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引导肿瘤中心注射去甲斑蝥素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研究

B超引导肿瘤中心注射去甲斑蝥素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研究

一、B超导向瘤体中心注射去甲斑蝥素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蕊[1](2009)在《去甲斑蝥素钠体内处置过程及其脂质体制剂的研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合成去甲斑蝥素钠作为实验药物;2.建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HPLC-MS/MS方法测定小鼠血浆和组织中去甲斑蝥素钠含量;3.进行去甲斑蝥素钠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研究;4.对去甲斑蝥素钠体内、体外代谢物及可能代谢途径进行研究分析;5.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去甲斑蝥素钠脂质体并进行理化性质考察;6.进行去甲斑蝥素钠脂质体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组织分布研究,评价其缓释性和靶向性。方法:1.采用酸酐碱性条件下水解反应制备,经乙醇重结晶纯化得到去甲斑蝥素二钠盐,并通过红外吸收光谱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确证。2.生物样本在酸性条件下经丙酮沉淀蛋白后浓缩,采用C18色谱柱(150×4.6mm,5μm),以乙腈-水(20:80,2mM乙酸铵,含0.1%甲酸)为流动相,利巴韦林为内标,选用正离子模式,以多反应检测(MRM)方式检测m/z 169.1→123.1(去甲斑蝥素钠)及267.1→135.1(利巴韦林),从方法专一性、基质效应、绝对回收率、相对回收率、精密度与准确度及稳定性等方面进行方法学考察确证。3.健康昆明小鼠102只,随机分为12组,每组6只(其中0.25,1,2,4,8h组12只,雌雄各半),按20mg·kg-1剂量灌胃给予1mg·mL-1去甲斑蝥素钠水溶液,按设计时间点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经摘眼球取血,离心取血浆;取血后脱颈处死小鼠,取出心、肝、脾、肺、肾、脑、肠、胃、胆囊、睾丸/子宫,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后滤纸吸干。样本经处理后采用已建立的测定方法测定药物含量,采用DAS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对去甲斑蝥素钠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及组织分布特点进行详细分析。4.采用体内代谢和体外代谢两种方法对去甲斑蝥素钠代谢物和代谢途径进行初步分析。体内收集给药后大鼠尿液、粪便等生物样本;体外采用肝微粒体温孵方法,通过钙沉淀法制备大鼠肝微粒体,辅以氧化还原辅酶,模拟体内Ⅰ相和Ⅱ相代谢反应。上述样本经处理后,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去甲斑蝥素钠动物体内外代谢物及代谢过程进行研究。5.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去甲斑蝥素钠脂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设计优化脂质体的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电子透射显微镜观察脂质体的外观形态,激光散射粒度分析仪测定脂质体的粒径及其粒度分布,电势显微电泳仪测定脂质体表面Zata电位;葡聚糖凝胶色谱法分离脂质体和游离药物,HPLC法测定脂质体包封率和载药量;动态膜透析法测定脂质体体外释药特性。6.进行去甲斑蝥素钠脂质体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研究,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和靶向评价参数,评价其靶向性和缓释作用。结果:1.合成纯化后计算去甲斑蝥素钠的产率约为94%,经红外吸收光谱和质谱确证其结构为去甲斑蝥素二钠盐。2.经方法学考察,本文建立的HPLC-MS/MS方法在0.01~5.00μg·mL-1线性范围内,在血浆、肝脏、肺、肾脏、胃、小肠、子宫和睾丸样本中线性关系良好,最低定量限为0.01μg·mL-1;在0.005~0.50μg·mL-1线性范围内,心脏、脾脏和脑中线性关系良好,最低定量限为0.005μg·mL-1;相关系数(r2)均在0.9918~0.9976之间;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5%,血浆和组织中绝对回收率均大于50%,相对回收率均在91%-107%之间,室温放置4h,-20℃条件下反复冻融2次、存放24h和一周后均稳定,RSD均小于15%,能满足生物样本中去甲斑蝥素钠含量测定的要求。3.去甲斑蝥素钠在小鼠体内的吸收半衰期t1/2α为0.196±0.117h,消除半衰期t1/2β为6.345±3.321h,单位体重表观分布容积V1/F为0.089±0.039L·kg-1,单位体重血浆清除率CL/F为0.088±0.021L·h-1·kg-1,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24和AUC0-∞分别为11.22±2.614mg·L-1·h和11.894±2.805mg·L-1·h,平均滞留时间MRT0-24和MRT0-∞分别为5.392±1.12h和8.285±4.941h,达峰时间Tmax为0.3754±0.137h,峰浓度为3.9734±0.656mg·L-1。给药后各组织药时曲线下面积依次为:小肠>胃>子宫>肾>睾丸>肝>肺>脾>心>脑。给药后各组织体内平均滞留时间依次为:肺>肝>睾丸>脑>脾>肾>子宫>心>胃>小肠。4.体内代谢研究结果显示,给药后大鼠尿液、粪便样本经HPLC-MS/MS方法系统分析,尿液中检测到分子量为169和205的分子离子峰,分别为去甲斑蝥素(M0)和Ⅰ相环氧化物水合反应产物(M1);粪便检测到分子量为169和539的分子离子峰,分别为去甲斑蝥素(M0)和结合两分子葡萄糖醛酸的Ⅱ相结合产物;体外代谢研究结果显示,去甲斑蝥素钠主要葡萄糖醛酸结合产物形式代谢,未见Ⅰ相代谢产物。体内外代谢结果初步阐明,除部分以去甲斑蝥素原型药物排出体外,可能在环氧化物水合酶的作用下代谢为Ⅰ相水合产物,在葡醛酸转移酶作用下与2分子葡萄糖醛酸发生Ⅱ相结合反应结合,形成Ⅱ相代谢结合产物。5.HPLC法测定去甲斑蝥素钠脂质体种药物含量,去甲斑蝥素钠在50.0~350.0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8;批内、批间精密度均<2%,回收率在90%~110%之间。按优化处方工艺制备的空白脂质体和含药脂质体均多为单层封闭的囊状或球状。空白脂质体和去甲斑蝥素钠脂质体平均粒径分别为209.6nm和243.1nm,Zeta电位分别为-14.05mv和-22.94mv,PH值7.54±0.13;包封率为(34.34±1.21)%。初步稳定性试验表明,去甲斑蝥素钠脂质体4℃放置3个月包封率未见明显变化。6.去甲斑蝥素钠在小鼠体内的吸收半衰期t1/2α为0.763±0.101h,消除半衰期t1/2β为12.235±5.279h,单位体重表观分布容积V1/F为0.169±0.138L·kg-1,单位体重血浆清除率CL/F为0.057±0.012L·h-1·kg-1,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24和AUC0-∞分别为17.555±2.941mg·L-1·h和18.231±3.209mg·L-1·h,平均滞留时间MRT0-24和MRT0-∞分别为11.631±1.282h和12.395±1.4331h,达峰时间Tmax为0.708±0.459h,峰浓度为3.286±1.114mg·L-1。给药后各组织药时曲线下面积依次为:子宫>胃>小肠>肾>肝>肺>心>脾>睾丸>脑。给药后各组织体内平均滞留时间依次为:脾>肝>小肠>睾丸>心>脑>肺>子宫>肾>胃。去甲斑蝥素钠脂质体血浆中消除半衰期t1/2β由6.354h增加到12.235h,平均滞留时间MRT0-∞由8.285h增加至12.395h,表明延长了药物在血中的循环时间。表观分布容积V1/F由0.089L·kg-1增加至0.169L·kg-1,表明脂质体载体脂溶性增加了药物在体内组织和器官的药物浓度。血浆清除率CL/F由0.088L·h-1·kg-1降低至0.057L·h-1·kg-1,表明单位时间内被清除体外的药物量减少。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11.894mg·L-1·h和18.231mg·L-1·h,相对于去甲斑蝥素钠溶液的生物利用度F为153.3%。与去甲斑蝥素钠溶液相比,除睾丸外,其它组织的相对摄取率re均大于1,表明脂质体明显提高药物在这些组织器官中的分布,对脑、心脏和肺的相对摄取率大于4,对肝脏、肾脏、胃和子宫的相对摄取率大于2;脑、心脏、肺、子宫和胃的靶向效率Te分别从0.42%,2.58%,2.88%,18.38%和18.40%提高到1.13%,5.58%,6.00%,22.44%和20.73%,肝脏、肾脏的靶向效率无变化,而小肠、睾丸的靶向效率由21.40%,8.61%降低到12.12%,3.81%。结论:1.本文建立的HPLC-MS/MS方法快速、灵敏,能满足生物样本中去甲斑蝥素钠含量测定的要求。将药代动力学结果与同位素标记方法进行比较,提示该方法更能准确描述去甲斑蝥素钠体内处置过程;2.小鼠组织分布研究结果显示子宫为去甲斑蝥素钠作用的优势靶向器官,提示其在子宫癌治疗方面的潜在优势,为临床应用提供新的选择;3.体内外代谢研究初步阐明去甲斑蝥素钠在体内除去甲斑蝥素原型外,可能以Ⅰ相水合产物和结合两分子葡萄糖醛酸的Ⅱ相结合产物消除;4.逆相蒸发法制备的脂质体包封率较高,初步稳定性良好,体外释放结果表明起到了长效缓释的作用;5.去甲斑蝥素钠脂质体在体内各组织的分布均明显增加,并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可降低给药剂量减轻不良反应。

张鹏[2](2009)在《三氧化二砷—泊洛沙姆407缓释剂瘤内注射治疗裸鼠人肝癌移植瘤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肝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存健康,早期手术是最佳治疗方案,但获此良机者甚少,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未经治疗,其自然生存期为1~4个月。因而寻求安全可靠的非手术疗法、研究开发高效抗肿瘤药物,帮助中晚期肝癌患者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显得尤为重要,也是肿瘤研究工作者不断的奋斗目标。经过不懈的研究,无论在药物运用方面,还是给药方式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肝癌介入治疗。现已发展成为国内外公认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方法,方法包括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经皮肤肝瘤体内注射、激光高温治疗、冷冻治疗、放射性同位素介入和中药介入治疗等。近年经皮瘤体内注射中药也取得较好的疗效,主要是有毒类中药,体内外实验均证实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如去甲斑蝥素、三氧化二砷等。三氧化二砷(As2○3)是中药砒霜的主要有效成分,其注射液最早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又扩大到实体瘤肝癌的治疗上,实验和临床证实,其抗肝癌疗效确定。但As2○3抗肿瘤作用具有浓度、时间依赖关系,在一定范围内药物浓度越高,用药时间越长,抗肿瘤效果越好,由于其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较大剂量使用时毒性亦较大,副作用增大。合成低浓度As2○3缓释剂型瘤内注射,既可使其具有良好的靶向性,使局部药物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提高治疗效果,又可减轻全身副作用。泊洛沙姆407(P407)是高分子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是一种温敏型原位凝胶,毒性低,刺激性小,生物相容性好,是一种较理想的新型药物控释载体,可作为抗癌药物载体肝癌内注射,延缓药物释放而提高抗癌疗效。本实验建立裸鼠皮下人肝癌移植瘤模型,将P407作为药物控释载体,与As2O3制成As2O3-P407缓释制剂,进行瘤体注射,并与As2O3常规剂型对比,比较抑瘤疗效,探讨缓释剂是否达到低浓度抗肿瘤,副作用小的目的。本实验用人肝癌HepG2细胞为来源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当荷瘤裸鼠移植瘤最大直径达到约0.5cm时,随机分为实验组、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3组,每组8只,实验组、阳性对照组分别瘤内中心单点注射As2O3-P407缓释剂、As2O3普通注射剂,按纯As2O3 2mg/kg(根据临床常用剂量10mg/d折算成裸鼠剂量)给药,约0.03-0.04ml/只,空白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NS)。1次/4天,4次为一疗程,共给药一疗程。观察用药前体重与用药后体重;测量治疗前、后肿瘤大小;计算瘤重抑制率;各组裸鼠肿瘤组织做相应病理切片,分别行HE染色、TUNEL法检测、透射电镜观察,了解肿瘤细胞凋亡情况。并取每只裸鼠后肢股骨骨髓涂片常规染色观察骨髓抑制情况。观察治疗后裸鼠存活情况、精神状态、活动状况、对刺激的反应、体质量下降幅度、食欲和尿、便等指标,评价裸鼠生存质量和药物毒副反应。本实验研究结果如下:As2O3-P407缓释剂治疗组肿瘤生长受到显着抑制,肿瘤体积与As2O3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最后瘤重分别为:0.3±0.08g、0.6±0.2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与NS组瘤重(1.1±0.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抑瘤率分别为:72%、46%。治疗后As2O3-P407组裸鼠体重大于As2O3组和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织经HE染色、TUNEL法检测、透射电镜观察,均显示As2O3-P407缓释剂治疗组肿瘤细胞凋亡率高于As2O3组,骨髓图片显示无骨髓抑制现象。三组裸鼠均成活。实验组、阳性对照组裸鼠精神状态良好、活跃、对刺激的反应灵敏、食欲好,大便成形;NS组裸鼠精神略萎靡,活动减少,对刺激反应不灵敏,体质量下降。结论:As2O3 -P407缓释剂瘤内注射,可维持局部有效药物浓度、延长作用时间,疗效优于普通As2O3注射液瘤内注射,使用安全。

陈娜[3](2009)在《羟基喜树碱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130例回顾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运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羟基喜树碱栓塞组和化疗药物栓塞组之间的比较,客观评价中药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系统总结和阐述中药介入的理论和临床应用。方法:22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病人被纳入本临床研究中,其中羟基喜树碱栓塞组(A组)130例,化疗药物栓塞组(B组)90例。A组治疗方案是经肝动脉中药制剂羟基喜树碱(HCPT)混合碘油栓塞,B组治疗方案是经肝动脉化疗药物卡铂(CBP)或顺铂(DDP)、吡柔比星(THP)、丝裂霉素(MMC)混合碘油栓塞,两组均予以中药制剂静脉治疗,中药辨证口服和一般对症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瘤体大小、AFP水平、生存期、生存率、卡氏评分、体重、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中医证型分布、术后副反应以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在缩小瘤体方面有明显效果,但是羟基喜树碱组稳定率相对高些,提示羟基喜树碱能较好地稳定瘤体,抑制癌肿的进一步发展。两组术后AFP水平变化一致,治疗后临床中医症状较前都有所改善,可推测羟基喜树碱对于肝癌细胞的抑制及杀伤作用与常规化疗药物相近。两组治疗前后相比卡氏评分均有差异,两组间治疗后1个月、6个月比较也存在差异,可以说明羟基喜树碱具有高效、低毒的特性。两组治疗后生存率无明显差异,可以提示两组的远期疗效相同。羟基喜树碱组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与化疗药物组有明显差异,说明羟基喜树碱消化道毒性较低。两组术后白细胞的变化有差异,可以初步说明羟基喜树碱骨髓抑制毒性较低,安全性较好。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中AST和ALT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且化疗药物组更明显,可以说明羟基喜树碱对正常肝细胞的损伤比常规化疗药物轻,安全性好。羟基喜树碱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可以说明羟基喜树碱对肾功能无影响。在中医证侯方面,提示主要证型集中在气滞血瘀证和湿瘀搏结证。其中气滞血瘀证两组介入前后比较有差异,两组间介入后比较无差异,提示经介入后气滞血瘀证明显减少,可以推测气滞血瘀证是介入的优势证型。其它证型因病例数不足,达不到统计学要求,有待进一步收集病例观察。结论:中药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好,毒性作用小,安全性较好。中药介入理论初步完善,临床运用也逐步规范化。

陈翼[4](2007)在《复方中药艾迪注射液经皮瘤内注射治疗兔移植性VX2肝肿瘤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复方中药艾迪注射液瘤内注射治疗兔移植性VX2肝肿瘤的作用机制、抗癌效果以及其治疗后对机体的影响,为艾迪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肝癌探讨新的给药途径。方法:1.不同剂量的艾迪注射液治疗对比实验:新西兰大白兔肿瘤模型1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分别注射艾迪注射液0.3ml/次、0.5ml/次、1ml/次,每3天一次,共4次,末次注射后3天处死,观察各实验组肿瘤的增长率及坏死率。2.艾迪注射液与无水乙醇、生理盐水治疗对照实验:首先建立新西兰大白兔肝VX2移植性肿瘤模型28只,随机分为3组,即复方中药艾迪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组、无水乙醇局部注射治疗组、生理盐水局部注射治疗组。全部动物在接种2周后每隔3天向肿瘤内注入治疗药物共4次后处死。每组实验动物数量分别为12只、8只、8只。于术前术后兔耳缘静脉抽血行血生化检查,同时行64排螺旋CT扫描测量三径并计算肿瘤体积、肿瘤增长率及肿瘤坏死率,以及进行组织细胞学与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并应用TUNEL法检测各组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结果:1.治疗前后艾迪注射液治疗组AST、ALT、ALP、BUN及白细胞计数均无明显差异,组内及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CT平扫艾迪注射液治疗组肿瘤密度减低,增强后动脉期强化明显减轻,绝大部分肿瘤呈环形强化或强化不明显;无水乙醇治疗组CT表现与前者相似;生理盐水治疗组肿瘤增强后动脉期呈明显不均匀强化。3.各实验组病灶均继续增大(进行性),但艾迪注射液治疗组肿瘤增长率及坏死率最小,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与无水乙醇治疗组比较无显着差异。4.治疗后各实验组凋亡指数比较:TUNEL法检测显示,艾迪注射液治疗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无水乙醇治疗组及生理盐水组,有显着差异性(P<0.05)。5.组织病理学改变:光镜下艾迪注射液治疗组见肿瘤组织大片坏死,大量纤维组织及肉芽组织增生,坏死周边见残存肿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并见多量淋巴细胞浸润;无水乙醇组肿瘤内见大片凝固性坏死、少量纤维组织和肉芽组织增生。电镜下艾迪注射液治疗组肿瘤组织溶解坏死,其内见大量凋亡小体形成,并见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脂滴堆积;无水乙醇组肝肿瘤细胞大片坏死,电子密度减低,可见少量凋亡小体。6.艾迪注射液治疗组VEGF蛋白表达水平最低,低于无水乙醇治疗组和生理盐水组,有显着差异性(P<0.05)。结论:1.艾迪注射液经皮瘤内注射治疗对肝移植性肿瘤细胞有明显的直接杀伤和抑制作用,其作用效果与无水乙醇相似,且无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2.艾迪注射液能诱导肝移植性肿瘤细胞凋亡。3.艾迪注射液能明显抑制兔肝移植性VX2肿瘤VEGF蛋白的表达。4.艾迪注射液可能有诱导或激发机体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但尚须进一步证实。

张丽[5](2007)在《中医姑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229例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和比较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中药联合介入组和纯中药治疗组的不同临床疗效,比较羟基喜树碱介入组和联合部分化疗药物介入组的不同副作用。探讨和总结中医姑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优势和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229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病人被纳入本临床研究,其中中药联合介入组(A组)120例,纯中药治疗组(B组)109例。A组治疗方案包括中药制剂静脉治疗,中药辨证口服,经肝动脉灌注抗癌中药制剂(或部分联合灌注化疗药);B类治疗方案包括中药制剂静脉治疗,中药辨证口服。A组又根据灌注药物的不同分为(A1组)78例和(A2组)42例,A1组为灌注羟基喜树碱并碘油栓塞,A2组为灌注羟基喜树碱以及卡铂或吡柔比星、氟尿嘧啶并碘油栓塞。比较A组和B组的瘤体大小、AFP水平、生存期、生存率、卡氏评分、体重以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比较A1和A2组的术后副作用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改善情况和中医证型分布。结果:中药联合介入组在缩小瘤体方面较纯中药治疗组有明显效果,两组有效率和瘤体稳定率前组和后组比较都明显提高,提示中药介入有明显的近期疗效。中药联合介入组和纯中药治疗组比较可明显降低AFP水平,可以推测中药介入尤其是介入药物羟基喜树碱有明显的抑制和杀伤肝癌细胞作用。中药联合介入组对肝功能的影响比纯中医药治疗组大,提示即使是使用中药的局部治疗仍对肝功能有影响,而纯中药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无明显差异,说明中医治疗肝癌可以有效保护肝功能。两组治疗后生存率无明显差异,提示无论是中药联合介入组或经手术切除、无法再次手术或介入的纯中药治疗组,两组远期疗效无区别。两组卡氏评分1月、6月和1年均较前有明显提高,提示联合中医辨证施治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中药联合介入组中羟基喜树碱介入组和联合部分化疗药物介入组,两组介入均对肝功能有一定影响,尤其在ALT和AST方面。联合部分化疗介入对肾功能有一定影响,羟基喜树碱介入组对肾功能无影响。在介入后副作用消化道反应、发热和肝区疼痛方面均无明显差异,证实两组全程应用中医辨证施治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后不良反应,但在骨髓抑制(白细胞),后者较前者明显降低,说明中药羟基喜树碱局部介入对骨髓抑制作用较轻。中药联合介入组和纯中药治疗组均对肝癌症状的改善有一定作用。原发性肝癌的主要证型集中在气滞血瘀证和湿瘀搏结证两证,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型集中在气滞血瘀证和湿瘀搏结证,提示中医治疗有扶正抗癌,增强机体免疫力作用。结论:中医联合中药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有较好临床疗效,能稳定瘤体,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中药介入临床安全性好,中药羟基喜树碱具有高效、低毒的作用。

胡卫,谭复成[6](2007)在《去甲斑蝥素抗肝癌的研究概况》文中指出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是在传统中药斑蝥的活性成分斑蝥素(cantharidin,CTD)的基础上去除12位甲基而成,能明显减轻对泌尿系统的刺激作用,并增强抗癌效果,目前为人工全合成的产品。近年来大量的体内外研究表明该药具有较强的抑制肿瘤和良好的增加白细胞作用,能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消化道肿瘤尤其常用于肝癌。本文就其抗肝癌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作一综述。

崔艳[7](2006)在《瘤体内注射消痔灵液对荷瘤小鼠抑瘤和凋亡蛋白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 观察瘤体内注射消痔灵液对荷H22肝癌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其对免疫器官胸腺、脾脏指数的影响;观察其对凋亡蛋白bcl-2、bax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该方法对肝肿瘤细胞的部分作用机制。 [方法] 75只健康昆明种小鼠,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5组,分别是正常对照组(无任何处理)、荷瘤模型组(瘤体内注射生理盐水,it NS)、消痔灵组(it XZL)、丝裂霉素C组(it MMC)和环磷酰胺组(腹腔内注射,ip CTX),均为10ml/kg体重。小鼠局部皮肤消毒,以H22腹水型肝癌细胞接种于小鼠右前肢腋窝皮下,制备肝癌模型。实验期间观察各组小鼠的活动状况,进食、水情况,每3日记录小鼠体重。实验期间死亡及实验末处死小鼠,完整剖取瘤块、胸腺、脾脏,电子天平称湿重,计算肿瘤抑制率,胸腺、脾脏指数。观察瘤块与瘤周围组织情况,将瘤组织置于4%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石蜡包埋,3μm连续切片,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bcl-2、bax蛋白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阳性表达率。 [结果] 1 动物一般状况与体质量:荷瘤模型小鼠活动逐渐迟缓,进食水少,体重增加缓慢甚至减少,皮毛不光泽;丝裂霉素组小鼠少动,进食少,体重增加少且慢,毛发不光泽,机体状态差;消痔灵组和环磷酰胺组小鼠活动较灵活,毛发光泽,体质量增加较其他荷瘤组快,精神状态均较其他两组好。 2 瘤块形态与周围组织情况:荷瘤模型组瘤块无明显包膜,质软,表面湿润,多侵犯皮肤或胸肌组织,难以剥离;XZL组瘤体较硬,表面干燥,较易剥离,部分瘤体组织因坏死出现空洞,形状不规则;CTX组和MMC组小鼠瘤体较荷瘤模型组硬,很少侵犯皮肤或胸肌。 3 各组抑瘤率的比较:消痔灵组、丝裂霉素组、环磷酰胺组的抑瘤率分别是33.50%,52.71%,43.35%,与荷瘤模型组瘤重比较,均显示出明显的抗肿瘤作用,XZL组和MMC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 4 各组免疫器官指数比较:与正常组相比,丝裂霉素组及环磷酰胺组胸腺指数明显降低(P<0.01),器官萎缩;荷瘤模型组及消痔灵组与之相比则无明显差异(P>0.05)。环磷酰胺组脾脏指数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荷瘤模型组与消痔灵组脾脏指数有增加,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 5 镜下观察结果:荷瘤模型组瘤细胞排列紧密,生长活跃,细胞核大,胞浆深染,无或少许组织坏死,少量炎细胞浸润;消痔灵组见肿瘤组织大片坏死,部分细胞空泡变性,血管破坏,坏死区内可见血栓,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残存的部分瘤细胞核固缩,部分核碎裂,胞浆深染,呈凋亡表现;丝裂霉素组及环磷酰胺组均见到坏死组织,间质结缔组织增生,瘤组织被结缔组织分隔,炎细胞浸润。 6 bcl-2蛋白的表达:荷瘤模型组、消痔灵组、丝裂霉素组、环磷酰胺组bcl-2

陈翼,黄永火[8](2005)在《原发性肝癌瘤内注射治疗进展》文中认为

李泉旺[9](2005)在《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学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原发性肝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有日益增多的趋势,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常见病之一。由于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已到了中晚期,错过了手术时机,姑息治疗成为这部分患者的首选。介入治疗和中医药治疗作为治疗手段,在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取得了显着的效果,如果二者能够很好地结合,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题既旨在发现肝癌介入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的变化规律,以更好的指导临床。 本论文分为文献综述与临床研究两部分。 文献综述部分归纳了近年来中医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介入治疗作为非根治性治疗手段之一,在减轻肿瘤负荷、防治复发和提高生存率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中医药结合应用可显着减少介入治疗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明显延长病人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并提出了二者能够更好地结合的研究方向。 临床研究部分采用前瞻性的临床研究方法,以随机抽取的 31 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晚期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介入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虽有所变化,但肝血瘀阻、脾虚、气滞是肝癌的根本病机,肝脾同病是肝癌病机的主要特征,并贯穿于疾病的始终。因此,肝癌介入治疗前后应辨证和辨病相结合,治疗上应肝脾同治。 研究认为用介入治疗与中医药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指导临床治疗,可更好的提高肝癌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齐晓娟[10](2005)在《雷公藤及鸦胆子提取液瘤体内注射对荷瘤小鼠抑瘤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实验是关于雷公藤提取液及鸦胆子提取液瘤体内注射对实验性荷瘤小鼠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探讨雷公藤及鸦胆子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以便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实验以荷S180、H22实验模型小鼠为对象,采用雷公藤提取液及鸦胆子提取液小鼠瘤体内注射的方法,观察对荷瘤小鼠的抑瘤率、生存期、SOD、MDA、胸腺指数、脾脏指数、IL-2、病理学改变及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并以抗肿瘤药物5-氟尿嘧啶(5-FU)为阳性对照药。结果表明: 1.雷公藤提取液瘤体内注射能抑制S180、H22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抑瘤率分别为45.89%和35.56%,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 2.雷公藤提取液瘤体内注射能延长S180、H22荷瘤小鼠的生存期,分别为29.80天和26.40天,与对照组比较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 3.雷公藤提取液瘤体内注射影响S180荷瘤小鼠体内抗氧化酶系,即能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升高、丙二醛(MDA)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 4.雷公藤提取液瘤体内注射降低S180、H22荷瘤小鼠免疫功能,使S180、H22小鼠胸腺、脾脏萎缩和S180小鼠白介素-2(IL-2)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 5.病理学检查表明雷公藤提取液瘤体内注射使S180、H22小鼠肿瘤细胞核分裂相减少,坏死减少。 6.电镜观察表明雷公藤提取液瘤体内注射能使S180小鼠肿瘤细胞呈现凋亡征象。 7.高、中、低剂量鸦胆子提取液瘤体内注射能抑制S180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抑瘤率分别为46.4%,43.54%和32.84%,与对照组比较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 8.高、中、低剂量鸦胆子提取液瘤体内注射能延长S180荷瘤小鼠的生存期,与对照组比较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

二、B超导向瘤体中心注射去甲斑蝥素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B超导向瘤体中心注射去甲斑蝥素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去甲斑蝥素钠体内处置过程及其脂质体制剂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前言
第一部分 去甲斑蝥素钠的合成
    1.实验方法
        1.1 仪器与试药
        1.2 去甲斑蝥素钠的制备
    2.结果
        2.1 制备产率
        2.2 结构确证
    3.讨论
第二部分 生物样本中去甲斑蝥素钠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1.实验方法
        1.1 仪器与试药
        1.2 实验动物
        1.3 标准溶液的配制
        1.4 样本处理及分析条件
        1.5 方法学确证
    2.结果
        2.1 方法专一性
        2.2 基质效应
        2.3 绝对回收率
        2.4 标准曲线与最低定量限
        2.5 相对回收率
        2.6 精密度
        2.7 稳定性
    3.讨论
第三部分 去甲斑蝥素钠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研究
    1.实验方法
        1.1 仪器与试药
        1.2 实验动物
        1.3 实验设计
        1.4 样本分析
        1.5 数据处理
    2.结果
        2.1 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
        2.2 组织分布研究结果
    3.讨论
第四部分 去甲斑蝥素钠体内外代谢研究
    1.实验方法
        1.1 仪器与试药
        1.2 实验动物
        1.3 溶液的配制
        1.4 分析条件
        1.5 大鼠体内代谢研究
        1.6 大鼠体外代谢研究
    2.结果
        2.1 肝微粒体蛋白浓度测定
        2.2 体内代谢分析
        2.3 体外代谢分析
    3.讨论
第五部分 去甲斑蝥素钠脂质体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研究
    1.仪器与试药
    2.方法与结果
        2.1 脂质体中去甲斑蝥素钠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2 包封率测定方法的建立
        2.3 去甲斑蝥素钠脂质体处方与工艺研究
        2.4 去甲斑蝥素钠脂质体理化性质研究及初步稳定性考察
    3.讨论
第六部分 去甲斑蝥素钠脂质体药代动力学、组织分布及靶向性研究
    1.实验方法
        1.1 仪器与试药
        1.2 实验动物
        1.3 实验设计
        1.4 样本分析
        1.5 数据处理
    2.结果
        2.1 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
        2.2 组织分布研究结果
        2.3 体内缓释性评价
        2.4 体内靶向性评价
    3.讨论
全文结论
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完成课题摘要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英文论文

(2)三氧化二砷—泊洛沙姆407缓释剂瘤内注射治疗裸鼠人肝癌移植瘤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文献回顾1 三氧化二砷临床运用历史及抗肿瘤概况
    文献回顾2 三氧化二砷抗肝癌作用的研究进展
        1 As_20_3 作用机理
        2 As_20_3 抗肝癌的体外实验研究
        3 As_20_3 抗肝癌的体内实验研究
        4 As_20_3 抗肝癌的临床研究
        5 As_20_3 治疗肝癌剂型及给药方式研究
        6 不良反应
    文献回顾3 泊洛沙姆407 在药剂学中的研究进展
        1 药理特性
        2 安全性
        3 在药剂学上的应用
        4 在眼部给药系统中的应用
        5 其他生物学作用
    结语
正文
    实验一 三氧化二砷-泊洛沙姆407 缓释剂的配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二 三氧化二砷-泊洛沙姆407 缓释剂瘤内注射治疗裸鼠人肝癌移植瘤的实验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3)羟基喜树碱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130例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肝癌的研究
    第二节 中医药对原发性肝癌的研究
    第三节 肝癌的中西医综合治疗概况
    第四节 中药介入治疗肝癌的研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第一节 对象和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第一节 临床疗效方面
    第二节 副作用方面
    第三节 中医证型研究方面
    第四节 中药介入理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附录7
致谢

(4)复方中药艾迪注射液经皮瘤内注射治疗兔移植性VX2肝肿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正文:复方中药艾迪注射液经皮瘤内注射治疗兔移植性VX2 肝肿瘤的实验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文献综述:原发性肝癌瘤内注射治疗进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5)中医姑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229例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研究
        1. 病因病机
        2.肝癌的诊断
        3. 临床分型
        4.肝癌的治疗
    第二节 中医姑息治疗研究进展
        一 中医姑息治疗
        1.姑息治疗的定义
        2.姑息治疗的渊源
        3.中医对肝癌的认识
        4.姑息治疗的内容
        5.中医姑息治疗的原则和具体方法
        6.常用抗癌制剂的研究
        7.前景和展望
        二中药介入治疗肝癌的研究
        1.理论基础
        2.发展历史
        3.介入药物研究
        4.中药介入治疗肝癌:临床研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第一节 对象和方法
    第二节 结果
    第三节 讨论
结语和体会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致谢

(6)去甲斑蝥素抗肝癌的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去甲斑蝥素抗肝癌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1.1 抑制肝癌细胞生长
    1.2 抑制肝癌细胞DNA合成
    1.3对癌细胞线粒体呼吸控制率和酶活性的影响
    1.4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1.5 对癌细胞核转录因子的影响
    1.6 其他
2 去甲斑蝥素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
    2.1 去甲基斑蝥素单独用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
    2.2 与化疗对照
    2.3 与其它抗癌药联合应用
    2.4 不同用法疗效比较
    2.5 新剂型研究
3 问题与展望

(7)瘤体内注射消痔灵液对荷瘤小鼠抑瘤和凋亡蛋白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实验一 瘤体内注射消痔灵液对H_(22)小鼠抑瘤作用的实验观察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瘤体内注射消痔灵液对荷H_(22)小鼠凋亡蛋白影响的实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附图片

(8)原发性肝癌瘤内注射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肝癌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 (percutaneous alcohol injection therapy, PEIT)
2 醋酸瘤内注射治疗 (percutaneous acetic acid injection therapy, PAIT)
3 高温蒸馏水 (PHDI) 或高温生理盐水注射疗法 (percutaneous hot saline injection therapy, PSIT)
4 经皮化疗药物直接注射治疗 (direct injiection chemotherapy, DICT)
5 瘤内基因注射治疗
6 中药瘤内注射治疗

(9)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学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肝癌介入治疗中中医药的临床应用
        1. 经导管肝动脉治疗
        2. 经皮瘤内治疗
        3. 中医药在介入治疗术后的应用
        4.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临床进展
        1. 常用介入治疗方法
        2. 临床疗效评价
        3. 影响肝癌介入治疗预后的因素
        4. 加强综合治疗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学观察
        前言
        1. 临床资料
        2. 诊断标准
        3. 研究结果
        4. 结论
        5. 讨论
        6.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一 原发性肝癌症状分级量化表
附录二 肝癌介入治疗规范化条例

(10)雷公藤及鸦胆子提取液瘤体内注射对荷瘤小鼠抑瘤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文献综述
    一、肿瘤的中医中药治疗
    二、肿瘤介入治疗近况
    三、中药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四、中药雷公藤的研究进展
    五、中药鸦胆子的研究进展
实验研究
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四、B超导向瘤体中心注射去甲斑蝥素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去甲斑蝥素钠体内处置过程及其脂质体制剂的研制[D]. 张蕊. 山东大学, 2009(10)
  • [2]三氧化二砷—泊洛沙姆407缓释剂瘤内注射治疗裸鼠人肝癌移植瘤的实验研究[D]. 张鹏. 第四军医大学, 2009(12)
  • [3]羟基喜树碱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130例回顾性分析[D]. 陈娜.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10)
  • [4]复方中药艾迪注射液经皮瘤内注射治疗兔移植性VX2肝肿瘤的研究[D]. 陈翼. 重庆医科大学, 2007(02)
  • [5]中医姑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229例回顾性分析[D]. 张丽.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7(06)
  • [6]去甲斑蝥素抗肝癌的研究概况[J]. 胡卫,谭复成.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02)
  • [7]瘤体内注射消痔灵液对荷瘤小鼠抑瘤和凋亡蛋白影响的实验研究[D]. 崔艳. 湖北中医学院, 2006(11)
  • [8]原发性肝癌瘤内注射治疗进展[J]. 陈翼,黄永火. 重庆医学, 2005(11)
  • [9]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学观察[D]. 李泉旺.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5(04)
  • [10]雷公藤及鸦胆子提取液瘤体内注射对荷瘤小鼠抑瘤作用的研究[D]. 齐晓娟.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5(07)

标签:;  ;  ;  ;  ;  

B超引导肿瘤中心注射去甲斑蝥素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