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教训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教训

一、1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所引起的经验教训(论文文献综述)

张林[1](2014)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如何避免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提供依据,进一步减少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产妇生命安全。方法:对2012年2月—2013年5月在我院行首次剖宫产的300名孕妇,因子宫切口缝合方法不同、剖宫产时机不同观察对子宫切口愈合的影响,同时就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病例进行回顾行分析,探讨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高危因素。结果:子宫切口单层锁边缝合在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切口愈合及缝线吸收上优于双层缝合,在体温,血常规异常及子宫复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产组与择期组在术中出血量,子宫复旧,子宫切口愈合方面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体温,血常规异常方面比较无差异。回顾分析28例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病例,在肛门和阴道检查次数大于5次,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子宫切口延撕,胎膜早破(PROM),羊水污染,妊娠合并症,体温检测及血常规异常等因素中相比较,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子宫切口单层连续锁边缝合法具有操作方法简单,手术时间较短,缝合组织层次少,切口对合佳平整、产生疤痕组织少,血运良好并较好地恢复原解剖结构,有利于子宫切口的愈合等优点。2.子宫切口高低的选择应与宫口开大呈反比,与先露高低呈正比,无论切口过高或过低均影响子宫切口的愈合。择期剖宫产易发生宫腔积血,临产后剖宫产易发生宫旁血肿,两者均影响子宫复旧及切口愈合3.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大多为机会感染,对一些有潜在的高危因素者,如临床上有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多、胎膜早破、滞产、术前有多次肛查及阴道内诊,分娩过程切口延撕,羊水污染,以及既往合并有基础疾病病史,如各种原因导致妊娠合并贫血,低蛋白血症,肝脏疾病,高血压或妊娠期糖尿病(GDM)等疾病的患者,当其经受剖宫产手术创伤时,容易诱发感染,引起子宫切口愈合不良。4.在临床指标中,体温、血象可监测子宫切口的愈合情况,但敏感性不高,超声检查能直观、无创伤,准确及动态观察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可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陈蕊娟[2](2019)在《剖宫产子宫肌层不同缝合方式对妊娠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采用Meta分析探讨剖宫产子宫肌层单层缝合与双层缝合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手术提供一定理论依据,避免剖宫产分娩的不良结局。方法:按照严格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通过检索万方数据、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isma等数据库,并辅以文献追溯,中文检索词以“剖宫产”“缝合方式”“瘢痕评估”“Meta”,英文检索词以Cesarean section、uterine closure、scar assessment、Meta analysis,搜集从1990年2016年6月公开发表的有关剖宫产子宫肌层不同缝合方式对妊娠结局影响关系的随机对照研究的中英文文献。并手工检索图书馆相关领域已出版的最新文献及20112016年学术会议相关报道。对纳入的相关随机对照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最终纳入18篇。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8篇,共15370例。与双层缝合比较,单层缝合的平均失血量更少(MD=-62.78,95%CI为-113.2412.32,P=0.01);住院天数更短(MD=-0.56,95%CI为-0.84-0.27,P=0.0001),但术后6月子宫残余肌层更薄(MD=-1.52,95%CI为-2.89-0.16,P=0.03),愈合率更低(MD=-1.52,95%CI为-2.89-0.16,P=0.03)。结论:剖宫产子宫肌层单层缝合与双层缝合术比较,单层缝合的失血量少、住院天数短,但在术后6月残余肌层厚度及子宫肌层愈合率方面,双层缝合更有优势。

杨丽华[3](2019)在《ERAS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术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上世纪90年代丹麦外科医师Henrik Kehlet教授最早提出加速术后康复(ERAS)的概念,它是基于循证医学的,由多学科医护人员协同进行的一系列围术期优化管理方案,目的是最大限度减轻手术创伤,降低患者围术期的应激反应,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加快器官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近年来ERAS理念被推广至肠道外科、肝胆外科、胸外科等多个外科学领域,被认为是安全有效的,但未见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的报道。2014年我国全面放开二胎生育政策,有剖宫产史而又再次妊娠的女性数量增多,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等不良妊娠结局的比例增加,临床处理难度大,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综合性的围术期处理方案来保证此类手术患者的术后快速康复。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患者剖宫产术中出血凶猛,引起出血性休克,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术中发生常规止血方法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时,常需要切除子宫来控制出血,子宫切除不仅使患者永久丧失生育功能,而且对女性患者造成心理负担。此外,剖宫产手术创伤较大,术后疼痛剧烈。目前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方法有许多,但各自存在一定的弊端。因此,根据此类患者的特点,如何优化手术方式减少剖宫产术中出血、减少子宫切除率,如何术后充分镇痛以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血栓形成,如何减轻围术期的应激反应,是加速患者快速康复的关键环节。近年来介入技术在产科领域不断发展和完善。在我院行剖宫产术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患者,术前先在介入下行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中胎儿娩出同时,立即用生理盐水充盈球囊行腹主动脉球囊暂时性阻断,在减少术中出血及手术相关发生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因此本论文第一部分回顾性分析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在剖宫产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优化手术方案,减少术中出血及手术相关并发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提供参考。术后镇痛是ERAS的关键环节之一,本论文第二部分以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剖宫产的胎盘植入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纳布啡复合超声引导下连续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产妇术后镇痛、应激反应和泌乳的影响,并与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比较,以探讨此类患者更理想的术后镇痛模式。第三部分根据论文前两部分的结果,并结合其他学科循证医学证实的ERAS方案,开展围术期ERAS方案的前瞻、随机、对照研究,和传统的围术期处理措施相比较,旨在为ERAS方案的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医学证据。第一部分回顾性分析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6年0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剖宫产术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113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B两组。A组54例患者先经股动脉行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同时,立即向球囊内注入生理盐水,充盈球囊阻断腹主动脉,术中充分止血后抽空球囊;B组59例剖宫产术中采用常规的止血方法,若出血仍无法控制则行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入量、子宫切除率;记录胎儿射线暴露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球囊阻断术的操作情况和相关并发症(下肢动脉血栓、股神经缺血性损伤、血肿形成等)、术后随访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输液量、子宫切除率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射线暴露时间为(5.17±1.91)s,剂量为(4.26±2.34)mGy。未见腹主动脉球囊阻断的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两组患者未见子宫附件明显异常。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术中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是安全有效的,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减少异体血输入量,降低子宫切除率,未见球囊阻断相关并发症。第二部分 纳布啡复合连续TAP阻滞对剖宫产患者术后镇痛、应激反应和泌乳的影响目的:探讨纳布啡复合超声引导下连续TAP阻滞对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术后镇痛、应激反应和泌乳的影响。方法:择期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下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剖宫产术患者70例,随机分TAP组和PCIA组,每组35例。术毕PCIA组行舒芬太尼PCIA;TAP组行纳布啡PCIA复合超声引导下双侧连续TAP阻滞,TAP阻滞穿刺置管成功后每侧给予0.2%罗哌卡因20mL,之后持续泵注6-8 mL/h至术后48h。观察以下指标:(①术后4h、8h、12h、24h、36h、48h时患者切口痛、内脏痛的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②术后48h内镇痛补救率、患者满意度、阿片类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③ELISA法检测患者术后12h、24h、48h血浆中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④检测术后24h、48h的血清催乳素浓度,记录产后初乳时间和产后48h的母乳喂养率;⑤术后TAP阻滞的平面变化和相关并发症(穿刺部位血肿、感染、严重腹壁损伤和局麻药中毒等)的发生情况。结果:最终TAP组29例患者,PCIA组30例患者完成此研究。①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切口痛VAS评分、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AP组患者术后12h、24h和36h时的内脏痛VAS评分明显低于PCIA组;②两组均无镇痛补救。TAP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PCIA组,TAP组术后48h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CIA组;③术后12h、24h、48h时点TAP组Cor、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PC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TAP组的初乳时间明显短于PCIA组,产后48h的母乳喂养率TAP组明显高于PCIA组,TAP组术后24h、48 h的血清催乳素浓度明显高于PC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连续TAP阻滞的平面范围在术后48h内相对固定(T9-L1),未见TAP阻滞的相关并发症。结论:纳布啡复合超声引导下连续TAP阻滞可改善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减少阿片类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减轻了术后应激反应,促进产妇尽早泌乳,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可作为术后多模式镇痛的选择。第三部分 ERAS方案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术的临床研究:前瞻随机对照研究目的:研究ERAS方案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术中的安全性,评价其与传统的围术期处理方案相比,是否可减少手术创伤和应激、减少相关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方法:2017年04月至2018年04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行剖宫产术的孕妇140例,随机分为ERAS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两组患者分别给予ERAS方案和传统的围术期处理方案。比较如下指标:①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入量、子宫切除率、术后输液量;②新生儿出生1 min和5 min时的Apgar评分;③术日晨早上7点(T0)、手术缝皮结束时(T1)、术后第1天早上7点(T2)、第5天早上7点(T3)空腹各时点的应激反应指标:血糖、血胰岛素及稳态模式评估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 C 反应蛋白(CRP)、Cor、白介素-1β(IL-1β)、IL-6、TNF-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浓度;④T0~T3免疫指标:总补体活性(CH50)、补体3(C3)、C4水平;⑤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指标(恢复排气和排便时间,术后恢复进食半流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⑥术后感染并发症、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并发症(血管破裂、下肢动脉血栓形成、股神经缺血性损伤等)、TAP阻滞并发症(穿刺部位血肿、感染、严重腹壁损伤、局麻药中毒等)的发生情况。结果:①ERA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输血量、术后1d、2d输液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无一例患者行子宫切除术,对照组有6例患者行子宫切除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新生儿在1min、5min时的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T0~T3时两组患者血糖、血胰岛素及HOMA-IR和血清CRP水平、血浆Cor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ERAS组T1~T3时的血清IL-1β浓度均明显下降(P<0.05),T1时的血清IL-6浓度明显升高(P<0.05),T1~T2时的血清TNF-α浓度明显降低(P<0.05),T1~T3时的血清IGF-BP3浓度明显降低(P<0.05)。④T0~T3时两组患者血清CH50、C4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3时ERAS组血清C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⑤ERAS组术后恢复排气和排便时间,术后恢复进食半流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日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未见术后感染、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并发症、TAP阻滞并发症。结论:ERAS方案可减少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术的术中出血,降低子宫切除的发生率,减轻围术期的应激反应,加快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了住院时间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ERAS方案在此类手术患者中安全可行,在临床应用上有推广价值。

勾玲会,赵栋[4](2014)在《剖宫产切口憩室的治疗进展》文中指出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形成可导致患者月经失调、痛经、不孕等[1]。其导致的继发性不孕症患者即使行人工辅助妊娠,也极易失败。本文较详细地描述了剖宫产切口憩室治疗的研究进展,为其诊疗提供参考。1剖宫产切口憩室的概念剖宫产切口憩室是指剖宫产术后,由于切口愈合缺陷,子宫切口处出现一个与宫腔相通的凹陷,该凹陷的下端瘢痕阻碍了经血的引流,经血积聚于凹陷内,导致经期延长、经间期阴道流血,甚至导致不

马宏[5](1996)在《1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所引起的经验教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所引起的经验教训大连市妇产医院(116012)马宏妇产医院手术室,临产手术病人大多滞产,极度疲劳、抵抗力下降。妊娠晚期剖宫产患者手术术后切口感染裂开完全是由于无菌操作、消毒隔离技术不严格所致。1.对引产患者,应由有经验的医生对患...

李丹丹[6](2007)在《74例因产后出血切除子宫的原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病例分析寻找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致产后出血子宫切除的产科因素,使每一位临床医师了解导致其发生的相关因素,并在实践工作中做好围产期预防工作,降低产后异常情况致子宫切除的发生。方法:对抽样调查到的近二十年间74例部分不同级别医院分娩的产妇因产后出血切除子宫病例作回顾性分析。分析内容为产妇的一般情况,产次,既往人流史或剖宫产史,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产后出血类型,子宫切除指征等;分析1987年-2006年间不同年代、分娩所在的不同级别医院、不同分娩方式下致产后出血子宫切除的原因;影响产后出血子宫切除原因的因素。应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相应的构成比,进一步分析影响产后出血子宫切除的相关因素。结果:(1)致产后出血子宫切除的原因包括:胎盘因素(32.4%),产褥感染(29.7%),子宫收缩乏力(24.3%),DIC(9.5%),子宫破裂(4.1%)。(2)致不同时限产后出血的原因构成比不同。其中致产时出血的原因包括:子宫收缩乏力45.0%,胎盘因素30.0%,DIC 17.5%,子宫破裂5.0%,产褥感染2.5%;致晚期产后出血的原因包括:产褥感染61.8%,胎盘因素35.3%,子宫破裂2.9%。(3)不同年代、不同分娩方式、不同级别分娩医院致产后出血子宫切除的原因构成比不同。①1987-1996年产后出血子宫切除原因顺位:产褥感染(53.8%),胎盘因素(23.1%),子宫破裂(15.4%),子宫收缩乏力(7.7%);1997-2006年产后出血子宫切除原因顺位:胎盘因素(34.4%),子宫收缩乏力(27.9%),产褥感染(24.6%),DIC(11.5%),子宫破裂(1.6%)。②经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子宫切除的原因顺位:胎盘因素(34.3%),子宫收缩乏力(31.4%), DIC(17.1%),产褥感染(11.4%),子宫破裂(5.7%);剖宫产分娩产后出血子宫切除的原因顺位:产褥感染(46.2%),胎盘因素(30.8%),子宫收缩乏力(17.9%), DIC(2.6%),子宫破裂(2.6%)。③产后出血子宫切除原因中,省级医院顺位:产褥感染(50.0%),胎盘因素(50.0%);市(县)级医院顺位:胎盘因素(30.2%),子宫收缩乏力(30.2%),产褥感染(26.4%), DIC(9.4%),子宫破裂(3.8%);镇级医院顺位:胎盘因素(60.0%),子宫收缩乏力(40.0%);个体诊所顺位:产褥感染(66.7%),子宫破裂(16.7%), DIC(16.7%);家中顺位:胎盘因素(50.0%),产褥感染(25.0%), DIC(25.0%)。结论:(1)因产后出血导致子宫切除的原因包括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子宫破裂、产褥感染、DIC,其中以胎盘因素所占比重最大。(2)不同原因在致不同时限产后出血中所占的比重不同,产时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晚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产褥感染。(3)抽样调查结果显示,1997-2006年较1987-1996年致产后出血子宫切除原因构成比发生明显变化,前十年的主要原因为产褥感染,后十年胎盘因素已成为首要因素。(4)胎盘因素是阴道分娩患者中致产后出血子宫切除的主要原因;产褥感染是剖宫产分娩患者中致产后出血子宫切除的主要原因。(5)基层医院分娩患者,其发生产后出血子宫切除的比例高。(6)经产妇、多胎、有剖宫产史或人流史的患者,产后出血子宫切除的比例高。(7)贯彻落实围产期保健,及时发现高危妊娠;实行计划生育,减少人工流产、引产及多孕多产;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严禁非法接生;提高各级医院尤其是乡镇基层医院产科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严格操作规范,是降低产后出血导致子宫切除的主要措施。

白滨[7](2020)在《无创皮肤缝合器在张力性切口愈合过程中的应用及疗效评估》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张力性切口在整形外科的临床工作中非常常见,切口的张力过大可导致缝合后的切口边缘皮肤切割伤、组织坏死、切口裂开及瘢痕过宽和增生,更甚者可出现切口的经久不愈或愈合后出现严重的瘢痕增生或挛缩畸形。因此,确保张力性手术切口一期甲级愈合及最大程度预防切口愈合后的瘢痕增生是整形外科治疗中的重点和难点。硅凝胶敷料是目前临床上预防和治疗瘢痕的常用药物,已成为了临床上治疗瘢痕的一线非侵入性药物,是评估新治疗瘢痕的药物或方法的常用参照物。无创皮肤缝合器是最近几年出现的新技术,最初是用来闭合骨科、妇产科、心外科等科室的常见手术切口,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靠的特点。在临床应用中,我们发现无创皮肤缝合器在拉拢闭合切口的同时,能够拉近切口周围2cm区域的皮肤,可以有效的减轻切口张力,并对切口有一定的制动固定作用的,能促进张力性切口的愈合和减轻切口瘢痕增生。张力性切口的可发生于活动度小的部位如胸、背部,也可发生于活动度大的部位如肘、膝关节部。本研究将无创皮肤缝合器和硅凝胶敷料应用于肘关节部和胸、背部的张力性切口,通过分别对比应用无创皮肤缝合器和硅凝胶敷料的张力性切口的切口愈合及术后瘢痕增宽、增生情况,来评估无创皮肤缝合器对促进张力性切口愈合及预防术后瘢痕增宽、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手术后形成张力性切口的120例患者,其中肘关节部张力性切口患者60例,胸、背部张力性切口患者60例。将两组切口患者分别按病人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均分为缝合器组(n=15)、硅凝胶组(n=15)、联合组(n=15)及对照组(n=15)。所有张力性切口均减张缝合皮下组织及真皮层、美容缝合皮肤。缝合器组:美容缝合皮肤后清洁皮肤表面,在切口两侧固定无创皮肤缝合器,无创皮肤缝合器至少持续固定3个月。联合组:美容缝合皮肤后,在切口两侧固定无创皮肤缝合器,拆线后3天后加用硅凝胶,无创皮肤缝合器和硅凝胶都至少应用3个月。硅凝胶组:美容缝合皮肤,拆线后3天开始应用硅凝胶,至少应用3个月;对照组:无其他抗瘢痕处理。所有切口均于术后14天拆线,拆线时,观察切口愈合情况,记录各组患者切口不同愈合级别的例数。随时记录出现切口裂开并发症的例数。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对各组患者进行随访,采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各组患者切口瘢痕的宽度及采用新版温哥华瘢痕评估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 VSS)对各组患者术后切口瘢痕增生情况进行评分。将所得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最终肘关节部的张力性切口:对照组有3例脱落,硅凝胶组有2例脱落,缝合器组有2例脱落,联合组有2例脱落;胸、背部张力性切口:对照组有2例脱落,硅凝胶组有2例脱落,缝合器组有2例脱落,联合组有2例脱落。共103名患者完成实验,其中肘关节组51名,胸背部组52名,患者年龄、性别、手术部位、切口的长度及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切口愈合情况:肘关节部张力性切口的联合组和缝合器组切口的甲级愈合率均明显高于硅凝胶组和对照组切口的甲级愈合率(P<0.05)。胸、背部张力性切口患者联合组和缝合器组切口的甲级愈合率均明显高于硅凝胶组和对照组切口的甲级愈合率(P>0.05)。2.切口裂开情况:肘关节部和胸、背部张力性切口患者的联合组和缝合器组切口裂开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硅凝胶组和对照组切口裂开的发生率(P>0.05)。3.瘢痕宽度的比较: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肘关节部和胸、背部张力性切口患者的联合组、缝合器组、硅凝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切口瘢痕宽度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部位的联合组、缝合器组、硅凝胶组、对照组四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切口瘢痕宽度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联合组、缝合器组术后切口瘢痕宽度均小于硅凝胶组患者术后切口瘢痕宽度(P<0.05),联合组、缝合器组术后切口瘢痕宽度均小于对照组术后切口瘢痕宽度(P<0.05),联合组和缝合器组、硅凝胶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切口瘢痕宽度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切口术后瘢痕VSS评分:肘关节部和胸、背部张力性切口患者联合组、缝合器组、硅凝胶组、对照组各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术后瘢痕VSS评分总分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个部位的联合组、缝合器组、硅胶组术后瘢痕VS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术后瘢痕VSS评分(P<0.05)。肘关节部张力性切口患者:术后1个月,联合组、缝合器组、硅胶组三组术后瘢痕VSS评分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随访时,联合组术后瘢痕VSS评分小于缝合器组术后瘢痕VSS评分(P>0.05);联合组、缝合器组术后瘢痕VSS评分均小于硅凝胶组术后瘢痕VSS评分(P<0.05)。胸、背部张力性切口患者:术后1个月,联合组、缝合器组、硅胶组三组术后瘢痕VSS评分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联合组、缝合器组术后瘢痕VSS评分均小于硅胶组术后瘢痕VSS评分(P<0.05)。但联合组术后瘢痕VSS评分小于缝合器组术后瘢痕VSS评分(P>0.05)。术后6个月,联合组术后瘢痕VSS评分小于硅胶组术后瘢痕VSS评分(P<0.05)。联合组术后瘢痕VSS评分小于缝合器组术后瘢痕VSS评分(P>0.05)。缝合器组术后瘢痕VSS评分小于硅胶组术后瘢痕VSS评分(P>0.05)。结论(1)无创皮肤缝合器可以有效促进张力性切口的愈合,减少切口裂开的发生,在关节部位应用效果更明显。(2)无创皮肤缝合器可以明显的减轻张力性切口术后瘢痕的增宽,硅凝胶对张力性切口术后瘢痕的宽度影响较小。(3)无创皮肤缝合器及硅凝胶都能够减轻张力性切口术后瘢痕的增生,无创皮肤缝合器的效果更好,尤其是在活动度较大的关节部位,二者联用效果优于单独应用。

李佩琦[8](2016)在《产后生化汤促足月分娩后子宫复旧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子宫复旧是产褥期最重要的变化之一。产褥期是正常生理期而并非病理期,在此期间母体最大的变化是生殖系统的恢复,医学上所能起到的非创伤性辅助作用的是促进子宫复旧。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产褥期康复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也对产后恢复至非孕状态的期望更高。在促进产后子宫快速复旧、产后整体康复上现代医学没有显着有效的方法,西医对于子宫复旧不良患者通常是对症治疗,常规运用宫缩剂或者物理疗法。中医根据产褥期妇女的生理状况和发病机制,总结出亡血伤津、瘀血内阻、多虚多瘀的特点,治疗用药多以“活血化瘀,补养气血”为主,临床再结合病情进行辨证论治。在促进产后子宫复旧方面有着独到之处。目的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评价产后生化汤方对促进足月分娩后子宫复旧的确切的疗效及其临床运用时的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且经排除标准筛选后的顺产和剖宫产产妇各84例,分别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服用产后生化汤;对照组服用生化汤,连服7天后,观察、比较产后子宫底下降高度、恶露量及持续时间、B超测量子宫体积及B超下宫腔积液、宫腔线闭合情况、子宫复旧不良发生率、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估。实验研究以健康雌性SD性成熟大鼠(200-220g)40只为实验对象,随机选10只作为空白组,剩下30只受孕成功后分设3个组(对照组、生化汤组照及产后生化组),生化汤组和产后生化汤组于大鼠分娩后分别灌胃7天后观察各组大鼠子宫湿重系数及组织病理学的情况,并进行检验分析,从实验的角度验证产后生化汤的临床疗效。结果1.临床研究(1)子宫复旧方面:产后生化汤对于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妇,均能促进其产后宫底下降、减少恶露量、缩短恶露干净时间,促进子宫缩复,且效果优于生化汤(P<0.05)。 (2)药物安全性:在治疗及其观察过程中,未发现服用产后生化汤的受试者出现肝肾功能损伤、胃肠道及过敏反应。2.动物实验(1)子宫湿重系数:与空白组相比,对照组、生化汤组的大鼠子宫湿重系数均有显着差异(P<0.05) 产后生化汤组则无显着差异(P>0.05) 生化汤组、产后生化汤组与对照组有显着差异(P<0.05);生化汤组与产后生化汤组有显着差异(P<0.05)。(2)病理组织图片:与空白组(图12)相比,对照组(图78)内膜不平整,宫腔增大,间质炎性细胞增多,腺体增生明显,平滑肌层可见明显出血点,间质部分充血水肿,可见中等量散在的含铁血黄素,提示陈旧性出血,肌层变薄,血管扩张明显;生化汤组(图56)可见少量炎细胞浸润,腺体增生,间质、肌层均有出血,见少量含铁血黄素;产后生化汤组(图34)间质轻度水肿,少量出血,上皮细胞、肌层与空白组无明显区别。结论产后生化汤能促进产后宫底下降、减少恶露量、缩短恶露干净时间,加强子宫缩复,在促进产后子宫复旧上有明确疗效且服用安全,可未来在临床上的广泛推广应用

肖彩霞[9](2018)在《孕前两种不同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比较孕前改良Shirodkar法宫颈环扎术与孕前腹腔镜下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探讨孕前改良Shirodkar法宫颈环扎术在宫颈机能不全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01月至2016年06月因子宫颈机能不全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就诊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1例。根据不同术式分为:孕前改良Shirodkar法宫颈环扎术组(VCC组)28例,孕前腹腔镜下宫颈环扎术组(LCC组)33例,从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总住院天数、妊娠结局、新生儿出生体重及新生儿健康状况(存活或死亡)等方面评价两种术式在宫颈机能不全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1、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白细胞计数、既往中晚孕期流产次数及产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LCC组1例患者有轻微膀胱损伤,予手术缝合,术后无不适;VCC组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出现切口感染1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出现手术切口渗血1例,经比较两组手术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妊娠结局比较:VCC组术后28例患者均自然受孕(单胎),术后妊娠率100%,LCC组术后32例自然受孕(单胎),1例因备孕时间短及随访时间不够长尚未受孕,术后妊娠率97.0%,经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流产、手术成功、术后早产、足月妊娠、总妊娠天数、新生儿存活及新生儿体重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CC组4例(14.3%)因胎位异常剖宫产分娩,LCC组32例(100%)均经剖宫产分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孕前改良Shirodkar法宫颈环扎术与孕前腹腔镜下宫颈环扎术对宫颈机能不全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相似,但改良Shirodkar法宫颈环扎术环扎带拆除较易、医疗费用低及手术后可经阴道分娩,故改良Shirodkar法宫颈环扎术更具优势;2、孕前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具有安全可靠性,手术技能易于掌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单可记[10](2019)在《云南省主要产科急危重症的相关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二孩政策”前后产科重症患者临床特点的变化[背景及目的]尽管妊娠不是一种疾病,但迄今为止,在全球范围内孕产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由于妊娠的生理变化使得孕产妇成为一个独特的人群。与一般患者相比,妊娠的生理变化使得怀孕妇女更容易受到危及生命的合并症/基础疾病的影响,并且这些因素也使得临床医生更加难以识别。多数文献从流行病学的角度进行描述产科重症患者,较为常见的产科危重病种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科出血、产褥感染、妊娠急性脂肪肝、围产期心肌病、羊水栓塞以及各种妊娠期合并的内、外科基础疾病。但从全球范围内来看,有关产科重症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因地区不同而不同。而由于转入ICU的产科患者的数据更加详细,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产科危重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对转入ICU的产科患者的研究可能是比较接近产科危重疾病监测的最佳方法之一。另外,近年来ICU在降低危重孕产妇死亡率方面已经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我国近年来高剖宫产率的历史遗留了大量的瘢痕子宫妇女,并于2015年10月全面实施的“二孩政策”,以及高龄孕产妇的增加和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使得这些妇女面临着妊娠和分娩的较大风险。本研究目的是探索“二孩政策”前后产科重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结局的变化,为降低孕产妇发病率和死亡率寻找理论依据。[方法]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2007年1月1日-2019年6月30日期间,转入ICU的产科重症患者进行回顾。回顾的对象其中包括本院产科转入ICU的产科重症患者和其他医院直接转入ICU的产科重症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第1组:2007年1月1日-2016年5月31日期间转入ICU的产科重症患者;第2组:2016年6月1日-2019年6月30日期间转入ICU的产科重症患者。通过住院病历收集数据,包括一般资料,转入ICU的主要原因(ICU第一诊断),疾病严重程度,ICU内的主要干预等数据,比较两组患者之间转入ICU的主要原因,一般资料、临床特征,主要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及母亲结局。另外,按照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孕产妇死亡疾病编码-10(ICD-10)将产妇死亡原因分为:直接产科因素死亡和间接产科因素死亡。[结果]①研究期间,本院共计分娩63703人次。两组共计转入ICU 540例产科重症患者,其中第1组共计376例(本院340例,外院36例),第2组共计164例(本院159例,外院5例)。本院孕产妇ICU转入率0.78%(499/63703)。②在转入ICU主要原因中以产科因素为主,前五位原因依次是产后出血,妊娠合并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脓毒症和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其中,第2组患者产后出血(P=0.02)和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P<0.01)的比例更高,但脓毒症患者的比例较前下降(P=0.04)。③在一般资料和临床特征的比较中,第2组患者年龄更大,孕次、产次、流产次数更多,失血量更大,ICU住院天数和总住院天数均更长(均P<0.05),而通过介入栓塞动脉止血的比例更高,ICU内机械通气的比例也更高(均P<0.05)。④在主要妊娠并发症/合并症的比较中,第2组产后出血的比例较高,其中以胎盘因素导致产后出血的比例升高,宫缩乏力的因素下降(均P<0.05)。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及甲状腺问题的比例均增加,但HELLP综合征、先心病的比例较前下降(均P<0.05)。⑤研究期间,孕产妇死亡共计13例(本院8例,外院5例)。其中,10例间接产科因素死亡,3例直接产科因素死亡。本院孕产妇死亡率(MMR)为 12.6/10 万(8/63703),濒临死亡率(MNMR)为 536.9/10 万(342/63703)。其中,因产科大出血死亡的比率为4.7/10万(3/63703)。[结论]研究期内,重症孕产妇转入ICU的主要原因仍以产科因素为主,分别为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脏病和脓毒症;“二孩政策”之后,短期内年分娩数量达到顶峰,转入ICU的重症孕产妇数量也随之上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增加,其中胎盘因素导致的产后出血比例增加而宫缩乏力所占的比例下降,失血量增加,住院时间延长,ICU内机械通气的比例增加;孕产妇的死亡比率和濒临死亡率无明显变化。孕产妇死亡原因中以间接产科因素死亡(妊娠期的合并症/并发症)为主,而直接产科因素死亡因素中唯有产科大出血(死亡率为4.7/10 万)。第二部分云南省33家医院妊娠期完全性子宫破裂的临床分析[背景及目的]妊娠期完全性子宫破裂是一种罕见的围产期并发症,临床上通常与灾难性的母儿结局相关。而且妊娠期完全性子宫破裂通常因产科大出血而导致母儿死亡。但由于妊娠期完全性子宫破裂的发生率较低,使得临床医生对妊娠期完全性子宫破裂发生的危险因素缺乏充分的了解。而且之前有关子宫破裂的研究报告基本上都是在有限的时间间隔内进行的小样本的临床报告。国际上,检索到的有关妊娠期完全性子宫破裂的大样本、长期限的临床研究有沙特阿拉伯为期20年的报告(49例,发生率为0.04%)和挪威为期42年的报告(173例,发生率为0.013%)。而在国内,有关妊娠期子宫破裂的报告基本都是临床个案报道。另外,在有关此方面的大多数研究中作者都使用了国际诊断编码。但这些诊断编码却不能区分灾难性的完全性子宫破裂和基本无害的部分性子宫破裂的类型。并且妊娠期完全性子宫破裂预计会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而显着增加。因此,我们需要更准确地了解完全性子宫破裂的危险因素。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在云南省内,近十四年间,33家医院中妊娠期完全性子宫破裂的发生率、常见病因、临床特征及母儿结局。[方法]以病例报告表(Cases Report Form,CRF)的形式调查,在200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 1日,云南省各级医院妊娠期完全性子宫破裂的发生情况。收集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分娩特征、术中所见以及母儿结局,然后按照子宫有无瘢痕史将其分为瘢痕组和无瘢痕组,对比分析这些指标,并对符合随访条件的母儿进行随访。[结果]云南省33家医院共105例妊娠期完全性子宫破裂,其中瘢痕组65例,无瘢痕组40例。调查期间妊娠期完全性子宫破裂的总体比例0.012%。瘢痕组妇女不良孕史、妊娠期糖尿病、子宫原瘢痕破裂比例较高(P<0.05)。无瘢痕组患者高龄产妇、巨大儿、梗阻性难产和医源性产程加速(缩宫素使用不当)、产程中子宫破裂、失血性休克、死胎死产的比例更高(P<0.05)。瘢痕组以原瘢痕破裂为主并以子宫下段累及较多,无瘢痕组以梗阻性难产为主并以子宫颈受累为主(均P<0.05)。瘢痕组新生儿窒息率和NICU的转入率较高,无瘢痕组死产和新生儿早期死亡情况更常见(均P<0.05)。105例妇女中,8例(7.6%)妇女死亡(瘢痕组3例,无瘢痕组5例),胎儿宫内死亡68例(64.8%),新生儿窒息13例(12.4%)。在成功随访的46例母亲中43例因避孕措施而未孕,再次妊娠者3例,其中2例意外妊娠早期人工流产,1例计划妊娠并于妊娠第38周再次剖宫产成功分娩,母儿结局良好。成功随访的13名儿童均正常发育。[结论]瘢痕子宫破裂的主要危险因素主要是剖宫产史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史;无瘢痕子宫破裂主要危险因素是胎位异常所致难产、多胎妊娠、滥用催产素类药物、不当的宫内操作以及分娩管理不善等因素。子宫破裂的临床症状以产前剧烈腹痛,胎心异常,失血性休克,产前阴道流血为主要表现,其中无瘢痕子宫破裂者的组织损伤更重,失血更多,母儿结局预后更差,临床上也更容易延迟其诊断。第三部分 近十年围产期子宫切除的病因和母亲结局[背景及目的]围产期子宫切除与产科大出血的死亡率密切相关。本研究回顾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十年来所有围产期子宫切除病例。探索围产期子宫切除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产妇临床特征,围手术期及术中情况,并发症及结局。[方法]回顾200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所有子宫切除病例。按照术前是否计划子宫切除情况将其分为两组:计划性子宫切除组和非计划性子宫切除组。从住院病历系统收集产妇的一般资料,术前基本资料,麻醉方式,术中特征,子宫切除主要指征,胎盘异常的类型,转入ICU的情况以及ICU内主要干预,以及术后主要并发症等资料。组间变量的比较,根据资料类型分别采用x2检验、t检验(正态分布)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和Mann-Whitney U检验(非正态分布)。[结果]①研究期间,本院共计分娩51152人次,围产期子宫切除共计133例,其中计划性子宫切除组49例,非计划性子宫切除组84例,总体围产期子宫切除率为2.6/1000(133/51152);其中68.4%(91/133)的妇女至少有一次剖宫产史。②133例围产期子宫切除时机的分布情况为,54.1%的发生在剖宫产术中,31.6%的发生在剖宫产术后,14.3%的发生在阴道分娩后。③围产期子宫切除术的主要指征为胎盘异常(71.4%),宫缩乏力导致的出产后大出血(13.5%)和凝血功能障碍(5.3%)。④胎盘异常的危险因素主要与患者的剖宫产史有关。⑤88.7%(118/133)的妇女术后需要转入ICU管理。⑥围产期子宫切除的产妇常见的并发症有发热,急性肾损伤,膀胱损伤,切口感染和DIC。⑦在产妇特征中,计划性子宫切除组妇女术前血红蛋白水平高于非计划性子宫切除组妇女。但在麻醉和围手受术期处理方面,与计划性子宫切除组相比较,非计划性子宫切除组妇女全身麻醉比例更高,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失血量和液体输注量更多,缩血管药物使用的比例更高,但术后血红蛋白更低。⑧133例围产期子宫切除妇女中共计死亡3例,其中在计划子宫切除组中的1名妇女因疤痕子宫并凶险型前置胎盘伴穿透膀胱,导致失血性休克而死亡;在非计划子宫切除组中2名妇女分别为子宫破裂和羊水栓塞合并失血性休克而死亡。[结论]围产期子宫切除的常见指征有胎盘异常,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大出血以及凝血功能障碍。其中导致胎盘异常的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剖宫产史。与计划性子宫切除妇女相比,非计划性子宫切除妇女围手术期的情况更为复杂。第四部分 休克指数对产后出血的识别及其不良事件的预测作用[背景及目的]尽管在过去的25年中,因产科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人数有所减少,但它依然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直接产科因素。据报告,2015年全球因产科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人数超过80,000人。并且数据表明,在全球范围内由产科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构成比为29.3%,导致产妇严重不良结局的构成比为26.7%,但这些数据存在区域差异。造成这些数据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目前产科出血的定义本身标准的不统一,或定义的标准本身存在缺陷。同时,也造成临床上不能满足对产科出血的早期识别,且临床上达不到简单易用的程度。比如,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产科出血的定义:阴道分娩失血量>500ml,剖宫产分娩失血量>1000ml。但经研究发现,许多失血量>500ml的孕产妇并无任何不良临床后果,而有些孕产妇即使失血量较少,但仍会出现临床不良后果的风险。此外,按照分娩方式进行划分的产科出血的定义也令人困惑:为何阴道分娩后失血量达到500rnL就会对产妇造成临床不良后果的风险,而剖宫产分娩后失血量达到500mL却不会造成临床不良后果风险?所以,在临床上除了对失血量的准确评估是一个难点之外,可能还要考虑孕产妇的基础健康状况的影响。因为基础健康状况较好的妇女通常可以承受一定程度的失血量,而不会出现重要器官灌注失代偿的情况(通常>1000 mL)。换言之,产科出血的定义既要考量患者实际的失血量,同时还要考量患者器官灌注的临床表现。比如,患者的生命体征或血流动力学或一些代谢指标(酸中毒、碱缺失、血乳酸)的情况。这些指标的变化均能够及时提醒临床医生对产科出血的识别和初步评估孕产妇失血的程度。但是临床上需要一个能够及时识别产科出血,并且这个指标还要尽可能地适用于所有医疗场景,比如不仅适用于产科专科医生,还可适用于全科医生,急诊科医生,甚至其它的非产科专业医生。最重要的是要具备简单快速,床旁易用的特点。初步研究表明,休克指数可能是一个具备上述这些要求的指标。休克指数(Shock index,SI)虽然使用常规的个体生命体征(脉搏和收缩压)来评估低血压的准确性,但它们的简单组合可能会将一般常规的临床参数转变为更准确的、能够及时反映低血容量指标。休克指数是通过心率除以收缩压进行计算的,并且可以利用生命体征来提高个体化的预测能力,这有助于早期个体化识别产科出血。目前,国际上有关休克指数在产科出血中的使用方兴未艾,而国内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资料较少,多为综述且语焉不详。为此,我们就有关休克指数对产科出血的识别和对产科出血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预测作用进行观察和探索。[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收治的8240例患者,排除多胎妊娠,高血压,心脏病,甲状腺问题,产前出血患者以及资料不全者,仅纳入剖宫产且产后出血(产后24h失血量≥1000ml)患者作为观察组,共计70例;按照剖宫产方式(紧急剖宫产/择期剖宫产)和麻醉方式(局部麻醉/全身麻醉)进行匹配70例非产后出血患者(产后24h失血量<1000ml)作为对照组。收集入院时和产后24h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产后24h失血量,产后出血l0min,30min的心率、收缩压、不同时间SI(SI1=入院时、S12=产后出血10min、SI3=产后出血30min),不良事件(大量输血,侵入性操作和转入ICU)等各指标。比较两组各指标的统计学差异;使用相关分析探讨SI与失血量和输血量的相关性;使用ROC观察SI对失血量和不良事件的预测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急诊剖宫产均为46(65.7%)人,择期剖宫产均为24(34.3%)人。观察组和对照组局部麻醉均为45(64.3%)人,全身麻醉均为45(35.7%)人。两组之间年龄,产次,孕周,孕前BMI,入院时HR、SBP、Hb、SI均无显着差异(均P>0.05),两组入院时的休克指数(SI1)总体中位数和四分位数是0.75(0.68-0.84);对照组的产后出血10minSBP和产后出血30min的SBP均高于观察组,而观察组的产后出血10minHR和产后出血30min的HR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产后出血10minSBP,产后出血30minSBP均高于观察组,而观察组SI2,SI3,产后24h失血量,住院天数和ICU转入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均P<0.01)。另外,SI2和SI3均高于SI1,且以SI2最高。相关性分析显示,SI2和SI3均与产后24h失血量和输血量呈明显正相关。ROC曲显示,SI2和SI3均对24h失血量,输血量,侵入性操作和术后转入ICU均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结论]休克指数对产后出血的失血量,输血量以及产后出血患者的不良事件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二、1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所引起的经验教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所引起的经验教训(论文提纲范文)

(1)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预防和展望
7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2)剖宫产子宫肌层不同缝合方式对妊娠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剖宫产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1.2 剖宫产的手术指征
    1.3 剖宫产存在的争议及相关文献
        1.3.1 剖宫产存在争议
        1.3.2 相关文献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资料来源
        2.2.2 文献检索过程
        2.2.3 文献纳入和剔除标准
        2.2.4 文献筛选
        2.2.5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2.2.6 纳入文献资料提取
    2.3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2.3.1 异质性检验
        2.3.2 敏感性分析
        2.3.3 发表偏倚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入选文献检索
    3.2 文献特征列表
    3.3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3.4 Meta分析结果
        3.4.1 子宫裂开与剖宫产子宫肌层单层/双层缝合
        3.4.2 术后6 月子宫残余肌层厚度与剖宫产子宫肌层单层/双层缝合
        3.4.3 术后6 月子宫肌层的愈合率与剖宫产子宫肌层单层/双层缝合
        3.4.4 发热与剖宫产子宫肌层单层/双层缝合
        3.4.5 子宫内膜炎与剖宫产子宫肌层单层/双层缝合
        3.4.6 伤口感染与剖宫产子宫肌层单层/双层缝合
        3.4.7 输血与剖宫产子宫肌层单层/双层缝合
        3.4.8 平均失血量与剖宫产子宫肌层单层/双层缝合
        3.4.9 手术持续时间与剖宫产子宫肌层单层/双层缝合
        3.4.10 住院天数与剖宫产子宫肌层单层/双层缝合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研究的创新性
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缩略词表
附录二 单层和双层的缝合方式
附录三 子宫肌层残余肌的形成
综述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3)ERAS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术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简表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回顾性分析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纳布啡复合连续TAP阻滞对剖宫产患者术后镇痛、应激反应和泌乳的影响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ERAS方案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术的临床研究: 随机前瞻对照研究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加速术后康复理念的临床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4)剖宫产切口憩室的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剖宫产切口憩室的概念
2 剖宫产切口憩室的成因
3 剖宫产切口憩室的诊断
4 剖宫产切口憩室的治疗

(6)74例因产后出血切除子宫的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致谢

(7)无创皮肤缝合器在张力性切口愈合过程中的应用及疗效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临床资料和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张力对瘢痕增生的作用及减张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8)产后生化汤促足月分娩后子宫复旧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研究背景
    目的
    方法
    结果
    结论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一、子宫复旧的定义
        二、子宫复旧的生理变化
        三、内膜细胞分子生物学变化
        四、子宫复旧程度的判断
        五、子宫复旧不良的概述
        六、子宫复旧不良的治疗
    第二节 传统医学研究概况
        一、中医对产后病的概述
        二、产后病的发病特点
        三、中医对产后子宫复旧不良的认识
        四、中医治疗原则与现状
第二部分 临床与实验研究
    第一节 临床研究
        一、病例来源
        二、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三、分组与试验方法
        四、试验观察指标
        五、受试者出院后的随访
        六、统计学方法
        七、研究结果
    第二节 实验研究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一、临床研究部分
        二、动物实验部分
第三部分 组方研究与讨论
    一、产后生化汤选方依据
    二、产后生化汤组方依据
    三、产后生化汤的辨证依据
    四、产后生化汤对产后子宫复旧的疗效评价
    五、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附录2:大鼠子宫病理切片图片
    附录3:产足月分娩后子宫复旧临床观察表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附件

(9)孕前两种不同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或定义
    1.3 宫颈环扎术指征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收集资料
2 研究方法
    2.1 术前准备
    2.2 仪器设备
    2.3 手术方法
        2.3.1 手术时间
        2.3.2 麻醉方法
        2.3.3 手术步骤
    2.4 围手术期处理
    2.5 环扎带拆除时机及方法
    2.6 术后随访
    2.7 观察指标
        2.7.1 术中术后指标
        2.7.2 宫颈环扎术与妊娠结局
    2.8 伦理学问题
    2.9 质量控制
    2.10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两种不同宫颈环扎术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3.2 两组不同宫颈环扎术患者术中情况比较
    3.3 两组妊娠结局的比较
4 讨论
    4.1 宫颈机能不全的诊断
    4.2 宫颈机能不全的病因
    4.3 宫颈机能不全的治疗
        4.3.1 非手术治疗
        4.3.2 手术治疗
    4.4 宫颈环扎术手术并发症
    4.5 宫颈环扎术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4.5.1 经阴道宫颈环扎术与经腹宫颈环扎术比较
        4.5.2 孕前宫颈环扎术与孕期宫颈环扎术疗效比较
    4.6 结果分析
    4.7 改良Shirodkar法宫颈环扎术
        4.7.1 改良Shirodkar法宫颈环扎术的创新性
    4.8 两种不同宫颈环扎术的比较
展望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宫颈机能不全的诊治进展
    1 宫颈机能不全病因病机
        1.1 先天因素
        1.2 后天损伤
        1.3 其他因素
    2 宫颈机能不全诊断
    3 宫颈机能不全的治疗
        3.1 宫颈环扎术的手术时机
        3.2 宫颈环扎术指征及禁忌症
        3.2.1 宫颈环扎术指征
        3.2.2 宫颈环扎术禁忌症
        3.3 环扎材料
        3.4 宫颈环扎术的演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10)云南省主要产科急危重症的相关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二孩政策”前后产科重症患者的临床特点的变化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云南省33家医院妊娠期完全性子宫破裂的临床分析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近十年围产期子宫切除的病因和母亲结局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休克指数对产后出血的识别及其不良事件的预测作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 危重产科学相关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1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所引起的经验教训(论文参考文献)

  • [1]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分析[D]. 张林. 安徽医科大学, 2014(11)
  • [2]剖宫产子宫肌层不同缝合方式对妊娠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D]. 陈蕊娟. 兰州大学, 2019(03)
  • [3]ERAS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术的应用[D]. 杨丽华. 郑州大学, 2019(02)
  • [4]剖宫产切口憩室的治疗进展[J]. 勾玲会,赵栋. 中国临床医学, 2014(01)
  • [5]1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所引起的经验教训[J]. 马宏. 实用护理杂志, 1996(01)
  • [6]74例因产后出血切除子宫的原因分析[D]. 李丹丹. 吉林大学, 2007(03)
  • [7]无创皮肤缝合器在张力性切口愈合过程中的应用及疗效评估[D]. 白滨. 郑州大学, 2020(02)
  • [8]产后生化汤促足月分娩后子宫复旧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李佩琦.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02)
  • [9]孕前两种不同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临床疗效分析[D]. 肖彩霞.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8(02)
  • [10]云南省主要产科急危重症的相关临床研究[D]. 单可记.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教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