2 新工艺中各段污水的处理工艺的研究
    4.4 新工艺的实验研究
        4.4.1 实验条件
        4.4.2 实验数据
        4.4.3 实验结果
    4.5 新工艺制得纸张及其污水的各项指标同国家指标要求的比较
        4.5.1 采用新工艺制得纸张的各项指标同国家指标的比较
        4.5.2 采用新工艺排放污水的各项指标同国家指标的比较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工艺造纸过程中所采用设备的研究
    5.1 新工艺造纸过程中所采用的制浆设备的研究
        5.1.1 新工艺所采用的浸泡锅的结构设计
        5.1.2 新工艺所采用的浸泡锅的保温结构的设计
        5.1.3 新工艺中所采用的制浆设备的实验研究
    5.2 新工艺中所采用的浆料的洗涤、筛选与浓缩设备的研究
        5.2.1 新工艺中所采用的浆料的洗涤设备
        5.2.2 新工艺中所采用的浆料的筛选设备
        5.2.3 新工艺中所采用的浆料的浓缩设备
    5.3 新工艺中所采用的浆料的漂白设备的研究
    5.4 新工艺中所采用的打浆设备的研究
    5.5 新工艺中所采用的抄造设备的研究
    5.6 新工艺中所采用的污水处理设备的研究
        5.6.1 浸泡过程中产生的废液设备
        5.6.2 新工艺的中水处理设备
        5.6.3 新工艺中白水的回用设备
        5.6.4 新工艺与传统工艺中污水处理设备的比较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相关的标准及检测数据)

(5)高浓磨浆机建模及APMP磨浆过程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高浓磨浆技术概述
        1.1.1 机械法磨浆的特点及其研究发展现状
        1.1.2 机械法磨浆过程机理概述
        1.1.3 高浓磨浆过程数学模型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1.2 高浓磨浆技术与低中浓磨浆技术的比较
        1.2.1 低浓磨浆过程机理及主要特点概述
        1.2.2 中浓磨浆过程机理及主要特点概述
        1.2.3 高浓磨浆过程机理及主要特点概述
    1.3 高浓磨浆机的类型及研究开发现状
        1.3.1 磨浆机发展历程
        1.3.2 高浓圆盘磨浆机
        1.3.3 锥形磨浆机
        1.3.4 锥形磨浆机的优势分析
    1.4 高浓磨浆过程控制发展现状
        1.4.1 比能量控制
        1.4.2 打浆度控制
        1.4.3 比能量—比边缘负荷控制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6 本文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2 高浓磨浆过程力学及能耗模型的建立
    2.1 高浓磨浆区内力学模型的建立
        2.1.1 建模的意义
        2.1.2 建模的条件
        2.1.3 锥形磨浆区受力模型
        2.1.4 平磨区受力模型
        2.1.5 纤维间作用力
    2.2 高浓磨浆过程中能耗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2.2.1 高浓磨浆过程中能耗的组成
        2.2.2 高浓磨浆区纤维原料流态变化总功率
    2.3 本章小结
3 高浓三锥双流式磨浆机的研究与设计
    3.1 高浓三锥双流式磨浆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1.1 磨浆原理
        3.1.2 磨浆机结构的组成及分析
    3.2 高浓三锥双流式磨浆机磨盘的设计
        3.2.1 磨纹结构和磨浆特性
        3.2.2 新型磨盘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3.2.3 磨浆区温度及磨盘间隙的调整
    3.3 磨盘结构和转速对磨浆强度及纤维的影响
        3.3.1 磨盘结构的选择
        3.3.2 实验及其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高浓磨浆过程成浆质量控制及优化研究
    4.1 基于SEL理论的高浓磨浆过程的比能量比负荷模型
    4.2 基于最小二乘辨识方法的打浆度和湿重软测量
        4.2.1 磨浆过程系统辨识
        4.2.2 最小二乘的原理
        4.2.3 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打浆度和湿重参数辨识
        4.2.4 辨识模型检验
    4.3 基于神经网络的成浆质量软测量研究
        4.3.1 人工神经网络原理
        4.3.2 BP网络及BP改进算法
        4.3.3 神经网络的软测量建模方法及工程设计步骤
        4.3.4 人工神经元网络在APMP高浓磨浆过程中的应用
    4.4 APMP高浓磨浆过程优化
        4.4.1 过程优化基本概念及实现过程优化的关键技术
        4.4.2 过程优化模型及优化算法
        4.4.3 APMP高浓磨浆过程优化模型的建立
        4.4.4 高浓磨浆过程优化模型的求解计算
        4.4.5 高浓磨浆过程优化结果
    4.5 本章小结
5 APMP高浓磨浆DCS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1 SIMATIC PCS7系列简介
    5.2 高浓磨浆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5.3 上位机设计
        5.3.1 人机界面设计
        5.3.2 操作员站与工程师站设计
    5.4 下位机设计
    5.5 通讯系统设计
    5.6 APMP高浓磨浆DCS控制系统的特点
        5.6.1 高浓磨浆系统所能达到的技术性能
        5.6.2 高浓磨浆系统的兼容与扩展性
        5.6.3 系统的安全性与冗余性
    5.7 系统的调试与运行
    5.8 本章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附录Ⅱ
附录Ⅲ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打浆过程的建模与先进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推断控制概述
        1.2.1 软测量
        1.2.2 推断控制策略
    1.3 本文工业应用对象
    1.4 本文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打浆过程机理模型和实时控制研究现状
    2.1 引言
    2.2 打浆过程机理模型的研究现状
        2.2.1 研究成果概述
        2.2.2 著名的机理假说
    2.3 国内外打浆过程控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3.1 国内外打浆过程控制的现状
        2.3.2 打浆过程控制的发展趋势
    2.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高浓打浆过程的数学模型
    3.1 引言
    3.2 高浓打浆过程的数学模型
        3.2.1 基于SEL理论的高浓打浆过程比能量比负荷模型
        3.2.2 浓缩机浆位模型
    3.3 基于比能量比负荷的成浆质量模型
    3.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遗传编程的低浓打浆过程模型
    4.1 引言
    4.2 遗传编程的描述
        4.2.1 端点集和函数集的设定
        4.2.2 初始群体的设定
        4.2.3 适应度的计算及其定标
        4.2.4 遗传编程操作
        4.2.5 个体树常数结点的优化
        4.2.6 控制参数的设定
        4.2.7 进化速度的改善方法
    4.3 基于遗传编程的低浓打浆过程动态建模
        4.3.1 初始条件的设定
        4.3.2 遗传编程的算法
        4.3.3 计算结果
    4.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打浆过程不可测变量的预测推断控制
    5.1 引言
    5.2 串联对象的预测推断控制
        5.2.1 串联对象预测推断控制
        5.2.2 串联对象的预测自适应推断控制
        5.2.3 浓缩机出口浆浓度的预测推断控制
    5.3 状态可测对象的预测推断控制
        5.3.1 状态可测对象的预测推断控制
        5.3.2 成浆质量的预测推断控制
    5.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打浆过程非自衡对象的预测控制
    6.1 引言
    6.2 非自衡对象的动态矩阵控制
        6.2.1 算法基本原理
        6.2.2 闭环特性分析
        6.2.3 仿真结果
    6.3 非自衡对象的前馈预测控制
        6.3.1 非自衡对象的前馈动态矩阵控制
        6.3.2 非自衡对象的前馈广义预测控制
    6.4 浓缩机浆位的前馈动态矩阵控制
    6.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打浆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7.1 引言
    7.2 系统的硬件与软件构成
        7.2.1 硬件构成
        7.2.2 软件构成
    7.3 高浓成浆质量控制系统设计与实施
        7.3.1 打浆度、湿重控制
        7.3.2 浓缩机浆位、出口浓度控制
        7.3.3 控制结果
    7.4 高浓打浆过程的顺序控制及联锁保护
        7.4.1 盘磨机的启动与跳闸逻辑
        7.4.2 辅机的启动与跳闸逻辑
        7.4.3 DCS上的实现
    7.5 系统评价
    7.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八章 结束语
附录

(7)高档卷烟纸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我国卷烟纸发展的历史
    2 卷烟纸主要物理指标与香烟的关系
        2.1 卷烟纸主要物理指标
        2.2 卷烟纸的抗张强度和伸长率
        2.3 卷烟纸的均匀性
        2.4 卷烟纸的外观和燃烧性能
        2.5 卷烟纸的透气性能
        2.6 高档卷烟纸的要求
        2.7 我厂卷烟纸生产历史
    3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卷烟纸的生产
    1 卷烟纸生产原料的选择
        1.1 针叶木浆和阔叶木浆在卷烟纸中的作用
        1.2 木浆的选择
    2 卷烟纸木浆纤维的处理方法
        2.1 针叶木和阔叶木的打浆理论
        2.2 针叶木和阔叶木的打浆方法
    3 成型网的合理使用
        3.1 聚酯成形网的选用
        3.2 聚酯成型网的使用
        3.3 聚酯成型网的清洗
        3.4 聚酯成形网的常见事故
        3.5 聚酯成形网的发展
    4 纸机自动控制技术
        4.1 纸机基本要求
        4.2 纸机控制系统组成
        4.3 系统工作原理与性能指标
        4.4 纸机控制系统的特点
        4.5 使用效果
    5 卷烟纸用填料和添加剂的研究和使用
        5.1 卷烟纸对香烟的影响概述
        5.2 填料——CaCO_3
        5.3 助燃剂
        5.4 增干强剂,助留、助滤剂——瓜尔胶guar gum
        5.5 杀菌剂
        5.6 分散剂-PEO
    6 新旧两条卷烟纸生产线的对比
第三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8)造纸高浓度锥形磨浆机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磨浆理论及设备
    1.1 制浆的基本概念和现代制浆的基本工艺过程
    1.2 机械法制浆
    1.3 磨浆的概念
    1.4 高浓磨浆现状以及与低浓、中浓磨浆的比较
        1.4.1 国内外磨浆现状及未来发展
        1.4.2 低浓磨浆
        1.4.3 中浓磨浆
        1.4.4 高浓磨浆
    1.5 高浓磨浆机
        1.5.1 盘磨机
        1.5.2 锥形磨浆机
2 磨盘
    2.1 磨纹结构和磨浆特性
        2.1.1 齿型
        2.1.2 磨齿斜度
    2.2 新型磨盘的设计
        2.2.1 实验条件
        2.2.2 磨齿角度
    2.3 磨浆区温度及磨浆间隙
    2.4 磨盘材质
    2.5 小结
3 磨盘结构和转速对磨浆强度及纤维结构的影响
    3.1 磨盘结构
    3.2 实验
        3.2.1 实验条件
        3.2.2 结果和讨论
    3.3 小结
4 高浓磨浆区能耗模型的建立
    4.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4.1.1 打浆过程机理的研究现状
        4.1.2 高浓打浆过程数学模型的研究现状
    4.2 高浓磨浆区内力学模型的建立
        4.2.1 建模的意义
        4.2.2 建模的条件
        4.2.3 锥形磨浆区受力模型
        4.2.4 平磨区受力模型
        4.2.5 纤维间作用力
    4.3 高浓磨浆过程中能耗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4.3.1 高浓磨浆过程中能耗的组成
        4.3.2 高浓磨区纤维原料流态和物态变化总功率
    4.4 小结
5 磨浆系统的控制
    5.1 磨浆控制系统的基本类型
        5.1.1 比能量控制(Specific Energy Control)
        5.1.2 打浆度控制
        5.1.3 比能量-比边缘负荷控制
    5.2 高浓锥形磨浆机浓度控制系统
        5.2.1 磨浆系统结构及纸浆浓度控制原理
        5.2.2 浓度控制方式
    5.3 小结
6 虚拟制造
    6.1 干涉检查
    6.2 插入标准件
    6.3 总装图
    6.4 主轴的设计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I 主轴分析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精浆机的自动控制系统及其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 [1]精浆机的自动控制系统及其选择[J]. 刘俊杰. 国际造纸, 1982(12)
  • [2]打浆过程控制的现状和趋势[J]. 陈苏平,皮道映,孙优贤. 中国造纸, 1994(03)
  • [3]微型计算机在制浆造纸生产中的应用(续)[J]. 莫方灿. 中国造纸, 1984(06)
  • [4]无蒸煮蔗渣清洁制浆造纸新技术及其设备研究[D]. 张洪申. 昆明理工大学, 2009(02)
  • [5]高浓磨浆机建模及APMP磨浆过程优化研究[D]. 董继先. 陕西科技大学, 2010(06)
  • [6]打浆过程的建模与先进控制研究[D]. 张政江. 浙江大学, 2001(01)
  • [7]高档卷烟纸的研制[D]. 林湛. 天津科技大学, 2005(04)
  • [8]造纸高浓度锥形磨浆机的研究与设计[D]. 梁钱华. 陕西科技大学, 2008(12)
  • [9]1982年《国外造纸》总目录[J]. 《国外造纸》编辑部. 国际造纸, 1982(12)

标签:;  ;  ;  

精炼机自动控制系统及其选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