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微波相移的调制副载波方法

测量微波相移的调制副载波方法

一、测量微波相移的调制付载波法(论文文献综述)

汤世贤[1](1985)在《现代微波测量的进展与趋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扼要概述了现代微波测量技术的发展和趋向,并讨论了下列问题:(1)微波测量技术的发展及其向相邻频段的扩展;(2)微波测量的参量可分为信号参量和网络参量;(3)微波测量正在朝着宽频带、多功能和自动化等方向持续发展。

安亭[2](1980)在《五厘米波段调制副载波法衰减标准装置》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叙述采用平衡调制器的五厘米波段调制副载波法衰减测量装置,并对此装置测量衰减的误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0~40分贝量程内,准确度为士0.004分贝/10分贝。本装置的副载波通道采用软连接,这对校准不同长度的衰减器极为方便。

孟宣室[3](1980)在《相位和群时延测量综述》文中研究指明 一、前言由于近代微波通信技术、雷达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线性调频、脉冲多普勒和相控阵雷达的发展,在时域里就必须考虑信号波形的问题。所以对相位的测量和计量有较高的要求。在彩色电视传输和数据传输系统中,以及在导弹、卫星的测距测速中,由于波形失真、时延限制了系统的分辨力和精度。要使信号经过传输网络而不产生相位失真,就必须满足传递函数的幅值保持不变和相位是频率的线性函数。而测量相位特性的直线性的方便方法就是测量群时延。下面介绍相位和群时延的定义、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测试设备和测试系统。

邱海舰[4](2018)在《行波管非线性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行波管是使用最广泛的真空电子器件之一,以其大功率、高效率、超宽带、高可靠、长寿命以及抗辐射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卫星和航天器的转发器、数据传输系统、有源相控阵系统以及电子对抗等领域。随着5G通信技术和有源相控阵系统的发展,以及用户对高速数据传输和频谱资源需求的日益加剧,对行波管的功率、效率、线性度以及带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行波管注波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非线性失真特性将直接影响系统的整体性能。其中群时延失真特性将影响卫星通信的误码率、导航系统的时间同步精度以及伪距测量精度;调幅调相失真特性会导致寄生频谱分量的产生,从而增加系统的误码率;三阶互调失真特性会直接影响通信系统、卫星导航系统的误码率,其三阶互调抑制比已成为衡量行波管线性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谐波的产生将降低行波管的输出功率,同时产生的谐波将与基波相互耦合,从而产生互调产物,增加系统的误码率。因此,亟需对行波管非线性失真特性的理论模型、物理机制以及抑制方法展开研究,从而为行波管的线性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和指导。本论文主要围绕行波管非线性失真特性解析模型的建立以及非线性失真特性产生机理和抑制方法的研究而展开,主要工作及创新点如下:1、建立了修正的Pierce三波小信号理论模型。为得到更加精确的Pierce三波小信号理论模型,首先从Pierce四波小信号理论模型出发,对其特征方程非线性项采用更加精确的处理方式,从而得到修正的Pierce三波特征方程。然后对降低的等离子体频率波数进行修正,得到修正的边界条件,进而建立了修正的Pierce三波小信号理论模型。通过两支空间行波管的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经典Pierce三波小信号理论模型,修正的Pierce三波小信号理论模型得到的功率、增益和相移与拉格朗日注波互作用理论模型更加一致,具有更高的精度。2、建立了行波管欧拉非线性注波互作用理论的逐次逼近解析模型。首先从相位展开的行波管欧拉非线性注波互作用理论出发,对运动方程和场方程进行联立解耦并忽略二阶以上的非线性项,从而建立了欧拉非线性注波互作用理论的简化模型。然后通过采用逐次逼近法对该欧拉非线性简化模型的解析解进行推导,进而建立了行波管欧拉非线性注波互作用理论的逐次逼近解析模型。通过两支空间行波管的仿真,结果表明:在1dB增益压缩点,逐次逼近解析模型的计算结果与拉格朗日理论模型十分吻合。同时,相较于传统欧拉理论模型,不仅精确更高、形式更简单,还能表现出饱和状态(即增益压缩和相位反转)。3、基于行波管欧拉非线性注波互作用理论的一阶逼近解析解(小信号解析解),建立群时延解析模型,并得到群时延的产生机理和抑制方案。首先从欧拉小信号解析解出发,推导群时延的小信号解析解,从而建立了群时延的解析模型。然后,利用群时延的解析模型得到群时延的产生机理,并根据群时延产生机理,得到影响群时延的关键参量,进而提出群时延的抑制方案。最后采用群时延的抑制方案,实现了一支在研Ku波段空间行波管的群时延抑制。4、基于行波管欧拉非线性注波互作用理论的逐次逼近解析解,建立了调幅调相(AM/AM转换和AM/PM转换)解析模型并得出调幅调相非线性失真特性的产生机理和抑制方案。首先从欧拉非线性注波互作用理论的逐次逼近解析解出发,推导了AM/PM转换特性的各阶逼近解析模型,从而得到AM/PM转换特性的产生机理。然后利用该产生机理得到影响AM/PM转换的关键参量,进而提出AM/PM转换的抑制方案。最后推导了AM/AM转换特性和增益的各阶逼近解析模型,并对小信号增益变化和增益压缩的物理机制进行了分析。5、基于调幅调相解析模型和三阶互调快速计算模型,提出了三阶互调的抑制方案并实现三阶互调的抑制。首先对三阶互调快速计算模型进行推导,然后利用三阶互调快速计算模型得到影响三阶互调的关键参量,并结合调幅调相失真特性的产生机理和抑制方案,提出三阶互调的抑制方案。最后通过两支空间行波管的仿真,在保证功率满足用户指标的前提下,实现三阶互调的抑制。6、发展了行波管考虑谐波互作用的欧拉非线性理论模型。从考虑谐波互作用的拉格朗日非线性理论出发,将离散的粒子近似处理为流体,得到电子相位的连续分布函数。然后对电子相位连续分布函数进行傅里叶一阶展开,并结合贝塞尔母函数关系式,建立了考虑谐波互作用的欧拉非线性理论模型。通过两支空间行波管的仿真,结果表明:在1dB增益压缩点,考虑谐波互作用欧拉非线性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与拉格朗日理论模型十分吻合。7、建立了行波管考虑谐波互作用欧拉非线性理论的解析模型,进而得到反常色散抑制谐波的物理机制。通过对考虑谐波互作用的欧拉非线性方程组进行联立解耦并保留三阶及以下的非线性项,得到考虑谐波互作用欧拉非线性理论的简化模型。采用逐次逼近法对该简化模型的解析解进行推导,得到基波的四阶逼近解析解、谐波的二阶逼近解析解以及相对相位角的解析解。通过模拟仿真验证了考虑谐波互作用欧拉非线性理论解析解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最后通过构造色散模型,数值模拟结合理论分析,分析得到反常色散抑制谐波的物理机制。

骆光烈[5](1984)在《微波相位检波法测相》文中研究指明 1、前言相位是微波技术中的一项重要参量。最常用的测相方法有:1)简单而实用的开槽线测相;2)高频替代法测相;3)转移到低频测相。高频替代法测相又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两路平衡电桥法;另一种是调制副载波法。以上几种测量方法中,要数高频替代法应用最广泛。本文所述的测相方法亦属高频替代法。但和上述几种测量方法比较有下列优点:

陈鸿凯[6](2020)在《激光多普勒微振动信号处理技术研究及硬件实现》文中指出激光多普勒探测技术与传统机械接触与光纤接触等测振手段相比,其具有高精度,无接触无损伤,受环境干扰小,寿命长等优势,同时能获得更高的信噪比,在弱振动信号检测领域中,更受工程人员和学者的青睐。激光多普勒探测技术被广泛地用于目标表面粗糙度测量,目标分类识别,MEMS检测,建筑健康检测,生物医疗和语音侦听等领域。探测前端系统经历了从棱镜干涉结构到半光纤组合结构再到全光纤探测系统,其相应的信号处理技术也从传统的模拟解调向数字解调转变。在国外,已经实现了300米外的声音引起的微振动获取,对于近距离目标的探测,德国Polytec公司已经具有近皮米量级的微振动测量。国内也展开过一系列相关研究,由于发射激光技术、光学匹配技术、高频信号处理技术等方面和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国近距离目标探测在探测精度方面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本文主要从信号处理算法以及硬件设计两个方面,采用理论分析、数值仿真和实验研究结合的方法,对激光多普勒微振动探测系统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如下:(1)介绍了激光多普勒微振动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现阶段对于这方面研究的进展。介绍了目前常见的微振动测量的特点。指出了激光多普勒技术在微振动探测领域的优势,尤其在语音俘获领域的优势。提出国内在多普勒微振动测量领域的瓶颈和不足之处,为本文以及后续的研究提供指导。(2)介绍并推导了光学多普勒的原理以及激光多普勒相干探测系统中探测器所采集到信号的表达式并分析了探测光电流中不同成分的含义。推导并研究了声光移频器件、平衡探测器以及激光线宽给激光多普勒探测带来影响,分析了现阶段常用的几种激光多普勒微振动光学探测系统搭建体系以及相应的信号处理算法。(3)针对于传统全光纤激光多普勒探测系统存在的光纤端面中频回路串扰的弊端,提出了脉冲时域斩波算法和采用双声光收发分离式激光多普勒探测光路两种方法,从而消除中频回路串扰对信号解调带来的影响。(4)介绍了FPGA的构成和基于FPGA的硬件电路开发流程,设计了基于FPGA开发的全数字信号处理的硬件电路综合设计方案,使用CORDIC和FFT的IP核分别实现反正切解调和短时傅里叶变换。(5)搭建基于FPGA全数字硬件电路的激光多普勒探测系统,进行实际机械微振动信号和语音微振动信号的获取实验,分别测量了宏静止目标和宏运动目标的微振动情况,验证了全数字解调方案的可信性。(6)利用激光多普勒微振动实测数据分析了魏格纳-维利分布、平滑伪魏格纳-维利分布、谱图以及扩展修正B分布进行时频分析的性能,并证实在实验室条件下,扩展修正B分布进行激光多普勒微振动实测数据的时频分析性能要优于传统的时频分析性能。

王鑫[7](2002)在《电子技术在微波、磁共振实验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家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资助项目“建设高师近代物理实验课程探讨培养实验和研究能力的途径”(JS161B)已经顺利结题。本论文作为这一项目的一个子课题,研究在科技和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将现代科技引入到物理实验教学中来,实现实验教学的现代化和现代科技的教学化。具体研究如何将电子技术引入到近代物理实验教学当中。论文根据信息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分析了近代物理实验课程的发展趋势,指出适当精减一些纯验证性的实验,增加一些反映现代科技新成就及其应用方面的实验。在原有的实验中恰当地引入一些反映当代科技发展水平的新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这是近代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从近代物理实验与电子技术的关系,论述了电子技术应用于近代物理实验教学将产生多重效应,十分必要也完全可能。在此基础上选择了微波段电子顺磁共振和微波非电量检测实验,对电子技术如何应用于近代物理实验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在微波段电子顺磁共振实验中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主要包括应用计算机技术采集、处理信号,实现实验检测系统的自动化。应用相干检测技术检测信号,提高检测灵敏度和精度。论文工作主要体现在对原有实验装置的改进,并且编制了数据采集处理软件WinEPR。在微波非电量检测实验中,把微波实验教学研究与微波测量技术的应用开发研究结合起来,作了探索性的尝试,取得了初步的实验效果,为微波测煤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实验基础。并且提出了进一步开展应用实验研究的想法,将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最后对论文工作进行了总结,指出电子技术引入近代物理实验为实验向应用性、研究性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为进一步开展近代物理实验教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庞彦东[8](2020)在《基于拉丝塔光栅阵列的超细线光纤水听器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光纤水听器由于抗电磁干扰、易于复用、灵敏度较高、远距离传输等优势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研究。近年来,随着水下目标减振降噪技术的不断发展,声呐对于20~30 k Hz水下声波探测距离被不断压缩,因此相干性高、传播距离远的低频声波探测成为最新的研究方向;另一方面探测装备不断往轻量化、大航程方向发展,超细线水听器由于占用空间小,便于搭载于小型化平台多基元复用实现水声探测。综上所述,开发针对低频段水声探测的高灵敏度、超细缆径、大规模复用的光纤水听器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传统的光纤水听器基于多个独立的光纤单元构建,通过熔接、并联等方式组装分立传感单元进而实现复用,由于元件众多、结构复杂,极大地增加了工作量与复用难度,因此寻找一种简单可靠、复用数量较大,但阵列无焊点的解决方案是大规模、超细线、高稳定、高灵敏度光纤水听器阵列走向实用必须解决的问题。研究具备上述特征的光纤水听器阵列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广阔应用前景。为满足光纤水听器阵列的大规模、小型化、高稳定、高灵敏度实际应用需求,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拉丝塔光栅阵列的超细线光纤水听器,针对系统涉及到的关键技术进行探索,主要内容如下:(1)拉丝塔光栅水听器阵列的原理分析。针对光纤水听器高灵敏度探测需求,采用拉丝塔光栅阵列作为光反射单元,并基于制备的弱反射光栅实现干涉测量,推导系统中光纤水声传感机理。结合已有多相解调法、相位生成载波解调法推导干涉型水听器解调原理;同时对轴向长度增敏、径向涂敷增敏做理论与仿真验证。(2)基于参考传感器的信号解调算法设计与优化。基于相位生成载波法中存在的问题,利用拉丝塔光栅阵列一致性良好的特点设置参考传感器,设计了一种更简单、有效的信号解调方法,并进一步结合该结构完成自适应噪声抑制及信号优化。通过理论计算、仿真分析、实验测试分析解调效果,对噪声抑制、信号优化方法定量分析。利用压电陶瓷产生振动进行实验,结合时域结果、解调线性度、信噪比分析初步完成算法验证,并在载频漂移、调制深度等方面与现有相位生成载波算法对比。基于参考传感器构建参考输入,实现光路自适应噪声优化。最后对光路中的非理想器件造成的算法误差进行参数拟合,完成解调信号优化。(3)拉丝塔光栅水听器阵列一体化增敏成缆方法实现。针对初期制备的拉丝塔光栅阵列进行串扰理论及性能分析,随后基于轴向、径向理论进行初期单基元增敏试验,摸索合适的工艺参数,确定最佳参数后进行一体化涂敷增敏成缆,最后对水听器阵列样品做前后对比。验证光纤水听器声压灵敏度随着腔长变化、径向涂敷的增敏规律。与此同时,对成缆前后的波长、反射率、阵型等因素进行对比分析,证明一体化涂敷成缆工艺是否满足制备性能良好的超细线拉丝塔光栅水听器阵列需求。(4)拉丝塔光栅水听器阵列水下实验研究。对拉丝塔光栅干涉型水听器中影响灵敏度校准的因素进行分析,确定最佳声压场测量方案。设计水下试验,利用信纳比、总谐波失真参数与现有相位生成载波算法对比,同时利用制备的光缆进行时域信号测试,验证所制备水听器光缆的增敏效果。最后对所制备的256基元水听器阵列解调结果、等效噪声压测试,证明拉丝塔光纤水听器低频探测时的实际应用能力。

杨鹏飞[9](2017)在《基于OFDM的城域传送环网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云计算、移动宽带等业务流量的持续增长正在不断推动光传送网演进,作为用户接入网络与核心骨干网络之间桥梁的城域传送网也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为了更好地支撑流量的突发和大容量传输,城域传送网亟需更优的网络体系结构和物理层技术。光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以其良好的对抗色度色散与偏振模色散能力、高效的频谱效率(SE)以及子载波复用机制所带来的调度控制灵活性受到广泛关注,已经成为城域网和接入网中光纤传输技术进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基于OFDM的城域传送网频谱效率高、容量大,同时能够实现不同颗粒度的资源动态调度,满足不同业务的服务质量和带宽需求。本文针对当前城域传送网的需求,重点开展OFDM城域传送网系统方案设计和直接检测OFDM系统中物理层损伤抑制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创新性研究成果。本文主要创新工作简述如下。1、针对城域传送网对系统成本代价敏感特点和传输容量提升且动态灵活可控等演进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直接检测OFDM(DD-OFDM)技术的城域传送环网结构和运行机制,该DD-OFDM城域传送环网支持保护倒换和动态带宽调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集中式的动态带宽调度机制与基于尽力分配和变优先级的动态带宽分配算法,仿真表明,较固定带宽分配系统带宽利用率至少提升10%,包平均时延和时延抖动分别最大降低了 8%和20%左右。2、直接检测OFDM系统中,系统性能严重受限于子载波间拍频干扰。对于线性场调制产生的单边带直接检测OFDM系统,除了采用接收端迭代算法来抑制子载波间拍频干扰,更简单的方案是在信号频带和光载波间插入足够的保护频带或者信号只加载在奇数号子载波上,从而使得直接检测后的信号不受子载波间拍频干扰的影响。然而,后面两种方案会大大降低系统的频谱效率。本文针对半周期交错加载的单边带直接检测OFDM系统(HSSB-DD-OFDM),提出一种基于平衡探测的子载波间拍频干扰抑制方案以及相应的OFDM符号保护间隔方法,在牺牲极少频谱效率的条件下,降低系统对载波与信号功率比的要求,改善接收机灵敏度。40Gbps-100km HSSB-DD-OFDM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有效消除子载波间拍频干扰,频谱效率提升最大为41%。3、强度调制直接检测OFDM系统性能除了受限于子载波间拍频干扰外,色散和啁啾致功率衰落也会严重降低系统性能。基于电吸收调制器(EAM)的强度调制直接检测OFDM系统中,可采用多信号子带和比特分配技术充分利用传输频带以获得最大数据速率,然而随着系统传输距离和速率的提升,子载波间拍频干扰将迅速增强。本文分析了 EAM-IMDD-OFDM系统中,子载波间拍频干扰的形成原因及其与调制器非线性、啁啾、光纤色散等因素的关系,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基带预失真抑制子载波间拍频干扰的算法。30Gbps-100km多信号子带EAM-IMDD-OFDM系统离线实验结果表明:基带预失真算法能改善接收机灵敏度约3dB;与背靠背传输相比,接收机灵敏度代价约0.9dB。4、OFDM信号的高峰均比是影响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常用的马赫-曾德调制器、电吸收调制器的非线性传输函数在实现光OFDM信号调制时,为了减小高峰均比所导致的非线性失真,必须减小调制深度,从而降低了系统的有效光信噪比;另一方面,高峰均比导致信号在光纤传输过程中四波混频等非线性效应更加明显,将恶化系统传输性能。EAM-IMDD-OFDM系统中,由于功率衰落导致某些频带无法传输数据,但可利用这些频带上的子载波加载“峰值抵消信号”以降低发送信号的峰均比,但是额外的“峰值抵消信号”会导致直接检测时子载波间拍频干扰增强。本文提出了一种预留子载波联合子载波交错加载的峰均比抑制方案,在EAM-IMDD-OFDM系统中降低发送信号峰均比的同时消除子载波间拍频干扰的影响。20Gbps-100km多信号子带EAM-IMDD-OFDM系统离线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方案后,发送信号峰均比降低了 3dB以上,接收机灵敏度改善约1.8dB。5、强度调制直接检测OFDM系统通常使用廉价的DFB激光器或VCSEL激光器,但这些激光器通常线宽较大。光OFDM信号对激光器的相位噪声十分敏感,相位噪声会导致共同相位误差和子载波间干扰,降低系统性能。本文详细分析了 EAM-IMDD-OFDM系统中,相位噪声引起的相位旋转和子载波间干扰;提出了一种基于导频和接收端迭代检测的相位噪声与子载波间拍频干扰联合抑制算法。40Gbps-100km多信号子带EAM-IMDD-OFDM系统的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后,激光器线宽为3MHz时,接收机灵敏度可改进1.7dB。

川神友照,顾及[10](1981)在《用阶梯相位调制测量微波衰减和相移》文中提出本文叙述了一种利用阶梯相位调制精确测量微波衰减和相移的方法。分析了最佳阶梯数,并在研究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测量系统。一种系统适用于衰减、相移的同时测量和自动精确测量,另一种系统适用于大动态范围的衰减测量。

二、测量微波相移的调制付载波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测量微波相移的调制付载波法(论文提纲范文)

(4)行波管非线性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行波管的工作原理
        1.1.2 行波管的线性化技术概述
    1.2 行波管非线性注波互作用理论的发展现状
        1.2.1 基于拉格朗日坐标系的注波互作用理论模型
        1.2.2 基于欧拉坐标系的注波互作用理论模型
    1.3 行波管非线性失真特性的研究现状
        1.3.1 群时延失真特性
        1.3.2 调幅调相失真特性
        1.3.3 三阶互调失真特性
        1.3.4 谐波失真特性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创新
    1.5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行波管欧拉线性注波互作用理论
    2.1 引言
    2.2 修正的Pierce三波小信号理论模型
        2.2.1 特征方程的修正
        2.2.2 边界条件的修正
    2.3 基于流体分析的欧拉线性理论模型
        2.3.1 运动方程的推导
        2.3.2 场方程的推导
    2.4 数值模拟与讨论
        2.4.1 仿真模型
        2.4.2 模拟结果与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行波管欧拉非线性注波互作用理论
    3.1 引言
    3.2 欧拉非线性理论模型的建立
        3.2.1 电子相位的傅里叶展开
        3.2.2 指数相位积分的求解
    3.3 欧拉非线性理论的简化模型
    3.4 欧拉非线性理论的解析模型
        3.4.1 欧拉非线性一阶逼近解析解
        3.4.2 欧拉非线性二阶逼近解析解
        3.4.3 欧拉非线性三阶逼近解析解
        3.4.4 欧拉非线性四阶逼近解析解
        3.4.5 功率、增益以及电子相位
    3.5 数值模拟与讨论
        3.5.1 逐次逼近解析解与拉格朗日理论的对比
        3.5.2 四阶逼近解析解与拉格朗日理论的对比
        3.5.3 四阶逼近解析解对相位群聚的解释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群时延失真特性的研究
    4.1 引言
    4.2 群时延的解析模型
    4.3 群时延的产生机理和抑制方法
        4.3.1 群时延的产生机理
        4.3.2 群时延的抑制方法
    4.4 数值模拟与讨论
        4.4.1 欧拉小信号解析解与拉格朗日理论的对比
        4.4.2 群时延失真解析模型及抑制方案的验证
        4.4.3 Ku波段高效率空间行波管群时延的抑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调幅调相失真特性的研究
    5.1 引言
    5.2 AM/PM转换特性的研究
        5.2.1 AM/PM转换的解析模型
        5.2.2 AM/PM转换的产生机理
        5.2.3 数值模拟与讨论
    5.3 AM/AM转换特性的研究
        5.3.1 扫描功率增益解析模型
        5.3.2 AM/AM转换的解析模型
        5.3.3 影响增益的关键参量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三阶互调失真特性的研究
    6.1 引言
    6.2 三阶互调的理论模型
    6.3 三阶互调的抑制方法
        6.3.1 三阶互调的关键参量分析
        6.3.2 三阶互调的抑制方法
    6.4 数值模拟与讨论
        6.4.1 C波段行波管中三阶互调的抑制
        6.4.2 Ku波段行波管中三阶互调的抑制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谐波失真特性的研究
    7.1 引言
    7.2 考虑谐波互作用欧拉非线性理论模型的建立
        7.2.1 电子相位的傅里叶展开
        7.2.2 指数相位积分的求解
    7.3 考虑谐波互作用欧拉非线性理论的简化模型
    7.4 考虑谐波互作用欧拉非线性理论的解析模型
        7.4.1 逐次逼近解析解的推导
        7.4.2 逐次逼近解析解的化简
        7.4.3 相对相位角解析解的推导
    7.5 数值模拟与讨论
        7.5.1 解析模型与数值模型的对比
        7.5.2 反常色散对谐波的影响分析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行波管非线性失真特性相互关系分析
    8.1 引言
    8.2 群时延与增益波动相互关系的分析
    8.3 调幅调相与三阶互调相互关系的分析
    8.4 谐波失真特性的分析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9.1 论文工作总结
    9.2 下一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6)激光多普勒微振动信号处理技术研究及硬件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激光多普勒微振动测量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激光多普勒振动测量技术研究进程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激光多普勒微振动测量技术的研究进程
        1.2.2 激光多普勒测振信号处理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2章 激光多普勒微振动测量理论基础及光学结构设计
    2.1 激光多普勒效应理论
        2.1.1 多普勒效应基本概念
        2.1.2 运动散射体激光多普勒效应理论
    2.2 激光多普勒测振原理
        2.2.1 激光相干探测原理
        2.2.2 系统探测分辨率
    2.3 相干探测系统关键器件研究
        2.3.1 声光调制器
        2.3.2 平衡探测器
        2.3.3 激光线宽对激光多普勒微振动探测的影响
    2.4 光纤激光多普勒测振系统光学结构设计
        2.4.1 收发一体式全光纤激光多普勒测振系统光学结构
        2.4.2 部分光纤激光多普勒测振系统光学结构
        2.4.3 收发分离式全光纤激光多普勒测振系统光学结构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激光多普勒微振动信号处理算法
    3.1 脉冲时域斩波预处理
        3.1.1 脉冲射频信号输入
        3.1.2 距离选通技术与时域斩波
    3.2 相位生成载波解调算法
        3.2.1 正交解调
        3.2.2 微分交叉相乘算法
        3.2.3 反正切算法
    3.3 激光多普勒微振动信号的时频分析
        3.3.1 短时傅里叶变换
        3.3.2 魏格纳-维利分布
        3.3.3 扩展修正B分布
    3.4 激光多普勒微振动信号的趋势分离
        3.4.1 经验模态分解的分解过程
        3.4.2 经验模态分解的特点
        3.4.3 经验模态分解所存在的缺陷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激光多普勒微振动测量实时数字信号处理系统设计
    4.1 基于FPGA的数字解调系统方案
        4.1.1 FPGA基本结构
        4.1.2 基于FPGA的硬件设计流程
        4.1.3 数字解调系统方案
        4.1.4 硬件电路结构实现
    4.2 基于FPGA系统的CORDIC反正切设计
        4.2.1 CORDIC算法基本原理
        4.2.2 CORDIC算法实现
    4.3 基于FPGA系统的STFT设计
        4.3.1 FFT运算基本原理
        4.3.2 STFT算法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激光多普勒微振动信号获取研究
    5.1 实验装置搭建
    5.2 单频率微振动信号获取实验
    5.3 语音微振动测量实验
        5.3.1 目标固定时语音微振动测量实验
        5.3.2 目标运动时语音微振动测量实验
    5.4 微振动信号的时频分析
        5.4.1 单扬声器单分量Chirps振动时频分析
        5.4.2 双扬声器二分量Chirps振动时频分析
        5.4.3 心跳振动时频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6.1 学术论文研究工作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7)电子技术在微波、磁共振实验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近代物理实验课程的发展趋势
    §1.1 信息化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
    §1.2 科学实验在人才培养中的特殊作用
    §1.3 近代物理实验课程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近代物理实验与电子技术
    §2.1 近代物理实验与电子技术紧密相关
    §2.2 电子技术应用于近代物理实验有多重效应
    §2.3 微波、微波段电子顺磁共振实验的特点
第三章 电子技术在微波段电子顺磁共振实验中的应用研究
    §3.1 采用计算机技术直接检测信号
    §3.2 采用相干检测技术,利用高频小调场的方法进行检测
    §3.3 综合应用相干检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检测
第四章 电子技术在微波非电量检测实验中的应用研究
    §4.1 微波非电量检测实验中电子技术的应用
    §4.2 微波非电量检测实验研究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基于拉丝塔光栅阵列的超细线光纤水听器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光纤水听器研究现状
        1.2.1 光纤水听器发展历史
        1.2.2 基于光纤光栅的水听器发展历史
        1.2.3 基于拉丝塔光栅阵列的光纤水听器研究现状
    1.3 光纤水听器关键技术研究现状
        1.3.1 干涉型光纤水听器信号解调技术研究现状
        1.3.2 干涉型光纤水听器传感增敏技术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拉丝塔光栅水听器阵列原理
    2.1 相干检测工作原理
        2.1.1 干涉型水听器单基元传感机理
        2.1.2 拉丝塔光栅水听器阵列工作原理
    2.2 拉丝塔光栅水听器阵列“干端”解调原理
        2.2.1 干涉型水听器多相解调算法
        2.2.2 干涉型水听器相位生成载波解调算法
    2.3 拉丝塔光栅水听器阵列“湿端”增敏原理
        2.3.1 轴向增敏理论分析
        2.3.2 径向增敏理论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参考传感器的信号解调与优化
    3.1 信号解调算法设计
        3.1.1 基于参考传感器的水听器解调算法
        3.1.2 水听器阵列同步稳定解调方法
    3.2 信号解调算法仿真与实验分析
        3.2.1 解调算法的仿真对比
        3.2.2 解调算法的实验测试
    3.3 噪声抑制与信号优化
        3.3.1 基于参考传感器的噪声抑制
        3.3.2 基于参考传感器的信号优化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拉丝塔光栅水听器阵列一体化增敏
    4.1 拉丝塔光栅阵列信号串扰理论及参数分析
        4.1.1 光谱遮蔽与高阶反射光功率串扰
        4.1.2 时分复用干涉信号高阶串扰
        4.1.3 成缆前的水听器阵列参数分析
    4.2 拉丝塔光栅水听器增敏试验
        4.2.1 轴向增敏实验试验
        4.2.2 径向增敏实验试验
    4.3 拉丝塔光栅水听器阵列一体化径向涂敷增敏
        4.3.1 成缆工艺介绍
        4.3.2 成缆后的水听器阵列参数分析
        4.3.3 成缆工艺对光栅阵列影响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拉丝塔光栅水听器阵列水下实验
    5.1 拉丝塔光栅水听器的水声传感校准
        5.1.1 声压灵敏度校准方法
        5.1.2 测量姿态对灵敏度校准的影响分析
        5.1.3 测量深度对灵敏度校准的影响分析
    5.2 拉丝塔光栅水听器阵列信号解调与增敏实验验证
        5.2.1 参考传感器解调声压场水声传感实验
        5.2.2 一体化增敏成缆的声压场实验
    5.3 拉丝塔光栅水听器阵列关键参数实验验证
        5.3.1 阵列信号时域测试
        5.3.2 等效噪声压分析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9)基于OFDM的城域传送环网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城域传送网发展趋势和研究意义
    1.2 基于OFDM的城域传送网研究现状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1.2.1 基于OFDM的城域传送网研究现状
        1.2.2 基于OFDM的城域传送网需要解决的问题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DD-OFDM的城域传送网方案设计
    2.1 引言
    2.2 基于DD-OFDM的城域传送环网工作机制
        2.2.1 网络拓扑与节点功能结构
        2.2.2 网络基本运行机制
    2.3 动态带宽分配机制
        2.3.1 动态带宽分配机制设计
        2.3.2 跨主节点冲突解决
        2.3.3 动态带宽分配算法
    2.4 仿真验证和性能分析
        2.4.1 网络自相似流量仿真合成
        2.4.2 仿真参数和性能评价指标
        2.4.3 系统仿真与分析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DD-OFDM拍频干扰抑制研究
    3.1 引言
    3.2 基于平衡探测的半符号周期Interleaved SSB-DD-OFDM系统SSBI抑制方案
        3.2.1 HSSB-DD-OFDM系统原理和基于平衡探测的SSBI抑制
        3.2.2 40Gbps-100km仿真验证和性能分析
    3.3 基于基带预失真的EAM-IMDD-OFDM系统SSMI抑制算法
        3.3.1 EAM-IMDD-OFDM系统信道建模
        3.3.2 基于基带预失真的SSMI抑制算法
        3.3.3 离线实验验证和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EAM-IMDD-OFDM系统PAPR抑制方案研究
    4.1 引言
    4.2 基于预留子载波和子载波交错加载的PAPR抑制方案
        4.2.1 EAM-IMDD-OFDM系统中的高PAPR问题
        4.2.2 基于预留子载波和子载波交错加载的PAPR抑制方案
    4.3 离线实验验证和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EAM-IMDD-OFDM系统中激光器相位噪声与拍频干扰联合抑制方案研究
    5.1 引言
    5.2 EAM-IMDD-OFDM系统中激光器相位噪声与拍频干扰联合抑制方案
        5.2.1 EAM-IMDD-OFDM系统中激光器线宽影响理论分析
        5.2.2 激光器相位噪声致ICI和SSMI迭代联合抑制算法
    5.3 仿真分析
        5.3.1 EAM-IMDD-OFDM仿真系统设置
        5.3.2 仿真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缩略词索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及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四、测量微波相移的调制付载波法(论文参考文献)

  • [1]现代微波测量的进展与趋向[J]. 汤世贤. 宇航计测技术, 1985(03)
  • [2]五厘米波段调制副载波法衰减标准装置[J]. 安亭. 计量学报, 1980(03)
  • [3]相位和群时延测量综述[J]. 孟宣室. 电讯技术, 1980(02)
  • [4]行波管非线性特性研究[D]. 邱海舰. 电子科技大学, 2018(03)
  • [5]微波相位检波法测相[J]. 骆光烈. 现代雷达, 1984(Z1)
  • [6]激光多普勒微振动信号处理技术研究及硬件实现[D]. 陈鸿凯.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020(08)
  • [7]电子技术在微波、磁共振实验中的应用[D]. 王鑫. 东北师范大学, 2002(02)
  • [8]基于拉丝塔光栅阵列的超细线光纤水听器关键技术研究[D]. 庞彦东.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1)
  • [9]基于OFDM的城域传送环网关键技术研究[D]. 杨鹏飞. 北京邮电大学, 2017(02)
  • [10]用阶梯相位调制测量微波衰减和相移[J]. 川神友照,顾及. 宇航计测技术, 1981(03)

标签:;  ;  ;  ;  ;  

测量微波相移的调制副载波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