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酚A涂料铁红磁漆(论文文献综述)
浙江省建筑科学研究所[1](1976)在《双酚A涂料铁红磁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为解决混凝土楼、地面起灰,改善人民居住条件,省建筑科学研究所利用我省化工废液——双酚A多聚体为基料,加入改性材料脂肪酸沥青(工业废料)、松香、梓油等等试制成了双酚A涂料,即试制成作为混凝土楼、地面装饰用的双酚A涂料铁红磁漆。双酚A涂料漆膜坚硬、耐磨而有很好的附着力,干燥快,又有一定的耐热耐寒性、耐水耐气候性,施工方便,适合除刷水泥砂浆刚性基面,且成本便宜(双酚A涂料清漆的原材料
付琬璐,史胜南,李娜[2](2017)在《钢结构防腐涂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文中认为钢结构防腐涂料可以延缓外界对钢结构的腐蚀速度,目前是钢结构防腐工程中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本文研究了钢结构防腐涂料的分类以及各分类的常用品种和钢结构防腐涂料的应用现状,并且针对未来钢结构防腐涂料的发展作出预测。
巴旭民[3](2021)在《石油天然气管道外涂环氧粉末涂料》文中提出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输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管道腐蚀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问题。热熔结环氧粉末涂料(FBE)因其附着力高、防腐性能强、机械性能优异的特点,已成为最重要的管道防腐涂料。原料、配方设计以及涂装工艺,是决定环氧粉末涂料性能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基体树脂、固化剂、改性剂、填料、助剂等组分进行性能分析和筛选,设计了一种防腐性能优异的环氧粉末涂料配方,并制定了合适的粉末制备及涂装工艺。主要内容如下:(1)分析了纯环氧体系、环氧/聚酯体系、纯聚酯体系粉末涂料的防腐性能,发现环氧粉末涂料对管道的防腐蚀作用优良。与传统双酚A型环氧树脂相比,酚醛改性环氧树脂具有更多的环氧基团,涂层交联密度更高,防腐性能更加优异。实验结果显示酚醛改性树脂会降低涂层柔韧性,因此,在双层热熔结环氧粉末涂料涂装时面层应采用不含酚醛改性树脂的纯环氧粉末涂料。(2)分析了固化剂对纯环氧粉末涂料性能的影响,发现与酚类固化剂相比,双氰胺作为固化剂时,涂层交联密度高、致密性好、防腐性能更强。双氰胺固化剂N-H键难以打开,反应速率较慢,需加入催化剂提高固化速率。(3)研究了填料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硅灰石、云母粉等硅酸盐类填料比硫酸钡、碳酸钙填料具有更好的防腐性能,最佳添加量为30~35%。添加高密度聚乙烯蜡粉可以有效改善环氧粉末涂层的抗划伤性能,且对其它性能几乎没有影响,最佳添加量为2%。(4)探讨了涂料制备与涂装工艺。应控制物料在挤出机中的停留时间与温度。底材涂装前应进行喷砂处理,并预热至230~240℃;单层FBE涂装时,适宜的涂层厚度为300-400μm,双层FBE涂装时,底层、面层适宜厚度分别为300-400μm、400-500μm。(5)制备的粉末涂料应用于澳大利亚石油管道项目,性能良好。
杨子江[4](1995)在《天津市化学工业科学技术志[之二]》文中研究指明天津市化学工业科学技术志[之二]主编杨子江副主编阎金宏(天津市化工科技信息研究所天津300193)6、合成树脂及塑料助剂1949年,天津只有酚醛树脂,属作坊生产。技术落后,设备简陋。那时,根本没有助剂工业。1950年9月,化工部和轻工部在天津联合召开...
林炜创[5](2011)在《水性酚醛环氧树脂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性环氧树脂体系避免了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简称VOC)的大量使用,具有显着的环保特色和应用价值。因而环氧树脂水性化及其应用的研究成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领域之一。本文从分子设计入手,采用化学改性法,选择多官能团酚醛环氧树脂与对氨基苯甲酸(PABA)进行定量加成反应,合成了一种在分子结构上既具有环氧基团,又具有亲水性基团的改性树脂。然后用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辅助乳化,用二乙醇胺成盐,再加水相反转制得酚醛环氧树脂乳液体系。通过研究,确定了合适的改性工艺:环氧基团开环率20%、反应温度105℃、反应时间40h、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硫酸钠添加量0.2g/30g(酚醛环氧树脂)=0.67%、乳化温度60℃、成盐率100%,最终所得乳液的平均粒径为276nm。通过红外光谱对改性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证明改性树脂完全符合分子设计的预期结果。相反转前的乳化温度、溶剂量和外加催化剂几方面分析影响酚醛环氧树脂乳液稳定的因素,发现乳化温度及溶剂用量的过高,都会降低酚醛环氧乳液的稳定性,选择了乳化温度为60℃,溶剂二氧六环用量为50g(以酚醛环氧树脂30g为基准)。同时,催化剂三氟化硼乙醚的加入对乳液稳定性不具有正面影响。造成酚醛环氧乳液不稳定的因素可能是氢键缔合导致的假性增稠,但增稠后的酚醛环氧乳液可重新剪切分散满足应用需求。用程序升温法研究了水性酚醛环氧乳液/聚酰胺8536体系的固化行为。在不同升温速率下水性酚醛环氧乳液/聚酰胺8536体系的动态曲线有一个放热峰,求得反应活化能为100.43kJ/mol,反应为一级化学反应。确定体系的理论固化固化工艺参数:凝胶温度(T凝胶)100℃,固化温度(T固化)125℃,和后处理温度(T后处理)130℃。在研究的固化性能的基础上,初步探索了该水性酚醛环氧乳液在涂料方面的应用可行性。结果表明,用水性酚醛环氧乳液/聚酰胺固化剂8536固化体系得到的涂膜平整光滑,附着力3级,硬度达到6H,柔韧性达到2mm,具有优良的耐水性和耐化学性质。
天津油漆厂[6](1977)在《国外汽车漆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文中研究指明 一、概况国外,涂料产品按其用途分为工业用漆和装饰用漆两大类,约各占50%。工业用漆的最大用户是汽车工业,约占工业漆的20%左右。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汽车工业发展迅速,产量高。美国1973年汽车出售量达1400
张强国[7](2008)在《水性可剥涂料的制备及环氧水分散体的合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水性可剥性涂料的制备;第二部分为环氧水分散体的合成研究。在第一部分工作中,通过先制取苯丙乳液,再用增韧剂和脱模剂对其进行改性,最后结合助剂制成了一种水性可剥涂料。通过附着力、柔韧性和伸长率研究了软硬单体比例,增韧剂和脱模剂用量对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当软单体和硬单体的比例为13:20,增韧剂用量为4.5%,脱膜剂用量为0.7%时,可获得性能较好的水性可剥涂料,其固含量为30%,粒径为18~23nm,粘度为55~64mP·s,Tg-8℃,附着力达7级,铅笔硬度为H,伸长率为300%。可广泛应用于金属、漆面、玻璃或塑料等材料表面的临时保护。在第二部分工作中,通过采用聚乙二醇4000和环氧128反应先生成反应型环氧乳化剂,再用双酚A将环氧128扩链,接着依次加入双端羧基聚乙二醇和反应型乳化剂,最后加水利用相反转技术制成了具自乳化性能的环氧树脂水分散体。通过红外光谱,粒径测试等方法研究了聚乙二醇4000和环氧128摩尔比,双酚A和环氧128摩尔比,双端羧基聚乙二醇和反应型乳化剂用量对环氧水分散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聚乙二醇4000和环氧128摩尔比为1.25:1,双酚和环氧128摩尔比为1:2.70,双端羧基聚乙二醇用量为0.44%,反应型乳化剂用量为22.0%,可获得性高性能的环氧水分散体。其固含量为52.2%,粒径为0.58μm,粘度为4200mP·s。将这种环氧水分散体和水性固化剂按100:29的比例配合后,3小时成膜,再结合颜填料、助剂可以制成多种环氧水分散体涂料。
唐敏锋[8](2004)在《F-51环氧树脂水性化改性的研究》文中提出水性环氧树脂体系避免了挥发性有机物(VOC)的大量使用,具有显着的环保特色和应用价值。因而环氧树脂水性化及其应用的研究成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领域之一。 本文从分子设计入手,采用化学改性法,选择多官能团酚醛环氧树脂(F—51)与二乙醇胺进行定量加成反应,合成了一种在分子结构上既具有环氧基团,又具有亲水性基团的改性树脂。然后用酸成盐,再加水制得稳定性优良的环氧树脂水性体系。研究了反应温度、时间对改性反应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改性工艺。通过红外光谱对改性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证明改性树脂完全符合分子设计的预期结果。在实验中,通过改变二乙醇胺用量,控制改性环氧树脂分子中环氧基和极性基团的相对含量,使改性树脂的反应性和亲水性达到合理的平衡,解决了以往化学改性法不能二者兼得的问题。 对制得的水性环氧体系的固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由于本文合成的改性树脂中保留了较多的环氧基,因此,很多可溶于水的环氧树脂常规固化剂如双氰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咪唑等都可对该水性环氧体系进行一定程度的固化。尤其是双氰胺与该水性环氧体系组成的固化体系,储存期大于6个月,起始固化温度由溶剂型体系中的160℃下降到80℃,获得了中温反应性和优良的潜伏性的完美结合。该固化体系经80℃/0.5h+130℃/2h+150℃/0.5h固化后,固化物玻璃化温度为73.3℃。 在研究固化性能的基础上,初步探索了该水性环氧体系在涂料、玻璃布层压板等方面的应用可行性。结果表明,用改性树脂/双氰胺水性固化体系得到的涂膜平整光滑,附着力100%,硬度可达6H,具有优良的耐水性和耐化学介质性;用该固化体系配成的胶液浸渍玻璃布制成的层压板剪切强度为33.3MPa,弯曲强度高达502.9MPa。该体系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刘凌玉[9](2007)在《有机蒙脱土改性无溶剂环氧涂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利用熔融插层法将有机蒙脱土引入环氧树脂体系,成功制备出含有纳米分散蒙脱土的无溶剂环氧涂料。研究了有机蒙脱土和环氧树脂不同的插层工艺、有机蒙脱土在环氧树脂中插层和剥离的效果、以及通过改变有机蒙脱土的含量,对涂料漆膜的性能的影响。分析有机蒙脱土在无溶剂环氧防腐蚀涂料中的作用并优化配方。研究证明,加入有机蒙脱土以后,在不增加无溶剂环氧涂料粘度和不降低漆膜力学性能的基础上,涂料的耐化学腐蚀性能有了明显提高。本文主要内容如下:(1)选用带有羟基基团的季铵盐插层剂改性蒙脱土,用XRD对其层间距的变化进行表征,其层间距由1.54 nm增大到2.26 nm。采用熔融插层法将有机蒙脱土引入环氧树脂体系,并改变插层时间和插层温度,XRD结果表明,升高混合温度和延长混合时间有利于环氧树脂插入有机蒙脱土层间。其层间距由2.26 nm增大到7.63 nm。(2)选用自制带有环氧基团的季铵盐作为插层剂改性蒙脱土,制得带有环氧基的新型有机土,并用红外和XRD对其进行了表征,其层间距由1.54 nm增大到4.08 nm。设计一个环氧树脂防腐涂料配方,研究了添加有机蒙脱土后对环氧树脂防腐涂料性能的影响:添加有机蒙脱土后,漆膜的耐酸性提高了一倍左右;耐盐水性、耐水性、耐碱性均有较大的提高;漆膜的柔韧性提高了67%;冲击强度提高了40%;仍能保持良好的硬度和附着力。
化工部技术监督司标准计量处[10](1993)在《推荐性化工行业标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双酚A涂料铁红磁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双酚A涂料铁红磁漆(论文提纲范文)
(2)钢结构防腐涂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 钢结构类防腐涂料的分类 |
1.1 钢结构防腐漆防锈底漆 |
1.1.1 环氧富锌底漆 |
1.1.2 聚氨酯底漆 |
1.1.3 醇酸底漆 |
1.1.4 环氧酯底漆 |
1.1.5 氯磺化底漆 |
1.2 钢结构防腐漆中间漆 |
1.2.1 双组份环氧中间漆 |
1.2.2 环氧云铁中间漆 |
1.2.3 聚氨酯中间漆 |
1.3 钢结构防腐漆面漆 |
1.3.1 丙烯酸磁漆 |
1.3.2 丙烯酸聚氨酯面漆 |
1.3.3 氟碳面漆 |
2 钢结构类防腐涂料的应用现状 |
3 钢结构防腐涂料的发展预测 |
3.1 环境友好型 |
3.2 多功能性型 |
3.3 良好协同性型 |
4 结语 |
(3)石油天然气管道外涂环氧粉末涂料(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热固性粉末涂料简介 |
1.1.1 热固性粉末涂料组成及其优点 |
1.1.2 热固性粉末涂料相关术语 |
1.2 石油天然气管道用粉末涂料 |
1.2.1 管道防腐涂料的研究现状 |
1.2.2 环氧粉末涂料 |
1.2.3 环氧粉末涂料管道涂装工艺 |
1.2.4 石油天然气管道外涂粉末涂层性能要求 |
1.3 环氧树脂 |
1.4 环氧粉末涂料用固化剂 |
1.5 课题来源、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实验原料 |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2.3 粉末涂料的制备与涂装 |
2.4 性能测试 |
2.4.1 胶化时间 |
2.4.2 涂层固化率 |
2.4.3 耐阴极剥离 |
2.4.4 弯曲测试 |
2.4.5 冲击测试 |
2.4.6 涂层附着力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3.1 热熔结环氧粉末涂料配方设计 |
3.1.1 树脂体系选择 |
3.1.2 固化剂选择 |
3.1.3 酚醛改性环氧树脂 |
3.1.4 填料选择 |
3.1.5 助剂选择 |
3.1.6 单层 FBE、双层 FBE涂层配方设计 |
3.1.7 小结 |
3.2 环氧粉末涂料制备及涂装 |
3.2.1 热熔结环氧粉末涂料的制备 |
3.2.2 涂装工艺 |
3.3 应用案例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
(5)水性酚醛环氧树脂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酚醛环氧树脂简介 |
1.1.1 酚醛环氧树脂的结构及特性 |
1.1.2 酚醛环氧树脂重要的技术指标 |
1.1.2.1 黏度和软化点 |
1.1.2.2 环氧基的含量 |
1.1.2.3 氯含量 |
1.1.3 酚醛环氧树脂应用技术开发动向 |
1.2 水性环氧乳液概括 |
1.3 环氧树脂水性化方法 |
1.3.1 外加乳化剂法 |
1.3.1.1 乳化剂的分类 |
1.3.1.2 机械法 |
1.3.1.3 相反转法 |
1.3.2 化学改性法 |
1.3.2.1 醚化反应型 |
1.3.2.2 酯化反应型 |
1.3.2.3 接枝反应型 |
1.4 水性环氧树脂的主要应用 |
1.4.1 水性环氧树脂的特点 |
1.4.2 水性环氧树脂的应用 |
1.4.2.1 混凝土封闭底漆 |
1.4.2.2 工业地坪涂料 |
1.4.2.3 木器漆 |
1.4.2.4 防腐涂料 |
1.4.2.5 防水材料和防渗堵漏材料 |
1.4.2.6 水泥砂浆修补材料 |
1.4.2.7 胶粘剂 |
1.4.2.8 玻璃纤维浸润剂 |
1.4.2.9 铝箔用防腐底漆 |
1.4.2.10 核设施用涂料 |
1.5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主要试剂及仪器 |
2.1.1 实验药品 |
2.1.2 实验仪器及测试设备 |
2.2 合成制备方法 |
2.2.1 酚醛环氧树脂乳液的制备 |
2.2.2 非等温DSC 样品制备及测试 |
2.3 测试与表征方法 |
2.3.1 树脂性能表征 |
2.3.1.1 热分析测试 |
2.3.1.2 红外光谱(FRIT) |
2.3.1.3 核磁光谱(NMR) |
2.3.1.4 聚合物表观粘度的测定 |
2.3.1.5 环氧值 |
2.3.2 乳液性能表征 |
2.3.2.1 乳液粒径测定 |
2.3.2.2 离心稳定性 |
2.3.2.3 相反转点 |
2.3.2.4 静置稳定性 |
2.3.3 涂料常规性能表征 |
2.3.3.1 附着力的测定 |
2.3.3.2 漆膜铅笔硬度测定法 |
2.3.3.3 漆膜铅笔硬度测定法 |
2.3.3.4 涂膜吸水率的测定 |
2.3.3.5 耐水性的测定 |
2.3.3.6 耐盐水性的测定 |
2.3.3.7 耐酸、碱性的测定 |
第三章 阴离子化学改性法制备水性酚醛环氧乳液 |
3.1 前言 |
3.2 阴离子化学改性法对制备酚醛环氧树脂乳液的影响 |
3.2.1 改性剂对氨基苯甲酸的影响 |
3.2.2 溶剂的选择 |
3.2.3 乳化剂对乳液水分散性的影响 |
3.2.4 反应温度对乳液水分散性的影响 |
3.2.5 反应时间对乳液水分散性的影响 |
3.2.6 中和剂的影响 |
3.3 酚醛环氧乳液稳定性的考察 |
3.3.1 乳化温度对酚醛环氧树脂乳液的影响 |
3.3.2 溶剂量的影响 |
3.3.3 外加催化剂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
3.3.4 乳液稳定性的讨论 |
3.4 相转变过程的分析 |
3.4.1 成盐率与加水量对相反转过程电导率的影响 |
3.4.2 相反转机理探索 |
3.5 乳液性能表征 |
3.5.1 红外光谱表征 |
3.5.2 核磁共振表征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水性酚醛环氧乳液/聚酰胺体系的固化行为 |
4.1 前言 |
4.2 非等温动力学研究理论 |
4.2.1 Kissinger 法 |
4.2.2 Crane 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环氧基团开环率对水性酚醛环氧乳液/聚酰胺体系固化的影响 |
4.3.2 水性酚醛环氧乳液/聚酰胺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分析 |
4.3.2.1 非等温DSC 法考察不同升温速率的峰值温度 |
4.3.2.2 Kissinger 法 |
4.3.2.3 Crane 法 |
4.3.3 水性酚醛环氧乳液/聚酰胺体系固化工艺的确立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水性酚醛环氧乳液/聚酰胺体系的应用工艺 |
5.1 前言 |
5.2 水性酚醛环氧树脂的固化成膜 |
5.2.1 环氧/胺体系分散体涂料的类型 |
5.2.2 溶剂型环氧涂料和水性环氧涂料的成膜过程比较 |
5.3 结果讨论 |
5.3.1 固化剂的选择 |
5.3.2 环氧基团开环率对酚醛环氧/聚酰胺体系的涂膜影响 |
5.3.3 固化程度对酚醛环氧/聚酰胺体系的涂膜影响 |
5.3.4 酚醛环氧乳液成盐率对酚醛环氧/聚酰胺体系的涂膜影响 |
5.3.5 热固化时间对酚醛环氧/聚酰胺体系的涂膜影响 |
5.3.6 热固化温度对酚醛环氧/聚酰胺体系的涂膜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附件 |
(7)水性可剥涂料的制备及环氧水分散体的合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水性涂料的发展 |
1.2 水性可剥涂料 |
1.2.1 可剥涂料的发展 |
1.2.2 可剥涂料的应用 |
1.2.3 本文的出发点及合成路线 |
1.3 环氧水分散体的合成研究 |
1.3.1 环氧水分散体的研究进展 |
1.3.2 环氧水分散体的特点和应用 |
1.3.3 本文的出发点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水性可剥涂料的制备 |
2.1 前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试验原料及配方 |
2.2.2 实验仪器及装置 |
2.2.3 制备工艺 |
2.2.4 乳液及涂膜性能的测定 |
2.3 结果讨论 |
2.3.1 主成膜物质的选择 |
2.3.2 乳化剂、引发剂和pH 值缓冲剂的影响 |
2.3.3 乳液聚合工艺对涂膜的影响 |
2.3.4 软硬单体比例对涂膜性能的影响 |
2.3.5 增韧剂用量对涂膜性能的影响 |
2.3.6 脱模剂对涂膜性能的影响 |
2.3.7 其他助剂的选择 |
2.3.8 涂料的成膜和可剥机理 |
2.3.9 涂料及其涂膜的性能 |
2.4 结论 |
第三章 环氧水分散体的制备 |
3.1 前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试验原料及配方 |
3.2.2 试验仪器及装置 |
3.2.3 实验过程及原理 |
3.2.4 乳化剂和分散体的性能检测 |
3.3 结果讨论 |
3.3.1 乳化剂性能和结构表征 |
3.3.2 双酚A用量对水分散体的影响 |
3.3.3 双端羧基聚乙二醇和反应型环氧乳化剂的影响 |
3.3.4 制备工艺对水分散体的影响 |
3 .3.5 所制得的水分散体及其所成涂膜的性能指标 |
3.4 结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8)F-51环氧树脂水性化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水性环氧树脂概况 |
1.2 环氧树脂水性化技术 |
1.2.1 外加乳化剂法 |
1.2.2 化学改性法 |
1.3 水性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及固化剂 |
1.3.1 水性环氧树脂固化剂 |
1.3.2 水性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机理 |
1.4 水性环氧胶粘剂 |
1.5 水性环氧复合材料 |
1.6 水性环氧涂料 |
1.6.1 水性环氧涂料的发展历史 |
1.6.2 水性环氧树脂涂料的类型 |
1.6.3 水性环氧树脂涂料的配方设计 |
1.6.4 水性环氧树脂涂料的应用 |
第二章 F-51环氧树脂的水性化改性及其水性体系的制备 |
2.1 前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原料 |
2.2.2 实验仪器 |
2.2.3 改性F-51环氧树脂的结构分析 |
2.2.4 改性F-51环氧树脂制备反应过程中环氧基转化率的测定 |
2.2.5 改性F-51环氧树脂的合成 |
2.2.6 改性F-51环氧树脂水性体系的制备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FA树脂结构的表征 |
2.3.2 F-51环氧树脂改性反应的研究 |
2.3.3 FA水性体系制备过程的研究 |
2.4 小结 |
第三章 FA树脂的水溶性及其固化性能的研究 |
3.1 前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原料 |
3.2.2 改性F-51环氧树脂树脂亲水性的测定 |
3.2.3 改性F-51环氧树脂水性体系的稳定性的测试 |
3.2.4 改性环氧树脂水性体系粘度的测定 |
3.2.5 变定实验 |
3.2.6 固化物交联密度的测定 |
3.2.7 固化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测试 |
3.2.8 固化体系的DSC分析 |
3.2.9 改性环氧树脂浇注体的制备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影响的改性环氧树脂水溶性及水性体系稳定性因素 |
3.3.2 改性树脂的稀释特性及其粘度 |
3.3.3 FA树脂体系的固化 |
3.4 小结 |
第四章 改性F-51树脂水性体系的应用研究 |
4.1 前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水性环氧涂料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
4.2.2 水性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
4.2.3 水性环氧体系的粘接性能测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水性环氧树脂涂料的性能 |
4.3.2 水性环氧体系用于复合材料树脂基体的可行性研究 |
4.3.3 水性环氧体系的粘接性能 |
4.4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有机蒙脱土改性无溶剂环氧涂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防腐涂料的研究进展 |
1.3 无溶剂环氧防腐涂料涂层及制备工艺 |
1.3.1 环氧树脂结构、性质与特点 |
1.3.2 环氧树脂复配改性 |
1.3.3 环氧树脂固化配料研究 |
1.3.3.1 环氧树脂选择原则 |
1.3.3.2 固化剂及固化机理 |
1.3.3.2.1 固化机理 |
1.3.3.2.2 固化剂 |
1.3.3.3 填料的选择 |
1.3.3.4 助剂的选择 |
1.4 聚合物/纳米蒙脱土复合材料 |
1.4.1 国内外聚合物/纳米蒙脱土复合材料研究现状 |
1.4.2 蒙脱土的结构特点及其有机化 |
1.4.2.1 蒙脱土的结构特点 |
1.4.2.2 蒙脱土的有机化处理 |
1.4.2.3 有机插层剂的选择原则 |
1.4.2.4 有机蒙脱土的结构 |
1.4.3 聚合物/蒙脱土插层材料的制备、结构、性能及表征 |
1.4.3.1 层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1.4.3.2 聚合物在蒙脱土层间溶胀 |
1.4.3.3 蒙脱土逐渐剥离的过程 |
1.4.3.4 层状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 |
1.4.3.5 层状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质 |
1.4.3.6 层状纳米复合材料的测试方法 |
1.4.4 层状纳米复合材料的插层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 |
1.4.5 层状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与展望 |
第二章 研究思路与方法 |
2.1 课题的提出 |
2.2 实验材料及实验设备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设备 |
2.3 试样处理及制备 |
2.3.1 蒙脱土的有机化处理 |
2.3.2 有机蒙脱土/环氧树脂插层 |
2.3.3 有机蒙脱土/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 |
2.3.4 无溶剂环氧清漆的组分 |
2.4 测试部分 |
2.4.1 X射线衍射(XRD) |
2.4.2 透射电镜(TEM) |
2.4.3 拉伸强度测试 |
2.4.4 漆膜性能测试 |
第三章 有机蒙脱土在无溶剂环氧涂料中的应用研究 |
3.1 实验部分 |
3.1.1 主要原料 |
3.1.2 实验步骤 |
3.1.3 分析测试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环氧树脂在有机蒙脱土中的插层研究 |
3.2.1.1 蒙脱土的有机化处理 |
3.2.1.2 有机蒙脱土在环氧树脂中的混合插层 |
3.2.2 环氧树脂在有机蒙脱土中的剥离研究 |
3.2.3 有机蒙脱土/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测试 |
3.2.4 环氧清漆性能测试 |
3.2.4.1 漆膜力学性能 |
3.2.4.2 漆膜耐化学腐蚀性能 |
3.2.4.3 漆膜交流阻抗试验测试 |
3.2.5 无溶剂环氧外用色漆 |
3.2.5.1 涂料的配置 |
3.2.5.2 涂料的性能 |
3.3 小结 |
第四章 新型有机蒙脱土的制备以及在环氧防腐涂料中的研究 |
4.1 实验部分 |
4.1.1 主要原料 |
4.1.2 实验步骤 |
4.1.2.1 季铵盐的合成 |
4.1.2.2 带官能团的有机蒙脱土的制备 |
4.1.2.3 环氧树脂插层蒙脱土的制备 |
4.1.2.4 无溶剂环氧清漆的配制 |
4.1.2.5 试样的处理及涂装 |
4.1.3 分析测试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环氧季铵盐插层剂的红外谱图 |
4.2.2 环氧季铵盐插层剂环氧值的测定 |
4.2.2.1 测试方法 |
4.2.2.2 测试结果 |
4.2.3 蒙脱土的红外谱图比较 |
4.2.4 环氧树脂在有机蒙脱土中的插层剥离研究 |
4.2.4.1 蒙脱土XRD图 |
4.2.4.2 蒙脱土TEM照片 |
4.2.5 环氧清漆性能测试 |
4.2.5.1 漆膜力学性能 |
4.2.5.2 漆膜耐化学腐蚀性能 |
4.2.6 环氧色漆性能测试 |
4.2.6.1 漆膜力学性能 |
4.2.6.2 漆膜耐化学腐蚀性能 |
4.3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四、双酚A涂料铁红磁漆(论文参考文献)
- [1]双酚A涂料铁红磁漆[J]. 浙江省建筑科学研究所. 科技简报, 1976(02)
- [2]钢结构防腐涂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J]. 付琬璐,史胜南,李娜. 辽宁化工, 2017(07)
- [3]石油天然气管道外涂环氧粉末涂料[D]. 巴旭民. 合肥工业大学, 2021
- [4]天津市化学工业科学技术志[之二][J]. 杨子江. 天津化工, 1995(02)
- [5]水性酚醛环氧树脂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林炜创. 华南理工大学, 2011(12)
- [6]国外汽车漆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J]. 天津油漆厂. 涂料工业, 1977(06)
- [7]水性可剥涂料的制备及环氧水分散体的合成研究[D]. 张强国. 湖南大学, 2008(06)
- [8]F-51环氧树脂水性化改性的研究[D]. 唐敏锋. 西北工业大学, 2004(03)
- [9]有机蒙脱土改性无溶剂环氧涂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刘凌玉. 北京化工大学, 2007(06)
- [10]推荐性化工行业标准[J]. 化工部技术监督司标准计量处. 化工标准化与质量监督, 199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