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及胃肠吻合器食道切割术的临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丁泽华[1](2021)在《腹腔镜与开腹门奇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的效果对比》文中指出目的研究腹腔镜门奇断流术与开腹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在各方面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9年10月到2020年12月在泰州市人民医院和苏北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共收集到患者80例,排除肝功能差者8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门奇断流术,研究组患者采用腹腔镜门奇断流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引流量、血小板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收集两组数据后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用χ2检验。并且认为P值<0.05在统计学上是有意义的。结果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发现研究组术后的引流量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并且研究组的患者下床活动的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都比对照组时间短,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住院总体费用要低于研究组患者;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各项数据对比发现:对照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比例较研究组高很多,包括发热、肝腹水、门静脉血栓形成、胸腔积液等情况,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上未表现出差异;两组患者在术后1d、3d、7d、14d的血小板数量上无显着差异(P>0.05),但术后两周内二者血小板数目均呈上升趋势。结论腹腔镜门奇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患者具有很多优点,例如手术后并发症少、出血量比较少、手术时间短、患者恢复快,但患者住院所需要的费用较高,综合比较开腹手术与腹腔镜门奇断流术优缺点,腹腔镜门奇断流术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具备普遍推广的条件。
姜文营,支庆江,纪志鹏,刘茂荣,王振峰,秦宪涛,王运星,李又春,殷飞,汪可[2](2017)在《食管下段横断吻合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56例》文中认为探讨食管下段横断吻合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5年7月56例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行经腹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吻合器食道下段横断再吻合术的临床资料。术后患者随访0.55年,随访率96.4%(54/56)。术后再出血率3.6%(2/56),术后食道静脉曲张消失率为98.2%(55/56),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1.8%(1/56),术后无吻合狭窄及肝性脑病病例。1例术后3年死于肝癌。食管下段横断吻合联合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安全有效。
张成[3](2017)在《LSPD与TIPS联合GCVE在治疗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疗效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门脉高压症(portalhypertension,PTH)是我国临床常见的综合征,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是其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我国主要通过分流术和断流术等外科手术方式来治疗因门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1989年,TIPS开始应用于临床,临床实践证明TIPS联合曲张静脉栓塞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疗效明确和可重复性强等特点,目前已成为治疗门脉高压症出血的主要分流术式。而传统的开腹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作为断流术中的其中一种术式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治疗门脉高压症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术方式。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和相关器械的不断发展,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LSPD)逐渐在临床中开展,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目前已成为治疗门脉高压症出血的主要微创断流术式。TIPS联合冠状静脉栓塞术(GCVE)和LS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作为目前治疗门脉高压症出血的两大术式,均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微创特点,但两种术式的术后疗效却截然不同。[目的]1.比较LSPD和TIPS联合GCVE的术后疗效;2.探讨该两种术式在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及其并发症时的优缺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三病区自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因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行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LS组)30例患者,同期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联合冠状静脉栓塞术(TIPS组)35例患者。对LS组、TIPS组两组手术方式分别收集术前、术中、术后资料并进行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术前:LS组30例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15-75岁,平均(52. 4±14. 7)岁。TIPS组35例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12例,年龄35-71岁,平均(51.7±11.2)岁。LS组、TIPS组两组病人的术前基础性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例组成、肝功能的child分级,经过统计学分析,具有可比性。①LS组、TIPS组两组病例组成、性别、上消化道出血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肝功能Child分级经卡方检验后分别为(x2=1. 907, p=0. 753)、(x2=0.559, p=0.455)、(x2=3.124, p=0.077)、(x2=1.017, p=0.602)、(x2=0. 095,p=0. 758),统计学无差异,具有可比性。②LS组、TIPS组两组病例年龄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后为:LS组(52.4±14.7)与TIPS组(51.7±11.2)相比,(t=0.233, p=0. 817);统计学无差异,具有可比性。③LS组与TIPS组患者术前脾脏长径、总胆红素、白蛋白、丙氨酸转氨酶(ALT)、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及凝血酶原时间、血氨采用t检验两两对比后p>0.05。术中:TIPS组与LS组相比有以下优势:术中出血少Oml, (521.0±418.5)ml,(t=6.818, p=0.000);手术时间短(114. 0±19. 6) mmin, (250.3±70.5) min, (t=10. 258, p=0.000)。术后:TIPS组术后住院天数短(9.5±3.4)d, (15.1 ±5.0)d, (t=5.290, p=0.000);但TIPS组住院总费用高于LS组(8.9±1. 8)万,(6.8±1.9)万,(t=-4.542,p=0.000) ; LS组与TIPS组相比,具有以下优势: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ALT均低于TIPS组(p<0.05),术后3天、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总胆红素均低于TIPS组(p<0.05),术后3天、、术后1周白蛋白均高于TIPS组(p<0.05);术后3天、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血小板、白细胞均高于TIPS (p<0.05),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红细胞均高于TIPS (p<0.05);术后3天、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凝血酶原时间均短于TIPS (p<0.05);术后1周、术后3月血氨均低于TIPS组;术后1年再出血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及二次手术率均低于TIPS组(p<0.05);术后1年、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TIPS组(78.8%)。LS组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肝功能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天、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血小板、白细胞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红细胞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月、术后6月凝血酶原时间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余p>0.05,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TIPS组术后3天、术后1周肝功能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较术前变化不大;术后3天血小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红细胞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术后1周、术后3月、术后6月凝血酶原时间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余p>0.05,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结论]1、LSPD与TIPS联合GCVE相比,住院总费用较低,但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较长。2、LSPD术后肝功能、血细胞(以血小板为主)、凝血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而TIPS联合GCVE术后肝功能、血细胞、凝血功能无明显改善。3、LSPD术后血氨、肝性脑病发生率、再出血率及二次手术率均低于TIPS联合GCVE,且术后1年、2年生存率高于TIPS联合GCVE。
郭庆[4](2016)在《腹腔镜下选择性与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比较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选择性与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5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门静脉高压症病人临床资料,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其中先后采用腹腔镜下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治疗24例(对照组),腹腔镜下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脾切除+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治疗27例(实验组),记录以下观察指标数据: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指数、脾脏长径、病因分类、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术前内镜治疗情况,ASA分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脾窝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血常规、肝功能变化,术前以及术后3个月胃镜观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改善程度,随访术后1年、术后2年再出血情况。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围手术期指标比较,实验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脾窝引流管拔除时间早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住院天数比对照组短,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常规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WBC、PLT术后均较术前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HGB术后较术前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功能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第1天ALT、AST、TBIL均较术前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第3天ALT、AST、TBIL较术前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7天实验组ALT、AST、TBIL较术前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LT、AST、TBIL高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第1天、第3天ALB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第7天ALB较术前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9%,其中胰瘘1例、脾热2例、腹水2例、胸腔积液1例、门静脉血栓形成1例,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5%,脾热2例、腹水6例、胸腔积液3例、肺部感染1例、门静脉血栓形成3例,两组围手术期均无死亡病例,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3例完成2年随访,随访率85.19%,术后1年复出血率4.35%,术后2年复出血率13.04%,对照组22例完成2年随访,随访率91.67%,术后1年复出血率27.27%,术后2年复出血率40.91%,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近期疗效优于腹腔镜下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值得临床推广。
曹源[5](2016)在《腹腔镜与开腹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回顾性分析研究》文中认为背景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具有发病率高、临床上较难处理且病死率高等特点,是因为经过门静脉的血流受阻、血液瘀滞引起门静脉系统压力增高所导致。目前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方法有药物、内镜、介入、外科手术以及肝移植等手段。目前国内主要是外科手术治疗,并以断流术为主,其主要目的是预防和控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1]。随着腹腔镜微创技术的发展及腹腔镜器械的不断创新,腹腔镜微创技术已被越来越多的用于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方式也多种多样。传统外科手术与腹腔镜微创治疗这两种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对比,仍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目的评价腹腔镜微创技术特别是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为临床上应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自2012年6月-2015年7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肝胆胰腺外科诊断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伴有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同时需要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2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两种手术患者的以下观察指标数据: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总天数以及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胰漏、胸腔积液、腹腔积液以及发热等并发症情况,从而比较分析腹腔镜脾切除术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plus pericardial devascularization,LSD)与开腹脾切除术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Open splenectomy plus pericardial devascularization,OSD)的临床效果、相关并发症及相应处理措施。结果1.入组患者中男180例,女110例,应用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的患者45例,应用开腹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人数为245例。两种手术方式均能顺利的完成手术,完全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病例;2.完全腹腔镜组与开腹组两组间的术前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完全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对比,手术时间长于(P<0.01),出血量少(P<0.01)、术后进食时间早(P<0.01),住院总天数短(P<0.01),术后并发症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手术时间比开腹手术时间长,但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对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是有效的、安全的,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王文静[6](2015)在《改良腹腔镜下脾脏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在门静脉高压症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对比传统开腹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观察腹腔镜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plus pericardial Devascularization, LSPD)的临床效果(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2.观察改良LSPD通过对手术的简化和改进对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效果,探讨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成功率的策略。3.完善并总结改良LSPD的合理的操作流程,建立LSPD的手术规范。方法:自2012年6月-2015年1月本中心149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LSPD,110例行开腹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open splenectomy plus pericardial devascularization,OSPD),腹腔镜手术患者按时间及脾脏大小分层,A组:比较行LSPD的149例患者(Group LSPD, GLS)与行OSPD的110例患者(Group OSPD, GOS); B组:比较46例行传统LSPD的早期病例(Group Earlier Stage, ES)与103例行改良LSPD的后期病例(Group Later Stage, LS);C组:比较103例LS中脾脏长径大于20cm的39例巨脾病例(MS,Group massive splenomegaly)与脾脏长径小于20cm的64例非巨脾病例(NMS,Group non-massive splenomegaly)。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别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相关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因、肝功能分级、脾脏长径等;术中及术后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中转率及术后随访情况等。并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均数±标准差(M±SD)形式表示。对计量资料,常规验证正态性并运用t检验;对于计数资料,常规验证方差齐性,数据分析选用卡方检验(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水准定为a=0.05,当p<0.05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进行分析。结果:A组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围手术期死亡,术后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术后随访半年内无明显并发症。GLS中转开腹4例(中转率2.68%)。GLS组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GOS组(344.16min vs241.73min,p=0.027),而GLS组术中出血量(793.25ml vs914.54ml,p=0.009)、术后进食时间(42.66hvs56.25h,p=0.011)、术后住院时间(7.5d vs8.93d, p=0.043)均较GOS明显减少(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0.05)无统计学意义。B组ES中有3例及LS中有1例中转开腹手术,其余146例均顺利完成LSPD,无围手术期死亡或二次手术,术后均康复出院,随访半年内无明显并发症。ES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LS (344.2min vs214.3min, p<0.05),而术中出血量多于LS(907.4ml vs715.3ml,p<0.05)。LS组术后进食时间(7.6d vs9.1d, p<0.05)及术后住院时间(41.3h vs51.2h,p<0.05)短于E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85%vs10.8%,p<0.05)及手术中转率(0.97%vs6.52%,p<0.05)LS组明显少于ES组。C组MS中有1例中转开腹手术,其余102例均顺利完成改良LSPD,MS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NMS (246.5min vs184.3min, p<0.05),而术中出血量(876.4ml vs492.5ml, p<0.05)及手术中转率(2.56%vs0%,p<0.05)多于NFS。两者在术后进食时间(41.2h vs40.4h,p>0.05)、术后住院时间(7.9d vs7.1d,p>0.05)以及并发症发生率(5.13%vs4.68%,p>0.05)无显着差异。结论:1.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改良LSPD是安全有效的,比传统开腹手术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进食早、术后住院时间短,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2.改良LSPD采用建立脾蒂隧道和食管后隧道的技术,对手术进行的简化和改进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术后胃肠道恢复、降低住院天数、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中转率,明显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疗效。3.巨脾、重度静脉曲张不是腹腔镜手术的绝对禁忌证,在经验丰富的中心并熟练掌握腔镜技术的条件下可以选择性开展。4.合理的操作流程、标准的手术规范和改良LSPD对手术进行的简化和改进可以提高手术的可实施性与成功率,有助于改良LSPD在门静脉高压症中的推广。
关云涛[7](2015)在《联合断流术与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联合断流术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及术后临床特点,探讨合理术式的选择,总结临床经验。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院及第二临床医院普外科1996年1月到2012年1月收治的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或联合断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16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联合断流术组(观察组)80例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组(对照组)8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禁食时间、急诊止血率、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个月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除率、随访术后2年内上消化道出血率及死亡率指标。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t-test)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前观察指标性别、年龄、病因、出血史、手术时机、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GB)、门静脉宽度、Child-Pugh分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的两两对应比较,所有术前观察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观察指标比较,其中两组术后急诊止血率、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2年内死亡率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术后1个月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率、术后2年内上消化道出血率指标的比较在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232.08±64.24min,禁食时间5.38±1.36d,术后1个月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率90%,术后2年内上消化道出血率3.4%。对照组手术时间211.38±59.36min,禁食时间4.56±1.33d,术后1个月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率72%,术后2年内上消化道出血率1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后禁食时间长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个月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2年内上消化道出血率低于对照组。结论:1.在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方面,联合断流术与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均能够达到急诊EGVB时止血和术后消除EGV的目标,治疗效果明确。2.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较联合断流术手术时间短、术后禁食时间短,更适合急诊手术。3.联合断流术较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近期EGV消除率高、中期上消化道出血率低,近期及中期疗效更好,比较适合择期手术。
黄涛,刘景辉,于民,魏林[8](2014)在《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将我院116例门静脉高压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吻合器食管下段横断吻合术。治疗组患者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FPP为(32.22±3.26)mmH2O显着性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0.54±4.71)mmH2O,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具有较大差异,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器食管横断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具有显着的临床疗效。
周泽高[9](2014)在《完全腹腔镜、手助腹腔镜与开腹门脉高压症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对比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门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 PH)具有发病率高,较难处理并且病死率也较高的特点,目前仍然是我国常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目前治疗PH主要包括药物、内镜、介入、外科手术以及肝移植等手段。外科手术主要目的是预防和控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分为分流术和断流术,目前我国主要以断流术为主。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以及器械的创新,已有越来越多的腹腔镜技术用于治疗门脉高压症,并出现了多种腹腔镜手术方式。本研究通过总结我科近年来三种手术方法治疗PH的技术和结果,比较并评价腹腔镜微创技术特别是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PH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比较分析腹腔镜脾切除术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应用差异,其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相应处理措施,为临床腹腔镜手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肝胆外科2011~2013年诊断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伴有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需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34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男83例,女51例,男:女=1.63:1;年龄19~58岁,平均44.94±7.46岁。手术方法包括开腹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80例,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54例;其中腹腔镜手术包括完全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8例和手助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6例。记录以下观察指标数据:性别、年龄、肝功能分级、脾脏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总天数、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切口拆线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随访再出血情况。对比分析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在术前、围手术期、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以及术后随访再出血的情况。结果:三种手术方式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病例以及术中并发症出现。腹腔镜组与开腹组、腹腔镜组不同术式之间术前一般资料及分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时间比较,腹腔镜组长,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组较开腹组术中出血少(P<0.01)、术中输血少(P<0.01)、引流管拔除时间早(P<0.01)、术后排气快(P<0.01)、切口拆线时间早(P<0.01)、住院总天数以及术后住院天数短(P<0.01)。腹腔镜组住院费用较开腹组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组不同术式之间比较,完全腹腔镜组较手助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稍长,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拆线时间、住院总天数、术后住院天数比较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腹腔镜组平均住院花费比手助腹腔镜组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上,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相比切口感染率高、并发症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腹腔镜组与手助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2年,各组病人一般情况均有所改善,无肝性脑病、未再发生呕血或黑便,无死亡病例。结论:1.腹腔镜与开腹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比较,腹腔镜手术时间比开腹手术时间长,但具有术中出血输血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2.昂贵的手术器械增加了腹腔镜手术的住院费用;3.手助腹腔镜手术与完全腹腔镜手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输血、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同样的治疗效果,但手术费用稍高;4.腹腔镜脾切除术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属非常复杂的腹腔镜手术,需要术者有很丰富的腹腔镜手术经验,同时对手术器械的要求也很高;5.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杨兴武,王国泰[10](2013)在《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比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短期治疗效果,并进一步探讨完全腹腔镜的优越性、可行性及手术技巧。方法:统计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陕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6例患者与同期开腹手术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术后排气、术后拔管、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而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安全可行,较传统开腹手术,其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伤口美观等优点,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开腹手术。
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及胃肠吻合器食道切割术的临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及胃肠吻合器食道切割术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腹腔镜与开腹门奇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的效果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样品采集 |
2.2.1 纳入标准 |
2.2.2 排除标准 |
2.3 术前准备 |
2.4 观察指标 |
2.5 统计学分析 |
2.6 麻醉与手术方法 |
2.6.1 麻醉 |
2.6.2 手术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综述 腹腔镜门奇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食管下段横断吻合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56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2 结果 |
2.1 近期疗效 |
2.2 随访 |
3 讨论 |
(3)LSPD与TIPS联合GCVE在治疗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腹腔镜下选择性与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腹腔镜与开腹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回顾性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的外科手术现状与进展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改良腹腔镜下脾脏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在门静脉高压症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及入排标准 |
2.2 围手术期处理 |
2.3 手术方法 |
2.3.1 GOS采用OPSD |
2.3.2 B组ES行传统LSPD |
2.3.3 LS(C组)(包括NMS及MS)均行改良LSPD |
2.3.4 D组既往有腹部手术史PHT患者 |
2.3.5 E组行改良LSPD及LC |
2.3.6 F组行腹腔镜下原位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
2.4 观察指标 |
2.5 统计学处理 |
第三章 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一、PHT患者行LSPD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探讨 |
二、改良LSPD简化和改进手术技术的方法的探讨及其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
三、PHT巨脾患者行改良LSPD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探讨 |
四、既往有腹部手术史PHT患者行改良LSPD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探讨 |
五、PHT合并胆囊结石一期行改良LSPD及LC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 |
六、合并严重脾周围炎的PHT患者行LOSPD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探讨 |
七、改良LSPD的手术技术和流程的优化和规范的探讨 |
八、PHT并消化道大出血的处理 |
九、手术并发症分析 |
十、本研究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在校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7)联合断流术与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资料收集 |
2. 分组与手术方式 |
3. 观察指标与定义 |
4. 统计学分析方法 |
结果 |
1. 术前观察指标比较 |
2. 术中及术后近期观察指标比较 |
3. 术后中期观察指标比较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方式 |
2 结果 |
2.1 退出病例 |
2.2 不良反应 |
2.3 临床效果 |
3 讨论 |
(9)完全腹腔镜、手助腹腔镜与开腹门脉高压症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门脉高压症的外科手术治疗演变及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及胃肠吻合器食道切割术的临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腹腔镜与开腹门奇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的效果对比[D]. 丁泽华.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2]食管下段横断吻合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56例[J]. 姜文营,支庆江,纪志鹏,刘茂荣,王振峰,秦宪涛,王运星,李又春,殷飞,汪可.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7(09)
- [3]LSPD与TIPS联合GCVE在治疗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疗效比较[D]. 张成. 昆明医科大学, 2017(02)
- [4]腹腔镜下选择性与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比较研究[D]. 郭庆. 广西医科大学, 2016(02)
- [5]腹腔镜与开腹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回顾性分析研究[D]. 曹源. 新乡医学院, 2016(04)
- [6]改良腹腔镜下脾脏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在门静脉高压症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 王文静. 华中科技大学, 2015(07)
- [7]联合断流术与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D]. 关云涛. 大连医科大学, 2015(07)
- [8]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效果分析[J]. 黄涛,刘景辉,于民,魏林.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11)
- [9]完全腹腔镜、手助腹腔镜与开腹门脉高压症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对比研究[D]. 周泽高. 河北医科大学, 2014(09)
- [10]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对照研究[J]. 杨兴武,王国泰. 中国医学创新, 20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