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低污染是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论文文献综述)
曲大为,杨帆,范鲁艳,冯啸宇,马家义[1](2022)在《钒氧化还原流电池技术综述》文中认为钒氧化还原流电池(VRFB)具有响应速度快、储能量巨大、成本低、效率高、使用寿命长和低污染等特点,在大型储能系统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虽然钒氧化还原流电池已被商用,但是其能量密度与效率仍然受电极活性、温度稳定性、膜内交叉污染和极化损失等因素的限制。针对当前钒氧化还原流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从电池的电极、电解液、隔膜以及双极板流场4个方面分别展开综述,阐述VRFB技术的工作原理,介绍VRFB不同组件及其最新的研究现状,总结了限制VRFB进一步发展的技术因素,探讨这些限制的解决方法,并对VRFB技术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与分析。
王佳,黄秀蓉[2](2021)在《废旧动力电池的危害与回收》文中认为相比传统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能耗更低、污染更少,在全球大力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它代表着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但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的动力电池,如果在退役后不能被科学处置,就可能会对土壤、水体乃至人体健康产生巨大的危害。目前,我国正迎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换装和报废的第一个高峰期,同时也由于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循环体系,我国正面临着严峻的动力电池环境污染危机。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3](2021)在《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中指出吉政办发[2021]36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长春新区、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驻吉中直有关部门、单位:《吉林省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苗秋玲,张黎燕[4](2021)在《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中节能设计理念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机械制造领域面临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例如,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行业中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然而,近年来我国资源稀缺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只有调整传统的设计理念和生产方式,才能有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相关企业也只有在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中运用节能设计理念,不断提高竞争力,才能增强我国机械制造业的整体实力。基于此,深入分析了节能设计理念在机械制造和自动化中的应用。
韩美琳[5](2021)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文中研究指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是我国备受关注、持续多年、任重道远的经济话题。近些年,关于“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文章虽然很多,大多都是从产业经济学视角,应用西方经济学理论,阐释产业结构演进的过程和规律。也有部分学者应用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和列宁的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理论,解析产业结构变迁,但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对其进行全面而系统分析并不多见。本文则以“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题,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原理进行系统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对“高质量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相关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更是对研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理论的应用和补充。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一话题,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引出的。此前的通常提法都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度化”或“产业结构调整”。几种不同的提法虽然在含义上彼此相似,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被提上日程却意味着结构性矛盾已经相当突出,解决问题的期盼也十分紧迫。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使中国经济的短板暴露无遗。资源的掠夺式开发、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大量的过剩产能,说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因此,中共十九大报告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基础上,又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目前,我国的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一要经济增长稳定、区域城乡发展均衡、以创新为动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二要产业布局优化、结构合理,不断实现转型升级,并显着提升产业发展的效益;三要具有一流竞争力、质量的可靠性与品牌影响力,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高质量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系是统一的。一方面,“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是“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至关重要一环,能够加速“高质量发展”进程;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具有促进作用,“高质量发展”势必会倒逼产业结构进行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强做优”。(1)可见,“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是经济工作的牛鼻子,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原理是理解和指导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理论依据。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阐释的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部类内部不同生产部门(行业)之间,必须保持相互协调的比例关系。这种相互协调的比例关系一旦遭到破坏,产业结构就会出现失衡,供需关系扭曲,我国经济出现的大量过剩产能,就是违背社会资本再生产原理的结果。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学说,是诠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钥匙。科技进步条件下,资本积累不断追加,必然导致资本有机构成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过程,就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总是以技术的进步、创新为前提;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产业资本的配置方式必然会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逐步向更高层次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这既是资本构成向高度化演变的必然趋势,也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一个固有特征。马克思的产业竞争理论,阐释了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机制,对资源的优化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竞争结果优胜劣汰,不仅不是资源的浪费,而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途径。产业竞争理论启示我们,转变政府职能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2)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性条件。习近平总书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原理和“高质量发展”学说,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实现途径和原则。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全面分析国内经济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治本良方;是培育增长新动力、形成先发新优势、实现创新引领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高质量发展”是统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目标和原则。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质的飞跃。纵观我国产业结构演进历程,经过几个阶段的调整、优化,转型升级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应“高质量发展”要求而言任重道远。现存的结构性问题是:比例关系失调,结构层次不高;供需结构扭曲,产销矛盾突出;技术含量较低,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偏低,资源能源消耗过高;受区域屏障制约,产业联动效应太小。究其问题成因可从七个方面概括:一是经济发展政策存在导向偏误;二是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三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制度环境不佳;四是企业获利能力偏低,生产方式过于粗放;五是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尚不健全;六是要素价格上涨,比较优势丧失;七是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上不够到位。存在的问题成因说明,以往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忽视效率和效益的发展方式和理念,有悖于马克思主义协调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原理和要求。因此,痛定思痛,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开阔视野,本文在借鉴美、日、德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验基础上,针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及成因,遵循“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理念,从五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一是从宏观制度层面营造有利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良好环境;二是从中观产业技术层面强调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三是从微观企业层面呼吁提升自主创新和科技研发能力;四是从企业运营机制角度要求转变经营管理模式;五是从市场供给端发力,强调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文认为,决定和影响产业结构如何变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而思考“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对策也是综合性的。它不仅涉及到政府、企业、个人不同的市场主体,而且还涉及到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仅能够收获提高产业竞争力的积极效应,而且还要承受企业破产员工下岗的负面效应。因此,我们必须要求深化财税、金融、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各项制度改革配套跟进,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扫清障碍。总之,只要我们坚定改革信心,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将会迈出更快步伐。
黄雨涵,丁涛,李雨婷,李立,迟方德,王康,王秀丽,王锡凡[6](2021)在《碳中和背景下能源低碳化技术综述及对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启示》文中研究表明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实现碳中和背景下能源系统的低碳化转型,需要从碳生命周期的各个方面对已有的低碳化技术进行分类和梳理。该文整理了国内外学者对碳中和路径的研究,基于碳生命周期总结碳中和的技术方法,并分别梳理面向能源供给侧、消费侧(工业、交通、建筑)的碳减排与碳移除技术,提出现存问题。另外,还提出了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现存挑战,并分别从能源供给、消费侧的碳减排与碳移除提炼支撑其发展的关键技术,展望实现碳中和面临的挑战。该文包括了低碳化技术的现状与应用前景,以期为当下围绕碳中和的技术研究与电力系统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苑鑫艺[7](2021)在《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预测研究》文中提出
周柏林[8](2021)在《中国城市绿色交通发展财税政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龙珍珍,黄翠莲,黄冬梅[9](2021)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柳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传统汽车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能源问题日渐凸显。汽车产业作为柳州的主导产业,其发展对柳州具有重大意义。柳州新能源汽车在国家政策和政府补贴下取得快速的发展,实现产业化。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本文对柳州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潜力和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主要的解决对策。
高同[10](2021)在《多元视角下无人驾驶汽车技术发展现状研究》文中提出
二、低污染是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低污染是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钒氧化还原流电池技术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VRFB的工作原理 |
2 VRFB电极的改性与优化方法 |
2.1 电极材料的种类 |
2.2 电极的局限与优化处理 |
2.2.1 热处理方式 |
2.2.2 酸处理方式 |
2.2.3 金属粒子修饰 |
2.2.4 电极的压缩技术 |
3 VRFB电解液的局限与改良 |
3.1 电解液的制备 |
3.2 钒电解液的热稳定性 |
3.2.1 混酸电解液 |
3.2.2 无机盐添加剂 |
3.2.3 有机物添加剂 |
3.3 电解液的氧化变质 |
4 VRFB膜内的粒子传输 |
4.1 应用于VRFB的离子交换膜 |
4.1.1 阳离子交换膜 |
4.1.2 阴离子交换膜 |
4.1.3 两性离子交换膜 |
4.2 应用于钒电池的纳米过滤膜 |
4.3 膜中的钒离子传输 |
4.4 膜中水的传输 |
5 电极内部的流动传质优化 |
5.1 双极板流道的分类 |
5.2 双极板流场的适用性 |
5.3 双极板流场优化 |
6 展望 |
6.1 钒电池电极的发展分析 |
6.2 钒电池电解液的发展分析 |
6.3 钒电池隔膜的发展分析 |
6.4 钒电池双极板流道的发展分析 |
7 结束语 |
(2)废旧动力电池的危害与回收(论文提纲范文)
新能源汽车电池迎来退役潮 |
我国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现状 |
回收废旧动力电池的对策与建议 |
(3)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吉林省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形势 |
一、发展基础 |
二、发展形势 |
第二章总体要求 |
一、指导思想 |
二、基本原则 |
三、主要目标 |
第三章发展重点 |
一、汽车产业 |
二、食品产业 |
三、石化产业 |
四、装备产业 |
五、医药产业 |
六、冶金建材产业 |
七、光电信息产业 |
八、轻工纺织产业 |
九、能源产业 |
第四章主要措施 |
一、完善优化创新链,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
二、夯实产业基础,提升全产业链水平 |
三、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 |
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企业竞争力 |
五、推行绿色制造,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
六、加快产业集聚,推动集群化发展 |
七、深化开放合作,加快融入双循环 |
第五章环境影响评估 |
一、规划实施的主要资源、环境影响分析 |
二、规划的资源承载力分析 |
三、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四、综合结论 |
第六章组织保障 |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规划实施 |
二、完善政策支持,优化要素配置 |
三、强化安全管理,提升本质安全 |
四、开展监督检查,加大宣传引导 |
(4)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中节能设计理念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发展现状 |
2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的基本特征 |
2.1 更高的安全性 |
2.2 更广泛的应用 |
3 节能设计理念的特点 |
3.1 环保、低污染 |
3.2 材料可循环使用 |
4 机械制造和自动化中的节能设计理念 |
4.1 使用节能环保材料 |
4.2 系统设备节能设计 |
4.3 处理技术的节能技术选择 |
4.4 在机械自动化中的具体运用方式 |
4.4.1 自动调整和自动控制 |
4.4.2 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 |
4.4.3 在游乐设施中的应用 |
5 结语 |
(5)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 |
第2章 研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内涵界定 |
2.1.1 高质量发展 |
2.1.2 产业结构调整 |
2.1.3 产业结构转型 |
2.1.4 产业结构升级 |
2.2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涉及的主要内容 |
2.2.1 方向动力 |
2.2.2 政策导向 |
2.2.3 模式选择 |
2.2.4 可行路径 |
2.2.5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
2.3 研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理论应用 |
2.3.1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
2.3.2 资本有机构成学说 |
2.3.3 产业竞争原理 |
2.3.4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
2.3.5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原理 |
2.3.6 高质量发展学说 |
第3章 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纵览 |
3.1 产业结构构成状况 |
3.1.1 产业部门分布 |
3.1.2 主导产业选择 |
3.1.3 规模水平测度 |
3.2 产业结构的演进历程 |
3.2.1 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初步工业化阶段(1952-1977) |
3.2.2 产业结构重型化的纠偏阶段(1978-1991) |
3.2.3 产业结构趋向合理的深入改革阶段(1992-2008) |
3.2.4 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全面转型升级阶段(2009-至今) |
3.3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取得的初步成效 |
3.3.1 三次产业比例关系有所改善 |
3.3.2 产业层次在缓慢提升 |
3.3.3 产业核心竞争力有所提高 |
3.3.4 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新格局正在形成 |
第4章 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4.1 问题表现 |
4.1.1 比例关系失调,结构层级不高 |
4.1.2 供需结构扭曲,产销矛盾突出 |
4.1.3 技术含量较低,创新能力不强 |
4.1.4 产品附加值偏低,资源能源消耗过高 |
4.1.5 受区域屏障制约,产业联动效应太小 |
4.2 症因探析 |
4.2.1 经济发展政策存在导向偏误 |
4.2.2 国际市场需求萎缩 |
4.2.3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制度环境欠佳 |
4.2.4 企业获利能力偏低,生产方式过于粗放 |
4.2.5 经济运行机制与管理体制尚不健全 |
4.2.6 要素价格上涨,比较优势丧失 |
4.2.7 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不够到位 |
第5章 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国际经验借鉴 |
5.1 美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做法与经验 |
5.1.1 制定、调整与完善产业政策 |
5.1.2 致力于不断推进科学技术创新 |
5.1.3 积极推动产业国际转移 |
5.1.4 提出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 |
5.2 日本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做法与经验 |
5.2.1 适时制定产业政策与产业发展战略 |
5.2.2 重点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
5.2.3 对外直接投资生产兼扩大内需 |
5.2.4 提升产业结构的信息化和服务化水平 |
5.3 德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做法与经验 |
5.3.1 推行积极的产业政策 |
5.3.2 鼓励支持产业技术创新 |
5.3.3 培养产业发展所需人才 |
5.3.4 稳步推进工业4.0 战略 |
5.4 国外经验对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启示 |
5.4.1 完善产业政策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
5.4.2 加快技术创新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动力 |
5.4.3 培养人才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 |
5.4.4 实施中国制造2025 战略,助力制造强国建设 |
第6章 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促进对策 |
6.1 营造有利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良好环境 |
6.1.1 建立健全现代化产业发展体系 |
6.1.2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6.1.3 提升有利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公共服务管理能力 |
6.1.4 创新产业发展思路 |
6.2 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
6.2.1 提升三次产业层级质量 |
6.2.2 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转变 |
6.2.3 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
6.2.4 促进各产业间的融合发展 |
6.3 提升自主创新与科技研发能力 |
6.3.1 积极构建科技创新体系 |
6.3.2 培育健康的创新环境 |
6.3.3 实现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的有机结合 |
6.3.4 重视人才的战略作用 |
6.4 转变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
6.4.1 提升品牌建设能力 |
6.4.2 以内涵型扩大再生产为主要方式 |
6.4.3 实行现代化企业管理机制 |
6.4.4 改变经营发展理念 |
6.5 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6.5.1 继续推进结构性改革 |
6.5.2 进一步优化供给结构 |
6.5.3 完善要素市场配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9)低碳经济背景下柳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低碳经济背景下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性 |
1.1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解决能源和环保问题的有效途径 |
1.2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
1.3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助于汽车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
2 柳州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
3 柳州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潜力研究 |
3.1 柳州具有传统汽车产业的基础优势 |
3.2 柳州汽车产业利用区位优势开辟东盟市场 |
3.3 政府助力“柳州模式”推进柳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
4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制约因素 |
4.1 电池回收难 |
4.2 技术研发重心偏移 |
4.3 配套使用设施有待完善 |
5 柳州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建议 |
5.1 构建电池回收产业链,发展、环境一把抓 |
5.2 培养专业人才,助力产业发展 |
5.3 完善基础建设,提升用户体验 |
四、低污染是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论文参考文献)
- [1]钒氧化还原流电池技术综述[J]. 曲大为,杨帆,范鲁艳,冯啸宇,马家义.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2(01)
- [2]废旧动力电池的危害与回收[J]. 王佳,黄秀蓉. 生态经济, 2021(12)
- [3]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J].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吉林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1(22)
- [4]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中节能设计理念的应用研究[J]. 苗秋玲,张黎燕.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21(11)
- [5]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D]. 韩美琳. 吉林大学, 2021(01)
- [6]碳中和背景下能源低碳化技术综述及对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启示[J]. 黄雨涵,丁涛,李雨婷,李立,迟方德,王康,王秀丽,王锡凡.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21(S1)
- [7]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预测研究[D]. 苑鑫艺. 长春大学, 2021
- [8]中国城市绿色交通发展财税政策研究[D]. 周柏林.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
- [9]低碳经济背景下柳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 龙珍珍,黄翠莲,黄冬梅.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1(12)
- [10]多元视角下无人驾驶汽车技术发展现状研究[D]. 高同. 贵州财经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