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最简单炸药爆破作业改进试验

国外最简单炸药爆破作业改进试验

一、国外对使用最简单炸药的爆破作业的改进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崔京浩[1](2004)在《地下工程·燃气爆炸·生物力学》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分三部分,Ⅰ地下工程,指出开发地下空间的重要性,讨论了地下贮库,地下交通及地下工程的若干典型问题;Ⅱ燃气爆炸,讨论了灾害的严重性、燃爆的机理、燃爆对建筑结构的影响以及燃爆的安全性评估等问题;Ⅲ生物力学,讨论了骨骼与脊柱的力学性能及临床应用.

刘汉高[2](2008)在《拆除爆破工程安全评价体系的研究》文中指出在对建(构)筑物进行拆除施工中,控制爆破技术以其安全、快速、经济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但控制爆破的安全性也是相对的。拆除爆破施工中所使用的器材是炸药、雷管等易燃、易爆危险品,而施工对象通常位于城区,周围环境复杂,炸药爆炸释放出来的能量一旦控制不当,就有可能引发事故。拆除爆破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危害因素,危害因素分析是安全评价的前提。论文根据危险有害因素分类和施工工艺过程将拆除爆破系统划分为七个评价单元。按照评价的目的和要求选择安全评价方法。选用危险性预先分析和事故树分析对评价单元进行评价,选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对系统整体进行评价。各评价单元选用预先危险性分析进行等级划分。分析事故的诱导因素,确定等级并制定了相应的安全措施。发生的爆破事故选用事故树分析,通过计算最小割集,求出重要度系数,找出事故发生的各种途径或防止发生事故的途径。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提出一种适合拆除爆破系统性的安全评价的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了验证。根据评价因素权重确定的原则,在确定拆除爆破各评价因素权重时,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AHP),使权重的赋值更加科学、合理、较好地反映了各评价因素对拆除爆破安全现状的重要程度。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的基础上,选择了较优的模糊综合算子。用多级模糊评价技术进行评价,利用打分法确定了各评价因素的隶属度,结合已确定的各评价因素的权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计算,得出该工程项目的实际安全等级。论文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Л.И.勃隆,Γ.П.杰米邱克,Н.Ф.安特里安诺夫,季方[3](1967)在《国外对使用最简单炸药的爆破作业的改进试验》文中提出 在最近两、三年来,国外的一些国家特别是美国和加拿大,于露天采矿业中愈来愈多地采用价廉的组成最简单的硝铵炸药。由于使用这种炸药能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和较高的使用安全性,因而被视作露天采矿的矿山爆破技术的重大改进。在苏联科学院矿业研究所也研究了类似型式的炸药,并称之为伊格达尼特。在工业规模的试验中取得十分满意的结果,并已转向大规模的使用。

孙伟博[4](2013)在《井下乳化炸药混装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在金属矿山广泛应用的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正在向大结构参数方向发展,生产实践表明,目前限制大结构参数在国内发展的主要障碍是装药设备。研发适合我国矿山条件的智能化的井下装药混装车,是我国增大采场结构参数的当务之急,也是提高整个采矿装备智能化水平的迫切需要。井下乳化炸药现场混装车是一种集炸药生产和炸药装填于一体的装备,其核心在于如何完成炸药的“送”、“混”、“装”三个环节。本文在对高粘度井下乳化炸药基质流变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对乳化基质长距离输送的方法、乳化基质和敏化剂短距离静态混合的方法以及如何实现自动寻孔装药进行了研究。在经过仪器测量,获得高粘度井下乳化炸药基质的流变特点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分析流体输送的各种减阻方法,提出了将敏化剂溶液包覆在乳化基质外层,使其和输药软管之间形成一层低粘度的润滑膜的减阻方式。根据乳化炸药基质的本构方程,分析了乳化基质输送减阻的原理,采用Fluent软件对减阻层厚度与减阻关系、敏化剂配比与减阻关系和乳化基质输送效率与减阻关系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减阻层的存在能够降低乳化基质的输送压力,且在不同效率下减阻层都存在最优值;相同减阻层厚度的情况下,输送压力均随敏化剂配比的升高而降低;并通过自行设计的试验装置验证了采用敏化剂溶液包覆在乳化基质外层的减阻方式可以大幅度降低输送压力,并能保证乳化基质和敏化剂的连续稳定输送。通过对乳化炸药基质和敏化剂混合机理和现有静态混合技术的分析,本文提出了使用撞击流技术进行乳化基质和敏化剂混合的方法。根据正态分布的原理提出了乳化基质和敏化剂溶液混合的评价标准,使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撞击流混合单元的基本型式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V型撞击流混合单元适合乳化基质和敏化剂的混合。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撞击流混合单元的结构参数进行了研究,在综合评定敏化剂分散性和输送压力这两项指标的基础上得到了最优结构参数,并对最优混合单元数量对敏化剂分散性和输送压力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本文提出了采用基于结构光视觉的自动寻孔装药方法,即通过结构光视觉扫描系统定位,机械臂执行系统根据视觉系统提供的坐标将输药机构自动对准炮孔的方法进行对孔。根据井下作业的特点设计了6自由度机械臂,分析了机械臂的运动学,并使用Matlab进行了运动学仿真。针对自动装药Eye-in-Hand手眼系统,视场内只能定位一个炮孔,无法自动追踪下一炮孔的问题,结合井下爆破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无全局摄像机,通过齐次方程变换的快速寻孔方法。通过计算和工业试验表明,采用敏化剂溶液包覆在乳化基质外层的减阻方式,结合应用撞击流混合单元进行乳化基质和敏化剂混合的方法,生产的井下现场混装炸药性能达到国家标准,在2.4MPa输送压力下,理论上能够对孔径110mm以下,最大深度50m的上向炮孔进行连续无间隔、不倒流装药。

林大能[5](2006)在《平巷掏槽爆破空孔尺寸效应及围岩频繁震动损伤累积特性研究》文中指出铁路、公路建设中为缩短里程,提高运营效益,避免边坡灾害,往往在特定条件下采用隧道方案。各类矿山需要掘进大量的巷道以构成生产系统。矿山、公路、铁路、水电站等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巷道或隧道的数量和总长度占有较大比例。“开挖”与“稳定”是巷道或隧道工程(以下统称“巷道工程”)中要解决的两个主要问题。钻爆法在相当长时间内,仍然是巷道工程掘进的主要方法。矿山巷道工程中主要以中、小断面巷道为主。巷道掘进效率及围岩松动圈大小,不但影响到掘进成本、维护成本,对矿山的正常生产也有重大影响。直眼掏槽是提高中、小断面巷道工程单循环进尺的主要技术途径。国内外众多学者分别对直眼掏槽技术和爆破震动作用下围岩损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大直径空孔直眼掏槽、频繁爆破震动作用下岩石的损伤、围岩松动圈扩展方面的研究,均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从而使空孔直眼掏槽及围岩支护设计,仍停留在以经验为主的阶段。论文结合中、小断面巷道爆破掘进工程实践,以“平巷掏槽爆破空孔尺寸效应及围岩频繁震动损伤累积特性研究”为题,对直眼掏槽的空孔效应、空孔直眼掏槽模型进行了研究;通过频繁爆破震动实验和模拟循环冲击实验,基于细观损伤力学理论研究了介质的损伤累积特性;用小波包分析方法对实测空孔直眼掏槽爆破震动波形的能量频带分布进行了研究;并在实测的基础上,对频繁爆破震动作用下松动圈扩展特性进行了分析,取得了如下主要成果:(1)槽孔与空孔之间的最大拉应力与空孔半径大小呈正变关系;原岩应力的大小对槽孔爆炸后,介质中的三次耦合应力场有重要影响;给出了槽孔与空孔最优间距的确定方法:提出了“再生岩系数”的概念。(2)建立了空孔直眼掏槽成腔分析模型;得出了碎块出腔率的估算方法,并通过现场掏槽成腔试验,证明了该估算方法得出的结果与实际情况较接近。(3)介质的爆破震动响应存在累积效应;当载荷等级大于阈值时,介质力学指标弱化趋势随作用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加强;循环冲击载荷作用下介质的累积损伤存在围压效应;得出了岩石原生裂纹起裂的临界震动速度计算公式和爆破震动作用下原生裂纹扩展长度估算公式;得出了基于裂纹扩展累积细观损伤力学理论的频繁爆破震动作用下介质损伤累积演化模型。(4)空孔直径越大或段药量越小,能量相对集中的频带频率越高。提出了基于小波包能量频带分布理论的频比加权等效能量分析方法。(5)巷道工程围岩松动圈包括巷道形状尺寸效应松动圈和爆破动压松动圈;影响动压松动圈扩展的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爆破震动作用下原松动圈外边界附近的岩石破裂,二是爆破震动对松动圈内岩石的损伤累积,造成该区域内岩石力学性质劣化,应力向外转移而造成松动圈扩展;用频比权系数对爆破震动速度进行修正,并以此为基础,对松动圈内岩石的累积损伤进行估算,结果与实测数据比较接近。某煤矿引水巷掘进工程中运用前述研究成果,设计了大直径空孔直眼掏槽及相关参数。成功实现了小断面大进尺掘进,并有效地控制了爆破震动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该巷道经过1年多的使用,围岩没有出现垮塌。证实了论文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

许作相[6](1986)在《现代工业炸药在我国金属矿山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回顾和总结了我国金属矿山在应用发展铵油炸药、浆状炸药和乳化炸药方面取得的技术成就,并对如何根据矿岩特性和矿山生产条件正确选择和使用各类现代工业炸药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具体看法。

梁东升[7](2016)在《基于LS-DYNA模拟的巷道爆破空气冲击波传播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爆破技术在地下空间开挖中产生众多的危险因素,具有极高的危险性。其中,最受关注的是爆破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噪声、飞石、炮烟等危险因素的机理特性与防范控制措施,对于爆破产生的空气冲击波的危害却往往被忽略。然而,在地下有限空间作业时,由于冲击波受到巷道壁限制,出现了反射、叠加等现象,使得冲击波持续时间变长,压力衰减变缓,直接对空间内的人员与设备造成极大的破坏。因此,对爆破空气冲击波的传播特性进行分析,基于相关传播规律确定人员、设备的安全区域,并制定防范控制措施,不仅能有效地削减和控制冲击波所造成的伤害,对工程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试验等方法对空气冲击波在不同巷道内的传播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空气冲击波传播的基本理论,在量纲相似性理论的支撑下,建立了超压峰值和炸药量、等效断面直径、距离之间的定性关系。其次,利用LS-DYNA软件对直通巷道、弯道、分叉巷道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在SPSS软件的辅助下,根据直通巷道的模拟结果,确定了超压峰值和对比距离、对比直径之间的幂函数关系,建立了具体的量纲模型;又结合经验公式对该模型进行校正,得到了ΔP=3.749·(?)。随后又分析了不同拐弯和分叉角度对冲击波传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弯道或分叉角度越大,冲击波恢复为平面波所需距离越长;主巷道偏转角度越大,恢复为平面波的距离越长。最后根据某隧道现场爆破情况,结合量纲模型和现场测试值,确定了主巷道和联络巷内的最佳躲避距离,并制定了避炮措施。

杨健民[8](2014)在《基于全电脑多臂凿岩台车和湿喷机组的公路隧道施工工艺研究》文中提出新奥法钻爆施工与盾构法(TBM)是当前公路隧道主要的施工方法,钻爆法施工技术在我国应用较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使得隧道的施工方式不断走向机械化和智能化。本文以典型公路隧道钻爆施工为基础,以广东省连江口公路隧道采用新奥法全断面光面爆破法施工为研究对象,依托“山岭公路隧道洞身开挖支护机械化施工作业与管理模式关键技术研究”课题,依据《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对全电脑多臂凿岩台车在隧道洞身智能化开挖和湿喷机组在洞身初期支护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本文基于全电脑多臂凿岩台车隧道洞身开挖施工技术,分析和总结了智能化设计、台车钻孔的准备(包括人、材、机准备、台车定位、超前地质预报方面)、施工工艺和工序。对影响施工的因素,如施工精度、围岩情况、设计参数以及现场施工组织等进行研究。旨在提出提高隧道机械化开挖施工的作业效率和施工质量的措施。基于湿喷机组的洞身初期支护作业,从施工准备(人、材、机)、施工工艺以及工序流程进行了分析总结。对影响喷射施工作业的工艺参数,如一次喷射厚度、喷射角度、喷射距离、喷射速度和喷射间隔时间等对施工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最佳喷射参数,旨在降低回弹、减少初支成本和提高施工质量。对连江口隧道基于全电脑多臂凿岩台车钻爆施工和CIFA-CSS3湿喷机初期支护的施工方法与人工钻爆方法在Ⅲ级围岩段的施工跟踪,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实际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认为,电脑台车开挖成本较高,但由于提高了钻爆精度降低了初期支护成本,使得综合成本相差不大;在施工进度方面,两种方式在开挖支护作业效率上,电脑台车开挖表现出了很大的优势。最后应用层次分析法相对关联度综合评判模型,从施工质量、进度、成本和环境等方面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基于全电脑多臂凿岩台车的隧道洞身开挖施工有效缩短循环作业时间、加快作业效率、提高钻爆精度减少了超欠挖,对施工的进度和施工成本有很大的影响。本文认为,基于全电脑多臂凿岩台车与湿喷机组相结合的开挖支护作业方式,在大断面、长隧道、全断面开挖施工中,有着很大的优势,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值得推广应用。

郑长青[9](2009)在《炸药与岩石智能匹配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炸药与岩石匹配问题是当前土岩爆破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对此,国内外学者进行了长期的探讨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目前仍然存在很多困难,由于岩石本身的复杂性和爆炸过程的瞬时性、复杂性以及其它大量的影响因素,导致岩石破碎过程也十分复杂,而以往的研究工作大多沿用经典理论,集中于表面现象的描述与解释,难以获得完整的、准确的和定量的解答。影响爆破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岩石爆破特性、炸药爆炸特性以及爆破参数和工艺等,爆破的结果与爆破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是多因素与多目标的复杂对应关系,目前从理论上还很难找到它们之间的确切联系。神经网络系统作为一种非线性映射的建模工具,尤其适合于多因素条件下的推理计算、预测。本文从人工智能的角度出发,采用神经网络和模糊理论,根据不同的岩石匹配不同性能参数的炸药。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以岩石本身的可钻性为依据,兼顾考虑到其他影响钻机钻孔速度的各种因素,研究了爆破工程施工现场通过钻孔机械实时获取岩石性质,并结合数字照相技术获取地质构造信息。按此信息进行爆破可以避免由于地质勘探钻孔信息的不足而不能比较全面地反应岩石性质而引起的不良的爆破效果乃至爆破事故的发生,同时也可以在未能获得任何地质勘探信息的情况下安全地进行爆破施工。(2)由于土岩介质和炸药的不确定性,爆炸过程中两者的相互作用就更为不确定,很难从其过程来研究炸药与岩石的匹配,而神经网络方法的特点是只考虑开始和结果,不计较中间过程,鉴于此,本文将神经网络方法应用于炸药与岩石的匹配系统中,兼顾到爆破要求,以阻抗匹配为理论基础,建立了基于神经网络和模糊综合评判的炸药与岩石智能匹配优化系统和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炸药与岩石智能匹配优化系统。通过计算,该系统匹配所得的炸药性能参数与现有的炸药性能参数非常接近,误差均在10%以内,完全能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3)在基于MATLAB下的神经网络工具箱平台,分别运用BP神经网络和RBF神经网络来建立台阶爆破参数优化模型,设计结果表明,采用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优化设计,其误差率都小于10%,提高了设计效率。(4)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LS-DYNA模拟了在不同条件下的炸药与岩石匹配。模拟结果表明,当炸药与岩石的波阻抗相近时,岩体中产生的塑性区最大、炮孔壁上产生的峰值压力最大。(5)分析了爆破与静爆剂联合作用预裂成缝过程,采用边界元方法计算分析了爆破与静爆剂联合作用的成缝机理;(6)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预裂爆破试验,进一步验证了能量匹配理论。

洪世杰[10](2014)在《基于神经网络PID控制算法的起爆具生产线温度控制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说明起爆具是一种新式的工业炸药,在我国民用爆破中有着重要作用。在矿山爆破作业中,各种炮孔地起爆都需要起爆具来引爆,起爆具在现代社会建设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产品的质量备受大家关注。研究表明,高性能、优质量的起爆具能有效的起爆各类钝感炸药,从而提高爆破效果,节约生产成本;相反,如果起爆具质量较低,不能完全有效的起爆钝感炸药,从而影响爆破效果,增加作业成本,甚至出现拒爆现象,造成极大的人工、产品浪费,而且增加了爆破作业的危险性。衡量起爆具传爆性能的重要指标是起爆具的爆速、猛度和起爆感度。从起爆具生产工艺来看,温度是影响起爆具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温度不同,制成的起爆具成品的爆速、猛度和起爆感度均会不同。近几年,由于国外和国内市场的起爆具需求量还在不断增大,提高起爆具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是企业能否盈利的关键。目前,国内的起爆具生产线自动化程度低,安全性差,这对我国的起爆具出口国外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对现有的起爆具生产线进行改进,主要是在温度控制上作改进以提高产品质量。本论文主要是对山东天宝化工厂原有起爆具生产线温度控制系统进行改进,重新设计了一套起爆具生产线的温度控制方案。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简单分析起爆具的生产工艺,得出温度是影响起爆具质量的主要因素,分析起爆具温度控制系统的特点,提出将神经网络PID控制算法应用到起爆具生产线的温度控制系统中。(2)综述了智能控制的发展和神经网络控制的原理。(3)详细分析起爆具生产的工艺流程,根据分析提出新的控制方式-分布式控制(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DCS)。通过对起爆具生产线温度控制系统和各种控制算法进行分析,确定将容错性和鲁棒性等比较好的,采用线性预测模型的BP神经网络PID控制(简称神经网络PID控制)作为温度控制器。(4)在充分了解神经网络PID控制原理的基础上,设计出神经网络PID控制器用于起爆具生产线的温度控制,并对其进行建模和仿真。(5)神经网络PID控制算法借助组态王软件在PC和PLC上共同编程实现。神经网络控制算法通过Matlab软件实现,通过组态王软件调用Matlab软件与S7-300PLC编程软件结合,制定了神经网络PID控制算法在PC和PLC上实现的编程结构,即用不同的程序块来实现。对该条起爆具生产线温度控制系统改造完成后,对该生产线进行一天的试运行,将温度等重要参数记录下来。根据记录数据的情况,得出该条生产线控制效果比较理想,由于使用了神经网络PID控制算法控制温度,起爆具的温度控制精度较之前有所提高,满足了温度控制的精度要求。

二、国外对使用最简单炸药的爆破作业的改进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外对使用最简单炸药的爆破作业的改进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2)拆除爆破工程安全评价体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安全评价概述
        1.1.1 国内外安全评价发展和现状
        1.1.2 安全评价方法
    1.2 拆除爆破安全现状
        1.2.1 拆除爆破安全现状
        1.2.2 拆除爆破安全评价相关研究
    1.3 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2 拆除爆破危害因素分析与安全评价方法的确定
    2.1 拆除爆破基本理论
        2.1.1 拆除爆破的特点
        2.1.2 拆除爆破分类
        2.1.3 拆除爆破基本理论
    2.2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2.2.1 危险有害因素产生原因
        2.2.2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原则
        2.2.3 拆除爆破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2.3 评价单元划分与评价指标因素分析
        2.3.1 拆除爆破单元划分
        2.3.2 评价指标因素分析
    2.4 拆除爆破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
        2.4.1 安全评价方法选择原则
        2.4.2 拆除爆破安全评价方法的确定
3 拆除爆破预先危险性分析
    3.1 预先危险性分析概述
        3.1.1 预先危险性分析功能
        3.1.2 预先危险性分析步骤
        3.1.3 危险等级划分
    3.2 危险预先性评价
        3.2.1 工程概况
        3.2.2 危险因素分析
        3.2.3 危险评价
4 拆除爆破事故树分析
    4.1 事故树分析方法概述
        4.1.1 事故树分析方法步骤
        4.1.2 事故树分析特点
        4.1.3 常用事故树术语和符号
    4.2 事故树的编制
        4.2.1 编制事故树的一般步骤
        4.2.2 编制事故树的原则
    4.3 事故树定性分析
        4.3.1 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
        4.3.2 最小割集的求法
        4.3.3 最小割集的导出
        4.3.4 基本事件结构重要度系数的近似计算方法
5 拆除爆破工程安全综合评价
    5.1 评价因素权重分配
        5.1.1 权重的确定方法
        5.1.2 层次分析法分析权重
        5.1.3 拆除爆破安全指标相对权值的计算
    5.2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5.2.1 模糊综合评判数学模型
        5.2.2 模糊合成算子的选择
    5.3 工程应用实例
        5.3.1 高楼拆除爆破安全评价
        5.3.2 系统安全等级确定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4)井下乳化炸药混装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结构参数的发展
        1.2.1 国外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结构参数的发展
        1.2.2 国内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结构参数的发展
    1.3 国内外井下装药设备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情况
        1.3.2 国内研究情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井下乳化炸药基质流变特性
    2.1 乳化炸药简介
    2.2 井下乳化炸药基质流型测试
        2.2.1 测试仪器
        2.2.2 试验方法
        2.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2.3 上向炮孔装填性分析
    2.4 小结
第3章 乳化基质输送减阻技术研究
    3.1 乳化炸药输送减阻方式分析
        3.1.1 井下现场混装炸药车生产工艺
        3.1.2 乳化炸药输送压力分析
        3.1.3 常用减阻技术
        3.1.4 减阻技术方案
    3.2 减阻原理
        3.2.1 无减阻层时流动状态
        3.2.2 有减阻层时流动状态
    3.3 减阻输送数值模拟
        3.3.1 CFD理论及Fluent简介
        3.3.2 数值模型基本条件
        3.3.3 减阻层厚度与减阻关系试验
        3.3.4 敏化剂配比与减阻关系试验
        3.3.5 基质输送效率与减阻关系试验
    3.4 减阻层形成装置
    3.5 减阻输送试验
        3.5.1 试验装置
        3.5.2 试验方法与结果
    3.6 小结
第4章 静态混合技术研究
    4.1 敏化系统的基本要求
    4.2 常用的液液混合技术
        4.2.1 混合机理
        4.2.2 射流混合
        4.2.3 静态混合器混合
        4.2.4 撞击流混合
    4.3 静态混合装置数值模拟
        4.3.1 数值模型基本参数
        4.3.2 混合评价标准
        4.3.3 基本型式数值模拟试验
        4.3.4 结构参数数值模拟试验
        4.3.5 单元数量数值模拟试验
    4.4 小结
第5章 自动装药技术研究
    5.1 系统构成
        5.1.1 视觉测量控制系统
        5.1.2 执行系统
        5.1.3 自动装药系统构成
    5.2 装药机械臂
        5.2.1 机械臂运动学分析
        5.2.2 运动学仿真
    5.3 结构光视觉扫描系统
        5.3.1 摄像机标定
        5.3.2 光平面标定
        5.3.3 手眼标定
        5.3.4 测量计算
    5.4 快速寻孔方法
        5.4.1 数学模型
        5.4.2 定位方法
    5.5 小结
第6章 混装车试验
    6.1 试验装置
    6.2 试验内容
        6.2.1 输送压力试验
        6.2.2 上向装填试验
        6.2.3 炸药性能试验
    6.3 试验结果分析
    6.4 小结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项目、论文发表等情况

(5)平巷掏槽爆破空孔尺寸效应及围岩频繁震动损伤累积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1.2.1 直眼掏槽爆破理论研究的现状及进展
        1.2.2 围岩震动效应研究的现状及进展
    1.3 论文的目的、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直眼掏槽效率的空孔效应研究
    2.1 平巷爆破掘进理论研究进展
        2.1.1 平巷掏槽爆破的主要方式
        2.1.2 平巷掏槽爆破的研究现状
    2.2.直眼掏槽中的空孔效应
        2.2.1.空孔的应力集中效应
        2.2.2 空孔的自由面效应分析
        2.2.3 空孔的卸压效应
    2.3 槽孔爆炸应力波作用分析
        2.3.1 冲击波作用形成的粉碎区
        2.3.2 应力波作用下的裂隙圈半径
    2.4 钻孔偏斜率对理论进尺的影响分析
        2.4.1 钻孔偏斜率
        2.4.2 补偿系数对槽孔与空孔间距的影响
        2.4.3 钻孔偏斜率、空孔半径对理论进尺的影响
    2.5 大直径空孔成孔效率分析
    2.6 小结
第三章 空孔直眼掏槽成腔模型
    3.1 引言
    3.2 空孔直眼掏槽成腔模型
        3.2.1 空孔直眼掏成腔物理模型
        3.2.2 空孔直眼掏槽成腔力学模型
        3.2.3 爆生气体对碎块的抛掷作用
        3.2.4 出腔率的试验验证
    3.3 小结
第四章 爆炸应力波能量及频繁震动作用下介质的损伤特性
    4.1 柱状装药爆炸应力波能量分布研究
        4.1.1 柱状装药爆炸应力波研究现状
        4.1.2 柱状装药爆炸能量分布
        4.1.3 耦合柱状装药爆破能耗分布算例
    4.2 岩石损伤及损伤度测量系统
        4.2.1 岩石损伤的描述方法
        4.2.2 超声波探伤检测技术原理与仪器
    4.3 频繁爆破震动作用下介质损伤累积特性的实验研究
        4.3.1 实验目的
        4.3.2 频繁爆破震动载荷作用下介质力学指标弱化规律实验
    4.4 冲击载荷作用下介质损伤累积演化的围压效应实验
    4.5 爆破震动作用下岩石损伤的细观力学分析
        4.5.1 爆破震动应力波作用下岩石损伤增强效应
        4.5.2 爆破震动应力波作用下裂纹扩展行为分析
    4.6 基于裂纹扩展累积的震动损伤演化模型
    4.7 小结
第五章 基于小波包理论的空孔直眼掏槽爆破震动特性研究
    5.1 爆破震动信号分析方法
        5.1.1 傅立叶分析
        5.1.2 小波及小波包分析
    5.2 空孔直眼掏槽爆破震动测试
        5.2.1 爆破震动测试系统
        5.2.2 震动测试方案
        5.2.3 巷道爆破震动测试结果及处理
    5.3 掏槽爆破震动能量分布特性的小波包分析
        5.3.1 爆破震动信号分析的频带划分
        5.3.2 爆破震动信号频带能量分布
        5.3.3 掏槽爆破震动能量频带分布
    5.4 基于小波包能量频带分布的频比加权等效能量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围岩爆破动压松动圈扩展特性研究
    6.1 巷道围岩松动圈研究现状
    6.2 爆破动压松动圈的现场测试
        6.2.1 测试系统原理
        6.2.2 测试方法
        6.2.3 测试结果
        6.2.4 实测爆破松动圈扩展分析
    6.3 爆破动压松动圈扩展与爆破震动特性耦合分析
        6.3.1 爆破震动特性
        6.3.2 爆破动压松动圈扩展分析
    6.4 松动圈岩石爆破动压损伤分析
        6.4.1 爆破动压作用下松动圈岩石稳定性判据
        6.4.2 爆破动压作用下松动圈岩石的累积损伤
    6.5 小结
第七章 大直径空孔直眼掏槽爆破工程实例
    7.1 引言
    7.2 爆破设计
        7.2.1 掏槽方式
        7.2.2 孔网参数
        7.2.3 起爆技术
    7.3 提高爆破可靠性的措施
    7.4 爆破效果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进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一、发表的论文
    二、承担的科研工作
    三、主要获奖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获奖励
致谢

(7)基于LS-DYNA模拟的巷道爆破空气冲击波传播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传播规律的研究
        1.2.2 冲击波损伤理论
        1.2.3 目前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爆炸空气冲击波传播基本理论
    2.1 爆炸空气冲击波的形成与传播理论
        2.1.1 空气冲击波的形成
        2.1.2 空气冲击波传播特性
    2.2 空气冲击波反射理论
    2.3 爆破空气冲击波伤害准则
        2.3.1 超压伤害准则
        2.3.2 安全允许距离
    2.4 空气冲击波参数计算经验公式
    2.5 空气冲击波爆炸相似理论
        2.5.1 量纲分析理论
        2.5.2 量纲分析步骤
        2.5.3 量纲模型的建立
    2.6 空气冲击波数值模拟理论
        2.6.1 数值模拟的必要性
        2.6.2 有限元分析方法——LS-DYNA简介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爆炸空气冲击波量纲模型的确定
    3.1 定义材料模型及建立数值模型
        3.1.1 定义材料模型
        3.1.2 建立数值模型
    3.2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3.2.1 直通巷道横截面超压分析
        3.2.2 直通巷道纵截面超压分析
    3.3 量纲模型定量化分析
        3.3.1 SPSS软件介绍
        3.3.2 对比距离与超压值的模型估计
        3.3.3 对比直径与超压值的模型估计
        3.3.4 建立量化超压模型
    3.4 量纲模型校验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复杂巷道空气冲击波数值模拟分析
    4.1 空气冲击波在拐弯巷道模型中的传播特性
        4.1.1 空气冲击波在拐弯巷道的流场变化
        4.1.2 空气冲击波在拐弯巷道紊流区段的特征
        4.1.3 空气冲击波在过拐弯后恢复平面波的距离
        4.1.4 空气冲击波经过巷道拐弯的衰减系数
    4.2 空气冲击波在分叉巷道模型中的传播特性
        4.2.1 空气冲击波在分叉巷道的流场变化
        4.2.2 空气冲击波在分叉巷道紊流区段的特征
        4.2.3 空气冲击波过分叉点后恢复平面波的距离
        4.2.4 空气冲击波经过巷道分叉的衰减系数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证分析
    5.1 工程概况
    5.2 试验测试仪器及方案
        5.2.1 试验仪器
        5.2.2 试验方案
    5.3 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5.3.1 主巷道横截面冲击波传播规律分析
        5.3.2 主巷道纵截面冲击波传播规律分析
        5.3.3 90°分叉巷道冲击波传播规律分析
    5.4 安全距离的确定
        5.4.1 直通隧道的安全距离
        5.4.2 联络巷的安全距离
    5.5 空气冲击防范措施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目录)

(8)基于全电脑多臂凿岩台车和湿喷机组的公路隧道施工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和项目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钻爆施工的发展现状
        1.2.2 凿岩台车的发展使用现状
        1.2.3 混凝土喷射机的国内外发展使用概况
    1.3 本文研究的背景及内容
第二章 传统公路隧道洞身开挖支护施工概述
    2.1 典型公路隧道洞身开挖施工技术
        2.1.1 钻爆法简介
        2.1.2 隧道洞身传统钻爆施工方法
        2.1.3 钻爆法施工技术的特点
    2.2 隧道洞身支护施工技术
        2.2.1 隧道洞身衬砌施工技术
        2.2.2 传统隧道洞身初期支护施工方法
        2.2.3 喷射混凝土施工原理
    2.3 传统钻爆法施工其它相关工序要求
        2.3.1 施工排水
        2.3.2 出渣
        2.3.3 二衬施工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全电脑多臂凿岩台的隧道洞身开挖施工工艺研究
    3.1 基于全电脑多臂凿岩台车的隧道钻爆设计方法
        3.1.1 钻爆参数的选择
        3.1.2 全电脑多臂凿岩台车智能钻爆设计
    3.2 施工准备
        3.2.1 隧道机械化施工机组的建立
        3.2.2 水、电、通风降尘的准备
        3.2.3 人员准备
        3.2.4 超前地质预报
        3.2.5 台车定位的方法
        3.2.6 台车钻孔精度实现的方式
    3.3 基于全电脑多臂凿岩台车钻孔的隧道开挖施工工艺与工序
        3.3.1 全电脑多臂凿岩台车开挖施工工艺
        3.3.2 基于全电脑多臂凿岩台车的隧道开挖施工工序流程
    3.4 影响开挖的主要因素
        3.4.1 施工速度的影响因素
        3.4.2 影响施工精度的因素及有效的控制措施
        3.4.3 施工超欠挖的影响
        3.4.4 施工组织措施
        3.4.5 围岩的性质和钻爆设计
    3.5 开挖作业中特殊情况的处理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湿喷机组的隧道洞身初期支护施工工艺研究
    4.1 施工准备
        4.1.1 混凝土材料
        4.1.2 作业人员安排
        4.1.3 喷射机群组建
    4.2 隧道洞身支护设计的内容
    4.3 基于湿喷机组的隧道洞身初期支护施工工艺与工序流程
        4.3.1 基于湿喷机组的隧道洞身初期支护施工工艺
        4.3.2 基于湿喷机组的洞身喷射施工工序
    4.4 喷射作业过程中特殊情况的处理
    4.5 喷射作业的主要影响因素
        4.5.1 材料对喷射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4.5.2 喷射工艺参数对喷射质量的影响
    4.6 CIFA-CSS3 湿喷机械手用于隧道初支作业
        4.6.1 与传统方法相比的优势
        4.6.2 初期支护成本计算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连江口隧道洞身开挖支护施工中的应用
    5.1 工程概况
        5.1.1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5.1.2 设计概况及主要技术标准
        5.1.3 工程地质概况
        5.1.4 围岩分级
        5.1.5 连江口隧道钻爆设计情况
    5.2 隧道洞身开挖施工作业
        5.2.1 人、材、机准备
        5.2.2 钻爆施工
        5.2.3 水、电、通风降尘
        5.2.4 出渣场布置
        5.2.5 隧道开挖质量监控
    5.3 隧道洞身初期支护施工作业
        5.3.1 工、料、机的准备
        5.3.2 喷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情况
        5.3.3 洞身初期支护喷射作业
        5.3.4 隧道初支质量监控
    5.4 隧道洞身开挖支护施工现场组织管理
    5.5 隧道智能机械化开挖支护综合评价
        5.5.1 施工精度控制
        5.5.2 施工进度控制
        5.5.3 施工成本控制
        5.5.4 超欠挖对施工的影响
        5.5.5 隧道开挖支护综合评价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学术成果

(9)炸药与岩石智能匹配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工程爆破概述
    1.2 炸药与岩石匹配研究现状、必要性和可行性
    1.3 炸药与岩石性质匹配系统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炸药与岩石性质匹配系统的构成及设计思想
    1.5 本文研究内容
    1.6 本章小结
2 工业炸药技术与岩石基本性能
    2.1 工业炸药技术
        2.1.1 常用的工业炸药性能
        2.1.2 炸药现场混装车技术
        2.1.2.1 粒状铵油炸药混装车
        2.1.2.2 乳化炸药现场混装车
        2.1.2.3 多功能炸药混装车
    2.2 岩石性能
        2.2.1 岩石的物理性质
        2.2.2 岩石的力学性质
        2.2.3 岩石性质获取方法
        2.2.4 爆破工程中实时获取岩石性质模型
        2.2.4.1 钻孔设备
        2.2.4.2 岩石性质获取模型
    2.3 本章小结
3 炸药与岩石匹配理论研究
    3.1 阻抗匹配
    3.2 全过程匹配
    3.3 能量匹配
        3.3.1 能量守恒
        3.3.2 炸药的能量利用率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炸药与岩石匹配系统
    4.1 神经网络模型
        4.1.1 人工神经元模型
        4.1.2 人工神经网路模型
    4.2 前向神经网络
        4.2.1 感知器
        4.2.2 BP网络
    4.3 反馈网络
        4.3.1 CG网络模型
        4.3.2 盒中脑(BSB)模型
        4.3.3 HOPFIELD网络模型
        4.3.4 双向联想记忆(BAM)
        4.3.5 回归BP网络
        4.3.6 BOLTZMANN机网络
    4.4 神经网络的学习
        4.4.1 HEBB学习规则
        4.4.2 梯度下降法
        4.4.2.1 δ规则
        4.4.2.2 BP算法
        4.4.2.3 回归BP算法
    4.5 模糊神经网络
        4.5.1 模糊系统的TAKAGI-SUGEON 模型
        4.5.2 模糊神经网络结构
    4.6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炸药与岩石优化匹配
        4.6.1 基于BP网络和模糊综合评判的炸药与岩石优化匹配
        4.6.2 基于T-S模糊神经网络的炸药与岩石优化匹配
        4.6.3 应用实例
    4.7 本章小结
5 基于神经网络的台阶爆破参数优化设计
    5.1 径向基(RBF)神经网络
        5.1.1 径向基函数网络模型
        5.1.2 径向基神经网络训练步骤
    5.2 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
    5.3 基于神经网络的台阶爆破设计模型
        5.3.1 问题的提出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5.3.2 模型的设计
        5.3.2.1 输入输出神经元的选择
        5.3.2.2 模型的构建
        5.3.3 模型的训练及仿真
        5.3.3.1 学习样本的预处理
        5.3.3.2 模型的训练
        5.3.3.3 模型的仿真
    5.4 台阶爆破设计模型的优化及应用
        5.4.1 台阶爆破设计模型的优化
        5.4.1.1 基于BP 网络模型的优化
        5.4.1.2 基于RBF 网络模型的优化
        5.4.2 台阶爆破优化设计模型的应用
        5.4.2.1 数据样本的预处理
        5.4.2.2 台阶爆破优化设计模型的训练和仿真
        5.4.2.3 台阶爆破优化设计模型的应用
        5.4.3 基于神经网络台阶爆破设计系统
    5.5 本章小结
6 炸药与岩石匹配数值模拟
    6.1 概述
    6.2 基于LS-DYNA 的炸药与岩石匹配数值模拟
    6.3 本章小结
7 炸药爆破与静态破碎剂联合切割成缝机理的研究
    7.1 炸药爆破与静态破碎剂联合作用原理
    7.2 应力波与静爆孔作用的简化计算
    7.3 静爆孔在爆破孔上产生的集中应力边界元计算
    7.4 本章小结
8 实验与分析
    8.1 实验室试验
        8.1.1 实验方法
        8.1.2 试验结果及分析
    8.2 工程现场试验
        8.2.1 钻孔直径76 ㎜预裂爆破试验
        8.2.2 钻孔直径115 ㎜预裂爆破试验
    8.3 本章小结
9 总结与展望
    9.1 总结
    9.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基于神经网络PID控制算法的起爆具生产线温度控制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来源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起爆具生产的展望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神经网络理论基础
    2.1 传统控制的局限和智能控制的发展
    2.2 神经网络控制的基本思想
        2.2.1 神经网络控制简介
        2.2.2 单神经元数学模型
        2.2.3 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
        2.2.4 对神经网络的训练
        2.2.5 误差逆传播(BP)神经网络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起爆具生产线概述
    3.1 起爆具生产工艺介绍
    3.2 起爆具生产线控制的基本要求
    3.3 起爆具生产线整体控制方案的确定
    3.4 起爆具生产线温度控制方案的确定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起爆具生产线温度控制新方案的设计及其仿真
    4.1 神经网络 PID 控制算法
        4.1.1 BP 神经网络
        4.1.2 PID 控制器
    4.2 被控对象
        4.2.1 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4.2.2 在线估计预报模型
        4.2.3 最小二乘法原理
    4.3 总的控制算法
    4.4 起爆具生产线温度神经网络 PID 控制系统的仿真实验
        4.4.1 MATLAB 软件简介
        4.4.2 仿真结果比较
        4.4.3 仿真结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起爆具生产线温度控制系统的实现
    5.1 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5.1.1 监控软件
        5.1.2 中央控制单元
    5.2 检测仪表
    5.3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5.3.1 下位机 PLC 软件
        5.3.2 上位机软件
    5.4 系统监控功能介绍
    5.5 系统报表的生成
    5.6 控制效果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国外对使用最简单炸药的爆破作业的改进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地下工程·燃气爆炸·生物力学[A]. 崔京浩. 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 2004
  • [2]拆除爆破工程安全评价体系的研究[D]. 刘汉高. 河北理工大学, 2008(09)
  • [3]国外对使用最简单炸药的爆破作业的改进试验[J]. Л.И.勃隆,Γ.П.杰米邱克,Н.Ф.安特里安诺夫,季方. 爆破材料, 1967(01)
  • [4]井下乳化炸药混装关键技术研究[D]. 孙伟博. 东北大学, 2013(03)
  • [5]平巷掏槽爆破空孔尺寸效应及围岩频繁震动损伤累积特性研究[D]. 林大能. 中南大学, 2006(01)
  • [6]现代工业炸药在我国金属矿山的应用[J]. 许作相. 长沙矿山研究院季刊, 1986(04)
  • [7]基于LS-DYNA模拟的巷道爆破空气冲击波传播特性研究[D]. 梁东升. 昆明理工大学, 2016(02)
  • [8]基于全电脑多臂凿岩台车和湿喷机组的公路隧道施工工艺研究[D]. 杨健民. 重庆交通大学, 2014(03)
  • [9]炸药与岩石智能匹配系统研究[D]. 郑长青.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09)
  • [10]基于神经网络PID控制算法的起爆具生产线温度控制设计与开发[D]. 洪世杰.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4(09)

标签:;  

国外最简单炸药爆破作业改进试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