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电刺激与建议对痛阈的影响比较

穴位电刺激与建议对痛阈的影响比较

一、比较穴位电刺激和暗示对痛阈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北京颅脑针麻原理研究协作组[1](1980)在《暗示感受性和针刺对痛刺激引起的大脑诱发电位影响的关系》文中认为本工作的目的为继续探讨皮肤感觉(电感受性、电痛觉)的暗示感受性和针刺镇痛的关系。被试为30例正常人。方法:针刺镇痛的效果是通过观察针刺对痛刺激引起的大脑诱发电位的抑制效应,以第一体感区的P2次波幅变化为客观指标。暗示实验重复过去方法。主要结果:1)针刺能镇痛,针刺对多数被试(21/3D)能抑制痛刺激引起的大脑诱发电位。2)暗示后电感受性和痛阈均有提高(分别为31.26%和18.37%)3)暗示感受性高低和针刺抑制痛刺激引起的大脑诱发电位没有相关(P>0.50)。还看到被试对针刺能镇痛的信任程度与针效无关,提示暗示在针刺镇痛中不起主要作用。

李心天,许淑莲,匡培梓[2](1980)在《医学心理学三十年》文中认为本文概略地叙述了医学心理学三十年来的历程,并就心理治疗、神经症的心理病因和心理特点、精神病的病理心理特点、针刺麻醉中的心理学问题、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诊断等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作了回顾。

杨治良,蔡大卫,吴瑞良[3](1979)在《痛成分的心理学研究》文中认为 近年来.疼痛原理的研究有了迅速的发展,最近提出了针刺对痛的不同成分的影响问题。关于痛的问题,至今尚没有它的科学定义。十九世纪以前,有人把痛看作是紧密地和不愉快的情绪相联系的;自本世纪以来,痛是感觉的观点占了优势。人们都承认痛不同于视、听等感觉,因为它还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心理学和生理学教科书中,一方面说痛

杨依方,杨治良,胡春香,吴瑞良[4](1977)在《比较穴位电刺激和暗示对痛阈的影响》文中提出 近年来,针刺麻醉有了迅速的发展,从大量临床实践表明:穴位电刺激能保持和增强“得气感”,提高痛阈;心理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影响痛阈。国外报导中对针刺镇痛作用有不同的看法。很多人认为,针刺确有镇痛作用,而且是通过生理效应实现的;Wall、Clark等人认为针刺镇痛取决于心理因素的作用。为此,我们观察了正常人的穴位电刺激和暗示对痛阈的影响,并将两者进行了比较,以期为今后的针麻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二、比较穴位电刺激和暗示对痛阈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比较穴位电刺激和暗示对痛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暗示感受性和针刺对痛刺激引起的大脑诱发电位影响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方法
结果
    (一)针刺能够镇痛
    (二)暗示能提高感觉阈(电感受阈和痛阈)情况有个别差异
    (三)暗示感受性与针效的关系
讨论
小结

(2)医学心理学三十年(论文提纲范文)

一、心理治疗的研究
    1. 综合疗法中心理治疗的特点和疗效
    2. 有关心理治疗的理论
    3. 对综合治疗中心理治疗的评价
二、神经症、高血压病的心理病因和病理心理特点的研究
三、精神病人病理心理特点的研究
四、针刺麻醉中心理学问题的研究
    1. 心理因素在针麻中的作用
    2. 某些心理生理特点在针麻中的作用
    3. 关于痛觉心理的研究
五、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诊断

(3)痛成分的心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一、多种痛刺激条件下的情绪状态
    二、电针对痛的感觉成分和情绪成分的影响
分析与讨论
    一、关于痛反应量表
    二、关于电针对痛的情绪成分具有较强抑制效应的问题
    三、关于痛成分的问题
小结

四、比较穴位电刺激和暗示对痛阈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暗示感受性和针刺对痛刺激引起的大脑诱发电位影响的关系[J]. 北京颅脑针麻原理研究协作组. 心理学报, 1980(02)
  • [2]医学心理学三十年[J]. 李心天,许淑莲,匡培梓. 心理学报, 1980(02)
  • [3]痛成分的心理学研究[J]. 杨治良,蔡大卫,吴瑞良. 心理学报, 1979(03)
  • [4]比较穴位电刺激和暗示对痛阈的影响[J]. 杨依方,杨治良,胡春香,吴瑞良. 针刺研究, 1977(04)

标签:;  ;  ;  

穴位电刺激与建议对痛阈的影响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