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磁机L各绕组极性的检验方法

励磁机L各绕组极性的检验方法

一、激磁机L各绕组极性的检查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常江[1](2020)在《核电多相环形无刷励磁机励磁绕组匝间短路故障分析与在线监测》文中研究说明多相无刷励磁机作为一种特殊的同步发电机,多用于核电站中为发电机提供高品质的励磁电源。在无刷励磁机内部故障频发的情况下,励磁机目前的“弱保护”状态已无法满足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为实现对多相环形无刷励磁机励磁绕组匝间短路的在线监测,本文在数学建模、仿真实验对比、故障特征及其机理、故障在线监测原理及故障保护装置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基于多回路分析法,本文首先提出了多相环形无刷励磁机励磁绕组匝间短路的一般数学建模方法。以单个线圈为基本单元,构建了各组成部分间电感参数矩阵。考虑电机定转子实际连接,根据回路组成建立多相无刷励磁系统方程组。考虑故障发生后励磁回路变化情况,根据二极管导通关断状态,实时更新基本回路矩阵,完成最终的迭代求解。为验证数学建模方法的正确性,首先根据5对极11相实验样机的相关参数,建立了该电机的数学模型,计算了样机的定转子各侧自互感参数。在实验样机上进行了实验研究,对比了相关电气量实验与仿真波形。样机的实验和仿真波形吻合度高,验证了一般建模方法的正确性。仿真与实验结果间存在一定的误差,本文总结了产生误差的原因并讨论了可提高数学模型精度的办法。为明确故障后定转子电流谐波特征,提出了无刷励磁机励磁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的一般机理分析方法。以一般m相P对极无刷励磁机为分析对象,从故障时定、转子绕组产生的磁场及其相互感应作用入手,理论分析了定、转子电流的稳态故障特征。分析表明励磁电流中存在m/P倍次谐波而电枢电流中存在各次谐波。多相环形无刷励磁真机的仿真研究进一步证明了机理分析的正确性。作为上述机理分析的延伸,对不同类型同步发电机的结构进行调研,总结了一般同步发电机常用的电枢绕组形式,并分析了电枢绕组形式对故障后稳态励磁电流谐波特性的影响,完善了一般同步发电机励磁绕组匝间短路故障一般机理分析方法。总结了无刷励磁机发生不同内部故障时故障特征,明确了多相环形无刷励磁机励磁绕组匝间短路的故障特征独有性。基于定子励磁电流所发生的变化规律,制定了相应的励磁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监测原理,进行定值整定。根据上述保护监测原理,研发了监测装置,并于实验样机上测试了监测装置性能。实验结果验证了检测原理的有效性以及监测装置的电气量采样、电气量计算以及故障判断的正确性。

杨新九[2](2018)在《适用于深水半潜式平台的大功率发电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深水半潜式生产平台作为海洋资源开采的重要工具,能够实现集钻井、开采、运输、施工、勘察、导航等活动为一体并在海洋上长期工作运行,平台上存在有一个独立的电站系统,而柴油发电机组作为电能产生装置为平台上各个设备提供电能。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柴油发电机组中的大功率同步发电机,根据平台上大型电站系统的电力需求,完成一台适用于平台工作环境的大功率发电机的结构设计,并通过优化设计参数的方法对发电机的效率进行进一步的优化。首先,对同步发电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分类进行研究,对其内部的电磁关系转换进行分析,得到发电机对称稳态运行时的电压方程,并根据方程画出其稳态运行时的相量图,对发电机运行时的各部分损耗及效率进行分析。其次,根据平台上大功率同步发电机的设计指标要求,采用计算法和类比法结合完成对发电机的结构设计,主要包括发电机定转子铁芯、定转子绕组类型及导线规格、磁极结构、定子槽尺寸等重要部位,其他参数则通过电机设计软件辅助完成,并使发电机满足设计要求。再次,采用磁路计算的方法,结合有限元法对发电机运行时的电磁参数进行计算。利用有限元分析法对发电机空载和额定负载运行时内部的磁场分布进行仿真研究,对发电机电枢端的电压进行分析,对空载和负载时的各部分损耗进行分析,并与路算法的结果对比。再次,采用田口法对发电机的设计参数进行进一步的优化,目的是为了提高发电机的效率,优化的参数主要包括发电机定子外径、铁芯长度、气隙长度、定子槽高和槽宽、定子导线线径、转子导线线径及其绕线方式以及转子的磁极偏移等。最后,利用有限元法对发电机的二维和三维温度场进行仿真,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为发电机的绝缘耐热选择提供参考。

吴英山[3](2012)在《影响变压器运行可靠性的因素分析及对策》文中研究指明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的关键设备之一,它承担着电压变换、电能分配和传输等功能,是输变电系统里面最为关键的环节。其健康水平和运行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变压器的故障不仅影响电力系统的输电能力,甚至可能造成电力系统的大规模停电,给国民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带来重大损失。因此,努力提高变压器运行维护和技术管理水平,降低变压器故障的发生几率,是电力系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探讨了电力变压器对运行温度控制的要求,通过对变压器一些温度异常的常见表现特征,进行原因分析,并结合多年来发生、判断和处理变压器温度异常故障的几起实例,对温度异常的原因和现场处理过程进行叙述、分析和论证,提出电力变压器温度异常的检测方法与预防措施。然后对变压器差动保护常见误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探讨运行应对措施。结合一起变压器空载合闸时差动保护的误动事故对波形对称原理在识别励磁涌流的能力上作了分析和比较,提出基于波形对称原理的变压器差动保护采用“三取二”的闭锁方式,运行实践表明该“三取二”方式是有效的。对变压器非电量保护运行中误动的原因进行分析和归纳,分析变压器励磁涌流、直流接地、二次干扰等因素对非电量保护的影响,提出了在系统运行、二次抗干扰等方面需采取的措施。对变压器后备保护误动原因进行分析,并通过一起后备保护误动作的案例,提出可以通过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合理调整变压器后备保护保护配置方案。此外,还对微机保护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最后,对影响过载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运行中变压器负荷变化情况,参考《油浸式变压器负载导则》,具体计算运行负荷限值,提出保证变压器正常运行的相关防范对策供参考。

张连勇[4](2010)在《无速度传感器的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文中研究表明在用电系统中,电动机作为主要的动力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方面,而调速性能作为电动机的主要特性,在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节约电能等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是一种性能优越、应用前景广阔的电机。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是采用变压变频技术对电机进行调速的控制系统。对于高性能交流电机调速系统来说,转子空间位置的速度信号是必须的,交流电机的速度信号传统上需要从机电传感器上测量而得。但是,在实际系统中,速度传感器不仅增加了系统硬件的复杂性和系统造价,而且系统的机械鲁棒性和可靠性相对来说较差,测速系统的精度往往达不到无差,不可避免地会给整个系统引进误差,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得无速度传感器交流电机控制系统的研究一直是近几年来研究的热点。随着控制理论、数字信号处理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国内外的许多高校和研究所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致力于无速度传感器交流电机调速性能方面的研究。本文是对无速度传感器永磁同步电机的调速系统进行研究,采用的设计方案是电机交轴转速、转矩双闭环,直轴磁通单环的三闭环控制结构,通过对电动机的电流、电压等易测物理量的测取,经过特定的观测方法进行速度估算,从而获取永磁同步电机的转速信息,完成闭环控制。本文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进行永磁同步电机和速度估算模块的模型分析,第二是无速度传感器的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的构建和仿真,第三是无速度传感器的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文中具体内容如下:1.较为系统地研究和分析了永磁同步电机的电机模型、控制策略和转速估算方法,2.构建了带速度传感器的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无速度传感器的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3.用PSIM软件对构建的系统进行仿真验证,分析仿真结果,4.进行基于TMS320F2812芯片的无速度传感器的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硬件设计,5.交代无速度传感器的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的软件方面的设计方案。无速度传感器的电机调速降低了系统的成本,增加了系统的可靠性和耐用性,在今后的工程领域中,特别是一些特殊场合,随着控制技术的不断提高,无速度传感器控制系统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郄鹏举[5](2009)在《龙门刨床励磁机的失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龙门刨床发电机组的励磁机经常在不经意的情况下失磁,造成励磁机不发电,这样就使整个发电机组不能完成Y-△降压起动,机组不能正常工作。文章探讨了自激发电机的失磁原因和现场快速充磁的方法。

秦惠[6](2008)在《LLC谐振全桥并联均流开关电源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软开关技术和并联均流技术的发展,高性能的大功率高频开关电源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电力电子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针对大功率电源在性能、重量、体积、效率和可靠性方面的要求,本文主要对高效率的开关电源主电路结构和并联均流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并研制出一种基于LLC谐振的交流电力机车智能控制充电机系统。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对其所用的大功率蓄电池充电机的工作效率要求达到90%以上,这是采用硬开关技术的开关电源难以达到的。根据这种开关电源功率大、效率要求高的特点,充电机主电路采用了LLC谐振全桥电路的结构。选取谐振元件参数是设计LLC谐振全桥电路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建立LLC全桥谐振变换器的线性等效模型,详细分析了LLC谐振全桥的频率、短路和空载特性,提出一套完整的LLC谐振全桥电路结构的参数设计方法。本充电机最大输出电流为150A,为此设计采用了5个30A电源模块并联供电的模式。论文依据设计要求选取LLC谐振全桥电路的元件参数,利用SABER仿真验证了参数的正确性;并完成了整个电源模块主电路其它器件的参数选择;控制电路采用通用PWM调制芯片SG2525实现PFM调频控制。实现了电源模块的高频ZVS(零电压开关)软开关,有效地提高了电源模块的转换效率,减小了单模块的体积。通过对几种常用的负载均流方法进行研究和电路分析,根据主从均流控制的特点,采用CAN总线实现主从均流法,数字均流的采用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设计了监控模块对各电源模块和整体输出进行监控;通过CAN总线接口和人机接口的设计,提高了电源系统的智能化和可操作性。实现了多个电源模块并联供电的模式。最后给出了电源模块的实验结果和电源系统并联运行的测量数据,实验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设计方法的合理性。

骆瑾[7](2006)在《高速无齿轮交流发电机励磁控制及其系统仿真》文中研究说明交流励磁发电机(ACEG)是一种新型的发电机,既不同于传统的同步发电机,也不同于异步发电机;它运行于异步方式,但是具有同步发电机的特性,同时还有一些超越同步发电机的特性。由于交流励磁发电机的励磁电流是三相交流电,它的控制量有3个:幅值、相位、频率,使得控制更加灵活,应用面也更广。本文主要把交流励磁发电机应用到军舰等具有高速原动机的舰船电力系统中,不仅简化了发电系统的体积,还能提高发电质量,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文章首先介绍了交流励磁发电技术的发展、船舶电力系统的发展、船舶电力系统的构成和特点;接着介绍了矢量变换技术、推导交流励磁发电机的数学模型;然后针对舰船交流发电机的特点,提出一种多变量非线性系统的控制策略-逆系统方法;这种控制结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同时还克服了受线性化模型限制的缺点,也不需要进行复杂的变量替换。还介绍了用于励磁系统的变频器分类及选择原则,分析了PWM交-直-交电压变频器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变频器的数学模型;之后建立了包括励磁机、原动机、发电机、负荷系统的整体数学模型,并仿真研究高速无齿轮交流发电机系统的暂态及稳态特性,分析了功率流动;最后,分析了系统并网以及进相运行的一些问题。

宋受俊[8](2006)在《基于单片机的电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论文以“混合式步进电动机驱动控制系统设计”和“电动座椅控制系统设计”作为实际应用背景,分析了两种不同种类电动机的原理特性和控制方法,详细阐述了这两个系统的开发过程,较深入地研究了单片机在这两个系统中的应用,进一步挖掘了单片机在电机运动控制领域中的应用潜力。 论文分两个部分分别对这两个系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混合式步进电动机驱动控制系统部分,首先阐述了步进电动机的运行特性和控制方法,建立了仿真模型并对步进电动机各主要的运行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在具体阐述其开发过程时着重叙述了步进电动机多步距角控制、斩波恒流控制和升降频控制等控制功能以及上位机控制软件的实现过程;电动座椅控制系统部分,首先阐述了无刷直流电动机的运行特性,建立了仿真模型并对先进PID控制方法在无刷直流电动机中的应用进行了仿真研究,在阐述系统的开发过程时着重阐述了位置记忆功能的实现过程。 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合理可行,圆满的完成了既定的开发任务,实现了所有的预定功能,且运行性能良好。混合式步进电动机驱动控制系统可以通过上位机和控制面板分别控制、可以驱动不同种类的步进电动机且具备多种控制功能;电动座椅控制系统将无刷直流电动机应用到了电动座椅领域且实现了电动座椅的智能化。这些也正是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另外,结构化的硬件设计方法以及模块化的软件设计法使得系统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和可扩展性。

李志军[9](2004)在《基于新型稳定策略的励磁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系统互联和新技术的应用,电力系统的复杂性日益上升。同时,经济性和电力工业管理所带来的约束条件迫使电力系统运行在稳定极限附近,于是带来了新的电力系统稳定性问题。大型弱联系的电力系统本身固有的薄弱的自然阻尼使得电力系统之间有时会产生自发的低频振荡现象。另外,呈现负阻尼效应的快速自动电压励磁调节装置的大量普及使用,则更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状况。由负阻尼效应引发的振荡幅值可能持续增长,以致破坏系统的稳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灾难性的后果,世界各国不乏惨痛教训之例。 加强电力系统的网架结构对防止低频振荡是很重要的,但系统是在不断的发展,不断的变化,随时可能发生新的弱联系。单纯依靠加强系统结构来防止弱联系,不仅是不经济的,而且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在诸多改善发电机稳定性的措施中,提高励磁系统的控制性能,被公认为最有效和经济的措施之一。然而传统励磁系统控制中的鲁棒性、快速性和有效性问题却一直未曾得到很好的解决。 本论文基于我校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攻关)计划“三峡机电设备”课题的子课题“励磁系统控制方式的研究”。文中介绍了电力系统稳定性问题的由来及其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详细阐述了发电机励磁调节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针对电力系统的特点,利用微振荡理论、电机机电暂态的动力学模型以及同步发电机理论,分析了系统产生负阻尼的原因。通过深入研究F.D.Demello机电暂态的动力学模型,针对系统产生负阻尼即低频振荡的原因,基于工程实现简单可靠和“鲁棒性”双重原则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发电机直轴电流及其导数)可消除负阻尼现象的新型励磁控制策略。本文通过稳定分析和动态仿真分析表明,该附加励磁控制能够有效地增加系统的阻尼,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并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该控制策略的工程实现方案已经在本文中提出。 基于新型稳定策略的励磁控制所追求的使发电机振荡一次摆动后无余波的阻尼衰减,对于电力系统和发电机的安全运行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振荡次数的减少,可以有效地减少发电机在受激摆动中定子和转子电流的热积累,并且可使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有所提高,因而这是一个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意义的课题。此外,对于以上所得结果,还有必要对其理论和应用的价值做出更为深入的探讨和评价。

梁波[10](2002)在《浅议直流牵引电动机检测试验》文中研究表明为了使机车具有优良的牵引性能 ,保证牵引电动机具有良好的质量是一个关键环节 ,因此牵引电动机都要进行检查性的检测和试验。本文对电力机车牵引电动机检测试验项目、方法等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二、激磁机L各绕组极性的检查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激磁机L各绕组极性的检查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核电多相环形无刷励磁机励磁绕组匝间短路故障分析与在线监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核电多相环形无刷励磁机的结构
        1.1.2 研究的必要性
        1.1.3 研究的特殊性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检测原理及方法
        1.2.2 发电机内部故障计算方法
    1.3 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2 核电多相环形无刷励磁机励磁绕组匝间短路的数学模型
    2.1 核电无刷励磁机励磁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的基本方程
        2.1.1 多相无刷励磁机方程
        2.1.2 直流侧电压方程
        2.1.3 系统方程
        2.1.4 导通回路电压方程
    2.2 电感参数的计算
        2.2.1 电感参数计算的一般思路
        2.2.2 气隙磁场的计算
        2.2.3 定子励磁绕组的电感系数
        2.2.4 转子电枢绕组的电感系数
        2.2.5 定子励磁绕组与转子电枢绕组间的电感系数
    2.3 基于多回路模型的仿真程序结构
    2.4 本章小结
3 核电多相环形无刷励磁机励磁绕组匝间短路的仿真与实验
    3.1 实验样机及实验方法
        3.1.1 实验样机介绍
        3.1.2 实验平台情况
        3.1.3 实验设备图片
        3.1.4 实验方法
    3.2 电感参数的计算与分析
        3.2.1 励磁绕组自感参数的计算验证
        3.2.2 电枢绕组自互感参数的计算验证
        3.2.3 励磁绕组与电枢绕组间互感参数的计算验证
    3.3 实验与仿真的对比分析
        3.3.1 正常运行时实验与仿真对比
        3.3.2 励磁绕组匝间短路故障时实验与仿真对比
    3.4 实验样机发生励磁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的特征分析
        3.4.1 其他抽头间励磁绕组匝间短路实验结果
        3.4.2 不同励磁水平下3-5抽头间励磁绕组匝间短路仿真结果
    3.5 本章小结
4 核电多相环形无刷励磁机励磁绕组匝间短路特征机理分析
    4.1 故障机理分析方法
        4.1.1 定子励磁电流直流分量产生的励磁磁动势
        4.1.2 励磁磁动势引起的转子电枢相电流特性
        4.1.3 转子电枢反应的合成磁动势
        4.1.4 电枢反应引起的定子励磁电流谐波特性
    4.2 无刷励磁机真机故障仿真分析
        4.2.1 11相无刷励磁真机系统仿真结果分析
        4.2.2 39相无刷励磁真机系统仿真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电枢绕组形式对同步发电机故障后励磁电流谐波特性影响
    5.1 电枢绕组形式的调研分析
        5.1.1 线圈嵌线方向
        5.1.2 绕组端口连接方式
        5.1.3 分支内线圈构成
        5.1.4 分支间相对空间位置
    5.2 励磁绕组匝间短路故障机理分析方法的完善
        5.2.1 分组思想的引入
        5.2.2 励磁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的机理分析完善
    5.3 一个特殊实例的分析-汽轮发电机
        5.3.1 常用汽轮发电机的结构特点
        5.3.2 特性分析及总结
    5.4 仿真分析
    5.5 大型同步发电机故障后稳态励磁电流谐波特征总结
    5.6 本章小结
6 核电多相环形无刷励磁机励磁绕组匝间短路的在线监测
    6.1 各种故障独有特征的分析
    6.2 基于励磁机定子励磁电流的监测原理及定值整定
        6.2.1 励磁机定子匝间短路的故障特点
        6.2.2 故障监测原理的提出
        6.2.3 监测定值整定
        6.2.4 辅助判据
        6.2.5 监测原理的灵敏度分析
    6.3 监测装置的研发与测试
        6.3.1 监测装置的系统概况
        6.3.2 系统软硬件系统设计
        6.3.3 保护逻辑
    6.4 监测装置的动模测试
        6.4.1 实验平台与实验方法
        6.4.2 试验记录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11相实验样机的主要参数
附录 B 无刷励磁机真机主要参数
附录 C A1553实验样机几种电枢绕组形式变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适用于深水半潜式平台的大功率发电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同步发电机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1.2.1 国外同步发电机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1.2.2 国内同步发电机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同步发电机基本理论
    2.1 同步发电机基本结构及分类
    2.2 同步发电机的稳态性能
        2.2.1 同步发电机稳态运行时的相量图和等效电路
        2.2.2 同步发电机稳态运行主要性能参数
        2.2.3 同步发电机损耗分析和效率计算
        2.2.4 同步发电机的额定值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适用于半潜式平台的同步发电机设计
    3.1 同步发电机主要设计参数及设计特点
        3.1.1 主要尺寸及主要参数
        3.1.2 凸极式同步发电机的设计特点
    3.2 同步发电机主要设计指标
    3.3 发电机主要尺寸的设计
        3.3.1 定子主要尺寸及定子绕组的设计
        3.3.2 转子主要尺寸及转子绕组的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同步发电机有限元计算与仿真分析
    4.1 有限元分析基本理论
        4.1.1 发电机电磁场分析的基本方法
    4.2 基于RMxprt的同步发电机路算仿真分析
        4.2.1 同步发电机路算仿真模型及仿真设定
        4.2.2 发电机路算参数结果
        4.2.3 发电机路算仿真波形及分析
    4.3 基于Maxwell2D的同步发电机磁场仿真分析
        4.3.1 同步发电机磁场仿真模型及仿真设定
        4.3.2 同步发电机空载和额定运行时内部磁场仿真分析
        4.3.3 同步发电机空载和额定负载时各部分损耗分析
        4.3.4 同步发电机起动时的转矩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田口法的同步发电机效率优化
    5.1 田口法基本理论
        5.1.1 田口法实验原理
        5.1.2 田口法实验设计过程
    5.2 基于田口法的效率优化
        5.2.1 优化参数的选取
        5.2.2 发电机效率优化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同步发电机温度场计算与仿真分析
    6.1 发电机内部传热基本理论
        6.1.1 发电机温度场分析方法
        6.1.2 传热计算的边界条件
    6.2 发电机温度场仿真的建模与参数计算
        6.2.1 仿真模型的建立
        6.2.2 材料导热系数及气隙等效导热系数的确定
        6.2.3 生热率的计算
    6.3 发电机二维及三维温度场仿真分析
        6.3.1 温度场仿真基本假设
        6.3.2 发电机温度场仿真分析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影响变压器运行可靠性的因素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分析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变压器运行温度异常分析
    2.1 运行温度控制要求
    2.2 温度异常原因分析
        2.2.1 铁心多点接地引起过热
        2.2.2 导电回路故障引起过热
        2.2.3 绕组绝缘损坏引起过热
        2.2.4 严重漏磁引起油箱、箱盖等发热
        2.2.5 散热条件恶劣引起过热
        2.2.6 冷却系统异常引起的过热
        2.2.7 其它原因引起的过热
    2.3 温度异常现象实例
        2.3.1 铁心接地故障引起过热
        2.3.2 导电回路故障引起温度异常
        2.3.3 漏磁通引起过热
        2.3.4 散热器积污引起温度异常
        2.3.5 冷却器散热性能差引起温度异常
        2.3.6 室内通风不良引起温度异常
    2.4 温度异常检测与预防措施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变压器保护问题分析
    3.1 差动保护问题
        3.1.1 差动保护误动原因分析及对策
        3.1.2 差动保护需要考虑的特殊问题
    3.2 非电量保护问题
        3.2.1 非电量保护的特点
        3.2.2 非电量保护误动原因分析
        3.2.3 非电量保护的运行对策
        3.2.4 非电量保护配置方案
    3.3 后备保护问题
        3.3.1 零序电流保护分析
        3.3.2 过流保护分析
        3.3.3 后备保护动作案例分析及对策
    3.4 微机保护的应用问题
        3.4.1 主保护配置问题
        3.4.2 后备保护配置问题
        3.4.3 TA 饱和时的特殊处理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变压器过载分析
    4.1 负载类型
    4.2 过载的危险性及其分类
        4.2.1 过载的危险性分析
        4.2.2 过载的危险性分类
    4.3 影响过载能力因素分析
    4.4 变压器过载限值
    4.5 过载运行案例及对策
        4.5.1 某 110kV 变电站#2 主变运行情况
        4.5.3 负荷控制计算
        4.5.4 运行应对措施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无速度传感器的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综述
    1.1 课题的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电机调速概况
        1.2.1 直流机调速
        1.2.2 交流机调速
        1.2.3 永磁同步电机调速
        1.2.4 变频调速
    1.3 国内外研究的背景和发展情况
    1.4 本文的工作及安排
第2章 永磁同步电机系统建模与控制
    2.1 永磁同步电机建模
    2.2 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驱动方法
        2.2.1 电流PWM控制法
        2.2.2 空间电压矢量法
    2.3 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控制策略
        2.3.1 直接转矩控制
        2.3.2 矢量控制
    2.4 无速度传感器的速度估算
第3章 无速度传感器的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的设计和仿真
    3.1 有速度传感器的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设计
        3.1.1 控制器的设计
        3.1.1.1 逆变器的设计
        3.1.1.2 调节器的设计
        3.1.1.3 PWM生成器的设计
        3.1.2 仿真验证
        3.1.2.1 调速性能检测
        3.1.2.2 稳定性能检测
    3.2 无速度传感器的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设计
        3.2.1 速度估算模块设计
        3.2.2 仿真验证
        3.2.2.1 转速估计性能检测
        3.2.2.2 稳定性能检测
第4章 无速度传感器的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的硬件设计
    4.1 系统主电路的设计
    4.2 测量和保护电路的设计
    4.3 控制系统电路的设计
    4.4 人机界面电路的设计
第5章 无速度传感器的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的软件设计
    5.1 程序设计环境介绍
    5.2 控制系统程序设计
    5.3 A/D采样程序设计
    5.4 上下位机通讯程序设计
        5.4.1 通讯界面设计
        5.4.2 通讯程序设计
    5.5 空间矢量调制的数字实现
    5.6 滤波器程序设计
    5.7 死区补偿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控制板原理图1
附录2 控制板原理图2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LLC谐振全桥并联均流开关电源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开关电源的现状与发展
    1.3 总体方案的提出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组织结构
第二章 LLC谐振全桥变换器设计方法的研究
    2.1 LLC谐振全桥与典型谐振拓扑的比较研究
        2.1.1 典型谐振拓扑
        2.1.2 LLC谐振全桥变换器
    2.2 LLC谐振全桥变换器的特性分析
        2.2.1 LLC谐振全桥变换器的频率特性
        2.2.2 LLC谐振全桥变换器的空载特性
        2.2.3 LLC谐振全桥变换器的短路特性
    2.3 LLC谐振全桥变换器参数设计方法
        2.3.1 设计规格
        2.3.2 参数设计
    2.4 小结
第三章 基于LLC谐振全桥的电源模块的设计
    3.1 基于LLC谐振全桥的电源模块参数设计
        3.1.1 电源模块参数设计
        3.1.2 参数的仿真验证
    3.2 电源模块主功率器件的选择
    3.3 电源模块控制电路设计
        3.3.1 SG2525实现PFM应用电路设计
        3.3.2 电源软启动电路
        3.3.3 驱动电路
        3.3.4 反馈采样电路
        3.3.5 保护电路
    3.4 小结
第四章 电源模块的并联均流与监控
    4.1 并联均流
        4.1.1 均流方法
        4.1.2 数字均流技术
        4.1.3 基于CAN总线的数字均流技术
    4.2 基于CAN通信的主从均流控制的设计与实现
        4.2.1 并联均流逻辑控制
        4.2.2 并联均流硬件设计
        4.2.3 并联均流软件设计
    4.3 监控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3.1 通信接口的设计
        4.3.2 电压电流采集电路的设计
        4.3.3 电压给定的设计
        4.3.4 信息记录与数据存储
        4.3.5 显示电路的设计
    4.4 小结
第五章 实验结果
    5.1 单个电源模块实验结果
        5.1.1 最低电压输入带额定负载
        5.1.2 最高电压输入带小负载
    5.2 并联运行时的实验结果
        5.2.1 并联系统稳态均流测试
        5.2.2 软启动
        5.2.3 整机效率测试
        5.2.4 纹波测试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的主要总结
    6.2 未来工作的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做的工作和发表的论文

(7)高速无齿轮交流发电机励磁控制及其系统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高速无齿轮常用电交流发电机的背景和意义
    1.2 交流励磁发电技术的发展
    1.3 舰船电力系统的发展
    1.4 船舶电力系统的构成
    1.5 船舶电力系统的特点
    1.6 本文主要做的一些工作
2 交流励磁发电机的基本理论
    2.1 概述
    2.2 a-b-c 三相坐标系中交流励磁发电机的数学模型
    2.3 矢量变换技术
    2.4 d-q 坐标系中交流励磁发电机的数学模型
    2.5 本章小结
3 高速无齿轮交流发电机的控制策略
    3.1 交流励磁发电机的励磁控制技术
    3.2 多变量非线性控制的逆系统方法
    3.3 系统的逆
    3.4 逆系统方法原理
    3.5 逆系统方法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3.6 发电机系统机端电压与定子输出有功及无功的关系
    3.7 变频器的选择与建模
    3.8 双PWM 控制交-直-交电压型变频器的数学模型
    3.9 本章小结
4 高速无齿轮交流发电机系统的模型建立、仿真研究
    4.1 高速无齿轮交流发电机系统的构成
    4.2 高速无齿轮交流发电机系统的数学模型
    4.3 高速无齿轮交流发电机暂态及稳态分析
    4.4 交流发电机系统的功率流动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高速无齿轮交流发电机系统并网运行分析
    5.1 高速无齿轮交流发电机并网条件
    5.2 高速无齿轮交流发电机进相运行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基于单片机的电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运动控制系统概述
    0.2 电机运动控制系统概述
    0.3 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
    0.4 微型计算机简介
    0.5 计算机控制理论发展简介
第1章 混合式步进电动机驱动控制系统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步进电动机原理特性及仿真研究
    2.1 步进电动机结构及工作原理简析
        2.1.1 反应式步进电动机结构及工作原理简析
        2.1.2 永磁式步进电动机结构及工作原理简析
        2.1.3 混合式步进电动机结构及工作原理简析
        2.1.4 五相混合式步进电动机
        2.1.5 几种步进电机的特性比较
    2.2 步进电动机控制方法概述
        2.2.1 多步距角控制
        2.2.2 恒流斩波控制
        2.2.3 升降频控制
    2.3 基于MLATLAB/SIMULINK三相反应式步进电动机建模
    2.4 三相反应式步进电动机运行特性仿真
第3章 混合式步进电动机驱动控制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3.1 技术路线
    3.2 系统硬件总体结构
    3.3 系统软件总体结构
第4章 混合式步进电动机驱动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4.1 控制电路设计
        4.1.1 单片机最小系统
        4.1.2 GAL片逻辑综合
        4.1.3 按键输入以及LED显示部分
        4.1.4 MAX232A的应用
    4.2 驱动电路设计
        4.2.1 系统电源设计
        4.2.2 IR2130的应用
        4.2.3 功率桥的设计
    4.3 恒流控制电路设计
        4.3.1 TL494工作原理简介
        4.3.2 TL494功能实现过程简析
    4.4 保护及抗干扰电路设计
        4.4.1 看门狗电路
        4.4.2 过流故障信号反馈电路
    4.5 硬件电路抗干扰设计
第5章 混合式步进电动机驱动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5.1 下位机部分
        5.1.1 下位机程序总体框架
        5.1.2 各子程序功能实现过程
    5.2 上位机部分
        5.2.1 上位机程序总体框架
        5.2.2 各子程序功能实现过程
第6章 混合式步进电动机驱动控制系统测试与结论
    6.1 系统测试
    6.2 结论
第7章 电动座椅控制系统综述
    7.1 研究背景及意义
    7.2 研究内容
    7.3 总体方案
第8章 无刷直流电动机原理特性及先进控制方法仿真研究
    8.1 无刷直流电动机运行原理及特性
    8.2 无刷直流电动机简单模型的建立
    8.3 先进PID控制方法仿真研究
        8.3.1 经典(常规)PID控制
        8.3.2 模糊PID复合控制
        8.3.3 模糊参数自整定PID控制
        8.3.4 PI-PD控伟4器
第9章 电动座椅控制控制系统设计
    9.1 硬件设计
        9.1.1 电源系统设计
        9.1.2 控制面板介绍
        9.1.3 控制电路板设计
        9.1.4 驱动电路板设计
        9.1.5 电动机本体介绍
    9.2 软件设计
第10章 总结与展望
    10.1 总结
    10.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西北工业大学业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
西北工业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9)基于新型稳定策略的励磁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及国内外相关现状
        1-1-1 背景
        1-1-2 国内外发展状况
    1-2 本论文涉及的基本问题和研究对策
        1-2-1 励磁装置的主要作用
        1-2-2 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1-2-3 研究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基本模型
        1-2-4 低频振荡及附加励磁控制技术
        1-2-5 励磁控制存在的问题
        1-2-6 附加控制策略的提出
    1-3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电力系统稳定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2-1 电力系统稳定问题
        2-1-1 电力系统稳定问题的历史
        2-1-2 电力系统稳定的分类
    2-2 研究电力系统稳定的基本模型
        2-2-1 同步发电机模型
        2-2-2 网络元件模型
        2-2-3 故障与断路器的模型
        2-2-4 原动机及调速系统模型
        2-2-5 励磁系统模型
        2-2-6 经典电力系统稳定器模型
    2-3 基本分析方法
        2-3-1 小信号(静态)稳定分析
        2-3-2 暂态稳定分析
第三章 基于新型稳定策略的励磁控制设计
    3-1 励磁控制及其对稳定的影响
        3-1-1 励磁系统概述
        3-1-2 励磁控制对稳定的影响
    3-2 同步发电机振荡机理
    3-3 励磁控制影响的数学分析
        3-3-1 励磁控制对同步电机振荡影响的基本方程
        3-3-2 励磁控制对整步转矩系数和阻尼转矩系数的影响
        3-3-3 基于新型稳定策略的励磁控制方案的提出
    3-4 基于新型稳定策略的励磁控制设计
        3-4-1 镇定信号及稳定器
        3-4-2 基于新型稳定策略的励磁控制设计
        3-4-3 基于新型稳定策略的励磁控制设计方案的改进
第四章 数字仿真及工程实现
    4-1 仿真工具简介
    4-2 仿真模型的建立
        4-2-1 励磁控制系统的建立
        4-2-2 传统PSS励磁控制系统的建立
        4-2-3 基于新型稳定策略的励磁控制系统的建立
    4-3 仿真试验
        4-3-1 小扰动试验
        4-3-2 短路试验
    4-4 仿真结果分析
    4-5 新型励磁控制策略的工程实现
        4-5-1 新型调节器的硬件结构图
        4-5-2 控制策略工程实现中几个重要问题的解决方案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10)浅议直流牵引电动机检测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检测试验项目
    (1)
    (2) 绕组在实际冷状态下直流电阻的测定。
    (3) 1 h温升试验。
    (4) 超速试验。
    (5) 换向试验。
    (6) 速率特性曲线绘制。
    (7) 电枢绕组匝间绝缘介电强度试验。
    (8) 绕组对机壳及绕组相互间绝缘电阻的测定。
    (9) 绕组对机壳及绕组相互间绝缘介电强度试验。
3 直流牵引电动机的试验线路
    3.1 带有升压机的反馈试验线路
    3.2 不用升压机的反馈试验线路
    3.3 不用高压电源的反馈试验线路
        (1) 具有辅助电动机的反馈线路
        (2) 陪试电机F改为它激磁的反馈线路
    3.4 采用可控硅供电的反馈试验线路
4 牵引电动机的特性试验
    4.1 速率特性n=f (I)
    4.2 力矩特性M=f (I)
    4.3 效率特性η=f (I)
        4.3.1 用反馈线路测定效率
        4.3.2 用损耗分析法测定效率
5 温升试验

四、激磁机L各绕组极性的检查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核电多相环形无刷励磁机励磁绕组匝间短路故障分析与在线监测[D]. 常江.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2]适用于深水半潜式平台的大功率发电机研究[D]. 杨新九.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8(01)
  • [3]影响变压器运行可靠性的因素分析及对策[D]. 吴英山.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5)
  • [4]无速度传感器的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D]. 张连勇. 山东大学, 2010(09)
  • [5]龙门刨床励磁机的失磁分析[J]. 郄鹏举. 煤炭技术, 2009(07)
  • [6]LLC谐振全桥并联均流开关电源的研制[D]. 秦惠. 中南大学, 2008(12)
  • [7]高速无齿轮交流发电机励磁控制及其系统仿真[D]. 骆瑾. 华中科技大学, 2006(03)
  • [8]基于单片机的电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D]. 宋受俊. 西北工业大学, 2006(07)
  • [9]基于新型稳定策略的励磁控制研究[D]. 李志军. 河北工业大学, 2004(01)
  • [10]浅议直流牵引电动机检测试验[J]. 梁波. 铁道机车车辆, 2002(S1)

标签:;  ;  ;  ;  ;  

励磁机L各绕组极性的检验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