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计算时喜欢打断手指怎么办

孩子计算时喜欢打断手指怎么办

一、孩子在计算中爱掰手指头怎么办(论文文献综述)

白倩[1](2021)在《发生建构论视野中的学习理论研究 ——从知识观到教学观的演绎》文中研究指明一般认为,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认识论可以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哲学基础,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与皮亚杰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认识论思想主要体现在发生建构论(发生认识论)的相关研究中,然而,经考察发现,目前学界偏向将皮亚杰的发生建构论解读为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很少有学者能准确把握其中继承自康德先验范畴的“两个范畴说”(逻辑数学范畴和物理范畴)内涵及其背后的形而上思想。皮亚杰是在认识到康德先验范畴思想的价值和局限性的基础上走向其认识论哲学观的,其思考利器正是发生学思想。由于心理学界忽视了皮亚杰对康德的继承和超越、忽视了发生建构论中的“发生”本质,直接影响了其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建设。既有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只关注了皮亚杰发生建构论中“知识由建构而来”的表层含义,忽视了皮亚杰基于发生学思想所给出的“知识建构是如何在认识主体内部发生的”这一更深层问题的追问。从某种程度来说,既有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只继承了皮亚杰发生建构论思想中的“建构”成分,被心理学家重点关注的“建构”并没有触及发生学思想的内核,虽然“发生”是事实,但既有认识并没有进一步追溯“为什么会发生”以及“是如何在认识主体内部发生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拟站在皮亚杰发生建构论的立场重新理解“建构”的内涵,对发生建构论中“两个范畴”的运动过程进行分析,借此阐述知识与思维的内在关系,并尝试深入说明认识的发生过程实际上是知识结构的发生与建构过程。在此基础上,对既有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进行梳理和反思,进一步演绎出发生学视野中的学习理论即“发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的主要内容。皮亚杰的发生建构论是整个研究的理论基础,整个研究的演绎工作都是基于此而展开的,因此,对发生建构论进行溯源并揭示其核心思想是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研究认为:在发生建构论中,皮亚杰用两个范畴的运动机制揭示了知识发生的内在过程。将其向心理学和教育学层面演绎,可以进一步得到知识与思维、知识结构与思维结构之间的关系:从知识的发生与建构看,知识与思维相伴而生、共同发展,知识从属于思维,思维以知识为基础,两者之间具有内在一致性;从知识结构的发生与建构看,知识的发生实际上是因思维发生导致的知识结构的发生,知识结构从属于思维结构,思维的水平决定了知识结构的状态和水平,思维的实现又以知识结构为基础,显现出与知识结构相关联的水平。以上所得即是本研究从皮亚杰发生建构论及其“两个范畴”说中得到的核心思想,也是学习理论研究部分的起点与基础。在学习理论研究部分,主要以皮亚杰的发生建构论重新审视既有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提出发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概念。在本研究的视角下,既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忽视了知识的“发生”,为了与既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区分,将由皮亚杰发生建构思想演绎而来的学习理论称为“发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在反思既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的基础上,结合发生建构论的内涵,演绎出发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的核心框架。研究认为,发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观的核心框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时间性视角中的知识”“建构性视角中的知识”以及“结构性视角中的知识”;学习观是建立在知识观的基础上展开的对“学习是如何发生的”问题的探讨,主要遵循“对学习主体的认识——学习内涵的揭示——关于深度学习的讨论”的思路;对于教学观而言,核心在于“从知识入手的思维教育应该如何实现”,因此,经由知识观和学习观,演绎出教学观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思维能力培养的起点”“充分尊重学习者的主体性”以及“发展高阶思维的具体方法”这三个方面。在演绎完发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的主要内容之后,本研究进一步阐述了发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可能应用,一方面,以发生建构论及发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得到了一个“由知识通达思维的教学设计整体框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一线教师可以参考该框架进行教学设计;另一方面,以信息技术课程为例,结合一线教师的教学设计案例,进一步解释在发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由知识通达思维的教学设计是如何实现的。

胡庆章[2](2019)在《《红楼梦》三音词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红楼梦》三音词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语言学、统计语言学、信息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汇学等研究角度和方法,提出三音词的辨识标准,建立三音词语料库,对三音词统计分析,并对《红楼梦》前八十回、后四十回和近代汉语、现代汉语中的三音词进行比较研究。语法方面,借鉴已有的构词法研究成果以及ABB形容词的专类研究对三音词语法结构进行描写,对每一个三音词的词性、语法结构、语素成分词性类型、组合方式进行具体分析之后,借助词法模式理论对全部三音词进行宏观统计,着重分析能产性词法模式。语义方面,首先吸取传统的意义分析分类方法、词义透明度理论、信息质量理论等研究成果对三音词语义结构进行分析,然后运用词义范畴论、构式理论、相似性、主观性等理论方法对三音词语义关系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多义类聚和单义词中的同义类聚、反义类聚。比较研究方面,首先比较《红楼梦》前80回与后40回三音词内部的语言特性,发现前80回词汇量更大,语义更加蕴藉、凝练,文学性更高,而后40回名词锐减,状态形容词、补充式动词显着增加,语义更加浅显且略有羡余,印证了小说前后作者不同,然后比较《红楼梦》、近现代汉语三音词外部的语言特性,揭示了词汇发展过程中名词比例不断增加、偏正式不断增加等规律,并验证了《红楼梦》三音词对近代汉语、现代汉语的三音词词汇发展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林晶晶[3](2018)在《小学一年级学生运算策略的调查分析 ——以Y小学某班为例》文中认为从国际小学数学课程的实际来看,对小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的重视是当前数学教育界存在的共识。然而,以往研究只是单一地研究计算题或算术应用问题中学生的运算策略,未将计算题与算术应用问题中的策略运用情况相联系;只是简单地总结出运算策略的使用特征,未深入剖析学生的算术思维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主要关注小学一年级学生在解决加法、乘法计算题和应用问题时,运算策略有哪些主要的类型,呈现出怎样的特征;他们在具体运算中的思维过程是怎样的;他们在运用不同的运算策略时,呈现出怎样的算术思维水平。为了对以上问题有所了解,本研究选取上海市Y小学某班4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测验法、访谈法、观察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运算策略的调查,并挑选典型的学生案例进行访谈,了解其解题的思维过程及算术思维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一年级学生的运算策略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他们在计算题中的运算策略主要有提取、对位、加法等12种策略,在应用问题中的运算策略主要有加法、乘法等5种策略,其中,包括3种个性化的运算策略;一年级学生在具体运算策略的使用中体现了不同的思维过程,其算术思维存在四种不同的水平;一年级学生运算策略的选择情况基本符合Siegler的策略选择模型。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研究对数学教师提出了一些与教学相关的建议。最后,对本研究进行反思并提出今后的研究展望。

何芬[4](2016)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文中提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数学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数学变得越来越重要.初中数学是打基础的时候,只有基础牢固了,才能使数学知识得到广泛应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课堂教学也有了一些变化,但是数学课堂仍然存在一些现象: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困难,课堂效果不明显.那么有什么因素影响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怎样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本论文首先从国内外有效教学的相关文献上开始研究,在此基础上又运用了访谈法、案例法等综合分析.通过对初中教师与学生的访谈,了解到初中课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对课堂的观察总结,找出一些影响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一些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论文共分为五部分来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为绪论.包括问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研究的方法、研究理论依据.第二部分为相关概念介绍.包括课堂有效性的概念、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概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概念等介绍.第三部分为影响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包括教师方面的因素、学生方面的因素、课堂教学环境方面的因素.第四部分为初中数学无效课堂的表现.包括教学方面、学习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五部分为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包括突出教师的主导方面采取的策略:增加教师知识结构、热爱学生、提高教师能力素养、培养教师独立的教学风格;加强学生的主体采取的策略:发展初中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采取的策略:把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初中课堂教学内容注重过程化;在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采取的策略:注重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创设情境教学培养课堂教学氛围.第六部分为总结.总结了研究的观点和问题,并对未来提出了设想.

闫乐红[5](2015)在《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口算速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口算在数学计算中起的作用是很大的,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在日常生活中口算的应用也是最为广泛的,无论是商场购物还是小摊前面买卖商品都不可能随身携带计算器,这就需要我们有一颗灵活计算的大脑。小学生在口算方面的学习是最有优势的,因为小孩子在发育的过程中大脑细胞发育最快,记忆速度最好,我们当小学老师的一定要好好培养小学生的口算能力。第一,小学生的口算功底在三年级之前就要打好基础。在学生一年级时就要让学生们熟练口算20以内的

夏玉玲[6](2014)在《“格林之原”的文化意蕴 ——格雷厄姆·格林小说的一种解读》文中研究说明格雷厄姆·格林是英国现代主义文学高峰过后的第一批重要作家之一。“格林之原”是格林在其小说中建构的一个多维的、想象的、具有隐喻意义的空间,是其作品的多重文化意蕴的表征。从格林的知识分子立场出发,通过文化视角来研究格林的小说,有助于揭示其小说深刻的文化内涵,从而廓清格林小说世界的独特之处及其在战后英国文学多元化建构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格林的创作是一种跨地域写作,他所建构的“格林之原”具有内涵丰富的文化表征。格林一生漂泊不定,足迹遍及五大洲。他早期的旅行出于一种逃避欧洲文明中心的文化诉求,而后期的旅行主要是为了近距离地观察和了解现代世界复杂的地缘政治景观。“格林之原”既是指客观人文地理景观,也是指人的精神图景和社会政治图景。因此,探讨格林小说所建构的地理空间、精神空间和政治空间,对深入理解格林小说的文化意蕴具有特殊意义。在格林的小说中,地理空间有着涉及现代城市与乡村、国内与国外文化的宽广内涵。格林早期小说创作多以英国城市为背景,描绘出一幅现代城市的荒原图景。现代城市滋生了暴力与罪恶,战时城市废墟幻化成恐怖的幽闭空间。郊区的发展带来了大众文化的兴盛,同时也加重了知识分子与大众的疏离感。这也就意味着格林在创作“格林之原”的城市空间时,把人的价值与生活环境联系了起来,从而赋予小说独特的文化内涵。格林后期小说多以异域他乡为背景。不论是非洲的塞拉利昂、刚果,还是美洲的墨西哥,抑或是战火延绵的越南,这些异域空间在格林笔下都变成了欧洲都市荒原的延展。非洲无法治愈现代人的精神创伤,也无从挽救欧洲文明;墨西哥遭受阉割的社会精神状态象征着失落了的人性本真;而越南东方风情的神秘面纱后面则是一个阴郁、恐怖的乱世图景。这幅纵横交错的认知地图实现了现代地理空间与20世纪西方文化之间的相互烛照。格林小说中精神空间的内涵更为丰富。“格林之原”不仅仅是一个地理空间,它还包括内在景观,即人物内心世界的隐喻空间,涉及现代人的信仰与道德、异化与孤苦等内在性投射。格林在小说中建构了宗教信仰这一维度的空间,并在大众文化体系的参照中对人物的信仰世界进行剖析。格林小说中的人物往往处于逃亡、追捕的过程中或处于放逐异乡的境遇中,外部力量对个体空间的挤压让人感到无处可逃,由此产生了深深的幽闭恐惧。不断的空间变迁使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无所适从,缺乏家园感和归属感。身处英国城市,现代人却发现记忆中的理想家园已经无迹可寻;身处异乡的人虽然眷恋故土,然而家园已经无以返回;试图在异乡重建家园的理想也随之幻灭;最终,家园以异化的形式出现在小说中,象征着现代人业已逝去的精神家园。格林小说中的政治空间同样涵纳了作家的许多深刻而郑重的思考。格林注重表现政治空间及政治空间隐喻背后的文化、历史、意识形态和权力等多层次的逻辑关系。他通过透视欧洲的社会阶层空间,着重观察与描述边缘化的人物与社会统治势力之间的关系及其互动。格林对第三世界地缘政治形态的描绘渗透着强烈的价值判断和个人感受。小说中“私人生活场景”与“政治生活场景”并置,架构起一幅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图谱,形成一种异质空间的政治隐喻,反映了政治语境下现代人的焦虑不安与道德挣扎,渗透着作家对政治与人性、忠诚与背叛、个人主义与民族主义等问题的严肃思考。可以说,格林正是以一个西方知识分子的立场去理解和表现人性与政治的冲突,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格林真挚的人文主义关怀。格林在其小说中建构了一个独特的“格林之原”。它是一个多层次的、多维的文学想象空间和隐喻空间,既包括人文地理空间,也包括人的精神空间和社会政治空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格林之原”呈现为一幅反映20世纪人类境遇和精神世界的文化景观,表达了作家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以及西方文明的现状与命运的深切关怀与忧思。

邵爱华[7](2013)在《错误是正确的“引子”——小学低年级数学练习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也是学生的权力。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犯错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教师应该学会合理地利用错误,让错误成为正确的"引子"。

李培美[8](1990)在《孩子在计算中爱掰手指头怎么办》文中研究表明 有些孩子在学计算的过程中,爱掰手指头。碰到这种情况家长不必责怪孩子,因为这正好反映了幼儿的思维状况。我们知道,幼儿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的思维,年龄小一些的和思维发展慢的孩子,还留有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他们的思维是以行动、表象为基础的,而计算都是抽象的,因此他们必须借助具体操作来完成抽象的计算。可见掰手指头计算是这些幼儿思维的需要,家长对此不应制止。那么应该怎样处理好这个问题呢?既然孩子的思维需要行动,家长就应该供给他们行动的材料,如小石子、小扣子、小棒等,让他们在操作实践中进行计算,使他们的具体形象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当然,这并不是说应该满足于孩子在行动中计算。发展具体形象思维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思维水平,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其发展的进程应该是,操作思维——表象思维——初步的抽象思维。因此家长应循序渐进地通过多种途

二、孩子在计算中爱掰手指头怎么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孩子在计算中爱掰手指头怎么办(论文提纲范文)

(1)发生建构论视野中的学习理论研究 ——从知识观到教学观的演绎(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学界未能准确把握发生认识论的完整内涵
        一、现实问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只谈“建构”,忽视了“发生”
        二、追根溯源:皮亚杰基于发生学思想所得的成就未被彰显价值
        三、理论完善:融入发生学思想本质的“发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二节 研究意义:一般哲学对部门科学的关照
        一、哲学层面:对皮亚杰发生建构哲学思想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二、心理学层面:对知识、思维和学习理论等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三、教育学层面:为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提供更多启示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密切相关
        二、其他概念:与研究价值紧密相关
    第四节 研究现状梳理
        一、关于发生认识论的研究现状
        二、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研究现状
    第五节 研究框架拟定
        一、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一章 发生建构论溯源:从“先验建构”到“发生建构”
    第一节 经验论与唯理论之争:知识源于何处?
        一、经验论:知识源于“感觉经验”
        二、唯理论:知识源于“天赋观念”
    第二节 康德先验建构论:知识是感性经验与知性范畴的结合
        一、康德的先验知性范畴
        二、知识发生的具体过程
    第三节 皮亚杰发生建构论:知识的发生是两个范畴的相互作用
        一、皮亚杰引入发生学思想对“先验范畴”的改造
        二、去除康德先验范畴之“时间在先”,保留“逻辑在先”
        三、用两个范畴的内在运动机制揭示知识发生的过程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两个范畴说”的演绎:知识与思维关系的论证
    第一节 “两个范畴说”的本质及其发生与发展
        一、范畴的本质:为人类提供认识的“样式规定性”
        二、范畴的发生:以动作为起点
        三、范畴的发展:从简单到复杂
    第二节 从范畴运动演绎知识与思维的关系
        一、知识与思维具有内在一致性
        二、知识结构与思维结构具有内在一致性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发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知识观演绎
    第一节 既有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知识观审视
        一、大多关注知识的“建构”,较少关注知识的“发生”
        二、较少关注学习者“知识建构”与“思维发生”之间的关系
        三、未能清楚认识“个体知识”与“社会共同知识”间的关系
        四、对既有知识观的评析
    第二节 发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
        一、时间性视角中的知识
        二、建构性视角中的知识
        三、结构性视角中的知识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发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演绎
    第一节 既有的研究中关于“学习”的内涵审视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学习的本质在于“行为改变”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三、既有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认知图式”的建构过程
        四、对既有的研究中“学习”概念内涵的评析
    第二节 发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
        一、对学习主体的认识
        二、学习内涵的揭示
        三、关于深度学习的讨论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发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观演绎
    第一节 既有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教学观审视
        一、教学目标设计与发生学思想相悖
        二、以操作性的教学方法的描述为主
        三、对既有教学观的评析
    第二节 发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观
        一、思维能力培养的起点:从知识开始
        二、尊重学习者的主体性:以“代入”的态度寻找认知冲突
        三、发展高阶思维的具体方法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发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第一节 由知识通达思维的教学设计整体框架
    第二节 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以信息技术课程为例
        一、学习者分析部分
        二、教学目标分析部分
        三、教学过程设计部分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总结
        一、以“发生”的视角重新理解“建构”
        二、以“发生建构”思想重新理解学习理论
        三、新的学习理论“三观”之间的内在一致性
    第二节 研究创新
        一、研究视角的创新
        二、学术观点的创新
    第三节 研究展望
        一、理论深化:深入挖掘发生建构论的更多价值
        二、实践探索:用新的“三观”解决教学实践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由知识通达思维的教学设计参考模板样例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发表及获奖情况
致谢

(2)《红楼梦》三音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相关研究现状
        1.1.1 《红楼梦》词汇研究
        1.1.2 近代汉语三音词研究
        1.1.3 现代汉语三音词研究
    1.2 研究意义和理论方法
        1.2.1 研究意义
        1.2.2 理论方法
    1.3 三音词辨识
        1.3.1 已有的研究成果
        1.3.2 三音词的辨识标准
        1.3.3 三音词的细类研究
        1.3.4 补充说明
    1.4 语料库建立及使用说明
第二章 《红楼梦》三音词语法统计分析
    2.1 《红楼梦》三音词的语法结构
        2.1.1 三音单纯词的语法分析
        2.1.2 三音合成词的语法结构
    2.2 《红楼梦》三音词的词法模式
        2.2.1 构成三音名词的词法模式
        2.2.2 构成其他词类的词法模式
        2.2.3 《红楼梦》词汇能产性词法模式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红楼梦》三音词语义统计分析
    3.1 《红楼梦》三音词的语义构成
        3.1.1 等质超量的三音词
        3.1.2 等质等量的三音词
        3.1.3 等质损量的三音词
        3.1.4 异质变量的三音词
        3.1.5 《红楼梦》三音词的词义透明度
    3.2 《红楼梦》三音词的语义类聚
        3.2.1 三音词的多义类聚
        3.2.2 三音词的同义类聚
        3.2.3 三音词的反义类聚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红楼梦》三音词比较分析
    4.1 《红楼梦》前80 回与后40 回的三音词比较
        4.1.1 前80 回与后40 回的语法比较
        4.1.2 前80 回与后40 回的语义比较
        4.1.3 前80 回与后40 回比较的结论
    4.2 《红楼梦》与近现代汉语的三音词比较
        4.2.1 与近现代汉语的语法比较
        4.2.2 与近现代汉语的语义比较
        4.2.3 与近现代汉语比较的结论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语
    5.1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
    5.2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5.2.1 主要创新点
        5.2.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红楼梦》三音词表
    附录2 《红楼梦》三音词语素表
    附录3 《红楼梦》前80 回三音词表
    附录4 《红楼梦》后40 回三音词表
后记

(3)小学一年级学生运算策略的调查分析 ——以Y小学某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计算是儿童数学认知的重要组成成分
        二、运算是小学生应具备的重要能力
        三、运算策略是数学思维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提升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
        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三、丰富我国小学数学学习的理论研究
    第三节 研究问题与概念界定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假设
        四、概念界定
第二章 研究综述
    第一节 运算策略的内涵
        一、运算策略的主要类型
        二、运算策略的一般特征
    第二节 小学算术问题中的运算策略
        一、运算策略的经典研究方法
        二、计算题中的运算策略
        三、应用问题中的运算策略
    第三节 策略选择的理论模型
        一、联结分布模型
        二、策略的适应性选择和发现模型
        三、叠波理论模型
        四、他人的相关研究及评价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方法
        一、测验法
        二、访谈法
        三、观察法
        四、案例分析法
    第二节 研究工具
        一、测试卷的初步编制
        二、测试卷改良的依据
        三、测试卷的重新编制
    第三节 数据编码与处理方式
        一、计算题的运算策略编码框架
        二、应用问题的运算策略编码框架
        三、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第四章 运算策略的调查结果与个案分析
    第一节 计算题中运算策略选择情况与个案分析
        一、运算策略的分类统计
        二、运算策略选择的频率统计
        三、运算策略选择的个案与特征分析
    第二节 应用问题中运算策略运用情况与个案分析
        一、运算策略的分类统计
        二、运算策略运用的频率统计
        三、运算策略运用的个案与特征分析
    第三节 算术思维发展情况的个案分析
        一、初具“倍”的算术思维雏形个案分析
        二、不成熟的“倍”的算术思维个案分析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教学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教学建议
    第三节 研究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英文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一年级运算策略访谈框架设计
    附录二 典型案例访谈提纲样例
    附录三 一年级学生数学运算策略初步测试卷
    附录四 一年级学生数学运算策略正式测试卷
    附录五 21号学生访谈实录
后记

(4)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理论依据
第二章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概念界定
    2.1 有效性教学的概念
    2.2 课堂教学有效性
    2.3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2.4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特征
第三章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3.1 教师因素
    3.2 学生因素
    3.3 教学环境因素
第四章 初中数学无效课堂的表现
    4.1 教学方面
    4.2 学习方面
第五章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5.1 突出教师主导的策略
    5.2 加强学生的主体策略
    5.3 丰富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策略
    5.4 创设课堂环境气氛策略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论文

(6)“格林之原”的文化意蕴 ——格雷厄姆·格林小说的一种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格林的游历与“格林之原”的建构
    第一节 格林的游历与跨地域写作
    第二节 “格林之原”的文化表征
第二章 “格林之原”的地理空间
    第一节 “格林之原”中的英国城市
    第二节 “格林之原”中的非洲
    第三节 “格林之原”中的墨西哥
    第四节 “格林之原”中的越南
第三章 “格林之原”的精神空间
    第一节 大众文化语境下的信仰焦虑
    第二节 逃亡过程中的内心放逐
    第三节 对远逝的精神家园的守望
第四章 “格林之原”的政治空间
    第一节 格林对政治的阐释
    第二节 社会各阶层空间的建构
    第三节 政治空间及其隐喻
    第四节 个人空间与政治空间的并置
结语
格林主要作品创作年表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

(7)错误是正确的“引子”——小学低年级数学练习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生出错的原因诊断
二、有效利用课堂“错误资源”的方法
    1. 利用错误资源,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利用错误资源,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利用错误资源,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四、孩子在计算中爱掰手指头怎么办(论文参考文献)

  • [1]发生建构论视野中的学习理论研究 ——从知识观到教学观的演绎[D]. 白倩.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红楼梦》三音词研究[D]. 胡庆章.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9)
  • [3]小学一年级学生运算策略的调查分析 ——以Y小学某班为例[D]. 林晶晶. 华东师范大学, 2018(01)
  • [4]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 何芬. 延安大学, 2016(02)
  • [5]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口算速度[A]. 闫乐红. 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 第九卷, 2015
  • [6]“格林之原”的文化意蕴 ——格雷厄姆·格林小说的一种解读[D]. 夏玉玲. 南京师范大学, 2014(04)
  • [7]错误是正确的“引子”——小学低年级数学练习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 邵爱华. 教师, 2013(01)
  • [8]孩子在计算中爱掰手指头怎么办[J]. 李培美. 幼儿教育, 1990(12)

标签:;  ;  ;  ;  ;  

孩子计算时喜欢打断手指怎么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