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区分负反馈类型的简单方法

一种区分负反馈类型的简单方法

一、负反馈类型判别的简易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刘茂林[1](2021)在《应用于汽车EMC测试的功率放大器设计》文中研究指明

李一帆[2](2021)在《深度强化学习在虚拟与现实视频中的应用》文中提出

张登博[3](2021)在《基于写作分析技术的在线反思写作自动反馈系统的实现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

王子禹[4](2021)在《5G背景下轻手游沉浸感体验动效设计策略研究》文中认为

张弘毅[5](2021)在《基于悬吊法的低重力环境模拟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王慧[6](2021)在《基于FPGA的振动信号采集与故障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王倩倩[7](2021)在《增量总和调制技术在数字输出传感器中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地震学本质上是一门观测的科学。地震观测为人们记录、分析和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确定不同震源模型下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等方面的研究提供连续、可靠和完整的基础数据。进行地震观测需要有观测台站以及各种地震仪器的支持。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备的数字地震观测系统,但是受到地表影响比较大,采用井下观测方式是躲开地表各类干扰、提高地震监测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直接在地下深处测量应力应变的重要手段,提高观测地震数据质量的有效途径。井下综合观测系统将多个传感器组合在一起,监测信号多且复杂。如果仅将传感器置于井下,将面临大量的模拟信号需要从井下传输到地表,实施难度随信号线数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加,需要克服面临信号串扰等技术问题。为解决该问题,常采用分布式数据采集器,即将模拟数字转换功能与观测传感器紧密结合,针对传感器输出信号的特点适配模拟数字转换电路,将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器进行固定搭配集成,从而提高观测系统的整体性能。本文深入研究了增量总和调制技术,该技术是由积分器、模数转换芯片和数模转换芯片构成的反馈环,并在反馈环外配置低通数字抽取滤波器。集成了过采样、量化噪声整型、数字低通抽取滤波器三种核心技术。本文提出将数字输出传感器中的放大器、相敏检波器放置在增量总和反馈环中,形成一个大的反馈环路的设计方法,该方法不仅保留了增量总和调制技术的三种特点,还有利于抑制相敏检波和前置放大器产生的测量误差,提高整个数字化测量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针对设计方法,论文从模型推导、模拟仿真和实验测试三个方面开展了工作。论文在增量总和调制技术的基础上,将微位移测量传感器的解调电路应用到增量总和调制环路内部,以抑制放大及解调电路的误差,提高环路的整体性能;论文针对前置放大器和相敏检波器置于增量总和调制反馈环内的电路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研究了反馈环路对误差的抑制作用及对测量量程等参数的影响;根据电路模型,设计制作了电路板,编写控制软件和数字滤波抽取等软件,并在实验电路上进行了测试和实验,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

王吉武[8](2021)在《基于众智网络的生态结构演化仿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面对当前人工智能与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未来网络化产业体系表现为众智网络生态体系,由于产业或服务的性质与特点不同,会存在大量相互关联的网络化产业运行平台、组织或个体,形成产业生态结构。这些运行平台面临着综合性、半专业性或专业性、以及特定产业体系达到高效运行状态需要多少产业运行平台等现实问题,这正是研究众智网络生态结构演化的需求所在。本文引入生态学的概念,对众智网络的生态结构演化进行仿真研究,该仿真是借助生态学的概念、理论及方法,对复杂网络结构和系统结构进行仿真。在电子商务系统中,交易效率是引发生态结构演变的主导因素,交易效率的变化引发智能数体的生态位及其与其他智能数体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该变化是智能数体根据自身生态位及环境的变化做出的变化决策。本文依托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开展的“众智网络理论仿真与实验平台研发”(2017YFB1400105)课题研究,主要内容如下:探究众智网络的生态结构,通过对“电子商务市场结构演化机理研究”进行理论分析和验证,并在其演化算法和推理结论的基础上,应用众智网络的众智机模型进行数学建模,重新对电子商务市场结构的演化进行仿真,解决了已有研究建模的缺陷;对众智网络的生态结构演化进行仿真建模,存在自退化和突变特性,加入复杂网络建立成员间的连接关系,仿真成员受建议者的影响和监控者的监控,建立仿真成员模型、仿真推进模型;搭建了高度适应于众智网络研究的大规模仿真平台,设计并实现仿真定义工具包,支撑了众智网络生态结构演化的仿真实例运行,并得出了期望的结论。通过仿真成果展现验证实验的可行性,证明本文基于众智网络的建模是成功的,也证明电子商务市场结构演化的方向是向“去中介化”发展的,但是中介商并没有完全消失,而是以一种很低的比例存在于市场中。考虑到实际情形,中介商存在是合理的,说明本文通过众智机模型的建模方式更加贴近现实、更加完善、更能反映真实世界的复杂问题。

张书源[9](2021)在《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当今科技的迅速发展,电子技术水平高低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标志,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已经成为装备的神经系统,发展电子技术不仅涉及到其本身,同时它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电子技术的依赖越来越高的同时对电子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对快速培养电子技术人才的中职教育越来越重视,而传统的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与社会上的岗位需求存在差距,急需进行并尝试中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同时相关政策的出台为中职课程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指出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是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先导,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但是我国中职院校因为传统教育方法的落后和与普通高中生源差异的影响,电子专业实践课程的开展存在如下问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低、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不平衡、学习过程中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缺乏以及毕业生的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等。本研究基于《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以上问题,借助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为核心的CDIO工程教育理论将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理念为支撑进行研究。研究过程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首先分析目前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的现状以及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接着针对中职电子技能实训的改革进行了路径分析,研究基于CDIO理念的项目式的教学融入电子技能实训教学中的有效对策,根据现状的研究分析与改革路径及对策的分析,并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对应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与行业标准为依据从课程结构、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课程教学评价方面进行构建,设计开发电子技能实训课程的教学实施案例。通过基础型教学案例、综合设计型教学案例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对教学改革效果进行验证与分析。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以CDIO理念来指导中职实训教学,将电子技能训练中单调的重复性训练合理地转化到产品的设计、加工、生产等一系列的工作过程中,以提高学生对于工程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索创新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同时以教育学理论与电子专业实际的深入结合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创新性改革,让技能实训教学在符合学习规律、应用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更加符合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王慧[10](2018)在《大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空间演变 ——以南京主城区为实证》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界对弱势群体的关注逐渐增加,作为社会中长期存在的外来务工人员(以下简称外来工),其就业空间已成为研究城市空间的典型样本与关键路径。本文在对外来工、就业空间等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外来工就业空间演变理论进行构建,并进一步以南京市外来工为实证,探讨外来工就业空间演变规律及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应空间发展策略。外来工就业空间演变理论的构建。首先归纳了对本文具有直接指导意义的若干理论。其后,运用上述理论工具,结合我国外来工就业特征和大城市就业空间发展特征,建构外来工就业空间的演变机理。最后,对我国大城市外来工就业空间的演变进行了阶段划分,并初步从就业空间结构(集聚)、就业空间生态(分异)和个体就业轨迹(迁移)三方面描述其特征,建构外来工就业空间的分析框架。选取南京市(主城区,2009-2015年)为案例对象,从就业空间结构、就业空间生态和个体就业轨迹三方面对南京市外来工就业空间的演变进行实证分析。南京市主城区外来工就业空间结构的演变。主要采用截面数据(2009年和2015年),通过“就业空间分布的演化”以及“就业空间中心的演化”两方面描述外来工就业空的结构性特征。其中,就业空间分布的演变分析通过总体格局、集聚特征和梯度特征三个维度判断外来工就业空间整体上的演变特征;就业空间中心的演化分析中则提出了针对性的外来工就业中心的定义和识别方法,用以描绘和分析外来工的就业中心的演变过程。南京市主城区外来工就业空间生态的演变。首先探讨了传统空间生态分析方法(因子生态分析方法)对外来工就业空间生态分析的适用性;其次,从获取数据的现实出发,选取了具有针对性的指标因子对外来工就业空间生态进行分析;最终抽取影响外来工城市就业空间分异的差异轴,并从就业空间分异差异轴的因子演变、差异轴的空间演变以及就业空间生态结构特征演变三个层次,层层递进,剖析外来工就业空间的内部差异和特征变化。南京市主城区外来工个体就业轨迹的分析。首先会借鉴相关个体时空轨迹分析的理念,构建外来工就业迁移轨迹分析的“时间-空间-社会”路径分析方法;其次,运用“时间-空间-社会”框架,分维度探讨外来工就业迁移的轨迹特征,并着重探讨外来工个体就业轨迹变化中所受到的时间、空间和社会层面上的制约;最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时间和空间在外来工就业流动(尤其是向上流动)中所发挥的作用。外来工就业空间优化策略的探讨。重点关注大城市外来工就业空间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并在遵循外来工就业空间演变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和大体建议。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为大城市未来城市化进程中外来工相关政策制定起到支撑作用,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市民化、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参考。

二、负反馈类型判别的简易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负反馈类型判别的简易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7)增量总和调制技术在数字输出传感器中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预期成果
第二章 基于增量总和调制技术的数字输出传感器的设计方案
    2.1 基于环路滤波器的增量总和调制器设计
        2.1.1 基于增量总和调制技术的二阶模拟数字转换电路原理
        2.1.2 基于环路滤波器的增量总和调制器设计
    2.2 反馈环内包含前置放大器的增量总和调制器设计
    2.3 反馈环内包含前置放大器和相敏检波的增量总和调制器设计
        2.3.1 关于微位移测量——差动平板电容
第三章 基于增量总和调制技术的数字输出传感器的系统仿真
    3.1 增量总和调制器量化噪声仿真
    3.2 增量总和调制技术应用在数字输出传感器的仿真实验
    3.3 模拟增量总和调制技术应用在差动式传感器的仿真实验
第四章 硬件电路设计
    4.1 硬件设计总体方案
    4.2 主控芯片电路
        4.2.1 STM32L431CCTx控制器介绍
        4.2.2 STM32L431CCTx核心电路设计
    4.3 模拟信号调理电路图
        4.3.1 相敏检波电路部分电路图
        4.3.2 二阶积分电路部分电路图
    4.4 反馈环路DAC部分电路图
    4.5 正弦波驱动信号部分电路原理图
第五章 软件设计及实验结果
    5.1 开发环境介绍
    5.2 系统STM32L431 程序设计概述
        5.2.1 触发模块
        5.2.2 数据转换模块
        5.2.3 数据存储与处理
        5.2.4 数据传输程序设计
    5.3 正弦波驱动信号程序设计
    5.4 实验结果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研究成果

(8)基于众智网络的生态结构演化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 本文组织结构
2 生态结构演化理论及研究方法
    2.1 生态结构理论分析与问题描述
        2.1.1 生态结构理论分析
        2.1.2 电子商务市场问题描述
    2.2 生态结构演化的相关研究现状
        2.2.1 电子商务交易模型基础
        2.2.2 生态结构演化研究现状
    2.3 众智网络生态结构演化动力和机理研究
        2.3.1 众智网络生态结构演化动力研究
        2.3.2 众智网络生态结构演化机理研究
    2.4 众智网络生态结构演化稳态
    2.5 本章小结
3 众智网络生态结构演化仿真系统分析与设计
    3.1 众智网络生态结构演化仿真的特点
    3.2 现有大规模仿真软件相关研究
    3.3 众智网络生态结构演化仿真架构
    3.4 仿真模型设计
        3.4.1 仿真成员模型
        3.4.2 仿真推进模型
    3.5 本章小结
4 生态结构演化仿真系统实现
    4.1 生态结构演化仿真成员设计
        4.1.1 原子型众智单元模型
        4.1.2 建议者众智单元模型
        4.1.3 监控者众智单元
    4.2 仿真成员生成工具包
        4.2.1 仿真代方法定义
        4.2.2 仿真轮方法定义
        4.2.3 仿真全局属性定义
        4.2.4 XML文件生成
    4.3 软件测试
        4.3.1 测试内容
        4.3.2 测试结论
    4.4 本章小结
5 众智网络生态结构演化仿真实例
    5.1 生态结构演化仿真流程
    5.2 实验数据准备
        5.2.1 仿真参数
        5.2.2 实验初始数据集
        5.2.3 实验中间数据集
        5.2.4 实验结果数据集
    5.3 针对生产商的生态结构演化仿真
    5.4 针对中介商的生态结构演化仿真
    5.5 针对服务商的生态结构演化仿真
    5.6 生产商、中介商、服务商生态结构演化仿真对比
    5.7 结论分析
    5.8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一 表目录
附录二 图目录

(9)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职业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
        1.1.2 新时代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日益重视
        1.1.3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不断加强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CDIO理念研究现状
        1.3.2 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现状
        1.3.3 CDIO理念引入课程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
    1.6 创新点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电子技能实训
        2.1.2 中等职业教育
        2.1.3 职业能力
    2.2 理论基础
        2.2.1 CDIO理论
        2.2.2 体验学习理论
        2.2.3 情境认知理论
        2.2.4 “知行合一”理论
        2.2.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3章 《电子技能实训》课程分析——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例
    3.1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
        3.1.1 就业面向岗位
        3.1.2 专业培养目标
        3.1.3 专业知识和技能
        3.1.4 教学标准分析
    3.2 电子技能实训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
        3.2.1 教学目标
        3.2.2 课程内容及教材分析
    3.3 课程实施的现状调查分析及问题
        3.3.1 《电子技能实训》课程现状调查
        3.3.2 调查问卷设计
        3.3.3 调查问卷情况分析(学生卷)
        3.3.4 调查问卷情况分析(教师卷)
        3.3.5 调查问卷总结
    3.4 CDIO理念指导电子技能实训教学改革可行性分析
        3.4.1 CDIO理念符合电子类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规律
        3.4.2 CDIO理念与实训课程教学目标具有一致性
        3.4.3 CDIO理念核心与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阶段性重点具有一致性
第4章 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的改革路径
    4.1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贴近实际工作岗位
        4.1.1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
        4.1.2 行动领域与学习领域的转变
        4.1.3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块设计
    4.2 新技术新工艺的教学模块设置,拓宽课程教学资源
        4.2.1 教学内容中的“破旧立新”
        4.2.2 组装工艺的产品化标准化
        4.2.3 数据记录规范化和有效化
        4.2.4 教学资源的合理转化运用
    4.3 开放自主式应用教学案例设计,增强学生创新思维
    4.4 多层次电子实训教学体系构建,打造中职实训课标
    4.5 合理对接CDIO培养大纲与标准,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4.6 适用性、前瞻性的实训室建设,优化实训教学环境
第5章 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构建
    5.1 课程结构设计
        5.1.1 宏观课程框架结构选择
        5.1.2 具体内部课程结构构建
    5.2 课程标准构建
    5.3 课程目标构建
    5.4 课程内容构建
        5.4.1 课程内容选取原则
        5.4.2 课程内容的项目构建
    5.5 课程教学评价构建
第6章 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6.1 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流程
    6.2 前期准备
        6.2.1 实践目的
        6.2.2 实践内容
        6.2.3 授课对象
        6.2.4 环境设计
        6.2.5 教材准备
    6.3 基础型教学案例
        6.3.1 环境搭建
        6.3.2 材料准备
        6.3.3 案例实施
        6.3.4 分析调整
    6.4 综合设计型教学案例
        6.4.1 材料准备
        6.4.2 案例说明
        6.4.3 案例实施
        6.4.4 考核要求与方法
    6.5 数据记录与结果分析
        6.5.1 课程内容满意程度分析
        6.5.2 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分析
        6.5.3 能力培养作用评价分析
        6.5.4 考核评价认可程度分析
        6.5.5 课程综合反馈效果分析
        6.5.6 课程成绩比较分析
第7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与分析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Ⅰ 调查问卷(一)
附录Ⅱ 调查问卷(二)
附录Ⅲ 调查问卷(三)
附录Ⅳ 企业访谈提纲
附录Ⅴ 记录表及工作活页
附录Ⅵ 教学设计方案
附录Ⅶ 任务书

(10)大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空间演变 ——以南京主城区为实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
        1.2.1 外来务工人员
        1.2.2 就业空间
    1.3 研究综述
        1.3.1 外来工职业流动相关研究
        1.3.2 城市就业空间相关研究
        1.3.3 “外来工就业空间”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数据
        1.5.3 研究方法
        1.5.4 技术路线
    1.6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空间演变理论的构建
    2.1 国内外相关理论的介绍
        2.1.1 城市就业空间结构相关理论
        2.1.2 城市居住空间演变相关理论
        2.1.3 外来工就业相关理论
        2.1.4 经济空间演变动力相关理论
        2.1.5 小结
    2.2 外来工就业空间的演变机理
        2.2.1 分析层次架构
        2.2.2 空间耦合关系
        2.2.3 外来工就业空间演变的核心过程
    2.3 外来工就业空间的演变阶段和主要特征
        2.3.1 阶段一:蛹化阶段(1992年以前)
        2.3.2 阶段二:分化阶段(1992-2008年)
        2.3.3 阶段三:极化阶段(2008年—)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和基本概况
    3.1 案例城市选取及概况
        3.1.1 案例城市选取
        3.1.2 就业空间概况
    3.2 研究设计
        3.2.1 调研方案
        3.2.2 研究范围
        3.2.3 问卷设计
        3.2.4 数据采集
        3.2.5 单元划分和数据转换
    3.3 基本概况
        3.3.1 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结构的演变特征
        3.3.2 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结构的分异特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集聚: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空间的结构演变
    4.1 分析单元和数据转换
        4.1.1 总体转换思路
        4.1.2 分析单元转换
        4.1.3 应用数据转换
    4.2 南京市外来工就业空间分布的演变
        4.2.1 总体格局
        4.2.2 集聚特征
        4.2.3 梯度特征
        4.2.4 小结
    4.3 南京市外来工就业空间中心的演变
        4.3.1 中心定义
        4.3.2 识别方法
        4.3.3 识别过程
        4.3.4 识别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分异: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空间的生态演变
    5.1 因子生态分析研究及其应用
        5.1.1 因子生态分析研究的方法
        5.1.2 因子生态分析研究的应用
    5.2 指标体系选取和分析单元转换
        5.2.1 指标体系选取
        5.2.2 分析单元转换
        5.2.3 应用数据转换
    5.3 南京市外来工就业差异轴的因子演变
        5.3.1 差异轴的因子静态特征
        5.3.2 差异轴的因子动态演变
    5.4 南京市外来工就业差异轴的空间演变
        5.4.1 差异轴的空间静态特征
        5.4.2 差异轴的空间动态演变
    5.5 南京市外来工就业空间生态结构演变
        5.5.1 就业空间生态结构的静态特征
        5.5.2 就业空间生态结构的动态演变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迁移: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时空的个体轨迹
    6.1 外来工就业轨迹分析方法
        6.1.1 相关研究方法梳理
        6.1.2 外来工就业轨迹的研究方案设计
    6.2 外来工就业迁移数据处理和基本概况
        6.2.1 外来工就业迁移的数据处理
        6.2.2 外来工就业迁移的基本概况
    6.3 外来工就业轨迹“时间-空间-社会”分析
        6.3.1 就业迁移的“时间-空间”轨迹特征
        6.3.2 就业迁移的“时间-社会”轨迹特征
        6.3.3 就业迁移的“空间-社会”轨迹特征
        6.3.4 小结:“时间-空间-社会”框架下的外来工就业轨迹特征
    6.4 时间、空间作用下的外来工向上流动
        6.4.1 生命历程与社会向上流动
        6.4.2 空间类型与社会向上流动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空间优化策略探讨
    7.1 南京市主城区外来工就业空间的现存问题
        7.1.1 三大矛盾之一:外来工就业空间需求和城市空间发展不同步
        7.1.2 三大矛盾之二:外来工就业空间占有和所需空间配套不匹配
        7.1.3 三大矛盾之三:外来工向上流动空间与城市空间管制的不相容
    7.2 大城市外来工就业空间发展引导建议
        7.2.1 合理架构外来工就业布局,营造“双类中心”空间结构
        7.2.2 系统应对各类群体空间需求,提供符合特性的空间配套
        7.2.3 积极推进外来工向上流动,构建多类型的空间孵化器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和展望
    8.1 主要结论
        8.1.1 理论研究结论
        8.1.2 实证研究结论
    8.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四、负反馈类型判别的简易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应用于汽车EMC测试的功率放大器设计[D]. 刘茂林. 重庆邮电大学, 2021
  • [2]深度强化学习在虚拟与现实视频中的应用[D]. 李一帆. 上海大学, 2021
  • [3]基于写作分析技术的在线反思写作自动反馈系统的实现与应用研究[D]. 张登博. 西南大学, 2021
  • [4]5G背景下轻手游沉浸感体验动效设计策略研究[D]. 王子禹. 江南大学, 2021
  • [5]基于悬吊法的低重力环境模拟控制研究[D]. 张弘毅.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6]基于FPGA的振动信号采集与故障分析研究[D]. 王慧. 东北石油大学, 2021
  • [7]增量总和调制技术在数字输出传感器中的初步研究[D]. 王倩倩.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2021(01)
  • [8]基于众智网络的生态结构演化仿真[D]. 王吉武. 烟台大学, 2021(09)
  • [9]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 张书源.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1(09)
  • [10]大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空间演变 ——以南京主城区为实证[D]. 王慧. 东南大学, 2018(05)

标签:;  ;  ;  ;  ;  

一种区分负反馈类型的简单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