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地方志残篇略论

唐代地方志残篇略论

一、唐写本地志残卷浅考(论文文献综述)

屈直敏[1](2009)在《近百年来敦煌地志文书研究回顾》文中研究指明敦煌文书中保存了大量的地志文书,具有极其珍贵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近百年来国内外有关敦煌地志文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而学界尚未对此做出系统梳理。本文主要对近百年来关于敦煌地志文书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回顾,以推动本课题研究的深入。

李宗俊[2](2014)在《敦博58号文书与两唐书《地理志》等相关问题考》文中提出敦博58号文书为敦煌文献中最具文献价值和文物价值的文书之一。它反映的正是天宝元年户部计帐的基本信息。诸典籍关于唐代各州县数系年与户数系年问题,是学界多年来颇有争议的难题。依此,《通典·州郡门》所记州县建置的年代标准,并非"天宝初年"或"天宝元年",而应该是天宝七载或八载为基准;《旧唐书·地理志》是以唐末的行政区划为基准,甚至下延到了唐景福年间及其以后的州县,而其所谓的"天宝领县"也并非是天宝元年的县数,而应该是王鸣盛等前贤前后倡导的系天宝十一载地理或其后不久者;《新唐书·地理志》所记县数与县名也是唐中后期者;《通典·州郡门》所载户数并非开元二十九年数,应该也为天宝七载或八载数。《旧唐书·地理志》"天宝领户"与天宝领县数的系年也是一致的,为天宝十一载及其后不久者。《新唐书·地理志》州郡领户数与人口的系年除个别因传抄致误外,就是抄自《旧唐书·地理志》天宝领户数。

薛英群,徐乐尧[3](1981)在《唐写本地志残卷浅考》文中指出文物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国文物》一九七九年第一期,发表了原出敦煌石室、现存敦煌县文化馆的唐写本地志残卷影印全文,这是一卷值得引起我们重视的敦煌遗书。地志宽三一厘米,残长二七七厘米。系由七张麻纸粘连而成,纸呈深黄色,纸质与色泽与一般唐AI写作经十分近似。正面现存一六。行,一至一八行为陇右道(陇右道由同谷郡成州起始,残存一六州[府])、一九行以下依次为关内道(--四州[府]、全)、河东道(一九州[府]、全)、淮南道(一四州[府]、全)与岭南道(岭南道止于贺水郡澄州,残存六五州[府])。每行先横书郡号,次写州(府)名,再写所属县名。州(府)名下注明去京都里程、土贡及公廨本钱数。每县之下,分剐注出该县乡数及公廨本钱数。相同者注明"准前"、"准上""并准上"。没有的也加注"无本"、"并无本"、"不言户数"、

盛景艳[4](2016)在《唐玄宗朝土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土贡是一种由地方行政机构向中央王朝上贡当地土特产的制度,相传创立于夏朝,经后世各朝沿用与发展,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唐代是土贡制度发展成熟时期,中央王朝形成对土贡制度完善的管理方法。现存土贡资料较为丰富,其中有关唐代的土贡资料,主要集中于《唐六典》、《通典》、《元和郡县图志》等典籍中,多为玄宗朝史料。唐玄宗时期(713-756年)是唐代国力鼎盛时期,是各项制度发展并且完善的时期。现存史料中唐玄宗朝土贡资料相对比较集中,为研究该时期的土贡问题提供了方便。本文以唐玄宗朝的土贡为题,从史籍记载中的土贡资料入手,对玄宗朝的土贡制度出现的变化加以研究。通过对玄宗朝不同时期土贡物品进行分类分析,得出玄宗朝贡品种类多,尤以药材类和绢布衣物类贡品居多,且质量上乘,贡品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的结论。通过对玄宗时期土贡制度的变化及特点进行研究,指出土贡制度变化的突出特点是实用性逐渐增强。在此基础上,尝试理出土贡制度发展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玄宗朝土贡发展对于唐代以及唐以后各朝代土贡的影响。

劉婷[5](2019)在《中國散藏敦煌文獻叙録》文中研究指明敦煌文獻自發現後不久便經歷了四處流散的命運,目前,除英、法、俄、中四國的國家級圖書館收藏外,敦煌文獻還散藏於世界各公私收藏機構和個人手中,其中中國散藏品的數量當居首位。中國散藏品的來源主要可分爲三個部分: 一是1907年斯坦因來華前,流散於當地官紳和文人者,主要藏家有廷棟、葉昌熾、汪宗翰等;二是1910年清學部押運回京途中散落和被何震彝、李盛鐸、劉廷琛等盜取者;三是新中國成立以後,從他國陸續回購和受贈的文獻。這些文獻或經多次轉手,或多年

李并成[6](2010)在《百年来敦煌地理文献及历史地理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系统地回顾了近百年来敦煌地理文献及历史地理的研究状况,将其主要成果概括为九个方面:敦煌地理文书的整理研究、敦煌历代行政军事建置研究、瓜沙地区古城遗址的调查研究、汉唐军防设施的调查研究、瓜沙乃至河西古代开发研究、汉唐道路驿站的调查研究、瓜沙绿洲灌溉渠道水系的调查研究、汉唐绿洲变迁及沙漠化研究、瓜沙古地名和地名群落研究;并对其今后的发展作了若许构想。

李并成[7](2010)在《百年来敦煌地理文献及历史地理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敦煌地理文献,为敦煌遗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批文献除《大唐西域记》等少数几种外,大多为我们以前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它们的面世大大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为敦煌学、历史地理学和方志学等的研究提供了一批重要的新史料。利用这批地理文献及其他有关史籍,从事敦煌及其周边一带历史地理的研究,又可称之为瓜沙史地研究,为敦煌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学术领域。近百年来对于敦煌地理文献以及历史地理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极大关注,硕果累累。

窦怀永[8](2007)在《敦煌文献避讳研究》文中提出敦煌文獻是20世紀四大學術發現之一。近一百年來,敦煌文獻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内在價值不斷彰顯,但文獻抄寫年代的研究卻相對滯後,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文獻價值的進一步掘發和文獻内容的進一步利用。古代避諱具有明顯的時代性特點,並且學者在刻本斷代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因此,在敦煌學發軔之初就被作為重要的斷代方法来使用。根據避諱,一部分敦煌文獻的抄寫時間得到界定,這反過來促進了文獻的深入研究。但是,由於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這些成果基本屬於“個案研究”,仍然缺乏對敦煌文獻避諱的系統性研究。本文首次立足所有敦煌文獻,對其避諱的内在特點進行總結,並嘗試歸納避諱斷代的一般原則。第一章“緒言”部分討論了“避諱”的内涵和外延,確定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並以時間為綱,對敦煌學近百年來的避諱研究概況作了回顧。第二章從敦煌文獻本身具有的基本價值出發,舉例論述了依託敦煌文獻而存在的避諱研究的價值。然後在第三章中確立汰擇標準,從六萬件敦煌文獻中選取了六百餘件有明確紀年、且紀年可靠的文獻作為先行研究對象,列述了這些文獻的時間題記和避諱情況。在上面章節的基礎上,第四章依據六百餘件敦煌文獻的避諱情況,結合傳世文獻和其他出土文獻,對敦煌文獻的避諱特點進行比較和歸納,總結了影響避諱的主要因素。第五章對敦煌文獻避諱所用的方法及其實際使用情況作了考察,探討了各種避諱方法在文獻内容和社會階層上表現出的特點。由於避諱需要借助文字對文獻產生直接影響,因而第六章對敦煌文獻避諱涉及的相關字形問題進行了探討,重點考察了對避諱斷代具有重要影響的俗字與避諱字的關係,並羅列了常見的避諱字形。基於以上的研究,第七章討論了敦煌文獻避諱與文獻斷代的問題,歸納了常用斷代方法和一般斷代原則,並將這個原則應用於《世說新書》殘卷的斷代,體現出實際的借鑒意義。通過本文的研究,敦煌文獻的避諱特點可以基本清晰地顯示出來,常見的避諱字形得到了討論,總結出的一般斷代原則也能夠在實際研究中施用。

陈晶晶[9](2021)在《唐代泾原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泾原节度使的设置,是唐朝在应对安史之乱后内外复杂政治状况的背景下,于大历年间在京师西北的军政举措,同时也受到早期泾原地区独特的历史地理因素与军政制度传统的影响。肃宗以后,朔方节度使都统关内军政的局面逐渐被打破,面对党项等部族的侵袭与京西防御的严峻形势,处在邠宁节度之下的泾、原二州,已有了相对独立的防御使建置,这是泾原地区独立成镇的军事雏形。大历初期,在解决外族入侵、边将叛变、南衙北司争政与派系军权调整等问题的过程中,长安西北的京畿外围,最终设立了泾原节度使。泾原节度使设立前期的马璘、段秀实时代,伴随着在抵御吐蕃入寇方面的战略地位与功绩的提高,泾原镇军帅在朝廷中的政治地位日益上升。大历末年,诸路防秋兵进入泾州,泾原镇的力量构成与发生改变,矛盾也随之滋生。建中四年爆发了以幽州防秋兵为主导力量的泾师之变,这使得泾原军内部的派系之分及其所带来的恶果暴露无遗,战争的随之平息也使得泾原军得到根本的变革。贞元间,刘昌节度泾原镇十余年,在城堡防御与屯垦生产两方面同时恢复,形成以“七城二堡”为主要模式的的泾州南、西、北三边防御,保证了泾原镇在贞元年间的长期稳定与发展。元和年间,内廷争夺神策军势力的斗争,使得神策军力量向泾州迅速发展。长庆会盟前后,从郝玼于元和末收原州,到大中初期三州七关的归附,随着唐蕃关系最终的稳定化与吐蕃势力的衰落,晚唐前期的泾原镇得到了防御压力的缓解与生产发展的长期稳定。但与此同时,朝廷的安于现状与和平的外部环境,使得泾原镇逐渐失去了其作为西向防御屏障的真正功用。自乾符以来,关东及关中战争的长期胶着,使得唐廷无法顾及边疆防御,黄巢占领京畿之后,京西诸镇勠力组织东向防御,泾原军在中和元年频繁参战,并损失巨大,西境的原州地区亦随之遗弃,再次失陷吐蕃。黄巢之乱平息之后,张钧在宦官与关内军阀等势力的争斗中长久保持对泾原镇的控制,达十余年之久,成为唐朝灭亡前夕泾原镇的最后独立力量。光化之后凤翔李茂贞对泾原的吞并,实际上代表着唐代泾原镇的消亡。

王珂珂[10](2021)在《唐代刑事证据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唐律“一准乎礼,得古今之平”的盛名在古代社会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唐代律令格式并行的法律形式也具有特殊性。唐代法律对刑事诉讼中的取证方式、证据证明力、证据审查要求等都做了相关规定,并有“疏议”对特殊情况予以解释,从而更好地指导司法实践。然而制度的施行总会与具体实践产生偏差,因此想要一窥唐代刑事证据制度较为完整的面貌,就必须将法律条文与司法实践相结合进行探讨。在唐代刑事司法实践中,司法官是取证、证据审查判断与证据运用的行为主体,主要以勘验搜查获取物证、以检验获得勘验记录、以查验获取书证、以审问拷讯获取言辞证据、以寻访获得人证,加以用情理推断、用谲、跟踪等特殊方法获取证据;在完成对相关证据的搜集后,司法官还要以“五听”之法审查证据,审慎地采用多重证据进行案件审理,依法并结合“自由心证”对证据的证明力进行合理把握,从而进行问罪定案,完成司法审判。唐代刑事证据制度进步与完善之处,主要体现在其蕴含的价值内涵中,唐代刑事证据制度以限制刑讯和规定疑罪体现仁政;以维护皇权、保障等级特权巩固封建统治秩序;以亲属容隐制度维护家庭伦理,巩固封建社会统治基础;在立法和实践层面都以最大程度上地追求真实为司法目的。同时,对于与刑事证据制度关系密切的唐代司法官,法律也对其断案能力有所要求,对其断案行为进行了法律限制,还出于司法实践需要,赋予其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力,这也是刑事证据制度得以顺利运行的一种保障。

二、唐写本地志残卷浅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唐写本地志残卷浅考(论文提纲范文)

(2)敦博58号文书与两唐书《地理志》等相关问题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书定年考辨
    其一, 因安史之乱的爆发所引发的全国郡县名称的变动
        1. 带“安”字郡县名称的前后改动。
        2. 安史之乱后作为肃宗复兴基地的朔方及曾为其驻跸陪都的凤翔等郡府县等级及名称的前后变化。
    其二, 各道郡县废置变迁反映的文书所取的年代标准
        1.关内道京兆府辖县数目及名称的变化。
        2.安北、单于二都护府辖县的变化。
        3. 关内道新秦郡麟州的始置。
        4. 关内道宁朔郡宥州的始置。
        5. 陇右道金[城]郡兰州辖县的变化。
        6. 淮南道广陵郡扬州都督府辖县的变化。
    其三, 对有争议的郡县的再考定
二文书定性及其与天宝元年户部计帐之间的关系
三由《文书》考证《通典》、两唐书《地理志》等郡 (州) 县系年及户数系年
    1.《通典·州郡门》所记郡 (州) 县的时间标准
    2. 两唐书《地理志》所载各州县的时间标准
    3. 诸典籍的户口数字系年
四《文书》反映的天宝元年前后行政区划、郡县等级等信息
    1. 天宝元年前后行政区化的反映
    2. 唐前期州县等级的反映
    3. 南北郡县乡数反映的问题

(4)唐玄宗朝土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一) 经济史著作中的土贡研究
        (二) 对唐代土贡资料系年研究
        (三) 对唐代土贡制度的研究
        (四) 对唐代土贡物品分类研究
        (五) 对唐代土贡的区域性研究
        (六) 对唐代土贡的专题性研究
第一章 唐代土贡概况
    第一节 土贡概念及土贡制度的沿革
    第二节 唐代对土贡的规定
        一 贡品的产地
        二 贡品的数量
        三 贡品的运送
        四 贡品的储藏和保管
        五 贡品的支出
    第三节 唐代土贡的特点
        一 地方性贡物的相对稳定性
        二 土贡制度运行中的灵活性
    小结
第二章 文献记载所见唐玄宗朝土贡
    第一节 文献所载唐玄宗朝土贡所属年代
    第二节 唐玄宗朝土贡物品分类分析
        一 《元和郡县图志》所见土贡物品分类分析
        二 《唐六典》所见土贡物品分类分析
        三 《通典》所见土贡物品分类分析
        四 《唐天宝初年地志残卷》所见土贡物品分类分析
    第三节 唐玄宗朝土贡物品的特点
        一 贡品种类多,以药材类和绢布、衣物类贡品居多
        二 贡品质量上乘,富有地方特色
        三 外来物品在土贡中崭露头脚
    小结
第三章 唐玄宗时期土贡制度的变化及影响
    第一节 唐玄宗时期土贡物品的变化
    第二节 唐玄宗朝土贡变化特点及原因
    第三节 唐玄宗朝土贡的影响
        一 唐玄宗朝土贡对唐代社会的影响
        二 唐玄宗朝土贡对后世土贡制度的影响
    小结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中國散藏敦煌文獻叙録(论文提纲范文)

安 徽
    1. 安徽博物院
    2. 石谷風藏
北 京
    1. 北京大學圖書館
    2. 北京伍倫國際拍賣有限公司(80)
    3. 成賢齋
    4. 故宫博物院
    5. 啓功藏
    6. 首都博物館
    7. 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博物館
    8. 務本堂
    9. 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
    10. 中國國家博物館
    11. 中國書店
    12. 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
重 慶
    1. 重慶寶林博物館
    2. 重慶圖書館
    3.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4. 西南大學圖書館
甘 肅(128)
    1. 敦煌市博物館
    2. 敦煌市檔案館
    3. 敦煌研究院
    4. 定西市安定區博物館
    5. 甘肅省博物館
    6. 甘肅省檔案館
    7. 甘肅省圖書館
    8. 甘肅中醫學院圖書館
    9. 高臺縣博物館
    10. 酒泉市博物館
    11. 蘭山范氏
    12. 蘭州某氏
    13. 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
    14. 武威市博物館
    15. 西北民族大學圖書館
    16. 西北師範大學博物館
    17. 永登縣博物館
    18. 張掖市博物館
貴 州
    貴州省博物館
湖 北
    湖北省博物館
湖 南
    湖南省圖書館
黑 龍 江
    黑龍江圖書館
江 蘇
    1. 南京博物院
    2. 南京金陵刻經處
    3. 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
    4. 南京圖書館
    5. 蘇州西園戒幢律寺
遼 寧
    1. 遼寧省博物館
    2. 旅順博物館
山 東
    1. 青島市博物館
    2. 山東博物館
    3. 山東省圖書館
山 西
    山西博物院
陝 西
    1. 西安碑林博物館
    2. 西安博物院
    3. 西北大學圖書館
上 海
    1. 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
    2. 上海博物館
    3. 上海圖書館
    4. 上海玉佛寺
四 川
    1. 四川博物院
    2. 四川省圖書館
    3. 四川大學圖書館
    4. 宜賓市博物院
天 津
    1. 天津市博物館(281)
        (1) 天津市歷史博物館
        (2) 天津藝術博物館
    2. 天津圖書館
    3. 天津市文物公司
臺 灣(312)
    1. 臺北“故宫博物院”
    2. 臺北“國家圖書館”
    3. 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4. 中華海峽兩岸文化資産交流促進會(海華堂)
    5.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
香 港
    1. 北山堂
    2. 近墨堂
    3. 劉氏虚白齋
    4. 脉望館
    5.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6. 香港黄氏
    7. 香港李氏
    8. 香港藝術館
    9. 香港中文大學馮平山博物館
    10.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浙 江(345)
    1. 杭州市靈隱寺
    2. 杭州市文物保護管理所
    3. 王伯敏藏
    4. 浙江省博物館
    5. 浙江省圖書館
附録:
    (1) 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 北京包盈國際拍賣有限責任公司
    (3) 北京誠軒拍賣有限公司
    (4) 北京古玩城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5) 北京瀚海拍賣有限公司
    (6) 北京海王村拍賣公司
    (7) 北京九歌國際拍賣股份有限公司
    (8) 北京景星麟鳳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9) 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10) 北京琴島榮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11) 北京泰和嘉成拍賣有限公司
    (12) 北京萬隆拍賣有限公司
    (13) 北京西榮閣拍賣有限公司
    (14) 長風拍賣
    (15) 江蘇兩漢拍賣公司
    (16) 榮寶齋
    (17) 上海博古齋拍賣有限公司
    (18) 上海國際商品拍賣有限公司
    (19) 上海崇源藝術品拍賣有限公司
    (20) 太平洋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1) 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
    (22) 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3) 中鴻信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4) 中貿聖佳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6)百年来敦煌地理文献及历史地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敦煌地理文书的整理研究
二、敦煌历代行政军事建置研究
三、瓜沙地区古城遗址的调查考证
四、汉唐军防设施的调查研究
    1.汉长城
    2.阳关、玉门关
    3.古塞城及南境塞垣
    4.军、守捉、镇、戍、烽
    5.土河、羊马城
五、瓜沙、河西古代开发的研究
六、汉唐道路驿站的调查研究
七、瓜沙绿洲灌溉渠道水系的调查考证
八、汉唐绿洲变迁及沙漠化研究
九、古地名和地名群落研究

(8)敦煌文献避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凡例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避諱發展史及其研究概況
        一 "避諱"的内涵與外延
        二 古代避諱發展簡史
        三 古代避諱研究概況
    第二節 敦煌文獻避諱研究述略
    第三節 敦煌文獻避諱研究的對象及方法
第二章 敦煌文獻避諱研究的價值
    第一節 敦煌文獻的基本價值
        一 文獻内容的多樣性
        二 文獻書手的立體性
    第二節 敦煌文獻避諱研究的價值
        一 文獻學價值
        二 文字學價值
        三 史料學價值
第三章 敦煌文獻避諱情況總覽
    第一節 敦煌寫本題記的類型與甄别
        一 題記與正文出自同一書手
        二 題記與正文並非出自同一書手
    第二節 敦煌有紀年文獻避諱情況總覽
第四章 敦煌文獻避諱特點及影響因子
    第一節 敦煌文獻避諱的基本特點
        一 階段性
        二 宽鬆性
        三 個體性
        四 通俗性
        五 承沿性
    第二節 敦煌文獻避諱的影響因子
        一 敦煌政權的更替
        二 文獻殘損的程度
        三 文獻書手的階層
        四 敦煌文獻的內容
第五章 敦煌文獻避諱方法研究
    第一節 缺筆避諱
        一 缺筆避諱略論
        二 敦煌文獻缺筆避諱統計
    第二節 改字避諱
        一 改字避諱略論
        二 敦煌文獻改字避諱統計
    第三節 改形避諱
        一 改形避諱略論
        二 敦煌文獻改形避諱統计
    第四節 敦煌文獻避諱方法實際應用統計
        一 三種避諱方法實際應用的文獻類別
        二 三種避諱方法實際應用的社會階層
第六章 敦煌文獻避諱字形研究
    第一節 敦煌文獻避諱字與俗字關係研究
        一 避諱字與俗字的關係重新考察
        二 避諱字與俗字關係的兩種疏誤
    第二節 敦煌文獻俗字避諱研究
        一 俗字避諱的主要内容
        二 俗字避諱的產生條件
        三 俗字避諱的普遍施行
        四 俗字避諱的字形範围
        五 俗字避諱的後代發展
        六 俗字避諱的斷代功用
    第三節 敦煌文獻避諱字形舉隅
第七章 敦煌文獻避諱與斷代研究
    第一節 敦煌文獻斷代的重要意義
    第二節 敦煌文獻斷代常用方法述評
        一 利用文獻信息斷代
        二 利用歷史信息斷代
    第三節 敦煌文獻斷代原則總結與個案舉隅
        一 敦煌文獻避諱斷代的主要原則
        二 敦煌文獻避諱斷代的輔助原則
    第四節 敦煌文獻避諱的借鑒意義
        一 殘卷年代問題的提出
        二 殘卷避諱考察中的疑點
        三 利用敦煌文獻避諱作出的推測
        四 其他斷代參考因素的佐證
餘論
徵引文獻
參考文獻
後記

(9)唐代泾原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二、资料概述与研究综述
    三、研究内容与文章构思
第一章 乾元、广德间的西境危机与泾原镇的设立
    第一节 从朔方军节制到泾原独立防御的建设
        一、京西防御的变动与泾原防御使的设立
        二、吐蕃入寇京畿与泾原防御缺失的显露
        三、广德后泾原的防御补正与军系派争之始
    第二节 安西军的移镇与泾原节度使的设立
        一、泾原设镇徙军的决策渊源
        二、泾原的徙军风波与安镇之策
    小结
第二章 大历、建中间的内外剧变与泾原镇的强盛时代
    第一节 马璘时期泾原军的力量增益与结构变动
        一、吐蕃进攻重心向泾邠地带的转移
        二、泾原防御的构建与军队组成的变动
    第二节 段秀实时期泾原镇的变局与易主
        一、马璘之死的突变与段秀实绥靖
        二、原州筑城风波始末与泾原镇易主
    第三节 泾师之变与泾原军的根基变革
        一、浐水兵变的起因问题
        二、朱泚之乱中泾原军的派系及立场问题
    小结
第三章 贞元、大中间的对蕃战和与泾原镇的新发展
    第一节 平凉劫盟后泾原防御的崩溃与重建
        一、平凉劫盟始末与泾州防御的全面崩溃
        二、泾原力量的更新与对蕃防御的重建
    第二节 长庆前后泾原镇对内外关系的变动
        一、元和间神策军拓展泾原的矛盾体现
        二、长庆后的泾帅更替与北司势力消长
        三、大中前后原州等地的收复始末
    小结
第四章 乾符、乾宁间的军政混乱与泾原镇的衰亡
    第一节 乾符之后泾原镇的东西危机
        一、黄巢入关前后泾原军参战始末
        二、原州等地的再次失陷问题
    第二节 从张氏自守到泾原镇的灭亡
        一、张钧时代泾原镇的自守局面
        二、强藩之争与泾原镇的灭亡
    小结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10)唐代刑事证据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难点
    五、研究回顾
        (一)古代证据制度的整体研究
        (二)古代证据制度的断代史研究
        (三)唐代证据制度针对性研究
        (四)其他证据制度相关研究
第一章 唐代法律中的刑事证据制度
    第一节 立法保障
    第二节 法律文献中的具体规定
        一、关于证人作证的规定
        二、关于物证与书证的规定
        三、关于口供与多重证据的规定
        四、关于诬告与伪证的规定
        五、关于检验的规定
        六、关于疑罪的规定
第二章 唐代司法实践中的刑事证据制度
    第一节 关于证据的取得
        一、取证主体
        二、证据种类及主要取证方法
        (一)物证与勘验搜查
        (二)勘验笔录与检验
        (三)书证与查验
        (四)言辞证据与审问拷讯
        (五)人证与寻访
        (六)其他特殊取证方法
    第二节 关于证据的运用
        一、“五听之法”与证据审查
        二、多重证据定案
        三、证据证明力与“自由心证”
第三章 唐代刑事证据制度与唐代社会之适配
    第一节 唐代司法官与刑事证据制度的施行
        一、司法官的断狱能力
        二、对司法官断狱的法律限制
        三、司法官在断狱中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节 唐代刑事证据制度的价值内涵
        一、体现仁政
        二、维护等级特权
        三、维护家族伦理
        四、追求真实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唐写本地志残卷浅考(论文参考文献)

  • [1]近百年来敦煌地志文书研究回顾[J]. 屈直敏. 敦煌学辑刊, 2009(02)
  • [2]敦博58号文书与两唐书《地理志》等相关问题考[J]. 李宗俊.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4(02)
  • [3]唐写本地志残卷浅考[J]. 薛英群,徐乐尧. 敦煌学辑刊, 1981(00)
  • [4]唐玄宗朝土贡研究[D]. 盛景艳. 西北大学, 2016(04)
  • [5]中國散藏敦煌文獻叙録[J]. 劉婷. 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通讯, 2019(00)
  • [6]百年来敦煌地理文献及历史地理的研究[J]. 李并成. 敦煌学辑刊, 2010(02)
  • [7]百年来敦煌地理文献及历史地理的研究[A]. 李并成. 百年敦煌文献整理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 2010
  • [8]敦煌文献避讳研究[D]. 窦怀永. 浙江大学, 2007(04)
  • [9]唐代泾原镇研究[D]. 陈晶晶. 兰州大学, 2021
  • [10]唐代刑事证据制度研究[D]. 王珂珂. 兰州大学, 2021

标签:;  ;  ;  ;  ;  

唐代地方志残篇略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