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植酸肥料的肥效及其应用和生产方法

腐植酸肥料的肥效及其应用和生产方法

一、腐殖酸类肥料的肥效及其施用和生产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孙倩[1](2016)在《提取腐殖酸及其对土壤环境和植物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使用工业肥料已经对我国的水、大气、土壤等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土壤养分失衡、重金属污染、水体污染、温室效应等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研究新型的农业肥料是我国当代农业研究者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在地球生态环境中,腐殖质是分布最广泛的多功能绿色天然有机质,作为一种脲酶抑制剂,能有效地抑制尿素在土壤中的转化,同时能促进磷酸酶的活性,且腐殖酸缓效肥料对土壤没有任何残留和污染,对作物具有良好的刺激作用。因此,腐殖酸作为缓效肥料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目前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本研究对不同来源的腐殖酸,及根据沉降法分级制备的具有不同分子量的腐殖酸或者不同活化方法制备的腐殖酸,结合水培、琼脂培养、温室试验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试图对土壤和植物生长进行有效调控。该工作为开发新型活化腐殖酸肥料提供了详细的实验数据和技术指导。本论文主要章节的研究内容和结论总结如下:1、不同分子量腐殖酸对土壤酶和营养元素的影响:土壤磷酸酶和脲酶活性的测定作为评价土壤肥力水平的指标。腐殖酸中相关的羧基可以促进或者抑制酶的活性,培养实验之前,先用核磁共振对腐殖酸官能团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小分子腐殖酸比大分子腐殖酸有更高含量的0-烷基、芳香碳和羧基碳,而大分子的腐殖酸则含有较高的肽和糖类的碳。小分子腐殖酸(HS1)对脲酶的抑制作用是最强的,对酸性磷酸单脂酶和碱性磷酸单脂酶的增强作用也是最好。同时大分子腐殖酸(HS3)对磷酸二酯酶的促进作用优于小分子腐殖酸(HS1)。腐殖酸的添加会促进土壤中有效磷含量的增加,以大分子腐殖酸的作用最明显。不同分子级别的腐殖酸对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不大,但腐殖酸的施入能提高土壤中速效钾的含量。不同分子级别腐殖酸的施入,使得有效镁、有效铜、有效锌的含量都有明显的增加,小分子腐殖酸对土壤的改良最优。2、不同来源的腐殖质对土壤酶和营养元素影响:市场上的腐殖酸肥料的生产大多采用不同腐殖化程度的有机物料,其性质和组成是否相同,作用是否一致等问题,一直是困扰腐殖酸肥料研究的重要问题。使用不同施用量的褐煤提取的腐殖酸和其他来源的腐殖质对土壤酶和营养元素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来源腐殖质的施入都能很好抑制脲酶活性,对土壤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其中以OMRI和SP85对脲酶的抑制效果最好。在低施用量下,不同来源的腐殖质对土壤磷酸二酯酶具有促进作用,其中以OMRI腐殖质的促进效果最好。HS处理对酸性磷酸单脂酶的促进作用最强。OMRI处理在施用量600 kg/hm2下,碱性磷酸单脂酶活性最高为212.01mg/kg h。HS对碱性磷酸单酯酶的促进作用在四个不同腐殖质中最弱。结果证明对于K和Zn的促进最好的是HS,对于P、Mg促进作用最强的是OMRI,对于铵态氮抑制效果最强的是OMRI,对Cu促进最强的是FA,对Ca抑制最强的是HS。3、不同分子量褐煤提取腐殖酸对苗期油豆角生长和营养吸收影响:测定不同分子级别的腐殖酸对苗期中油豆角的根系、生长状态和营养元素吸收利用状况的影响,明确不同分子量处理腐殖酸的差异,为评估不同分子量范围的腐殖酸的农用效果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本实验从褐煤提取的不同分子量的腐殖酸作为肥料,在琼脂培养下观察,油豆角苗期的生长,为褐煤在油豆角的使用方面提供可靠依据。腐殖酸能刺激油豆角根系和叶片的生长,尤其是小分子腐殖酸HS1,然而对根系和植株的养分吸收却不是很明显。小分子腐殖酸HS1可以有效地增加根系的长度、正面积和总面积,但大分子腐殖酸HS3却有减少根系长度、正面积、总面积和体积的趋势。腐殖酸对油豆角叶片的SPAD的影响不是特别明显。同时植株的含钾量有随着腐殖酸的分子量减小而增加的趋势。4、不同分子量褐煤提取腐殖酸对苗期玉米生长和营养吸收影响:小分子腐殖酸含有较高的芳香碳和羧基碳,小分子腐殖酸可以更容易达到根部的质膜,更有利于营养的吸收。本试验对苗期玉米进行不同浓度腐殖酸的水培或者琼脂培养,实验结果表明腐殖酸能有效促进玉米苗期根部和叶片的生长,在琼脂培养皿中,小分子腐殖酸相对于其他处理叶片数和根系长度增加。但在水培条件培养下,大分子的腐殖酸对根茎的生长最有影响。5、不同分子量腐殖酸对生菜生长发育影响:本研究以内蒙古风化煤为试验材料,采用KOH浸提,测定研究不同分子量和不同施用量的腐殖酸对种子发芽、温室生菜生长、产量以及营养元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明确不同分子量腐殖酸和不同施用量的差异,为评估不同分子量范围的腐殖酸的农用效果提供理论依据。不同分子量腐殖酸随着施用浓度的增加均可促进生菜幼苗鲜重的增加,随着施肥量的提高,促进作用更加明显,且施用HS1和HS2的效果均好于施用HS, SED和IM的效果。在同等施肥水平下,HS1对整个生育期生菜干物质积累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不同腐殖酸施用量的条件下,腐殖酸的分子量越小对生菜干物质的累积量的增加就越明显。不同分子量的腐殖酸以及不同施用量及其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生菜植物中K, P含量无明显影响。6、施用不同活化处理制备腐殖酸对西红柿和甘蓝生长发育影响:以内蒙古和山西风化煤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的活化处理方式,旨在研究不同风化煤处理对大田西红柿、甘蓝的生长、产量以及营养元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明确不同风化煤对作物的影响,为经济效益高的蔬菜生产过程中科学、合理施用不同风化煤提供理论依据。无论是内蒙古风化煤,还是山西风化煤,经过酸碱处理后,其效果明显强于不处理风化煤。与CK相比,施用不同风化煤对西红柿果实产量,经济产量以及甘蓝菜心的鲜重,均有显着的增产作用。与其他处理相比,LIM+KOH处理能够显着增加西红柿后期叶绿素的含量,果实总产量以及果实经济产量。相比之下,施用LIM+HN03对于促进甘蓝的总鲜重,菜心鲜重方面比其他处理有明显的优势。另外,经过碱处理后的两种风化煤对作物地上部分生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车升国[2](2015)在《区域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制定方法与应用》文中提出化肥由低浓度到高浓度、由单质肥到复合(混)肥、复合(混)肥由通用型走向专用化,是世界肥料发展的主要趋势。我国幅员辽阔,土壤、气候和作物类型复杂多样,农业经营以小农经济为主,规模小、耕地细碎化。因此,区域化、作物专用化是我国复合(混)肥料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根据我国不同类型大田作物的区域分布特点,系统研究区域作物需肥规律、气候特性、土壤特点、施肥技术等因素,开展区域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制定方法与应用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根据农田养分投入产出平衡原理,研究建立了“农田养分综合平衡法制定区域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农艺配方的原理与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农田养分综合平衡施肥模型,确定区域作物氮磷钾施肥总量以及基肥和追肥比例,从而获得区域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基肥、追肥中氮磷钾配比,也即复合(混)肥料配方。通过施肥模型确定区域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氮磷钾配比,使作物产量、作物吸收养分量、作物带出农田养分量、肥料养分损失率、养分环境输入量、土壤养分状况、气候生态等因素对区域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制定的影响过程定量化。根据区域作物施肥量来确定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生产的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可同时实现氮磷钾三元素的精确投入。(2)根据农田土壤养分综合平衡施肥模型,确定区域小麦农田氮、磷、钾肥推荐施用量,从而获得区域小麦专用复合(混)肥料氮磷钾比例(N:P2O5:K2O),确定区域小麦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我国小麦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中氮磷钾比例为1:0.40:0.31,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65:0.51。不同区域小麦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和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分别为:东北春小麦区1:0.42:0.15、1:0.60:0.21;黄淮海冬小麦区1:0.45:0.40、1:0.79:0.70;黄土高原冬小麦区1:0.50:0.09、1:0.77:0.14;西北春小麦区1:0.47:0.47、1:0.80:0.81;新疆冬春麦兼播区1:0.27:0.25、1:0.65:0.59;华东冬小麦区1:0.42:0.38、1:0.61:0.54;中南冬小麦区1:0.24:0.28、1:0.35:0.43;西南冬小麦区1:0.34:0.26、1:0.57:0.43;青藏高原冬春麦兼播区1:0.62:0.70、1:1.04:1.17。(3)根据农田土壤养分综合平衡施肥模型,确定区域玉米农田氮、磷、钾肥推荐施用量,从而可获得区域玉米专用复合(混)肥料氮磷钾比例(N:P2O5:K2O),确定区域玉米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我国玉米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中氮磷钾比例为1:0.40:0.30,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93:0.69。不同区域玉米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和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分别为:东北春播玉米区1:0.65:0.52、1:1.39:1.11;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1:0.37:0.18、1:0.62:0.30;北方春播玉米区1:0.45:0.08、1:1.73:0.32;西北灌溉玉米区1:0.39:0.36、1:0.95:0.86;南方丘陵玉米区1:0.27:0.40、1:0.50:0.73;西南玉米区1:0.41:0.29、1:1.22:0.87。(4)根据农田土壤养分综合平衡施肥模型,确定区域水稻农田氮、磷、钾肥推荐施用量,从而可获得区域水稻专用复合(混)肥料氮磷钾比例(N:P2O5:K2O),确定区域水稻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我国水稻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中氮磷钾比例为1:0.44:0.56,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75:0.96。不同区域水稻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和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分别为:东北早熟单季稻区1:0.47:0.18、1:0.94:0.35;华北单季稻区1:0.35:0.28、1:0.61:0.50;长江中下游平原双单季稻区晚稻1:0.29:0.58、1:0.49:0.98,早稻1:0.34:0.37、1:0.57:0.63,单季稻1:0.53:0.95、1:0.92:1.63;江南丘陵平原双单季稻区晚稻1:0.42:0.75、1:0.63:1.12,早稻1:0.44:0.80、1:0.67:1.22,单季稻1:0.51:0.45、1:0.75:0.67;华南双季稻区晚稻1:0.33:0.50、1:0.61:0.92、早稻1:0.39:0.74、1:0.71:1.36;四川盆地单季稻区1:0.58:0.83、1:1.05:1.49;西北单季稻区1:0.53:0.30、1:0.90:0.52;西南高原单季稻区1:0.77:0.97、1:1.32:1.66。(5)根据农田土壤养分综合平衡施肥模型,确定区域马铃薯农田氮、磷、钾肥推荐施用量,从而可获得区域马铃薯专用复合(混)肥料氮磷钾比例(N:P2O5:K2O),确定区域马铃薯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我国马铃薯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31:0.89,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54:1.59。不同区域马铃薯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和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分别为:北方一作区1:0.39:0.56、1:0.53:0.77;中原二作区1:0.39:0.58、1:1.10:1.62;南方二作区1:0.15:1.04、1:0.26:1.85;西南混合区1:0.47:1.55、1:0.79:2.60。(6)根据农田土壤养分综合平衡施肥模型,确定区域油菜农田氮、磷、钾肥推荐施用量,从而可获得区域油菜专用复合(混)肥料氮磷钾比例(N:P2O5:K2O),确定区域油菜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我国油菜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73:0.70,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1.16:1.11。不同区域油菜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和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分别为:春油菜区1:0.70:0.55、1:0.80:0.63;长江下游冬油菜区1:0.50:0.24、1:0.86:0.40;长江中游冬油菜区1:0.60:0.56、1:1.13:1.07;长江上游冬油菜区1:1.00:1.20、1:1.20:2.34。(7)根据农田土壤养分综合平衡施肥模型,确定区域棉花农田氮、磷、钾肥推荐施用量,从而可获得区域棉花专用复合(混)肥料氮磷钾比例(N:P2O5:K2O),确定区域棉花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我国棉花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37:0.65,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67:1.17。不同区域棉花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和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分别为:黄河流域棉区1:0.45:0.94、1:0.84:1.76;西北内陆棉区1:0.44:0.44、1:0.74:0.73;长江流域棉区1:0.24:0.65、1:0.45:1.20。(8)根据农田士壤养分综合平衡施肥模型,确定区域花生农田氮、磷、钾肥推荐施用量,从而可获得区域花生专用复合(混)肥料氮磷钾比例(N:P2O5:K2O),确定区域花生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我国花生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全国一次性施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35:0.85,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48:1.10。不同区域花生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和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分别为:东北花生区1:0.22:0.69、1:0.35:1.11;黄河流域花生区1:0.59:0.86、1:0.76:1.10;长江流域花生区1:0.31:0.90、1:0.48:1.40;东南沿海花生区1:0.35:1.07、1:0.78:2.41。(9)根据农田土壤养分综合平衡施肥模型,确定区域大豆农田氮、磷、钾肥推荐施用量,从而可获得区域大豆专用复合(混)肥料氮磷钾比例(N:P2O5:K2O),确定区域大豆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我国大豆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43:0.52,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43:0.52。不同区域大豆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和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分别为:北方春大豆区1:0.43:0.33、1:0.43:0.33;黄河流域夏大豆区1:0.6:0.72、1:0.73:0.87;长江流域夏大豆区1:0.48:0.79、1:0.48:0.79;南方多熟制大豆区1:0.60:1.07、1:0.60:1.07。

吴敏,韦家少,何鹏,吴炳孙,吴文冠,高乐,王桂花,孙勇[3](2020)在《腐殖酸类营养型改良剂改善火龙果果园土壤理化特性和幼茎养分含量》文中提出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比较不同施用量腐殖酸类营养型改良剂(2906、4100、5415 kg/hm2)下火龙果果园土壤理化性状和幼茎养分含量的差异,为火龙果果园的土壤肥力管理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虽然腐殖酸类营养型改良剂中化肥用量仅为对照的13.40%、18.90%和24.96%,但改良剂的施用未降低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和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且改良剂施用量为5415 kg/hm2的处理显着提升了肥沟内土壤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此外,改良剂的施用未降低土壤pH和火龙果幼茎养分含量。火龙果果园中可施用腐殖酸类营养型改良剂,从而减少化肥的施用量,稳定果园土壤肥力和保障火龙果生长的养分需求。

塔娜[4](2016)在《微生物肥料和打孔对天然打草场牧草生长和土壤特性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草地改良是生态草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态环境改善和牧民增收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为了探索施加微生物肥料和打孔对天然打草场的改良效果,于2014年至2015年间,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毛登牧场内蒙古大学生态研究基地选取羊草草原和大针茅草原两种不同草原类型的天然打草场作为试验样地,在每个样地上分别进行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肥料和打孔处理。通过对植株生长状态、群落生物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拓展和深入讨论,为草原打草场的改良提供新的方法及技术支撑。现在得出以下结论:1、在糖蜜发酵处理下,羊草草原的群落密度增长64.90%,羊草产量增长5.41g/m2,群落氮含量23.28%,大针茅草原的群落生物量和羊草生物量分别增加了13%和296.47%。糖蜜发酵还提高了多种酶活性,综合提高了牧草产量和土壤肥力,是一种改良培育打草场的微生物肥料。2、在腐殖酸处理下,羊草草原的羊草产量和群落产量分别减少2.03g/m2和19.61g/m2,同时羊草氮含量也下降24.24%。土壤有机质降低显着;在大针茅草原这几项指标也有轻微降低。腐殖酸降低了草原的生产力,不适用于草地的保护和改良。3、海藻酸在羊草草原不利于羊草生长,但有助于大针茅的生长,大针茅产量增加达62.71g/m2;在大针茅草原大针茅生物量增加25.98g/m2。综合考虑,海藻酸对草地的改良不是一种优质方案。4、三种肥料的混合肥在羊草草原群落产量增加6.01g/m2,羊草产量增加27.54g/m2,羊草氮含量增加23.30%,酶活性都在较高水平;在大针茅草原羊草生物量增加4.78g/m2,其他指标也有不明显提高。混合肥料可以适当提高草原的生产力。5、打孔在草原上的作用效果并不显着,但是打孔可以降低微生物肥料施用后的肥料本身作用。施加微生物肥料的同时不建议进行打孔操作。6、微生物肥料在羊草草原和大针茅草原的作用效果基本相同,但是在大针茅草原上肥效降低,腐殖酸和海藻酸对羊草的抑制性更强。

黄炎[5](2016)在《鸡粪生物有机肥的研制及其促生防病效果与机制研究》文中认为人类工农业生产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大量的固体有机废弃物。这些废弃物一旦不能被及时有效地处理,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可能引发环境污染甚至威胁人类自身。另一方面,在集约化农业种植模式下,连续单一种植导致的土传病害已严重威胁到经济作物的可持续生产。本论文1)首先基于不同稻壳添加量与不同堆肥添加物,探究一种以鸡粪为原料的高效高温堆肥工艺,并通过光谱学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等研究其高温堆肥过程中物质结构和微生物区系的动态变化;2 )在研制的腐熟鸡粪产品基础上,外源添加蓝藻、菜粕、羽毛粉等蛋白类固体有机废弃物,研制高质量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同时对其发酵过程中的物质结构变化和促生效应进行研究;3)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在设施番茄连作下,使用生物基质育苗与田间施用生物有机肥防控番茄土传青枯病的效应与作用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初始碳氮比为17.25的堆体B (稻壳添加量为50% )比初始碳氮比为9.63的堆体A (稻壳添加量为15%)腐熟化进程更快,主要表现为升温速率快,纤维素、半纤维素的降解速率快,最先形成胡敏酸类物质。腐熟化进程的快慢主要是由于堆体起始碳氮比差异导致的堆肥进程中微生物群落的不同而引起。升温期堆体B中细菌属:Tissierella、Natronincola、Anaerosalibacter、Enterococcus、Exiguobacterium、Eggerthia和真菌Piciha属的相对丰度显着高于堆体A中的相对丰度。相关性分析(Spearman)显示细菌Dietzi Nocardiopsis、Thermobifida、Elizabethkingia、Haliscomenobacter、Saccharococcus 属和真菌Aspergills属可能与胡敏酸类物质形成有关。方差变量分析(VPA)表明堆体中细菌群落的演化受温度、含水量、水溶性有机碳和硝态氮含量等关键性理化(25.2%)与堆肥时间的交互作用(8.7%)所影响;而真菌群落的演化则受含水量、水溶性有机碳和总磷含量等关键性理化(11.4%)与堆肥时间交互作用(10.5%)的影响。2.在堆肥起始添加起爆剂(堆体B )和腐熟肥料(堆体C )均可加速堆肥初始温度的升高,且堆体B效果更优,主要表现为升温速率快,发芽指数大于80%的时间早,胡敏酸类物质形成早。腐熟化进程的快慢主要是由于堆肥初始加入的堆肥添加物不同造成堆肥起始动力的差异而引起。与对照堆体相比,堆体B和堆体C在堆肥初始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高于对照堆体,升温期的微生物总量多且升温期堆体中Alkaliphilus、Halalkalibacillus、Cerasibacillus、Tepidimicrobium 的相对丰度和高温期堆体中Bacillus、Fontibacillus、Psychrobacilus属的相对丰度显着高于对照;这些细菌具有产孢和嗜热的特点,从而推动了堆肥进程,提高了堆肥效率,缩短了堆肥周期。3.与普通腐熟鸡粪堆肥相比,在二次固体发酵过程中添加7%干重比例的蓝藻藻泥的堆肥产品对植物具有更加显着的促生作用。堆肥盆栽试验表明,与对照(不添加蓝藻藻泥)相比,黄瓜、辣椒、香蕉和玉米的株高分别提高了 77.1%、54.3%、40.8%和25.4%;茎粗分别提高了 13.1%、46.8%、43.5%和48.2%;地上部分鲜重分别增加了 53.5%、97.2%、178%和142%;地下部分鲜重分别增加了 12.0%、52.4%、165%和38.9%。促生作用的提升可能是由于在二次固体发酵过程中添加7%干重比例的蓝藻藻泥显着提高堆肥产品中的可溶性有机态氮、常见游离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导致的。此外,添加蓝藻藻泥的堆体在二次发酵过程中微囊藻毒素-LR和微囊藻毒素-RR被快速降解,并获得较高的发芽指数,实现了蓝藻藻泥资源无害化利用的目标。4.通过响应曲面方法对固体发酵的原料配比进行优化,并通过扩大验证试验获得最优的固体发酵原料配比为:7.61(DW)菜粕:8.85(DW)羽毛粉:6.47(DW)蓝藻藻泥:77.07 (DW)腐熟鸡粪堆肥。与普通腐熟鸡粪堆肥相比,配方优化后的发酵原料在经过7天二次固体发酵后获得一种新型生物有机肥,SQR9菌株数量和脂肽含量分别增加23.27倍和5.44倍。该新型生物有机肥对茄子植株有显着的促生效果。盆栽试验中,优化后的生物有机肥处理的茄子株高较化肥处理、普通有机肥处理分别提高了 33.4%、15.5% (两季结果平均值),茎粗分别提高8.4%、5.2% (两季结果平均值)。田间试验中,与化肥处理、普通有机肥处理和新型有机肥处理相比,施用优化后的生物有机肥的茄子的株高分别增加了 16.7%、10.3%和5.1% (第一季),茎粗分别提高了 17.4%、1.6%和1.3% (第一季),茄子果实中的Vc含量分别提高了195%、41.1%和28.2% (第二季),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了 72.9%、36.1%和27.8%(第二季),增产幅度在8.6%至57.2%之间(两季)。5.相比施用化肥和有机肥,设施番茄连作下施用生物有机肥显着提高番茄产量,降低土传青枯病发病率;而使用生物基质育苗与田间施用生物有机肥可进一步提升产量和降低发病率。连续三季施用生物有机肥在番茄产量上比化肥对照和普通有机肥处理分别提高了 198%和67.4%,发病率上分别降低了 49.2%和34.0%,而使用生物基质育苗与田间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比化肥对照和普通有机肥处理分别增产314%和132%,发病率分别降低了 76.9%和70.0%;连续五季种植后,处理间的差异进一步扩大,施用生物有机肥在番茄产量上比化肥处理和普通有机肥处理分别提高了 220%和80.1%,发病率上分别降低了 43.3%和29.6%,而使用生物基质育苗与田间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比化肥对照和普通有机肥处理分别增产330%和143%,发病率分别降低了 64.2%和55.6%。6.连作会导致病原菌和真菌数量的增加。与普通有机肥处理相比,施用生物有机肥和使用生物基质育苗与田间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细菌数量,减少真菌及病原菌数量。Miseq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连续三季种植设施番茄的土体和根际土壤中,相比于普通有机肥处理,施用生物有机肥显着增加了根际细菌中Chryseobacterium、Lysobacter、Luteimonas、 Sphingobacterium 和 Shinella 属,土体细菌 中 Lysobactei、Limnobacter、Burkholderia、Sphingorhabdus、Marinithermus 和Succinipira属。使用生物基质育苗与田间施用生物有机肥较普通有机肥处理显着增加了土体细菌中 Limnbacter、Thalassolituus 、 Sphingomonas 、 Burkholderria 、Lysobacter、Luleimonas、Rhodanobacter、Acetitomaculum 和 Rhodovibrio 属的相对丰度。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微生物群落进行维恩分析,发现不同施肥构建了不同的土体土壤微生物区系,而土体土壤微生物区系又进一步影响了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这可能是不同施肥造成番茄土传青枯病防控效应差异的原因之一。土体土壤和根际土壤中病原菌的相对丰度均和发病率之间存在显着线性拟合关系(R2分别为0.651和0.688 ),但是根际土壤中病原菌的相对丰度远高于土体土壤病原菌的相对丰度,说明根际土壤病原菌的聚集有可能是番茄土传青枯病的主要原因。相关性分析发现,土体土壤中病原菌的相对丰度和土体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呈显着负相关关系(p<0.05),和碳氮比呈显着正相关关系(p<0.05);而根际土壤中病原菌的相对丰度和土体土壤的pH呈显着正相关关系(p<0.05),和电导率(p<0.01)、总磷含量呈显着负相关关系(p<0.05)。7. Miseq高通量测序发现,连续五季施用生物有机肥改变了土体土壤和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而连续使用生物基质育苗与田间施用生物有机肥进一步加强该变化趋势,体现在根际细菌中Bacteroidetes门(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土体细菌中Gemmatimonadetes门(芽单胞菌门)的相对丰度和根际真菌中Ascomycota门(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上。相比于有机肥处理,连续五季施用生物有机肥和使用生物基质育苗与田间施用生物有机肥均显着降低了土体土壤和根际土壤中病原菌的相对丰度,土体土壤的病原菌相对丰度分别降低了 67.0%和67.8%,而在对应根际土壤中分别降低了 18.7%和71.0%。连续五季使用生物基质育苗与田间施用生物有机肥提高了Bacillus属的相对丰度(根际土壤和土体土壤)以及Pseudomonas属的相对丰度(根际土壤)。基于随机矩阵构建的群体网络结果显示,连续五季施用生物有机肥提高了土体土壤真菌群落及细菌群落的有序化程度(模块性分别为0.480和0.625),增强了网络稳定性;而使用生物基质育苗与田间施用生物有机肥有效增强了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织有序化程度(模块性为0.859),提高其网络稳定性。结论:合适的碳氮比与堆肥起始添加起爆菌种或腐熟肥料可以提高堆肥效率。在腐熟鸡粪堆肥中添加蓝藻藻泥、菜粕、羽毛粉等含氮固体有机废弃物可以实现废弃物资源无害化利用,提高肥料品质,且其具有良好的促生、增产功效。该(生物)有机肥料中氨基酸含量、脂肽含量和功能菌的数量是其具有促生增产效应的原因之一。连续使用生物基质育苗与田间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有效提高番茄产量、改善果实品质、降低土传青枯病的发病率。造成防控效率差异的原因之一是有效降低了根际土壤和土体土壤中病原菌的含量与相对丰度;第二是有效增加了土体土壤和根际土壤中芽孢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和根际土壤中假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第三是有效提高了微生物群落的有序化程度,增强了微生物群体网络的稳定性。所以本研究获得了一种高效、高质、可持续发展农事模式。

张婉[6](2020)在《不同腐植酸肥对花生生长和产量的调控效应》文中研究表明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山东省花生种植面积大,目前在花生生产上普遍存在化肥过量施用的情况,导致肥料利用率低、环境污染等问题。腐植酸中的活性物质对土壤养分活化、土壤理化结构改善和肥效提升均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于2019年在山东农业大学岱岳试验基地进行,以山花9号为供试材料,在春播和夏播两种种植模式下,设置了肥料减施以及三元复合肥分别与黄腐酸、腐植酸配施等11个不同肥料处理,研究其对花生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养分积累、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品质的影响。以评价腐植酸肥料的肥效,探讨腐植酸肥料对花生生长发育的作用机理,为探明花生生产合理的腐植酸肥施用量以及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植株农艺性状和干物质积累进行分析发现,750 kg/hm2的肥料中添加或者配施腐植酸和黄腐酸,有利于春花生侧枝的伸长、夏花生主茎节数的增加和花生干物质的积累。当肥料减施30%时,添加或者配施腐植酸和黄腐酸对花生主茎高、侧枝长、主茎节数、主茎绿叶数、分枝数等农艺性状和干物质积累无显着影响。说明黄腐酸和腐植酸作为肥料调理剂,对施入土壤的肥料有一定的缓释效果,提高肥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肥料施用量。2.通过对矿质养分积累的分析发现,750 kg/hm2的肥料中添加或者配施腐植酸和黄腐酸能显着提高春花生地上部对N、P、K等矿质养分的吸收,且配施黄腐酸的提高效果优于腐植酸。当肥料减施30%时,添加或者配施腐植酸和黄腐酸的养分积累量(N、P、K)较750 kg/hm2三元复合肥略有提高;而当肥料减施40%时,添加或者配施腐植酸和黄腐酸的养分积累量(N、P、K)会大大降低。说明黄腐酸和腐植酸作为肥料调理剂对施入土壤的肥料有一定的缓释效果,提高肥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肥料施用量。3.通过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分析发现,750 kg/hm2的肥料中添加或者配施腐植酸和黄腐酸能提高花生的产量,但增产效果不显着,具体为显着提高了花生的饱仁率和出仁率,但对饱果率的提高不显着,其中黄腐酸与三元复合肥配施的增产效果优于腐植酸。当肥料减施30%时,添加或者配施腐植酸和黄腐酸时的饱果率、饱仁率、出仁率、产量与只施用750 kg/hm2三元复合肥相比无显着差异,说明黄腐酸和腐植酸作为肥料调理剂对施入土壤的肥料有一定的缓释效果,提高肥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肥料施用量,实现减肥不减产。4.通过对品质分析发现,不同腐植酸肥处理对花生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油酸含量、亚油酸含量影响不显着。综上所述肥料中添加或者配施腐植酸和黄腐酸有利于提高肥料的肥效,对花生植株的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养分积累、产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腐植酸和黄腐酸作为肥料调理剂,对施入土壤中的肥料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使养分缓慢释放提高肥效,减量施肥30%,在花生的农艺性状、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对矿质养分的吸收量、饱仁率、出仁率、产量、品质等方面影响不显着,可以实现减肥不减产的效果,且配施黄腐酸的减施效果优于配施腐植酸。

张丽珍[7](2015)在《腐殖酸类肥料对紫花苜蓿生长特性及营养品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作为不可代替的优质绿色饲草,在草业、畜牧业和奶制品业的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苜蓿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许多沙化土地区已有大面积种植,然而由于贫瘠的土壤,致使苜蓿产量低,品质下降。如此形势下,科学施肥是沙化地提高苜蓿生产力及品质的重要措施。腐殖酸类肥料作为一种新型的有机肥料,具有保肥、高效、养地、环保等功能,在农作物上应用较多,而在牧草方面的应用特少。因此,本试验以甘农3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采用沙土盆栽试验,研究腐殖酸类肥料对紫花苜蓿生长、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探索其施用效果及最佳施肥量。研究结果表明:(1)腐殖酸钠(NaHA)单施及其与磷肥(P)配施对紫花苜蓿生产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表现为NaHA-P>NaHA。在NaHA与P配施条件下,当P水平一定时,紫花苜蓿生长速度、株高、节间数、节间距及草产量随NaHA施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之趋势,茎叶比反之;当P在P1水平上再增至P2水平时,NaHA-P2对紫花苜蓿各生产指标的促进作用不及NaHA-P1显着。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对供试处理生产性状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得出NaHA5-P1处理的表现最好,而且其获得的总产草量也最高,达到11.48 t/hm2。(2)NaHA单施及NaHA与P配施对紫花苜蓿营养品质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而且NaHA与P配施的改善作用更为显着。同时,NaHA-P1处理组和NaHA-P2处理组相比,紫花苜蓿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及相对饲用价值明显提高,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着降低,粗脂肪含量也有一定的提高,说明NaHA与P1配施能更有效改善苜蓿品质。从相对饲用价值方面来看,NaHA5-P1处理的两茬平均相对饲用价值最高。通过对各供试处理营养品质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可知,其中以NaHA5-P1处理表现最佳,对照CK表现最差。(3)与对照CK相比,NaHA单施及NaHA与P配施对紫花苜蓿主根长、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根体积、分叉数、交叉数、根系活力及地下生物量均有显着的促进作用,且促进程度表现为NaHA-P1>NaHA-P2>NaHA。在NaHA-P1处理组下,根系各形态指标、根系活力及地下生物量随NaHA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其增至一定程度(NaHA5或NaHA6)时呈下降趋势。从生物量角度考虑,地下生物量在NaHA4-P1处理下获得最高值,达到1.288 g。(4)综合生产性状、品质性状、根系性状3方面评价可知,NaHA5-P1处理的综合性状最好,说明NaHA5-P1处理对紫花苜蓿生长发育、草产量及营养品质的促进效果最好。因此,NaHA5-P1处理为本试验的最佳施肥组合,即腐殖酸钠为2118 kg/hm2,磷肥为642 kg/hm2。

廖雄辉[8](2019)在《南荻炭基肥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一类南荻生物质新型用途的探索》文中认为南荻(Miscanthus lutarioriparius)是禾本科芒属一种多年生C4草本植物,为我国特有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的洲滩湿地。作为湖南洞庭湖湿地的优势物种,其分布面积广,生物产量高,富含纤维素,可作为良好的造纸和制炭原料。但由于造纸产业对当地河流造成严重的污染,已经不适应当代生态经济的发展需求,该产业的下滑直接导致洞庭湖区南荻资源的开发进入停滞状态。同时,当地农业上还面临着严重的镉污染和肥效利用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以南荻作为制炭原料,并与不同类型的镉钝化剂复配为具有降镉效应的土壤调理剂,同时制备4种不同工艺的南荻炭基控释肥,通过探究南荻炭与不同类型的镉钝化剂互作对水稻镉含量、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并通过比较不同制备工艺下的南荻炭基控释肥的控/缓释作用和其施用后对水稻肥效利用率、镉含量及产量的影响,以评估南荻炭产品的水稻降镉和提高水稻籽粒肥效利用率的潜力,以期为湖南洞庭湖南荻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新思路和新途径,并为促进湖南洞庭湖生态经济和生态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南荻炭与五种镉钝化剂互作可显着降低水稻茎叶和稻谷籽粒的镉含量,尤其以南荻炭:腐殖酸:硅酸钾:钙镁磷:硫酸锌:熟石灰=200:60:3:30:4:120互作比例下效果最显着,且相应最佳施用量为417 kg·mu-1。三组最接近理论配比的土调剂施用后,水稻茎叶的平均镉含量可降至0.881.65 mg·kg-1,与空白处理相比,降镉率达54.4%75.8%;籽粒的平均镉含量可降至0.130.17 mg·kg-1,降镉率为47.3%59.7%。三组土调剂施用还可显着增加稻谷产量,其中最高增产率达25.6%(相当于126kg·mu-1)。(2)南荻炭基土壤调理剂施用后,较CK对照组,水稻抽穗日期提前412 d,达显着的(P<0.05)促进效应,其中土壤调理剂SC3促进效应最佳;与CK对照相比,水稻光合速率显着(P<0.05)提升了22.8%62.4%,其中土壤调理剂SC2的增效作用最显着(P<0.05)。另外土壤调理剂SC1施用后可显着地(P<0.05)提高水稻叶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较CK对照分别提高了57.0%、8.2%和18.2%;水稻叶片与光合相关的中微量元素也显着地(P<0.05)增加,其中Mg含量增加了22.79%24.80%,Fe含量增加了82.2%89.8%,且三种土壤调理剂的增加效应间无显着差异(P>0.05);而对P含量的作用,土壤调理剂SC1的增加效应显着(P<0.05)高于SC2和SC3的增加效应;水稻增产率达24.2%35.0%,土壤调理剂SC2的增产效果最佳。(3)在水浸提试验中,四种南荻炭基控释肥(BCF1、BCF2、BCF3和BCF4)中的N、P和K单个时间点的释放率在第1 d达最大值,炭基肥BCF1和BCF2对N/P/K的控释效果最好,两种炭基肥在28 d内的N累积释放率为57.6%64.0%,P累积释放率为34.8%36.2%,K累积释放率为55.163.9%。土柱淋溶试验结果显示,四种炭基肥在第3 d的N和K释放率差异显着(P<0.05),而第14 d的P释放率最显着(P<0.05)。而四种炭基肥的累积释放率都显着(P<0.05)低于复合肥,且不同炭基肥间的N、P和K的累积释放率无显着差异。四种炭基肥在28 d内的N累积释放率为8.6%12.7%,P累积释放率为5.2%7.3%,K累积释放率为15.616.7%。(4)四种南荻炭基控释肥施用后,水稻对N、P和K的利用率都有明显的增加,其中炭基肥BCF1、BCF2和BCF3对水稻N利用率的增效均达显着水平(P<0.05),而炭基肥BCF4的增效作用未达显着水平(P>0.05)。与复合肥相比,N稻谷生产力提高了12.5%67.7%,N农学利用率增加了12.7%76.8%;四种炭基肥对提高水稻P利用率都有显着的(P<0.05)增效作用,较空白对照CK,P2O5稻谷生产力提高了105.9%234.5%,P2O5农学利用率增加了112.3%204.0%;炭基肥BCF2BCF4施用后,与CK对照相比,K2O稻谷生产力显着(P<0.05)提高了33.4%101.9%,K2O农学利用率显着(P<0.05)增加了44.6%83.5%,而炭基肥BCF1的增效作用不显着(P>0.05)。四种南荻炭基肥施用后对水稻产量影响不显着(P>0.05),但可以显着(P<0.05)降低水稻镉含量,其中水稻籽粒镉含量可降低至0.180.24 mg·kg-1,茎叶镉含量降至1.322.90 mg·kg-1,与CK相比镉吸收率降低了52.3%80.5%。

吕兑安[9](2014)在《猪粪堆肥过程中重金属形态变化特征及钝化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堆肥是实现猪粪无害化、减量化处理有效而经济的技术措施,有机肥农用是猪粪资源化利用的常用途径。但是由于集约化、规模化养殖过程中饲料添加剂的普遍使用,猪粪中Cu、Zn等重金属元素含量较高。长期施用这类有机肥将导致重金属在土壤中累积,不仅会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还会影响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因此,探明堆肥过程中重金属的形态变化,揭示钝化机理,研发降低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技术调控措施对指导规模化生猪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优化选择堆肥有机调理剂、堆肥初始C/N比及添加不同比例的营养型钝化剂(磷矿粉和硼泥),研究堆肥过程中Cu、Zn形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解析Cu、Zn与有机质的结合机制,优化基于Cu、Zn生物有效性降低的技术措施,为畜禽废弃物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取得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堆肥过程中有机质被大量降解,Cu、Zn含量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堆肥初期,Cu主要以可交换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为主,残渣态含量较低;Zn主要以可交换态和可还原态为主,可氧化态和残渣态含量较低。堆肥降低了可交换态和可还原态Cu的分配比,降低了Cu的生物可利用性,增加了可氧化态Cu的分配比。有机质的腐殖化是堆肥过程中可氧化态Cu的形成及Cu的生物可利用性的降低的重要因素。堆肥中Zn主要以生物可利用态(可交换态和可还原态)存在,其中以可交换态为主,具有较高的可移动性。Zn的生物可利用性指数随堆肥变化不明显。堆肥促进了可交换态Zn向可还原态Zn的转化,有利于降低Zn的可移动性。2)猪粪秸秆堆肥后Cu的生物可利用性指数比堆肥前降低了32.6%,而猪粪树叶堆肥降低了27.0%,秸秆作为有机调理剂更有利于堆肥过程中Cu的钝化。堆肥后,猪粪秸秆堆肥和猪粪树叶堆肥可交换态Zn分别降低了16.0%和7.0%,秸秆作为调理剂更有利于降低Zn的可移动性。3)在猪粪秸秆堆肥过程中,初始C/N比为22、27的处理所达到的最高温度和高温期持续时间都高于C/N比为15的处理,高初始C/N比促进了Cu的钝化。初始C/N比为22左右有利于有机质的降解和腐殖质的形成及稳定化,也利于可交换态Zn转化为可还原态Zn。4)堆肥过程中磷矿粉和硼泥对Cu的钝化效果随着磷矿粉和硼泥添加比例的增加而增大。当磷矿粉和硼泥的添加比例为7.5%时,堆肥后Cu的生物可利用指数分别降低了47.2%和40.8%。磷矿粉和硼泥对Zn的生物可利用指数变化影响不明显。当磷矿粉添加量≦5.0%时,可以促进可交换态Zn转化为可还原态Zn;而硼泥只有当添加比例为5.0%时,才可以促进可交换态Zn转化为可还原态。磷矿粉和硼泥的添加均明显提高了堆肥的pH。重金属与磷矿粉、硼泥之间的表面离子交换、络合吸附等是影响堆肥重金属形态变化的重要因素。磷矿粉和硼泥都是有效的堆肥重金属钝化剂。5)H2O、KCl、Na4P2O7、NaOH、HNO3所提取的有机碳占堆肥样品总有机碳的20%左右,其所提取的Cu、Zn占全量的95%以上。32%-38%的Cu和绝大部分的Zn(81%-87%)主要与Na4P2O7所提取的腐殖质结合。Na4P2O7所提取的Cu(有机络合态)不稳定,在堆肥过程中呈现降低趋势。NaOH所提取的Cu(有机结合态)较为稳定,磷矿粉和硼泥的添加增加了堆肥后有机结合态Cu的分配比。有机络合态和有机结合态Zn的变化在所有处理中均不明显。Cu和Zn主要与富里酸(FA)结合。随着堆肥的进行,与胡敏酸(HA)结合的Cu的分配比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HA-Zn分配比变化较小。HA含量、HA/FA和pH的增加是促进HA-Cu增加的重要因素。磷矿粉和硼泥的添加可以促进HA-Cu的生成,增强堆肥腐殖质中Cu的稳定性。6)以秸秆作为调理剂,控制初始C/N比在22左右,添加5%的磷矿粉或硼泥可以同时促进堆肥过程中Cu、Zn的钝化。利用硼泥作为堆肥钝化剂还有利于废-废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减轻占地和环境污染压力。

牛育华,李媛,龙学莉,赵冬冬,吴倩倩[10](2016)在《腐殖酸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腐殖酸肥料是以腐殖酸为主体成分,并与其他化学成分(如氮、磷、钾等)组合而成的多元复混肥料,属于有机-无机肥料。综述了腐殖酸肥料的生产工艺及其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腐殖酸肥料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腐殖酸类肥料的肥效及其施用和生产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腐殖酸类肥料的肥效及其施用和生产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提取腐殖酸及其对土壤环境和植物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腐殖酸的研究状况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腐殖酸的物理化学性质
        1.2.3 腐殖酸肥料在农业上的作用
        1.2.3.1 改变化肥特性
        1.2.3.2 改良土壤结构
        1.2.3.3 刺激作物生理代谢
    1.3 腐殖酸的分子量与分级方法
        1.3.1 腐殖酸的分子量
        1.3.2 腐殖酸的分级方法
        1.3.2.1 基于调节PH值、溶解和沉淀的分级
        1.3.2.2 基于分子尺寸的分级
        1.3.2.3 基于电荷特性的分级
        1.3.2.4 基于吸附的分级
    1.4 论文的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不同分子量腐殖酸对土壤酶和营养元素的影响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设计
        2.2.1 实验材料
        2.2.2 沉降法制备腐殖酸的设计
        2.2.3 实验的设计
    2.3 实验测定方法
        2.3.1 核磁共振测定腐殖酸的结构和组成
        2.3.2 脲酶的测定
        2.3.3 磷酸二脂酶的测定
        2.3.4 酸性磷酸单酯酶的测定
        2.3.5 碱性磷酸单酯酶的测定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2.4.1 核磁共振和碳氮分析仪测定腐殖酸的结构和组成
        2.4.2 腐殖肥料对土壤脲酶的影响
        2.4.3 腐殖肥料对土壤磷酸二酯酶的影响
        2.4.4 腐殖质肥料对土壤酸性磷酸单酯酶的影响
        2.4.5 不同处理腐殖质肥料对土壤碱性磷酸单酯酶的影响
        2.4.6 腐殖酸肥料对土壤中营养元素N、P、K含量的影响
        2.4.7 腐殖酸肥料对土壤中营养元素Mg、Cu、Zn和Ca含量的影响
        2.4.8 施用量为600kg/hm~2的腐殖酸对土壤中酶含量的影响
    2.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不同来源腐殖质对土壤酶和营养元素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设计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来源腐殖肥料对土壤脲酶的影响
        3.3.2 不同来源腐殖质对土壤磷酸二酯酶的影响
        3.3.3 不同来源腐殖质对土壤酸性磷酸单酯酶的影响
        3.3.4 不同来源腐殖质对土壤碱性磷酸单酯酶的影响
        3.3.5 不同来源腐殖质对土壤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
    3.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风化煤提取腐殖酸对苗期油豆角生长和营养吸收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设计
    4.3 实验项目和方法
    4.4 结果与分析
        4.4.1 琼脂培养下不同分子量腐殖酸对油豆角苗期叶片的影响
        4.4.2 琼脂培养下不同分子量腐殖酸对油豆角苗期根系的影响
        4.4.3 琼脂培养下不同分子量腐殖酸对油豆角植株和根系的磷、钾含量影响
    4.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风化煤提取腐殖酸对苗期玉米生长和营养吸收的影响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与设计
    5.3 实验项目与方法
    5.4 结果与分析
        5.4.1 琼脂培养基条件下不同分子量处理的腐殖酸对玉米苗期叶片的影响
        5.4.2 琼脂培养下不同分子量腐殖酸对玉米苗期根系的影响
        5.4.3 水培条件下不同腐殖酸对苗期玉米叶片生长的影响
        5.4.4 水培条件下不同腐殖酸对苗期玉米根系生长的影响
        5.4.5 琼脂培养下不同处理的腐殖酸对玉米植株和根系的磷、钾含量的影响
    5.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不同分子量腐殖酸对生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6.1 引言
    6.2 试验材料和设计
        6.2.1 生菜发芽试验材料与设计
        6.2.2 温室盆栽试验材料与设计
        6.2.3 温室盆栽试验材料样品采集及测定
    6.3 试验结果与分析
        6.3.1 不同分子量腐殖酸及其使用浓度对生菜发芽的影响
        6.3.2 不同分子量的腐殖酸及其施用量对生菜不同时期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6.3.2.1 低施用量的条件下不同分子量腐殖酸对生菜干物质累积的影响
        6.3.2.2 中施用量的条件下不同分子量腐殖酸对生菜干物质累积的影响
        6.3.2.3 不同分子量腐殖酸及其施用量对生菜干重累积的交互作用的影响
        6.3.3 不同分子量腐殖酸及其施用量对生菜不同时期植株营养元素的影响
        6.3.4 不同分子量腐殖酸及其施用量对生菜不同时期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变化的影响
    6.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施用不同活化处理的腐殖酸对西红柿和甘蓝生长发育的影响
    7.1 引言
    7.2 实验材料与方法
        7.2.1 实验材料
        7.2.2 实验方法
    7.3 样品采集及其测定
        7.3.1 西红柿试验中指标测定及方法
        7.3.2 甘蓝试验中的指标测定和方法
    7.4 结果与分析
        7.4.1 不同处理风化煤对西红柿株高、叶绿素、糖分和根系直径的影响
        7.4.2 不同处理风化煤对西红柿产量以及经济产量的影响
        7.4.3 不同处理风化煤对甘蓝菜心直径、叶绿素和根系直径的影响
    7.5 不同处理风化煤对甘蓝总鲜重、菜心、叶片和根系鲜重的影响
    7.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八章 结论
    8.1 研究结论
    8.2 主要创新
    8.3 研究展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1、第一作者科研成果
    2、合作完成科研成果
致谢

(2)区域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制定方法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产业发展状况
        1.2.1 复合(混)肥料产业发展
        1.2.2 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产业发展
    1.3 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研究进展
        1.3.1 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制定的影响因素
        1.3.2 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制定的原理与方法
        1.3.3 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养分元素配伍与效应
        1.3.4 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增效技术研究
        1.3.5 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的增产效果与环境效应
        1.3.6 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农艺配方的工业化实现
        1.3.7 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技术发展趋势
    1.4 本研究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2.1.1 研究目标
        2.1.2 研究内容
    2.2 技术路线
    2.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3.1 研究方法
        2.3.2 参数获取与数据来源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第三章 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制定的原理与方法
    3.1 引言
    3.2 农田养分综合平衡法制定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的原理与方法
        3.2.1 配方依据
        3.2.2 农田养分综合平衡施肥模型
    3.3 农田养分综合平衡法施肥量模型参数的确定
        3.3.1 作物带出农田养分量
        3.3.2 环境养分输入量
        3.3.3 肥料养分损失率
        3.3.4 矫正参数的确定
    3.4 区域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3.4.1 区域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原则与方法
        3.4.2 区域农田作物施肥配方区划的确定
        3.4.3 区域农田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的确定
    3.5 模型评价
    3.6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区域小麦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4.1 引言
    4.2 小麦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
    4.3 农田养分综合平衡法研制区域小麦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的原理
    4.4 区域小麦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4.4.1 区域小麦施肥量确定
        4.4.2 区域小麦施肥量验证
        4.4.3 区域小麦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确定
        4.4.4 区域小麦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图
    4.5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区域玉米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5.1 引言
    5.2 玉米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
    5.3 农田养分综合平衡法研制区域玉米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的原理
    5.4 区域玉米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5.4.1 区域玉米施肥量确定
        5.4.2 区域玉米施肥量验证
        5.4.3 区域玉米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确定
        5.4.4 区域玉米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图
    5.5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区域水稻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6.1 引言
    6.2 水稻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
    6.3 农田养分综合平衡法研制区域水稻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的原理
    6.4 区域水稻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6.4.1 区域水稻施肥量确定
        6.4.2 区域水稻施肥量验证
        6.4.3 区域水稻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确定
        6.4.4 区域小麦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图
    6.5 小结与讨论
第七章 区域马铃薯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7.1 引言
    7.2 马铃薯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
    7.3 农田养分综合平衡法研制区域马铃薯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的原理
    7.4 区域马铃薯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7.4.1 区域马铃薯施肥量确定
        7.4.2 区域马铃薯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确定
        7.4.3 区域马铃薯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图
    7.5 小结与讨论
第八章 区域油菜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8.1 引言
    8.2 油菜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
    8.3 农田养分综合平衡法研制区域油菜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的原理
    8.4 区域油菜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8.4.1 区域油菜施肥量确定
        8.4.2 区域油菜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确定
        8.4.3 区域油菜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图
    8.5 小结与讨论
第九章 区域棉花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9.1 引言
    9.2 棉花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
    9.3 农田养分综合平衡法研制区域棉花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的原理
    9.4 区域棉花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9.4.1 区域棉花施肥量确定
        9.4.2 区域棉花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确定
        9.4.3 区域棉花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图
    9.5 小结与讨论
第十章 区域花生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10.1 引言
    10.2 花生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
    10.3 农田养分综合平衡法研制区域花生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的原理
    10.4 区域花生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10.4.1 区域花生施肥量确定
        10.4.2 区域花生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确定
        10.4.3 区域花生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图
    10.5 小结与讨论
第十一章 区域大豆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11.1 引言
    11.2 大豆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
    11.3 农田养分综合平衡法研制区域大豆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的原理
    11.4 区域大豆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11.4.1 区域大豆施肥量确定
        11.4.2 区域大豆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确定
        11.4.3 区域大豆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图
    11.5 小结与讨论
第十二章 结论与展望
    12.1 主要结论
        12.1.1 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制定的原理与方法
        12.1.2 区域小麦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12.1.3 区域玉米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12.1.4 区域水稻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12.1.5 区域马铃薯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12.1.6 区域油菜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12.1.7 区域棉花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12.1.8 区域花生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12.1.9 区域大豆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12.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数据来源
    附录2 作物统计数据
    附录3 长期施肥试验基本概况
    附录4 土壤养分统计分析
    附录5 小麦、玉米、水稻各地区肥料施用量
    附录6 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图
    附录7 农业部小麦、玉米、水稻施肥建议
致谢
作者简介

(3)腐殖酸类营养型改良剂改善火龙果果园土壤理化特性和幼茎养分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植物材料
        1.1.2 试验地概况
        1.1.3 试验用肥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1.2.2 样品采集
        1.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改良剂对火龙果果园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2.1.1 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
        2.1.2 土壤全量养分
        2.1.3 土壤速效养分
    2.2 土壤改良剂对火龙果枝条养分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3.1 腐殖酸类营养型改良剂对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3.2 腐殖酸类营养型改良剂对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的影响
    3.3 腐殖酸类营养型改良剂对火龙果枝条养分含量的影响

(4)微生物肥料和打孔对天然打草场牧草生长和土壤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1.1 打草场的概况
    1.2 施加微生物肥料的影响
        1.2.1 微生物肥料简介
        1.2.2 微生物肥料种类
        1.2.3 微生物肥料现状与前景
    1.3 打孔对草地的影响
    1.4 本文创新性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研究区特征
        2.1.2 植被特征
        2.1.3 土壤特征
    2.2 试验方法
        2.2.1 试验设计
        2.2.2 试验处理
    2.3 取样方法及样品测定
        2.3.1 取样方法
        2.3.2 样品测定及方法
    2.4 数据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3.1 施加微生物肥料对羊草草原的影响
        3.1.1 施加微生物肥料对植物特征的影响
        3.1.2 施加微生物肥料对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3.1.3 施加微生物肥料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3.1.4 施加微生物肥料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2 打孔对羊草草原的影响
        3.2.1 打孔对植物特征的影响
        3.2.2 打孔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3.2.3 打孔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2.4 打孔对微生物肥料效果的影响
    3.3 施加微生物肥料对大针茅草原的影响
        3.3.1 施加微生物肥料对植物特征的影响
        3.3.2 施加微生物肥料对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3.3.3 施加微生物肥料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3.3.4 施加微生物肥料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4 打孔对大针茅草原的影响
        3.4.1 打孔对植物特征的影响
        3.4.2 打孔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3.4.3 打孔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4.4 打孔对微生物肥料效果的影响
四、讨论与结论
    4.1 施加微生物肥料对羊草草原的影响
        4.1.1 施加微生物肥料对植物的影响
        4.1.2 施加微生物肥料对土壤的影响
        4.1.3 施加微生物肥料对酶活性的影响
    4.2 打孔对羊草草原的影响
    4.3 施加微生物肥料对大针茅草原的影响
        4.3.1 施加微生物肥料对植物的影响
        4.3.2 施加微生物肥料对土壤的影响
        4.3.3 施加微生物肥料对酶活性的影响
    4.4 打孔对大针茅草原的影响
    4.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鸡粪生物有机肥的研制及其促生防病效果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本文所用缩略语及专有词汇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农业固体有机废弃物及其资源化利用
        1.1 农业固体有机废弃物概述
        1.2 农业有机固体废弃物肥料化利用
    2 影响堆肥进程的理化因素及其腐熟程度评价的研究进展
        2.1 堆肥概述
        2.2 影响堆肥进程的理化因素
        2.3 肥料腐熟度评价研究进展
    3 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研究
        3.1 微生物与堆肥进程时期
        3.2 微生物与堆肥物质
        3.3 堆肥过程中微生物功能
        3.4 堆肥微生物区系的研究
    4 生物有机肥研究及应用
        4.1 生物有机肥与生产概述
        4.2 用于生物肥料研发的功能性微生物
        4.3 含拮抗菌的生物有机肥防控土传病害的机制
        4.4 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5 番茄土传青枯病及其防治的研究进展
        5.1 病原菌特征
        5.2 青枯菌的分类
        5.3 青枯菌的病原过程及番茄青枯病发病症状
        5.4 青枯菌的检测和鉴定
        5.5 防控策略
    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6.1 本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6.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6.3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鸡粪稻壳联合高温堆肥研究
    第一节 不同稻壳添加量对鸡粪高温堆肥效率及其耦合的微生物区系影响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堆肥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变化
        2.2 堆肥过程中物质结构的变化
        2.3 堆肥过程中微生物及相关特性的变化
        2.4 基于454测序分析的微生物群落的变化
        2.5 堆肥过程中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潜在功能及群落演化驱动力的结果
        3 讨论
        4 本节小结
    第二节 不同堆肥添加物促进鸡粪高温堆肥效率及关联的微生物区系变化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起爆剂的选择与复筛
        2.2 不同堆肥添加物下堆肥进程中理化特性的变化
        2.3 堆肥进程中物质结构的变化
        2.4 堆肥进程中微生物数量与群落的变化
        3 讨论
        4 本节小结
第三章 新型鸡粪有机肥与鸡粪生物有机肥的研制及其肥效研究
    第一节 含蓝藻藻泥的新型鸡粪有机肥料研制及其促生效应探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堆肥试样的理化特性
        2.2 扩大堆肥进程中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
        2.3 扩大堆肥进程中藻毒素含量变化
        2.4 扩大堆肥进程中发芽指数的变化
        2.5 肥料效应的盆栽试验结果
        3 讨论
        4 本节小结
    第二节 新型鸡粪生物有机肥料的研制及其肥效探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酵参数与单因素选择结果
        2.2 基于PBD试验显着因素的挑选
        2.3 最陡爬坡试验
        2.4 基于中心复合试验的配方优化
        2.5 脂肽含量的模型
        2.6 扩大发酵验证试验及其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
        2.7 最佳配方普适性结果
        2.8 扩大发酵过程中物质结构的变化
        2.9 最佳配方下生物有机肥的盆栽试验结果
        2.10 最佳配方下生物有机肥的田间试验结果
        3 讨论
        4 本节小结
第四章 使用生物基质育苗与田间施用新型鸡粪生物有机肥防控番茄土传青枯病效应与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番茄产量及发病率的影响
        2.2 不同处理对番茄农艺性状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2.3 不同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4 不同处理对总细菌、总真菌和病原菌数量的影响
        2.5 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影响
        2.6 不同处理对微生物群体网络结构的影响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研究展望
创新点
不足之处
致谢
博士期间已发表论文与授权发明专利

(6)不同腐植酸肥对花生生长和产量的调控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2.1 腐植酸的概念与分类
        1.2.2 施用腐植酸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1.2.3 腐植酸对肥料增效效果
        1.2.4 腐植酸肥对作物根系形态与养分积累的影响
        1.2.5 腐植酸肥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2.6 腐植酸肥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3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2.1 供试品种
        2.2.2 供试肥料
    2.3 试验设计
        2.3.1 试验处理
        2.3.2 试验实施情况
        2.3.3 测定项目及方法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处理对春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3.1.1 不同腐植酸肥处理对植株农艺性状的影响
        3.1.2 不同腐植酸肥处理对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影响
        3.1.3 不同腐植酸肥处理对地上部养分积累量的影响
        3.1.4 不同腐植酸肥处理对荚果性状的影响
        3.1.5 不同腐植酸肥处理对产量的影响
        3.1.6 不同腐植酸肥处理对春花生籽仁品质的影响
    3.2 不同处理对夏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3.2.1 不同腐植酸肥处理对植株农艺性状的影响
        3.2.2 不同腐植酸肥处理对产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不同腐植酸肥处理对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
    4.2 不同腐植酸肥处理对花生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4.3 不同腐植酸肥处理对花生养分积累的影响
    4.4 不同腐植酸肥处理对花生产量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腐殖酸类肥料对紫花苜蓿生长特性及营养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苜蓿产业发展现状
    1.2 苜蓿施肥研究概况
        1.2.1 氮肥对苜蓿的影响
        1.2.2 磷肥对苜蓿的影响
        1.2.3 钾肥对苜蓿的影响
    1.3 腐殖酸类肥料研究概况
        1.3.1 腐殖酸肥概述
        1.3.2 腐殖酸肥料在农业上的应用效果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2.3.1 生长及生产性能指标
        2.3.2 营养指标
        2.3.3 根系相关指标
    2.4 数据分析
第三章 腐殖酸肥对紫花苜蓿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3.1 不同施肥处理对紫花苜蓿农艺性状的影响
        3.1.1 不同施肥处理对紫花苜蓿生长速度的影响
        3.1.2 不同施肥处理对紫花苜蓿株高的影响
        3.1.3 不同施肥处理对紫花苜蓿节间数的影响
        3.1.4 不同施肥处理对紫花苜蓿节间距的影响
    3.2 不同施肥处理对紫花苜蓿茎叶比的影响
    3.3 不同施肥处理对紫花苜蓿草产量的影响
    3.4 供试处理生产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3.5 讨论
第四章 腐殖酸肥对紫花苜蓿品质的影响
    4.1 不同施肥处理对紫花苜蓿营养品质的影响
        4.1.1 不同施肥处理对紫花苜蓿粗蛋白质的影响
        4.1.2 不同施肥处理对紫花苜蓿中性洗涤纤维的影响
        4.1.3 不同施肥处理对紫花苜蓿酸性洗涤纤维的影响
        4.1.4 不同施肥处理对紫花苜蓿粗脂肪的影响
        4.1.5 不同施肥处理对紫花苜蓿粗灰分的影响
        4.1.6 不同施肥处理下紫花苜蓿营养物质含量比较
    4.2 不同施肥处理对紫花苜蓿相对饲用价值的影响
    4.3 供试处理品质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4.4 讨论
第五章 腐殖酸肥对紫花苜蓿根系生长的影响
    5.1 不同施肥处理对紫花苜蓿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5.2 不同施肥处理对紫花苜蓿根系形态指标的影响
    5.3 不同施肥处理对紫花苜蓿根系活力的影响
    5.4 讨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8)南荻炭基肥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一类南荻生物质新型用途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农田土壤健康状况
        1.1.1 重金属污染现状
        1.1.2 土壤改良的途径
    1.2 生物炭研究进展
        1.2.1 生物炭的概念与制备
        1.2.2 生物炭在农业上的应用
        1.2.3 生物炭对污染治理的作用
    1.3 普通化肥的利用现状及控/缓释肥的开发
        1.3.1 过度施肥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1.3.2 控/缓释肥的缓释机理和应用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主要内容
        1.4.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南荻炭与镉钝化剂互作对水稻镉含量和产量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2.1.4 数据处理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南荻炭与镉钝化剂互作对水稻茎叶镉含量的影响
        2.2.2 南荻炭与镉钝化剂互配对水稻籽粒镉含量的影响
        2.2.3 南荻炭基土壤调理剂施用对水稻镉含量、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2.3 讨论
        2.3.1 南荻炭与不同类型镉钝化剂对水稻镉含量的影响
        2.3.2 南荻炭与不同类型镉钝化剂拮抗剂对水稻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第三章 南荻炭基土壤调理剂施用对水稻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数据测定
        3.1.4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南荻炭基土壤调理剂的施用对水稻抽穗日期的影响
        3.2.2 南荻炭基土壤调理剂的施用对水稻叶片光合相关的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3.2.3 南荻炭基土壤调理剂的施用对水稻光合性能的影响
        3.2.4 南荻炭基土壤调理剂的施用对水稻产量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3 讨论
        3.3.1 南荻炭基土壤调理剂对水稻抽穗期的影响
        3.3.2 南荻炭基土壤调理剂对水稻光合性能和产量的影响
第四章 南荻炭基控释肥对水稻肥效利用率、镉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南荻炭基控释肥在水溶液中的缓释作用
        4.2.2 南荻炭基控释肥在土壤中的缓释作用
        4.2.3 南荻炭基控释肥水稻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4.2.4 南荻炭基控释肥施用对水稻茎叶干物质量、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4.2.5 南荻炭基控释肥施用对水稻镉吸收的影响
    4.3 讨论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创新点
    5.3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猪粪堆肥过程中重金属形态变化特征及钝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
        一、 畜禽粪便污染现状与资源化利用
        二、 堆肥可优化工艺
        三、 堆肥中重金属的存在形态与钝化技术
    第三节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三、 创新点
第二章 堆肥过程中理化性质与重金属形态变化
    第一节 实验材料与方法
        一、 实验材料
        二、 实验设计
    第二节 堆肥过程中基本理化性质变化
        一、 基本理化性质变化
        二、 腐殖质与腐熟指标变化
    第三节 有机调理剂对堆肥中重金属形态的影响
        一、 重金属全量变化
        二、 重金属形态变化
        三、 重金属形态与腐殖质相关关系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堆肥重金属钝化的 C/N比优选
    第一节 实验设计
    第二节 初始 C/N比对堆肥中基本理化性质的影响
    第三节 初始 C/N比对堆肥中有机质的影响
    第四节 初始 C/N比对堆肥中重金属形态的影响
        一、 重金属全量变化
        二、 重金属形态变化
        三、 重金属形态与 pH、有机质及 C/N相关关系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营养型钝化剂对堆肥中重金属的钝化效果
    第一节 实验材料与方法
    第二节 磷矿粉对堆肥中重金属的钝化效果
        一、 基本理化性质变化
        二、 磷元素变化
        三、 磷矿粉对堆肥中重金属形态的影响
    第三节 硼泥对堆肥中重金属的钝化效果
        一、 基本理化性质变化
        二、 硼、镁含量变化
        三、 硼泥对堆肥中重金属形态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堆肥中重金属与有机质的相互作用机理
    第一节 实验材料与方法
    第二节 堆肥过程中有机碳形态变化
    第三节 堆肥过程中重金属形态变化
    第四节 重金属与腐殖质的结合机制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吉林省农田施用猪粪有机肥适宜性分析
    第一节 吉林省猪粪堆肥潜力评估及堆肥工艺设计
    第二节 吉林省有机肥施用区划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一、 研究结论
    二、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成果目录
致谢

(10)腐殖酸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腐殖酸肥料的生产工艺
2 腐殖酸肥料的应用
    2.1 刺激作物生长
    2.2 改良土壤结构
    2.3 肥料增效
3 腐殖酸肥料的发展方向

四、腐殖酸类肥料的肥效及其施用和生产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提取腐殖酸及其对土壤环境和植物生长的影响[D]. 孙倩. 南京农业大学, 2016(12)
  • [2]区域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制定方法与应用[D]. 车升国. 中国农业大学, 2015(09)
  • [3]腐殖酸类营养型改良剂改善火龙果果园土壤理化特性和幼茎养分含量[J]. 吴敏,韦家少,何鹏,吴炳孙,吴文冠,高乐,王桂花,孙勇. 热带作物学报, 2020(02)
  • [4]微生物肥料和打孔对天然打草场牧草生长和土壤特性的影响[D]. 塔娜. 内蒙古大学, 2016(02)
  • [5]鸡粪生物有机肥的研制及其促生防病效果与机制研究[D]. 黄炎. 南京农业大学, 2016(12)
  • [6]不同腐植酸肥对花生生长和产量的调控效应[D]. 张婉. 山东农业大学, 2020(01)
  • [7]腐殖酸类肥料对紫花苜蓿生长特性及营养品质的影响[D]. 张丽珍. 甘肃农业大学, 2015(04)
  • [8]南荻炭基肥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一类南荻生物质新型用途的探索[D]. 廖雄辉.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8)
  • [9]猪粪堆肥过程中重金属形态变化特征及钝化技术研究[D]. 吕兑安.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4(02)
  • [10]腐殖酸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 牛育华,李媛,龙学莉,赵冬冬,吴倩倩. 化肥工业, 2016(05)

标签:;  ;  ;  ;  ;  

腐植酸肥料的肥效及其应用和生产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