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发新型盘式录音机系统的几点思考

关于开发新型盘式录音机系统的几点思考

一、研制新盘式录音座系统的一些设想(论文文献综述)

高舒[1](2012)在《“乐改”纪事本末》文中研究指明一百年在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发展史上只不过是一段短暂时光,但是对于民族乐器改革来说,却是一段改天换地“只争朝夕”的时代。在新中国诞生和“中国人从此站起来”的时代背景下,一场自上而下、从政府到民间、从乐团到乐班、从院校到工厂、从学术到实践、从理论到经验,涉及几乎所有音乐家群体的大规模改革,让所有呈现于城市舞台上的民族乐器,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在西方乐器与交响乐队的参照下,改革乐器一步步将辉煌壮大的图景展示在中国乐坛上,深远地影响了20世纪以来的中国声音。全文除引文、结论部分外,共分八章,主要布局设置为“一个事件、两个基础、三点思考、多种取向”。“一个事件”指的是20世纪“民族乐器改革”(口语中常常简称“乐改”)这一研究对象。这一事件发生在中国社会制度、政治体制、经济格局发生巨大变革的20世纪,因而带着许多历史的痕迹和特性。不论肇始原因是来自国家还是民间,功过成败何等评说,群策群力,致力乐改,执着百年,矢志不渝,都使它当之无愧地成为一件值得记录、值得总结、值得反思的中国音乐发展进程中的大事件。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与经历,是一个揉合了理想与现实、设想与实践、质疑与自信、模仿与创新、标准与个性、共享与专利等等各种复杂成分,令人回首百年、意欲评说,而且值得不断书写的资源库。这是一件与中国人在20世纪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一样重大的事件。“两个基础”指的是构建民族乐器改革历史的两大基础——历史背景和改革方式。作为基础之一的历史背景,主要通过第一、二章,呈现1900—1949、1949—2000年的时代特性、指导思想和阶段特点,旨在对因由、过程进行历史叙述。基础之二的改革方式,主要指第三、四章,根据参与者、乐器使用习惯、应用方式等,按照吹管、拉弦、弹拨、打击四大类别,整理汉族、少数民族乐器改革的具体内容。不论是质料、构件、音位,或是外观,每一局部的微小改进,都因其实用价值,成为进一步改进的基础。数目繁多的举措,一步步产生,夯实并推动着改革的脚步,逐步达成并完善了乐改初衷。“三点思考”指的是探讨、反思民族乐器改革衍生的一系列问题。第五章思考乐改的重点专题,研究为建立民族管弦乐队而大力加强低音乐器,尤其是拉弦乐器的改革。第六、七章思考乐改对音乐界产生的联动效应,其中第六章探讨改革案例的标准制定和应用推广,改善因地域条件差异产生的规格不一和长期存在的生产、传播、教学问题;第七章探讨乐改与创作和演奏的关系,探讨改革成果如何通过演奏技术和曲目编创的发展被认可,又如何为创作和技术发展提供条件的关系链。最后,第八章思考改革后渐次出现的关于乐器个性的扬弃以及发明权益的保障问题。“多种取向”,乐改本身是一项系统工程,篇中虽未专门设章,但对乐改走向的叙述却贯通全文。在多民族共荣、多乐种共生、多标准共存的时期,改革环节的设计、制造、试验、鉴定、标准、检测、教学、应用、推广等方方面面,都可能引发多种抉择取向,单一定向的改革,既不足取也不可行。乐改既要了解西方,更应着眼自身;既要发展现今,也要探索仿古;既要注重建立标准,也要注意更新标准。单一取向与20世纪民族音乐工作者们改革民族乐器、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初衷背道而驰。末章总结全文,归纳20世纪民族乐器改革的八点认识。最后以本人辑录的图标索引和三份资料选辑作为附录,即20世纪民族乐器改革大事年表(1900-2000)、民族乐器科技成果获奖目录(1978-1998)、民族乐器部级行业标准目录(截至2000年底)。

资料室[2](2003)在《影音名牌——TEAC第一音响》文中提出 1953年8月,谷腾马先生在日本东京创建“第一音响”(TEAC)的前身——“东京电视音响有限公司”(TTO)。当时除了生产一般的电器之外,还生产半专业性的录音

刘汉盛[3](2002)在《2002年CES特别报道》文中提出 2002年CES于1月8日到11日举行,2003年CES则将晚一 天,于1月9日到12日举行。经过911恐怖事件,CES 参展的人潮少了吗?根据官方资料,参展厂商还是超 过2000家,与去年差不多。而已经登记要参观的人也超过110000人,这也是去年的水准。只不过登记归登记,最后是否取消行程还是个问题。依我自己四天来的感受,我认为参观人潮的确不若去年拥挤,尤其是Hi-End音响展区Alexis Park更是冷清。会议中心不若往年拥挤的原

意念[4](1998)在《XRCD,你相识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xrCD 是由日本 JVC 公司开发研制出来的,这种"扩展解析度 CD"(ExtendedResolution Compact Disc,XRCD)技术的重点是加强母带录音处理及 CD 唱片的制作,其目的是让聆听者听到更高保真度和更好音质表现的录音效果。XRCD 的录音处理技术均是在目前的 CD标准范围之内,因此,重播 XRCD版本的 CD 唱片不需要特殊的 CD唱机和解码器,目前的 CD 重播设备均能重放 XRCD 版本的 CD 唱片。一般来说,现在的原始录音多是通过 U-matic 1630开盘式录音座处理并转换成原版磁带,然后再送到唱片生产厂生产出压片母版,最后生产出 CD 唱片来。就这一点来说,音乐艺术家、唱片制作人、音响录音师们都希望 CD

施行[5](1994)在《录音媒体与录音教学》文中认为录音与教学 录音教材是—种常规的教学媒体,录音媒体是外语电教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媒体。它在教学的应用始于20世纪40年代,目前,仍被人们广泛重视。很早以前,有人就想把教师的讲课声、乐队演奏的音乐声和自然界一切有用的学习资源录制下来,供复听、研究、传播和储存,使更多原来不在现场的人也能听到,这对于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质

王以真,毛志荣,张贵权[6](1992)在《沈阳体育中心扩声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叙述了沈阳体育中心扩声系统的设计思想、设计过程和达到的效果。叙述了必要的设计程序。用有力的事实说明,对于这样一个容纳6万观众的体育场,用国产扩声设备完全可以达到满意的扩声效果。

吴海民[7](1992)在《大陆音像圈》文中提出 序章:站在音像圈上眺望一九六九年,世界上第一盒家用盒式录像带研制成功。这一小小发明,与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伟大创举几乎是同时实现的。仅仅过了几年,这小小发明便迅速征服了地球。一九七五年,世界上第一台供家庭使用的廉价小型化Betamax型录像机由日本索尼公司投入消费市场。不久,胜利公司研制的VHS型录像机问世。从此,家用录像机登上视听历史舞台,占尽人间风骚。世界发达国家的无数个家庭,从这项发明及由此衍生出的种种新的发明中,享受到音像所给予的无穷无尽的乐趣。人类登上月球,开辟了人类生存的新空间;而音像的普及,则将大千世界缩小为"全球一村"。当我们正关起门大搞"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时,外国人则躺在松软的沙发上,以困惑的目光观看着发生在中国的一幕幕喜剧和悲剧——用他们那灵敏小

陈德立[8](1987)在《专业音频磁记录新设备新技术——1986年北京国际交流展示会简况和观感》文中研究指明 1986年8月30日至9月4日,由北京声学学会在北京举办了一次“多国及香港地区专业录音设备技术交流会及展示会”。参展单位主要是香港地区几家较有实力的工程公司,如香港安利国际机构(ACE)公司,香港音响顾问有限公司,瑞士思德利(远东)有限公司,香港力源发展有限

阎凤仑[9](1982)在《第四讲 立体声(磁带)录音机》文中研究指明 立体声(磁带)录音机是录制,贮存,重放立体声节目信号的设备,它将立体声(两声道或四声道)信号分别记录在一条磁带的若干个磁迹上,重放时左右声道同步(即无时差)放出,各声道(两个或四个)具有包括磁头在内的分别独立的录放通道,它们组装在一个整体中,其磁带的运转机构与单声道录音机完全相同.立体声录音机的电路结构比起单声道录音机稍为繁杂些,但其基本工作原理是相同的,故这一部分本讲从略.本文主要是从立体声录音机的一些特点以及与单声道录音机相异之处加以综合叙述.

朱祥宾[10](1982)在《超级GX型双磁场铁氧体磁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铁氧体磁头的高频特性优异,铁芯损耗小,耐磨性能好,正在取代坡莫合金磁头。但铁氧体的最大磁通密度较小,用作金属磁带的录音磁头时,缝隙宽需在3μ以上,难于制成录放兼用磁头。日本赤井电机公司在磁头结构上加以变革,用录音与放音各设专用缝隙的办法,解决了这一兼用问题。其录音缝隙宽为4μ,放音缝隙宽为1μ,两缝隙的间距为1.2mm。

二、研制新盘式录音座系统的一些设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研制新盘式录音座系统的一些设想(论文提纲范文)

(1)“乐改”纪事本末(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国内研究现状
        一 政策资料
        二 学界研究
    第三节 结构设置、研究方法与创新意义
        一 结构设置
        二 研究方法
        三 创新意义
第一章 时代背景与乐改思路
    第一节 时代背景
        一 西方影响
        二 苏联以及亚洲周边国家的民族乐器改革
        三 民族音乐新要求
    第二节 乐改思路
        一 称谓差异
        二 指导思想、参与各方
    小结
第二章 乐改历史阶段划分
    第一节 1900—1949
    第二节 1949—2000
        一 1949—1954生产初成规模
        二 1954—1966相关机构设立
        三 1966—1976机械化、标准化
        四 1976—2000奖励鉴定制度成熟
    小结
第三章 汉族乐器改革内容
    第一节 分类说明
    第二节 吹管乐器
        一 笛类
        二 笙类
        三 埙
        四 唢呐
        五 箫、排箫
        六 新篪
        七 尺八
        八 其他
    第三节 拉弦乐器
        一 二胡
        二 板胡
        三 四胡
        四 大筒
        五 轧筝
        六 幢琴
        七 革胡
        八 雷琴
        九 高胡
        十 京二胡
        十一 拉阮
        十二 坠新胡
        十三 宛胡
        十四 古瓶胡
        十五 三胡
        十六 其他
    第四节 弹拨乐器
        一 扬琴
        二 琴
        三 筝
        四 琵琶
        五 阮
        六 三弦
        七 柳琴
        八 月琴
        九 箜篌
        十 豫琴
        十一 浪琴
    第五节 打击乐器
        一 鼓
        二 响铜乐器
        三 编磬
        四 其他
    第六节 其他改革
        一 材质改革
        二 工艺改进
        三 乐器创制
    小结
第四章 少数民族乐器改革内容
    第一节 改革内容
        一 吹管乐器
        二 拉弦乐器
        三 弹拨乐器
        四 打击乐器
    第二节 总体情况
    小结
第五章 低音民族乐器改革
    第一节 改革状况
    第二节 低音拉弦乐器的改革特点
        一 振动方式
        二 外形、共鸣箱体
    第三节 反思
    小结
第六章 乐改的标准和推广
    第一节 乐改标准的
        一 称谓需要标准
        二 材质需要标准
        三 性能需要标准
    第二节 行业标准工作
    第三节 海内外推广情况
        一 推广途径
        二 推广效果
    小结
第七章 乐改与创作、演奏的关系
    第一节 乐器身份转变
        一 独奏
        二 乐队
    第二节 乐器身份与创作、演奏
        一 演奏法
        二 创作
        三 改革、演奏、创作的关系
        四 其他
    小结
第八章 乐改争议问题
    第一节 民族个性保持
        一 乐器本身
        二 地方乐种
    第二节 发明权归属
        一 发明的继承和重复
        二 个人成果与集体荣誉
    小结
第九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附录
    1 图表索引
    2 2 0世纪民族乐器改革大事年表(1900-2 000)
    3 民族乐器科技成果获奖目录(1978-1998)
    4 民族乐器部级行业标准目录(截至2000年底)

四、研制新盘式录音座系统的一些设想(论文参考文献)

  • [1]“乐改”纪事本末[D]. 高舒.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2(07)
  • [2]影音名牌——TEAC第一音响[J]. 资料室. 家庭影院技术, 2003(07)
  • [3]2002年CES特别报道[J]. 刘汉盛. 视听技术, 2002(03)
  • [4]XRCD,你相识吗?[J]. 意念. 中国电子商情(视听博览), 1998(10)
  • [5]录音媒体与录音教学[J]. 施行. 外语电化教学, 1994(01)
  • [6]沈阳体育中心扩声设计[J]. 王以真,毛志荣,张贵权. 电声技术, 1992(06)
  • [7]大陆音像圈[J]. 吴海民. 当代, 1992(01)
  • [8]专业音频磁记录新设备新技术——1986年北京国际交流展示会简况和观感[J]. 陈德立. 磁记录材料, 1987(01)
  • [9]第四讲 立体声(磁带)录音机[J]. 阎凤仑. 电子技术, 1982(04)
  • [10]超级GX型双磁场铁氧体磁头[J]. 朱祥宾. 电声技术, 1982(01)

标签:;  ;  ;  ;  

关于开发新型盘式录音机系统的几点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