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用写作的产生、发展与建设问题探要(论文文献综述)
顾卓然[1](2021)在《唐彪写作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杜福磊[2](2020)在《40年写作研究之路与怀念难忘的师友——为纪念中国写作学会成立40周年而作》文中研究表明回顾中国写作学会创立40周年的发展历程,以笔者四十年写作教学和理论研究的经历为例证,见证现AI写作作学理论研究实现从"传统写作学"到"现AI写作作学"内涵范畴体系的变革与重构,培养了老中青三AI写作作理论研究者和写作教学改革实践者与作家化学者的学科专业人才队伍。抚今追昔,对为我国写作学科发展建设奋斗终生并做出重要贡献的前辈师长们的业绩进行记载评述、寄托怀念追思。步入新时代的中青年写作学者应承担起承前启后的历史重任,解决好现AI写作作学科的创新发展问题。面向未来,写作学界的同仁们要勠力同心,铸造新的辉煌。
尚依然[3](2020)在《论姚永朴《文学研究法》的写作理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桐城派是清朝统治者所认可的文学流派,但在清朝末期,随着清政府的日益衰败,桐城派及桐城派文论也逐渐没落,作为桐城派的末代宗师,姚永朴力图发展桐城派的文学理论,使之适应社会潮流,以挽救桐城派逐渐衰落的局面。他极尽自身之所学,着《文学研究法》,对桐城派的写作理论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并提出独到的见解,欲使这些写作理论指导后学。本论文以《文学研究法》为研究文本,立足于历史发展的视角,研究姚永朴在这部书中所提出的写作理论。全文共分为绪论、正文、结论三大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相关概念的界定,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论文的创新点等。正文部分阐述了姚永朴四个主要的写作理论。其一,“质者,文之本也”的文质关系论。姚永朴提出“质者,文之本也”,在文质相须思想的基础上强调“质”的重要性,并提出“明道”和“经世”是有“质”之文的标志,“涵养胸趣”是作有“质”之文的前提。其二,“文学之纲领,以义法为首”的写作方法论。姚永朴提出“文学之纲领,以义法为首”,肯定了“义法”对于文章的重要性,认为写文章要善于用“法”,不应拘囿于“法”,对于初学文章者,他提出“摹拟—脱化”论。此外,姚永朴认为欲为佳作,还需兼“神、理、气、味、格、律、声、色”。其三,“文章之状态,非可一言尽也”的写作风格论。姚永朴提出“文章之状态,非可一言尽也”,认为文章风格形态百出,并针对刚柔、奇正、雅俗、繁简阐明了四个观点:刚柔相错,而后为文;奇而不法非奇也,正而不葩非正也;就雅去俗,实为首务;文无繁简,惟得其宜。其四,“欲学文章,必先辨门类”的写作文体论。姚永朴非常重视文体分类,认为这是学习文章的前提,他将文体分为三门十六类,体现了他的“泛文学”观和对实用文体的推崇。结论部分总结了姚永朴《文学研究法》主要的写作理论,对本文中未单独成章进行分析的写作主体素质论进行说明,并对姚永朴的《文学研究法》进行评价。
刘晓娜[4](2020)在《吴铤《文翼》研究》文中提出《文翼》是清代后期的着作,主要体现了吴铤的文章学思想,该书涉及内容广泛,从文章的构思立意到作文之法,从阅读到材料积累,都做出了经典的论述,虽然书中的言论观点有很多都是在前人论说的基础上进行引申、补充、修正,但是吴铤在前人的基础上做了创新,有很多值得后人借鉴的新观点。本文着眼于对吴铤《文翼》的整体研究,分析吴铤的文章学思想体系,论文的具体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章从吴铤的家世、生平、着述及其思想四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吴铤出生于一个封建士人家族,幼时聪明敏锐,随吴德旋学习古文,后应乡试未第,仕途不顺,英年早逝。一生有六部着作可考,现存《文翼》《因时论》两部,《因时论》重点体现他的政治、经济、土地、税收、货币等思想,《文翼》体现了他的文章学思想。第二章论述了吴铤《文翼》中的文体论与文法论。文体论部分将吴铤对于文章体制的分类以及对于不同文章体制的要求进行了整理,提出“作古文当先辨体制”观点;文法论中对文章的布局与间架结构、文章的叙事方式和叙事要诀、文章写作中的转折顿挫、各式写作技法的运用等方面都作出了详细地论述。这一章节的两部分基本上是从吴铤对作古文的外在形式和技法上的要求,来分析他文章学思想中的文法论和体制论思想。第三章分析了吴铤《文翼》中的风格论和修辞论。风格论中主要从古文的阴柔与阳刚之美、古文的独至之美、文章的内在气韵和气格三方面进行论述,文章的内在气韵和气格又从志为气之帅、理实气充、潜气内转、气随神转四方面展开进行详细的分析;修辞论主要从作古文要炼字炼句炼篇以及格律两方面进行论述。通过对吴铤风格论和修辞论的梳理,归纳出吴铤对于古文风格和修辞方面的创新。第四章阐述了吴铤《文翼》中的鉴赏论。吴铤的鉴赏论中涉及年代广泛,上到先秦两汉的诸子散文,下到清朝的桐城、阳湖派,都有评论;人物方面主要是对司马迁的《史记》、唐宋八大家、归有光以及方苞、姚鼐、刘大櫆、吴德旋等人,对他们古文方面成就的评价,另外吴铤还从他们写作时效法别人方面总结出单篇作品的模仿和师承关系。第五章介绍了吴铤《文翼》的价值以及对当AI写作作的影响。这一章中主要将吴铤《文翼》中的价值进行归纳,从他文章学思想中值得现在借鉴的方面得出吴铤文章学思想对当AI写作作和当代作文教学的意义和启示。结语部分对论文做出最后的总结和归纳。
容本镇[5](2020)在《首届写作专业助教班摭谈》文中提出举办助教进修班是特定历史时期为培养高校青年教师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恢复高考后,高校师资缺乏和断层问题日益突出。20世纪80年代初,高校绝大部分青年助教都是从本科毕业生中选留的。首届写作专业助教班的学员们十分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学术氛围,又极大地激发了学员们求知若渴的学习热情和锐意进取精神。学员们结业后,逐渐成长为写作学界或其他领域的新生力量,各自书写着丰富而充实的人生篇章。
田甜[6](2019)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微课应用 ——以喀什市X中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不断推进改革教育体制的进程,传统教学迎来巨大变革。世界范围内,新科技将引发教育革命,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微课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与此同时,也给传统写作教学模式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微课的典型特征在于内容少但重点突出、时间短、使用率高、使用便捷,这给传统写作式的教学模式提供了良好补充,能够满足学生在写作方面提出的深层次、个性化需求。写作是用书面语言表达思想情感的语文活动。在听说读写四种语文活动中,写作的难度最大,因而需要下最大的功夫。同时,写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获得中小学语文教育领域的高度关注,原因是中考与高考中作文的所占分值比例最大。从另一角度来说,学生的写作能力往往是在自然发展形态中形成并提高的,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一致认为,课堂教学对个人习作能力并未产生直接影响。但其实写作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学,知识是教学的必要内容,这点毫无置疑,也没有质疑的意义。关键是采取何种写作、运用何种知识、怎样呈现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微课教学模式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把初中阶段写作教学特点与微课应用相结合是本文的新颖之处。主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微课应用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必要性和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是微课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包括应用的情况以及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喀什市×中学的语文老师和学生就写作教学展开问卷调查和访谈,取得研究所需的资料。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第三部分是提出微课应用于初中写作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并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初中写作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依据。本选题结合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微课应用的现状,以写作教学为切入点,针对国内微课写作教学展开客观分析,揭示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开深入探究,发现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应对原则和策略。旨在为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相关参考,提高写作教学效率。
覃朝花[7](2018)在《指示性通知和下行意见的对比辨析》文中研究说明作为常规的下行文,指示性通知和下行意见具有向下级机关布置任务、提出工作原则和方法,要求下级机关执行等方面的共性,因而在理论认知和行文实践中容易产生混淆的偏误。纵观二者的使用和研究现状,发现指示性通知和下行意见的混用问题已成为长期以来困扰应用写作界的现实难题,也是学术界中较难攻克的研究课题,对于二者的规范化使用和研究尚处于比较浅显、模糊的探索阶段,未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见解和应用指南。本文试以秘书学、文体学、写作学、语言学等相关领域的理论作为支撑,广泛搜集国家各级机关门户网站文件库、北大法律信息网法律法规检索库及其他文献所载的公文资源作为研究案例,并结合多种研究方法对指示性通知和下行意见进行对比辨析。首先,从指示性通知和下行意见的文体渊源及基本使用现状谈起,认为二者在行文关系、行文权限、行文目的及适用范围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共性,而其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适用范围、行文目的等体制特征方面;基本写作格式、行文语气等写作规范方面;执行要求、使用频率及范围等实际应用方面。其次,对指示性通知和下行意见的混淆实例进行归类并作具体分析,认为其混淆现状可分为将指示性通知误用为下行意见、将下行意见误用为指示性通知及二者文种连用三大类。再次,对指示性通知和下行意见混淆偏误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认为主要包括公文管理制度有待完善、非规范性公文知识的引导者众说纷纭、发文参与者综合能力和素养有待提升、文种自身局限性四个方面的原因。最后,从四个方面的原因入手,针对性地提出较为详尽的规避策略,以期促进二者的规范化进程。
倪子琦[8](2018)在《文章学视野下的习近平讲话稿写作艺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讲话稿是一种常用的事务文书,在社会实践中发挥着指导工作、凝聚人心、传播思想等重要作用。习近平讲话稿是习近平同志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呈现给世界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多重研究价值。从文章学的角度来看,亦有许多值得深入挖掘和学习借鉴的理论营养。从文章立意的角度来看,习近平讲话稿善于采用“大中取小,以小见大;设疑提问,引思求解;大开大合,立意高远”等方法确立讲话的主旨,使讲话稿富有高屋建瓴、意境深远的立意特色。从文章选材的角度来看,习近平讲话稿在“把握图式,完善格局;由我及物,由物及我;旧材新用,翻出新意”等方面呈现出既熟悉又陌生的选材聚材特色,使讲话稿内容既丰满又新颖,既意境高远又接地气。从文章布局的角度来看,习近平讲话稿的结构呈现出“开门见山、引导气氛;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回应主旨为主,自然收束为辅”的布局艺术。从文章用语的角度来看,习近平讲话稿呈现出平易近人的语言风格、借古示今的用典技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张春梅[9](2017)在《公文文种函的偏误分析及纠偏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内地法定公文“函”的历史由来已久,但在理论阐释和实际使用中仍然存在各种偏误。论文以公文文种“函”为研究对象,在运用语言学、秘书学、文体学、写作学等研究领域理论的基础上,与传统的文献研究方法与数据统计法、图表分析法、案例引证法、对比分析法、科学分类法等相结合,以各级政府网文件库和大量着述对函的论述为基础,分析函存在偏误的原因及其解决之道。论文对函进行了尽可能系统的研究。首先,从文类、文间以及文本自身等三方面指出函的诸种偏误。文类的偏误如:对“函”与“信函”的混淆、对“函”与“便函”的混淆、误认为函不是公文。文间的偏误如:函与相关文种错用的表现、原因,函与错用文种的区别。文本的偏误如:行文关系、公文格式、语言表达三方面。其次,从国家层面、着述者层面、运作者层面、文种与载体层面等方面,指出函存在偏误的原因。针对不同原因规避方法也有不同,国家层面的规避方法:避免条例自身缺陷、进一步完善公文知识的普及和培训、进一步完善发文程序,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着述者的规避方法:着述者要提高自身水平、严谨治学。运作者层面的规避方法:正确认识行文关系、严格遵守条例规范、扬长避短善用中国文化。文种与载体层面的规避方法:加强对文种的重视、顺应潮流,规避不足。最后,指出内地函与香港公函在历史沿革、适用范围、格式和语言等方面也表现出各自的不同,两地可相互借鉴。一方面,内地函可借鉴香港公函,不断优化条例细则、调整适用范围、完善处理程序;另一方面,香港公函可借鉴内地函,不断完善条例规定、优化语言文字,并统一书写格式。论文根据目前的函使用状况与现实需求,推测内地函可能会呈现电子化、新媒体化、亲民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陈儒[10](2017)在《建国后党政机关公文规范化进程研究》文中提出公文是党政机关管理国家、处理公务时使用的重要工具,其种类、格式、行文规则、处理程序等都有明确的标准。建国后,党政机关建立了适用于我国国情和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所需要的新的公文体系。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党政机关公文逐步规范。本文以建国后出台的党政机关公文工作规范性文件为主要参考,结合党政机关公文拟制与处理的实践,分四个部分对党政机关公文的规范化进程进行探索研究。第一部分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剖析党政机关公文规范化进程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层面。第二和第三部分是从工作实践的角度,阐述党政机关公文行文要素、处理工作的规范化进程,全面系统地展示党政机关公文的规范化进程。第四部分是在前三部分的基础上,对党政机关公文规范化进程的推动因素、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进行论述,完成对整个进程的评析,从而为构建更为规范的党政机关公文体系和科学地开展党政机关公文工作提供参考。
二、应用写作的产生、发展与建设问题探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写作的产生、发展与建设问题探要(论文提纲范文)
(2)40年写作研究之路与怀念难忘的师友——为纪念中国写作学会成立40周年而作(论文提纲范文)
一、40年写作教学与研究之路的启示 |
二、永远怀念的师长们 |
三、难忘的师友们 |
四、结语———新时代的写作学研究面临的现状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
(3)论姚永朴《文学研究法》的写作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5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6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章 “质者,文之本也”的文质关系论 |
2.1 “质者,文之本也”的基本内涵 |
2.2 “明道”“经世”是有“质”之文的标志 |
2.2.1 明儒家之道 |
2.2.2 有治国理政的“经世”之用 |
2.3 “涵养胸趣”是作有“质”之文的前提 |
2.4 姚永朴文质关系论之成因 |
第3章 “文学之纲领,以义法为首”的写作方法论 |
3.1 “文学之纲领,以义法为首”的思想内涵及理论渊源 |
3.2 善于用“法”,忌囿于“法” |
3.3 “摹拟—脱化”论 |
3.4 “义法”为首,兼之其他 |
第4章 “文章之状态,非可一言尽也”的写作风格论 |
4.1 刚柔相错,而后为文 |
4.2 奇而不法非奇也,正而不葩非正也 |
4.3 就雅去俗,实为首务 |
4.3.1 “就雅去俗”的方法 |
4.3.1.1 “绩学” |
4.3.1.2 “洗心” |
4.3.1.3 “修词” |
4.3.2 “欲为佳文,必待佳题” |
4.4 文无繁简,惟得其宜 |
4.4.1 文忌“义失之赘”“辞失之芜” |
4.4.2 文忌“过简而文反不畅” |
第5章 “欲学文章,必先辨门类”的写作文体论 |
5.1 文体分类概况 |
5.2 推崇实用文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有关成果 |
致谢 |
(4)吴铤《文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研究现状 |
3 研究方法 |
1 吴铤家世、生平、着述及思想 |
1.1 吴铤家世及生平 |
1.1.1 吴铤家世 |
1.1.2 吴铤生平 |
1.2 吴铤着作及思想 |
1.2.1 《文翼》的撰述背景和版本流传 |
1.2.2 吴铤的其他着作 |
1.2.3 吴铤的思想概况 |
2 《文翼》中的文体论与文法论 |
2.1 文体论 |
2.1.1 体制一词的发展 |
2.1.2 作古文当先辨体制 |
2.1.3 各文体之间的区别 |
2.2 文法论 |
2.2.1 表达方式 |
2.2.2 表达技法 |
2.2.3 文章结构 |
3 《文翼》中的风格论与修辞论 |
3.1 风格论 |
3.1.1 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
3.1.2 独至之美 |
3.1.3 文章之气 |
3.2 修辞论 |
3.2.1 炼字炼句 |
3.2.2 格律说 |
4 吴铤《文翼》对先贤的评价 |
4.1 对两汉时期文章的评价 |
4.2 对唐宋文的评价 |
4.2.1 对韩愈文的品评 |
4.2.2 对欧阳修、王安石文的品评 |
4.2.3 对三苏父子文章的品评 |
4.3 对明清文的品评 |
4.3.1 对归有光文章的评价 |
4.3.2 对桐城派以及其他人的评价 |
4.4 古文写作继承发展的脉络 |
4.4.1 对先秦诸子和《史记》的模仿和继承 |
4.4.2 对唐宋八大家的模仿 |
5 吴铤《文翼》对现AI写作作学的价值 |
5.1 《文翼》的阅读之法与写作材料的积累 |
5.2 《文翼》文法论对现AI写作作的意义 |
5.3 《文翼》文体论对现AI写作作的价值 |
5.4 《文翼》风格论与文章写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首届写作专业助教班摭谈(论文提纲范文)
一、举办助教进修班的历史背景 |
二、求知若渴的学习热情 |
三、助教班生活的苦与乐 |
四、难忘的考察实习之旅 |
五、学员风采剪影 |
(6)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微课应用 ——以喀什市X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 |
二、国内研究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
一、研究内容 |
二、创新之处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五节 概念界定 |
第一章 微课应用于初中写作教学中的必要性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微课应用于初中写作教学的必要性 |
一、时代发展的需要 |
二、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
四、学生的需要 |
第二节 微课应用于初中写作教学的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一)学习观 |
(二)学生观 |
(三)教学观 |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
三、认知发展理论 |
四、学习策略 |
第二章 微课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
第一节 微课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应用的情况 |
一、学生问卷调查 |
二、教师访谈实录 |
第二节 微课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一、教师方面 |
(一)微课在写作教学中使用频率低 |
(二)微课在写作教学中使用方式随意 |
二、学生方面 |
(一)学生对微课的认识 |
(二)学生对写作的认识 |
第三节 微课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教师方面 |
(一)现代教育技术观念薄弱 |
(二)写作教学模式僵化,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 |
二、学生方面 |
(一)缺乏概念意识和使用技能 |
(二)缺乏独立自主探究的写作意识 |
第三章 微课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原则和策略 |
第一节 微课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原则 |
一、密切联系实际的原则 |
二、循序渐进、反复训练的原则 |
三、突出重点、兼及其他的原则 |
第二节 微课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有效应用的策略 |
一、教师方面 |
(一)终身学习,加强培训 |
(二)优化教学,灵活应用 |
二、学生方面 |
(一)提高自我认知的能力 |
(二)提高自我监控的能力 |
(三)提高自我管理的策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
(7)指示性通知和下行意见的对比辨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对象、目的及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四、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指示性通知的文体渊源及使用现状 |
第一节 通知的文体渊源 |
第二节 指示性通知的由来 |
第三节 指示性通知的性质及使用现状 |
第二章 下行意见的文体渊源及使用现状 |
第一节 意见的文体渊源 |
第二节 下行意见的由来 |
第三节 下行意见的性质特征及使用现状 |
第三章 指示性通知和下行意见的异同辨析 |
第一节 指示性通知和下行意见的相互联系 |
第二节 指示性通知和下行意见的相互区别 |
第四章 指示性通知和下行意见的混用及辨析 |
第一节 指示性通知和下行意见的混用现状 |
第二节 指示性通知和下行意见混用的原因分析 |
第三节 指示性通知和下行意见混用的规避策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后记 |
(8)文章学视野下的习近平讲话稿写作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习近平讲话稿的立意艺术 |
1.1 大中取小,以小见大 |
1.2 设疑提问,引思求解 |
1.3 大开大合,立意高远 |
第二章 习近平讲话稿的选材艺术 |
2.1 把握图式,完善格局 |
2.2 由我及物,由物及我 |
2.3 旧材新用,翻出新意 |
第三章 习近平讲话稿的布局艺术 |
3.1 开门见山、引导气氛的开头引入 |
3.1.1 总结概括,点明主旨 |
3.1.2 引导气氛,重在渲染 |
3.2 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结构展开 |
3.3 回应主旨为主、自然收束为辅的结尾方式 |
3.3.1 发出号召,回应主旨 |
3.3.2 自然收尾,干净利落 |
第四章 习近平讲话稿的用语艺术 |
4.1 平易近人的语言风格 |
4.1.1 讲故事、举例子,用事实说话 |
4.1.2 用俗语、讲白话,语言深入浅出 |
4.1.3 善聊天、谈心式,语气娓娓道来 |
4.1.4 用网络词语添活力,注入新生机 |
4.2 借古示今的用典技巧 |
4.2.1 引用谚语,通俗易懂 |
4.2.2 引用名人名言,佐证观点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9)公文文种函的偏误分析及纠偏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1.3 研究对象的界定 |
1.4 研究现状 |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6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
2.函的历史演变及其使用现状 |
2.1 内地函的历史演变 |
2.2 函的实际使用现状 |
3.函的偏误 |
3.1 文类的偏误 |
3.2 文间的偏误 |
3.3 文本的偏误 |
4.错用原因及规避方法 |
4.1 函存在偏误的原因 |
4.2 函偏误的规避方法 |
5.内地函的借鉴完善及发展新趋势 |
5.1 内地函与香港公函的不同 |
5.2 内地与香港公函的相互借鉴 |
5.3 内地函的发展趋势 |
6.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后记 |
(10)建国后党政机关公文规范化进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本文的创新之处 |
四、研究途径与方法 |
第一章 建国后党政机关公文规范化进程概述 |
第一节 静态视角下党政机关公文规范化进程的不同阶段 |
一、初步规范阶段(1949—1954) |
二、探索补充阶段(1955—1965) |
三、曲折发展阶段(1966—1976) |
四、修订改革阶段(1977—2011) |
五、科学完善阶段(2012—至今) |
第二节 动态视角下党政机关公文规范化进程的不同层面 |
一、公文制度不断健全 |
二、公文形式趋向统一 |
三、公文处理日益高效 |
四、公文质量逐渐提升 |
第二章 建国后党政机关公文行文要素的规范化 |
第一节 公文文种的演进 |
一、公文文种的历史沿革 |
二、公文文种演进的特点 |
第二节 公文格式的统一 |
一、公文的文面格式 |
二、公文的用纸格式 |
三、公文的排印、装订格式 |
第三节 行文规则的明确 |
一、向上行文的规则 |
二、向下行文的规则 |
三、其他行文规则 |
第四节 公文特定用语及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 |
一、公文特定用语的规范使用 |
二、公文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 |
第三章 建国后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规范化 |
第一节 公文拟制程序的完善 |
一、公文的起草 |
二、公文的审核 |
三、公文的签发 |
第二节 公文办理环节的优化 |
一、公文办理程序的变化 |
二、收文办理环节的优化 |
三、发文办理环节的优化 |
第三节 公文整理归档的革新 |
一、公文整理归档主体的确定 |
二、公文整理归档方式的变革 |
第四节 公文管理工作的改进 |
一、公文管理组织的确立 |
二、公文管理内容的发展 |
第四章 对建国后党政机关公文规范化进程的总体评析 |
第一节 党政机关公文规范化发展的推动因素 |
一、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
二、党政机关开展工作的需要 |
三、公文使用者和研究者的参与 |
四、公文相关领域的规范化发展 |
第二节 党政机关公文规范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
一、关于公文法规建设的问题 |
二、关于公文行文要素的问题 |
三、关于公文处理程序的问题 |
第三节 党政机关公文规范化进程的发展趋势 |
一、公文工作人员规范化意识增强 |
二、公文的制度建设更为全面完整 |
三、公文的文种设置更加简洁科学 |
四、公文的格式外观更为规范统一 |
五、公文处理全过程更加安全高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本人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
四、应用写作的产生、发展与建设问题探要(论文参考文献)
- [1]唐彪写作理论研究[D]. 顾卓然. 长春理工大学, 2021
- [2]40年写作研究之路与怀念难忘的师友——为纪念中国写作学会成立40周年而作[J]. 杜福磊. 写作, 2020(04)
- [3]论姚永朴《文学研究法》的写作理论[D]. 尚依然. 长春理工大学, 2020(02)
- [4]吴铤《文翼》研究[D]. 刘晓娜.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5]首届写作专业助教班摭谈[J]. 容本镇. 写作, 2020(02)
- [6]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微课应用 ——以喀什市X中学为例[D]. 田甜. 喀什大学, 2019(07)
- [7]指示性通知和下行意见的对比辨析[D]. 覃朝花. 暨南大学, 2018(12)
- [8]文章学视野下的习近平讲话稿写作艺术研究[D]. 倪子琦. 长春理工大学, 2018(01)
- [9]公文文种函的偏误分析及纠偏策略研究[D]. 张春梅. 暨南大学, 2017(02)
- [10]建国后党政机关公文规范化进程研究[D]. 陈儒. 安徽师范大学,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