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药免疫增强合剂对化疗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杨滨梦[1](2021)在《HsPc-HA营养液的挤压制备及其功能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课题将挤压膨化技术与植物化学物的现代提取分离技术有效结合,建立能够提升Hs Pc-HA营养液中有效组分提率的创新性方法,并将该组分应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及治疗后期的营养支持。从体内及体外两个方面探讨其作用效果,并从分子水平阐明其作用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挤压膨化预处理提取有效组分,并以猴头菇为例,确定最佳挤压膨化参数以及挤压膨化预处理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响应面分析优化结果表明猴头菇多糖最佳挤压膨化预处理提取条件为:螺杆转速400r/min,水分含量16%,挤压温度120℃。经验证,确定在此条件下提取率达到最高可达3.63±0.02%。将有效组分根据对脾淋巴细胞增殖作用效果进行配伍,最终将猴头菇多糖:刺五加多糖:茯苓多糖:白术内酯四种有效组分按照1:1:2:1的比例配置成Hs Pc-HA营养液(Hs Pc-HA)。(2)体外构建IEC-6细胞损伤模型,从细胞水平探讨Hs Pc-HA的作用效果。MTT结果表明1.5mg/m L环磷酰胺(CTX)作用48h时,可以成功构建IEC-6细胞损伤模型。且Hs Pc-HA对于IEC-6细胞的最佳修复率可达47.18±1.23%。细胞划痕实验与HE染色结果显示造模给药培养24h后模型组愈合率为8.20±1.03%,Hs Pc-HA组愈合率可达16.35±1.57%。表明Hs Pc-HA可以促进IEC-6细胞损伤迁移,能够提高细胞损伤愈合率,并能适当提高细胞存活率。(3)皮下接种S180腹水瘤细胞可成功构建荷瘤鼠模型,腹腔注射一周12mg/m L环磷酰胺(CTX)后,可成功构建化疗后荷瘤鼠模型。较模型组(CTX组)相比,灌服Hs Pc-HA后,小鼠体重、摄食量、存活率均有明显提高,CTX组存活率仅有62.5%,给药营养支持后,存活率可达到75%,说明Hs Pc-HA可提高免疫低下荷瘤鼠的存活率,延长放化疗小鼠生存时间。另外,Hs Pc-HA可以有效促进化疗后荷瘤鼠的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提升小鼠胸脾指数,降低小鼠耳肿胀率及肉芽肿抑制率,对化疗后荷瘤鼠表现出一定增强免疫及抗炎功效。HE染色结果发现Hs Pc-HA能够减轻由CTX引起的各组织器官损伤。生化法及ELISA法结果表明Hs Pc-HA能够显着降低化疗后荷瘤鼠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同时能够提升血清中免疫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ɑ(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8(IL-8)、免疫球蛋白M(Ig M)、免疫球蛋白A(Ig A)含量,达到降低肝肾损伤及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Western Blot法测定了小鼠脾脏组织中核转录因子-кB(NF-кB p65)蛋白含量,阐述其抗炎作用机理。结果表明Hs Pc-HA能够下调化疗后荷瘤鼠脾脏组织中NF-κB P65的蛋白表达量,通过抑制NF-кB信号通路的传导来减轻CTX引起的炎症反应。
何元庆[2](2021)在《玉屏风提取物通过NF-κB信号通路调控肉鸡免疫功能的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玉屏风提取物(Yupingfeng Extracts,YPF),对免疫抑制和免疫正常状态下鸡生长性能的影响,并探索YPF对鸡免疫功能的调节机制,为YPF在肉鸡生产中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一玉屏风提取物对免疫抑制小公鸡生长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选取120只1日龄健康小公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40只鸡,每只鸡为1个重复,共40个重复。CN组,饲喂基础日粮,肌肉注射(9d、10d、11d、14d)生理盐水;CTX组,饲喂基础日粮,肌肉注射(9d、10d、11d、14d)环磷酰胺(CTX);YPF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00 mg·kg-1玉屏风提取物,肌肉注射(9d、10d、11d、14d)CTX。试验期21天。测定小公鸡生长性能和血清中H9抗体滴度、免疫球蛋白及细胞因子含量。结果表明:YPF提高了免疫抑制小公鸡14日龄、21日龄体重,以及14~21天、1~21天平均日增重(P<0.05)。与CTX组相比,YPF组改善了血清中H9抗体滴度水平(P<0.05),提高了血清中Ig M、IL-1β的含量(P<0.05),IL-10提高了36.7%(P>0.05)。与CN组相比,CTX组14日龄、21日龄体重及1~21天平均日增重显着降低(P<0.05),血清中H9抗体滴度、Ig G、Ig M、IL-10、IL-1β均显着降低(P<0.05)。结论:CTX减轻了小公鸡体重,降低了日增重,减少了抗体、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合成。YPF可提高免疫抑制小公鸡体重和日增重,以及血清中抗体和Ig M水平,表明YPF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作用。试验二玉屏风提取物对AA肉鸡生长性能及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600只1日龄健康AA的白羽肉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肉鸡。ATG组为抗生素组,饲喂含金霉素50 mg·kg-1的日粮,CNG组、YPF 200组、YPF 400组和YPF 600组,分别添加0 mg·kg-1、200mg·kg-1、400 mg·kg-1和600 mg·kg-1的玉屏风提取物日粮。试验期42天。测定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血清中ND、H5抗体滴度水平和脾脏、肝脏的NF-κB的相关因子m RNA表达量。结果表明:(1)ATG组与CNG组相比较,ATG组提高了肉鸡平均日增重(P=0.10),降低了料重比(F/G)(P<0.05)。(2)不同水平的YPF组与ATG组相比较,0-21天平均日增重、料重比,YPF 400组最佳(P<0.05),21~42天、0~42天平均日增重、料重比,YPF 600组最好(P<0.05);21日龄,YPF 600组胰脏器官指数最佳(P<0.05),YPF 200组、YPF 400组法氏囊器官指数最好(P<0.05);42日龄时,YPF 400组、YPF 600组法氏囊器官指数最佳(P<0.05);35日龄、42日龄血清中H5抗体滴度水平最好(P<0.05),42日龄时,ATG组、YPF 200组、YPF400组、YPF 600组新城疫NDV抗体水平显着高于CNG组(P<0.05)。(3)与CNG组相比,YPF600组降低了脾脏组织中TNF-α、TRAF2、IκBα的基因相对表达量(P<0.05),显着提高了脾脏和肝脏组织中IFN-γ的基因相对表达量(P<0.05);降低了肝脏组织中TNF-α、IκBα的基因相对表达量(P<0.05)。结论:日粮中添加YPF促进了AA肉鸡生长,提高了免疫器官指数和血清中抗体水平,以600 mg·kg-1添加量为最佳。YPF可调控炎症因子NF-κB信号通路,减少促炎因子的合成和提高抗炎因子分泌量。综上所述,CTX降低了鸡体重和日增重,减少了血清中H9抗体滴度、Ig G、Ig M和IL-10含量,表明CTX免疫抑制小公鸡模型成功建立。日粮中添加YPF能改善免疫抑制小公鸡生长性能,促进了机体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合成,表明YPF增强了小公鸡的免疫力。日粮中添加YPF改善了肉鸡免疫器官指数,促进了免疫器官发育,维持了机体抗体水平。通过调节脾脏和肝脏中免疫与炎症信号通路NF-κB功能发挥,促进了抗炎因子合成,降低下游炎症因子的产生,从而减少了炎症发生,增强了肉鸡免疫力,提高了肉鸡日增重及降低了料重比。全程养殖以600 mg·kg-1添加量为最佳。
郭小娟[3](2020)在《淋巴细胞亚群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型相关研究及中药干预的数据挖掘》文中认为目的研究慢性肾小球肾炎服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后的中医证型与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性,及王钢教授在此类患者中目前的辨证论治学术思想及用药经验,从而更好为中医临床精准辨证和指导用药提供依据及经验。方法1.整理经导师王钢教授诊治的南京博大肾科医院肾病科病房2011-2019年住院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441例,根据使用不同的免疫抑制剂及不同证型分组,观察不同免疫抑制剂组及不同证型组与淋巴细胞亚群之间的相关性,对其中各组数据进行统计,检测数据采用SAS 9.4统计分析软件编程计算,各组间数值采用均数±标准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交叉分类描述治疗前后正常、异常的变化情况,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计算P值进行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系统整理王钢教授在南京博大肾科医院诊治的2011年1月~2019年6月期间病患医案,通过现代数据挖掘技术,将入选病人的姓名、年龄、性别、症状、舌苔、脉象、病机、治法、处方、用药等信息分别录入 Xminer Operation Tool V1.4、SPSS 20.0 和 SPSS Modeler 18.0数据挖掘系统,建立医案数据库,运用频数分布、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运算模型进行挖掘,对王钢教授辨证用药规律进行统计、分析、归纳、研究。结果1.在相关分析研究的441份病例中,在慢性肾小球肾炎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1月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各个指标数值中CD4/CD8的数值是有变化的,并且是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免疫抑制剂使用后对人体体液免疫尤其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4/CD8是有影响的。同时在不同证型间,以气阴两虚证型中的T辅助细胞、CD4/CD8数值最低,T抑制细胞数值最高较为突出,服用不同组合的免疫抑制剂对慢性肾小球肾炎证型中以气阴两虚证型影响最为明显。不同免疫抑制剂组合中,以激素加他克莫司及雷公藤组对淋巴细胞亚群影响最为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2.数据挖掘研究共选取2011年1月~2019年6月王钢教授于南京博大肾科医院诊治的患者221人,共纳入医案381诊次。王钢教授在治疗肾炎合并免疫力低下的医案中,女性患者146诊次,占比38.32%,男性患者234诊次,占比61.42%,以男性居多。3~80岁患者均可发病,最小年龄3岁,最大年龄81岁,尤以30-39岁之间的青中年发病最多,占比达66.36%;临床症状以泡沫尿、浮肿、腰脊酸痛、纳呆、倦怠乏力、口干咽燥、咽痛、咳嗽、手足心热为主,舌淡红,苔薄白或舌红苔少,脉细沉等。临证以气阴两虚、湿热内蕴最为多见,王钢教授擅长益气养阴、清热利湿大法为主,佐以利水消肿、活血化瘀、化湿泄浊、滋补肝肾、温补脾肾等,喜用车前子、茯苓皮、制僵蚕、白花蛇舌草、全蝎、山茱萸、金樱子、黄蜀葵花、泽兰、黄芩。通过聚类分析,得出三组核心方:即防己黄芪、六味地黄汤及猪苓汤、犀角地黄汤、泻肺汤及桔梗二陈汤。结论1.通过国内外文献,中医、西医国内及国际的最新研究进展,结合本次研究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免疫力低下患者与淋巴细胞亚群相关分析的结果,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在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使用前后有差异,结果证实了运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会导致淋巴细胞亚群的紊乱。并且提出可以把淋巴细胞亚群作为预防感染的常规定期监测指标。在同时运用激素加他克莫司及雷公藤治疗时候更需要谨慎。2.通过此次数据挖掘中(频次表3-5、表3-6及表3-7、表3-8中)的分析,得出导师在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其辨证的主证是以泡沫尿、浮肿、腰脊酸痛、纳呆、倦怠乏力、口干咽燥、咽痛、咳嗽、手足心热、舌淡红,苔薄白或舌红少苔,脉细沉等主要临床症状。临证以气阴两虚为主要病机,并且根据数据挖掘病机内关联规则表3-12中得出兼证中与湿热内蕴,血瘀内结相关最为密切。3.依据本次气阴两虚证与淋巴细胞亚群相关分析数据结果,(见表2-6及表2-7)证实气阴两虚证型中的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变化最为突出,以T辅助细胞、CD4/CD8数值最低,T抑制细胞数值最高为表现。增加了导师对气阴两虚证的本质研究范围,进一步提供了气阴两虚证的又一客观指标,即: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后的气阴两虚证与体内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紊乱相关。4.此次数据挖掘结果表明:王钢教授益气养阴、清利湿热为主要治疗大法,同时对于各种兼证变证,导师也有其特色治法及用药规则(表3-18),气阴两虚合并水肿的用第一列基本方;对于合并尿蛋白增多的选用挖掘结果中的第四列基本方、第七列基本方及第八列基本方;合并肾功能异常的多用第五列基本方;合并上下焦感染的多用挖掘出的第二列基本方和第三列基本方;合并中焦脾胃的选用第六列基本方;这些为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中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所带来的不良反应,提供了各种辨证用药依据及用药规律。5.本研究不仅通过大样本的数据,挖掘了老师在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免疫力低下患者中的理法方药,同时通过了典型的个体治验医案进一步论证了益气养阴清利湿热的治疗大法,并且随证,兼证加减等在治疗该病中的特色用药规律、经验以及临床疗效。6.本研究归纳总结出王钢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多从脾论治、从肝论治、从肺从咽论治、从疏滞泄浊法论治。
王申锋[4](2020)在《“固元颗粒”免疫增强剂研制及其在鸡疫苗免疫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中药具有很好的增强免疫力的作用,成为当前替代饲料中抗生素添加的一个重要方向。“固元颗粒”原方出自《新药转正标准》,由黄芪和生晒参芦头配方而成,其功效是益气固本。如果直接将其应用于兽医临床,提高动物的免疫功能,成本偏高,很难在养殖业中推广。但是,人用中药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附属提取物,以及在非贵重药材中提取到的一些有效成分,成本相对较低,具有开发兽医临床用药的潜力。为此,我们以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和人参茎叶皂苷(Ginseng Stem-leaf Saponins,GSLS)代替“固元颗粒”配方中的黄芪和生晒参芦头,大幅降低成本,配伍组方,制成可溶性颗粒,称为兽用“固元颗粒”,用于增强动物抗病能力和疫苗免疫效果。本论文研究该制剂工艺、质量标准,并评估其对鸡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最适添加量。检测该制剂对免疫抑制条件下鸡和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初步揭示其对蛋鸡淋巴细胞TLR4信号通路的激活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机制,并在蛋鸡鸡群进行应用试验,为预防禽病毒性疾病提供新方法。主要结果总结如下:1.优化并确定了“固元颗粒”的制剂工艺。通过制剂成型工艺预实验、辅料选择、润湿剂筛选和验证试验确定了最佳成型工艺。配方为:APS 110 g、GSLS100 g、蔗糖590 g和糊精200 g。制备工艺为:将上述原材料混合均匀,采用75%乙醇为润湿剂,制软材,制粒,60℃烘干,整粒。所得颗粒易成型,颗粒完整,细粉较少。3个试验批次所得颗粒质量一致,该工艺稳定可行。2.建立了“固元颗粒”中人参皂苷Rg1、Re、Rd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通过精密度试验、重复性试验、稳定性试验及回收率试验证实,RSD<2%,测定三批“固元颗粒”,每1 g颗粒中Rg1+Re+Rd总量均在30 mg以上。该方法操作简便,测量准确,可作为对该制剂质量控制的内容记入质量标准。3.“固元颗粒”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鸡按推荐量的1、3、5、10倍(0.05、0.15、0.25和0.5 g/kg体重)剂量混饮,连续7 d,停药后继续饲养2周。记录鸡行为、体重的变化,检测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以及脏器指数,结果均未见异常,表明该制剂对鸡临床用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另外,不同剂量的“固元颗粒”均可有效提高蛋鸡的抗体效价水平、红细胞花环率和生产性能指标,其中50 mg/kg为最适应用剂量。“固元颗粒”对注射新城疫(ND)疫苗的鸡群具有免疫增强作用。使用50mg/kg该颗粒对鸡进行免疫调节试验,测定脏器指数、新城疫抗体效价和脾淋巴细胞转化指数,证实用药2-3周后其体内NDV抗体效价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固元颗粒”对免疫抑制鸡具有免疫调理作用。对经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导致的免疫抑制鸡使用“固元颗粒”后,可使其免疫抑制现象得到显着缓解(P<0.05)。另外,在疫苗免疫后7、14和21d,上述4个给药处理组的脾淋巴细胞经刀豆蛋白A(ConA)和LPS诱导,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均显着高于CTX组(P<0.05)。“固元颗粒”对免疫抑制小鼠亦有免疫调节作用。“固元颗粒”中、高剂量组可显着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P<0.05)。给药15 d后,免疫抑制小鼠IL-2和IFN-γ含量接近正常小鼠水平,其中“固元颗粒”中剂量组(50 mg/kg)效果最为明显。另外,各剂量组的脾淋巴细胞转化率与CTX组相比较极显着提升(P<0.01)。4.“固元颗粒”促进蛋鸡淋巴细胞TLR4信号通路的激活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分离蛋鸡外周血淋巴细胞,与不同浓度的“固元颗粒”(终浓度200、100、50、25、0μg/mL,阳性对照为浓度100μg/mL的APS)分别培养16 h、24h、32 h、48 h,采用RT-PCR方法检测淋巴细胞中TLR4、MyD88、TRAF-6、TRIF、IRF3、IFN-βmRNA表达量。收集培养24 h的淋巴细胞上清液,用ELISA测定cGMP、cAMP、NO、iNOS和Ca2+的含量。结果显示,“固元颗粒”通过TLR4受体激活MyD88依赖性和TRIF依赖性两条信号通路,还可降低鸡外周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cAMP的含量,提高cGMP、Ca2+、NO和iNOS的含量,从而调节蛋鸡的免疫功能。5.“固元颗粒”在鸡群中应用可促进疫苗免疫效果。随机选择2栋鸡舍,分为“固元颗粒”+疫苗免疫组和单独疫苗免疫组,各3100只鸡,按剂量50 mg/kg体重饮水进行临床应用试验。结果显示,与单独疫苗对照组相比,“固元颗粒”试验组的疫苗免疫抗体效价显着提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下降0.7和0.8个百分点,表明“固元颗粒”在大群临床试验中,能够有效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养殖收益。综上所述,本研究确定了“固元颗粒”稳定的制备工艺并制定了其质量标准,证实制剂安全有效。初步证实该颗粒制剂可通过TLR4受体激活MyD88和TRIF通路,降低cAMP含量,提高cGMP、Ca2+、NO、iNOS含量,从而调节鸡的免疫应答。“固元颗粒”能够明显提高蛋鸡的疫苗免疫后特异性抗体的分泌水平,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翟星辰[5](2019)在《壳寡糖免疫增强及对肾癌抑制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肾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传统的放化疗虽然可以杀伤大部分癌细胞,但对自身免疫系统也伤害较大,体质虚弱的患者可能会因此而免疫力更加低下,反而会加速癌细胞扩散。因此,在抗肾癌药物研究过程中,急需开发具有一定抗肿瘤功能、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提高病患生存质量的新型药物。作为自然界唯一带正电荷的碱性氨基低聚糖,壳寡糖具有抗炎、抗肿瘤、免疫增强等优良的生物活性,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课题以水溶性壳寡糖(Chitosan oligosaccharide,COS)为研究对象,系统评价COS的免疫增强作用、对肾癌的抑制作用及机制。利用三种免疫模型系统研究COS体内外免疫增强作用及机制。以转录组测序结果为线索,发现COS可以增强巨噬细胞RAW264.7的吞噬活性,提高NO、TNF-α、IL-6、IL-1β等炎性因子的水平。在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低下小鼠模型中,COS显着恢复小鼠降低的单核吞噬指数(P<0.01),提高脾细胞中T淋巴细胞增殖转化能力(P<0.05)和NK细胞活力(P<0.05),表明COS能有效缓解环磷酰胺引起的免疫抑制状态;在60Co-γ诱导的放射损伤小鼠模型中,COS显着提高脾指数(P<0.05)、T淋巴细胞亚群中CD4+/CD8+比例(P<0.05),延长放射损伤小鼠生存期;在S180皮下移植瘤残瘤模型中,COS显着提高脾指数(P<0.05),增强脾细胞中T淋巴细胞活化和NK细胞活力(P<0.05),促进血浆中TNF-α的表达,在COS与环磷酰胺联合使用后,对皮下移植瘤的抑制效果更显着(P<0.01),高达74.5%和89.3%。基于COS的抗肿瘤功能,结合其生物分布特性,展开COS对肾原位癌的抑制作用研究。通过合成近红外荧光染料Cy7标记的COS(COS-Cy7),利用活体成像技术,探明COS主要分布在肾脏。通过构建人源肾癌裸鼠肾原位移植瘤模型,证实COS可以剂量依赖地抑制肾原位移植瘤的生长,高剂量(40 mg/kg)抑制率可达55.8%,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COS能够促进肿瘤细胞内ROS积累,诱导细胞凋亡。COS可以作为免疫增强剂,辅助肾原位癌的放疗,促进Caspase-3活化,为放疗增敏;COS联合等剂量化疗药物可以起到化疗增效作用,在抗肾癌效果相同的情况下,能够降低化疗药物5-Fu的用量(从30 mg/kg降低到15 mg/kg),发挥同效减毒的作用。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结合信号通路分析,揭示COS抑制肾癌的作用机制。COS能够剂量依赖地抑制肾癌细胞生长,使肾癌细胞发生G2/M期阻滞,损伤DNA,诱导凋亡。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筛选COS作用肾癌细胞产生的差异基因,富集分析后发现COS主要参与代谢通路、PI3K-Akt和NF-κB信号通路等,COS打破了肾癌细胞的氧化还原平衡,细胞启动内源性抗氧化防御机制。COS通过激活GRP78-PERK-e IF2α-ATF4-CHOP通路,诱导肾癌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反应,促进线粒体释放Cyt c,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刺激肿瘤细胞内ROS积累,进而诱导肾癌细胞凋亡。COS对肾癌的抑制涉及多条信号通路,内质网氧化应激、内源性凋亡、免疫增强等,共同发挥拮抗肾癌的作用。
张槐[6](2019)在《复方芪术颗粒的研制及其免疫增强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多数补气类中药在增强动物免疫力和恢复受免疫抑制动物的免疫力方面具有独特功效。本研究选用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黄芪和白术两味补气类药材,经过水提醇沉、制粒、干燥等工序制备成复方芪术颗粒(Compound Huangqi&Baizhu granules,CHBG),并进行了药物制剂学、毒理学以及药效学方面的研究,以期获得一种新的兽用免疫增强剂。现将研究结果分述如下:1.CHBG黄芪白术配比筛选为了获取疗效更优的CHBG,本文以雏鸡为试验动物,以黄芪与白术1:3~3:1不同比例配伍制备的颗粒为试验药物,同时设立疫苗免疫对照组,通过考察试验药物对新城疫(ND)疫苗抗体水平影响而筛选黄芪与白术的配伍比例。结果显示,当黄芪与白术比例为1:1时,雏鸡ND抗体水平较疫苗免疫对照组显着升高(P<0.05),且其抗体水平在所有药物试验组中最高。结果表明,黄芪与白术比例为1:1时的颗粒剂具有较好的免疫增强作用,因此以此为基础制备CHBG。2.CHBG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为了制备质量稳定、可控的GHBG,本文采用薄层色谱(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确定黄芪、白术的药材质量;在此基础上采用Ca(OH)2的碱水提醇沉的方法获取黄芪白术提取物,然后加入辅料、采用湿法制粒、干燥的工艺制得CHBG,再通过加速试验和长期稳定性试验考察稳定性。结果显示:(1)在黄芪和白术各自TLC图谱中,样品药材和对照品药材在相同位置显示相同荧光斑点;且两味药材的HPLC特征图谱与对照品药材的相似度均达到0.90以上,说明选用药材合格;(2)制得黄芪、白术的混合粗多糖,试验三批次的多糖平均得率为7.58%,其多糖含量为73.83%。制得的CHBG成品,每1 g相当于原生药2 g;(3)CHBG以市售铝塑包装密封后,在温度40±2℃,相对湿度为75±5%的环境中加速试验6个月以及在温度25±2℃、相对湿度60±10%的环境中放置18个月后,其外观性状、鉴别、含量等质量指标均符合CHBG质量标准要求。以上实验结果表明:选用合格的药材,采用Ca(OH)2的碱水提醇沉、喷雾干燥、湿法制粒获得的CHBG质量稳定,有效期可达18个月。3.CHBG质量标准研究为使CHBG质量可控,借鉴药典方法和采用TLC、HPLC等方法,建立CHBG的质量标准。结果:参考中国兽药典建立了 CHBG的含量检测方法以及确定了 CHBG的外观性状、水分、粒度、溶化性、微生物限度等检查项目;采用TLC法建立了 CHBG定性鉴别多糖、黄芪甲苷、白术的方法;参考中国兽药典建立了 HLPC检查CHBG中单糖、双糖含量的方法,并规定了检出限度;同时,采用HLPC法对9批CHBG特征图谱进行了考察,建立了 CHBG的指纹图谱。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质量标准可用于CHBG的质量控制。4.CHBG安全性评价采用改良寇氏法和最大耐受药量试验法评价CHBG安全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改良寇氏法未能测定出CHBG对小鼠口服的LD50,但最大耐受药量试验法测得CHBG对小鼠口服的最大耐受剂量为180 g/(kg·bw)。在最大耐受药量时,小鼠体质量和脏器指数无明显变化。实验结果表明:CHBG对实验小鼠是安全的。5.CHBG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调节作用研究为探讨CHBG对免疫缺陷动物的免疫调节作用,本文以小鼠为试验对象,采用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制作免疫抑制模型,再分别设立空白组、Cy组、Cy+CHBG3.75组(注:给药剂量为3.75g/(kg.bw),本节下同)、Cy+CHBG7.5组、Cy+CHBG15.0组,并分别考察CHBG对小鼠免疫器官指数、碳粒廓清功能、脾淋巴细胞增殖、血清溶菌酶及TNF-α、IL-2、IL-4、IFN-γ等细胞因子的影响。同时设立空白组、黄芪多糖组、CHBG3.75组、CHBG7.5组、CHBG15.0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HBG对正常小鼠脾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1)Cy处理可引起脾脏指数、胸腺指数下降,并能抑制脾淋巴细胞增殖,导致血清溶菌酶含量以及TNF-α、IL-2、IL-4、IFN-y等细胞因子水平下降。其中脾脏指数、血清溶菌酶含量以及IFN-y等细胞因子水平比空白组显着下降(P<0.05),说明Cy处理引起了明显的免疫抑制。(2)与Cy组比较,CHBG15.0可显着提高脾脏指数、IFN-y的含量(P<0.05),极显着提高血清溶菌酶的含量(P<0.01);CHBG7.5可极显着提高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血清溶菌酶的含量(P<0.01);CHBG3.75可显着恢复并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显着提高IL-4的含量(P<0.05),极显着提高脾脏指数、血清溶菌酶的含量(P<0.01)。CHBG各剂量组均可提高碳粒廓清指数和吞噬指数,但差异不显着(P>0.05);对TNF-α、IL-2的生成也无明显影响。(3)CHBG3 75可显着降低正常小鼠CD8+T细胞的数量(P<0.05),并显着提高CD4+/CD8+比值(P<0.05),且除CHBG15.0组的CD4+T细胞的数量和CD4+/CD8+的比值显着低于黄芪多糖组(P<0.05),CD8+T细胞的数量显着高于黄芪多糖组(P<0.05)外,CHBG3 75组和CHBG7.5组的CD4+、CD8+T细胞的数量以及CD4+/CD8+的比值均与黄芪多糖组的差异不显着(P>0.05)。以上试验结果表明:CHBG可明显恢复Cy所致小鼠免疫器官发育的抑制作用,能增强Con 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溶菌酶释放,诱导机体产生IFN-γ、提高血清中IL-4的含量,还可提高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6.CHBG对ND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为考察CHBG对ND疫苗免疫效果。以口服0.5、1.0、2.0、3.0、5.0 g/L的剂量在每次免疫后连续给药7 d,考察不同剂量CHBG对雏鸡ND抗体水平的影响;以整个免疫期连续给药、首免和二免后连续给药1周以及首免后给药1周的三种方案给药,考察CHBG的不同给药方案对雏鸡ND抗体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1)当口服不同剂量CHBG时,与疫苗免疫对照组比较,在首免后的第1、2周,CHBG10(注:给药剂量为1.0 g/L饮水给药,本节下同)组的抗体水平显着升高(P<0.05),在二免后第1、2周时,抗体水平极显着升高(P<0.01)。与黄芪多糖组比较,CHBG各剂量组中除CHBG5.0组在35日龄时的ND抗体水平显着低于黄芪多糖组外(P<0.05),而其余各组与其差异均不显着(P>0.05)。(2)采取不同给药方案时,与免疫对照组比较,在几种方案中,以每次免疫ND疫苗后,饮水给予1.0 g/L剂量的CHBG,并连续给药7 d的方案较好,其在首免后第1、2周,雏鸡ND抗体水平可显着增加(P<0.05),在二免后第1、2周时,雏鸡ND抗体水平极显着增加(P<0.01);且用药成本低。综上所述,采用本试验方法制备的CHBG安全、稳定;同时建立了 CHBG质量标准,其检测方法简单、可行,可用于CHBG的质量控制。动物试验证实CHBG既可以恢复和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也能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同时提供了 CHBG的临床使用方案,即每次免疫后以1.0 g/L剂量饮水连续给药7 d,有助于雏鸡ND抗体水平的提高,可为雏鸡提供更好的保护。
范凯健[7](2019)在《复方沙太合剂的免疫调节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研究复方沙太合剂(Fufang Shatai Heji,STHJ)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低下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免疫紊乱这两种免疫状态的调节作用,并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研究(1)通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来建立免疫低下小鼠模型,研究STHJ对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2)在两种品系小鼠身上建立不同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并挑选最合适的模型;(3)在DBA/1小鼠背景下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通过灌胃法给予STHJ后观察其对小鼠关节的保护作用。研究方法:(1)以Balb/c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腹腔注射CTX来建立免疫低下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开始通过灌胃法连续给予STHJ 30天。给药结束后,通过眼球摘除法处死小鼠并收集全血和脾脏。对全血进行离心后获得血清,并通过ELISA法测量血清中TNF-α,IL-2,IL-6等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对脾脏进行研磨等操作以获得脾淋巴细胞,并通过流式技术分析相关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含量。(2)以DBA/1和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免疫接种的方法来诱导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模型。在本实验中,我们主要是研究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和抗原诱导的关节炎(antigen-induced arthritis,AIA)在不同种属中的造模成功情况。通过分析比较,确定合适的造模方法来研究STHJ对RA的保护作用。(3)以DBA/1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免疫接种的方法建立CIA模型。在第二次加强免疫后开始连续灌胃给予STHJ 30天,并定期监测小鼠体重和足爪肿胀情况。给药结束后,通过眼球摘除法取血,并收集脾脏、腿和股骨头。对关节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以评价STHJ对关节破坏的保护作用。对股骨头进行RT-PCR技术检测,以分析STHJ给药后软骨中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对脾脏结构变化和血清中相关炎性因子的表达进行分析,以了解STHJ对CIA小鼠免疫状态的影响。研究结果:(1)在CTX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给予STHJ治疗后,可以显着提高胸腺和脾脏指数。通过对脾淋巴细胞分析发现,STHJ治疗后可增加B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活性,降低CD8+T、CD8+CD122+T、自然杀伤T细胞(natural killer T cells,NKT)和γδT细胞活性。此外,STHJ还可以上调CTX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血清中IL-2,IL-6和TNF-α的表达,下调IL-10的表达。(2)通过对以DBA/1和C57BL/6小鼠为背景的RA造模情况分析发现,在DBA/1背景下的造模成功情况要明显好于C57BL/6。在DBA/1背景下造模,小鼠CIA造模成功率高且维持时间长。在C57BL/6背景下造模,小鼠CIA造模成功率低,AIA造模成功率高但维持时间短。(3)在CIA模型小鼠给予STHJ治疗后,关节肿胀情况明显减轻。关节组织病理学分析也发现,STHJ治疗后可减轻滑膜增生和软骨破坏。对小鼠软骨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发现,STHJ治疗的小鼠软骨中MMP-9、MMP-13和ADAMTS-5的表达明显降低。对软骨进行RT-PCR技术分析也发现,STHJ治疗后的小鼠软骨中MMP-9、ADAMTS-4、ADAMTS-5、TIMP-1、Type X collagen的mRNA表达显着降低,而aggrecan的mRNA表达明显升高。STHJ治疗后,脾脏的结构变形趋势也有改善的现象,且红髓增殖情况得到控制,脾脏包围的纤维囊也有变厚,也无明显的铁血色颗粒物的出现。此外,CIA小鼠血清中高表达的IL-17a也得到有效地抑制。研究结论:以上结果表明,STHJ可以通过调节相关淋巴细胞和炎症因子的表达有效地改善了CTX诱导的免疫抑制。在CIA模型小鼠中,通过给予STHJ治疗后,可显着改善关节炎症状和机体免疫状态,并对软骨破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STHJ在免疫低下和免疫紊乱中都有调节免疫的功能。
马天宇[8](2016)在《红景天和党参合剂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随着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期待也越来越高。人们不只把健康目标定位在生病治疗,而是愈加重视对疾病的预防和平日里的养生。所以,人们逐渐意识到要加强自身的免疫体统功能,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从而使自己远离疾病的痛苦。自然地,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中草药也愈发被重视起来,逐渐被人们所信赖,也正逐渐走向寻常百姓家。本实验探讨用新型四唑盐MTS 比色法在T、B淋巴细胞增殖和NK细胞杀伤活性实验中最佳的实验条件。应用血清药理学方法探讨红景天提取物(RSE)与党参提取物(CPE)提高免疫功能的最佳配伍剂量及其合剂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并采用苯酚硫酸法及高效液相法测定药材中功能因子的成分含量,更好的说明红景天党参合剂具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1.采用MTS-PMS法测定脾细胞增殖及NK细胞活性的实验:无菌摘取BALB/c品系小鼠脾脏,制成不同浓度的脾细胞悬液,加入脂多糖(LPS)和刀豆球蛋白A(ConA)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加入活性最高的对数增长期的小鼠淋巴瘤细胞YAC-1、小鼠肝癌细胞H22细胞作为靶细胞检测NK细胞杀伤活性。移入96孔板中培养,过后加入MTS-PMS试剂在492nm处检测OD值。根据不同细胞浓度与OD值关系曲线确定MTS-PMS法的最适细胞浓度及最佳检测时间。2.体外血清药理学实验:采用3×3析因设计,制备9种不同浓度的CPE和RSE混合含药血清,通过在体外测定T、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NK细胞杀伤活性,确定CPE和RSE的最佳组合剂量。3.小鼠体内实验:用该组合剂量缩小2.5、5及10倍作为RSE+CPE合剂高、中、低剂量组,进行小鼠体内实验,测T、B淋巴细胞的增殖NK细胞的杀伤能力。采用ELASA方法测定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2、6、10(IL-2、6、10)、干扰素(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4.小鼠迟发性变态反应试验:采用上述喂养条件喂养小鼠30天,进行迟发性变态反应试验。5.功能因子含量测定实验:采用苯酚硫酸法和高效液相法分别检测党参多糖、红景天苷和酪醇含量,并进行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实验。结果1.MTS-PMS法确定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最强的脾细胞浓度为3.2×106个/mL;当靶细胞为YAC-1时,MTS-PMS法确定最佳的NK细胞杀伤活性的脾细胞浓度为8×105个/mL,即效靶比为20:1;当靶细胞为H22细胞时,MTS-PMS法确定最佳的NK细胞杀伤活性的脾细胞浓度为1.6×106个/mL,即效靶比为40:1。加入MTS-PMS后8h的吸光度最大,16h的吸光度与8h无显着差异。2.血清药理学实验结果,与空白组相比,RSE 200mg-kg-1+CPE 790mg.kg-1剂量组由ConA、LPS诱导的T、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NK细胞活性明显升高(P<0.05)。3.小鼠体内实验结果,与环磷酰胺组比较,RSE+CPE合剂中剂量组(RSE 40mg·kg-1+CPE 158mg.kg-1)和高剂量组(RSE80mg·kg-1+CPE 316mg·kg-1)的脾脏指数明显增高(P<0.05);与合剂低剂量组(RSE 20mg·kg-1+CPE 79mg·kg-1)比较,合剂中剂量组白细胞数明显增高(P<0.05)。与环磷酰胺组比较,合剂高、中和低3个剂量组及阳性药物CVT-200(富含西洋参多糖的免疫增强剂)组ConA、LPS诱导的T、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NK细胞活性均显着增高(P<0.05);与CVT-200组、合剂高剂量和低剂量组比较,合剂中剂量组T、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NK细胞杀伤活性均显着增高(P<0.05)。RS-CPE合剂中剂量组均可提高白细胞介素-2、6、10(IL-2、6、10)、干扰素(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P<0.05)。4.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的耳肿胀程度均显着降低(P<0.05)。CVT-200组、RS-CPE合剂高、中、低剂量组耳肿胀程度均高于CTX组(P<0.05)。RS-CPE合剂高低剂量组及低剂量组耳肿胀程度均低于CVT-200组。RS-CPE合剂中剂量组耳肿胀程度显着高于RS-CPE合剂高及低剂量组(P<0.05)。5.苯酚硫酸法结果显示,党参多糖的平均含量为26.21mg/g;HPLC测定的红景天苷和党参含量分别为0.484mg/g及1.087mg/g。结论1.MTS-PMS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最佳细胞浓度3.2×106个/mL,加入MTS-PMS后最佳测定时。8h~16h检测NK细胞活性时,因靶细胞种类不同所需效靶比不同。2.红景天和党参合剂体内免疫调节的最佳配伍剂量为RSE-CPE:RSE 40 mg·kg-1+ CPE 158mg·kg-1。3.红景天和党参提取物合剂有增强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王洪超[9](2016)在《中药芪藿糖散的生产工艺、安全性和功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当今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现有的免疫增强剂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难以达到满意的免疫效果,因此研究高效、安全廉价的新型免疫增强剂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在前期成功研制的芪藿糖注射液的基础上,研制了中药芪藿糖散,研究了芪蒮糖散的生产工艺和安全性,并筛选其最佳剂量,验证了其功效,旨在为芪藿糖散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包括下面五个部分:试验Ⅰ.芪藿糖散生产工艺的研究 测定了芪藿糖散药液的干物质含量、最小喷雾体积和辅料的吸附能力。芪藿糖散药液干物质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3份药液的干物质含量在12.1%~14.5%,辅料用量的比率应在85.5%~87.9%,因此确定辅料的用量为880 g。药液最小喷雾体积的测定结果表明,最小喷雾体积的比率在40%~55%,喷雾体积应大于550ml;辅料吸附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喷入药液体积的合适比率在80%~260%,药液的体积应大于800ml,因此确定芪藿糖散药液的总体积为1000 ml。根据以上研究结果,确定了芪藿糖散生产工艺的关键参数为制成1000 ml药液,喷入到880 g二氧化硅中。试较Ⅱ.芪藿糖散的安全性研究 按照新兽药安全性研究指导原则,测定了芪藿糖散(AEP)的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和对靶动物鸡的安全性。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芪藿糖散的最大给药量为18000 mg·kg-1,表明芪藿糖散无毒;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各组小鼠在每次灌胃后会出现一过性不适反应,在整个试验期间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和发病死亡现象,在给药前及停药后第1、14天各组小鼠体重无显着差异,在停药后第1、14天各组小鼠的血液生理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显着差异、剖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的病理变化,表明芪藿糖散没有明显的亚慢性毒性;靶动物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各组鸡在整个试验观察期间的临床体征均正常,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和发病死亡现象,在给药前和停药后第1、7天各组鸡的体重均无显着差异,在停药后第1天各组鸡的血液生理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之内、剖检均未见明显的病理变化,表明芪藿糖散对靶动物安全。试验Ⅲ:芪藿糖散刑量筛选试验 14日龄非免疫健康罗曼蛋公雏210羽随机均分为7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均用新城疫Ⅳ系苗滴鼻、点眼免疫,28日龄二免。在每次免疫的同时,芪藿糖散的5个剂量组每羽分别拌饲芪藿糖散125 mg、100mg、75 mg、50 mg、25 mg,每天1次,连续3天;空白对照组和免疫对照组不给药。分别于首免后第7、14、21和28 d,每组随机抽取6羽翼静脉采血,用β-微量法检测血清新城疫抗体效价。结果显示,在免疫后所有时间点,芪藿糖散各剂量组的血清抗体效价多显着高于免疫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75 mg组在前三个时间点的抗体效价最高,在第四个时间点列第二位,表明芪藿糖散增强免疫的作用显着,75 mg/羽剂量的作用最强,可以推荐为临床应用剂量。试验Ⅳ.芪藿糖散拮抗鸡免疫抑制临床试验雏鸡饲养至11日龄取180羽随机均分为6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均肌肉注射8 mg·mL-1的环磷酰胺溶液0.5 ml,每天1次,连续3天。14日龄时,3个药物剂量组每羽分别拌饲芪藿糖散100 mg、75 mg、50 mg,药物对照组每羽饮服黄芪多糖口服液0.1 ml,每天1次,连续3天;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不给药。给药后每天观察鸡群的生长情况,分别于首次给药后第7、14、21和28 d,每组随机抽取6羽,称重、计算平均体重,心脏采血、用MTT法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细胞A570值),分离脾脏、胸腺和法氏囊称重、计算免疫器官指数。结果显示,在给药后所有时间点,各给药组的细胞A570值均显着大于模型对照组,药物中剂量组最大;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多显着大于模型对照组,中剂量组最大;平均体重均显着重于模型对照组,中剂量组的体重最重。结果表明,芪藿糖散可以有效拮抗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抑制,促进免疫功能、免疫器官发育和生长恢复到正常水平,中剂量的作用最为显着。试验Ⅴ.芪藿糖散增强鸡疫苗免疫效果试验 14日龄非免疫健康罗曼蛋公鸡300羽随机均分为6组,每组50羽,除空白对照组外,均用新城疫Ⅳ系苗滴鼻、点眼免疫,28日龄二免。在每次免疫的同时,药物的高、中、低剂量组每羽分别拌饲芪藿糖散100 mg、75 mg、50 mg,药物对照组每羽饮服黄芪多糖口服液0.1 ml,每天1次,连续3天;免疫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不给药。分别于首免后第7、14、21和28天,每组随机抽取6羽翼静脉采血,用β-微量法检测血清新城疫抗体效价;每组随机抽取4羽,心脏采血,用MTT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A570值);每组随机抽取6羽,称重,计算平均体重。结果显示,在免疫后所有时间点,各给药组的血清抗体效价、细胞A570值和平均体重多高于或显着高于免疫对照组,药物中剂量组的抗体效价和细胞A570值均为最高,显着高于免疫对照组,平均体重与高剂量组交替最重,显着重于免疫对照组。表明芪藿糖散能显着增强鸡新城疫苗的免疫效果,并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中剂量组的作用最强,推荐为临床应用剂量。
马锦[10](2016)在《益气合剂对免疫受抑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实验通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建立免疫受抑的大鼠模型。测定模型大鼠血清IgG、IgA、IgM含量,IL-2含量,胸腺指数与脾脏指数等免疫指标,并以四君子汤作为对照,评价益气合剂免疫调节作用。研究方法:将44只大鼠,随机分组,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益气合剂高、中、低剂量组、四君子汤对照组,空白组、模型组每组十只,其余各组每组6只。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3mL/只·天)灌胃;益气合剂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12.6 g˙kg-1、6.3 g˙kg-1、3.2 g˙kg-1益气合剂水煎剂灌胃,药物对照组给予5.5 g˙kg-1四君子汤水煎剂灌胃;除空白组,其余各组在实验第一天,给药1h后,给予腹腔注射环磷酰胺50 g˙kg-1进行造模,共3天。造模完成后,于实验第7天,分别从空白组及模型组各随机取出4只大鼠,雌雄各半,称取大鼠体重,剖取胸腺与脾脏,计算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进行造模成功指标的判定。于实验第14天,腹主动脉取血,离心取血清,用ELISA法测定IL-2的含量,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透射比浊法)测定IgG、IgM、IgA的含量,剖取大鼠胸腺与脾脏,计算胸腺指数(TI)和脾脏指数(SI)。研究结果:1、实验第7天,造模成功指标的判定。一般情况:模型组有不同程度腹泻,甚至肛脱,毛色晦暗发黄,毛发扎堆直立,活动量少,群聚抱团,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模型指标:测定大鼠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及体重。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脾脏指数及胸腺指数明显下降(P<0.01),且模型组大鼠体重减轻(P<0.05);说明造模成功。2、模型组大鼠血清IgM、IgA、IgG、IL-2含量较空白组明显降低(P<0.05);益气合剂治疗后,大鼠血清IgM、IgA、IgG、IL-2的含量及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且多以益气合剂高、中剂量组治疗效果显着。研究结论:1、免疫功能低下会导致体内IgG、IgA、IgM、IL-2含量降低;能使脾脏、胸腺萎缩,导致储存的T、B细胞含量减少,从而抑制机体免疫功能。2.益气合剂通过增加IgG、IgA、IgM、IL-2的含量,升高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3、益气合剂改善IgG、IgA、IgM、IL-2的含量、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的能力,较四君子汤有一定的优势,其量效关系和作用机制,需做进一步研究。
二、中药免疫增强合剂对化疗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免疫增强合剂对化疗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HsPc-HA营养液的挤压制备及其功能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挤压膨化技术 |
1.1.1 挤压膨化技术简介 |
1.1.2 挤压膨化技术的应用 |
1.2 多糖研究进展 |
1.2.1 猴头菇多糖研究进展 |
1.2.2 刺五加多糖研究进展 |
1.2.3 茯苓多糖研究进展 |
1.3 白术内酯研究进展 |
1.4 多糖作用效果 |
1.4.1 抗肿瘤作用 |
1.4.2 免疫调节作用 |
1.4.3 降血糖降血脂作用 |
1.4.4 抗炎作用 |
1.5 选题意义及内容 |
第二章 HsPc-HA原料组分的挤压膨化预处理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仪器设备 |
2.2.1 材料 |
2.2.2 主要试剂及耗材 |
2.2.3 主要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2.3.1 猴头菇挤压膨化预处理 |
2.3.2 猴头菇多糖的提取 |
2.3.3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建立 |
2.3.4 多糖含量的测定 |
2.3.5 挤压膨化预处理单因素实验设计 |
2.3.6 响应面优化试验 |
2.3.7 统计学分析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 |
2.4.2 响应面试验结果与分析 |
2.4.3 最优条件验证分析 |
2.4.4 原料挤压膨化预处理 |
2.4.5 挤压膨化预处理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HsPc-HA营养液的制备及其对IEC-6 细胞修复、损伤迁移能力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仪器设备 |
3.2.1 材料 |
3.2.2 主要试剂及耗材 |
3.2.3 主要仪器 |
3.3 实验方法 |
3.3.1 HsPc-HA营养液的制备 |
3.3.2 脾淋巴细胞的制备 |
3.3.3 不同多糖组分对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 |
3.3.4 细胞培养 |
3.3.5 MTT法筛选CTX诱导IEC-6 细胞损伤模型最佳造模条件 |
3.3.6 HsPc-HA对 CTX诱导IEC-6 细胞损伤模型的修复作用 |
3.3.7 HsPc-HA对 CTX诱导IEC-6 细胞损伤模型的迁移作用 |
3.3.8 HsPc-HA对 CTX诱导IEC-6 细胞损伤模型的HE染色 |
3.3.9 统计学分析 |
3.4 实验结果分析 |
3.4.1 有效组分配比筛选结果 |
3.4.2 CTX诱导IEC-6 细胞损伤模型造模条件结果 |
3.4.3 HsPc-HA对 CTX诱导IEC-6 细胞损伤模型的修复作用结果 |
3.4.4 HsPc-HA对 CTX诱导IEC-6 细胞损伤模型的迁移作用结果 |
3.4.5 HsPc-HA对 CTX诱导的IEC-6 细胞损伤模型HE染色结果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化疗后荷瘤鼠体内调节及作用机理研究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仪器设备 |
4.2.1 原料 |
4.2.2 主要试剂及耗材 |
4.2.3 主要仪器 |
4.3 实验方法 |
4.3.1 安全性实验 |
4.3.2 模型建立 |
4.3.3 实验分组及给药方案 |
4.3.4 HsPc-HA对化疗后荷瘤鼠胃肠改善功能研究 |
4.3.5 HsPc-HA对化疗后荷瘤鼠抗炎功能研究 |
4.3.6 HsPc-HA对化疗后荷瘤鼠行为学作用研究 |
4.3.7 HsPc-HA对化疗后荷瘤鼠体内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
4.3.8 对降低肝肾功能损伤作用研究 |
4.3.9 ELISA检测化疗后荷瘤鼠血清细胞因子含量 |
4.3.10 Western Blot检测化疗后荷瘤鼠脾脏组织中NF-кB p65 蛋白的表达量 |
4.3.11 统计学分析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安全性实验结果 |
4.4.2 HsPc-HA对化疗后荷瘤鼠胃肠改善功能研究结果 |
4.4.3 HsPc-HA对化疗后荷瘤鼠抗炎功能研究结果 |
4.4.4 HsPc-HA对化疗后荷瘤鼠行为学作用研究结果 |
4.4.5 HsPc-HA对化疗后荷瘤鼠体内免疫调节作用研究结果 |
4.4.6 HsPc-HA对降低化疗后荷瘤鼠肝肾功能损伤作用研究结果 |
4.4.7 HsPc-HA对化疗后荷瘤鼠血清细胞因子含量影响的结果 |
4.4.8 HsPc-HA对化疗后荷瘤鼠脾脏组织中NF-кB p65 蛋白表达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展望与创新点 |
1 结论 |
2 创新点 |
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2)玉屏风提取物通过NF-κB信号通路调控肉鸡免疫功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前言 |
第一章 绪论 |
1.1 免疫抑制 |
1.1.1 导致免疫抑制的因素 |
1.1.1.1 应激免疫抑制 |
1.1.1.2 病原体感染性免疫抑制 |
1.1.1.3 营养不平衡引起免疫抑制 |
1.1.1.4 霉菌毒素引起免疫抑制 |
1.1.1.5 药物滥用引起免疫抑制 |
1.1.1.6 其他因素 |
1.1.2 免疫抑制对肉鸡养殖业的影响 |
1.1.2.1 生产性能降低 |
1.1.2.2 损伤免疫系统 |
1.1.2.3 免疫力低下 |
1.1.3 预防家禽免疫抑制方案措施 |
1.2 中草药免疫增强剂的概述 |
1.2.1 免疫增强剂 |
1.2.2 中草药免疫增强剂 |
1.2.3 中草药免疫增强剂机理 |
1.2.3.1 促进机体免疫器官发育 |
1.2.3.2 增强非特异性免疫机能 |
1.2.3.3 提高特异性免疫机能 |
1.3 玉屏风散的研究概述 |
1.3.1 玉屏风散的概述 |
1.3.2 玉屏风散拆方概述 |
1.3.2.1 黄芪 |
1.3.2.2 白术 |
1.3.2.3 防风 |
1.3.3 玉屏风散作用机理 |
1.3.3.1 免疫调节作用 |
1.3.3.2 抗炎作用 |
1.3.3.3 抑菌作用 |
1.3.4 玉屏风散在动物上应用 |
1.3.4.1 在猪上的应用 |
1.3.4.2 在家禽上应用 |
1.3.4.3 在其它动物上应用 |
1.4 环磷酰胺免疫抑制模型的概述 |
1.4.1 环磷酰胺介绍 |
1.4.2 环磷酰胺动物免疫抑制模型的作用机制 |
1.4.2.1 影响动物生长与免疫器官发育 |
1.4.2.2 影响体液免疫 |
1.4.2.3 影响细胞免疫 |
1.5 NF-κB 信号通路概述 |
第二章 待研究的问题及本研究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
2.1 有待研究的问题 |
2.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3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玉屏风提取物对免疫抑制小公鸡生长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设计 |
3.1.3 试验日粮 |
3.1.4 试验地点与时间 |
3.1.5 饲养管理 |
3.2 样品采集与指标测定 |
3.2.1 小公鸡体重及日增重的测定 |
3.2.2 血清中禽流感H9 抗体滴度测定 |
3.2.3 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测定 |
3.2.4 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测定 |
3.3 数据处理 |
3.4 结果分析 |
3.4.1 YPF对小公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3.4.2 YPF对血清中禽流感抗体水平的影响 |
3.4.3 YPF对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
3.4.4 YPF对血清中细胞因子浓度的影响 |
3.5 讨论 |
3.6 小结 |
第四章 玉屏风提取物对AA肉鸡生长性能及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地点与时间 |
4.1.3 试验设计 |
4.1.4 试验日粮 |
4.1.5 饲养管理 |
4.2 样品采集与指标测定 |
4.2.1 生长性能指标测定 |
4.2.2 免疫器官指数的测定 |
4.2.3 血清中新城疫、禽流感抗体水平检测 |
4.2.4 肝脏和脾脏NF-κB相关因子m RNA的检测 |
4.3 数据分析 |
4.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4.4.1 YPF对AA肉鸡生长性能影响 |
4.4.2 YPF对AA肉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
4.4.3 YPF对血清中新城疫、禽流感抗体水平 |
4.4.4 YPF对 AA肉鸡NF-κB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 |
4.4.4.1 YPF对 AA肉鸡脾脏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
4.4.4.2 YPF对 AA肉鸡肝脏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
4.5 讨论 |
4.6 小结 |
第五章 全文结论及创新点 |
5.1 总体讨论 |
5.2 研究结论 |
5.3 创新点 |
5.4 研究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3)淋巴细胞亚群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型相关研究及中药干预的数据挖掘(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祖国医学对免疫功能方面的认识 |
1.1 祖国医学对免疫功能研究的理论基础 |
1.2 祖国医学对免疫概念的历史渊源 |
1.3 祖国医学中的医药在增强免疫功能的研究及应用 |
2.西医在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免疫力低下方面的研究 |
2.1 慢性肾小球肾炎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后免疫功能紊乱的研究概况 |
2.2 现代医学中的免疫功能监测研究 |
2.3 目前淋巴细胞亚群研究进展 |
2.4 现代医学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研究 |
第二部分 淋巴细胞亚群与服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后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
1.临床实验设计方案 |
1.1 病例选择 |
1.2 西医诊断标准 |
1.3 中医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2.研究方法 |
3.统计指标 |
4.统计方法 |
5.研究结果 |
5.1 一般资料分析比较 |
5.2 淋巴细胞亚群治疗前后所有患者比较(均数±标准差) |
5.3 服用不同免疫抑制剂与未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均数±标准差) |
5.4 不同证型间的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均数±标准差) |
6.讨论 |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的肾炎免疫力低下患者用药经验研究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方法 |
2.1 医案资料来源 |
2.2 纳入排除标准 |
2.3 医案的预处理 |
2.4 医案信息纳入方法 |
2.5 医案信息采集方法 |
3.研究结果 |
3.1 计量性趋势数据结果 |
3.2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
3.3 聚类分析数据结果 |
4.讨论 |
4.1 王钢教授辨证思想挖掘讨论 |
4.2 王钢教授的治疗大法特色数据挖掘讨论 |
4.3 王钢教授治疗选方的数据挖掘讨论 |
4.4 王钢教授治疗用药配伍特征数据挖掘分析 |
5.创新点、不足与展望 |
5.1 创新点 |
5.2 不足之处 |
5.3 研究展望 |
第四部分 典型医案 |
医案一: 慢性肾炎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案 |
医案二: 慢性肾炎合并侵袭性肺真菌病肺炎案 |
医案三: 慢性肾炎合并间质性肺炎案 |
医案四: 慢性肾炎合并病毒性肺炎案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中英文对照表 |
附录二 图表范式对照表 |
附录三 临床症状频次频率分布 |
附录四 病机频次频率分布 |
附录五 治法频次频率分布 |
附录六 药物频次频率分布 |
附录七 药物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固元颗粒”免疫增强剂研制及其在鸡疫苗免疫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中药免疫增强剂的研究进展 |
1.1 免疫增强剂的分类 |
1.2 中药免疫增强剂概述 |
1.3 中药免疫增强剂的有效成分 |
1.4 中药免疫增强剂的作用机理 |
1.5 人参、黄芪免疫增强作用研究进展 |
1.6 中药免疫增强剂在养禽业中的应用 |
第二章 中药对TOLL样受体和信号传导的研究进展 |
2.1 先天性免疫 |
2.2 ToLL样受体 |
2.3 中药对TLRs信号传导途径的研究 |
2.4 中药对信号转导的影响 |
第二篇 试验研究 |
第一章 “固元颗粒”制剂工艺研究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结果 |
1.4 讨论 |
1.5 小结 |
第二章 “固元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
2.1 材料 |
2.2 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固元颗粒”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
3.1 材料 |
3.2 试验方法 |
3.3 试验结果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四章 “固元颗粒”对蛋鸡TLR4 信号通路及胞内分子的调节 |
4.1 材料 |
4.2 实验方法 |
4.3 结果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五章 “固元颗粒”在蛋鸡疫苗免疫中的应用 |
5.1 材料 |
5.2 方法 |
5.3 结果 |
5.4 讨论 |
5.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壳寡糖免疫增强及对肾癌抑制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肾癌的研究进展 |
1.3 抗肿瘤天然糖类研究进展 |
1.4 壳寡糖的研究进展 |
1.4.1 壳寡糖的理化性质 |
1.4.2 壳寡糖的生物活性 |
1.5 壳寡糖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
1.6 活性氧与内质网氧化应激 |
1.7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2.1.1 实验原料 |
2.1.2 试剂及药品 |
2.1.3 仪器设备 |
2.2 体外细胞实验 |
2.2.1 细胞培养 |
2.2.2 COS对不同细胞增殖活力测定 |
2.2.3 COS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
2.2.4 COS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
2.2.5 中性红吞噬试验 |
2.2.6 NO、TNF-α和 IL-6 含量测定 |
2.2.7 彗星电泳试验 |
2.2.8 COS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
2.2.9 COS对活性氧表达的影响 |
2.2.10 RNA的提取 |
2.2.11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 |
2.2.12 COS对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
2.2.13 蛋白印迹实验 |
2.2.14 表达luc-GFP细胞的建立 |
2.2.15 COS的Cy7荧光标记 |
2.2.16 COS及 COS-Cy7 的表征 |
2.3 体内动物实验 |
2.3.1 不同动物模型制备及分组 |
2.3.2 小鼠体重及脏器指数的测定 |
2.3.3 肿瘤抑制率的测定 |
2.3.4 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测定 |
2.3.5 小鼠脾细胞悬液的制备及增殖测定 |
2.3.6 小鼠脾细胞NK细胞活力测定 |
2.3.7 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 |
2.3.8 血清中TNF-α的检测 |
2.3.9 肿瘤的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测 |
2.4 统计分析 |
第3章 壳寡糖的免疫增强作用 |
3.1 引言 |
3.2 COS的理化性质和结构分析 |
3.3 COS对巨噬细胞RAW264.7 的调节作用 |
3.3.1 COS对 RAW264.7 细胞增殖及吞噬功能的影响 |
3.3.2 COS对 RAW264.7 细胞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 |
3.4 COS对 RAW264.7 的转录组测序差异分析 |
3.5 COS对正常小鼠的影响 |
3.6 COS对化疗药物CTX诱导的免疫低下小鼠的影响 |
3.6.1 对免疫器官指数及单核吞噬功能的影响 |
3.6.2 对脾淋巴细胞转化和NK细胞活力的影响 |
3.7 COS对放射损伤小鼠的影响 |
3.8 COS对S180皮下移植瘤术后残瘤小鼠的影响 |
3.8.1 COS对S180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
3.8.2 COS对 S180 荷瘤小鼠脾T细胞和NK细胞的影响 |
3.8.3 COS对 S180 荷瘤小鼠血浆中T细胞和TNF-α的影响 |
3.8.4 肿瘤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分析 |
3.9 COS免疫增强作用分析 |
3.10 本章小结 |
第4章 壳寡糖对肾原位癌的抑制作用 |
4.1 引言 |
4.2 COS的生物分布研究 |
4.2.1 COS-Cy7的合成 |
4.2.2 COS-Cy7的体内分布研究 |
4.3 肾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
4.3.1 稳定表达luc-GFP的 KCC853 细胞的构建 |
4.3.2 肾癌KCC853-luc-GFP裸鼠肾原位移植瘤生物发光模型的建立 |
4.4 COS对裸鼠肾原位癌的抑制作用 |
4.4.1 COS对 KCC853 实体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
4.4.2 肿瘤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分析 |
4.4.3 血清中生化指标的检测 |
4.5 COS辅助放疗对裸鼠肾原位癌的抑制作用 |
4.5.1 COS辅助放疗对KCC853 实体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
4.5.2 COS辅助放疗对KCC853 荷瘤鼠体重及脾指数的影响 |
4.5.3 肿瘤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分析 |
4.6 COS辅助化疗对裸鼠肾原位癌的抑制作用 |
4.6.1 COS辅助化疗对抑制KCC853 实体瘤生长的增效作用 |
4.6.2 COS辅助化疗对裸鼠肾原位癌的减毒作用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壳寡糖对肾癌的抑制作用机制 |
5.1 引言 |
5.2 COS对肾癌细胞的增殖抑制 |
5.2.1 COS对肾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
5.2.2 COS对肾癌细胞周期的影响 |
5.2.3 COS对肾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
5.2.4 COS对肾癌细胞DNA损伤的影响 |
5.3 COS对肾癌细胞的信号通路分析 |
5.3.1 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 |
5.3.2 差异表达基因KEGG富集分析 |
5.4 COS对肾癌细胞的内质网应激作用 |
5.4.1 COS对肾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
5.4.2 COS对肾癌细胞活性氧表达的影响 |
5.4.3 COS对肾癌细胞活性氧相关m RNA表达的影响 |
5.4.4 COS对肾癌细胞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
5.4.5 COS对肾癌细胞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5.5 COS对肾癌的抑制作用机制讨论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复方芪术颗粒的研制及其免疫增强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免疫增强剂研究概述 |
1. 免疫增强剂研究进展 |
2. 中兽药免疫增强剂研究进展 |
3. 黄芪、白术免疫增强作用研究进展 |
4. 导致动物免疫抑制的因素 |
5.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复方芪术颗粒中黄芪与白术配比筛选 |
1. 材料 |
1.1 主要药品与试剂 |
1.2 主要仪器、设备及器具 |
2. 方法 |
2.1 试验药品制备 |
2.2 试验分组及指标测定 |
2.3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4.1 处方依据 |
4.2 黄芪、白术的配比选择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复方芪术颗粒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
1. 材料 |
1.1 主要药品与试剂 |
1.2 主要仪器、设备及器具 |
2. 方法 |
2.1 CHBG的研制 |
2.2 CHBG的稳定性研究 |
3. 结果 |
3.1 CHBG的制备 |
3.2 CHBG的稳定性研究结果 |
4. 讨论 |
4.1 CHBG的制备工艺 |
4.2 CHBG的稳定性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复方芪术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
1. 材料 |
1.1 主要药品与试剂 |
1.2 主要仪器、设备及器具 |
2. 方法 |
2.1 颗粒剂的鉴别方法 |
2.2 颗粒剂单糖和双糖检查方法 |
2.3 颗粒剂制剂通则项目检查方法 |
2.4 颗粒剂HPLC指纹图谱研究方法 |
2.5 颗粒剂总多糖含量检测方法 |
3. 结果 |
3.1 颗粒剂鉴别结果 |
3.2 颗粒剂单糖和双糖检查结果 |
3.3 颗粒剂制剂通则项目检查结果 |
3.4 颗粒剂HPLC指纹图谱研究结果 |
3.5 总多糖含量检测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复方芪术颗粒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
1. 材料 |
1.1 主要药品与试剂 |
1.2 主要仪器、设备及器具 |
1.3 试验动物及其生活环境情况 |
2. 方法 |
2.1 预实验 |
2.2 最大耐受药量试验 |
2.3 小鼠体质量和脏器指数的变化 |
2.4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预实验结果 |
3.2 最大耐受药量试验 |
3.3 小鼠体质量和脏器指数的变化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复方芪术颗粒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
1. 材料 |
1.1 主要药品、试剂 |
1.2 实验动物 |
1.3 实验仪器 |
2. 方法 |
2.1 CHBG对小鼠免疫器官指数及碳粒廓清功能的影响 |
2.2 CHBG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
2.3 CHBG对小鼠血清溶菌酶及部分细胞因子的影响 |
2.4 CHBG对小鼠脾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影响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CHBG对小鼠脾脏、胸腺指数的影响 |
3.2 CHBG对小鼠碳粒廓清指数和吞噬指数的影响 |
3.3 CHBG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
3.4 CHBG对小鼠血清中IFN-γ含量的影响 |
3.5 CHBG对小鼠血清中TNF-α含量的影响 |
3.6 CHBG对小鼠血清中IL-2含量的影响 |
3.7 CHBG对小鼠血清中IL-4含量的影响 |
3.8 CHBG对小鼠溶菌酶含量的影响 |
3.9 CHBG对小鼠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影响 |
4. 讨论 |
4.1 CHBG对小鼠免疫器官的促进作用 |
4.2 CHBG对小鼠免疫细胞增殖以及免疫细胞功能的促进作用 |
4.3 CHBG诱导细胞因子释放的促进作用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复方芪术颗粒对新城疫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
1. 材料 |
1.1 主要药品、试剂 |
1.2 实验动物 |
1.3 实验仪器 |
2. 方法 |
2.1 口服不同剂量CHBG对雏鸡ND抗体水平的影响 |
2.2 不同给药方案对雏鸡ND抗体水平的影响 |
2.3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口服不同剂量的CHBG对雏鸡ND抗体水平的影响 |
3.2 不同给药方案对雏鸡ND抗体水平的影响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与创新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攻读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7)复方沙太合剂的免疫调节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复方沙太合剂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增强作用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胶原诱导型和抗原诱导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的比较研究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复方沙太合剂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改善作用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论文 |
(8)红景天和党参合剂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中草药保健食品研究现状 |
1.1.1 国外中草药保健食品研究现状 |
1.1.2 国内中草药保健食品研究现状 |
1.2 中草药保健食品功能研究 |
1.2.1 国外中草药保健食品功能研究 |
1.2.2 国内中草药保健食品功能研究 |
1.3 中草药保健食品剂型 |
1.4 中草药保健食品安全性问题 |
1.5 中草药保健食品发展趋势 |
1.6 红景天及党参研究现状 |
1.7 复方中药制剂研究现状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2.1.1 仪器 |
2.1.2 试剂 |
2.2 脾细胞悬液的制备 |
2.3 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 |
2.4 小鼠NK细胞活性及最佳检测时间实验 |
2.5 红景天与党参提取物制备 |
2.6 含药血清的制备 |
2.7 细胞悬液的制备 |
2.8 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 |
2.9 NK细胞活性实验 |
2.10 脾淋巴细胞增殖及NK细胞活性验证实验 |
2.11 小鼠体内淋巴细胞增殖和NK细胞活性实验 |
2.12 小鼠脏器指数的测定 |
2.13 小鼠白细胞数的测定 |
2.14 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实验 |
2.15 测定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水平 |
2.16 红景天和党参合剂中功能因子含量的测定 |
2.16.1 苯酚硫酸法多糖含量的测定 |
2.16.2 HPLC法测定红景天苷和酪醇含量 |
2.17 HPLC仪器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实验 |
2.18 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T、B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最佳细胞浓度 |
3.2 测定NK细胞活性的最佳时间 |
3.3 NK细胞杀伤活性测定的最佳靶细胞浓度 |
3.4 红景天与党参最佳配比的体外析因设计实验结果 |
3.5 小鼠体质量的变化 |
3.6 小鼠体内实验脏器指数及白细胞计数结果 |
3.7 红景天与党参合剂对小鼠免疫功能指标的检测结果 |
3.8 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测定结果 |
3.9 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实验结果 |
3.10 红景天和党参合剂中功能因子含量结果 |
3.11 HPLC实验测定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9)中药芪藿糖散的生产工艺、安全性和功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及缩略语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中药免疫增强剂的组成 |
1.1 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中药 |
1.2 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方剂 |
1.3 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中药成分 |
1.4 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多糖衍生物 |
2 中药免疫增强剂的剂型 |
2.1 合剂 |
2.2 超微粉 |
2.3 颗粒剂 |
2.4 滴丸 |
2.5 片剂 |
3 中药免疫增强剂的作用机理 |
3.1 提高抗原的免疫原性 |
3.2 促进免疫器官发育 |
3.3 增强体液免疫 |
3.4 增强细胞免疫 |
4 本研究的选题和目的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芪藿糖散生产工艺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药材和试剂 |
1.2 主要仪器 |
1.3 芪藿糖散药液的制备 |
1.4 芪藿糖散药液干物质含量的测定 |
1.5 芪藿糖散药液喷雾体积的测定 |
1.6 辅料吸附能力的测定 |
2 结果 |
2.1 芪藿糖散药液的干物质含量 |
2.2 芪藿糖散药液的喷雾体积 |
2.3 辅料的吸附能力 |
3 讨论 |
3.1 芪藿糖散的药液制备和辅料用量 |
3.2 芪藿糖散的生产工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芪藿糖散的安全性试验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药物 |
1.2 试验动物 |
1.3 主要仪器 |
1.4 急性毒性试验 |
1.5 亚慢性毒性试验 |
1.6 靶动物安全性试验 |
1.7 数据处理 |
2 结果 |
2.1 急性毒性试验 |
2.2 亚慢性毒性试验 |
2.3 靶动物安全试验 |
3 讨论 |
3.1 芪藿糖散的急性毒性 |
3.2 芪藿糖散的亚慢性毒性 |
3.3 芪藿糖散对靶动物的安全性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芪藿糖散剂量筛选试验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药物准备 |
1.2 主要试剂 |
1.3 主要仪器 |
1.4 芪藿糖散剂量筛选试验 |
1.5 数据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芪藿糖散的药效 |
3.2 芪藿糖散的最佳剂量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芪藿糖散拮抗鸡免疫抑制临床试验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药物 |
1.2 主要试剂 |
1.3 主要仪器 |
1.4 动物分组与处理 |
1.5 检测指标 |
1.6 数据处理 |
2 结果 |
2.1 淋巴细胞增殖的变化 |
2.2 胸腺指数的变化 |
2.3 脾脏指数的变化 |
2.4 法氏囊指数的变化 |
2.5 生长情况 |
3 讨论 |
3.1 芪藿糖散对模型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
3.2 芪藿糖散对模型鸡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 |
3.3 芪藿糖散对模型鸡生长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芪藿糖散增强鸡疫苗免疫效果临床试验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药物 |
1.2 疫苗与试剂 |
1.3 主要仪器 |
1.4 动物分组及处理 |
1.5 观察指标 |
1.6 数据处理 |
2 结果 |
2.1 各组血清抗体效价的变化 |
2.2 各组淋巴细胞增殖的变化 |
2.3 各组体重的变化 |
3 讨论 |
3.1 芪藿糖散对体液免疫的影响 |
3.2 芪藿糖散对细胞免疫的影响 |
3.3 芪藿糖散对鸡生长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论文创新点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10)益气合剂对免疫受抑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动物 |
2.1.2 药物 |
2.1.3 试剂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动物分组 |
2.2.2 给药方法 |
2.2.3 造模方法 |
2.2.4 造模成功指标 |
2.2.5 取材方法 |
2.2.6 指标检测方法 |
2.3 统计学方法 |
2.4 实验技术路线图 |
第3章 实验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1.1 一般症状 |
3.1.2 大鼠体重变化 |
3.1.3 造模成功指标 |
3.2 各组大鼠IgG、IgA、IgM含量比较 |
3.3 各组大鼠IL-2 含量的比较 |
3.4 各组大鼠脏器指数的比较 |
第4章 讨论 |
4.1 免疫功能低下病因病机 |
4.2 组方依据 |
4.3 病理模型的选择 |
4.4 一般情况分析 |
4.5 检测指标分析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
(一)中医对免疫的认识 |
(二)中药对免疫的认识 |
(三)益气合剂对免疫的作用 |
(四)单味中药对免疫的作用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四、中药免疫增强合剂对化疗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HsPc-HA营养液的挤压制备及其功能性研究[D]. 杨滨梦.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9)
- [2]玉屏风提取物通过NF-κB信号通路调控肉鸡免疫功能的研究[D]. 何元庆.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8)
- [3]淋巴细胞亚群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型相关研究及中药干预的数据挖掘[D]. 郭小娟.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固元颗粒”免疫增强剂研制及其在鸡疫苗免疫中的应用[D]. 王申锋. 吉林大学, 2020(08)
- [5]壳寡糖免疫增强及对肾癌抑制作用的研究[D]. 翟星辰.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6]复方芪术颗粒的研制及其免疫增强作用研究[D]. 张槐. 扬州大学, 2019
- [7]复方沙太合剂的免疫调节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D]. 范凯健.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8]红景天和党参合剂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D]. 马天宇. 延边大学, 2016(05)
- [9]中药芪藿糖散的生产工艺、安全性和功效研究[D]. 王洪超. 南京农业大学, 2016(05)
- [10]益气合剂对免疫受抑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D]. 马锦. 青海大学, 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