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胆囊腺癌和腺瘤细胞核形态学计量和PCNA定量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林,邹声泉[1](1998)在《胆囊腺癌和腺瘤细胞核形态学计量和PCNA定量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胆囊腺瘤和腺瘤恶变与胆囊腺癌的关系。方法用 TJTY-300全自动图像分析仪测定了25例胆囊腺癌,20例胆囊腺瘤和3例正常的胆囊上皮 DNA 含量,并用 ABC 免疫组化法对 PCNA 进行了测定。结果 (1)细胞核 DNA 含量、异型性和 PCNA 指数在正常胆囊上皮-异型增生-腺瘤恶变-胆囊腺癌中逐渐增加。(2)胆囊腺瘤中异倍体比例与胆囊腺瘤的大小、合并胆囊结石有明显的关系(P<0.05),而与腺瘤数目、组织学类型无关。PCNA 指数与腺瘤的大小有关,与腺瘤数目及组织学分类无关。结论胆囊腺瘤具有明显的癌变潜能,腺瘤的直径≥1 cm 和伴有胆囊结石时癌变机率更大,应早期手术治疗。
赵娜[2](2012)在《增殖抗原Ki-67、MCM2在壶腹腺瘤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目前国内外学者认为结肠、胆囊、胃腺瘤癌变的过程即“腺瘤—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腺癌”的演变过程,对壶腹部腺瘤癌变的研究较少,国外有学者认为壶腹腺瘤癌变的过程类似于结肠腺瘤癌变的过程。肿瘤的发生过程是复杂的,在术前判断壶腹肿瘤的性质较困难。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内镜下组织活检,然而组织病理检查诊断的腺瘤及上皮内瘤变不能除外早期癌变可能。近年来研究较多的细胞增殖相关抗原是Ki-67、MCM2。Ki-67和MCM2的增殖指数在结肠等部位的腺瘤癌变演变过程中表达逐渐增强,反映肿瘤细胞增殖能力逐渐增强,有可能成为早期鉴别恶性肿瘤,评价癌前病变的恶性潜能以及筛查高危人群的生物学标志物。本研究标本取于内镜下切除的壶腹腺瘤标本,结合病理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及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壶腹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腺癌各组中Ki-67、MCM2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Ki-67与MCM2,用于壶腹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本课题收集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病理科2001年2月至2011年10月十二指肠镜下高频电刀电切的壶腹部肿瘤石蜡包埋存档腊块263例,全部切片按照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诊断标准,由两位高年资病理医师进行明确诊断分类,取壶腹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病例47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9例,腺癌病例27例,另随机取正常壶腹部粘膜2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Ki-67及MCM2蛋白的表达情况,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另收集十二指肠镜下高频电刀电切的壶腹低级别上皮内瘤变3例,壶腹高级别上皮内瘤变3例,腺癌3例,另取正常的粘膜3例为对照,制备单细胞悬液,流式细胞仪检测其Ki-67的表达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间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数据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SPSS13.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别进行组间计数资料比较、组间计量资料比较。双侧检验P<0.05认为有显着性差异。结果:1.免疫组化结果分析,Ki-67、MCM2在壶腹部腺瘤癌变的过程中表达逐渐增强,在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腺癌各分组间差异有显着性,(P<0.05)。Ki-67的增殖指数与MCM2的增殖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各分组内Ki-67的增殖指数与MCM2的增殖指数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2.流式细胞学结果分析,Ki-67在正常粘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腺癌各组均有表达,且表达逐渐增强,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显着性(P<0.05)。结论:1.壶腹部腺瘤癌变的过程中,Ki-67和MCM2的增殖指数逐渐增高,提示Ki-67和MCM2增殖指数能反映细胞的增殖能力,是壶腹腺瘤早期癌变参考指标。2.壶腹腺瘤癌变过程中,MCM2是优于Ki-67的细胞增殖相关性标志物。3.壶腹腺瘤是一种具有癌变倾向的病变。
邹琼[3](2014)在《miRNA200家族成员参与TGF-β1诱导胆囊腺癌EMT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章miRNA200家族成员在胆囊腺癌中表达及意义目的:通过对正常胆囊上皮细胞株与胆囊腺癌细胞株GBC-SD之间的差异miRNA表达谱的比较及组织样本进一步验证miRNA200家族成员表达变化,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胆囊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期为原发性胆囊癌的侵袭和转移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1、使用miRNA芯片检测正常胆囊上皮细胞株与胆囊腺癌细胞株GBC-SD之间miRNA表达谱的变化。2、real-time PCR检测14例胆囊腺癌及其癌旁相对正常新鲜组织中miRNA200b和miRNA141的表达以验证1miRNA芯片的结果。3、锁定核酸原位杂交检测53例原发性胆囊腺癌及其癌旁组织石蜡包埋样本中miRNA200b和miRNA141的表达水平及miRNA在组织中的分布情况,进而分析这两种miRNAs的表达水平与胆囊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1、miRNA芯片结果显示与正常胆囊上皮细胞株相比,GBC-SD细胞株中miRNA表达存在差异的miRNA共有150个,其中有89个miRNAs表达上调,61个miRNAs表达下调。miRNA200家族成员miR-200a、miR-200b、miR-200c、miR-141表达均明显下调。2、胆囊腺癌组织中miRNA141(?)miRNA200b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real-time PCR检测与miRNA芯片结果相比,miRNA141和miRNA200b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3、锁定核酸原位杂交发现胆囊腺癌组织中miRNA200b和miRNA141的表达明显低于及其癌旁正常组织、慢性胆囊炎组织,且miRNA200b和miRNA141的低表达与肿瘤的周围组织侵犯、局部淋巴结转移和肿瘤TNM分期有显着相关性。结论::miRNA芯片筛选出正常胆囊上皮细胞株与GBC-SD细胞株中存在差异表达的miRNA共有150个,其中有89个表达上调,61个表达下调。胆囊腺癌组织中miRNA200b和:miRNA141的表达明显低于及其癌旁组织,且miRNA200b和miRNA141的低表达与肿瘤的周围组织侵犯、局部淋巴结转移和肿瘤TNM分期有显着相关性。第二章GBC-SD细胞株中miR200b和niRNA141对TGF-β1诱导的EMT的影响目的:选择niRNA200家族具有代表性的成员miRNA200b和miRNA141作为研究对象,探讨miRNA200家族成员调控胆囊腺癌中TGF-β1诱导EMT发生的机制,为更全面地认识胆囊腺癌的内在分子机制提出了新的思路。方法:1、用10ng/ml的TGF-β1诱导GBC-SD细胞,分别于12h、24h、48h、72h作用时间点观察细胞形态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EMT相关标志物E-cadhern、vimentin、FN蛋白的表达,划痕实验与Transwell细胞体外侵袭迁徙实验观察肿瘤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变化及real-time PCR检测niRNA200b和miRNA141的表达水平变化。2、利用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方法,将化学合成的miRNA200b和miRNA141寡核苷酸转染GBC-SD细胞上调miRNA200b和miRNA141的表达,再给予TGF-β1刺激,同时设立转染无关序列的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和单独TGF-β1刺激组,Western blotting和real-time PCR分别检测EMT相关标志物E-cadherin、vimentin、FN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并观察肿瘤细胞的迁徙和侵袭能力变化。结果:1、外源性TGF-β1诱导后GBC-SD细胞形态发生变化,由上皮样细胞表型转变为间质样细胞样表型,且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不同程度下调,间质标志物vimentin、FN蛋白表达上调,肿瘤细胞的运动迁徙和侵袭能力明显增加,同时miRNA200b和miRNA141表达水平呈时间依赖性下降。2、过表达miRNA200b和miRNA141后,与TGF-β1刺激组比较,E-cadherin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上升,vimentin、FN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下调,同时GBC-SD细胞运动迁徙和侵袭能力与TGF-β1刺激组比较明显降低。结论:TGF-β1可诱导GBC-SD细胞发生EMT; TGF-β1诱导后miRNA200b和miRNA141表达下调;外源性过表达miRNA200b和miRNA141可抑制GBC-SD细胞中TGF-β1诱导的EMT发生,降低GBC-SD细胞的运动迁徙和侵袭能力。第三章]miRNA200家族成员参与GBC-SD细胞EMT的分子机制研究目的:预测并验证ZEB1和ZEB2是:miRNA200b和miR-141的靶基因,以阐明miRNA200b和miR-141参与调控TGF-β1诱导的GBC-SD细胞EMT的可能机制,为靶向miRNA200家族进而阻止GBC的侵袭和转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Western blotting检测了胆囊腺癌和癌旁组织ZEB1和ZBE2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胆囊腺癌组织中miRNA200b和miRNA141与ZEB1和ZEB2表达水平的相关性。2、通过常用软件Targetscan、miRanda对miRNA200b和miRNA141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3、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从结构学上对ZEB1和ZEB2进行验证。4、利用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方法,将化学合成的niRNA200b和miRNA141寡核苷酸转染GBC-SD细胞上调miRNA200b和miRNA141的表达,再给予TGF-β1刺激,同时设立转染无关序列的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和单独TGF-β1刺激组,Western blotting和real-time PCR分别检测ZEB1、ZEB2、E-cadherin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与癌旁组织比较,胆囊腺癌组织中ZEB1和ZBE2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增加,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胆囊腺癌组织中ZEB1和ZBE2蛋白表达水平与miRNA200b和miRNA141的表达水平呈显着负相关。2、生物信息学预测到ZEB1和ZEB2均是miRNA200b和miRNA141的靶基因,其中niRNA141与ZEB13’-UTR有3个互补结合位点,miRNA200b与ZEB13’-UTR有5个互补的结合位点;miRNA141与ZEB23’-UTR有4个互补结合位点,miRNA200b与ZEB23’-UTR有5个互补结合位点。3、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发现与野生型pYr-MirTarget-ZEB1-3U和pYr-MirTarget-ZEB2-3U共转染miRNA200b和miRNA141mimics,使GBC-SD细胞中过表达miRNA200b和miRNA141后,细胞荧光素酶活性比转染无关序列时显着降低。转染突变型pYr-MirTarget-ZEB1-3U-Mut和pYr-MirTarget-ZEB2-3U-Mut载体后细胞荧光素酶活性在过表达miRNA200b和miRNA141组、无关序列组中变化不明显,提示miRNA200b和miRNA141对于突变型表达载体的抑制作用消失。4、与空白对照组相比,TGF-β1诱导刺激后GBC-SD细胞中ZEB1和ZEB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E-cadherin蛋白和mRNA表达下调。与单纯TGF-β1诱导组比较,转染niRNA200b/miRNA141mimics组中ZEB1和ZEB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但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E-cadherin蛋白和mRNA表达下调;而无关序列组中ZEB1、ZEB2和E-cadherin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miRNA200b和miRNA141可抑制ZEB1和ZEB2报告基因的活性,并从功能上进一步验证了ZEB1和ZEB2是miRNA200b和miRNA141的靶基因。miRNA200b和miRNA141通过转录后水平抑制ZEB1和ZEB2的表达,间接上调E-cadherin的表达,抑制胆囊腺癌TGF-β1诱导的EMT发生。图34幅,表12个,参考文献111篇。
江朝娜[4](2010)在《胃上皮性肿瘤的体视学分析及判别》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用体视学方法定量揭示胃上皮性肿瘤细胞核和腺上皮的三维形态结构的特点及变化规律,探讨有关体视学参数在胃的良恶性上皮性肿瘤诊断方面的意义,为病理诊断及预后的定量分析奠定基础。方法收集82例外科手术切除胃腺癌、胃腺瘤及正常胃粘膜上皮,病例包括:胃腺癌55例,其中高分化15例、中分化20例、低分化20例,胃腺瘤8例,胃腺癌患者癌旁正常胃粘膜19例。石蜡切片,HE染色。每张切片在安装了数码摄像机的光学显微镜40倍物镜下随机获取图像,经TK-C1481BEC显微摄像系统输入计算机。每例随机取10个视野,用Image-Pro图像分析软件系统进行测试。测试前,首先用物镜测微尺对该软件进行标定,然后用鼠标勾描每幅图像中的细胞核和腺体,分别测试它们的面积及周长并计数腺体周长上的细胞数。选用的体视学参数有:细胞核的体积密度Vvn,epi、表面积密度Svn,epi、表面积与体积比Rsvn、平均自由程λepi、平均体积Vn, epi、平均表面积Svn, epi、核的数密度Nvn,epi、核浆比Rnp和腺上皮细胞的线参照数密度NLS,细胞核的Vvn.epi、Svn.epi、Rsvn、λepi、Vn, epi、Sn,epi、Nvn,epi、Rnp以细胞为参照空间,NLS的测试以腺体外表面为参照系。对以上各组测试所得的体视学参数值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组间两两比较;对胃癌、胃腺瘤和正常胃粘膜上皮进行判别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对不同分化程度的胃腺癌和正常胃粘膜上皮进行判别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对胃腺瘤和正常胃粘膜上皮进行判别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结果一、胃上皮性肿瘤的体视学测试结果Vvn,epi、Svn,epi、Rsvn、λejpi、Vn,epi、Sn,epi、Rnp及NLS在胃腺癌、胃腺瘤及正常胃粘膜上皮3个组别的方差分析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6.664,8.406,12.247,15.764,14.49,19.707,21.597,73.64;P值分别为0.000,0.001,0.001,0.000,0.000,0.000,0.000,0.000)。组间多重比较显示:胃腺癌的Vvn,epi、Svn,epi、Vn.epi、Sn.epi及Rnp均分别大于胃腺瘤及正常胃粘膜上皮,且依次递减;胃腺癌的Rsvn、λepi及Nvn.epi均分别小于胃腺瘤及正常胃粘膜组织,且依次递增;胃腺瘤的NLS大于胃腺癌及正常胃粘膜上皮。胃腺瘤的Vvn,epi、Rnp和NLS均大于正常胃粘膜上皮(P=0.005,P=0.020,P=0.000);胃腺瘤的Rsvn和λepi均小于正常胃粘膜上皮(P=0.003,P=0.028);胃腺瘤的Svn,epi、Vn,epi、Sn,epi、Nvn,epi与正常胃粘膜上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P=0.205,P=0.274,P=0.741);胃腺癌的Svn,epiRsvn、Nvn,epi和λepi与胃腺瘤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8,P=0.87,P=0.709,P=0.103)。在不同分化程度的胃腺癌中,Vvn,epi、Svn,epi及Rnp值最大的为低分化胃腺癌,其余依次为中分化胃腺癌和低分化胃腺癌;λepi值最大为高分化胃腺癌,其余依次为中分化胃腺癌和低分化胃腺癌。Nvn,epi、Rsvn、Vn,epi及Sn,epi并不按高、中、低分化胃腺癌顺序递增或递减,低分化胃腺癌的Nvn,epi和Rsvn最大,其次为高分化胃腺癌,中分化胃腺癌最小;中分化胃腺癌的Vn,ep最大,其次为高分化胃腺癌,低分化腺癌胃最小;中分化胃腺癌的Sn,epi最大,其次为低分化胃腺癌,高分化胃腺癌最小此外高分化胃腺癌的Vvn,epi、Svn,epi、Nvn,epi、Rsvn、λepi、Vn,epi、Sn,epi、Rnp及NLS9项参数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1293、0.2278、0.5824、0.1367、0.2004、0.3366、0.2379、0.1876和0.1322;中分化胃腺癌上述参数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1641、0.1794、0.4177、0.1396、0.2558、0.3596、0.2379、0.2535和0.2086;低分化胃腺癌上述参数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1434、0.2098、0.2582、0.2835、0.2780、0.3075、0.3370和0.3116;胃腺瘤上述参数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1221、0.1340、0.1460、0.0753、0.1686、0.0652、0.0613、0.1668和0.1604。二、胃上皮性肿瘤的判别分析及逐步判别分析结果1.判别分析结果:由参数Vvn,epi、Svn.epi、Nvn,epi、Rsvn、λepi、Vn,epi、Sn,epi、Rnp及NLS建立的判别函数(1)判别胃腺癌,胃腺瘤及正常胃粘膜上皮的准确度分别为97.1%、87.5%和100%,平均准确度为96.8%;建立的判别函数(2)判别胃腺癌与正常胃粘膜上皮的准确度为97.1%和100%,平均准确度为98.1%;建立的判别函数(3)判别胃腺瘤与正常胃粘膜上皮的准确度均为100%,平均准确度为100%;建立的判别函数(4)判别胃腺癌和胃腺瘤的准确度分别为100%和87.5%,平均准确度为97.7%;建立的判别函数(5)判别高分化胃腺癌、中分化胃腺癌、低分化胃腺癌及正常胃粘膜上皮的准确度分别为46.7%、75%、95%和84.2%,平均准确度为74.5%;建立的判别函数(6)判别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胃腺癌的准确度分别为60%、65%、95%,平均准确度为74.5%。函数(1)、(2)、(3)、(4)、(5)、(6)如下:函数(1)式中Ya、Yb、Yc分别表示胃腺癌、胃腺瘤和正常胃粘膜上皮的判别函数函数(2)式中Ya、Yc分别表示胃腺癌和正常胃粘膜上皮的判别函数函数(3)式中Yb、Yc分别表示胃腺瘤和正常胃粘膜上皮的判别函数函数(4)式中Ya、Yb分别表示胃腺癌和胃腺瘤的判别函数函数(5)式中Ya1、Ya2、Ya3、Yc分别表示胃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腺癌和正常胃粘膜上皮的判别函数函数(6)式中Ya1、Ya2、Ya3分别表示胃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腺癌的判别函数2、逐步判别分析结果由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的参数Svn,epi、Vvn,epi、Sn,epi及NLS所建立的判别函数(7)判别胃腺癌和胃腺瘤及正常胃粘膜上皮的准确度分别为97.1%、87.5%和100%,平均准确度为96.8%。由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的参数Sn,epi、Nvn,epi和NLS所建立的判别函数(8)判别胃腺癌和正常胃粘膜上皮的准确度分别为97.1%和100%,平均准确度为98.1%。由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的参数Rsvn和NLS所建立的判别函数(9)判别胃腺瘤和正常胃粘膜上皮的准确的均为100%,平均准确度为100%。由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的参数λeji、Vn,epi、Sn,epi和NLS所建立的判别函数(10)判别胃腺癌和胃腺瘤的准确度为100%和87.5%,平均准确度为97.7%。由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的参数Vvn,epi、Svn,pi、Vn,epiv、λep和Rnp所建立的判别函数(11)判别胃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胃腺癌及正常胃粘膜上皮的准确度分别为53.3%、70%、95%和88.2%,平均准确度为77%。由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的参数Vvn,epi和Svn,epi所建立的判别函数(12)判别胃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胃腺癌的准确度分别46.7%、75%和95%,平均准确度为74.5%。函数(7)式中Ya、Yb、Yc分别表示胃腺癌、胃腺瘤和正常胃粘膜上皮的判别函数函数(8)式中Ya、Yc分别表示胃腺癌和正常胃粘膜上皮的判别函数函数(9)式中Yb、Yc分别表示胃腺瘤和正常胃粘膜上皮的判别函数函数(10)式中Ya、Yb分别表示胃腺癌和胃腺瘤的判别函数函数(11)式中Ya1、Ya2、Ya3、Yc分别表示胃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腺癌和正常胃粘膜上皮的判别函数函数(12)式中Ya1、Ya2、Ya3分别表示胃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腺癌的判别函数结论1、Vvn, epi、Svn,epi、Rsvn、λepi、Vn, epi、Sn, epi、Rnp及NLS的变化在胃良、恶性上皮性肿瘤及正常胃粘膜上皮之间具有显着的差异性及规律性,其定量分析有助于胃良、恶性上皮性肿瘤的辅助诊断及分级分析。2、用参数Vvn,epi、Svn,epi、Rsvn、λepi、Vn., epi、Sn,epi、Rnp及Nls建立判别函数对胃腺癌、胃腺瘤及正常胃粘膜上皮进行判别,准确度分别为97.1%、87.5%和100%;用参数Bvn,epi、Svn,epi、Vn,epiv、λepi和Rnp建立判别函数对胃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腺癌及正常胃粘膜上皮进行判别,准确度分别为53.3%、70%、95%和84.2%;用参数Vvn, epi和Svn,epi建立判别函数对胃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腺癌进行判别,准确度分别为46.7%、75%和95%。3、在实际诊断判别中,我们认为对胃上皮性肿瘤的判别可以采取以下步骤:对送检的胃组织,制作成HE切片后,测试Vvn.epi、Svn.epi、Rsvn、λepi、Vn,epi、Sn,epi、Nvn,epi、Rnp及NLS参数值,可先用判别函数(7)判别是胃腺癌、胃腺瘤还是正常胃粘膜上皮;或用判别函数(8)区分胃腺癌和正常胃粘膜上皮,用判别函数(9)区分胃腺瘤和正常胃粘膜上皮,判别函数(10)区分胃腺癌和胃腺瘤;最后用判别函数(12)对胃腺癌进行高、中、低分化进行分级。
房林,谭江平,叶世会,郝杰民,滕宏飞,蔡诚忠[5](2002)在《胆囊癌发病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其处理》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探讨胆囊癌发病的高危因素及其处理。方法 :对 1990年 1月— 2 0 0 2年 6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 4 0例胆囊癌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 0例胆囊癌病例 ,伴发胆结石 2 9例 ,无胆结石者 11例。 4 0例中伴有萎缩性胆囊炎 6例 ,胆囊腺癌伴腺肌瘤增生 3例。结论 :胆囊癌发病与胆囊结石、萎缩性胆囊炎、胆囊息肉样病变有一定关系 ,对胆囊癌的高危因素应有足够的认识并予以处理 ,这样才能降低胆囊癌的发病率 ,改善预后。
张林,邹声泉[6](1998)在《胆囊腺癌和腺瘤细胞核形态学计量和PCNA定量分析》文中指出研究胆囊腺瘤和腺瘤恶变与胆囊腺癌的关系。方法:用TJTY-300全自动图像分析仪测定了25例胆囊腺癌,20例胆囊腺瘤和3例正常的胆囊上皮DNA含量,并用ABC免疫组化法对PCNA进行了测定。结果:(1)细胞核DNA含量、异型性和PCNA指数在正常胆囊上皮-异型增生-腺瘤恶变-胆囊腺癌中逐渐增加;(2)胆囊腺瘤中异倍体比例与胆囊腺瘤的大小、合并胆囊结石有明显的关系(P<005),而与腺瘤数目、组织学类型无关。PCNA指数与腺瘤的大小有关,与腺瘤数目及组织学分类无关。结论:胆囊腺瘤具有明显的癌变潜能,腺瘤的直径≥1cm和伴有胆囊结石时癌变机率更大,应早期手术治疗
李宏,魏晓萍,惠起源[7](2007)在《生物体视学及图像分析技术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应用》文中认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形态结构测试手段的改进,生物体视学和图像分析技术得到了深化和发展。近年来一些文献报道了用体视学和图像分析方法,研究反映消化系统肿瘤病变特征的定量指标,定量揭示了正常和病变组织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与机能间的关系,探讨了其在临床病理诊断分析中的应用价值等。本文综述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张毅,郑淑芳,袁梅,张积华,王正滨[8](2011)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理分类与超声检查特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胆囊息肉样病变(PLG)不同病理学类型的超声改变特点,探讨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由超声诊断并经手术和病理组织学证实的84例PLG直径≥10mm的临床资料。根据组织病理学结果将PLG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分析PLG病理学分类的超声诊断,评估胆囊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84例PLG超声诊断敏感性98.81%,特异性89.29%,准确性94.05%,阳性预测值为88.10%,阴性预测值89.29%,误诊率为10.71%(9/84)。恶性组(44例)与良性组(40例)在年龄(67.5岁vs.45.5岁)、合并胆囊结石(27.27%vs.12.50%)、PLG单发(97.14%vs.75.00%)、直径(35.2mmvs.15.6mm)、基底部宽(97.73%vs.67.50%)、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呈高阻低速型动脉血流频谱(84.00%vs.23.08%)、阻力指数(RI)(≥0.60vs.≤0.35)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G直径≥10mm超声诊断与手术及病理学分类的符合率较高,对其良恶性的鉴别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年龄≥60岁、PLG单发、基底部宽、直径≥20mm、CDFI高阻低速型动脉血流频谱、RI≥0.60及合并胆囊结石是胆囊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其中PLG直径是独立的高危因素。超声可作为鉴别和评估胆囊良恶性病变的重要方法之一。
黄泽萍[9](2006)在《甲状腺上皮性肿瘤三维结构的体视学研究》文中提出目的 从三维水平定量揭示甲状腺上皮性肿瘤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的特点及变化规律,探讨有关体视学参数在甲状腺上皮性肿瘤诊断分型方面的意义及甲状腺良恶性上皮性肿瘤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的特点及意义,深化人们对甲状腺上皮性肿瘤病理结构的认识,为病理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定量分析奠定基础。 方法 显微结构方面:取83例外科手术及尸检切除的甲状腺癌、甲状腺腺瘤及正常甲状腺组织,包括:甲状腺癌52例,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35例,甲状腺滤泡癌9例,甲状腺髓样癌4例,甲状腺未分化癌4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26例,其中胚胎型腺瘤7例,胎儿型腺瘤7例,单纯型腺瘤6例,胶样型腺瘤6例;正常甲状腺组织5例。石蜡切片,HE染色。每例随机取3—4个蜡块,每张切片在40倍物镜下的肿瘤区域随机捕获3-4个视野,经LeicaQ500MC显微摄像系统输入计算机。每例随机取10个视野,用ImagePro图像分析软件设计方网测试系统进行测试。选用的体视学参数有:上皮性细胞核的体积密度Vvn,epi、表面积密度Svn,epi、数密度Nvn,epi、平均体积υn-epi、平均自由程λn-epi;腺上皮细胞的厚度τepi和线参照数密度NLS,epi。胞核的Vvn,epi、Svn,epi、Nvn,epi以上皮细胞为参照空间,腺上皮细胞的NLS,epi以腺体外表面为参照系。对以上各组测试的体视学参数值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组间两两比较;对甲状腺癌、甲状腺腺瘤和正常甲状腺进行判别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对不同亚型的甲状腺癌和正常组织进行判别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对不同亚型的甲状腺腺瘤和正常甲状腺组织进行判别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
赵博琛[10](2015)在《当归有效组分配伍应用的结直肠癌化学预防效果评价及机理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藁本内酯(Z-ligustilide)作为当归超临界提取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含量达到42.21±1.78%。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藁本内酯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但藁本内酯性质不稳定,易分解,易异构化,影响其药效作用的发挥。本文旨在考查藁本内酯的口服代谢行为,为优化当归超临界提取物用于结直肠癌症化学预防提供理论依据,为当归超临界提取物口服制剂的开发提供数据基础。2.抗氧化和抑制炎症是两种常用的癌症化学预防策略,本文选取当归总酚酸作为抗氧化剂,当归超临界提取物为抑炎剂进行癌症化学预防实验,旨在考查这两种策略在癌症发生发展各阶段所发挥的作用,并尝试阐释其作用机理,为开发用于癌症化学预防的当归制剂工作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本文利用大鼠胃及小肠内容物避光孵育试验,模拟口服给药后藁本内酯在消化道内的生物过程,考察其代谢情况;利用肝组织匀浆去线粒体上清液对药物进行孵育处理,模拟体内药物代谢环境,考察药物在肝脏代谢的情况;大鼠灌胃后,检测其血浆中藁本内酯的浓度,绘制药-时曲线,求算药动学参数。并且检识血浆中藁本内酯的代谢产物。2.将抑炎剂当归超临界提取物和抗氧化剂当归总酚酸用于小鼠AOM/DSS慢性炎症相关的结直肠癌模型上,在不同时期搭配应用,对宏观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判断肿瘤发生发展情况。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考查组织炎症、氧化损伤、细胞增殖指标和细胞凋亡等分子指标,探讨药物发挥癌症预防作用的机制。结果:1.无论口服当归超临界提取物还是藁本内酯单体,消化道环境都会使藁本内酯的含量有较为明显的下降;藁本内酯迅速吸收入血后肝脏为其主要的代谢场所,并在4小时内完成大部分藁本内酯的代谢(80.020%);药动学研究结果显示藁本内酯吸收迅速(Tmax=19.20±15.26/17.43±11.40 min),分布广泛(vd/F=240.92±76.12/339.53±65.37 L·min-1.),消除迅速(CL=0.96±0.16/1.24±0.21 mL·min-1·kg-1)。通过比较发现,虽然当归超临界提取物中共存成分对藁本内酯的吸收代谢过程都有一定的影响,但这仍不足以使藁本内酯的血药浓度维持在较高水平的稳态,并改变藁本内酯生物利用度低的现实。所以当归超临界提取物在癌症化学预防剂的研究和开发上仍需进行更多的工作,从而提高藁本内酯的生物利用度。2.在AOM/DSS小鼠慢性炎症相关的结直肠癌模型上,在造模前期进行抗氧化干预,可以收到良好的癌症化学预防效果。在造模后期进行抑炎干预,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组织内慢性炎症的发展,影响肿瘤微环境内的炎性活动,从而起到癌症化学预防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癌症化学预防后期进行抗氧化干预不仅没有收到抑制癌症的效果,实验结果显示这样做反而使肿瘤的发展较未进行干预的对照组更为严重。我们可以从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实验的研究结果中看出,在肿瘤发生发展的后期进行抗氧化干预,的确降低了肿瘤组织中DNA损伤指标阳性率,但是同时受到影响的是抑癌基因P53的表达以及细胞凋亡程序的进行。所以对于癌症发生发展这个多阶段的过程,抗氧化和抑制炎症这两种癌症化学预防策略应当在这个过程的不同阶段分开进行,以求达到理想的癌症预防效果。
二、胆囊腺癌和腺瘤细胞核形态学计量和PCNA定量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胆囊腺癌和腺瘤细胞核形态学计量和PCNA定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增殖抗原Ki-67、MCM2在壶腹腺瘤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miRNA200家族成员参与TGF-β1诱导胆囊腺癌EMT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符号说明 |
1 前言 |
2 miRNA200家族成员在胆囊腺癌中表达及意义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方法 |
2.1.3 统计学分析 |
2.2 结果 |
2.2.1 细胞总RNA质检结果 |
2.2.2 miRNA芯片杂交体系结果 |
2.2.3 miRNA200家族成员miRNA200b和miRNA141在GBC新鲜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
2.2.4 miRNA200b和miRNA141在GBC中石蜡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 |
2.3. 讨论 |
2.3.1 原发性胆囊腺癌中miRNA200b和miRNA141的表达情况 |
2.3.2 miRNA200b和miRNA141的表达水平与胆囊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 |
2.4 小结 |
3 GBC-SD细胞株中miRNA200b和miRNA141对TGF-β1诱导EMT的影响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方法 |
3.1.3 统计学分析 |
3.2 结果 |
3.2.1 TGF-β1诱导GBC-SD细胞EMT发生 |
3.2.2 TGF-β1诱导GBC-SD细胞miRNA200b和miRNA141下调 |
3.2.3 过表达miRNA200b和miRNA141后对TGF-β1诱导GBC-SD细胞株的EMT发生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GBC-SD细胞中TGF-β1诱导EMT发生及最佳作用时间筛选 |
3.3.2 上调miRNA200b和miRNA141可抑制GBC-SD细胞EMT的发生 |
3.4 小结 |
4 miRNA200家族成员参与GBC-SD细胞EMT的分子机制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实验材料 |
4.1.2 实验方法 |
4.1.3 统计分析 |
4.2. 结果 |
4.2.1 胆囊腺癌组织中ZEB1和ZBE2蛋白表达水平与miRNA200b和miRNA141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
4.2.2 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 |
4.2.3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NA200b和miRNA141在GBC-SD细胞中可直接结合在ZEB1和ZEB2 3’UTR |
4.2.4 上调miRNA200b和miRNA141表达水平后GBC-SD细胞ZEB1、ZEB2和E-cadherin蛋白和mRNA的表达的影响 |
4.3 讨论 |
4.4. 小结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胃上皮性肿瘤的体视学分析及判别(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全文小结 |
本研究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附录 |
致谢 |
统计学证明 |
(5)胆囊癌发病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其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讨论 |
2.1 胆囊息肉样病变与胆囊癌 |
2.2 胆囊结石与胆囊癌 |
2.3 胆囊炎与胆囊癌 |
2.4 异常胰胆管连接与胆囊癌 |
2.5 其他 |
(8)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理分类与超声检查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资料来源 |
二、方法 |
三、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一、PLG超声特点与病理分类 |
二、两组PLG的CDFI特征 |
三、PLG病理分类与合并胆囊炎及胆囊结石的关系 |
四、PLG超声测量直径与病理分类的关系 |
讨论 |
(9)甲状腺上皮性肿瘤三维结构的体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甲状腺上皮性肿瘤显微结构的体视学研究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甲状腺乳头状癌及滤泡性腺瘤超微结构的体视学研究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全文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第一军医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10)当归有效组分配伍应用的结直肠癌化学预防效果评价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一、结直肠癌发生模型AOM/DSS小鼠模型研究综述 |
(一) 前言 |
(二) 啮齿动物结直肠癌致癌模型 |
(三) 不同品系老鼠AOM/DSS模型建造方法 |
(四) AOM/DSS结直肠癌致癌模型 |
(五) AOM/DSS模型以及相关人CRC的分子特性 |
(六) AOM/DSS结直肠癌模型与炎症 |
(七) AOM/DSS模型表观遗传学修饰 |
(八) AOM/DSS模型临床前研究应用——癌症化学预防 |
(九) 小结 |
二、癌症化学预防研究现状综述 |
(一) β-胡萝卜素 |
(二) 视黄醇及其类似物 |
(三) 叶酸 |
(四) 维生素E和维生素A |
(五) 硒 |
(六) 钙元素 |
(七) 其他维生素和矿物质 |
(八) 抗炎药物 |
(九) 他汀类药物 |
(十) 激素及其拮抗剂 |
(十一) 5α-还原酶抑制剂 |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 |
前言 |
第一章 当归超临界提取物中主要有效成分藁本内酯的代谢研究 |
第一节 藁本内酯在大鼠消化道内代谢研究 |
1 材料 |
1.1 仪器 |
1.2 试药 |
1.3 实验动物 |
2 方法 |
2.1 大鼠消化道内容物制备 |
2.2 试药制备 |
2.3 色谱条件 |
2.4 方法学考察 |
2.5 样品制备 |
2.6 数据处理及统计 |
3 结果 |
4 讨论与小结 |
第二节 藁本内酯在大鼠肝组织内代谢研究 |
1 材料 |
1.1 仪器 |
1.2 试药 |
1.3 实验动物 |
2 方法 |
2.1 大鼠肝组织匀浆去线粒体上清液(PMS)制备 |
2.2 试药制备 |
2.3 色谱条件 |
2.4 方法学考察 |
2.5 样品制备 |
3 结果 |
4 讨论与小结 |
4.1 数据处理及统计 |
第三节 大鼠口服当归超临界提取物藁本内酯代谢研究 |
1 材料 |
1.1 仪器 |
1.2 试药 |
1.3 实验动物 |
2 方法 |
2.1 血浆中藁本内酯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 |
2.1.1 色谱条件 |
2.1.2 标准系列溶及内标溶液的配制 |
2.1.3 血浆样品前处理 |
2.1.4 标准曲线血浆样品制备 |
2.1.5 质控样品制备 |
2.1.6 检测 |
2.2 药动学试验 |
2.2.1 给药方法及样品采集方法 |
2.2.2 数据处理 |
2.3 代谢产物识别 |
3 结果 |
3.1 方法学考察 |
3.1.1 专属性实验 |
3.1.2 标准曲线和线性范围 |
3.1.3 绝对回收率试验 |
3.1.4 精密度和准确度试验 |
3.1.5 稳定性试验 |
3.2 药时曲线和药动学参数 |
3.3 质谱分析结果 |
4 讨论与小结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当归有效组分结直肠癌化学预防作用效果评价及机理研究 |
1 材料 |
1.1 仪器 |
1.2 试药 |
1.3 实验动物 |
2 方法 |
2.1 小鼠AOM/DSS慢性炎症相关的结直肠癌模型建立 |
2.2 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 |
2.3 动物取材及宏观指标评价 |
2.3.1 动物取材 |
2.3.2 宏观指标测量及评价 |
2.4 HE染色方法及结肠组织学检查 |
2.4.1 HE染色 |
2.4.2 组织病理学观察 |
2.5 免疫组化方法 |
2.5.1 脱蜡水化 |
2.5.2 抗原修复 |
2.5.3 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灭活 |
2.5.4 滴加一抗 |
2.5.5 滴加二抗 |
2.5.6 苏木精复染 |
2.5.7 梯度脱水 |
2.6 TUNEL (TdT-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细胞调亡检测法 |
2.7 Western blot方法 |
2.7.1 提取总蛋白质 |
2.7.2 总蛋白含量测定 |
2.7.3 蛋白浓度调整 |
2.7.4 凝胶电泳 |
2.8 统计处理 |
3 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2 体重变化 |
3.3 宏观指标因子分析 |
3.4 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
3.5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
3.6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
4 讨论与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胆囊腺癌和腺瘤细胞核形态学计量和PCNA定量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胆囊腺癌和腺瘤细胞核形态学计量和PCNA定量分析[J]. 张林,邹声泉.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1998(06)
- [2]增殖抗原Ki-67、MCM2在壶腹腺瘤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D]. 赵娜. 河北医科大学, 2012(12)
- [3]miRNA200家族成员参与TGF-β1诱导胆囊腺癌EMT的机制研究[D]. 邹琼. 中南大学, 2014(02)
- [4]胃上皮性肿瘤的体视学分析及判别[D]. 江朝娜. 南方医科大学, 2010(04)
- [5]胆囊癌发病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其处理[J]. 房林,谭江平,叶世会,郝杰民,滕宏飞,蔡诚忠. 肿瘤研究与临床, 2002(06)
- [6]胆囊腺癌和腺瘤细胞核形态学计量和PCNA定量分析[J]. 张林,邹声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1998(06)
- [7]生物体视学及图像分析技术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应用[J]. 李宏,魏晓萍,惠起源. 现代肿瘤医学, 2007(01)
- [8]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理分类与超声检查特点[J]. 张毅,郑淑芳,袁梅,张积华,王正滨.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1(05)
- [9]甲状腺上皮性肿瘤三维结构的体视学研究[D]. 黄泽萍. 第一军医大学, 2006(12)
- [10]当归有效组分配伍应用的结直肠癌化学预防效果评价及机理研究[D]. 赵博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