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450例首次住院患儿的心理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蔡小艺[1](2021)在《护理干预对甲状腺功能低下患儿头皮静脉采血依从性和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于甲状腺功能低下患儿头皮静脉采血穿刺成功率以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门诊于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需进行治疗的甲状腺功能低下患儿的血液样本共1 65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入院顺序评分为试验组(n=828)与对照组(n=828),试验组患儿接受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评价不同护理模式在患儿头皮静脉采血依从性与穿刺成功率的影响。结果两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数据显示,试验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儿的依从性评价结果显示,试验组患儿的依从性显着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着(P <0.05)。两组患儿监护人对护理满意度显示,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 <0.05)。采血风险事件发生率显示,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甲状腺功能低下患儿的头皮静脉采血期间,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能够取得满意效果,可以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与患儿的依从性,对于构建良好护患关系的意义重大,值得进一步推广。
张婷[2](2021)在《黔北地区儿童先心病就医延迟及其术后生存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调查黔北地区儿童先心病就医延迟现状及术后生存质量水平,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促进黔北地区儿童先心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改善先心病患儿术后生存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黔北地区两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符合研究标准的259例先心病患儿及其主要照护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调查其就医延迟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选取就医延迟现状调查中符合研究标准的106例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及Peds QLTM3.0心脏模块中文版在患儿出院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通过电话随访对其生存质量水平进行测定。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就医延迟现状调查结果:共调查292例患儿,排除家长和(或)患儿不愿配合、合并21-三体综合征等情况33例,最后共纳入259例研究对象。259例患儿中有219例(84.56%)发生就医延迟,40例(15.44%)未发生就医延迟,就医延迟时间最长为168个月,最短为1个月。2.先心病儿童就医延迟影响因素(1)客观因素:家庭居住地、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子女数量是先心病患儿就医延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2)主观因素:对疾病不了解(P<0.05)、医生建议随诊、家庭经济困难、家属未予重视、患儿年龄小等。3.先心病患儿术后生存质量随访结果:根据研究标准,共纳入106例研究对象,在12个月的随访期内,失访11人,失访率为10.38%。4.先心病患儿术后不同时间点生存质量得分情况:家长报告术后3个月生存质量总分为53.08±9.66分,术后6个月生存质量总分为61.34±9.66分,术后12个月生存质量总分为63.14±8.35分,患儿报告得分术后3个月生存质量总分为55.88±11.19分,6个月生存质量总分为60.94±10.21分、12个月生存质量总分为63.10±7.89分,患儿术后3个月时整体生存质量处于中等水平,术后6个月、12个月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5.生存质量得分变化趋势:家长报告和患儿报告结果均显示先心病患儿术后生存质量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且三个时间点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报告中心脏症状及其治疗相关问题、治疗Ⅱ相关问题,治疗焦虑相关问题以及沟通相关问题四个维度得分呈上升趋势,且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报告结果中,心脏症状及其治疗相关问题、治疗Ⅱ相关问题、沟通相关问题三个维度得分先升高、后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6个月时较术后3个月升高,但术后12个月时呈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术后不同时间点患儿生存质量影响因素(1)术后3个月:发生就医延迟、家庭子女数量、患儿主要照护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家庭经济状况是先心病患儿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2)术后6个月:主要照护者职业、主要照护者文化程度、家庭子女数量、家庭居住地是先心病患儿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3)术后12个月:家庭居住地和经济状况是先心病患儿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1.黔北地区先心病儿童就医延迟发生率高,普遍存在就医延迟现象。2.先心病患儿术后12个月内整体生存质量处于中等水平,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3.先心病患儿术后生存质量得分影响因素较多,各个时间点的主要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
刘桂芳[3](2021)在《接纳与承诺疗法对初诊艾滋病住院患者心理弹性的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李晓宇[4](2021)在《家庭管理模式在癫痫患儿延续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家庭管理模式在癫痫患儿延续护理中对患儿父/母家庭管理能力、家庭功能、癫痫疾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患儿的生活质量、服药依从性、近6个月癫痫发作的次数及每次癫痫发作持续时间的干预效果。方法本实验属于类实验性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我市某三甲医院收治的104例癫痫患儿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实验前按患儿的入院时间给其编号,抽取编号为奇数的患儿及父母为对照组,编号为偶数的患儿及父/母为干预组,对照组干预组交叉入组,征得患儿父/母同意,干预组患儿及父/母52例,对照组患儿及父/母52例,在对患儿及父/母实施资料收集过程中共出现9例患儿及其父/母因随访失败出组,最终干预组48例,对照组47例患儿及父/母完成研究。入组患儿及父/母需要在入院24小时内接受问卷和量表基线调查(患儿及家庭一般情况调查表、家庭管理测量量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小儿癫痫生活质量量表、服药依从性量表),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治疗、护理、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干预组除接受常规的治疗、护理、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外,由研究者对患儿及父/母实施家庭管理模式干预,内容主要包括家庭管理能力、家庭功能和癫痫疾病知识,干预时间为入院24小时内至出院后6个月,干预方法包括讲解、发放家庭管理手册、健康宣教、观看视频、同病种患儿家属沟通以及门诊督促。两组患儿均于出院后6个月返院复查时由研究者和培训过的护士进行再调查,评估癫痫患儿父/母家庭管理能力、家庭功能、疾病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患儿的生活质量、近6个月患儿的服药依从性及癫痫的发作次数的干预效果。调查表所用数据采用Excel 2010表格录入,采用SPSS22.0软件分析结果,计数资料用频数和构成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等进行统计推断,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抽取104例癫痫患儿及其父/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95例完成了整个研究过程,总失访率8.7%。(1)干预前两组间比较:两组父/母观察指标:家庭管理能力、家庭功能、疾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观察指标:生活质量、服药依从性、近6个月癫痫发作的次数,每次癫痫发作持续时间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后两组间比较:两组父/母观察指标:家庭管理能力、家庭功能、疾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观察指标:生活质量、服药依从性、近6个月癫痫发作的次数,每次癫痫发作持续时间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前后对照组组内比较:对照组父/母的观察指标:家庭管理能力、家庭功能、疾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患儿的观察指标:生活质量、服药依从性、近6个月癫痫发作的次数,每次癫痫发作持续时间比较,均有所改变,但改变幅度不大,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前后干预组组内比较:干预前后干预组父/母的观察指标:家庭管理能力、家庭功能、疾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的观察指标:生活质量、服药依从性、近6个月癫痫发作的次数,每次癫痫发作持续时间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将家庭管理模式应用于癫痫患儿延续护理中可以提高患儿父/母的疾病知识水平,家庭管理能力及维持正常的家庭功能,提高生活质量。(2)家庭管理模式在癫痫患儿延续护理中的应用对提高癫痫患儿生活质量起到积极作用,提高患儿的服药依从性,减少患儿近6个月癫痫的发作次数及每次癫痫发作持续时间。
岳芙蓉[5](2021)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及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调查冠心病患者行PCI治疗后出院前感知的出院准备现状;(2)分析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影响出院准备度的相关因素;(3)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深入分析冠心病患者行PCI治疗后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方法:本研究选取延安市某两所三级甲等医院2020年7月~12月心血管内科430名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方便抽样法,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资料、出院准备度及医学应对方式、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出院指导质量等。对有效问卷信息采用epidata3.1双人双录入,数据的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5.0和AMOS24.0软件,分析方法包括统计描述(均数±标准差、频数、构成比)、统计推断(单因素分析)和相关性分析。以医学应对、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出院指导质量为自变量,出院准备度为因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基于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等。结果:1.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感知的出院准备度平均得分为(80.13±8.47)分;2.在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和疾病相关情况方面,单因素分析显示,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在性别、文化程度、工作状态、家庭人均月收入、感知自理能力、合并其它疾病种类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应对疾病的面对方式平均得分(16.96±3.13)分,回避方式平均得分(14.63±3.21)分,屈服方式平均得分为(9.59±3.53),面对方式、屈服方式与国内常模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得分均低于国内常模;4.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社会支持平均得分(32.71±5.15)分,维度中客观支持平均得分(9.07±1.54)分、主观支持平均得分(17.71±3.46)分、社会支持利用度平均得分(5.93±1.64)分,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整体属于中等程度的社会支持;5.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自我效能平均得分(39.17±6.38)分、管理疾病症状维度平均得分为(24.46±4.70)分、管理疾病共性问题维度平均得分(14.70±2.32)分,自我效能整体呈中等程度水平;6.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出院指导质量平均得分(107.70±8.85)分,其维度获得内容平均得分为(34.66±3.49)分、指导内容的技巧与效果平均得分为(75.04±6.43)分,显示出院指导质量的水平整体呈较低程度。7.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出院准备度总得分与回避方式、屈服方式呈负相关(r回=-0.549,r屈=-0.650,均P<0.01);与面对方式、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出院指导质量呈正相关(r面=0.537,r社=0.414,r自=0.742,r出=0.655,均P<0.01)。8.以疾病应对方式为为自变量,以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出院指导质量为中介变量,出院准备度为因变量建立冠心病PCI术出院准备度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对出院准备度可解释的变异数达到63%。结论:1.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出院准备度处于中等程度水平。2.影响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因素有: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状态、家庭收入、感知自理能力、合并其它疾病种类。3.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出院准备度与面对方式、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出院指导质量呈正相关;与回避方式、屈服方式呈负相关。4.结构方程模型显示:面对方式、回避方式、社会支持对出院准备度有间接影响;出院指导质量对出院准备度有直接影响;屈服方式和自我效能对出院准备度既有直接影响又有间接影响;自我效能通过直接效应量和间接效应量对出院准备度的总效应量最大。
彭思琦[6](2021)在《穴位贴磁预防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后便秘的效果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穴位贴磁预防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后便秘的效果,通过观察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便时间、术后每分钟肠鸣音次数、便秘症状积分等来评价其效果,为穴位贴磁在预防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后便秘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9年9月-2020年12月期间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行后路腰椎间融合术的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严格遵循纳入及排除标准,将88例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穴位贴磁组及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执行骨科常规护理,穴位贴磁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的天枢、足三里(双)、上巨虚(双)、中脘、气海、支沟(双)进行穴位贴磁,于术前1d开始治疗(术日不进行干预),每日8:00、17:00各一次,每次贴敷1h,干预至术后第6d,共治疗7d。研究过程中脱落10例,最终纳入78例,穴位贴磁组40例,对照组38例。收集两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前、术后第2d、3d、4d、5d、6d收集两组患者肠鸣音次数;术前、术后第3d、第6d收集两组患者便秘症状总积分。结果1.基线资料对比穴位贴磁组与对照组在性别、主要照顾者、手术节段、民族、婚姻状况、文化水平、医保、疾病诊断、病程、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年龄、术前肠鸣音次数、术前便秘症状总积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对比穴位贴磁组与对照组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穴位贴磁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22.51±1.58h)早于对照组(36.21±2.35h)。3.术后首次肛门排便时间对比穴位贴磁组与对照组的首次肛门排便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穴位贴磁组首次肛门排便时间(55.46±2.44h)早于对照组(83.03±5.60h)。4.术后第2d、3d、4d、5d、6d肠鸣音次数对比术后第2d、3d、4d、5d、6d穴位贴磁组和对照组的肠鸣音次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贴磁组肠鸣音次数高于对照组。5.便秘症状总积分及各项目积分对比术后第3d、术后第6d穴位贴磁组与对照组的便秘症状总积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穴位贴磁组便秘症状总积分低于对照组。术后第3d、第6d穴位贴磁组和对照组的腹胀积分、排便频率积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贴磁组腹胀积分、排便频率积分低于对照组。结论1.穴位贴磁可以提前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后患者的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2.穴位贴磁可以加快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后患者肠鸣音的恢复,促进患者胃肠蠕动。3.穴位贴磁可以降低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后患者便秘症状总积分,改善患者腹胀、排便频率低等症状。
左青青[7](2021)在《基于恐惧回避模型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案在单侧TKA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1.构建以恐惧回避模型为基础理论的护理干预方案,从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评分、膝关节屈曲度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等多个结局指标,探讨分析该方案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产生的影响;2.探讨以恐惧回避模型为基础理论的护理干预方案在单侧全膝关节置换人群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1.本研究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结合临床实际情况以及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特点,构建以恐惧回避模型为基础理论的护理干预方案,并进行专家咨询、修改等过程,形成最终的干预方案;2.选取2020年01月-2021年02月湖州市某三级医院82例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基于恐惧回避模型的护理干预方案,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术后1个月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评分、膝关节屈曲活动度(ROM)、膝关节功能评分(HSS)。将所收集的资料使用Excel表格进行双人录入、核对,确认无误后,使用SPSS Statistics 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文化程度、婚姻、工作、糖尿病、高血压、吸烟等,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资料包括:疼痛年限、疼痛评分、疼痛知识评分、手术部位、术前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评分、术前膝关节屈曲活动度(ROM)、术前膝关节功能评分(HSS)、恐动症评分(TSK)、疼痛灾难化量表评分等,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评分均值的大小,术后第3天分别为:试验组(48.83±5.77),对照组(40.90±5.06),P<0.001;术后第7天分别为:试验组(59.88±9.86),对照组(46.83±8.79),P<0.001;术后第1个月分别为:试验组(67.05±5.36),对照组(56.85±9.53),P<0.001。3.两组患者膝关节屈曲度(ROM)均值的大小,术后第3天分别为:试验组(84.27±12.73),对照组(77.93±10.58),P=0.016<0.05;术后第7天分别为:试验组(99.37±5.56),对照组(95.78±6.19),P=0.007<0.05;术后1个月分别为:试验组(118.17±5.36),对照组(115.78±4.90),P=0.038<0.05。4.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HSS)均值的大小,术后第3天分别为:试验组(57.68±4.37),对照组(54.10±4.88),P=0.001<0.05;术后第7天分别为:试验组(68.17±4.09),对照组(64.37±3.57),P<0.001;术后第1个月分别为:试验组(74.61±6.00),对照组(70.78±6.13),P=0.005<0.05。研究结论:1.试验组方案与对照组方案从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评分、膝关节屈曲活动度(ROM)以及膝关节功能评分(HSS)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组结果更较为满意。故可以得出基于恐惧回避模型的护理干预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康复锻炼的依从性,从而促进患侧膝关节的功能恢复;2.基于恐惧回避模型的护理干预方案在临床工作中切实可行,同时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新思绪。
吴吉敏[8](2021)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研究目的:调查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现状,分析影响因素,探讨该群体创伤后成长与反刍性沉思、领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方法,于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便利抽取浙江省某三级医院肛肠科住院部及造口门诊的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及其照顾者200名。研究工具包括一般调查表、患者造口相关情况、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事件相关反刍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问卷结果用Epi Data3.0录入、SPSS 23.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相关性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索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1)问卷回收情况:现共发放问卷213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有效回收率为93.9%。(2)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平均得分为(52.12±14.26),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五个维度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精神改变维度(2.93±1.07)分、个人力量(2.72±0.92)、欣赏生活维度(2.69±0.97)分、新的可能性维度(2.28±0.87)分、人际关系维度(2.27±0.72)分。(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得分在照顾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持续照顾时间、家庭平均月收入、共同照顾者、与患者相处时长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4)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得分与侵入性沉思呈负相关,与积极应对、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呈正相关。(5)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领悟社会支持、与患者相处时长、积极应对方式、职业、性别、侵入性沉思,这6个变量解释了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水平35.5%的变异量。研究结论:(1)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有待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2)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领悟社会支持、与患者相处时长、积极应对方式、职业、性别、侵入性沉思。护理人员可以根据影响因素,加强对相关人群关注,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提高照顾者创伤后成长水平。
李蕊[9](2021)在《临界量血肿钻孔引流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护理评估、病情观察、护理措施、饮食指导、康复护理、健康宣教等步骤制定出专家函询的问卷,通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制定出针对微创钻孔引流临界量血肿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单。用制定的路径表单和常规护理进行临床试验,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临界量血肿微创钻孔引流治疗患者在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康复、减少住院天数及费用、提高满意度等方面的优势,将制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单合理、简便的运用到神经外科钻孔引流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进而将临床护理路径推广应用到更多疾病上。研究方法: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通过阅读文献提炼出适宜临界量血肿钻孔引流的护理措施、饮食指导、康复护理及健康教育等,从而形成专家函询的问卷条目。通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制定出适宜临界量血肿钻孔引流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徐州某三甲医院神经外科收入院的82例首次脑出血入院患者,区组随机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1人。对照组采用神经外科脑出血围手术期护理常规,干预组采用本研究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单进行临床护理工作。研究结果:通过住院期间的护理干预,在并发症发生方面,干预组发生脑水肿人数为1人,对照组脑水肿人数6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5,P=0.047);干预组发生肺部感染人数2人,对照组9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2,P=0.022)。在促进康复方面,术后14天及出院时干预组的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4天:t=2.660,P=0.047;出院时:t=2.761,P=0.036);术后7天、术后14天干预组患者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评分,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7天:χ2=7.639,P=0.022;术后14天:χ2=6.727,P=0.035)。在住院天数及费用方面,干预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26.57±4.27天,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29.59±5.06天,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1,P=0.007);在住院费用方面,干预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为9.80±1.52万元,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为10.71±1.70万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4,P=0.018)。在满意度调查方面,干预组患者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满意占比为91.89%、较满意占比5.41%,对照组的满意占比为81.08%、较满意占比13.51%,干预组患者的满意度调查中的满意占比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占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45,P=0.009)。研究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临界量血肿微创钻孔引流患者中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减少微创钻孔引流患者术后脑水肿和肺部感染的发生;可以促进微创钻孔引流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的恢复、改善患者GCS评分及提高患者GOS评分,促进患者的康复;临床护理路径可以缩短微创钻孔引流患者的住院天数以及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高钻孔引流患者及家属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
张姗[10](2021)在《以护士为主导的儿童癫痫个案管理实践方案的构建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儿童癫痫主要照顾者照护体验及疾病管理需求基础上,构建以证据为基础、护士为主导的儿童癫痫个案管理实践方案,并初步探讨该方案在儿童癫痫家庭的应用效果。方法:1.了解儿童癫痫主要照顾者照护体验和需求。通过质性研究,对儿童癫痫主要照顾者进行深入访谈,归纳主要照顾者在照护癫痫儿童过程中的感受和需求,为儿童癫痫个案管理实践方案的构建提供参考。2.构建以护士为主导的儿童癫痫个案管理实践方案。在文献回顾及质性研究结果基础上,根据检索策略筛选儿童癫痫相关临床实践指南,应用指南质量评价工具对指南进行评价,整合高质量指南的推荐意见,通过专家会议法构建以护士为主导的儿童癫痫个案管理实践方案。3.以护士为主导的儿童癫痫个案管理实践的应用。选取2019年7月-12月就诊于山东省济南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90组儿童癫痫家庭进行研究,依据住院时间先后顺序分组,2019.7-9月住院的45组患儿家庭为对照组,10-12月住院的45组癫痫患儿家庭为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包括住院期间的健康宣教、出院指导和随访,干预组实施以护士为主导儿童癫痫个案管理实践,通过评估、计划、实施、协调反馈、评价五大步骤,实施干预6个月。在干预后3个月、6个月分别评估两组患儿照顾者疾病管理能力、疾病不确定感;在干预后6个月评估患儿的服药依从性、癫痫发作次数、急诊入院次数。结果:1.通过对11名儿童癫痫主要照顾者的质性访谈,总结归纳照顾体验和照顾需求共6个主题,不良情感体验、不确定感、照顾负担重、疾病管理相关信息需求、心理需求和社会支持需求;2.共纳入6部指南进行最佳证据总结,结果涵盖组织政策、癫痫知识、药物管理、症状管理、信息支持、心理护理和随访7个方面共计25个条目。在最佳证据基础上初步构建以护士为主导的儿童癫痫个案管理实践方案。通过专家会议讨论予以修订,最终形成以护士为主导儿童癫痫个案管理实践方案。3.共79组家庭完成整个研究,其中对照组38组,干预组41组。干预组照顾者疾病管理能力得分在干预后3个月、6个月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09,P<0.001;t=-13.498,P<0.001)。干预组疾病管理能力得分在干预后3个月、6个月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65,P<0.001;t=16.418,P<0.001)。对照组疾病管理能力得分在干预后3个月、6个月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2,P<0.05;t=4.118,P<0.001)。干预组照顾者疾病不确定感得分在干预后3个月、6个月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5,P<0.001;t=5.764,P<0.001)。干预后干预组患儿的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诊入院率减少44%。结论:1.儿童癫痫照顾者疾病相关知识缺乏,有较强的疾病不确定感,照顾负担重,迫切需要专业的指导,满足其疾病管理需求,减轻心理压力。2.通过质性研究、文献回顾、最佳证据总结及专家会议法,构建以护士为主导的儿童癫痫个案管理实践方案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科学性,为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参考依据。3.以护士为主导儿童癫痫个案管理实践可以有效提高照顾者疾病管理能力、降低疾病不确定感,提高患儿的服药依从性、减少急诊入院次数,节约医疗资源,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二、450例首次住院患儿的心理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450例首次住院患儿的心理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护理干预对甲状腺功能低下患儿头皮静脉采血依从性和穿刺成功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试验组 |
1.2.2. 1 穿刺前的心理护理 |
1.2.2. 2 采血准备护理 |
1.2.2. 3 护理采掌握血技巧 |
1.2.2. 4 完善采血细节护理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一次穿刺成功率与家属满意度 |
2.2 患儿依从性 |
2.3 风险事件发生率 |
3 讨论 |
(2)黔北地区儿童先心病就医延迟及其术后生存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黔北地区先心病儿童就医延迟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二部分 先心病患儿术后生存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纵向研究 |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5 研究局限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综述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生存质量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家庭管理模式在癫痫患儿延续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类型 |
3 研究方法 |
结果 |
1 两组患儿及其父/母一般情况比较 |
2 干预前两组患儿及父/母基线调查的观察指标比较 |
3 家庭管理模式干预效果比较 |
讨论 |
1 两组癫痫患儿及父/母一般情况分析 |
2 家庭管理模式对癫痫患儿父/母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 |
3 家庭管理模式对癫痫患儿父/母家庭管理能力的影响 |
4 家庭管理模式对癫痫患儿父/母家庭功能的影响 |
5 家庭管理模式对患儿观察指标的影响 |
结论 |
创新性与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综述 癫痫患儿家庭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附录 |
致谢 |
(5)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及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相关概念 |
1.2 研究背景 |
1.3 出院准备度的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目的 |
1.5 研究意义 |
1.6 理论基础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1.3 样本量估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研究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3 研究内容 |
2.4 统计学方法 |
2.5 质量控制 |
2.6 技术路线图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
3.2 研究对象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3.2.1 研究对象的出院准备度现状 |
3.2.2 研究对象基本因素对出院准备度的影响 |
3.2.3 研究对象的医学应对现状 |
3.2.4 研究对象的社会支持现状 |
3.2.5 研究对象的自我效能感现状 |
3.2.6 研究对象的出院指导质量现状 |
3.3 研究对象出院准备度与其它因素的相关分析结果 |
3.3.1 研究对象出院准备度与医学应对的相关分析结果 |
3.3.2 研究对象出院准备度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结果 |
3.3.3 研究对象出院准备度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分析结果 |
3.3.4 研究对象出院准备度与出院指导质量的相关分析结果 |
3.3.5 医学应对、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出院指导质量之间相关分析结果 |
3.4 研究对象出院准备度的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
3.4.1 出院准备度初始模型的构建 |
3.4.2 初始模型中各变量的正态性检验 |
3.4.3 初始模型的拟合、评价 |
3.4.4 初始模型的修正 |
3.4.5 出院准备度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4.1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分析 |
4.2 研究对象出院准备度现状分析 |
4.3 研究对象出院准备度的单因素分析 |
4.3.1 研究对象性别对出院准备度的影响 |
4.3.2 研究对象文化程度对出院准备度的影响 |
4.3.3 研究对象职业状态对出院准备度的影响 |
4.3.4 研究对象家庭收入水平对出院准备度的影响 |
4.3.5 研究对象自我感知的自理能力对出院准备度的影响 |
4.3.6 研究对象合并其它疾病种类数量对出院准备度的影响 |
4.4 研究对象出院准备度与其它研究因素的相关分析 |
4.4.1 研究对象出院准备度与医学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
4.4.2 研究对象出院准备度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
4.4.3 研究对象出院准备度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分析 |
4.4.4 研究对象出院准备度与出院指导质量的相关分析 |
4.5 研究对象出院准备度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分析 |
4.5.1 出院准备度的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关系分析 |
4.5.2 出院准备度的结构方程模型路径效应分析 |
第五章 结论 |
5.1 研究结论 |
第六章 创新点与局限性 |
6.1 本研究的创新点 |
6.2 本研究的局限性和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6)穴位贴磁预防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后便秘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说明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基础 |
1 研究背景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2.1 腰椎退行性疾病与后路腰椎间融合术(PLIF) |
2.2 现代医学对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后便秘的认识 |
2.3 中医学对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后便秘的认识 |
2.4 磁疗法的临床应用 |
3 穴位贴磁作为干预方法的依据 |
4 选穴依据 |
5 研究假说 |
6 研究意义 |
第二部分 研究对象及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病例剔除、脱落、终止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样本量估算 |
2.2 随机分组 |
2.3 干预方法 |
3 评价指标 |
3.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情况 |
3.2 观察指标 |
3.3 安全性观测指标 |
4 统计学处理 |
5 质量控制 |
5.1 操作人员规范化培训 |
5.2 严格计算机随机化分组 |
5.3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 |
6 伦理考虑 |
7 技术路线图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与讨论 |
1 研究结果 |
1.1 研究完成情况 |
1.2 术前穴位贴磁组与对照组基线资料对比 |
1.3 穴位贴磁组与对照组干预后评价指标对比 |
2 讨论 |
2.1 穴位贴磁组与对照组基线资料及安全性分析 |
2.2 穴位贴磁组与对照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对比分析 |
2.3 穴位贴磁组与对照组术后首次肛门排便时间对比分析 |
2.4 穴位贴磁组与对照组肠鸣音次数对比分析 |
2.5 穴位贴磁组与对照组术后便秘症状总积分及各个条目对比分析 |
2.6 本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后便秘的中医护理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7)基于恐惧回避模型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案在单侧TKA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介绍及流行病学现状 |
1.1.2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常见治疗方式及其效果 |
1.1.3 TKA术后患者行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价值 |
1.1.4 TKA术后患者早期康复锻炼依从性的现状及相关研究 |
1.1.5 恐惧回避行为对TKA术后患者早期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
1.1.6 恐惧回避模型理论 |
1.1.7 恐惧回避模型理论框架 |
1.1.8 恐惧回避模型的应用现状 |
1.1.9 总结及立题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技术路线图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类型 |
2.2 研究对象 |
2.2.1 纳入标准 |
2.2.2 排除标准 |
2.2.3 剔除标准 |
2.2.4 样本量估算 |
2.3 研究工具 |
2.3.1 基础资料调查表 |
2.3.2 疼痛灾难化量表 |
2.3.3 恐动症量表 |
2.3.4 疼痛知识问卷 |
2.3.5 疼痛数字评分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 |
2.3.6 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 |
2.3.7 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 |
2.3.8 膝关节活动度(ROM) |
2.4 研究方法 |
2.4.1 伦理原则 |
2.4.2 研究分组 |
2.4.3 基础资料收集 |
2.4.4 试验组干预内容 |
2.4.5 对照组干预内容 |
2.4.6 评价指标收集 |
2.4.7 质量控制 |
2.4.8 统计学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基础资料 |
3.1.1 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 |
3.1.2 两组研究对象临床资料比较 |
3.2 干预前后两组研究对象康复锻炼依从性的效果分析 |
3.3 干预前后两组研究对象膝关节活动度的效果分析 |
3.4 干预前后两组研究对象膝关节功能的效果分析 |
4 讨论 |
4.1 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分析 |
4.1.1 人口学特征 |
4.1.2 疾病学特征 |
4.2 基于恐惧回避模型的护理干预对单侧TKA术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
4.3 基于恐惧回避模型的护理干预对单侧TKA术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
4.4 基于恐惧回避模型的护理干预对单侧TKA术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
5 结论 |
5.1 结论 |
5.2 研究的创新点 |
5.3 研究的局限性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恐惧回避模型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8)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清单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文献回顾 |
1.2.1 创伤后成长的概念 |
1.2.2 创伤后成长的理论依据 |
1.2.3 创伤后成长评估工具 |
1.2.4 癌症患者对其照顾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 |
1.2.5 照顾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 |
1.2.6 小结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1.5 操作性定义 |
1.5.1 创伤后成长 |
1.5.2 照顾者 |
1.5.3 反刍性沉思 |
1.5.4 领悟社会支持 |
1.5.5 应对方式 |
1.6 技术路线图 |
2 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1.3 抽样方法和样本量估算 |
2.2 研究工具 |
2.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
2.2.2 中文版创伤成长量表 |
2.2.3 反刍性沉思问卷 |
2.2.4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
2.2.5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
2.3 资料收集 |
2.3.1 预调查 |
2.3.2 正式调查 |
2.4 质量控制 |
2.4.1 研究设计阶段 |
2.4.2 资料收集阶段 |
2.4.3 数据录入与核查阶段 |
2.5 统计学方法 |
2.6 研究伦理 |
3 结果 |
3.1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和照顾者一般资料 |
3.1.1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一般资料 |
3.1.2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造口情况相关资料 |
3.2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现状 |
3.2.1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
3.2.2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各条目得分 |
3.3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反刍性沉思、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状况 |
3.3.1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反刍性沉思状况 |
3.3.2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应对方式状况 |
3.3.3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社会支持状况 |
3.4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3.4.1 照顾者一般资料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 |
3.4.2 患者造口情况相关资料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 |
3.5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与反刍性沉思、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 |
3.5.1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与反刍性沉思的相关性分析 |
3.5.2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
3.5.3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
3.6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
3.6.1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总体水平多因素分析 |
3.6.2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各维度多因素分析 |
4 讨论 |
4.1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和照顾者的一般资料分析 |
4.1.1 照顾者一般资料分析 |
4.1.2 患者造口情况相关资料分析 |
4.2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水平现状分析 |
4.3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
4.3.1 与患者相处时长 |
4.3.2 积极应对方式 |
4.3.3 领悟社会支持 |
4.3.4 职业 |
4.3.5 性别 |
4.3.6 侵入性沉思 |
4.4 对提高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的护理干预建议 |
4.4.1 针对性的关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的一般情况 |
4.4.2 鼓励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采取积极应对方式 |
4.4.3 提高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社会支持水平 |
4.4.4 降低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侵入性深思水平 |
5 结论 |
6 研究的创新点、局限和展望 |
6.1 研究的创新点 |
6.2 研究的局限 |
6.3 研究的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癌症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9)临界量血肿钻孔引流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优势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1.5 研究样本量及技术路线图 |
1.5.1 样本量计算 |
1.5.2 技术路线图 |
2 临床研究 |
2.1 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 |
2.1.1 成立CNP小组 |
2.1.2 专家咨询问卷条目的形成和筛选 |
2.1.3 咨询专家的选择 |
2.1.4 函询实施方法及专家的权威程度与积极系数 |
2.1.5 绘制临床护理路径表单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研究对象 |
2.2.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2.2.3 研究方法 |
2.2.4 统计学方法 |
2.2.5 质量控制 |
2.2.6 伦理要求 |
2.3 结果 |
2.3.1 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线比较 |
2.3.2 干预后两组钻孔引流患者并发症发生例数的比较 |
2.3.3 干预后两组钻孔引流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的比较 |
2.3.4 干预后两组钻孔引流患者GCS 评分及GOS 评分的比较 |
2.3.5 两组钻孔引流患者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的比较 |
2.3.6 两组钻孔引流患者对医护人员满意度调查的比较 |
2.4 讨论 |
2.4.1 临床护理路径对微创钻孔引流患者的并发症的影响 |
2.4.2 临床护理路径对微创钻孔引流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GCS评分及GOS评分的影响 |
2.4.3 临床护理路径对微创钻孔引流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的影响 |
2.4.4 临床护理路径对微创钻孔引流患者在医护人员满意度调查方面的影响 |
3 结论 |
4 本研究的创新性、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
4.1 本研究的创新性 |
4.2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
4.3 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临床护理路径临床应用的效果评价 |
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10)以护士为主导的儿童癫痫个案管理实践方案的构建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1. 儿童癫痫概述 |
2. 个案管理概述 |
3. 概念框架 |
第三章 儿童癫痫照顾者照顾体验及需求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四章 以护士为主导儿童癫痫个案管理实践方案的构建 |
1. 研究目的 |
2. 资料与方法 |
2.1 文献检索 |
2.2 指南的质量评价 |
3. 结果 |
3.1 检索结果和纳入指南的基本特征 |
3.2 指南质量评价结果 |
3.3 证据总结 |
3.4 构建以护士为主导儿童癫痫个案管理实践方案 |
4. 讨论 |
第五章 以护士为主导儿童癫痫个案管理实践方案的应用 |
1. 研究目的 |
2. 对象与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第六章 结论 |
1. 研究结论 |
2. 创新性 |
3. 局限性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四、450例首次住院患儿的心理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护理干预对甲状腺功能低下患儿头皮静脉采血依从性和穿刺成功率的影响[J]. 蔡小艺. 中国医药指南, 2021(20)
- [2]黔北地区儿童先心病就医延迟及其术后生存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 张婷.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3]接纳与承诺疗法对初诊艾滋病住院患者心理弹性的干预研究[D]. 刘桂芳. 南华大学, 2021
- [4]家庭管理模式在癫痫患儿延续护理中的应用研究[D]. 李晓宇. 青岛大学, 2021
- [5]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及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影响因素研究[D]. 岳芙蓉. 延安大学, 2021(09)
- [6]穴位贴磁预防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后便秘的效果观察[D]. 彭思琦.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基于恐惧回避模型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案在单侧TKA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D]. 左青青.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
- [8]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吴吉敏.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1)
- [9]临界量血肿钻孔引流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 李蕊.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1)
- [10]以护士为主导的儿童癫痫个案管理实践方案的构建及应用[D]. 张姗. 山东大学, 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