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症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症50例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症50例(论文文献综述)

闫怡洁[1](2021)在《少腹逐瘀颗粒联合通络方保留灌肠治疗血瘀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用少腹逐瘀颗粒联合通络方保留灌肠治疗血瘀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IL-6、TNF-α水平、中医症候和局部体征的改善情况以及输卵管再通率和妊娠率,进而总结出一种简、便、廉、验的中医治疗方法及药物,提高对本病的临床治疗水平,更好地为广大患者解除身心病痛。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内服少腹逐瘀颗粒联合通络方保留灌肠50例,对照1组通络方保留灌肠50例,对照2组内服少腹逐瘀颗粒50例。以1个月经周期(月经干净后连用2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对比治疗前后血清IL-2、IL-6、TNF-α水平、中医症候和局部体征的改善情况以及输卵管再通率和妊娠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三组患者治疗前对年龄、病程、不孕类型、输卵管病变情况、中医症候积分、局部体征积分、血清IL-2、IL-6、TNF-a水平等进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对三组输卵管通畅情况进行分析,总有效率分别为87.23%、51.02%、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组输卵管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对照1组优于对照2组。3.治疗后对三组中医症候积分疗效进行评价,总有效率分别为93.62%、65.31%、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组的中医症候积分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对照1组优于对照2组。4.治疗后对三组局部体征积分疗效进行评价,总有效率分别为91.49%、73.47%、2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组的局部体征积分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对照1组优于对照2。5.治疗后对三组血清IL-2、IL-6、TNF-a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组的血清IL-2、IL-6、TNF-a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而对照1组优于对照2组。6.治疗结束后半年内,观察其妊娠情况,其中治疗组妊娠率为57.44%;对照1组妊娠率为26.53%;对照2组妊娠率为4.00%,对三组妊娠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组的妊娠率明显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对照1组的妊娠率优于对照2组。结论1.少腹逐瘀颗粒联合通络方保留灌肠治疗血瘀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安全、有效。2.单用通络方保留灌肠疗效优于单用少腹逐瘀颗粒内服。3.内外合治疗法疗效优于单一疗法,可有效提高输卵管的复通率及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焦岩[2](2020)在《多模态超声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在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复发性自然流产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复发性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指与同一性伴侣连续发生3次及3次以上的自然流产。RSA病因复杂,常见的原因包括染色体异常、免疫功能异常、内分泌异常、黄体功能不全、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约30-40%的RSA原因不明。近年来,有关子宫内膜容受性(endometrial receptivity,ER)评价在RSA中的应用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大量研究认为,超声通过监测内膜厚度、内膜形态、内膜运动、内膜容积、内膜及内膜下血流分布等情况,可以用于评估ER,具有临床实用性,但各指标的单独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关于多模态超声评分评价RSA患者ER的研究并不多,且尚无公认的指南供临床医师参考。为此,本研究进行了尝试性研究,旨在探讨应用多模态超声评分评估黄体功能不全所致RSA患者ER的临床价值。本研究中,第一步,设立正常对照组和黄体功能不全所致RSA的病例组,每组均为100例,对全部受检者行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多模态超声评估;第二步,对黄体功能不全所致RSA组100例受检者进行治疗,分为地屈孕酮片组50例,地屈孕酮片结合复方玄驹胶囊组50例,治疗一个周期后进行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多模态超声评估。第三步,对黄体功能不全所致RSA组100例受检者随访妊娠结局。第四步,根据前三步研究结果,另外收集100例黄体功能不全所致RSA患者,均应用地屈孕酮片结合复方玄驹胶囊治疗,分为指导组和非指导组,每组各50例,随访妊娠结局。第一部分 多模态超声评估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与正常人群子宫内膜容受性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评估黄体功能不全所致RSA患者与正常人群子宫内膜容受性可行性。方法:以黄体功能不全所致RSA患者与正常人群为研究对象,黄体功能不全所致RSA患者100例作为病例组,同时符合RSA和黄体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正常志愿者1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为同期已生育且无流产病史的育龄期妇女。收集两组受检者年龄、BMI等资料。检测两组受检者血清孕酮。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形态类型、运动情况、血流情况、子宫内膜体积(Endometrial volume,EV)及血管血流指数(Vascularization-flow index,VFI)等参数,根据赋分标准进行多模态超声评分,评价ER。通过ROC曲线进一步分析子宫内膜厚度、EV、VFI及多模态超声评分等计量参数诊断黄体功能不全所致RSA的最佳截断值和约登指数。结果:两组的年龄、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孕酮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病例组子宫内膜厚度、EV和VFI均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病例组子宫内膜形态类型、运动情况和血流情况均差于正常对照组(P<0.05)。病例组子宫内膜多模态超声评分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子宫内膜厚度、EV、VFI及多模态超声评分,最佳截断值和约登指数分别为(8.71mm,0.49)、(4.00cm3,0.59)、(0.27mm,0.58)、(14.5,0.67)。子宫内膜多模态超声评分诊断黄体功能不全所致RSA的约登指数高于子宫内膜厚度、EV和VFI等指标。结论:黄体功能不全所致RSA患者子宫内膜多模态超声评分较正常者降低,多模态超声评分可较全面和客观反映子宫内膜情况,对黄体功能不全所致RSA患者ER进行有效评价。应用子宫内膜多模态超声评分诊断黄体功能不全所致RSA的准确度高于子宫内膜厚度、EV和VFI等指标。第二部分 多模态超声评估药物治疗对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评估药物治疗对黄体功能不全所致RSA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以黄体功能不全所致RSA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符合RSA和黄体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地屈孕酮片组50例,地屈孕酮片结合复方玄驹胶囊组50例。收集所有受检者年龄、BMI等资料。治疗前,检测两组受检者孕酮。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形态类型、运动情况、血流情况,以及EV、VFI等参数,根据赋分标准进行评分评价ER。治疗一个周期后,再次进行上述检查,进行治疗前后的组间及组内对比分析。结果:两组间年龄、BMI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间的孕酮、子宫内膜厚度、EV、VF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子宫内膜形态类型、运动情况和血流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子宫内膜多模态超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孕酮,治疗后均大于治疗前(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子宫内膜厚度、EV和VFI,治疗后均大于治疗前(P<0.05),地屈孕酮片结合复方玄驹胶囊组大于地屈孕酮片组(P<0.05);两组的子宫内膜形态类型、运动情况和血流,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地屈孕酮片结合复方玄驹胶囊组优于地屈孕酮片组(P<0.05);两组的子宫内膜多模态超声评分,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P<0.05),地屈孕酮片结合复方玄驹胶囊组大于地屈孕酮片组(P<0.05)。结论:多模态超声评分可以评价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差异,地屈孕酮片结合复方玄驹胶囊组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改善作用优于地屈孕酮片组。第三部分 药物治疗对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目的:探讨药物治疗对黄体功能不全所致RSA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以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符合RSA和黄体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地屈孕酮片组50例,地屈孕酮片结合复方玄驹胶囊组50例。两组分别采用第二部分治疗方案继续治疗六个周期,并随访妊娠结局,对于妊娠者,药物应用至妊娠20周。再根据是否在治疗周期内妊娠并至正常分娩分为两组,收集两组受检者年龄、BMI等资料,对比妊娠至正常分娩组与未妊娠至正常分娩组,在第二部分研究中初次治疗一个周期后的孕酮、子宫内膜厚度、形态类型、运动情况、血流情况、EV、VFI及多模态超声评分的差异,并进一步通过ROC曲线分析子宫内膜厚度、EV、VFI及多模态超声评分的最佳截断值和约登指数。结果:地屈孕酮片组50例,治疗后妊娠31例,未妊娠19例,孕早期流产4例,妊娠至正常分娩27例;地屈孕酮片结合复方玄驹胶囊组50例,治疗后妊娠40例,未妊娠10例,孕早期流产2例,妊娠至正常分娩38例。地屈孕酮片组妊娠至正常分娩百分比为54%,地屈孕酮片结合复方玄驹胶囊组妊娠至正常分娩百分比为76%。地屈孕酮片结合复方玄驹胶囊组妊娠至正常分娩百分比明显高于地屈孕酮片组(P<0.05)。妊娠至正常分娩组与未妊娠至正常分娩组间比较分析,年龄、BMI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二部分研究中初次治疗一个周期后,孕酮和子宫内膜厚度两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形态类型、运动情况、血流情况,妊娠至正常分娩组优于未妊娠至正常分娩组(P<0.05),EV、VFI及多模态超声评分,妊娠至正常分娩组大于未妊娠至正常分娩组(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EV和多模态超声评分,最佳截断值和约登指数分别为(4.333;0.393)、(12.5;0.687)。结论:经地屈孕酮片结合复方玄驹胶囊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的妊娠至正常分娩百分比高于单独应用地屈孕酮片,妊娠至正常分娩组与未妊娠至正常分娩组之间在药物初次治疗一个周期后的EV、VFI及多模态超声评分存在差异,多模态超声评分诊断准确度高于孕酮。第四部分 多模态超声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在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药物治疗中的指导价值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在黄体功能不全所致RSA患者药物治疗中的指导价值。方法:另选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同时符合RSA和黄体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应用地屈孕酮片结合复方玄驹胶囊治疗,根据是否采用多模态超声评分指导受孕分为指导组和非指导组,每组各50例,指导组根据第三部分研究所得两组初次治疗一个周期后妊娠至正常分娩组与非妊娠至正常分娩组间的子宫内膜多模态超声评分的最佳截断值调整药物用量和指导受孕,非指导组不根据最佳截断值调整药物用量和指导受孕。连续治疗前检测两组受检者孕酮及子宫内膜多模态超声评分。指导组根据多模态超声评分决定后续治疗方案,超过最佳截断值者,维持药量指导受孕,低于最佳截断值者,调整药物剂量治疗一个周期后复查,并按新的方案连续治疗六个周期。如果在此过程中确认妊娠则停止检查,药物应用至妊娠20周,随访妊娠结局。结果:两组间年龄、BMI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个治疗周期前,两组间孕酮和多模态超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个治疗周期后,两组间的孕酮和多模态超声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酮和多模态超声评分在第一个治疗周期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大于治疗前(P<0.05)。指导组在第一个治疗周期后多模态超声评分低于12.5者,经过第二个治疗周期后,孕酮和多模态超声评分,第二个治疗周期后均大于第一个治疗周期后(P<0.05)指导组50例,治疗后妊娠46例,未妊娠4例,孕早期流产1例,妊娠至正常分娩45例;非指导组50例,治疗后妊娠40例,未妊娠10例,孕早期流产2例,妊娠至正常分娩38例。指导组妊娠至正常分娩百分比为90%,非指导组妊娠至正常分娩百分比为76%。指导组妊娠至正常分娩百分比明显高于非指导组。结论:在地屈孕酮片结合复方玄驹胶囊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过程中,相对于不指导的情况,根据多模态超声评分最佳截断值指导受孕可提高妊娠至正常分娩百分比。

吴海燕[3](2019)在《近20年中西医结合应用中医周期法治疗PCOS所致不孕症的文献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以中西医结合应用中医周期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的不孕症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及整理近20年的文献数据,评价中西医结合以中医周期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总结近现代医家治疗本病的中医证候分布、用药规律及特点。冀能探索其中的证治发展规律,为今后对的治疗及下一步临床用药提供系统化思路和客观数据。方法:本研究通过频数分析为主对采用中西医结合合并中医周期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的方、药、针灸穴位的频率进行比较,探索中、西医不同种药物、方法的运用情况,系统地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的证治规律提出证据并推论出用药的主导方案。研究对象:以中医周期法、中西医、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不孕症为关键词,检索从1998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文献。研究方法:1.meta分析:系统评价主要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RCT文献质量评价;对RCT文献中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疗效判定标准、随机法、样本含量、组间均衡性比较、盲法的运用、治疗方法、统计学方法、随访、退出与失访等内容进行描述性分析。中医证候分布及用药的频数及规律分析: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利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数分析。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浸会大学图书馆有关中医周期疗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的文献资料。将纳入的西医文献中提及的治法、药物;以及中医为主的文献中提及的治则、方剂、具体用药、性味归经、穴位、所属经络等数据规范化地归纳表格中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在各个月经周期的阶段性治法、方药。统计分析:采用Review Manager及Excel软件及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偏倚风险评分、频数分析。结果:1.meta分析:纳入的77项研究(中西药共58篇;西药结合针灸19篇)。在随机序列的产生中,有19个研究(占24.68%)分别用随机数字表法、投币法、抽签法,评为“中等风险”,其中有2个研究(占3.00%)按照就诊顺序的随机法,评为“高风险”;分配隐藏条目中,均无提及,评为“风险未知”;2个研究(占3.00%)提及盲法,但无详细论述,其他研究都没有提及是否对实施者进行盲法,(纳入患者、测量人员盲法),评为“风险未知”;有5项(占6.49%)纳入研究叙述失踪或排除情况,失踪人数<20%,被评为“低风险”;纳入的研究没有提及是否存在其他潜在风险,如提早终止研究、欺骗行为等,评定为“风险未知”。总结以上,本研究纳入77篇文献均为中级文献,总体文献质量偏中等。中西药结合组对照西医组治疗PCOS不孕症,58个研究结局共3540例病例,各研究间具有同质性(P=0.04,I2=25%),实验组相比对照组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的总有效率[OR=3.78,95%CI(3.29,4.34,P<0.00001)]。针灸结合西药治疗对照西药治疗PCOS不孕症,19个研究结局共1814例病例,各研究间具有同质性(P=0.31,I2=11%),总有效率[OR=2.64,95%CI(2.14,3.25,P<0.00001)]。中西药结合治疗对照西医治疗PCOS不孕症,51个研究结局共4350例病例,各研究间具同质性(P =0.47,I2=0%),妊娠率[OR=2.76,95%CI(2.43,3.13,P<0.00001)]。16个研究结局共1582例病例,各研究间具有同质性(P=0.50,I2=0%),针灸结合西药的妊娠率[OR=2.45,95%CI(1.98,3.04,P<0.00001)]。26 个(中西药结合)研究结局共2228例病例,各研究间的异质性可接受(P=0.00005,I2=55%),实验组相比对照组治疗PCOS不孕症的排卵率[OR=2.88,95%CI(2.39,3.50,P<0.00001)]。10个研究结局共1022例病例,各研究间具有同质性。(P=0.62,I2=0%),针灸结合西药的排卵率[OR=2.70,95%CI(2.00,3.66,P<0.00001)]。2.证治规律:根据研究目的和纳入标准最终获得符合文献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为84篇,其中66篇为中西药结合周期疗法文献、18篇为针灸结合西药的中医周期疗法相关文献。(1)中医证候分布84篇文献中,提及证型的有73篇,前3位频数最高的中医证候分别是肝郁肾虚(17)、肾阴阳两虚(10)、肾阴虚(4),与肾的关系最密切。(2)用药及方剂频数本研究文献的84篇,周期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的中药中,四个周期共涉及药物93种(表4-7),总使用频次共2557味次,分别在经后期833味次、经间期851味次、经前期653味次、行经期242味次。经后期使用频次>=2的药物有67种,共出现815次,占总用药频次的97.83%,使用频次<2的药物有18种,出现18次,占总用药频次的2.16%;经间期使用频次>=2的药物有72种,共出现829次,占总用药频次的97.41%;使用频次<2的药物有23种,出现23次,占总用药频次的2.70%;经前期使用频次>=2的药物有57种,共出现639次,占总用药频次的97.86%,使用频次<2的药物有14种,出现14次,占总用药频次的2.14%;行经期使用频次>=2的药物有30种,共出现210次,占总用药频次的84.71%。使用频次<2的药物有31种,出现31次,占总用药频次的15.29%。分类规范是参照《中药学》(黄兆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第1版),以下是分类:解表药、补虚药、清热药、泻下药、化湿药、祛风湿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温里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活血化瘀药、止血药、安神药、收涩药、开窍药、消食药、平肝息风药、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等。药物类别频数最高的排名前是:经后期:补虚类(61.94%)常用药物有女贞子、枸杞子、旱莲草、菟丝子、淫羊藿、当归、山药、鹿角霜、川断、紫石英、肉苁蓉、白芍、何首乌、黄芪、白术等。活血化瘀类(9.84%)常用药物有川芎、丹参、牛膝、桃仁、红花等。理气类(5.16%)常用药物有香附、陈皮、枳壳等。收涩类(4.92%)常用药物有山茱萸、覆盆子、五味子等。利水渗湿类(4.08%)常用药物有茯苓、泽泻、车前子等。化痰平喘止咳类(4.08%)常用药物有半夏、胆南星、皂角刺等。清热类(3.60%)常用药物有牡丹皮、赤芍、生地等。经间期:活血化瘀类(23.85%)常用药物有丹参、桃仁、泽兰、川号、红花、鸡血藤、牛膝等。补阳类(19.62%)常用药物分别是菟丝子、淫羊藿、川断、紫石英、鹿角霜、仙茅、补骨脂等。补血类(11.52%)最常用药物是当归、熟地、白芍等。补气类(6.93%)最常用药物有山药、白术、甘草、黄芪、党参、炙甘草等。清热类(6.46%)最常用药物是赤芍、生地、牡丹皮、黄柏等。理气类(6.35%)最常用药物有香附、陈皮、枳壳、木香等。补阴类(5.52%)最常用的药物分别是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鳖甲等。经前期:补阳类(33.69%)最常用的药物是菟丝子、川断、淫羊藿、巴戟天、仙茅、紫石英、肉苁蓉等。补血类(16.69%)最常用的药物为当归、熟地、白芍、何首乌、阿胶等。补气类(9.34%)最常用药物是山药、黄芪、白术、党参、甘草等。活血化瘀类(7.81%)最常用药物为牛膝、川芎、丹参、益母草、桃仁等。补阴类(6.89%)最常用的药物是女贞子、枸杞子、旱莲草等。理气类(4.44%)最常用的药物是陈皮、香附、玫瑰花等。化痰平喘止咳类(3.22%)最常用药物是半夏、胆南星、浙贝母等。行经期:活血化瘀类(42.98%)最常用药物是川芎、泽兰、益母草、桃仁、丹参、红花、牛膝等。补血类(16.12%)当归、熟地、白芍等。理气类(12.40%)最常用的药物是香附、陈皮、枳壳、乌药等。清热类(7.85%)最常用药物是赤芍、生地等。补气类(5.37%)最常用的药物为甘草、山药、炙甘草等。补阳类(5.37%)最常用的药物分别是菟丝子、淫羊藿等。化湿类(1.65%)最常用的是苍术、厚朴等。(3)针灸穴位频数针灸方面,经后期的主要用穴,子宫穴(11.65%)、关元(11.65%)、三阴交(9.71%);经间期主要穴位是子宫穴(11.30%)、关元(9.57%)、三阴交(8.70%)、经前期首要穴位是子宫穴(14.29%)、足三里(11.42%),三阴交(10.00%);行经期的主要穴位是肾俞、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内关及子宫穴,各占16.67%。(4)西药频数西药方面,经后期所用最高频次的是治疗方式是CC50mg,共57次,占55.34%;经间期所用最高频次的治疗是hCG 5000-10000IU肌注,共31次,占79.49%;经前期及行经期没有应用任何治疗方法。结论:检索1998-2018年期间有关中西医结合周期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的临床研究文献,共检索出562篇,经文献质量评价,纳入77篇进行META分析,并84篇对中西医用药、用穴及治疗规律进行探讨。1.Meta 分析:(1)中西药结合、针灸结合西药皆优于西药治疗。(2)中西药结合、针灸结合西药治疗PCOS不孕症的妊娠率及排卵率皆优于西药治疗。(3)中西药结合、针灸结合西药治疗PCOS不孕症是有效的方法之一,但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学质量中等,存在一定的偏倚风险。2.中西药病机及治疗规律:(1)肾虚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的基本病机。(2)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治疗上用药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为主导。经络方面以任脉及足三阴经为主导。(3)经后期及经间期是施治的关键时机。(4)中西药结合能增加妊娠率。

凯心[4](2019)在《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文中认为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所致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CBMdisc、VIP、Wan Fang、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有关中医药治疗PCOS所致排卵障碍性不孕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以电子数据库的建库之日期到2019年4月,共获得文献1383篇。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得到符合要求的文献共108篇。使用《评价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数据统计及分析;运用“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分析和总结对治疗PCOS的文献,了解PCOS的研究概况,包括中医辨证分型、中医治则;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对于中医药治疗PCOS所致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文献共纳入108篇,具体结果如下:(1)文献质量:使用“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评价,结果显示:45%文献明确提出了随机分类方法,所纳入文献均未明确提到使用随机方案的隐藏方式,仅有3%文献明确提及盲法的使用,5%提及结局数据的完整性,所纳入文献均未明确是否存在其他偏倚。(2)Meta分析结果:1)中药VS西药:(1)补肾活血法显着改善妊娠率、血清LH、T水平,但在排卵率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2)补肾疏肝法显着改善血清LH/FSH、T水平,但在改善血清LH水平,两组无明显差异。(3)补肾化痰法显着改善排卵率、妊娠率、血清LH水平,但在改善血清T水平,两组无明显差异。2)中西药结合VS西药:(1)补肾活血法联合西药显着改善妊娠率、血清LH、T水平,但在改善排卵率、血清LH/FSH水平,两组无明显差异。(2)补肾疏肝法联合西药显着改善排卵率、妊娠率、血清T水平,但在改善月经情况、血清LH、LH/FSH水平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3)补肾健脾法联合西药显着改善妊娠率、血清LH水平,但在改善排卵率、血清T水平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4)补肾化痰活血法联合西药显着改善妊娠率、血清LH、T水平,但在改善排卵率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5)补肾化痰法联合西药显着改善排卵率、妊娠率、月经改善情况、血清LH、T水平。(6)补肾调经法联合西药显着改善排卵率、妊娠率、血清LH水平,但在改善血清T水平,两组无明显差异。(7)中药周期疗法联合西药显着改善排卵率、妊娠率、血清LH、LH/FSH、T水平。(3)发表偏倚:采用漏斗图表示偏倚情况,可见点状分布对称性不强,提示可能存在发表性偏倚。结论:通过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不论是单纯使用中药还是中西药结合使用,对PCOS患者的排卵率、妊娠率、月经改善情况、血清性激素等方面均有一定的疗效。但要注意的是,本次研究文献的质量普遍较低,而且所纳入研究的文献存在发表性偏倚,可能会导致对中医药治疗PCOS的治疗效果的评价产生影响,中医药治疗PCOS的临床试验尚需进一步提高的研究质量。

张亦廷[5](2019)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近20年的中医临床文献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近年来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研究逐渐增多,通过对近20年中医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收集,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希望能找出目前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临床研究的不足及优势,为以后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制定检索策略,查阅数据库关于中医治疗排卵功能障碍不孕症的临床研究文献,制定纳入与排除标准,采用计算机检索文献的方式,检索中医治疗排卵功能障碍不孕症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及分析。一、系统评价根据文献的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予Jadad评分,采用Review Manager5.2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疗效,比较中医与西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排卵率和妊娠率。二、中医证治规律、中医用药规律及针灸用穴规律的频数分析符合纳入标准的的文献,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利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描述性统计,以频数及百分比为统计方法。结果:一、Meta分析:本研究检索出3908篇文献并进行系统评价。应用改良版Jadad量表评分标准,纳入120篇,高质量文献仅有14篇,只有9篇文献详细描述分配隐藏的方式。有7篇文献提到应用盲法,只有少量研究报道了随访及不良反应。报道了随访的文献只占总体文献中的28%。报道了不良反应的文献只占总体文献中24%,总体文献质量偏低。Meta分析比较了以不同中医治疗手段与西药作比较的疗效:中医周期疗法、中药辨证分型法、单纯针刺疗法、针灸疗法、针刺加中药疗法、针灸加中药疗法、药灸疗法及中药加艾灸疗法;以不同纳入标准的治疗手段与西药作比较分析:分别采用中医纳入标准相同证型的疗法及采用WHO分型的文献相同的疗法作比较分析。(一)中医周期疗法与西药作比较分析的结果中医周期疗法与西药作比较,妊娠率显着高于西药组;中医周期疗法与西药作比较的排卵率高于西药组。(二)中医辨证分型法与西药作比较分析的结果中药辨证分型法与西药作比较,妊娠率显着高于西药组;中药辨证分型法与西药作比较的排卵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药辨证分型法与西药作比较,妊娠率显着高于西药组;针药辨证分型法与西药作比较,排卵率高于西药组。(三)单方中药与西药作比较分析的结果单方中药与西药作比较,妊娠率显着高于西药组;单方中药与西药作比较的排卵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单纯针刺疗法与西药作比较分析的结果单纯针刺疗法与西药作比较,妊娠率高于西药组;单纯针刺疗法与西药作比较,排卵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五)针灸疗法与西药作比较分析的结果针灸疗法与西药作比较,妊娠率显着高于西药组;针灸疗法与西药作比较,排卵率高于西药组。(六)针刺加中药疗法与西药作比较分析的结果针刺加中药疗法与西药作比较,妊娠率显着高于西药组;针刺加中药疗法与西药作比较,排卵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七)针灸加中药疗法与西药作比较分析的结果针灸加中药疗法与西药作比较,妊娠率显着高于西药组;针灸加中药组与西药作比较,排卵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八)药灸与西药作比较分析的结果药灸与西药作比较,妊娠率高于西药组;药灸与西药作比较,排卵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九)中药加艾灸疗法与西药作比较分析的结果中药加艾灸疗法与西药作比较,妊娠率高于西药组。(十)中医纳入标准相同证型的疗法与西药作比较分析的结果肾虚型中药组与西药作比较的妊娠率显着高于西药组;肾虚型中药组与西药作比较的排卵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虚型针药组与西药作比较的妊娠率显着高于西药组;肾虚型针药组与西药作比较的排卵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虚血瘀型中药组与西药作比较的妊娠率显着高于西药组;肾虚血瘀型中药组与西药作比较的排卵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虚肝郁型中医组与西药作比较的妊娠率高于西药组;肾虚肝郁型中医组与西药作比较的排卵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十一)WHO分型的文献相同的疗法与西药作比较分析的结果按WH0II型分型的文献中药组与西药作比较的妊娠率高于西药组;按WH0II型分型的文献中药组与西药作比较的排卵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WHOII型分型中属PCOS的文献中药组与西药作比较的妊娠率高于西药组按WH0II型分型中属PCOS的文献中药组与西药作比较的排卵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时,西药的排卵率与单用针刺、中药、针药并用、药灸或针药加灸时分别不大,其排卵率均无显着性差异。但结合中医周期疗法、辨证分型法后排卵率出现显着性差异,提示中医周期疗法、辨证分型法在促进排卵方面存在优势。综上所述,结果提示针刺疗法、针灸疗法、针刺加中药疗法、针灸加中药疗法、药灸、中药加艾灸疗法、中医周期疗法、中医辨证分型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疗效都明显优于单用西药,妊娠率均高于西药组。二、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中医治疗规律的分析选用单方治疗的文献有57篇;选用针刺相关疗法文献有32篇;选用艾灸相关疗法文献有22篇。若剔除针刺、针灸及药灸相关治疗,即只计算有关中药治疗的文献可见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治疗以单方为主,其次为中医周期疗法及辨证分型法。从纳入的文献可见,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中医疗法主要为中药,其次为针灸,再次为艾灸。在中药治疗方案,以单方为主,其次为中医周期疗法及辨证分型法。三、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中医用药规律分析总结频数分析结果,常用于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首21种中药材依次降序排列为冤丝子、当归、熟地、枸杞子、白芍、淫羊藿、女贞子、香附、丹参、山药、山萸肉、川芎、续断、赤芍、黄芪及甘草频数相同、巴戟天、茯苓、鸡血藤、紫石英及覆盆子频数相同、柴胡、桃仁及红花频数相同。药物归经以归肝经为主,肾经次之,脾经、心经、肺经、心包经、胆经、大肠经、胃经各次之。治疗排卵障碍不孕症的常用中药中的四性五味以温(13)为主、平(5)次之、微寒(4)为未:五味中以甘味(18)为主、苦味(9)、辛味(9)次之、酸味(3)为未。四、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中医针灸规律分析(一)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针刺用穴规律分析提及针灸或针药结合对照西药治疗的文献共有32篇。按腧穴所属经络频次降序排列为任脉为主、其次为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肮经、足厥阴肝经、督脉、足少阴肾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少阳胆经、手太阴肺经。其中运用频次最高的10个穴位是关元穴(28)、子宫穴(26)、三阴交穴(26)、足三里穴(21)、中极穴(20)、血海穴(14)、肾俞穴(12)、气海穴(11)、太冲穴(10)、丰隆穴(9),排名前十的穴位腹部取穴总频数为(85),远端取穴总频数为(92),上述数据提示针刺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以远端取穴为主。(二)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艾灸用穴规律分析提及艾灸或中药结合艾灸对照西药治疗的文献共有22篇。按腧穴所属经络频次降序排列为任脉为主、其次为督脉及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其中运用频次最高的10个穴位是神阙穴(10)、三阴交穴(6)、关元穴(6)、足三里穴(3)、百会穴(3)、子宫穴(3)、气海穴(2)、腰阳关穴(2)、中极穴(2)、卵巢穴(1),排名前十的穴位腹部取穴总频数为(24),远端取穴总频数为(14),上述数据提示艾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以腹部取穴为主。结论:一、中医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META分析对近20年的中医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研究文献行META分析,提示:单用针刺、中药、针药并用、药灸或针药加灸,与促排卵西药组比较,其排卵率均无显着性差异。但结合中医周期疗法、辨证分型后排卵率出现显着性差异,提示中医周期疗法、辨证分型在促进排卵方面存在优势。针刺疗法、针灸疗法、针刺加中药疗法、针灸加中药疗法、药灸、中药加艾灸疗法、中医周期疗法、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妊娠率都明显优于西药组。二、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中药频数分析高频药味依次为:菟丝子、当归、熟地、枸杞子、白芍、淫羊藿、女贞子、香附、丹参、山药。常用药物性味多以甘温为主,药物归经以肝肾为主。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病机在于肾虚为本,肝脾不足,兼血瘀、气滞、痰湿为标,治疗以补益肾肝脾、滋养气血为本,以活血祛瘀、疏肝理气、化痰祛湿以治标。三、针灸用穴规律分析针灸用穴规律方面,以选用任脉及脾胃两经为主,任主胞胎,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取腹部用穴作近部取穴,加以经外奇穴-子宫穴作为临床指导用穴。

高镇涛(koo chun to)[6](2019)在《黄体功能不全近20年的中医临床文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收集近20年中医治疗黄体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文献并进行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频数分析、聚类分析。评价中医药治疗黄体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总结近现代医家治疗本病的中医证候分布、用药规律及特点。希望能找出目前中医药治疗黄体功能不全临床研究的优势及不足,为以后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作用和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制定检索策略,查阅数据库国内外关于中医治疗黄体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文献,制定排除与纳入标准,采用计算机检索文献的方式,检索中医治疗黄体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及分析。1.meta分析:系统评价用方法学评价主要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RCT文献质量评价;对RCT文献中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疗效判定标准、随机法、样本含量、组间均衡性比较、盲法的运用、治疗方法、统计学方法、随访、退出与失访等内容在SPSS 25.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应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统计软件Revman5.3.5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中医治疗黄体功能不全的疗效。2.中医证候分布及用药的频数及规律分析: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利用Excel软件及SPSS 25.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meta分析:纳入的57项研究各项偏倚风险的评估结果:在随机序列的产生中,有16个研究(占28.07%)分别使用随机数字表法、投币法、抽签法,评定为“低风险”,其中有2个研究(占3.51%)按照就诊的顺序随机法,评定为“高风险”;分配隐藏条目中,录入文献均无提及,评定为“风险未知”;3个研究(占5.26%)提及盲法,但无详细叙述,其他研究都没有对实施者进行盲法,包括纳入患者,也没有使用测量人员盲法,评估“高风险”的实施和测量偏倚;只有1项(1.75%)纳入研究报告失踪或排除情况,失踪人数<20%,被评为“低风险”,其他研究未提及,因此无法作出判断;所有纳入的研究都没有足够的信息来评估是否存在其他潜在风险,如提早终止研究、特别的试验设计、欺骗行为等,评定为“风险未知”。总结以上,本研究纳入57篇文献均为C级文献,总体文献质量偏低。57个研究结局共5347例病例,各研究间具有同质性(P=0.84,I2=0%),实验组相比对照组治疗黄体功能不全的总有效率[OR=4.61,95%CI(3.86,5.51,P<0.00001)]。中药治疗对照西药治疗黄体功能不全,30个研究结局共2591例病例,各研究间的异质性可接受(P=0.62,I2=0%),总有效率[OR=4.37,95%CI(3.43,5.57,P<0.00001)]。中西药结合治疗对照西药治疗黄体功能不全,25个研究结局共2510例病例,各研究间具有同质性(P=0.97,I2=0%),总有效率[OR=4.43,95%CI(3.38,5.82,P<0.00001)]。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对照西药治疗黄体功能不全,2个研究结局共220例病例,各研究间的异质性尚可接受(P<0.18,I2=44%),总有效率[OR=4.35,95%CI(1.97,9.61,P=0.0003)]。中药治疗对照西药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7个研究结局共663例病例,各研究间具有同质性(P=0.71,I2=0%),总有效率[OR=2.13,95%CI(1.52,2.98,P<0.0001)]。中西药结合治疗对照西药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14个研究结局共1383例病例,各研究间具有同质性(P=0.65,I2=0%),总有效率[OR=3.12,95%CI(2.45,3.96,P<O.00001)]。2.中医证候分布:前4位频数高的中医证候分别为肾虚肝郁(44频次)、肾虚(22频次)、肾阳虚(16频次)、肾阴虚(8频次),黄体功能不全的中医证候分布与肾密切相关。由此可见黄体功能不全的发病以肾虚为主,兼有肝郁等主要病因病机。所以,治法上应以补肾为主,兼以疏肝等。3.基本用药频数及规律分析在本文研究所得文献的261篇,治疗黄体功能不全的方药中,共涉及药物有192种,总使用频次为3638味次,使用频次大于等于2的药物有138种,共出现3584次,占总用药频次的98.51%;使用频次少于2的药物有54种,出现54次,占总用药频次的1.49%。出现25味次以上(包含25味次)的药物有37味,其中在文献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排列顺序为:熟地黄、菟丝子、白芍、当归、枸杞子、山茱萸、山药、仙灵脾、香附、续断、党参、女贞子、白术、柴胡、茯苓、墨旱莲、川芎、杜仲、丹参、黄芪、巴戟天、桑寄生、赤芍、甘草、肉苁蓉、牡丹皮、阿胶、紫石英、覆盆子、何首乌、紫河车、仙茅、泽兰、炙甘草、郁金、益母草、五灵脂。药物种类分析:所研究的文献中记述的治疗黄体功能不全的192味中药,分别属于19个药物种类。分类规范,参照《中药学》分别是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开窍药、补虚药、收涩药、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等。入选研究的文献中治疗黄体功能不全的药物类别排名前7,频数高的类别是:补虚药(22.63%):常用的补气药有山药、党参、白术、黄芪、甘草、人参、西洋参等,常用的补血药有熟地黄、白芍、当归、阿胶、何首乌等,常用的补阳药有菟丝子、仙灵脾、续断、杜仲、巴戟天、肉苁蓉、紫河车、仙茅、鹿角霜等,常用的补阴药有枸杞子、女贞子、墨旱莲、龟板、麦冬、桑葚、黄精等。清热药(11.58%):常用的清热药有赤芍、牡丹皮、生地黄、黄芩、山栀子、黄柏等。止血药(11.58%):常用的止血药有五灵脂、艾叶、蒲黄、三七、仙鹤草、茜草根、炮姜、艾叶炭、苎麻根等。活血化瘀药(11.03%):常用的活血化瘀药有川芎、丹参、泽兰、郁金、益母草、红花、桃仁、川牛膝、牛膝、鸡血藤、延胡索等。理气药(7.37%):常用的理气药有香附、陈皮、青皮、枳壳、木香、乌药、橘叶、川楝子等。解表药(5.79%):常用的解表药有柴胡、桂枝、升麻、荆芥、薄荷、紫苏梗、葛根等。安神药(5.26%):常用的安神药有紫石英、合欢皮、龙骨、远志、酸枣仁、柏子仁等。前7种药物类别中占全部的累计比列高达75.26%。药物聚类分析:根据药性理论(性味、归经),利用SPSS 25.0软件对上述归纳整理的药物出现频数大于18次的48种药物建立数据库,共得出5个聚类方:C1方:鹿茸(鹿角片、鹿角胶、鹿角霜)、肉苁蓉、山茱萸、覆盆子、墨旱莲、仙灵脾、巴戟天、续断、熟地黄、杜仲、菟丝子、紫河车、五味子;C2方:山药、党参、黄芪、甘草(生甘草、炙甘草)、茯苓;C3方:补骨脂、陈皮、泽兰、白术、五灵脂、白芍、仙茅、肉桂、紫石英、红花、当归、川芎;C4方:生地黄、龟板、柴胡、郁金、丹参、赤芍、牡丹皮、益母草;C5方:何首乌、桃仁、香附、桑寄生、枸杞子、阿胶、女贞子。结论:1.Meta 分析:(1)中药、中西药结合、针灸结合中药治疗黄体功能不全皆优于西药治疗。(2)中药、中西药结合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的妊娠率皆优于西药治疗。(3)中医药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是有效的方法之一,但近20年的文献提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2.中医证候分布、病机治法与用药规律:(1)主要的中医证候分别为肾虚肝郁、肾虚、肾阳虚、肾阴虚。黄体功能不全的中医证候分布与肾密切相关。黄体功能不全的发病以肾虚为主,兼有肝郁等主要病因病机。(2)治法上应以补肾为主,兼以疏肝等。(3)治疗黄体功能不全的用药,以补虚药、清热药、止血药为主导,并兼以活血化瘀药、理气药、解表药、安神药。(4)根据药性理论(性味、归经),聚类出的5个聚类方,分别治疗各证型的黄体功能不全:肝肾亏虚证,脾肾气虚证,肾虚、气滞血瘀证,肝郁气滞、血瘀有热证,肾虚血瘀证。

岑芳[7](2018)在《中医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研究概况》文中认为输卵管阻塞已成为导致女性不孕症的重要病因。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具有无创性、毒副作用小、疗效肯定等优势。主要从中药疗法、针药结合疗法、中医药结合其他疗法三个方面阐述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输卵管堵塞不孕症的研究概况。

王云凤[8](2014)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患者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的西医治疗,观察组50例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规治疗3个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治愈率86.0%、治疗有效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9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性,临床治愈率高,而且治疗期间安全性好,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谭华敏[9](2014)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与西医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疗效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比较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与西医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2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1组采用单纯中医治疗的方式,对照2组采用单纯的西医治疗的方式,观察组患者结合以上两组的治疗方式,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妊娠率、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1组的妊娠率(78%、70%)要优于对照2组的妊娠率42%(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0%要高于对照1组治疗总有效率78%和对照2组治疗总有效率60%(P<0.05),观察组和对照1组的不良反应率(12%、20%)低于对照2组不良反应率58%(P<0.05)。结论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及中医的治疗方式均有较为理想的妊娠率,尤其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疗效更为理想,而且副作用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吴贵娥[10](2008)在《不孕症中医诊治方药的古今文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课题拟以古、今医家诊疗经验作为切入点,通过较为全面地搜集历代有关治疗不孕症的文献,侧重从其辨证论治,特别是有关方药运用经验方面,给以系统整理、归纳、分析,总结古今有关不孕症治疗的方药经验,探讨其演变和递嬗关系,以为探索从病证角度整理方药规律提供方法学思路,为不孕症的现代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为探索高效方药提供经验依据。本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不孕症中医诊治方药的现代文献研究,第二部分为不孕症中医诊治方药的古代文献研究。本次研究查阅了有关不孕症报道的大量文献,其中收集现代中医及中西医临床报道等文献319篇,查阅了有关不孕症古籍161本,其中收集到不孕症治方有关条文共897条。现代文献调查发现,本病以子宫和内分泌功能失调为主因,临床以附件炎、闭经/稀发月经、黄体功能不全、输卵管阻塞、子宫发育不良为常见。中医认为该病主要由于湿热、寒凝、痰阻、瘀血等病理因素导致瘀阻胞络;脾肾两虚,肝气郁滞,冲任失调等引起脏腑经脉功能失调所致,其中肝肾精血不足尤为重要。中医治疗不孕症的基本大法可概括为补肾养肝健脾,祛瘀化痰除湿。无排卵性不孕症的主体用药涉及滋肾养肝疏肝;黄体不全性不孕症的主体用药涉及补肾温阳,养血健脾与疏肝;子宫内膜异位不孕症的主体用药涉及活血化瘀和补肾;免疫性不孕症的主体用药涉及滋补肝肾、健脾益气及清热活血;卵巢囊肿性不孕症的主体用药涉及滋阴养血和祛瘀除湿;输卵管阻塞不孕症的主体用药涉及祛瘀通络、软坚消症、疏肝行气。中医周期疗法是根据月经周期的阴阳消长转化规律和现代医学关于月经和生殖生理的知识提出的按月分阶段干预的方案,即经后期因经后血海空虚,阴血不足,治以滋补肾阴、填精养血、调冲为主;排卵前期治以滋肾阴为主,稍佐活血之品,促使卵泡发育;排卵期治以补肾通络为主以促排卵;月经前期治以补肾养血、佐疏肝活血通络以助受孕;行经期以活血化瘀为主,以因势利导,祛瘀生新。对古代文献中病因考察发现,不孕症涉及到内伤、外感及不内外因等方面,“虚、损、寒”是引起不孕症的主因,气血不足和寒客胞宫为主要机理,寒客胞宫、胞宫虚寒、气血两虚是最常见的证候。不孕症伴见的症状涉及到妇科和内科病症范畴,其中月经不调、带下及崩漏是古代不孕症的主要伴随症状。不孕症所涉脉象达20种之多,其中以弱、细、涩、弦脉多见,且多为复合脉形式,其中以弱涩脉象最多见。对不孕症治疗的总体用药分析发现,古方配伍涉及补益、活血化瘀、解表、温里、清热、祛湿、理气、收涩几大类,主要集中在补益、活血化瘀、解表、温里、清热五类,提示古代不孕症治方的基本结构可以概括为“补益+温散/清热+活血化瘀”。从分证论治的组方用药涉类来看,各证组方主要是围绕健脾益气、养肝滋肾、温阳祛寒、解表散寒、活血祛瘀、理气行滞、化痰祛湿、清热等多法的选配,但配伍重心有所不同,其中“健脾养肝滋肾”的运用最为重要。古代治疗不孕症的方剂所涉及的剂型以丸剂为主,其中丸剂又以蜜丸为最多用;有关丸药则以食前或空心服为主,餐后服用较少;特别送服方法中以酒或米饮送下最多见。外用法中纳阴户和温脐法是古代治疗方药的特色性内容,所用方药大多以辛温芳香通散药为主,具有散寒暖胞、辟秽化浊、通畅气血助循环以及助药力透皮等作用有关。酒剂也比较常用,配方以滋补阴血为主,属于保健酒类。该剂型有效成分比较容易溶出且服用方便,酒也能祛寒活血,对于虚寒类患者可能是有益的。结合现代不孕症的发病类型和中医辨证分型的分析发现,西病的病因类型与中医病机证候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无排卵型和黄体功能不全不孕症均以肾虚为主;输卵管阻塞性和卵巢囊肿型不孕症则主在气滞血瘀;子宫内膜异位不孕症则主要在于肾虚,兼有肝郁和血瘀;免疫性不孕症主要是阴阳失调,也与肾虚与肝郁等密切相关。对古今不孕症中医治疗中涉及到的证候类型进行归并后可以发现:古代不孕症主要有寒客胞宫、胞宫虚寒、气血两虚、痰湿闭阻、寒凝血瘀、冲任虚损、寒湿闭阻、肾阴不足、精气不足、脾胃气虚、肝气郁结、冲任伏热等证,但以寒客胞宫、胞宫虚寒、气血两虚三证最多见;现代不孕证主要有湿热闭遏、痰湿阻滞、肝胆郁热、肝郁血瘀、脾肾虚衰、肝肾血虚、冲任不足、瘀阻胞络、寒凝血瘀基本证以及血瘀肾虚、肝郁脾虚、肾虚肝郁、痰凝血瘀等常见复合证;其中以脾肾虚衰、肝郁血瘀,痰湿阻滞证最为多见。古今关于本病证候的认识大体相近,但古今在常见基本证候上有气血两虚、寒客胞宫和肝肾不足、痰凝血瘀的偏颇。本文还对古今中医治疗不孕症的辨治方药经验进行了比较,提出关于不孕症的中医肾阳虚、肾阴虚、气血两虚、肝郁、痰湿、血瘀、寒凝、湿热八种证候类型及其相应的治疗方药;还对古今经验异同进行了分析,在总结不孕症中医古代治疗特色的基础上,提出其值得今人借鉴的经验。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症5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症50例(论文提纲范文)

(1)少腹逐瘀颗粒联合通络方保留灌肠治疗血瘀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前言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或脱落标准
    1.6 脱落病例的处理
2.研究方法
    2.1 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临床观察指标
    2.4 疗效判定
    2.5 质量控制办法
    2.6.数据处理方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病例分组情况
    3.2 一般资料可比性分析
    3.3 疗效分析
    3.4 治疗组临床疗效相关性分析
    3.5 安全性分析
讨论
    1.西医学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认识
    2.中医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认识
    3.导师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认识
    4.中医灌肠疗法
    5.组方分析
    6.活血化瘀中药的作用机理
    7.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作者简介

(2)多模态超声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在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复发性自然流产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多模态超声评估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与正常人群子宫内膜容受性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多模态超声评估药物治疗对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药物治疗对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多模态超声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在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药物治疗中的指导价值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致谢

(3)近20年中西医结合应用中医周期法治疗PCOS所致不孕症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1 当代西医学对PCOS所致不孕症的认识
        1.2 当代医学对PCOS诊断标准的认识
        1.3 当代医学的治疗概况:
        1.3.1 月经周期的调整
        1.3.2 雄激素水平的降低
        1.3.3 胰岛素抵抗症状的改善
        1.3.4 促排卵
        1.3.5 手术疗法
        1.3.6 IVF-ET
        1.4 PCOS及不孕症在中医学范畴的认识
        1.4.1 古代医家的论述
        1.4.2 当代中医学对PCOS及不孕症的认识
        1.5 中医对PCOS所致不孕的治疗概况
        1.5.1 治法治则
        1.6 小结
第二章 中西医周期疗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的证治规律与方药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
        2.2.1 数据来源及检索策略
        2.2.2 纳入标准
    2.3 文献质量评价
        2.3.1 数据提取和分析
        2.3.2 方法学评价
        2.3.3 结果的测量
        2.3.4 研究方法
    2.4 meta技术路线图
    2.5 评价结果
    2.6 meta分析
        2.6.1 临床总效率
第三章 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近20年的中医证候分布及用药
    3.1 研究目的及方法
        3.1.1 研究目的
        3.1.2 研究方法
    3.2 研究对象及来源
        3.2.1 研究对象
        3.2.2 文献的来源
        3.2.3 文献检索及查找文献:
    3.3 纳入及排除标准
        3.3.1 纳入标准
        3.3.2 排除标准
    3.4 数据的规范化
    3.5 数据库的建立和分析
    3.6 研究结果
        3.6.1 文献筛选情况
        3.6.2 中医证候分布
        3.6.3 用药频数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meta分析
    4.2 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的中医证候及用药,西医用药规律的分析与讨论
        4.2.1 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的中医证候分布分析与讨论
        4.2.2 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的治疗分析与讨论
    4.3 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的治疗思路与方法
        4.3.1 周期法的治疗特色
        4.3.2 用药类别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为主导
        4.3.3 卵泡期及排卵期是施治的关键时机
        4.3.4 穴位以任脉及足三阴经为主导
        4.3.5 中西结合提高妊娠率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4)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资料与方法
    1.文献检索
        1.1 提出检索问题
        1.2 制定检索策略
        1.3 选择检索的方式
        1.4 文献筛选
        1.4.1 研究文献纳入标准
        1.4.2 研究文献排除标准
    2.资料提取
    3.文献质量评价
    4.统计分析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1.一般性结果
        1.1 文献检索结果
        1.2 纳入文献的一般特征
        1.3 纳入文献的疾病诊断及纳入、排除标准、疗效判定标准
        1.4 试验设计
        1.5 试验结果
    2.文献质量评价
    3.研究文献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治则
        3.1 辨证分型
        3.2 中医治则
    4.Meta分析结果
        4.1 中药与西药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的结果分析
        4.1.1 中药VS西药
        4.1.2 中西药结合VS西药
        4.2 不同中医治疗方法与西药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的结果分析
        4.2.1 中药VS西药
        4.2.1.1 补肾活血法 VS 西药
        4.2.1.2 补肾疏肝法 VS 西药
        4.2.1.3 补肾化痰法 VS 西药
        4.2.2 中西药结合VS西药
        4.2.2.1 补肾活血法联合西药 VS 西药
        4.2.2.2 补肾疏肝法联合西药 VS 西药
        4.2.2.3 补肾健脾法联合西药 VS 西药
        4.2.2.4 补肾化痰活血法联合西药 VS 西药
        4.2.2.5 补肾化痰法联合西药 VS 西药
        4.2.2.6 补肾调经法联合西药 VS 西药
        4.2.2.7 中药周期疗法联合西药 VS 西药
    5.敏感性分析
    6.发表偏倚
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 .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性不孕系统评价表
    附录3 .Cochrane 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标准

(5)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近20年的中医临床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节 西医学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病因的认识
    第二节 西医学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的诊断方法
        一、西医学诊断方法
    第三节 西医学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治疗
        一、西药治疗方法
    第四节 中医学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的认识
    第五节 中医学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治疗现状
        一、中医周期疗法
        二、中医辨证论治
        三、专方验方
        四、针灸治疗
        五、针灸结合中药:
        六、中西医结合治疗
第二部分 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系统评价
    第一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检索范围及策略
        二、文献的选择标准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一、文献质量评价标准方法
        二、统计分析方法
    第四节 结果
        一、文献的入选情况
        二、纳入研究的方法学描述及质量评价结果
    第五节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META分析
        一、研究量度指标
        二、干预措施
第三部分 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中医证治及针药规律研究
    第一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检索范围及策略
        二、文献的选择标准
        三、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结果
    第四节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中医证治规律
        一、中医证治分类
    第五节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中医针灸用穴规律
        一、针刺用穴规律
        二、艾灸用穴规律
    第六节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中医中药用药规律
        一、中医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药物组成
        二、中医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主要药物性味归经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6)黄体功能不全近20年的中医临床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1 西医学对黄体功能不全的认识
    1.2 黄体功能不全在中医学范畴的认识
    1.3 小结
第二部分 中医药治疗黄体功能不全的Meta分析
    2.1 研究方法
    2.2 文献检索
    2.3 文献纳入排除标准
    2.4 文献质量评价
    2.5 评价结果
    2.6 meta分析
第三部分 中医药治疗黄体功能不全近20年的中医证候分布及用药规律研究
    3.1 研究目的及方法
    3.2 研究对象及文献的来源
    3.3 纳入及排除标准
    3.4 数据的规范化
    3.5 数据库的建立和分析
    3.6 研究结果
第四部分 讨论
    4.1 meta分析
    4.2 黄体功能不全的中医证候及用药的分析与讨论
    4.3 黄体功能不全的用药思路与方法
第五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7)中医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中药疗法
2 针药结合疗法
3 中医药结合其他疗法
4 结论

(9)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与西医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诊断标准
        1.2.2 治疗方法
        (1)对照1组的治疗方法
        (2)对照2组的治疗方法
        (3)观察组的治疗方法
    1.3 疗效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的妊娠率
    2.2 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2.3 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3 讨论

(10)不孕症中医诊治方药的古今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信息选择原则
        1.3 资料处理
    2 结果
        2.1 不孕症病因分析
        2.2 病证结合的中医分型及干预方药
        2.3 不孕症的中医周期疗法
    3 分析与讨论
        3.1 不孕症的中医病证辨治
        3.2 不孕症的中医辨治方药
        3.3 不孕症的异病分治与异病同治的探讨
        3.4 不孕症中医周期疗法方案的探讨
    参考文献
正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收集
        1.2 资料处理
    2 结果
        2.1 古代不孕症治方所主病证
        2.2 古代不孕症治方主治症征
        2.3 古代不孕症治方的方效、配伍及剂法
        2.4 不孕症主要证型及其用药配伍
        2.5 古代不孕症的主要证型治方涉及剂型的统计
        2.6 古代不孕症外用治方的研究
        2.7 古代不孕症酒剂治方
    3 分析与讨论
        3.1 古代不孕症方中所涉病因、病机考探
        3.2 古代不孕症方中所涉各症状、脉象考探
        3.3 古代不孕症治方的方效和配伍药法
        3.4 古代不孕症伴随经带异常的治疗方药及配伍
        3.5 古代不孕症治方的剂型选择与用法特点
        3.6 古代不孕症方中所涉各证型组方特点考探
        3.7 有关古代不孕症治疗中所涉外用法及酒剂治方
结论
    1. 现代不孕症的中医辨治
        1.1 不孕症的西医病因分类与中医辨证
        1.2 现代不孕症的中医病证辨治及方药规律
        1.3 现代不孕症中医周期疗法及其探讨
    2. 古代不孕症的中医诊治经验
        2.1 古代不孕症的中医因-机-症-证
        2.2 古代不孕症治方中的配伍药法
        2.3 古代不孕症治方的剂型选择与用法特点
    3. 古今不孕症的诊治经验比较
        3.1 古今中医关于不孕症的病证认识的异同
        3.2 古今中医关于不孕症的立法组方的异同
        3.3 古今中医关于不孕症剂型及用法之异同
    4. 来自课题研究的启示
        4.1 不孕症中医治疗的复杂和简单性的统一
        4.2 对不孕症中医古代诊疗经验的认识
        4.3 关于现代不孕症中医诊疗规范的思考
        4.4 本课题的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症5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少腹逐瘀颗粒联合通络方保留灌肠治疗血瘀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研究[D]. 闫怡洁.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多模态超声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在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复发性自然流产中的应用研究[D]. 焦岩. 苏州大学, 2020(06)
  • [3]近20年中西医结合应用中医周期法治疗PCOS所致不孕症的文献研究[D]. 吴海燕.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4]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D]. 凯心.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5]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近20年的中医临床文献研究[D]. 张亦廷.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6]黄体功能不全近20年的中医临床文献研究[D]. 高镇涛(koo chun to).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7]中医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研究概况[J]. 岑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24)
  • [8]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患者的疗效观察[J]. 王云凤. 中医临床研究, 2014(35)
  • [9]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与西医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疗效比较[J]. 谭华敏.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2)
  • [10]不孕症中医诊治方药的古今文献研究[D]. 吴贵娥.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12)

标签:;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症50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