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欧洲电信改革宗旨:降低价格,改善服务(论文文献综述)
韩胜飞,李文静,陈林[1](2021)在《基于可竞争理论的中国自然垄断行业监管体制改革——以基础电信业为例》文中提出自然垄断行业一般处于国民经济命脉之处,关乎国计民生,其监管体制改革的意义重大。受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进步以及需求扩大的影响,相关行业的自然垄断与可竞争属性不断变化,因而需要政府与时俱进地改良行业监管体系。本文基于自然垄断行业的特殊性,并结合可竞争市场理论,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监管体系的演变过程,总结出实践过程中的理论探索。研究发现,中国自然垄断行业的监管体制改革基本上按照"破除垄断、引入竞争"的纲领进行,党和国家一方面逐步放松不必要的准入限制,另一方面促进新的监管政策与制度的构建。总体而言,中国自然垄断行业监管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并非无源之水,而是来源于现代产业经济学的自然垄断与可竞争市场理论。在新时代经济体制改革中,行业监管体系的构建既要重视发挥市场主体的竞争活力,更要重视"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也要强化自然垄断领域的反垄断执法工作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
蔡高楼,师倩,胡庆东[2](2021)在《全球电信运营商生产效率评价——基于DEA-BC2模型和Malmquist指数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从微观企业视角,选取2010—2019年全球17家电信运营商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并按照北美、欧洲、日韩、中国进行区域划分,通过构建DEA-BC2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全球不同区域电信运营商的生产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全球电信运营商生产效率总体偏低且缓慢波动增长,其中技术进步、规模效率改善是生产效率提升的主要动力,纯技术效率下降产生制约作用,说明提升管理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是全球电信运营商生产效率提升的关键;中国电信运营商的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提升明显,带动生产效率较快增长,但是与国际主要电信运营商相比,中国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仍有不小差距,导致生产效率绝对值依然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同时技术进步指数表现较差,亟须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宁立志,龚涛[3](2021)在《从学理视角看FTC诉高通反垄断案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FTC诉高通案引起了美国政府部门之间的巨大分歧,FTC力求对高通进行反垄断处罚以维护竞争秩序和消费者利益,司法部等部门则以国家安全为由力保高通,虽然一审地区法院支持了FTC,但二审上诉法院支持了司法部和高通公司。该案横跨专利法、反垄断法、合同法等多个法律部门,涉及专利权用尽、搭售、独家交易、拒绝交易等法律问题,其结果深刻影响着全球无线通信领域的格局,并与我国相关企业利益攸关。因此,有必要对该案进行学理上的分析,为我国标准必要专利反垄断案件的审理提供思路,尤其是如何对待"无许可—无芯片"政策,如何处理FRAND承诺与反垄断法、合同法的关系等问题。
张潇楠[4](2021)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BJ公司营销策略改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彭芳兰[5](2021)在《中美冲突背景下华为智能手机业务竞争战略研究》文中提出
刘天一[6](2021)在《标准制定中专利权人欺诈行为的反垄断规制》文中研究指明
马峥[7](2021)在《非国有股东治理程度与企业技术创新 ——基于竞争性国有混合所有制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李春子[8](2021)在《Internet of Things for Smart Cities:Technologies, Big Data and Security(节选)汉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
王思博[9](2021)在《T集团中国分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电信业起步于1960年代,自2000年后,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我国信息化进入快速建设时期,2006年后由于信息化融合,移动网络(3G,4G)的发展、大数据与计算等新的科技技术崭露头角,各行各业信息化发展快速增长,互联网覆盖率逐步提高。面临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新技术的不断兴起,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于网络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同时也在要求成本的不断降低,增加投资回报。电信运营商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服务提供商,如何针对中国市场特殊的文化与环境采取有效的营销策略,从而更好的为中国客户提供产品服务,促进产品销售,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本文以T集团中国分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营销理论,电信服务营销等概念的阐述,采用STP理论进行营销市场细分定位,运用4P营销理论并结合T公司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和创作。首先,针对T公司现状进行阐述,并通过PEST分析法进行宏观形势分析,客观体现企业所面临外部环境的变化,然后通过波特五力模型进行微观营销环境分析,针对市场环境及趋势进行分析。其次以企业经营现状及目前发展策略作为切入点,根据跨部门调研,交流访谈,文献资料查找等方式,全面分析T中国分公司经营现状和服务流程问题,通过4P理论分析企业对于T公司中国分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的潜在问题:产品部署、价格定位、营销渠道及促销计划,同时借助企业资源能力分析及SWOT对企业自身内部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从而为营销策略优化的构建提供了有利依据。最后,结合企业发展实际为背景,按STP理论,4P营销为理论指导依据,针对企业营销策略层面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优化。同时,为确保T公司营销策略优化的顺利实施,制定了相应的保障机制,从成立虚拟团队加强沟通协作、通过项目制度进行试点部署、提高企业合作伙伴渠道管理水平及提高营销团队效率四个方面去实施保障。
张梦迪[10](2021)在《我国铁路货运定价优化方法与管理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在逐步完善,政府对价格的管制逐渐放松,铁路运输企业参与运输市场竞争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同时,我国产业结构正在加快调整,货物运输结构不断优化,“公转铁”政策也在向前推进。在当前政策形势及运输市场发展趋势的推动下,在充分利用好货运定价权限的同时,铁路运输企业对货运定价方法及策略的优化调整,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论文从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经济效益角度出发,关注我国铁路货运定价方法的优化改进,通过分析当前铁路货物运价体系架构及其优化方向,将复合两部定价方法引入铁路货运定价领域,提出基于货运作业过程和运输需求特点的铁路货运两阶段复合定价模型,从外部、内部两个角度研究执行该定价模型对其他部门、行业以及对铁路运输企业的影响,并据此提出动态调整的铁路货运价格管理策略。论文的研究结果不但为铁路货物运价的制定提供理论和方法参考,也为调整货物运输定价策略、优化铁路货运价格体系和管理方式、提升铁路运输企业货运经营收益提供策略建议。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铁路货物运价体系的优化方向研究。围绕我国铁路货物运价管理体系、运价形成机制、计价形式、定价基础、差别定价结构等方面开展研究讨论,提出铁路企业货运价格改革的重点是改进货物运价定价方法,并从定价目标、计价形式、定价方法、差别定价等方面提出定价优化方向。(2)铁路货物运价计价形式和定价方法改进研究。在铁路运输企业收益最大化定价目标的前提下,对现行铁路货运定价进行计价形式和定价方法的改进,并基于铁路货物作业过程和运输需求差异,提出按照货物运输需求实行差别定价的铁路货运两阶段复合定价模型,最后使用福利分析法检验并证明了两阶段复合定价的合理性。两阶段复合定价能够满足当前铁路货物运价体系的优化需求,并对计价形式、定价方法、差别定价等起到改进效果,能够帮助减少社会福利损失、增强铁路运输企业市场竞争力以及实现对货主的公平。(3)铁路货运两阶段复合定价模式下,价格水平的变动影响研究。利用投入产出价格影响模型,考察铁路货运价格调整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及一般价格水平的影响效应;利用向量自回归思想,考察市场竞争环境下铁路货运价格与公路货运价格间的联动关系。经检验,由定价方法改变而带来铁路货运价格水平的变动,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一般价格水平的影响效应较广,但总体影响程度较低;对公路货运价格会产生持续、小强度的反向冲击影响。(4)铁路货运两阶段复合定价模式下,铁路货运计价形式研究。对货物运输需求进行分析,使用需求函数和需求弹性检验了不同货物品类运输需求的差异性,研究设计铁路货物运价计价步骤和分品类运价率表设计方案,提出能够动态调整的铁路货物运价管理策略。本论文主要创新点包括:(1)设计并构建了可应用于铁路货物运价计价过程的两阶段复合定价模型,是复合两部定价理论在铁路货运定价领域的应用扩展。(2)实证检验了铁路货运价格变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为铁路货运价格调整及实施浮动价格策略提供新依据,进一步深化对铁路货运价格影响效应的研究。(3)解析并验证了铁路货运价格与公路货运价格水平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为铁路货运定价策略的发展革新提供研究参考。(4)分析并探讨了货运计价形式和定价方法变革对铁路企业价格管理方式的影响,提出突破既有运价号限制、按货物品名大类进行精细计价的两阶段复合定价方案,为铁路运输企业市场化定价提供了新途径。图18幅,表24个,参考文献125篇。
二、欧洲电信改革宗旨:降低价格,改善服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欧洲电信改革宗旨:降低价格,改善服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可竞争理论的中国自然垄断行业监管体制改革——以基础电信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现代产业经济学中的可竞争理论及其实践指导意义 |
三、自然垄断行业在理论与实践上的特殊性 |
四、中外自然垄断行业的监管体制演化 |
五、中国自然垄断行业监管规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一,政监合一。 |
第二,缺乏对互联网企业的有效监管。 |
第三,缺乏有效竞争。 |
第四,法律制度建设落后。 |
第五,《反垄断法》存在一定局限性。 |
六、中国自然垄断行业监管的对策建议 |
(2)全球电信运营商生产效率评价——基于DEA-BC2模型和Malmquist指数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全球电信运营商生产效率评价模型构建和数据说明 |
(一)评价模型构建 |
(二)指标选取和数据说明 |
三、全球电信运营商生产效率实证结果与分析 |
(一)基于DEA-BC2模型的静态分析 |
1.全球电信运营商综合技术效率较低,不同地区的电信运营商生产效率存在一定差距 |
2.全球电信运营商纯技术效率低于规模效率,中国三家电信运营商的纯技术效率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
3.全球电信运营商规模效率提升,中国三家运营商差距较大 |
(二)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的动态分析 |
1.全球电信运营商生产效率整体时序分析 |
2.全球电信运营商生产效率重点区域分析 |
(1)北美区域。 |
(2)欧洲区域。 |
(3)日韩区域。 |
(4)中国区域。 |
四、主要结论及对策建议 |
(3)从学理视角看FTC诉高通反垄断案件(论文提纲范文)
一、案件概况 |
二、反竞争行为及学理分析 |
(一)“无许可—无芯片”政策 |
1. 专利权用尽规则的审视 |
2. 禁止搭售规则的审视 |
(二)拒绝向竞争对手许可SEP |
1. FRAND承诺的审视 |
(1)FRAND承诺的含义 |
(2)FRAND承诺的性质 |
2. 交易义务的审视 |
(三)不合理的高许可费率 |
1. 高通的许可费率是否过高? |
2. 高许可费率是否损害竞争? |
(四)独家交易安排 |
(五)对我国的启示 |
三、国家安全与垄断行为的豁免(1) |
(一)“国家安全”的内涵 |
(二)国家安全豁免的条件 |
(三)对我国的启示 |
四、结语 |
(9)T集团中国分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技术研究路线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电信运营商的概念 |
2.2 电信运营商营销特点 |
2.3 市场营销理论 |
2.3.1 STP营销理论 |
2.3.2 营销4P组合理论 |
2.4 研究理论工具 |
2.4.1 PEST分析法 |
2.4.2 波特五力模型 |
2.4.3 SWOT分析法 |
3 T公司经营现状及问题 |
3.1 公司简介 |
3.2 盈利水平 |
3.3 T公司市场营销现状 |
3.3.1 销售业绩 |
3.3.2 业务流程 |
3.3.3 人员构成 |
3.3.4 目标客户 |
3.4 T公司经营主要问题 |
4 T公司外部营销环境分析 |
4.1 宏观环境分析 |
4.1.1 政策和法律环境分析 |
4.1.2 经济环境分析 |
4.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4.1.4 技术环境分析 |
4.2 市场环境分析 |
4.2.1 市场规模分析 |
4.2.2 市场趋势分析 |
4.3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4.3.1 现有竞争者分析 |
4.3.2 潜在竞争者分析 |
4.3.3 替代品分析 |
4.3.4 供应商分析 |
4.3.5 购买者分析 |
5 T公司内部营销环境分析 |
5.1 企业资源与能力分析 |
5.1.1 企业核心资源分析 |
5.1.2 企业核心能力分析 |
5.2 T公司市场营销问题分析 |
5.2.1 产品体验存在的问题 |
5.2.2 价格定制存在的问题 |
5.2.3 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 |
5.2.4 宣传促销存在的问题 |
5.3 T公司SWOT分析 |
5.3.1 内部优势分析 |
5.3.2 内部劣势分析 |
5.3.3 外部机会分析 |
5.3.4 外部威胁分析 |
5.3.5 SWOT分析矩阵 |
5.4 T公司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总结 |
6 T公司市场营销策略优化 |
6.1 T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目标与定位 |
6.1.1 市场细分 |
6.1.2 目标市场选择 |
6.1.3 市场定位 |
6.2 T公司4P市场营销策略优化 |
6.2.1 产品策略 |
6.2.2 定价策略 |
6.2.3 渠道策略 |
6.2.4 促销策略 |
6.3 T公司中国市场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6.3.1 成立虚拟团队加强沟通协作 |
6.3.2 通过项目制度进行试点部署 |
6.3.3 提高企业合作伙伴渠道管理水平 |
6.3.4 建立高效营销团队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我国铁路货运定价优化方法与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对象和范围界定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范围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政府规制经济理论 |
2.1.2 非线性定价 |
2.1.3 两部定价 |
2.2 文献综述 |
2.2.1 我国铁路货物运价改革研究 |
2.2.2 铁路货运定价策略应用研究 |
3 我国铁路货物运价管理研究 |
3.1 我国铁路货物运价体系 |
3.1.1 我国铁路经营管理现状 |
3.1.2 铁路货物运费管理权限现状 |
3.1.3 我国铁路货物运费基本组成 |
3.2 我国铁路货物运价形成机制及计价形式 |
3.2.1 铁路货物运价形成机制的演变过程 |
3.2.2 铁路货物运输计价形式发展历程分析 |
3.3 铁路货运定价基础及差别定价结构研究 |
3.3.1 现行铁路货运的定价基础 |
3.3.2 铁路货运差别定价结构 |
3.4 铁路货运定价优化方向研究 |
3.4.1 明确铁路货运定价目标 |
3.4.2 优化铁路货运计价形式 |
3.4.3 改进铁路货运定价方法 |
3.4.4 体现运输量的差别定价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作业过程和需求特点的铁路货运定价优化研究 |
4.1 问题的提出 |
4.2 铁路货物运价过渡优化方案:两阶段定价模型 |
4.2.1 铁路货运计价形式优化研究 |
4.2.2 自然垄断企业的定价方法比选 |
4.2.3 铁路货运两阶段定价模型 |
4.3 铁路货物运价最终优化方案:两阶段复合定价模型 |
4.3.1 铁路货物运价两阶段复合定价模型设计 |
4.3.2 基于货物品类的定价菜单方案 |
4.4 铁路货运两阶段复合定价模式下的福利比较 |
4.4.1 基本分析框架 |
4.4.2 最优统一两部定价 |
4.4.3 最优复合两部定价 |
4.4.4 福利比较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铁路货运价格调整影响及联动关系研究 |
5.1 问题的提出 |
5.2 铁路货运价格调整的宏观影响研究 |
5.2.1 基于投入产出的价格影响模型 |
5.2.2 铁路货运价格波动影响效应研究 |
5.2.3 铁路货运价格对价格的影响研究 |
5.3 铁路货运价格与公路货运价格的联动关系研究 |
5.3.1 向量自回归理论 |
5.3.2 公路、铁路货运价格联动关系模型 |
5.3.3 公路、铁路货运价格的联动关系影响研究 |
5.4 铁路货运价格调整影响的研究小结 |
5.4.1 宏观方面影响 |
5.4.2 中观方面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6 铁路货运价格管理策略研究 |
6.1 问题的提出 |
6.2 铁路货物运输需求特征分析 |
6.2.1 铁路货物运输需求的差异分析 |
6.2.2 货物运输需求差异的实证检验 |
6.2.3 铁路货物运输需求差异特征研究 |
6.3 铁路货运分品类计价方案设计 |
6.3.1 铁路货物运输需求划分方案 |
6.3.2 铁路货物运价分品类计价方案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本文的主要工作 |
7.2 本文的研究结论 |
7.3 主要创新贡献 |
7.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铁路货运杂费收费项目标准表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欧洲电信改革宗旨:降低价格,改善服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可竞争理论的中国自然垄断行业监管体制改革——以基础电信业为例[J]. 韩胜飞,李文静,陈林. 人文杂志, 2021(10)
- [2]全球电信运营商生产效率评价——基于DEA-BC2模型和Malmquist指数的实证分析[J]. 蔡高楼,师倩,胡庆东. 开发研究, 2021(04)
- [3]从学理视角看FTC诉高通反垄断案件[J]. 宁立志,龚涛. 武大国际法评论, 2021(04)
- [4]中国移动通信集团BJ公司营销策略改进研究[D]. 张潇楠. 兰州交通大学, 2021
- [5]中美冲突背景下华为智能手机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 彭芳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1
- [6]标准制定中专利权人欺诈行为的反垄断规制[D]. 刘天一. 重庆邮电大学, 2021
- [7]非国有股东治理程度与企业技术创新 ——基于竞争性国有混合所有制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D]. 马峥.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21
- [8]Internet of Things for Smart Cities:Technologies, Big Data and Security(节选)汉译实践报告[D]. 李春子. 沈阳理工大学, 2021
- [9]T集团中国分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王思博. 大连理工大学, 2021
- [10]我国铁路货运定价优化方法与管理策略研究[D]. 张梦迪.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