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型PMOS数控台设计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谢林枝[1](2019)在《基于MOD法木门木工工序生产线平衡改善研究》文中指出木门作为制造业稳定的分支,其产量与产值正在稳步且快速提高,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质,随着产品需求不断扩大,企业订单量不断增加,客户对生产周期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这些都对木门产业的作业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该行业还处于半机械半手工阶段,生产率较低,通过木门生产线平衡的方法研究对于提高木门的生产效率,实现木门全作业工序的标准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研究以木门木工工序生产线为研究对象,通过MOD法研究生产线平衡率,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以某企业为例采用MOD法测定了木门生产的作业时间,对木门生产线进行负荷分析,找出影响木门生产线的瓶颈工序与次瓶颈工序,得出生产线的平衡率为48%,平滑性指数为205,产量为28000扇/年,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并依据MOD法动作经济原则找出了主次瓶颈两道工序的问题所在,为后期改善提供参考依据以及数据支持。2.采用MOD法动作经济原则对贴皮与组框这两主次瓶颈工序重新对物料台、操作台、动作路径进行重新规划设计,改善后发现减少了 W5、移动、取放的动作,取消了 G1l、B17易产生疲劳的动作,使得作业动作更加合理轻松,较未改善之前操作者的舒适性也得到提升,使主瓶颈工序生产效率提高了 22%,次瓶颈工序生产效率提高了 14%,生产线平衡率提高了 8%,平滑性指数为降低了 40,产能提升至2000扇/年,以上数据表明较未改善前各工序作业时间更加均衡,生产过程更加顺畅有效。3.根据MOD法分解的作业单元继续对主次瓶颈工序进行作业拆分,重新梳理各工站作业时间,计算出生产线平衡率已经提升至82%,达到评判指标要求,平滑性指数降至37,产能提高至62000扇/年,以上数据表明各工序间作业负荷越来越均衡,等待现象大幅度减少,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迎合了木门市场的变化,达到了企业预期的效果,证明优化效果很明显。
佘承业[2](1983)在《小型PMOS数控台设计简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是我厂自行设计和制作的-SK-1型数率程序控制合的部分介绍。我们于一九七九年初开始设计,一九八○年九月调机完毕后投入生产。经过一年半多的运行证明:该机的性能稳定,可靠性好,抗干扰能力强,达到了要求。一年半多的时间内仅出过一次故事,排除故障停机四小时。该数近代合具有性能稳定、体积小、功耗低、造型
杨兆丰[3](1978)在《继电器矩阵式顺序控制器》文中研究表明 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的蓬勃开展,顺序控制器在各方面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们在技革工作中制造了以继电器步进器为核心的继电器矩阵式顺序控制器,用来控制热固性塑料注塑机的自动工作,性能稳定,工作可靠,达到了予期的目的。这种继电器矩阵式顺序控制器以时间控制为主,条件控制为辅,并具有复位、时间基准变换、单循环操作、现场检测信号控制程序切换等功能,根据需要也可增设跳步功能。由于运用顺序控制器的设计思想,又采用小型插入式继电器作主要元件,因此与传统的继电器控制方案相比具有逻辑清楚、结构简单、通用性强等优点。与一般采用分立元件、集成电路的顺序控制器相比,它又有抗干扰性能好、线路简单、成本低、上马
苏三买,马瑞[4](2001)在《弹用涡喷发动机数控实时仿真系统设计及试验》文中研究表明以弹用小型涡喷发动机为研究对象 ,在充分考虑了发动机数字控制系统设计过程中的实时仿真、数控台架试车、数控系统成型装备飞机与导弹等实际情况的基础上 ,采用PC/ 10 4为数控系统控制器 ,以计算机模型替代真实发动机 ,设计了发动机数控含实物实时仿真系统。具体介绍了系统硬件设计 ;自适应预测控制器设计及其试验研究等。仿真结果表明 :系统能实时地反映在控制系统作用下发动机的运行情况 ,为发动机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FADEC)系统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试验手段。
汤泉[5](2018)在《新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现状研究》文中认为作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之一,钢琴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艺术领域作为学前教育课程的重要领域之一,钢琴课可以丰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素材、促进学前教育活动设计水平,是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技能。加快发展新疆经济的关键在于要做好新疆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新疆各少数民族文化素养的整体提升。对于钢琴教学而言,要根据新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学习特点,归纳和总结出合适的教学方法。期望通过参与式观察、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目前新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普遍状况。找出新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合理化对策,从而找到破口、提升专业价值。根据研究需要,本文主要采用了参与式观察、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结合研究对象的可行性和代表性,选取新疆地区3所公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和19名钢琴任课教师,对新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现状的各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对新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该专业在钢琴教学上存在的问题的不足之处进行总结。研究发现新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钢琴教学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质量与数量的失衡;(2)教师忽视学生的专业特点;(3)教学设施未被合理使用;(4)课程结构没有结合新疆多元特点;(5)教学内容没有结合毕业生新疆地区就业需求。积极的专业成长是新疆少数民族学前教育钢琴教学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上述研究,结合新疆少数民族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1)专业不断扩招;(2)教师专业化发展;(3)设施管理职责不明确;(4)缺少统一大纲考试标准;(5)没有基于新疆多元需求。根据原因分析出当前研究中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提高新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质量:(1)全面参与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控;(2)重视民族区域的多元文化素养;(3)落实教学基础设施;(4)教师具备按照多样性设计、实施、评价课程及实践去帮助所有少数民族学生学习钢琴;(5)把握不同民族学生学习风格,理解文化多样性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针对新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现状的思考与建议,研究认为应重视学生钢琴基础,重视教师专业的提高与发展;依据新疆多元需求,结合本土少数民族儿歌,丰富伴奏课内容;教师应加强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并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合理选用教材应,充分利用教学设备活跃学习气氛,加强教学反馈。
付春青[6](2020)在《地铁车站PBA法施工地层变形的时空演化机制及控制对策》文中认为地铁车站PBA工法的理念是将大跨车站的开挖断面化大为小,以较小的环境扰动代价完成结构修建。虽然PBA工法在工程中已经得到了大量的应用,但是关于PBA工法的设计和施工方面仍然存在许多认识模糊的地方。首先是该工法施工过程的工序转换繁多、施工顺序没有严格标准、时序关系不明确且设计细节上还有许多模糊的地方。因此,实际施工中,对施工顺序稍加改变就会对地层变形产生较大的影响。其次是对施工中结构变形、地层变形与地表沉降之间的关联关系还不是特别清楚,理论预测模型对施工受力过程的反映还不够,并且实际监测工作也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这些因素都极大的影响了预警预报的准确性。很多时候,监测到的数据还没达到报警条件,却有事故发生。本文以北京地铁部分车站实际工程为研究对象,以周边环境风险较大的车站为重点研究案例,研究了浅埋暗挖车站施工过程中引起地层沉降的时空变化规律。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模型试验以及现场测试等手段进行研究分析,获得地层空间效应沉降变化的规律,改进了沉降预测经验公式,并提出更合理的地层沉降变形风险控制措施。(1)针对地铁车站PBA工法非对称开挖引起的地层不均匀变形,导致的车站梁柱结构出现扣拱偏差较大问题。基于随机介质理论,建立的群洞开挖时空演化模型,分析了 PBA工法空间分块的作业顺序和工序转换的时空演化引起的不均匀变形规律,获得了施工引起的地层空间变形规律,认为非对称的分块施工引起地层空间不均匀变形是导致扣拱偏差的主因,提出了大跨PBA工法采用侧洞分跨扣拱的结构约束理念。(2)结合数值模拟和相似模型试验,对隧道洞内外监测数据进行关联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PBA工法施工引起的最终地表沉降最大值在偏向先施工隧道一侧,洞内结构收敛最大值在偏向后施工隧道一侧,收敛位移最大值在后施工的中洞外壁。明确了侧洞分跨扣拱和中跨最后扣拱的做法,可更为容易控制周边风险源,如桥梁、管线或建筑物等的不规则变形和不均匀沉降,可更有效的管控施工引起的地层空间变形风险。(3)针对北京地层的特殊性,通过引入断面修正系数对传统Peck经验公式进行修正,修正后的Peck沉降预测与实际监测结果更加符合实际变化规律,并针对该特殊地质条件提出参考值,为北京地层施工沉降预测提供了理论及大量现场实测数据支持。(4)为解决该工法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扣拱偏差引起的梁柱偏距误差及拱梁结构裂缝的现象,提出了侧洞分跨扣拱施工的工程对策,分别计算了同步对称理想模型和实际施工步序产生的地层时空演变过程,对比了二者对地层空间变形影响的差异性。基于以上研究成果,提出了侧洞分跨扣拱的工程对策,给出了工法的设计细化建议和施工优化方案。最后在北京地铁和平西桥地铁车站施工中进行了验证。
李凯[7](2020)在《拖拉机提升系统下线检测液压加载试验台的研制》文中提出随着中国制造2025和十二五及十三五计划的推进和实施,农业机械化被上升到十大战略计划,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实现高效快速发展,拖拉机在农业机械中占有非常庞大的比重。对拖拉机来说,悬挂系统的提升能力和安全可靠性对拖拉机整机使用性能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拖拉机提升系统提升能力进行下线检测,对于判断拖拉机整机制造质量是否合格至关重要。拖拉机液压悬挂提升承载性能的检测是拖拉机重点检测环节,现阶段国内外的检测标准和检测试验基本是对拖拉机出厂性能进行检测,即针对拖拉机悬挂系统最大提升力、运动行程、静沉降等指标进行试验检测,检测试验准备周期和检测周期长、劳动强度大、且自动化程度低。而目前对于拖拉机提升系统的下线检测,即对提升系统额定提升力、提升行程、提升时间、提升次数和静沉降关键指标的全面检测缺乏相应的国家标准和成熟的方法。因此,本论文针对洛阳市某生产企业的要求,研究和设计了一套先进高效,检测指标全面的拖拉机提升系统下线检测液压加载试验平台。本试验台采用高效安全的液压加载方式、根据杠杆原理进行快速挂接、利用PLC自动化电控操控手段,能对不同型号不同功率拖拉机进行高效快速检测,检测范围涵盖提升系统额定提升力、提升行程、提升时间、提升次数和静沉降全面检测的指标,为拖拉机质量检测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通过对拖拉机提升系统检测试验需求的研究,结合拖拉机工作情况和现有的开发经验,对设计的液压加载试验台工作原理和实际工况要求做了阐述。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加载试验台方案的设计,对设计方案进行了评估和分析选择最终合适的设计方案,并利用UG对加载试验台的机械结构进行三维模型建立,完成试验台的总体结构设计。(2)加载试验台主要由机械电控装置和液压系统组成,其中液压加载系统是整个试验台的动力源以及主要的工作执行装置。因此,对于液压加载系统的设计、整个试验台的兼容配合度、以及液压泵站的安全节能性决定了整个试验台的使用效率与稳定性,本论文对液压系统进行设计,绘制原理图以及电控中的液压元件执行表,并对其原理和功能进行总体说明。(3)基于液压系统的设计,利用Amesim建立了试验台液压系统模型,选定合适的子模型及设定参数得到液压加载缸和电磁阀的工作曲线图,并对所得到的仿真结果进行分析,验证试验台的液压系统可靠性。(4)电控是整个液压加载试验台的控制中心,本文对试验台的电控装置进行设计,通过电控装置控制液压泵站为试验台提供动力,利用电控装置控制电机、电磁比例溢流阀和和电磁换向阀,从而控制液压缸的加载和试验动作,完成对电控系统的分析和设计。(5)完成试验台的搭建、安装和试验方法步骤的设计,对拖拉机悬挂总成进行提升能力的检测试验,并对设计的拖拉机提升系统下线检测试验台的性能进行评价。
陈银龙,李红[8](2013)在《小型风冷无人航模发动机散热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针对小型风冷3W发动机在实验室内做速度标定试验过程中发生的高温现象,建立其冷却系统数学模型,确定出了发动机理论散热量及散热所需的冷空气量,并对实验设备提出了改进。通过实验重新对火花塞垫片处进行温度测量并于先前火花塞垫片处温度进行对比,验证了增加冷却风扇可以使发动机不再产生高温现象。
孙相博[9](2019)在《基于PLC的数控钻床电气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数控技术是集微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自动检测、自动控制等多种新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技术,具有高精度、高效率、自动化等特点。数控钻床是利用数控技术控制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由于其操作简便、精度高、节省人工,是现代化工业生产的重要手段。本课题结合目前市场对钻床高精度和低成本的需求,利用数控设备的高稳定性与可靠性,基于PLC设计了一套满足加工精度要求的数控钻床,开展了如下的研究:(1)论文首先分析介绍国内外数控钻床的现状并加以分析其特点及存在问题,提出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研制一种建议数控平台,以为将来升级改造做准备;(2)基于钻床整体控制方案,完成了钻床控制系统硬件及其外围设备的设计,主要有电气柜、机床床体、水泵、润滑泵、照明系统、蜂鸣器等硬件设备、以及驱动电路;并基于已完成的钻床控制系统硬件结构,对系统中的控制程序、通讯方式进行了设计与编排,实现了人机交互、自主定位、行走、钻削等功能,达成上面提出的研究目的;(3)对设计的钻床系统硬件与软件进行了连接测试,并完成了现场调试,充分验证简易数控钻床的可行性与存在意义。控制系统的特性与功能表现在自动对刀、手动加工、欠压保护、断电保护、点动快动以及自动加工等,利用工艺试验的方式,对钻床控制系统现场调试,验证了控制系统在精度与可靠性两方面,均高于其他系统;并由于PLC设备的高可靠性和高控制性,验证了下一课题的可实现性。
李嘉健[10](2015)在《基于OMAPL138和FPGA的嵌入式数控系统硬件架构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数控机床是国家的关键重大战略装备,是国之重器。而数控系统又是数控机床的核心技术之一,它决定着数控机床的功能和性能。然而长期以来,数控系统的高端产品几乎皆被诸如法纳克、西门子等国际巨头所垄断,勒索和讹诈。近年来,国内数控产业经过长时间的自主研发与积累取得了长足进步,开发出少量在局部性能上不断逼近国外高端数控机床,并且以价格优势占据着国内中低端数控市场;然而,这些国内基于PC开发的数控系统存在功耗大、实时性较差以及硬件成本高等缺点。针对上述现状和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异构双核处理OMAPL138+FPGA的嵌入式数控系统,以期为将来的高端五轴数控系统的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满足高速高精数控系统的硬件资源需求,在分析对比基于PC的数控系统与嵌入式数控系统优劣后,最终选定/ARM+DSP+FPGA的嵌入式系统架构,并确定异构双核处理器OMAPL138和FPGA作为数控系统的处理核心。本文围绕该两款性能优异的双核芯片的特点,最后设计了整个嵌入式数控系统硬件的总体架构图。第二部分围绕OMAPL138芯片设计了嵌入式数控系统的OMAPL138模块硬件电路。设计的电路包括电源管理、DDR2、FLASH等外围电路,为OMAPL138提供了高效稳定的工作环境。在OMAPL138强大的运算能力支持,所设计的系统实现了次/20us插补周期,最多支持控制八轴进给运动。第三部分围绕FPGA芯片设计了系统扩展IO资源及控制脉冲电路。高端数控机床所需控制的IO非常多,单靠OMAPL138并不能提供足够的I0资源。高速高精数控系统的运算量很庞大,且控制脉冲频率很高,OMAPL138在进行大量插补运算的同时产生高频脉冲,势必会影响数控系统的实时性。因此,所设计的光耦、信号差分或三极管扩流等电路,既保证了数控系统实时性,又提高了信号的抗干扰和负载能力。第四部分设计了OMAPL138芯片与FPGA芯片两芯片间EMIFA总线通讯。为了实现芯片间数据的高速互联,确保系统的实时性,详细进行FPGA端EMIFA总线模块的程序设计。本文最后对所设计开发的嵌入式数控系统进行功能验证,结果表明本设计达到初始的高速高精度目标,超出目前国内同行的1m/s进给速度以及次/100us插补周期等关键核心技术指标。该系统已应用于四轴皮革切割机上无故障运行了六个月,表明了所设计系统的可靠性。
二、小型PMOS数控台设计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型PMOS数控台设计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MOD法木门木工工序生产线平衡改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1 生产线平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2 基于MOD法的生产线平衡研究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
1.6 本章小结 |
2 基本理论 |
2.1 MOD法原理 |
2.2 MOD法的动作 |
2.2.1 MOD法的基本动作分析 |
2.2.2 MOD法的特殊动作处理 |
2.2.3 MOD法的应用步骤 |
2.2.4 MOD法的动作经济原则 |
2.3 生产线平衡理论 |
2.3.1 相关的术语 |
2.3.2 生产线平衡评判指标 |
2.4 本章小结 |
3 木门木工工序作业时间研究 |
3.1 木门生产线工艺流程 |
3.1.1 各工序作业性质分析 |
3.1.2 作业现状分析 |
3.2 前期准备 |
3.2.1 确定测定工时的方法 |
3.2.2 确定时间研究范围 |
3.2.3 准备工作 |
3.3 基于MOD法确定各工序作业时间 |
3.3.1 基于MOD法门板下料作业时间分析 |
3.3.2 基于MOD法门板雕刻作业时间分析 |
3.3.3 基于MOD法门板贴皮作业时间分析 |
3.3.4 基于MOD法门框下料、组框作业时间分析 |
3.3.5 基于MOD法胶门、精裁、封边、质检打孔作业时间分析 |
3.4 基于MOD法木门木工工序生产线平衡分析 |
3.5 生产线瓶颈与次瓶颈工序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基于MOD法生产线平衡改善方案 |
4.1 基于MOD法贴皮工序动作改善 |
4.1.1 贴皮工序操作台和物料台的设计布置 |
4.1.2 贴皮工序动作路径设计与动作分析 |
4.2 基于MOD法组框工序动作改善 |
4.2.1 组框工序操作台设计布置 |
4.2.2 组框工序路径设计与动作分析 |
4.3 基于MOD法改善后的生产线平衡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MOD法平整木工工序生产线 |
5.1 组框工序作业分解 |
5.2 贴皮工序作业分解 |
5.3 效果评价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4)弹用涡喷发动机数控实时仿真系统设计及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
2系统的组成与硬件设计[6, 7] |
3数学模型[8] |
4 数控系统含实物仿真试验 |
5 结束语 |
(5)新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中西方文献评述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思路及难点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难点 |
2.新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现状 |
2.1 学生基本情况 |
2.2 师资力量 |
2.3 教学设施 |
2.4 课堂教学 |
2.4.1 教学形式 |
2.4.2 教学方法 |
2.4.3 课程设置 |
2.4.4 选用教材 |
2.5 教学实践 |
2.6 教学反馈 |
2.6.1 学生练琴情况 |
2.6.2 师生互动 |
2.6.3 课程评价 |
2.7 小结 |
3.新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 |
3.1 学生反馈的问题 |
3.1.1 质量与数量的不平衡 |
3.1.2 少数民族学生跨文化学习能力的差异 |
3.1.3 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学习自信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
3.2 教师教学反馈 |
3.3 教学设施反馈 |
3.4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3.4.1 教学形式没有体现少数民族地区多元特点 |
3.4.2 没有利用本土资源开发民族地区学前教育钢琴教学 |
3.4.3 课程设置没有结合毕业生就职新疆地区的需求 |
3.4.4 教材选用缺乏新疆地域素材的融和 |
3.5 教学实践反馈 |
3.6 教学质量反馈 |
3.7 小结 |
4.新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产生问题的原因 |
4.1 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 |
4.1.1 扩招对专业发展的影响 |
4.1.2 多元化的教学选择 |
4.1.3 专业设置因素 |
4.2 教师问题产生的原因 |
4.3 教学设施问题产生的原因 |
4.4 教学中问题产生的原因 |
4.4.1 教学形式因素 |
4.4.2 教学方法因素 |
4.4.3 课程设置因素 |
4.4.4 教材因素 |
4.5 教学实践问题产生的原因 |
4.6 教学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 |
4.7 小结 |
5.提高新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质量的建议 |
5.1 发展多元文化素养 |
5.1.1 全面参与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控 |
5.1.2 立足本民族文化,落实层次教学 |
5.2 理解文化多样性性在教学中的作用 |
5.2.1 提高科研水平 |
5.2.2 明确少数民族学前教育钢琴教学的意义 |
5.3 加速建设全疆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设施 |
5.3.1 落实教学质量监管 |
5.3.2 发挥新疆多元民族音乐元素的特殊性 |
5.4 设计体现多样化的教学 |
5.4.1 把握不同民族学生的学习风格 |
5.4.2 重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钢琴的思维特点征 |
5.4.3 认识钢琴教学在民族文化中的不同体现 |
5.4.4 结合原有教材发挥本土民族音乐资源的优势 |
5.5 坚定文化自信,激发文化创新 |
5.5.1 丰富教育实习活动,注重专业性与实用性 |
5.5.2 利用少数民族文化元素丰富和发展校园音乐氛围 |
5.6 取消刻板印象,对不同文化背景学生持相等期望水平 |
5.6.1 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内容多元化 |
5.6.2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突出综合素质考评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6)地铁车站PBA法施工地层变形的时空演化机制及控制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3 隧洞施工地层变形预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经验公式法 |
1.3.2 随机介质理论方法 |
1.3.3 数值模拟分析方法 |
1.3.4 模型试验法 |
1.3.5 理论分析 |
1.3.6 其他方法 |
1.4 PBA车站变形控制研究现状 |
1.5 本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
1.5.1 研究方法路线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2 群洞开挖时空效应的随机介质理论模型 |
2.1 PBA工法简介 |
2.1.1 PBA工法原理 |
2.1.2 PBA工法施工顺序 |
2.1.3 时空效应分析 |
2.2 车站施工期间结构变形现象及原因分析 |
2.2.1 梁柱等结构尺寸偏差及误差现象分析 |
2.2.2 施工期间初支裂缝 |
2.2.3 车站工后表观缺陷 |
2.3 群洞开挖时空效应的随机介质理论模型的建立 |
2.3.1 坐标约定 |
2.3.2 内部影响半径 |
2.3.3 竖向位移 |
2.3.4 水平位移 |
2.3.5 多阶段沉降历时曲线的时间效应 |
2.3.6 直墙圆拱断面掘进的边界变化 |
2.3.7 群洞开挖时空演变计算模型 |
2.3.8 计算流程 |
2.4 群洞开挖的计算实例 |
2.4.1 第1步开挖 |
2.4.2 第2步开挖 |
2.4.3 第3步开挖 |
2.4.4 第4步开挖 |
2.4.5 第5步开挖 |
2.4.6 第6步开挖 |
2.4.7 第7步开挖 |
2.4.8 第8步开挖 |
2.5 扣拱偏差现象的主要原因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3 PBA车站施工地层变形的相似模型试验 |
3.1 相似模型试验原理 |
3.2 二维相似平面模型试验研究 |
3.2.1 相似比 |
3.2.2 相似材料 |
3.2.3 模型制作 |
3.2.4 模型开挖 |
3.2.5 结果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4 PBA车站施工地层变形数值模拟 |
4.1 PBA车站施工地层变形数值模拟 |
4.1.1 模型建立 |
4.1.2 理想设计施工工况数值计算及分析 |
4.1.3 现场实际施工工况数值计算及分析 |
4.1.4 大跨PBA工法施工方法存在的问题分析 |
4.2 现场实际PBA分步施工方法 |
4.2.1 实际施工条件分析 |
4.2.2 实际施工顺序合理性分析 |
4.2.3 实际施工引起空间不均匀变形规律的分析 |
4.3 PBA工法优化策略 |
4.4 本章小结 |
5 北京典型砂卵石地层大跨PBA车站地表沉降规律 |
5.1 沉降变形规律研究 |
5.1.1 经验Peck公式 |
5.1.2 典型车站施工过程中的地表沉降规律分析 |
5.2 相关工程验证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PBA车站施工对策研究及工程验证 |
6.1 PBA车站施工对策研究 |
6.1.1 PBA车站施工总体思路 |
6.1.2 控制空间变形配套措施研究 |
6.2 工程应用与现场验证 |
6.2.1 工程概况 |
6.2.2 施工工艺顺序 |
6.2.3 施工监测分析及验证 |
6.2.4 验证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和创新点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拖拉机提升系统下线检测液压加载试验台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拖拉机提升系统研究现状 |
1.3 拖拉机提升系统检测研究现状 |
1.3.1 拖拉机提升系统性能检测研究现状 |
1.3.2 拖拉机提升系统下线检测研究现状 |
1.4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章 液压加载试验台工况分析及试验台总体设计 |
2.1 引言 |
2.2 检测试验工况分析及试验台工作原理 |
2.2.1 检测节拍和地基工况分析 |
2.2.2 液压部分工况分析 |
2.2.3 电控部分工况分析 |
2.3 拖拉机液压提升下线检测试验台总体设计 |
2.3.1 试验方案一 |
2.3.2 试验方案二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拖拉机提升系统下线检测试验台液压系统设计 |
3.1 引言 |
3.2 液压加载系统设计要求 |
3.2.1 液压加载系统概况 |
3.2.2 液压加载系统执行元件能够完成的动作 |
3.3 液压加载油缸运动分析 |
3.3.1 液压加载油缸速度设计 |
3.3.2 液压加载油缸负载分析 |
3.4 液压加载系统参数确定 |
3.4.1 液压系统初选压力 |
3.4.2 液压加载油缸主要参数设计 |
3.4.3 拖拉机提升时液压加载油缸被动吸油最大流量 |
3.4.4 油泵供给液压加载油缸最大流量 |
3.4.5 微型液压缸所需流量 |
3.4.6 液压系统参数确定 |
3.5 液压加载系统技术方案的设计 |
3.5.1 液压加载系统原理图的设计 |
3.5.2 液压加载系统运行原理说明 |
3.6 液压加载系统液压元件的选取 |
3.6.1 液压油泵的选择 |
3.6.2 液压电机和液压阀的选择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拖拉机提升系统下线检测试验台液压系统建模及仿真 |
4.1 引言 |
4.2 Amesim软件介绍 |
4.3 搭建液压系统模型原理图 |
4.4 参数设置与验证 |
4.4.1 参数设置 |
4.4.2 仿真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拖拉机提升系统下线检测试验台电气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
5.1 引言 |
5.2 电气控制方案设计及功能 |
5.2.1 电气控制方案 |
5.2.2 电气控制系统的功能 |
5.3 试验台硬件的电气特性 |
5.3.1 电机与液压元件电气特性 |
5.3.2 传感器的分析与选型 |
5.4 试验台PLC控制模块 |
5.4.1 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简介 |
5.4.2 电气控制系统控制变量分析 |
5.4.3 控制模块的设计 |
5.5 试验台电气控制系统界面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拖拉机提升系统下线检测试验台试验方法及结果 |
6.1 试验台搭建 |
6.2 检测试验及结果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7.1 主要工作与总结 |
7.2 创新点 |
7.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8)小型风冷无人航模发动机散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3W航模发动机散热研究 |
2 实验验证及结果对比 |
3 结论 |
(9)基于PLC的数控钻床电气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数控钻床的特点 |
1.3 数控钻床在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PCB数控钻床 |
1.3.2 PLC数控钻床 |
1.3.3 PLC数控钻床发展趋势 |
1.4 目前存在问题 |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5.1 课题的来源 |
1.5.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5.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钻床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
2.1 钻床的总体设计 |
2.1.1 钻床结构的设计 |
2.1.2 钻床进给运动的分析 |
2.1.3 主轴箱体的设计 |
2.2 钻床控制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 |
2.2.1 控制要求 |
2.2.2 控制方案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钻床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
3.1 硬件总体结构设计 |
3.2 控制系统硬件选型 |
3.2.1 PLC的选型与设置 |
3.2.2 交流伺服电机及其驱动器的选型 |
3.2.3 触摸屏的选型 |
3.3 控制系统电路设计 |
3.3.1 硬件电路设计 |
3.3.2 PLC电路的设计 |
3.3.3 伺服驱动电路的设计 |
3.3.4 变频器电路的设计 |
3.3.5 光隔离电路的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钻床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4.1 软件总体结构设计 |
4.2 显示界面及其功能 |
4.3 宏语言程序 |
4.4 程序模块 |
4.4.1 超限报警模块 |
4.4.2 数据处理模块 |
4.4.3 图形显示模块 |
4.4.4 主电机控制模块 |
4.4.5 伺服驱动模块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钻床静态指标和精度验证 |
5.1 钻床静态指标数据验证 |
5.2 程序联机调试 |
5.3 数控钻床的精度验证 |
5.3.1 加工零件设计 |
5.3.2 机床加工精度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基于OMAPL138和FPGA的嵌入式数控系统硬件架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CONTENTS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背景 |
1.2 数控系统发展概述 |
1.3 国内外数控系统研究现状 |
1.3.1 嵌入式数控系统 |
1.3.2 数控系统国外研究现状 |
1.3.3 数控系统国内研究现状 |
1.4 课题研究意义 |
1.5 课题研究内容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系统总体硬件架构设计 |
2.1 系统硬件结构类型设计 |
2.1.1 嵌入式数控系统架构对比 |
2.1.2 系统架构选定 |
2.2 控制芯片选型 |
2.3 系统硬件框架总体设计 |
2.3.1 芯片通讯方式总体设计 |
2.3.2 三大核心任务分配 |
2.3.3 系统外围接口电路 |
2.3.4 系统硬件结构总框图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OMAPL138模块电路设计 |
3.1 OMAPL138模块电路介绍 |
3.2 子模块电路设计 |
3.2.1 电源管理模块电路设计 |
3.2.2 DDR2内存模块设计 |
3.2.3 NAND Flash模块设计 |
3.2.4 LCD显示屏模块设计 |
3.2.5 电阻触摸屏模块设计 |
3.2.6 百兆网口模块设计 |
3.2.7 USB接口模块设计 |
3.2.8 RS232串口模块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FPGA模块电路设计 |
4.1 FPGA模块电路介绍 |
4.2 FPGA子模块设计 |
4.2.1 FPGA电源模块设计 |
4.2.2 JTAG接口模块设计 |
4.2.3 AS接口模块设计 |
4.2.4 光耦模块设计 |
4.2.5 功率放大模块设计 |
4.2.6 脉冲差分模块设计 |
4.2.7 编码器信号采集模块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OMAPL138与FPGA通讯总线设计 |
5.1 OMAPL138与FPGA通讯方式选择 |
5.2 EMIFA总线硬件接口设计 |
5.3 FPGA端EMIFA接口模块程序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嵌入式数控系统的实际应用 |
6.1 嵌入式数控系功能验证 |
6.2 嵌入式系统应用 |
6.2.1 皮革切割机 |
6.2.2 嵌入式数控系统应用于皮革切割机 |
6.3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四、小型PMOS数控台设计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MOD法木门木工工序生产线平衡改善研究[D]. 谢林枝.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1)
- [2]小型PMOS数控台设计简介[A]. 佘承业. 第四届全国电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 1983
- [3]继电器矩阵式顺序控制器[J]. 杨兆丰. 低压电器技术情报, 1978(05)
- [4]弹用涡喷发动机数控实时仿真系统设计及试验[J]. 苏三买,马瑞. 推进技术, 2001(04)
- [5]新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现状研究[D]. 汤泉. 新疆师范大学, 2018(08)
- [6]地铁车站PBA法施工地层变形的时空演化机制及控制对策[D]. 付春青.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20(04)
- [7]拖拉机提升系统下线检测液压加载试验台的研制[D]. 李凯. 吉林大学, 2020(08)
- [8]小型风冷无人航模发动机散热研究[J]. 陈银龙,李红. 科技视界, 2013(26)
- [9]基于PLC的数控钻床电气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孙相博.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10]基于OMAPL138和FPGA的嵌入式数控系统硬件架构研究与开发[D]. 李嘉健. 广东工业大学, 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