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注射液治疗兔膈肌疲劳的实验观察

黄芪注射液治疗兔膈肌疲劳的实验观察

一、黄芪注射液对家兔膈肌疲劳治疗作用的实验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石礼静[1](2021)在《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吴深涛教授治疗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的用药规律及临证经验》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是指糖尿病并发或伴发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disease,LEAD),涉及下肢的大、中、小、微血管损害,除了会导致下肢缺血性溃疡和截肢外,还能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患者的死亡率。本研究通过收集、整理吴深涛教授诊治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医案资料,借助TCMISS V2.5版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数据挖掘方法,总结探讨吴深涛教授诊治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用药规律及经验,以传承发扬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提供新的思路,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之间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经吴深涛教授门诊诊治并开具处方的300名患者,收集共计544例次医案资料,并对医案数据(四诊信息和中药名称等)进行标准化处理,运用统计报表系统对患者基本信息、症状体征、药物频数、所属门类及其四气五味、归经等进行统计,应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系统熵聚类分析法,挖掘出吴师治疗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医案的常见症状、舌象、脉象频数,常用中药、常用药物组合、各证型用药规律及新方分析等。结果 1.本研究共计纳入300位患者,其中女性175例,男性125例;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5079岁,其中5059岁64人,占比21.33%;6069岁131人,占比43.67%;7079岁73人,占比24.33%。2.通过对544例医案的分析,可得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症状多为全身性,其中口干口渴(465)、小便频数(300)为糖尿病常见症状,下肢疼痛(437)、下肢麻木(349)、下肢乏力(242)等为下肢血管病变症状;舌质类型主要为舌暗(140)、舌红(107)、舌暗紫(81)、舌淡红(91),舌苔主要类型为苔薄白(187)、苔白(114)、苔薄(86)、苔黄腻(79);主要脉象为脉沉(103)、脉沉涩(100)、脉滑数(72)。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主要表现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300)、胫前动脉管腔狭窄(31)、胫前动脉不全闭塞(32)、足背动脉不全闭塞(31)、足背动脉血流减慢(42)。3.本研究共录入544首处方,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药物共305味,前30味药物分别为:当归(401)、牛膝(307)、白芍(303)、甘草(291)、桂枝(285)、干姜(244)、黄芪(225)、木瓜(194)、鸡血藤(189)、知母(181)、太子参(172)、黄芩(170)、川芎(165)、陈皮(151)、赤芍(151)、细辛(145)、茯苓(137)、柴胡(136)、生地黄(121)、槲寄生(118)、炒白术(116)、杜仲(114)、丹参(112)、黄柏(102)、熟地黄(100)、通草(99)、红花(93)、黄连(88)、天麻(87)、锁阳(87)。4.吴师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药物四气统计:温性药物(41.44%)、寒性药物(30.17%)、平性药物(22.14%);五味统计:甘味(33.57%)、苦味(29.09%)、辛味(23.94%);归经统计:肝经(20.00%)、脾经(16.37%)、肺经(14.69%)、肾经(13.43%)、心经(13.36%)。5.本次研究根据门类药味数量统计:补虚药47味、清热药46味、祛风湿药30味;药物所属门类统计:补虚药(27.02%)、活血化瘀药(13.54%)、清热药(12.92%)、祛风湿药(10.92%)、解表药(9.66%)、利水渗湿药(4.43%)、温里药(4.42%)、理气药(3.68%)。6.统计吴师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544首处方的药物组合使用频数,对使用频数≥100的药物组合(共计76组),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如表15-1所示),设置支持度为20%,组方规律如网络展示图8,包括赤芍、知母、黄芩、杜仲、甘草、干姜、太子参、当归、白芍、桂枝、鸡血藤、牛膝、木瓜、陈皮、川芎、黄芪、槲寄生、细辛共18味药物,从总体看,本次统计常用的药对配比以健脾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为主,符合吴师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扶正祛邪的学术思想。基于关联规则得出的药对主要有:白芍-当归、甘草-当归、当归-桂枝、白芍-桂枝、当归-细辛、白芍-细辛、当归-桂枝-细辛、甘草-当归-白芍、当归-白芍-桂枝-细辛、白芍-干姜、桂枝-干姜、黄芪-甘草、黄芪-白芍、黄芪-桂枝、黄芪-甘草-当归、牛膝-当归、川芎-当归、太子参-当归、牛膝-槲寄生、牛膝-杜仲、牛膝-当归-槲寄生、白芍-牛膝、牛膝-甘草、木瓜-白芍、牛膝-甘草-白芍、玄参-当归、当归-甘草、玄参-当归-甘草、桂枝-川乌、土茯苓-升麻等。7.参考天津中医药大学内分泌科制订的《消渴病痹病》中医证候诊断,根据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表现,四诊合参,将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分为5种证型,按照频数及百分比由高到低排序:(1)气虚血瘀证(24.62%)、(2)气阴两虚,督脉劳损证(23.09%)、(3)寒凝血虚证(20.42%)、(4)湿热内蕴,络脉瘀阻证(17.82%)(5)湿浊阻络证(14.05%)。不同证型的核心药物分别为:(1)气阴两虚,督脉劳损型常用药物为:槲寄生、杜仲、干姜、当归、熟地黄、白芍、牛膝、知母、龟板、黄柏、锁阳、陈皮等;(2)气虚血瘀证常用药物为:桂枝、甘草、太子参、当归、黄芪、鸡血藤、白芍、牛膝、木瓜、川芎、地龙、细辛、通草、干姜、红花等;(3)血虚寒凝证常用药为:制川乌、白芍、赤芍、牛膝、当归、木瓜、制附子、细辛、黄芪、干姜、桂枝、川芎、鸡血藤、甘草、通草、麻黄等;(4)湿热内蕴,络脉瘀阻型常用药物为:知母、姜黄、生地、干姜、黄连、葛根、当归、茯苓、白芍、炒枳壳、黄芩、甘草、熟大黄、炒白术、牛膝、柴胡、桂枝、僵蚕等;(5)湿浊阻络证常用药物为:川芎、瓜蒌、陈皮、桂枝、柴胡、炒枳壳、牛膝、知母、当归、甘草、防风、葛根、太子参、茯苓、干姜、炒白术、佩兰、羌活、黄芩、木香、薏苡仁、厚朴、法半夏等。8.通过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熵层次聚类分析出吴师治疗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的305味常用中药间的关联系数,得出吴师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54个核心组合,27个新方。所得结果基本符合导师治疗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用药规律。结论 1.“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实现了对名医或临床典型医案的录入、管理和分析,并且可以通过该平台对方剂组成规律的统计分析,研究其内在的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进而还可挖掘中医治疗的新方组合。基于关联规则的药物组合分析和无监督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吴深涛教授临床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的处方用药规律,为基础实验及临床应用提供明确的线索和研究方向,但临证时仍需要与病人实际情况相结合证据的基础上,才能达到预期效果。2.根据平素跟师与导师交流及结合导师学术思想得出消渴病脉痹主要发病机制之一为中焦升清降浊失司,浊瘀内生,下注经络,气血运行受阻,四肢不得气血所禀;或后天累及先天,致肝肾亏虚,气阴两虚,督脉失养;或因脾气亏虚,营卫化生不足,难以温运,寒邪侵袭,凝滞血脉。本次研究通过统计常用药物、药物门类及归经等发现临床用药以补益药为主,其中归脾经药占指导地位;其次为活血化瘀药。与临床治疗以健脾升清、活血化瘀为大法,兼以滋补肝肾、温经通脉、燥湿化浊、清热解毒法相吻合。正符合吴师治疗此病核心思想:一是重视脾胃健运升清之枢纽,二是病久在血在络,祛瘀化浊之法应贯穿疾病始终。

王丽杰[2](2021)在《降糖调脂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降糖调脂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并评估其安全性,以期为中医药在治疗本病的临床应用上提供新思路、新依据。方法:本研究病例资料均来源于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内分泌科导师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患者。首先向患者交代本研究内容与流程,患者知情同意后,将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按照就诊顺序纳入研究,以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本试验共收集60例患者,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健康宣教、严格控制饮食以及科学运动疗法),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降糖调脂方,两组疗程均为8周。试验者定期回访、记录数据,并嘱患者出现不良反应随时向试验者反馈。研究结束时,将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降糖调脂方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所有受试者安全性观察指标未见异常,研究期间均未曾出现明显不适及药物不良症状,提示本研究用药安全。2.两组患者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程及血糖水平(FBG、2h PG、Hb A1c)、血脂水平(TC、TG、HDL-C、LDL-C)、体重指数BMI、中医证候总积分及单项积分等方面统计学无差异(P>0.05),提示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3.血糖、血脂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糖脂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好转,治疗组在改善糖脂水平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更突出;对照组与治疗组糖尿病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73.33%和90.00%,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1)。对照组与治疗组高血脂症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和86.67%,统计学有差异(P<0.05)。4.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对照组与治疗组改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53.33%和83.33%,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其中改善最明显的症状是口干多饮、气短懒言、头重眩晕和肢体麻木,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本研究表明:降糖调脂方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痰为治疗原则,能够调节患者糖脂代谢水平、改善中医临床症状,与单纯西药治疗相对比具有明显优势,且无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

刘云[3](2021)在《NAFLD中医组方规律分析和中医证候特征调查及葱白提取物治疗NAFLD大鼠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篇文章通过文献分析研究、临床调查研究、网络药理学研究及动物实验研究四部分探讨了中医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认知。1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方规律分析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分析近十年文献报道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药组方规律。方法:通过收集CNKI及万方中运用中医药方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文献,筛选并建立方剂数据库,利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得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辨证用药规律及核心药物。结果:共纳入病例处方320份,涉及中药216味,主要证型6种,常见治法9种,总结出药物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及药物的关联及配伍。结论:通过数据挖掘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方剂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组方以祛痰散结、活血化瘀为主,并进一步总结组方规律,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参考。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证候特征调查目的:通过收集临床数据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医证型、症状分布规律与特征。方法:以98例NAFLD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中医辨证及相关指南意见为基础将纳入患者辨证分型,并采集每位患者症状表现、一般情况、临床检查指标、量表评分等,从而总结探讨各中医证型与客观化指标的关系。结果:在98例NAFLD患者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发病率均趋于年轻化;血脂异常升高(40.8%)、高血压(41.8%)、糖耐量异常(31.6%)是最常见危险因素;肝郁脾虚证31例、湿热内蕴证28例、痰湿内阻证19例、痰瘀互结证13例、脾肾两虚证7例。出现次数最多的10种症状为四肢乏力(66)、胁肋胀满(61)、食欲不振(54)、脘腹痞闷(48)、大便不爽(36)、口干(31)、入睡困难(31)、恶心欲呕(30)、口腻(29)、胁痛(28);肝郁脾虚证、痰湿内阻证与其他证型相比ALT升高;痰瘀互结证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最高;湿热内蕴证空腹血糖水高于其他证型;在PRO量表评分方面,痰瘀互结证在生理领域评分最高,肝郁脾虚证在心理领域评分最高,痰瘀互结证总得分最高。结论:NAFLD男性发病率高,且趋于年轻化;血脂异常升高、高血压、糖耐量异常是最常见危险因素;肝郁脾虚证是各证型中最常见证型;四肢乏力、胁肋胀满、食欲不振、脘腹痞闷等为常见症状;不同证型的ALT、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空腹血糖和PRO量表评分具有差异,但这些差异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来进行验证。3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葱白提取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机制研究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分析葱白提取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潜在作用靶点。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分析平台检索葱白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再利用Gene Cards网络数据库搜索NAFLD关键靶点,运用Perl语言软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再通过R语言软件、Cytoscape软件以及String网络数据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及作图。结果:葱白提取物的β-谷甾醇和NAFLD共同基因靶点有17个;通过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共同基因靶点的功能涉及核受体活性、转录因子活性;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共同基因靶点涉及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细胞凋亡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信号通路、脂肪因子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结论:根据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及查阅相关文献,预测PPARγ可作为葱白提取物治疗NAFLD的重要作用靶点。4基于PPARγ探讨葱白提取物改善NAFLD大鼠胰岛素抵抗及巨噬细胞极化的实验研究目的:探讨葱白提取物改善NAFLD大鼠胰岛素抵抗及巨噬细胞极化的机制。方法:将36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葱白组、葱白加抑制剂组、吡格列酮组、抑制剂组,除正常组外,均采用高脂饮食造模12周,实验结束称取大鼠体重及肝脏湿重;采集血清标本检测TC、TG、AST、ALT、FBG、FINS、HOMA-IR水平;采集骨骼肌标本,进行HE染色,运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Glut4、CD68蛋白表达;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IRS-1、PI3K、Glut4蛋白表达;运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基因F4/80、i NOS、TNFα、Arg-1、IL-10表达。采集大鼠肝脏组织,用以HE和油红O染色;运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D68、CD163、TNFα、IL-10、TLR4、My D88蛋白表达;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PARγ、CD68、TLR4、NFκB、My D88蛋白表达;运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基因IRS-1、IRS-2、SREBP-1c、PEPCK、G6Pase、F4/80、MCP-1、i NOS、Arg-1、TNFα、IL-10表达。结果:葱白提取物和吡格列酮能控制NAFLD体重,降低TC、TG、AST、ALT、FBG、FINS、HOMA-IR水平;增加骨骼肌Glut4、CD68免疫荧光强度;上调骨骼肌IRS-1、PI3K、Glut4蛋白表达;上调骨骼肌基因Arg-1、IL-10表达,下调基因F4/80、i NOS、TNFα表达;减弱肝组织中CD68、TNFα、TLR4、My D88蛋白荧光强度,并增加CD163、IL-10蛋白荧光强度;上调肝组织PPARγ蛋白表达,下调CD68、TLR4、NFκB、My D88蛋白表达;上调肝组织基因Arg-1、IL-10、IRS-2表达,下调基因IRS-1、SREBP-1c、PEPCK、G6Pase、F4/80、MCP-1、i NOS、TNFα表达。葱白加抑制剂组和模型组在上述各指标检测结果上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葱白提取物可改善NAFLD胰岛素抵抗,诱导巨噬细胞由M1型向M2型转化,从而减轻免疫炎性反应。同时PPARγ是葱白提取物发挥治疗作用的重要分子靶点之一。

古春凌[4](2021)在《针刺内关穴不同层次与不同留针时间对心律失常刺激效应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比针刺“内关”穴不同的层次与不同的留针时间对快速性心律失常模型兔心电图和心肌组织形态、心肌组织L型钙离子通道α1C亚基mRNA表达水平、心肌组织Ca2+-Mg2+-ATPase 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兔耳缘静脉注射氯化钡的方法制作快速性心律失常模型。选用56只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8组,每组7只,分别为浅刺“内关”穴10分钟组、浅刺“内关”穴20分钟组、浅刺“内关”穴30分钟组、深刺“内关”穴10分钟组、深刺“内关”穴20分钟组、深刺“内关”穴30分钟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运用电生理学、HE染色法、RT-PCR法、定磷法等技术手段,观察针刺“内关”穴不同层次和不同留针时间对快速性心律失常模型兔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和心肌组织形态、L型钙离子通道α1C亚基mRNA表达水平、Ca2+-Mg2+-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针刺治疗组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均不同程度的缩短(均P<0.05)。在心律失常持续时间上,浅层针刺组,浅刺“内关”穴20分钟组<浅刺“内关”穴10分钟组<浅刺“内关”穴30分钟组;深层针刺组,深刺“内关”穴30分钟组<深刺“内关”穴20分钟组<深刺“内关”穴10分钟组。家兔左心室前壁肌HE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心肌组织结构正常,细胞核完整呈椭圆状,核周围有较窄的空白间隙,无异常形态学改变;模型组结构改变明显,表现为心肌细胞显着水肿呈细颗粒状,心肌细胞出现明显空泡性变,细胞核浓缩,核有皱褶,形状不规则,核周间隙明显增宽,有的心肌细胞出现胞质淡颜,有的心肌细胞出现核溶解现象,心肌纤维排列疏散紊乱,出现明显的心肌波浪样变;各针刺治疗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RT-PCR检测显示: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心肌组织L型钙离子通道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1)。除浅刺“内关”穴30分钟组外(P>0.05),其他针刺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调(均P<0.05)。在L型钙通道α1C亚基mRNA表达水平上,浅层针刺组,浅刺“内关”穴20分钟组<浅刺“内关”穴10分钟组<浅刺“内关”穴30分钟组;深层针刺组,深刺“内关”穴30分钟组<深刺“内关”穴20分钟组<深刺“内关”穴10分钟组。定磷法检测显示: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a2+-Mg2+-ATPase活性下降(P<0.01)。除浅刺“内关”穴30分钟组外(P>0.05),各针刺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Ca2+-Mg2+-ATPase活性均不同程度的升高(均P<0.05)。在Ca2+-Mg2+-ATPase的活性上,浅层针刺组,浅刺“内关”穴30分钟组<浅刺“内关”穴10分钟组<浅刺“内关”穴20分钟组;深层针刺组,深刺“内关”穴10分钟组<深刺“内关”穴20分钟组<深刺“内关”穴30分钟组。结论:针刺“内关”穴不同层次与不同留针时间可以不同程度的减少氯化钡诱发的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改善家兔心肌组织的病理改变,不同程度的下调L型钙离子通道α1C亚基mRNA表达水平,不同程度的提高Ca2+-Mg2+-ATPase活性。调节心肌组织的L型钙离子通道α1C亚基mRNA表达水平和Ca2+-Mg2+-ATPase活性,可能是针刺“内关”穴防治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之一。“内关”穴浅层组织与深层组织可能均参与针刺信息的传导。“内关”穴的浅层针刺存在最佳针效时间窗,浅刺在最佳诱导期内,可能有达到深刺效果的趋势。

张海蓉[5](2020)在《益气解表宽中扩容治疗慢阻肺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观察西药对照组和玉屏风加地龙、红景天联合西药试验组治疗慢阻肺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为益气解表宽中扩容治疗慢阻肺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本实验选取2019年3月~2019年11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烟台市中医医院就诊,符合纳入标准的COPD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按照全球GOLD指南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用益气解表宽中扩容方—玉屏风加地龙、红景天汤,疗程1个月,对比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mMRC量表、CAT量表、肺功能、安全性指标。通过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评估分析。结果:临床研究观察共入组57例患者,脱落5例,临床资料完整52例,其中对照组26例,试验组26例,对照组与试验组基线整齐,具有可比性。1、对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试验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各项证候积分均有下降,P<0.01,有非常显着的统计学差异。与西药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玉屏风加地龙、红景天方能有效改善慢肺气虚型阻肺稳定期患者咳嗽、自汗、恶风、神疲、乏力证候,P<0.05有显着统计学差异,喘促气短、少气懒言证候评分改善差异不明显,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具有非常显着统计学差异。2、疗效对比,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有显着统计学差异,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3、对mMRC评分的影响:两组患者治疗后mMRC评分对比P<0.05,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前后组内对比,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P<0.05,有统计学意义,可见试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4、对CAT评分的影响:治疗后两组患者CAT评分均与治疗前对比有所下降,P<0.05,有显着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显着统计学差异。对肺功能的影响: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FEV1/FVC、FEV1%与治疗前对比,均6、有提高,P<0.05,有显着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两组实验后对比P>0.05,无显着统计学意义,但试验组FEV1/FVC、FEV1%均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加。7、安全性指标对比: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出现过敏反应和其他不适,两组治疗前后的肝肾功(AST、ALT、BUN、CR)均在正常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结论:益气解表宽中扩容法可以明显改善慢阻肺肺气虚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患者肺的呼吸功能,延缓病情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为慢阻肺的中医治疗提供的一种新思路。

王敏[6](2020)在《三种民族药的药理作用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总结了硕士期间的课题研究工作,共分三章进行论述。第一章阐述了三叶悬钩子(Rubus delavayi)抗旋毛虫的体内及体外活性;第二章讲述了分心木(Diaphragma juglandis)抗肾虚的作用;第三章论述了灰毛康定黄芪(Astragalus tatsienensis var.incanus)急性毒性的实验研究工作。目的:探究三种药用植物的药理活性或毒性,并寻找其活性成分,从而为这三种药用植物的开发奠定基础。方法:建立体外培养旋毛虫和小鼠感染旋毛虫模型用于评价三叶悬钩子水提物对旋毛虫的体外及体内活性,并追踪活性部位。采用氢化可的松诱导小鼠肾阴虚和肾阳虚模型用于探究分心木对肾虚的作用。对灰毛康定黄芪进行急性毒性评价。结果:1、三叶悬钩子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旋毛虫活性,且呈现出浓度依赖性。对于七日龄成虫,28.57 mg/m L和7.41 mg/m L的三叶悬钩子给予10 h,或者3.85 mg/m L药物给予20 h能杀灭全部成虫;而空白组(RPMI-1640)、阴性组(CMC-Na)和1.96 mg/m L的三叶悬钩子组的成虫在给药48 h后才能全部死亡。对于八日龄成虫,28.57 mg/m L的三叶悬钩子给予3 h,16.67 mg/m L药物给予18 h,或7.41 mg/m L和1.96 mg/m L药物给予42 h能杀灭全部成虫;空白组和阴性组观察至72 h时多数死亡,少数存活且活动减弱。肌幼虫在三叶悬钩子2 mg/m L和吡喹酮1 mg/m L,给药48 h后肌幼虫全部死亡。而肌幼虫囊包直接给药后并不能杀伤肌幼虫,其死亡率为0%。2、小鼠对旋毛虫的免疫应答有性别差异。与正常小鼠相比,仅感染旋毛虫的雄性小鼠的胸腺系数明显增大(t=4.595,P<0.05);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而单核细胞和粒细胞百分比明显上升(t=2.604,P<0.05);胸腺组织变化不明显而脾脏组织变化明显;免疫调节性T细胞比例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感染旋毛虫后,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变化也存在雌雄差异,与正常小鼠相比,感染旋毛虫的雌性小鼠IL-2含量上升而雄性小鼠下降(F=5.664,P<0.05);雄性和雌性小鼠的IL-4、IL-10含量均上升(F=10.461,P<0.05;F=1.170,P>0.05),且雄性高于雌性。因此雄性小鼠对旋毛虫的免疫应答强于雌性小鼠。3、三叶悬钩子在体内也有抗旋毛虫活性。(1)三叶悬钩子水提物对不同时期旋毛虫均有杀灭活性。对成虫期效果最佳的是1000 mg/kg的药物,减虫率为35.93%;移行期效果最佳的是500 mg/kg的药物,减虫率为73.29%;成囊期效果较好的是500 mg/kg的药物,减虫率为34.27%。(2)三叶悬钩子水提物(500、200、80 mg/kg)对旋毛虫三个时期的体内杀伤活性有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对于成虫期的旋毛虫,效果最好的是感染3 h后给予80 mg/kg药物,其减虫率为77.31%;其次为感染48 h后给予80 mg/kg药物,其减虫率为48.41%;效果最差的是感染24 h后给药,给予80 mg/kg药物其减虫率最高仅为24.34%。因此,三叶悬钩子对小肠成虫期的最佳给药时间为感染3 h后,最佳给药剂量为80 mg/kg。对于移行期的旋毛虫,效果最佳的是感染15 d后给予500 mg/kg药物,其减虫率为43.14%;其次为感染20 d后给予200 mg/kg药物,其减虫率为28.30%;感染7 d后给药的效果最差,给予80 mg/kg药物其最高减虫率为20.71%。故幼虫移行期最佳给药时间为感染后第15 d,最佳给药剂量为500 mg/kg。(3)三叶悬钩子的不同溶剂提取部位对小肠成虫期旋毛虫繁殖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抑制作用最强的是水总提物1000 mg/kg组,其减虫率为67.51%。其次为三叶悬钩子纯水洗脱部位1000 mg/kg,减虫率为61.62%;杀虫效果作用最强的是化合物jrd-14a 50 mg/kg,其减虫率为78.36%。4、分心木及去除无机元素的分心木S1和分心木S2对肾虚小鼠具有保护作用。(1)对肾阴虚的作用。分心木可升高肾阴虚小鼠降低的脾脏和胸腺指数;分心木和分心木S2样品可修复模型小鼠受损的肾脏、睾丸、输卵管、子宫和卵巢组织;分心木及分心木S1样品可显着升高模型小鼠的血清肌酐、睾酮、雌二醇含量。以上结果显示,分心木三个样品均具有一定程度治疗肾阴虚的作用,效果较明显的是分心木样品组。(2)对肾阳虚的作用。分心木、分心木S1和分心木S2可提高肾阳虚小鼠降低的脾脏和胸腺指数;分心木、分心木S1和分心木S2样品可修复模型小鼠受损的肾脏、睾丸、输卵管、子宫、卵巢组织;与模型组相比,分心木和分心木S1样品可升高肌酐含量,分心木S2样品可升高睾酮含量、降低雌二醇含量。以上结果显示,分心木三个样品均具有一定程度治疗肾阳虚的作用,但三个分心木样品组之间差异并不显着。5、灰毛康定黄芪的急性毒性实验。给予灰毛康定黄芪提取物后,小鼠心脏和肾髓质没有病理表现,部分肝细胞出现水肿,肾皮质中的肾小体数量增加。雌性小鼠白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增多,但血红蛋白浓度和含量减少。结论:1、三叶悬钩子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旋毛虫活性,且呈现出浓度依赖性。杀七日龄成虫最佳浓度为28.57 mg/m L和7.41 mg/m L。杀八日龄成虫最佳浓度为28.57 mg/m L。三叶悬钩子2 mg/m L给药48 h可以完全杀灭肌幼虫,而对肌幼虫囊包无效。三叶悬钩子在体内也有抗旋毛虫活性,对旋毛虫三个发育时期均有效果。对成虫期的旋毛虫效果最好的是感染后3 h给予80 mg/kg的药物;对于移行期的旋毛虫效果最好的是感染后15 d给予500 mg/kg的药物。三叶悬钩子活性部位追踪结果显示抑制作用最强的是化合物jrd-14a。2、分心木三个样品对肾阴虚均有治疗作用,效果较明显的是分心木样品。分心木三个样品对肾阳虚也均有治疗作用,但三个样品组之间差异不显着。3、灰毛康定黄芪不具有强烈的急性毒性,仅对部分组织和血液指标产生影响。

宋思琦[7](2020)在《Notch/CollagenV/CalcR轴在推拿干预EIMD肌肉干细胞微环境的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检测大鼠血清CK、CK-MM水平,腓肠肌Pax7、NICD、RBPJ-K、COLV、CalcR蛋白表达情况,观察推拿对EIMD大鼠损伤干预疗效,探究Notch/CollagenV/CalcR轴在推拿干预EIMD模型大鼠MSC微环境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C组(空白对照组)、E组(单纯造模组)、T组(造模推拿组),根据取材时相分为即刻组、12h、24h、48h亚组,采用“一次性大负荷离心运动”造模,T组从造模后即刻予以推拿,并在相应时相再给予一次推拿干预(参数:力度400±50g,10min/次,60次/min)。观察大鼠一般情况,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电镜观察超微结构,ELISA法检测血清CK、CK-MM 含量水平,Western Blot 法检测肌组织 Pax7、NICD、RBPJ-K、COLV、CalcR蛋白表达。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1.大体情况观察:造模组(E组、T组)大鼠运动能力下降,呼吸不匀,部分四肢出现肿胀,造模结束后,运动能力均有所恢复,T组优于E组。2.组织形态学观察:即刻至48h,E组肌原纤维排列紊乱,炎性细胞浸润逐渐加重,至48h达峰值,T组肌原纤维排列紊乱,炎性细胞浸润,至24h达峰值,T组各时相恢复均优于E组。3.超微结构观察:即刻至48h,E组肌原纤维排列紊乱,线粒体肿胀逐渐加重,至48h达峰值,T组肌原纤维排列紊乱,炎性细胞浸润,至24h达峰值,T组各时相恢复均优于E组。4.CK、CK-MM含量水平:E组、T组大鼠血清CK、CK-MM水平均于即刻达到峰值,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到48h接近C组水平,T组比E组下降明显。5.Pax7表达结果:(1)组内分析:即刻至48h,C组表达稳定,E、T组逐渐上升,至48h最高。(2)组间分析:E、T组各时相Pax7表达明显高于C组,T组高于E组,且C、E、T组三者间均存在差异显着(P<0.05)。6.Notch/CollagenV/CalcR轴相关蛋白表达结果:(1)NICD表达情况:①组内分析:即刻至48h,C组NICD表达轻微下降,E、T组于即刻达峰值,后下降,E组24h趋于稳定,T组48h仍有下降。②组间分析:E、T组NICD表达明显高于C组,E组居于首位。即刻、12h、24h时,C、E、T组间差异显着(P<0.05);48h时,与C组相比,E、T组升高差异显着(P<0.05),与E组相比,T组下降无显着差异(P>0.05)。(2)RBPJ-K表达情况:①组内分析:即刻至48h,C组RBPJ-K表达轻微上升后下降,E、T组于即刻达峰值,随后下降,24h时趋于稳定,48h轻微下降。②组间分析:E、T组各时相蛋白表达明显高于C组,E组居于首位。即刻时,与C组比,E组升高差异显着(P<0.05),T组升高差异不显着(P>0.05),与E组比,T组下降无显着差异(P>0.05);12h、24h、48h时,C、E、T组间差异显着(P<0.05)。(3)COLV表达情况:①组内分析:即刻至48h,C组CollagenV表达先下降后上升,E组即刻至12h下降明显,后上升,T组即刻至12h有轻微下降后上升,均于48h达峰值。②组间分析:C组CollagenV表达明显高于E、T组,T组高于E组。即刻时,与C组比,E、T组下降差异显着(P<0.05),与E组比,T组升高无显着差异(P>0.05);12h、24h时,与C组比,E、T组下降差异显着(P<0.05),与E组比,T组上升差异显着(P<0.05);48h时,与C组比,E组下降差异显着(P<0.05),T组有轻微下降,无显着差异(P>0.05);与E组相比,T组升高差异显着(P<0.05)。(4)CalcR表达情况:①组内分析:即刻至48h,C组CalcR表达稳定轻微升高,E组即刻至12h表达先上升后下降,T组持续下降。②组间分析:E组CalcR表达明显高于C组,即刻、12h、24h时E组高于T组,48h时T组高于E组。即刻、12h、24h时,与C组相比,E、T组升高差异显着(P<0.05),与E组相比,T组升高无显着差异(P>0.05);48h时,与C组相比,E组升高差异显着(P<0.05),T组有轻微下降,无显着差异(P>0.05);与E组相比,T组差异显着(P<0.05)。结论:(1)推拿可以促进一次性大负荷离心运动诱发大鼠EIMD模型中肌原纤维排列恢复,降低线粒体肿胀程度,使血清CK、CK-MM下调至正常水平,有效改善损伤症状。(2)大鼠骨骼肌损伤后Pax7表达上升,提示MSC启动增殖,且推拿组较为显着且持续至48h,推拿对MSC激活增殖有促进作用。(3)在推拿干预EIMD过程中,Notch/CollagenV/CalcR轴通过调控肌肉干细胞微环境中不同时相NICD、RBPJ-K、COLV、CalcR的表达,保持微环境状态,维持MSC功能发挥,促进受损骨骼肌纤维的修复和再生,维护骨骼肌细胞正常结构与功能稳定。

刘梅[8](2020)在《党参多糖对环已酰亚胺所致记忆巩固障碍小鼠脑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社会进入老龄化,生理或病理性的衰老问题日益严峻。针对自然衰老和老年性痴呆、血管性痴呆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的学习记忆的研究和防治有着重要的医学和社会学意义。学习记忆过程,需经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转化,将大脑获得的外界信息进行强化、整合,存储于特定脑区后变得稳固,并且受到脑内神经递质和神经激素的调节,转化过程中的蛋白合成对记忆巩固至关重要。c 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 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是一种重要的核转录因子,是许多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的交汇点,影响到神经元的再生、突触的产生和学习记忆的发展。另外,细胞内Ca2+水平的升高可使CREB发生磷酸化,形成新的突触联系,形成长时程记忆。Ca2+与Ca2+结合蛋白(calmodulin,Ca M)结合,进而活化Ca M依赖性蛋白激酶(calcium-calmodulin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CaMK),CaMKⅡ、CaMKⅣ是CREB的重要蛋白激酶。深入探讨通过调控细胞内Ca2+水平,进而影响Ca2+/CaMK/CREB通路,有助于研究如何改善学习记忆的作用机制。植物多糖因其高效低毒备受关注,成为当今新药、食疗保健品开发的方向之一。研究表明,枸杞多糖、黄芪多糖、党参多糖等许多植物多糖都可通过增强免疫、抗炎、抗氧化等不同机制发挥脑保护作用。党参多糖(Codonopsis pilosula polys accharide,CPPS)是党参含量最多,且最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不仅能抗衰老、提高免疫力,还可以抗凝血、抑制氧自由基。并有研究表明,CPPS可改善东莨菪碱、亚硝酸钠等造成的多种小鼠的学习记忆障碍,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模型小鼠有抗衰老作用。但CPPS是否可以改善环己酰亚胺所致记忆巩固障碍,以及详尽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未见报道。本研究利用蛋白酶抑制剂环己酰亚胺造成小鼠空间记忆巩固障碍,探讨CPPS对学习记忆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环己酰亚胺模型组、脑复康阳性对照组、CPPS 300mg·kg-1组、CPPS 150mg·kg-1组。各组小鼠灌胃给药,连续15天。然后进行Morris水迷宫的空间记忆和空间探索实验,连续5天,观察各组小鼠的学习记忆巩固能力的变化情况。期间,通过腹腔注射环己酰亚胺 (120mg·kg-1)抑制记忆蛋白合成,造成记忆巩固障碍。行为学实验结束后,断头取脑,剥离海马组织,提取蛋白,利用ELISA酶联免疫法测定小鼠海马组织中特异性蛋白PKA、CaMK、CREB的含量变化;并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CaMKⅡ/CREB信号通路的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从分子水平阐明CPPS改善记忆巩固障碍的作用机制。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腹腔注射环己酰亚胺可造成小鼠记忆巩固障碍(P<0.01),脑复康500mg·kg-1、党参多糖300mg·kg-1和150mg·kg-1可不同程度改善小鼠的空间记忆障碍和空间探索能力减退(P<0.05,P<0.01)。ELISA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环己酰亚胺模型组小鼠海马组织中的PKA、CaMK和CREB含量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P<0.01);与环己酰亚胺模型组比较,脑复康阳性药物对照组、党参多糖各剂量组小鼠海马组织中CaMK、CREB含量明显增加(P<0.05,P<0.01)。蛋白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环己酰亚胺模型组小鼠海马组织中的CaMKⅡ和CREB的蛋白表达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P<0.01);与环己酰亚胺模型组比较,脑复康阳性药物对照组、党参多糖各剂量组小鼠海马组织中CaMKⅡ和CREB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P<0.01)。上述结果表明,环己酰亚胺可造成小鼠记忆巩固障碍,且与其影响CaMK/CREB信号通路有关,党参多糖可改善由环己酰亚胺所致小鼠的记忆巩固障碍,机制与上调CaMKⅡ/CREB信号通路的蛋白表达有关。

田婷[9](2020)在《不同灸时对妇科全麻腹腔镜手术术后肠麻痹恢复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比不同的艾灸灸时对妇科全麻腹腔镜术后肠麻痹(Postoperative ileus,POI)恢复的临床效果,以寻求最佳艾灸灸时,为艾灸疗法在全麻术后患者早期恢复的运用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19年10月于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妇科行择期全麻腹腔镜手术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A(艾灸10min)、实验组B(艾灸20min)、实验组C(艾灸30min),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术前及术后常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6h开始至术后首次排便采用艾灸双侧足三里干预。记录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6h、术后24h、术后48h、术后72h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术后腹胀发生率、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发生率、术后发热发生率;术前及术后3日的血钾值;术后72h的胃肠功能恢复疗效。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分析。结果:(1)不同艾灸灸时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四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四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四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多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C的时间短于对照组。(2)不同艾灸灸时对患者术后VAS评分的影响:在术后6h、术后24h、术后48h及术后72h四个时点四组患者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在术后6h,实验组B、实验组C的VAS评分低于实验组A及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4h、术后48h、术后72h,实验组腹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广义估计方程(Generaliz Edesti-mating Equations,GEE)结果显示:b值为-0.643(P<0.05),即控制时间变量后,艾灸灸时与VAS呈负相关。(3)不同艾灸灸时对患者术后腹胀发生率的影响:四组患者术后四个时点腹胀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术后腹胀发生率均低于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EE模型结果显示:b值为-1.288(P<0.05),即控制时间变量后,不同艾灸灸时与术后腹胀发生率呈负相关。(4)不同艾灸灸时对PONV发生率的影响:四组患者术后6h、术后24h及术后48h PONV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在术后四个时点,四组间两两比较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EE模型结果显示:b值为-0.482(P<0.05),即控制时间变量后,艾灸灸时与PONV发生率呈负相关。(5)不同艾灸灸时对术后体温变化的影响:四组患者术后6h发热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发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24h、术后48h、术后72h术后发热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在术后四个时点,四组间两两比较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EE模型结果显示:b值为-0.654(P<0.05),即控制时间变量后,艾灸灸时与术后发热发生率呈负相关。(6)四组患者血钾情况比较:四组患者的术前、术后血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不同艾灸灸时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疗效的比较:不同的艾灸灸时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不同,多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C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Logistic回归方程b值为0.779(P<0.05),即艾灸灸时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疗效呈正相关。(8)不良反应:实验过程中无干预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1)术后艾灸30min对比术后艾灸20min、术后艾灸10min,可以缩短妇科全麻腹腔镜术后患者首次肛门排便时间,有效的促进术后患者POI的恢复。(2)术后艾灸30min对降低患者PONV发生率,调节术后早期体温,缓解术后腹痛、腹胀有更好的效果。(3)术后艾灸30min干预对促进POI恢复无不良反应且安全性高。

周波[10](2020)在《肝郁化热证与清肝解郁优化方关联的生物学基础》文中指出证候是中医特有一种疾病认识观,是辨证论治的基础,对于证候的生物学研究一直是现代中医药研究的热点领域。肝郁化热证是一种复合证型,是肝郁日久化热导致,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复合证型之一,有关研究表明,肝郁化热证涉及到多系统的病理生理改变,但其内在生物学基础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基于155例临床病例,以肝郁化热证患者为研究对象,清肝解郁优化方为干预手段,应用代谢组学及神经-内分泌-免疫(NEI)网络,分析偏头痛、非器质性失眠症、经前期综合征三种不同疾病的肝郁化热证患者血清生物学标记物,探讨肝郁化热证患者的证候生物学标志物及清肝解郁优化方治疗肝郁化热证的潜在机制。目的:研究肝郁化热证的血清代谢物及NEI网络指标变化,通过清肝解郁优化方干预肝郁化热证后生物信息学、血清代谢物及NEI网络变化,评价该药的临床疗效及潜在机制,分析清肝解郁优化方与肝郁化热证关联血清生物学基础。方法:1.网络药理学研究运用TCMSP(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收集清肝解郁优化方的主要成分及药物潜在作用靶点,并用Cytoscape软件将清肝解郁优化方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可视化,于药物数据库OMIM以及Genecards中获取偏头痛、非器质性失眠症、经前期综合征三种疾病相对应的靶标基因,将疾病与药物的靶点进行匹配,可以得到清肝解郁优化方的活性成分治疗三种疾病的潜在作用靶点。利用STRING据库获取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网络,信息导入Cytoscape软件绘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借助DAVID在线工具进行疾病药物交集靶基因的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2.代谢组学研究检测偏头痛、非器质性失眠、经前期综合征三种疾病肝郁化热证患者45例、非肝郁化热证患者45例与健康人20例三组人群之间的血清差异代谢生物标记物;用清肝解郁优化方对45例肝郁化热证患者进行治疗,研究其对己鉴定出的肝郁化热证血清代谢生物标记物的影响。利用自建的Tracefounder软件对LC-MS数据进行预处理,获得变量(rtmz,即保留时间-质荷比)、分子量(compMW)、观察量(样本)和峰强。将编辑后的数据矩阵导入MetaboAnalyst4.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利用MetPA软件寻找与标记物相关的代谢路径。3.NEI网络研究检测偏头痛、非器质性失眠、经前期综合征三种疾病肝郁化热证患者45例、非肝郁化热证患者45例与健康人20例三组人群的血清5-HT、β-EP、GnRH、ACTH、COR、IL-1β、IL-2、IL-6、TNF-α、INF-γ含量;观察清肝解郁优化方治疗90例肝郁化热证患者的疗效,并从中随机挑选出45例肝郁化热证患者,观察该方对肝郁化热证患者血清NEI网络的影响。结果:1.网络药理学的研究结果清肝解郁优化方6个单味药、82个成分和4883个靶点的信息导入Cytoscape软件中构建疾病-成分-靶点网络,去除不相关靶点并对其中疾病、成分、共有靶点进行标识,得到疾病-成分-共有靶点网络,共涉及141个节点,392条边。构建药物-疾病PPI网络,隐藏不相关靶点后,得到1个具有90个节点和831条边的清肝解郁方与偏头痛及经前期综合征三种疾病作用的核心靶点网络。GO分析结果显示,共获得100个功能富集,清肝解郁优化方与偏头痛、非器质性失眠、非器质性失眠三种疾病的交集靶基因的生物功能包括:增殖、核受体活性、激素调节等方面。KEGG结果显示结果显示主要参与到97条最关键的信号通路的富集,其中包含乙肝(hsa05161)、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hsa05418)、前列腺癌(hsa05215)、细胞凋亡(hsa04210)、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hsa04668)、催乳激素信号通路(hsa04917)、P53信号通路(hsa04115)以及多种细胞凋亡(hsa04215)等。2.肝郁化热证的血清代谢组学分析结果(1)鉴定肝郁化热证的潜在血清生物标记物为共30个,其中上调的为醛赖氨酸、4-羟脯氨酸、组胺、脱氧核糖、3-羟基-3-甲基-2-氧代丁酸、脱氢表雄酮、N-(3-氧己基)高丝氨酸内酯、琥珀酸、肌酐、寡糖、丙酮酸、尿酸、尿嘧啶等。下调的为乳酸、十六-二氢鞘氨醇、缬氨酸、植物鞘氨醇等,与之相关的代谢路径为苯丙氨酸代谢、丙酮酸代谢、组氨酸代谢、鞘脂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糖酵解/糖异生。(2)清肝解郁优化方能够回调乳酸、醛赖氨酸、肌酐、十六-二氢鞘氨醇、组胺、植物鞘氨醇等生物标记物,使其趋向健康人水平,代谢通路取为苯丙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3.肝郁化热证NEI指标变化及清肝解郁优化方的干预作用(1)清肝解郁优化方治疗肝郁化热证的疗效分析:清肝解郁优化方治疗偏头痛、非器质性失眠、经前期综合征3种疾病疗效显着,能明显降低肝郁化热证诊断及评价量表评分,同时能从多种维度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2)肝郁化热证患者NEI相关指标变化:与健康人比较,肝郁化热证患者外周血清中IL-6、IL-1 β、TNF-α、5-HT均升高,经过清肝解郁优化方治疗后,5-HT血清含量恢复到健康人水平,说明清肝解郁优化方可能通过降低5-HT达到治疗作用。结论:(1)我们通过对靶-通路网络的分析和观察,结合GO分析结果和KEGG分析结果,推测出清肝解郁优化方治疗偏头痛、非器质性失眠症、经前期综合征的潜在机制可能与其参与炎症反应、氧化反应等生物学过程有关,TNF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是重要环节之一。(2)经过分析得出肝郁化热证患者与健康人及非肝郁化热证患者相比主要发生糖代谢、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等方面的改变,筛选出30个潜在生物标志物,通过MetPA平台确定了其涉及的7条代谢路径,即丙氨酸代谢、丙酮酸代谢、组氨酸代谢、鞘脂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精氨酸合成、糖酵解/糖异生。同时发现了清肝解郁优化方治疗肝郁化热证的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干预组氨酸代谢、糖酵解、脂类代谢等,调节体内代谢紊乱,从而起到治疗肝郁化热证的作用。(3)肝郁化热证患者NEI网络具有异常变化,表现为5-HT代谢紊乱及外周血中免疫因子的升高。其中5-HT的升高与免疫功能的升高存在一定的关联,清肝解郁优化方可能通过调节5-HT含量从而达到改善肝郁化热证的作用。(4)经过优化的清肝解郁优化方能明显改善肝郁化热证患者的相关症状,降低偏头痛发作次数,改善睡眠质量,降低体内E2,提高生活质量,显示出对于肝郁化热证的整体调节作用。(5)本研究以肝郁化热证为例探讨了异病同治的内在机制以及证候类中药新药以证统病的研究模式,为后期的肝郁化热证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黄芪注射液对家兔膈肌疲劳治疗作用的实验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黄芪注射液对家兔膈肌疲劳治疗作用的实验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吴深涛教授治疗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的用药规律及临证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吴深涛教授治疗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的用药规律及临证经验
    1 研究目的
    2 研究资料
    3 研究方法
    4 数据挖掘方法
    5 研究结果
讨论
    1 基本信息分析
    2 四诊信息分析
    3 常用药物分析
    4 对药物四气、五味、归经分析
    5 对药物所属门类分析
    6 基于关联规则的药物组合分析
    7 中医证候统计及基于证型的用药规律分析
    8 新方分析
结论
典型医案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降糖调脂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资料
        1.1 病例来源和选择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中止及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研究经过
        2.1 技术路线
        2.2 随机分组
        2.3 治疗方案
        2.4 疗程
        2.5 研究指标
        2.6 疗效评价
        2.7 安全性评价标准
        2.8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对比
        3.2 治疗前疗效观察指标对比
        3.3 疗效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对比
        3.4 安全性指标观察
讨论
    1 立论依据
        1.1 正虚为本之气阴两虚
        1.2 邪实为标之痰瘀互结
    2 治法治则
    3 “降糖调脂方”方药分析
        3.1 组方来源
        3.2 组方药物分析
    4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4.1 血糖水平疗效对比分析
        4.2 血脂水平疗效对比分析
        4.3 中医证候改善疗效对比分析
结语
    1 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文献综述 2 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降糖调脂方治疗2 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临床观察表
    附录三 中医证候积分表
    附录四 研究生阶段发表论文
致谢

(3)NAFLD中医组方规律分析和中医证候特征调查及葱白提取物治疗NAFLD大鼠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前言
    参考文献
中医“通阳理论”的研究进展
    1 “通阳理论”的起源
    2 “通阳理论”的发展
    3 “通阳理论”的完善
    4 “通阳法”在NAFLD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方规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证候特征调查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样本量计算
    6 质量控制
    7 调查内容
    8 统计分析
    9 结果
    10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葱白提取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机制研究
    1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基于PPARγ探讨葱白提取物改善NAFLD大鼠胰岛素抵抗及巨噬细胞极化的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一 综述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巨噬细胞、炎性反应与胰岛素抵抗
    1 肝脏中的巨噬细胞
    2 NAFLD中的巨噬细胞
    3 巨噬细胞极化
    4 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
    5 巨噬细胞极化激活机制
    6 脂肪组织与脂肪肝之间的联系
    7 巨噬细胞与胰岛素抵抗
    8 巨噬细胞的临床意义
    9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二 NAFLD中医PRO量表
附录三 博士期间文章发表与科研
致谢

(4)针刺内关穴不同层次与不同留针时间对心律失常刺激效应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一 “内关”穴针刺层次与留针时间的研究现状
    1. “内关”穴的定位
    2. “内关”穴的层次性解剖结构
    3. “内关”穴的层次性针感
    4. “内关”穴的层次性适应病证
    5. “内关”穴的层次性施术
        5.1 “内关”穴的刺皮法
        5.2 “内关”穴的刺肉法(合谷刺法)
        5.3 “内关”穴的刺筋法(关刺法)
        5.4 “内关”穴的经刺法、络刺法
        5.5 “内关”穴的三刺法(“烧山火”、“透天凉”刺法)
        5.6 “内关”穴透穴刺法
    6. “内关”穴的留针时间
        6.1 留针时间的研究现状
        6.2 “内关”穴留针时间的研究现状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内关”穴防治心律失常的研究现状
    1. “内关”穴防治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2. “内关”穴防治心律失常的机制
        2.1 中枢机制
        2.2 离子通道机制
        2.3 与cAMP-PKA细胞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3. 心律失常动物模型的复制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实验部分 针刺“内关”穴不同层次与不同留针时间对快速性心律失常家兔刺激效应的比较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动物饲料
        1.3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1.4 主要实验试剂
        1.5 主要实验耗材
    2. 实验方法
        2.1 技术路线
        2.2 实验分组
        2.3 实验操作
        2.4 腧穴定位
        2.5 干预方案
        2.6 取材及固定
        2.7 指标检测及方法
        2.8 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家兔心律失常模型复制评判
        3.2 家兔心律失常持续时间的干预效果
        3.3 家兔心室心肌细胞形态比较
        3.4 L型钙离子通道α1c亚基的表达
        3.5 Ca~(2+)-Mg~(2+)-ATPase的活性
    4. 小结
        4.1 针刺“内关”穴不同层次与不同留针时间对快速性心律失常家兔ECG的调节
        4.2 针刺“内关”穴不同层次与不同留针时间对心律失常家兔心室肌细胞形态的影响
        4.3 针刺“内关”穴不同层次与不同留针时间对心律失常家兔L型钙通道mRNA表达的影响
        4.4 针刺“内关”穴不同层次与不同留针时间对心律失常家兔Ca~(2+)-Mg~(2+)-ATPase活性的影响
讨论
    1.动物模型的复判及针刺“内关”穴不同层次与不同留针时间对快速性心律失常持续时间的影响
    2.针刺“内关”穴不同层次与不同留针时间对心律失常家兔心室肌细胞形态的影响
    3.针刺“内关”穴不同层次与不同留针时间对心律失常家兔L型钙通道mRNA表达的影响
    4.针刺“内关”穴不同层次和不同留针时间对心律失常家兔Ca~(2+)-Mg~(2+)-ATPase活性的影响
    5.针刺“内关”穴不同层次与不同留针时间对心律失常家兔刺激效应差异性的分析
结语
临床意义探讨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益气解表宽中扩容治疗慢阻肺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来源及分组
    2.临床资料选择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及脱落病例标准
    3.治疗方案
    4.统计学方法
    5.评估指标
        5.1 疗效评价
        5.2 呼吸困难程度测定
        5.3 生存质量评价
        5.4 肺功能
        5.5 安全性指标
    6.结果
        6.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对比
        6.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
        6.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评价对比
        6.4 两组患者呼吸困难
        6.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AT评分
        6.6 两组患者肺功能评价
        6.7 两组患者脱落及安全指标评价
讨论
    1.肺络的认识
    2.“络表-玄府”体系
        2.1 玄府理论
        2.2 内表理论
        2.2.1 内表理论内涵
        2.2.2 内表理论的价值
        2.3 络表-玄府系统
    3.“肺络表-玄府”理论下肺胀病的病机
    4.益气解表宽中扩容理论
        4.1 解表药的应用
        4.1.1 解表宽中可增它药之效
        4.1.2 解表可畅达内外玄府
        4.1.3 解表扩络治疗内表疾病
        4.2 益气解表宽中扩容作用
    5.气络虚者宜扩宜补
    6.玉屏风加地龙、红景天方解
    7.研究结果分析
        7.1 益气解表宽中扩容可以改善肺气虚型患者的临床症状
        7.2 益气解表宽中扩容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7.3 益气解表宽中扩容可以改善肺功能
结语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6)三种民族药的药理作用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白族药三叶悬钩子抗旋毛虫活性研究
    前言
    1 三叶悬钩子体外抗旋毛虫活性研究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仪器与试剂
        1.3 实验方法
        1.4 实验结果
        1.5 结果讨论
    2 雌雄小鼠感染旋毛虫早期免疫能力差异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仪器与试剂
        2.3 实验方法
        2.4 实验结果
        2.5 结果讨论
    3 三叶悬钩子体内抗旋毛虫活性实验研究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仪器与试剂
        3.3 实验方法
        3.4 实验结果
        3.5 结果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分心木对小鼠肾虚模型的作用研究
    前言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仪器与试剂
    1.3 实验方法
    1.4 肾阴虚实验结果
    1.5 肾阳虚实验结果
    1.6 结果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灰毛康定黄芪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前言
    1.1 实验材料
        1.1.1 供试植物来源
        1.1.2 供试植物样品粗提物的制备
        1.1.3 实验动物
    1.2 实验仪器与试剂
        1.2.1 实验仪器
        1.2.2 实验试剂
    1.3 实验方法
        1.3.1 给药剂量的确定
        1.3.2 实验分组
        1.3.3 统计学方法
    1.4 实验结果
        1.4.1 灰毛康定黄芪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1.4.2 灰毛康定黄芪对小鼠行为学的影响
        1.4.3 灰毛康定黄芪对小鼠血常规的影响
        1.4.4 灰毛康定黄芪对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1.4.5 灰毛康定黄芪对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1.5 结果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抗旋毛虫药物及药理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Notch/CollagenV/CalcR轴在推拿干预EIMD肌肉干细胞微环境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2.1 骨骼肌与肌肉干细胞研究现状
        2.1.1 骨骼肌概述
        2.1.2 MSC概述
        2.1.3 MSC的分离与纯化
        2.1.4 MSC微环境维持与自我更新
        2.1.5 MSC自我更新与骨骼肌再生
    2.2 Notch/CollagenV/CalcR轴研究现状
        2.2.1 Notch/CollagenV/CalcR信号通路概述
        2.2.2 Notch/C ollagen V /CalcR与MSC微环境
    2.3 运动性骨骼肌损伤研究现状
        2.3.1 EIMD概述
        2.3.2 EIMD发生机制学说
        2.3.3 EIMD的中医理论研究
        2.3.4 EIMD损伤修复指标
        2.3.5 EIMD的修复治疗
3 材料与方法
    3.1 主要实验仪器与试剂
        3.1.1 主要实验仪器
        3.1.2 主要实验试剂耗材
    3.2 动物分组与干预方案
        3.2.1 实验对象与分组
        3.2.2 运动方案
        3.2.3 干预方案
    3.3 测试样本采集与保存
        3.3.1 测试样本采集
        3.3.2 测试样本保存
    3.4 指标检测与方法
        3.4.1 HE染色光镜观察骨骼肌病理情况
        3.4.2 透射电镜观察骨骼肌超微结构
        3.4.3 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CK、CK-MM含量
        3.4.4 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骨骼肌Pax7、NICD、RBPJ-K、COLV、CalcR蛋白表达
    3.5 数据统计与处理
4 结果
    4.1 大体情况观察
    4.2 大鼠HE染色腓肠肌组织的形态学观察结果
        4.2.1 即刻组大鼠腓肠肌组织形态学观察
        4.2.2 12h组大鼠腓肠肌组织形态学观察
        4.2.3 24h组大鼠腓肠肌组织形态学观察
        4.2.4 48h组大鼠腓肠肌组织形态学观察
    4.3 透射电镜下大鼠腓肠肌组织的形态学观察结果
        4.3.1 即刻组大鼠腓肠肌组织形态学观察
        4.3.2 12h组大鼠腓肠肌组织形态学观察
        4.3.3 24h组大鼠腓肠肌组织形态学观察
        4.3.4 48h组大鼠腓肠肌组织形态学观察
    4.4 大鼠血清CK、CK-MM含量表达情况
    4.5 大鼠腓肠肌组织Pax7蛋白表达情况
    4.6 大鼠腓肠肌NICD、RBPJ-K、CollagenV、CalcR蛋白表达情况
        4.6.1 大鼠腓肠肌NICD蛋白表达情况
        4.6.2 大鼠腓肠肌RBPJ-K蛋白表达情况
        4.6.3 大鼠腓肠肌CollagenV蛋白表达情况
        4.6.4 大鼠腓肠肌CalcR蛋白表达情况
5 分析与讨论
    5.1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模型的建立
    5.2 大鼠分组及推拿参数的理论依据分析
    5.3 推拿修复EIMD疗效分析
    5.4 MSC表达情况分析
    5.5 Notch/CollagenV/CalcR轴在推拿干预MSC微环境作用分析
6 结论
7 不足与展望
8 参考文献
附件
中英文缩写对照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8)党参多糖对环已酰亚胺所致记忆巩固障碍小鼠脑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党参和党参多糖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不同灸时对妇科全麻腹腔镜手术术后肠麻痹恢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POI的认识
        1.1 POI的概述
        1.2 POI的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
        1.3 现代医学对POI的防治措施
    2 祖国医学对POI的认识
        2.1 病名及病因病机的认识
        2.2 中医防治POI的研究进展
        2.3 艾灸灸量与疗效的关系
    3 文献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研究内容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病例终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算
        2.2 随机分组方法
        2.3 干预流程及方法
        2.4 评价指标
        2.5 统计分析
        2.6 技术路线图
    3 研究结果
        3.1 各组病例基本资料
        3.2 四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3.3 不同艾灸灸时对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
        3.4 不同艾灸灸时对患者术后腹胀发生情况的影响
        3.5 不同艾灸灸时对PONV发生情况的影响
        3.6 不同艾灸灸时对术后体温变化的影响
        3.7 四组患者血钾情况比较
        3.8 不同艾灸灸时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疗效的比较
第三章 讨论
    1 研究对象的选择及基线资料比较的分析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1.2 基线资料比较分析
    2 艾灸促进POI恢复的研究分析
        2.1 艾灸促进POI恢复的中西医理论基础
        2.2 艾灸促进POI恢复的灸时研究分析
        2.3 艾灸操作方法选择
        2.4 艾灸穴位选择分析
    3 实验结果分析
        3.1 术后肠鸣音恢复、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
        3.2 术后腹痛情况
        3.3 术后腹胀的发生情况
        3.4 PONV的情况
        3.5 术后体温的情况
        3.6 小结
结语
    1. 结论
    2. 本研究的创新性
    3. 本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1.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2. 在校期间获得奖励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10)肝郁化热证与清肝解郁优化方关联的生物学基础(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肝郁化热证的研究进展
        一、肝郁化热证的诠释
        二、肝郁化热证的诊断
        三、肝郁化热证与NEI网络相关性的研究
        四、肝郁化热证与系统生物学基础
        五、肝郁化热证研究的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异病同治的研究进展
        1. 异病同治的历史沿革
        2. 异病同治的临床研究
        3. 异病同治的实验研究
        4. 异病同治的生物信息学研究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证候类中药新药的研究进展
        1. 中药处方的来源
        2. 证候的诊断与评价现状
        3. 证候类的动物模型的建立
        4. 证候类中药新药的研究方法
        5. 证候类中药新药的临床研究
        6.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研究一 清肝解郁优化方治疗肝郁化热证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一、研究对象
        二、材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二 基于代谢组学探讨肝郁化热证血清生物学标志物及清肝解郁优化方的潜在作用机制的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三 清肝解郁优化方治疗肝郁化热证的疗效以及NEI网络变化
        一、临床资料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1. 肝郁化热证的生物学特点
    2. 清肝解郁优化方治疗肝郁化热证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 清肝解郁优化方与肝郁化热证关联的生物学基础
    4. 异病同治与证候类中药新药的思考
    5. 创新点
    6.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四、黄芪注射液对家兔膈肌疲劳治疗作用的实验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吴深涛教授治疗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的用药规律及临证经验[D]. 石礼静.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降糖调脂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D]. 王丽杰.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NAFLD中医组方规律分析和中医证候特征调查及葱白提取物治疗NAFLD大鼠的机制研究[D]. 刘云.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针刺内关穴不同层次与不同留针时间对心律失常刺激效应的比较研究[D]. 古春凌.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5]益气解表宽中扩容治疗慢阻肺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的临床研究[D]. 张海蓉.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三种民族药的药理作用初步研究[D]. 王敏. 大理大学, 2020(05)
  • [7]Notch/CollagenV/CalcR轴在推拿干预EIMD肌肉干细胞微环境的作用研究[D]. 宋思琦. 成都体育学院, 2020(02)
  • [8]党参多糖对环已酰亚胺所致记忆巩固障碍小鼠脑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刘梅. 河北北方学院, 2020(06)
  • [9]不同灸时对妇科全麻腹腔镜手术术后肠麻痹恢复的临床研究[D]. 田婷.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10]肝郁化热证与清肝解郁优化方关联的生物学基础[D]. 周波.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黄芪注射液治疗兔膈肌疲劳的实验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