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用链亲和素胶体金细胞原位杂交检测白血病细胞的髓过氧化物酶基因表达(论文文献综述)
孙淑丽[1](2021)在《哑铃探针介导的双信号放大方法同时检测多种DNA甲基转移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DNA MTase)是催化DNA甲基化反应的一种酶,这种酶负责催化基因组特定区域中腺嘌呤/胞嘧啶残基的甲基化,并参与表观遗传模式的建立。DNA MTase的异常表达会引起肺癌、乳腺癌、结肠癌等疾病,因此DNA MTase的超灵敏检测及其抑制剂的筛选对于基础生物医学研究和疾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已报道的检测方法一般都需要昂贵的仪器或者繁琐的步骤,并且不能用于同时检测多种DNA MTases。在本文中,我们发展了一种哑铃探针介导的双信号放大技术,用于同时检测多种DNA MTases。哑铃探针茎上包含两种DNA MTases的特异性识别序列,经过DNA MTase的催化后,可被核酸内切酶特异性识别并切割释放出引物,引物与环形模板特异性的结合后引发滚环扩增(rolling circle amplification,RCA)。扩增产物可以与相应的信号探针特异性结合,以启动核酸内切酶(EndonucleaseⅣ,Endo Ⅳ)辅助的信号放大反应,从而产生较强的荧光信号。该方法具有如下优点:(1)哑铃探针同时具有信号放大和目标识别功能,简化了探针设计,降低了实验成本;(2)反应在均相条件下进行,无需任何分离步骤;(3)将哑铃探针与RCA结合,能够消除非特异性扩增引起的高背景信号;(4)该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DNA腺嘌呤甲基转移酶(DNA adenine methyltransferase,Dam MTase)和CpG甲基转移酶(CpG Methyltransferase,M.SssIMTase)检测限分别为2.2×10-5U/m L和3.2×10-6 U/m L。此外,该方法可用于筛选酶的抑制剂,同时测量复杂生物样品中的Dam MTase和M.SssI MTase。该方法可以通过改变识别序列扩展到同时检测多种核酸内切酶/酶,在生物医学研究、疾病诊断、抗癌药物研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董丽丽[2](2021)在《猫细小病毒核酸适配体的筛选及鉴定》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宠物行业的快速发展,猫在宠物种类中的占比上升到46%,数量已达到4800万只。其中,猫舍的种群饲养和家庭的多猫饲养,为主要养殖业态。作为人类的精神伴侣,宠物猫的健康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泛白细胞减少综合症是影响猫群种健康的常见病之一。猫泛白细胞减少综合症是由猫细小病毒(Feline parvovirus,FP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FPV感染后,典型的临床症状为高热、呕吐、腹泻和白细胞严重减少,通常会造成幼猫的感染甚至死亡,因此对FPV的特异性诊断和治疗性制剂存在很大需求。核酸适配体是利用SELEX技术筛选到能与靶分子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寡核苷酸分子,能通过自身折叠形成特殊的三级结构与靶分子结合,故又被称为“化学抗体”。因此,核酸适配体可作为单克隆抗体的有益补充,在病原微生物研究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本研究采用磁珠SELEX技术筛选了FPV的核酸适配体。首先,体外合成总长度为80 nt的ss DNA随机文库,由中间为40 nt的随机序列和两端分别为20 nt的固定序列组成。使用氯仿纯化FPV,将纯化后的FPV固定在磁珠上,以FPV为靶分子,对ss DNA随机文库进行SELEX筛选,使用磁珠捕获经PCR扩增得到的双链DNA,经碱裂解后收集单链DNA,作为下一轮筛选的文库。同时在第四轮时加入消减筛选,以减少非特异性结合,提高筛选效率。通过不断优化PCR反应条件(退火温度、循环数、模板量)以制备高质量的ds DNA;不断增加洗涤次数,改变正向筛选和消减筛选的条件,排除非特异序列。共经过14轮筛选,得到了与FPV高亲和力的富集文库。将最后一轮筛选得到的ss DNA文库经PCR扩增为双链后,连接T载体、经转化并克隆测序,共获得26条适配体。Dot blot鉴定,确定其中的Apt27和Apt52为候选适配体,其核心序列为AATCGTCTTATACTCAGAGTTCGGTTGTATTGTGGGGTCC和GGGGCGTCTGCATCCGCCCAG TTTTTGTTAAGGGAATTCG;MTT实验表明,Apt27和Apt52对猫肾细胞(CRFK细胞)无毒副作用;ELONA方法测定Apt27和Apt52针对FPV病毒粒子的亲和力(Kd值)分别为18.3249±7.1723n M和24.7 882±10.0067 n M;采用Dot blot、IFA方法验证Apt27和Apt52的特异性,确定其均能特异性识别FPV。利用Mfold预测其二级结构,主要形成茎环的结构,推测该结构可能与适配体的特性有关系。综上,本研究首次报道了特异性识别FPV的适配体序列,为FPV的诊断与治疗制剂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季剑雄[3](2021)在《LncRNASChLAP1和E3泛素连接酶TRIM22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在所有类型的人类肿瘤中,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的治疗属于最具挑战之一。作为成人中最常见和最致命的原发脑恶性肿瘤,其生长方式的特点为膨胀性与浸润性,即使应用手术(最大保护脑功能前提下最大范围切除肿瘤)、术后同步放化疗及后续辅助化疗的标准治疗方案,GBM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为12-15个月,5年生存期低于10%。随着对GBM分子病理和基因组学等认识不断加深,发现了参与维持肿瘤恶性生物行为的多条核心信号通路异常调节,如PI3K/AKT、RB、p53等,而临床试验结果提示,目前针对这些关键信号通路的分子靶向治疗效果有限,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应证了 GBM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其发生发展不是单一信号通路或分子所调节的。因此发现GBM相关的异常信号转导途径及关键调控分子将有助于了解肿瘤发生发展机制,探索新的靶向治疗策略,从而走出目前临床胶质瘤精准治疗的困境。核因子活化 B 细胞 κ 轻链增强子(Nuclear factor kappa-light-chain-enhancer of activatedBcells,NF-κB)是一种可以控制DNA转录、细胞因子产生的同源或异源二聚体DNA 结合复合体,由 p50(NF-κB1,p105),p52(NF-κB2,p100),p65(RelA),RelB 和 c-Rel五个结构相关的亚基组成,通常存在于胞质中,与抑制蛋白Iκ(B(Inhibitor of NF-κB)结合形成三聚体而失活。当上游信号因子刺激相应受体并传递至IKK(IκB kinase)激酶复合物后,使IκB蛋白磷酸化及降解,而NF-κB从三聚体中解离出且暴露出核定位基序(Nuclear localization motif,NLM),进入细胞核内促进下游基因转录。近年来研究发现,NF-κB异常活化除与炎症和免疫系统疾病有关,还可能在包含GBM在内的多种人类肿瘤中起到促癌作用,巩固了肿瘤细胞的快速增殖、血管新生、治疗抵抗等恶性表型。尽管NF-κB信号通路对于GBM恶性表型如快速生长和治疗抵抗等至关重要,但目前针对该通路的药物开发仍处于非特异性或特异性靶向IKK激酶但副作用过大的瓶颈,在多项临床试验中相较于标准疗法,GBM患者预后并未取得较大改善。因此,深入研究GBM中NF-κB异常活化机制,剖析该通路的基因调控网络,将有助于采取不同以往的研究策略,研发小分子抑制剂,解决GBM临床治疗的窘境。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Nucleotide,nt)、生物学功能丰富的非编码RNA。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迅速发展,数量巨大的lncRNA被发现。由于其数量远超编码蛋白的基因,有望为寻找肿瘤诊断及预后生物标志物、治疗靶点提供广阔的研究空间。LncRNAs参与了多层面调控基因表达的过程,例如染色体失活、基因组印记、染色质修饰、转录激活或干扰等,可能通过与蛋白质、RNA、DNA等相互作用发挥生物学功能。近年来研究发现表达失调的lncRNAs,能通过上述的调控方式,介导肿瘤相关的核心信号通路,影响包括GBM在内的多种肿瘤细胞的血管新生、侵袭迁移、恶性增殖、治疗抵抗等多种生物学行为。越来越多研究证实,除了一系列的蛋白和miRNAs,lncRNAs也与NF-κB信号通路密切相关。例如,NKILA(NF-κB interacting lncRNA)在乳腺癌细胞中表达可受到NF-κB转录水平调控,同时还能通过抑制IκBα磷酸化和NF-κB信号通路活性起到负向反馈调控的作用;MALAT1(Metastasis-associated lung adenocarcinoma transcript 1)则可以与 p65-p50 蛋白复合物相互作用,减弱其DNA结合能力,从而起到抑制NF-κB转录活性的功能。LncRNA-NF-κB的交联及潜在机制的探索已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之一。长链非编码RNA(Second chromosome locus associated with prostate-1;LINC00913),作为lncRNA的一员,文献报道其在前列腺癌、膀胱癌等多种常见肿瘤中发挥癌基因作用,介导了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转移等表型,其高表达量提示患者预后不佳。本课题组前期使用qRT-PCR初步检测了SChLAP1在正常脑和WHO Ⅱ-Ⅳ级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发现其倾向高表达于胶质瘤组织,并且呈现显着的级别相关性,提示SChLAP1可能与胶质瘤恶性演变有关,但其与胶质瘤一些主要分子标志物如IDH突变、ATRX突变等的相关性未见报道,仍有待阐明。此外SChLAP1在GBM的作用和调控机制尚不清楚,仍有待深入研究。泛素化修饰是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PTM)的一种常见形式,其具有直接调控蛋白质功能和去向的作用,广泛参与到各种细胞活动中。其中泛素的Lys-48(K-48)和Lys-63(K-63)是最常见的多聚泛素链连接位点:K-48泛素链是底物被招募至26S蛋白酶体降解的标示;K-63泛素链则起着酶活性改变、信号转导和细胞内吞的作用。已有文献报道,K-48和K-63连接型多聚泛素化修饰方式可通过影响经典和非经典NF-κB信号通路各重要组件的表达和功能,介导信号转导的活性。泛素化反应往往需要多种泛素化相关酶,如泛素活化酶E1、泛素结合酶E2、泛素-蛋白连接酶E3的协同合作才能完成,其中任何一步发生异常都有可能导致信号通路异常,乃至于疾病如肿瘤的发生。相比于E1和E2,由于E3庞大的数量,与底物间的特异性识别等特点,吸引了研究者格外的关注。TRIM(Tripartite motif)蛋白家族,由于具有3个高度保守的结构域得名,其结构特征是从N端RING结构域开始,随后一个或两个B box域,然后是卷曲螺旋域的域簇,已被报道在多种正常细胞中通过E3泛素连接酶活性参与调控NF-κB转录活性。然而,具体哪些TRIM基因能在GBM细胞中调控NF-κB转录活性以及潜在调控机制尚不清楚,值得进一步探究。本论文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分两部分深入研究了 lncRNA SChLAP1和E3连接酶TRIM22促进GBM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作用及调控NF-κB转录活性的具体分子机制,为GBM治疗的靶点选择以及未来靶向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第一部分:LncRNA 与HNRNPL蛋白形成复合物促进胶质母细胞瘤恶性增殖目的揭示lncRNASChLAP1在正常脑组织和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和GBM细胞系中的表达分布,分析其与胶质瘤临床分子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探究SChLAP1对GBM体外细胞增殖和体内成瘤生长的影响,筛选并鉴定特异互作的蛋白,明确两者间相互作用的生物学功能及对下游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1.利用RNA原位杂交(RNA in situ hybridization,RNA-ISH)检测正常脑组织和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中SChLAP1的表达;RNA荧光原位杂交(RNA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RNA-FISH)、核质分离后qRT-PCR检测SChLAP1在人源正常星形胶质细胞(Normal Human Astrocytes,NHAs)及 GBM 细胞系 LN229,U118MG,GBM#P3 和 BG7中的表达分布。2.利用qRT-PCR验证敲减或外源性过表达SChLAP1慢病毒的效率;细胞直接计数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上述操作对胶质瘤细胞体外恶性增殖能力的影响;构建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利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定时观察上述操作对胶质瘤细胞体内生长的影响;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荷瘤小鼠生存期的变化。3.利用RNA pull-down结合LC-MS/MS法筛选SChLAP1在胶质瘤细胞系中的候选相互作用蛋白;RNA免疫沉淀实验(RNA immunoprecipitation,RIP)验证SChLAP1与HNRNPL间的相互作用;RNA pull-down探究两者作用的具体结构域。4.利用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结合LC-MS/MS法筛选并鉴定ACTN4为SChLAP1-HNRNPL复合物下游的候选癌蛋白;免疫组化检测ACTN4蛋白在正常脑组织和不同WHO级别的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基于Rembrandt和CGGA数据库,绘制ACTN4表达量相关的生存曲线图;Co-IP研究ACTN4-HNRNPL作用的具体结构域。5.使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20μM)和蛋白合成抑制剂放线菌酮(Cycloheximide,CHX;25μg/mL)预处理相应胶质瘤细胞,Western blot检测敲减或外源过表达SChLAP1对ACTN4蛋白表达水平和半衰期的影响;体内泛素化实验检测上述操作对ACTN4蛋白的总泛素化修饰水平的影响;MG132预处理8h后,使用Co-IP研究SChLAP1对ACTN4-HNRNPL间相互作用的影响。6.基于CGGA数据库,对ACTN4相关的基因同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聚类热图分析;利用Venn图分析比对ACTN4相关的基因和NF-κB通路下游靶基因;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敲减或过表达SChLAP1对NF-κB转录活性的影响;核质蛋白分离及免疫荧光检测分析上述操作对P65蛋白亚细胞定位的影响。结果1.LncRNA SChLAP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亚细胞定位RNA-ISH结果显示,SChLAP1在正常脑组织中几乎不表达。相比于低级别胶质瘤(LGG,WHO Ⅱ),SChLAP1更倾向高表达于高级别胶质瘤(HGG,WHO Ⅲ-Ⅳ),在GBM内表达最充足。其表达量与胶质瘤WHO分级,野生型IDH1显着正向相关。RNA-FISH 结果显示,在 GBM 细胞系 LN229,U118MG,GBM#P3 和 BG7 中,Cy3-SChLAP1荧光信号较NHA中更强。核质分离后的qRT-PCR检测分析提示,SChLAP1主要表达于细胞核内,少量分布于胞浆中。2.敲减SChLAP1对胶质母细胞瘤恶性进展的影响q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两条靶向SChLAP1的短发夹RNAs(Short hairpin RNAs,shRNAs)慢病毒能在LN229和GBM#P3中有效下调SChLAP1。细胞直接计数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显示,敲减SChLAP1能显着抑制GBM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通过建立原位移植瘤模型及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定时观察发现,敲减SChLAP1能明显延缓GBM细胞在体内的生长,并且相较于对照组,明显延长小鼠的中位生存期。3.筛选并鉴定RNA结合蛋白HNRNPL与SChLAP1在胶质瘤细胞中存在相互作用RNA pull-down结合LC-MS/MS法筛选鉴定HNRNPL蛋白是SChLAP1的候选互作蛋白之一,其主要的结合区域为HNRNPL的RRM2与SChLAP1的exon2(338-433 bp)。RIP实验结果进一步确认了两者的结合。此外,外源性调控SChLAP1表达不影响HNRNPL蛋白水平,但敲低HNRNPL会导致SChLAP1降解速率加快,提示SChLAP1-HNRNPL存在紧密的相互作用,可能形成复合物来发挥作用。4.筛选并鉴定ACTN4为SChLAP1-HNRNPL复合物下游的候选癌基因Co-IP结合LC-MS/MS法筛选鉴定ACTN4为SChLAP1-HNRNPL复合物下游的候选癌蛋白之一,负责结合的区域是ACTN4的Rod和CaM-like结构域及HNRNPL的RRM3结构域。免疫组化结果提示,ACTN4蛋白表达量与患者年龄,野生型IDH1,野生型ATRX及胶质瘤WHO分级呈显着正相关。Rembrandt和CGGA数据库的生存曲线与Log-rank检验提示,ACTN4高表达与患者预后不佳显着相关。5.SChLAP1-HNRNPL复合物对ACTN4蛋白稳定性的影响和调控机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外源性调控SChLAP1表达与ACTN4蛋白表达变化趋势一致,并且胶质瘤细胞系及患者样本中SChLAP1与ACTN4蛋白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敲减SChLAP1能在不影响ACTN4 mRNA表达情况下,降低ACTN4蛋白水平,使用MG132处理却能恢复到正常,提示SChLAP1可能参与抑制了 ACTN4蛋白的蛋白酶体-泛素化降解,Cycloheximide chase assay 与 in vivo ubiquitination assay 也证实了这一点。Co-IP结果显示,过表达 SChLAP1会增加HNRNPL与ACTN4的相互作用,敲减SChLAP1则反之。6.SChLAP1对ACTN4下游NF-κB信号通路活性的影响基于CGGA数据库,聚类热图分析得出ACTN4的1046个正向与668个负向相关基因,而且ACTN4的表达升高与胶质瘤WHO分级、Classical亚型、患者年龄及野生型IDH1正相关。此外通过比对NF-κB靶基因公共数据库(http://bioinfo.lifl.fr/NF-KB/)与ACTN4相关基因,显示存在19个基因的重合;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结果显示,敲减SChLAP1能减弱胶质瘤细胞内NF-κB转录活性,而过表达SChLAP1的效果相反;核质蛋白分离及免疫荧光检测分析显示,敲减SChLAP1能减少P65蛋白在细胞核内定位,而过表达SChLAP1能促进P65蛋白核内表达。7.SChLAP1与HNRNPL蛋白相互作用对胶质母细胞瘤恶性进展的影响细胞直接计数实验显示,过表达SChLAP1所导致的GBM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增强,能被SChLAP1-exon2缺失或敲减HNRNPL抑制。通过建立原位移植瘤模型及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定时观察发现,过表达SChLAP1所导致的GBM细胞在体内生长加剧,及明显缩短小鼠中位生存期,同样可以被exon2缺失或敲减HNRNPL抑制。结论1.SChLAP1高表达于高级别胶质瘤,与多个临床病理指标正相关;2.SChLAP1与HNRNPL形成复合物发挥促癌作用,HNRNPL是其下游的关键效应分子;3.SChLAP1能加强HNRNPL与ACTN4结合,减少ACTN4蛋白的蛋白酶体-泛素化途径降解,从而增强其蛋白稳定性;4.SChLAP1能通过调控ACTN4蛋白表达驱动P65蛋白核转位以激活NF-κB转录,从而促进GBM细胞恶性增殖。第二部分:TRIM22通过其E3泛素连接酶活性激活NF-κB信号通路促进胶质母细胞瘤恶性增殖目的筛选鉴定出在GBM细胞内最可能参与激活NF-κB信号通路的TRIM基因,揭示其在正常脑组织和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胶质瘤临床分子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探究其对GBM体外细胞增殖和体内成瘤生长的影响及激活NF-κB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方法1.利用NF-κB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筛选在GBM细胞系U87MG和LN229内可能参与激活NF-κB信号通路的TRIM基因。2.免疫组化检测TRIM22蛋白在正常脑组织和不同WHO级别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3.利用Co-IP探究TRIM22-IκBα和TRIM22-IKKγ蛋白间相互作用。4.利用Western blot验证Cas9-sgRNA敲除或外源性过表达慢病毒的效率;细胞直接计数和Ki-67免疫荧光染色实验检测上述操作对胶质瘤细胞体外恶性增殖能力的影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上述操作对NF-κB转录活性的影响;核质蛋白分离及免疫荧光检测分析上述操作对P65蛋白亚细胞定位的影响;构建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利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定时观察上述操作对胶质瘤细胞体内生长的影响;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荷瘤小鼠生存期的变化。5.使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和蛋白合成抑制剂CHX预处理相应胶质瘤细胞,Western blot检测敲除或外源过表达TRIM22或TRIM22酶失活突变体对IκBα蛋白表达水平和半衰期的影响;体内/外泛素化实验检测上述操作对IκBα蛋白K-48连接型泛素化和IKKγ蛋白K-63连接型泛素化修饰水平的影响。结果1.筛选鉴定在胶质瘤细胞中参与正向调控NF-κB信号通路的TRIM基因及表达情况NF-κB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结果显示,经过初步筛选后的5个TRIM基因中(TRIM5,TRIM21,TRIM22,TRIM38,TRIM56),只有敲减TRIM22 后,能在 U87MG和LN229两个GBM细胞系内均明显下调NF-κB转录活性;免疫组化结果提示,TRIM22蛋白表达量与野生型IDH1,野生型ATRX及胶质瘤WHO分级呈显着正相关,正常脑组织中几乎不表达。2.敲除TRIM22对胶质母细胞瘤恶性进展的影响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两条靶向TRIM22 的不同序列 sgRNAs(Small guide RNAs,sgRNAs)慢病毒能在稳定表达Cas9的U87MG和LN229中有效敲除TRIM22;在不影响总蛋白表达的情况下,统一下调NF-κB信号通路内关键元件IKKα/β(Ser176/180),IκBα(Ser32/36),P65(Ser536)的磷酸化水平,同时上调IκBα总蛋白水平。细胞直接计数和Ki-67免疫荧光染色实验显示,敲除TRIM22能显着抑制GBM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通过建立原位移植瘤模型及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定时观察发现,敲除TRIM22能明显抑制GBM细胞在体内的生长速度,而且与对照组相比,显着延长小鼠的中位生存期。3.TRIM22依赖其E3连接酶活性发挥促进胶质母细胞瘤恶性进展的作用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Flag-EV),在LN229和U118MG细胞中过表达TRIM22全长蛋白(Flag-TRIM22-FL),NF-κB信号通路内关键元件IKKα/β(Ser176/180),IκBα(Ser32/36),P65(Ser536)的磷酸化水平统一地上调,同时 IκBα总蛋白水平下降,而过表达TRIM22的2个E3酶失活体(Flag-TRIM22-ARING/-TRIM22-C15/18A)均无法调控上述蛋白水平变化。细胞直接计数和Ki-67免疫荧光染色实验显示,过表达TRIM22(Flag-TRIM22-FL)能显着加强GBM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通过建立原位种瘤模型及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定时观察发现,过表达TRIM22(Flag-TRIM22-FL)能明显加快GBM细胞在体内的生长速率,相比于对照组,显着延长荷瘤小鼠的中位生存时间。但过表达 TRIM22 的 E3 酶失活体(Flag-TRIM22-ΔRING/-TRIM22-C1 5/18A)对GBM细胞在体内外的增殖能力无显着影响,与对照组对比无差异,小鼠生存期同样未见显着变化。此外,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结果显示,过表达TRIM22(Flag-TRIM22-FL)能显着增强胶质瘤细胞内NF-κB转录活性;核质蛋白分离及免疫荧光检测分析显示,过表达TRIM22(Flag-TRIM22-FL)能促进P65蛋白在细胞核内定位。但相较于对照组,过表达 TRIM22 的 E3 酶失活体(Flag-TRIM22-ΔRING/-TRIM22-C1 5/18A)后 GBM 细胞的NF-κB转录活性和P65核定位均无显着变化。4.TRIM22对IκBα蛋白稳定性的影响和调控机制进一步实验分析表明,敲除TRIM22能在不影响IκBα mRNA表达情况下,升高IκBα蛋白水平,而过表达TRIM22能使IκBα蛋白水平下降,但E3酶失活体却失去了调控作用,提示TRIM22调控IκBα蛋白水平可能是通过蛋白酶体-泛素化降解的方式。Cycloheximide chase assay结果提示,相比于对照组,敲除TRIM22能显着延长IκBα蛋白降解半衰期,过表达TRIM22则反之,而TRIM22的E3酶失活体没有任何影响。In vitro/vivoubiquitinationassay 结果也佐证了这一点。Co-IP 结果显示,TRIM22 与 IKBα蛋白间存在相互作用,主要结合区域是TRIM22蛋白的89-131aa(B-Boxdomain)/133-223aa(Coiled-coil domain)/352-498aa(SPRY domain)和 IKBα 蛋白的 182-317aa(AR4/AR5)。5.TRIM22对NF-κB通路内IKK复合物的调节亚基IKKγ的影响和调控机制Co-IP 结果显示,在 GBM 细胞系 U87MG,LN229,U118MG,TRIM22 与IKKγ蛋白存在内源性相互作用;In vivo ubiquitination assay 结果显示,敲除TRIM22能明显下调IKKγ蛋白的K-63型多聚泛素化修饰水平,过表达TRIM22则反之,而TRIM22的E3酶失活体没有任何影响。6.IκBα是TRIM22发挥促胶质母细胞瘤进展作用的关键下游蛋白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结果显示,过表达TRIM22所导致的GBM细胞NF-κB转录活性增强,能被srIκBα过表达所抵消。细胞直接计数实验显示,过表达TRIM22所导致的GBM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增强,能被srIκBα过表达所抑制。通过建立原位种瘤模型及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定时观察发现,过表达TRIM22所导致的GBM细胞在体内生长加剧,及明显缩短的小鼠中位生存时间,而上述增强效果可由过表达srIκBα显着抑制。结论1.TRIM22是维持GBM细胞内NF-κB高转录活性的重要癌基因;2.TRIM22蛋白常高表达于高级别胶质瘤,与多个临床病理指标正相关;3.TRIM22依赖E3泛素连接酶功能,通过蛋白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分别促进IKKγ的K-63型多聚泛素化和IκBα的K-48型多聚泛素化,以此激活NF-κB信号通路进而促进GBM进展。
翟洪顺,邹德学,聂李平,刘延涛,周宇[4](2008)在《微分化急性髓系白血病病人MICM特征分析(附1例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微分化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0MICM特征并与其他类型白血病鉴别。方法常规细胞染色,流式分析,染色体核型,FISH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结果用MPO mRNA进行基因分型是一种新的更加敏感、特异的白血病诊断分型手段。原始细胞免疫表型对诊断M0有重要意义;M0的原始细胞形态学特点不明显,其过氧化物酶(POX)、苏丹黑(SBB)、特异性酯酶(CE)染色均为阴性,而酸性非特异性酯酶(ANAE),酸性磷酸酶(ACP)及糖原(PAS)染色呈阴性或弱阳性,ANAE酶型与M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相似,表现为局灶型且不被氟化钠(NaF)抑制,PAS酶型为细颗粒弥散状分布,在此基础上夹有珠状、块状,而ALL酶型为细颗粒、中粗颗粒和粗颗粒散在分布,部分细胞可见珠状、块状且背景较清晰干净。结论ANAE、PAS在细胞化学染色中对AML-M0的诊断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将基因分型,免疫分型,与细胞形态学、遗传学四者相结合,能极大地提高AML-M0的诊断率。
李玲,温丙昭,钟笛,王蕊,曲建华,郝建萍,陈蓉,王晓敏,许建华[5](2003)在《急性白血病的形态、细胞化学、免疫分型及MPO mRNA表达》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进一步了解急性白血病 ( AL)形态、细胞化学、免疫分型及髓过氧化物酶基因 ( MPO m RNA)表达。方法:采用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间接免疫荧光法和链亲和素 -胶体金原位杂交法对 137例 AL 患者进行分型。结果 :4 1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 AL L)中有 5例表达髓系抗原 ,7例 MPO m RNA表达为阳性 ;9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 ( AML)中有 8例表达淋系抗原 ,所有髓系均不同程度的表达 MPO基因。 5例为 FAB不能分类的 AL( U AL) ,其中 1例表达淋系抗原 ,2例表达髓系抗原 ,3/ 5例 MPOm RNA为阳性。 结论 :联合分析 AL 形态学、细胞化学、免疫学及 MPO m RNA表达等特点 ,对于 AL 的诊断和指导治疗均有重要意义。此分型弥补了 FAB分类法的不足
李玲,王蕊,温丙昭,钟笛,曲建华,郝建萍,赵毅,陈峰,俞静[6](2003)在《MPOmRNA表达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分化型(AML-M0)分型的意义》文中指出
曲建华,温丙昭,李玲,郝建萍,赵毅,陈蓉[7](2003)在《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相关基因表达与临床关系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 :分析和评估急性白血病 bcl- 2、bax、p170及 CD34 等耐药相关指标表达的临床价值。方法 :p170、CD34 检测采用活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 ,bcl- 2、bax检测采用链亲和素—胶体金原位杂交法 (ISH- SAG)。结果 :急性白血病复发难治组的 bcl- 2、bcl- 2 / bax的阳性表达率 (76 .9% ,88.5 % )均显着高于缓解组 (4 4 .1%、2 0 .6 % )及初治组 (4 2 .0 %、5 9.0 % ) (P<0 .0 5 ) ,而 bax的阳性表达率在缓解组 (70 .6 % )显着高于复发难治组 (34.6 % ) (P<0 .0 5 ) ,CD34 的阳性表达在复发难治组 (2 3.1% )显着高于缓解组 (2 .9% ) (P<0 .0 5 ) ,而 p170的表达率在两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 (P>0 .0 5 )。疗效分析发现 bcl- 2、bcl- 2 / bax的表达与临床缓解密切相关 ,其阴性组的完全缓解率 (CR)显着高于阳性组 (P<0 .0 5 )。而 p170、CD34 及 bax三个指标均显示与 CR无关 (P>0 .0 5 )。线性相关分析发现 bcl- 2和 bax之间显着相关 (r=0 .33,P<0 .0 1) ,而 p170、CD34 与二者均无相关性。 bcl- 2及 bcl- 2 / bax的敏感性(76 .90 %、88.5 0 % )高于 p170、CD34 及 bax(4 6 .2 %、2 3.1%、34.6 % ) ,这些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 92 .3%。结论 :bcl- 2及 bcl- 2 / bax的高表达预示着急性白血病预后不良 ,可作为预测急
赵艳霞[8](2002)在《原位杂交检测急性白血病髓过氧化物酶基因的表达》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不同类型中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基因mRNA表达的差异,探讨MPO基因表达的检测在急性白血病分型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1)探针的制备:应用Promega总RNA提取试剂盒,筛选MPO基因高表达的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病人,从骨髓中提取总RNA,通过反转录,合成cDNA,设计特异性引物,经PCR扩增得MPO基因cDNA片段,全长约559bp;将该片段经TA载体克隆重组于质粒中,经体外扩增,提取质粒DNA,限制性酶切后,通过凝胶电泳得到特异性片段并回收纯化,将该片段作特异性探针,以地高辛标记,用于原位杂交。(2)标本获取及分组:采集60例AL病人及20例对照组骨髓或外周血进行细胞涂片及原位杂交,检测MPO基因的表达。60例AL病人(男37例女23例,年龄2~78岁,中位年龄20岁),按FAB分型分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组(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与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组(acute lymphoid leukemia,ALL)。①AML组30例:含初诊病人28例,未缓解病人2例,包括M1型7例,M2型6例,M3型6例,M4型6例,M5型4例,M7型1例。②ALL组30例:初诊病人9例及未缓解病人1例,完全缓解病人20例。初诊及未缓解病人骨髓或外周血中幼稚细胞比例均大于60%。对照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6~58岁,中位年龄18.5岁),均为非造血系统疾病患者,骨髓常规检查未见异常。(3)原位杂交结果判定:原位杂交结果阳性者表现为胞浆内出现兰紫色颗粒,阳性反应强度分为四级:Ⅰ.阴性(一):全胞浆无兰紫色颗粒;Ⅱ.弱阳性(±):可见少数兰紫色颗粒,散在分布,约占胞浆的1/2以内;Ⅲ.阳性(+):胞浆内兰紫色颗粒弥漫性分布,占胞浆的1/2以上;Ⅳ.强阳性(++):胞浆充 中义搁要 满致密的兰紫色颗粒。将每片计数200个有核细胞并计算阳性细胞百 分率,阳性细胞百分率)5%的标本为杂交阳性。将所得数据进行统 计学分析,判断MPO基因表达在各组表达情况。 结果(l)各组原位杂交结果:①阳性率:AML组 30例病人 中除1例M7外,MPO基因均为阳性表达,30例ALL病人及20例对 照均为阴性表达。②阳性细胞百分率:AML组阳性细胞百分率在4.5~ 100%之间;30例ALL病人及20例对照组阳性细胞百分率均小于5%, 其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在0%~又0%与0%~2.5%之间;AML组与 ALL组、对照组比较阳性细胞百分率差别有显着意义(P<O.05);ALL 组、对照组比较差别无显着意义(P叩刀5卜 门)M皿组各亚型杂交结 果:除1例M,型外AML病人杂交结果均呈阳性。AML-M3型病人阳 性细胞百分率最高,可达 100o,平均值为 84.7 ti 7.4O,多数细胞 呈强阳性表达;MZ、M4其次,平均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55.7土4.8% 与50.5士3.0O;Mi与MS最低,其平均值分别为32.5士7.60与16.3 士2.3%,且多数细胞为弱阳性表达。()MPO原位杂交与细胞化学敏 感性比较:24例AML病人同时进行MPO细胞化学染色,结果示16 例阳性,8例阴性(阳性率66.7%,);此24例病人原位杂交检测MPO mRNA结果均示阳性(阳性率 100%);二者比较原位杂交法更敏感 (P<O.05),阳性率高。 结论 本研究显示以地高辛标记该探针进行原位杂交,检测AL 病人w 基因mR*表达,是一种敏感的检测方法。初诊及未缓解的 AML病人多呈阳性表达,其中M。型阳性细胞百分率最高,阳性强 度最强,M卜M。型其次,M;与M。型最低,M,型为阴性。原位杂交 检测敏感性较细胞化学高,能更好的识别粒系早期细胞;MPO mRNA 在ALL病人及正常人中呈阴性表达。因此惭 基因mRNA表达可作为 一种敏感的髓系检测标志,在急性白血病分型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赵毅,温丙昭,李玲,钟笛,郝建萍,陈瑢[9](2002)在《Bcl-2、Bax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抗凋亡基因 Bcl- 2及其拮抗基因 Bax在急性白血病 (A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链亲和素 -胶体金原位杂交 (ISH- SAG)方法对 6 3例初诊 AL 患者进行 Bcl- 2、Bax基因检测 ,并同时对 33例患者进行了动态随访。 结果:初诊 AL 患者 Bcl- 2表达阴性组患者的完全缓解 (CR)率显着高于阳性组患者的 CR率 (P<0 .0 5 )。在 33例进行 Bcl- 2、Bax两项指标动态随访的 AL 患者中 ,Bcl- 2或 Bax阳性表达在难治 /复发组 (92 .9%,35 .7%)及 CR组 (5 7.9%,89.5 %)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初诊 AL 病例中 Bcl- 2 / Bax比值≤ 1.0患者的 CR率 (89.5 %)与比值 >1.0患者的 CR率 (34 .8%)相比两者差异有显着性 (P<0 .0 0 1)。把 Bcl- 2 / Bax比值作为耐药标准进行评价时 ,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是 88.2 %、6 8.0 %、76 .2 %。结论 :初诊 AL患者 Bcl- 2的表达 ,尤其是 Bcl- 2 / Bax比值的高低与临床预后及耐药密切相关。对这两项指标进行检测 ,在指导临床化疗方案设计、预测化疗疗效、判断预后方面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郝建萍,温丙昭,李玲[10](2001)在《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研究多药耐药基因 (MDR1 )在急性白血病 (AL)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链亲和素-胶体金原位杂交 (ISH- SAG)方法对 5 9例不同病期的 AL 患者进行 MDR1 检测。结果:(1) ANL L MDR1 阳性表达率 (5 0 .0 % )虽高于 AL L 阳性表达率 (37.5 % ) ,但差异无显着意义 (P>0 .0 5 )。 (2 ) MDR1 在复发难治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缓解组 (P<0 .0 5 )。 (3) MDR1 阳性表达与临床缓解密切相关 ,MDR1 阳性表达者的完全缓解(CR)率 (2 2 .2 % )明显低于 MDR1 阴性者的 CR率 (80 .0 % ) (P<0 .0 5 )。(4 ) MDR1 阳性表达作为耐药标准的评价 ,其敏感率、特异率、准确率分别为 77.8%、80 .0 %、79.0 %。 结论:MDR1 阳性表达与临床耐药相关 ,是影响 AL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且其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
二、应用链亲和素胶体金细胞原位杂交检测白血病细胞的髓过氧化物酶基因表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链亲和素胶体金细胞原位杂交检测白血病细胞的髓过氧化物酶基因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1)哑铃探针介导的双信号放大方法同时检测多种DNA甲基转移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DNA甲基化 |
1.2 DNA甲基转移酶 |
1.2.1 DNA甲基转移酶概述 |
1.2.2 DNA甲基转移酶的检测目的及意义 |
1.3 DNA甲基转移酶的检测方法 |
1.3.1 比色分析法 |
1.3.2 化学发光/生物发光分析法 |
1.3.3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分析法 |
1.3.4 电化学分析法 |
1.3.5 荧光分析法 |
1.3.6 单分子荧光成像法 |
1.3.7 其他分析法 |
1.4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二章 哑铃探针介导的双信号放大方法同时检测多种DNA甲基转移酶的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方法 |
2.3 结果讨论 |
2.3.1 实验设计原理 |
2.3.2 可行性实验 |
2.3.3 实验条件优化 |
2.3.4 灵敏度检测 |
2.3.5 特异性实验 |
2.3.6 抑制剂分析 |
2.3.7 动力学分析 |
2.3.8 回收率实验 |
2.4 小结 |
第三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利、参与基金及获奖情况 |
致谢 |
(2)猫细小病毒核酸适配体的筛选及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猫泛白细胞减少综合症 |
1.1.1 猫细小病毒的形态特征及理化特性 |
1.1.2 FPV基因组 |
1.1.3 FPV编码蛋白及其功能 |
1.1.4 流行病学 |
1.1.5 临床症状 |
1.1.6 病理变化 |
1.1.7 诊断 |
1.1.8 防治 |
1.2 核酸适配体概述 |
1.2.1 SELEX技术 |
1.2.2 核酸适配体的特点 |
1.2.3 核酸适配体的应用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FPV核酸适配体的筛选 |
2.1 材料 |
2.1.1 毒株和细胞 |
2.1.2 主要试剂 |
2.1.3 主要仪器 |
2.1.4 缓冲液的配制 |
2.2 方法 |
2.2.1 病毒的增殖与纯化 |
2.2.2 病毒的鉴定 |
2.2.3 FPV病毒偶联磁珠 |
2.2.4 FPV核酸适配体的筛选 |
2.2.5 PCR产物克隆与测序测定 |
2.2.6 候选适配体的筛选 |
2.3 结果 |
2.3.1 FPV病毒粒子PCR鉴定 |
2.3.2 FPV病毒SDS-PAGE结果 |
2.3.3 Western Blot鉴定结果 |
2.3.4 FPV病毒血凝活性测定结果 |
2.3.5 电镜观察 |
2.3.6 FPV偶联磁珠 |
2.3.7 PCR扩增模板量优化结果 |
2.3.8 PCR退火温度优化结果 |
2.3.9 PCR扩增循环数优化结果 |
2.3.10 适配体的克隆、测序分析 |
2.3.11 候选适配体的筛选 |
2.4 讨论 |
第三章 FPV候选适配体的特性及结构分析 |
3.1 材料 |
3.1.1 毒株和细胞 |
3.1.2 主要试剂 |
3.1.3 主要仪器 |
3.2 方法 |
3.2.1 候选适配体序列的合成 |
3.2.2 细胞毒性试验 |
3.2.3 候选适配体亲和力分析 |
3.2.4 候选适配体特异性检测 |
3.2.5 候选适配体结构分析 |
3.3 结果 |
3.3.1 细胞毒性试验 |
3.3.2 亲和力分析 |
3.3.3 特异性分析 |
3.3.4 候选适配体结构分析 |
3.4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3)LncRNASChLAP1和E3泛素连接酶TRIM22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LncRNA SChLAP1与HNRNPL蛋白形成复合物促进胶质母细胞瘤恶性增殖 |
1.1 前言 |
1.2 材料和方法 |
1.3 结果 |
1.4 讨论 |
1.5 结论 |
1.6 附图表 |
1.7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TRIM22通过其E3泛素连接酶活性激活NF-κB信号通路促进胶质母细胞瘤恶性增殖 |
2.1 前言 |
2.2 材料和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结论 |
2.6 附图表 |
2.7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傅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英文文章一 |
英文文章二 |
(5)急性白血病的形态、细胞化学、免疫分型及MPO mRNA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细胞化学染色 |
1.3 间接免疫荧光测定法 |
1.4 链亲和素-胶体金细胞原位杂交法 |
1.5 急性混合细胞性白血病 (MAL) 的诊断 |
2 结果 |
2.1 AL患者FAB分型及细胞化学染色结果 |
2.2 免疫分型 |
2.3 基因分型与FAB分型、免疫分型的关系 |
2.3.1 ALL的FAB分型、免疫分型和基因分型 |
2.3.2 AML的FAB分型、免疫分型和基因分型 |
2.3.3 UAL的FAB分型、免疫分型和基因分型 |
3 讨论 |
(6)MPOmRNA表达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分化型(AML-M0)分型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和方法 1 |
病例资料 2 |
免疫表型 3 |
细胞化学染色 4 |
基因分型 5 |
标本 结 |
果 1 2 |
7例AML-M0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 3 |
免疫表型和基因分型 4 |
3株细胞系MPO基因表达 讨 |
论 |
(7)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相关基因表达与临床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 |
1.2 治疗方案 |
1.3 研究方法 |
1.3.1 主要试剂: |
1.3.2 实验方法: |
1.3.3 结果判定: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不同病期急性白血病患者bcl-2、bax、bcl-2/bax、p170、CD34的表达阳性率比较 |
2.2 急性白血病患者bcl-2、bax、bcl-2/bax、p170、CD34阳性表达与化疗疗效的关系 |
2.3 bcl-2、bax、bcl-2/bax、p170预测急性白血病疗效预后的价值 |
3 讨论 |
(8)原位杂交检测急性白血病髓过氧化物酶基因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 原位杂交检测急性白血病髓过氧化物酶基因的表达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髓过氧化物酶基因与急性白血病 |
正文 |
参考文献 |
(9)Bcl-2、Bax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2.1 试验方法 |
1.2.2 结果判定 |
1.3 治疗方案 |
1.4 疗效标准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Bcl-2、Bax在AL中的表达及与各亚型间的关系 |
2.2 Bcl-2、Bax在AL中的表达及预后关系 |
2.3 Bcl-2、Bax在AL患者中的动态随访观察 |
2.4 Bcl-2/Bax比值与AL的疗效关系 |
2.5 Bcl-2/Bax比值作为临床耐药标准的评价 |
3 讨论 |
(10)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3 治疗方案及疗效判定 |
1.4 对照设置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细胞系阳性的表达 |
2.2 MDR1表达与AL的关系 |
2.3 不同病期MDR1阳性病例检出率比较 |
2.4 MDR1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
2.5 MDR1的阳性表达作为耐药标准的评价 |
3 讨论 |
四、应用链亲和素胶体金细胞原位杂交检测白血病细胞的髓过氧化物酶基因表达(论文参考文献)
- [1]哑铃探针介导的双信号放大方法同时检测多种DNA甲基转移酶的研究[D]. 孙淑丽. 山东师范大学, 2021(12)
- [2]猫细小病毒核酸适配体的筛选及鉴定[D]. 董丽丽.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9)
- [3]LncRNASChLAP1和E3泛素连接酶TRIM22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D]. 季剑雄. 山东大学, 2021(12)
- [4]微分化急性髓系白血病病人MICM特征分析(附1例报告)[J]. 翟洪顺,邹德学,聂李平,刘延涛,周宇. 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 2008(02)
- [5]急性白血病的形态、细胞化学、免疫分型及MPO mRNA表达[J]. 李玲,温丙昭,钟笛,王蕊,曲建华,郝建萍,陈蓉,王晓敏,许建华.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3(04)
- [6]MPOmRNA表达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分化型(AML-M0)分型的意义[J]. 李玲,王蕊,温丙昭,钟笛,曲建华,郝建萍,赵毅,陈峰,俞静.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03(07)
- [7]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相关基因表达与临床关系的研究[J]. 曲建华,温丙昭,李玲,郝建萍,赵毅,陈蓉. 白血病.淋巴瘤, 2003(02)
- [8]原位杂交检测急性白血病髓过氧化物酶基因的表达[D]. 赵艳霞. 青岛大学, 2002(02)
- [9]Bcl-2、Bax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J]. 赵毅,温丙昭,李玲,钟笛,郝建萍,陈瑢.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2(01)
- [10]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J]. 郝建萍,温丙昭,李玲.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1(03)
标签:原位杂交; 神经胶质瘤;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泛素化; 基因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