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用型多媒体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张颖,曹航[1](2021)在《基于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分布式档案数据库建设探析》文中指出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满足人们多样化的信息需求。但是,随着档案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异地异构的档案数据库限制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能力,因此需要建设一种能跨地区、跨系统的分布式档案数据库。本文从分布式档案数据库的概念出发,探索了分布式档案数据库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分布式档案数据库的具体建设方法与建设内容。
何淑娴[2](2021)在《基于MAM的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档案行业对数字化档案存储、查询、利用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在档案业务工作方面已经不能满足文化艺术档案的发展要求,也不能统筹文化艺术档案馆的整体信息化建设。传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只能实现档案数据的结构化存储,对存储格式、存储量都有一定的限制,而且查询方式单一、不能在线预览。更重要的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可扩展性差、管理功能固化、再利用形式单一,已经不符合当下数字档案馆的建设要求。再加上多媒体产品日新月异,文化艺术行业每天都会产生各种载体、各种内容的艺术资料,尤其是声像类资料不但种类多而且数据量大,传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一方面无法识别种类繁多的载体,另一方面面对呈指数级递增的非结构化声像数据内容无法拓展存储量、快速回迁利用。这些都是文化艺术档案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新挑战。本文在设计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系统之时引入了MAM(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理念。所谓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就是对多媒体数据的内容进行管理、利用,并且成熟应用于电视、广播等播出媒体的“量身定制”的内容管理系统。通过为文化艺术档案建立一个信息交换平台;使得大流量的视音频档案合理存储;加快多媒体档案资料的制作周期;集中、统一地管理档案资源;提供跨部门、跨单位的数字档案资源获取方式。又因为文化艺术档案多媒体载体种类繁多、声像数据庞大的特性与播出媒体行业的数据特性相仿,而且不论是服务内容的格式、信息的流通、流程的整合、内容的归档,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内容管理都与文化艺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不谋而合。为了研究基于MAM的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系统,本文对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进行了详实的需求分析:针对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明确了档案信息和声像数字内容相结合的统一管理;采集导入方面,兼顾各种档案来源能够直接采集的需求;档案安全存储支持智能归档、备份、回迁的功能;最后档案再利用方面,支持多种检索方式,提高查准率,并且完善档案导出审批流程,方便原始档案回迁输出。在设计过程中,通过研究档案业务流程之间的的关系以及数据存储的逻辑关系,设计出了不同格式媒体流统一管理、媒体流动态迁入迁出、大流量存储的系统。基于MAM的设计,一方面满足了文化艺术档案数量级存储,从采集、入库、着录、检索、归档、回迁到元数据管理、存储空间管理,所涉及的流程都是媒体内容的管理形式。通过对媒体内容的管理,达到多媒体档案管理的目的。另一方面还将管理内容当做馆藏资产对待,提供形式多样的查询下载方式的同时,服务于制作与流通管理。本文采用J2EE架构,使用HTTP模式的流媒体技术、关系型数据库、全文搜索引擎等技术,完成集收集档案、管理档案、档案入库、查询统计、下载利用功能于一体的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系统。本文设计的基于MAM的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系统能够解决特殊载体归档难、大量声像数据存储难的问题,满足传统录像带、光盘的非线性查询、共享和交流,实现将检索出的信息条目,依据使用需求进行整合成为专业信息成果,真正将档案转变为资产,具有便捷性好、查准率高的优点。相信MAM在文化艺术档案行业的应用在不久的将来会越来越广泛。
杨静,方路[3](2020)在《国内外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研究综述》文中研究指明国内外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相关研究主题分布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国内外相关研究路径存在差异,国内相关理论与实践关联性与国外相比不足;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在数量、成果形式及研究内容方面存在差异;国内外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构建的目的、支撑技术和安全性保障方面表现出一致性;国内外相关研究在作者分布及合作度上存在差异,国内学者的跨界合作度有待提升。
李仪[4](2020)在《高校记忆视域下的“城市记忆工程”信息资源建设模式》文中研究指明城市孕育了人类生存发展,记录了不同时期古老文明,积累了人类生存智慧。在历史长河中,大多城市都伴随着开源、发展、成长、繁荣、衰退,更有甚者直至消逝。基于此,以记录城市历史为要旨,挖掘城市文化、艺术、教育、城建、科技等多边资源的“城市记忆工程”应运而生。发展至今,我国共有127个城市和地区相继开展这一工程,为构建我国城市历史记忆、延续城市“文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囿于人力、资金及单一主体等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城市记忆有失偏颇,可持续发展受限。城市记忆涵盖了城市建设、党政机关、企业文化、宗教文化、语言文化、高等教育等诸多领域。其中高等教育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校园景观蜚声中外,形成内容丰富、载体多样、特点突出、价值量高,且资源集中、整体性强的历史记忆,是城市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教育史、文化史、学术史、科技史发展的重要凭证。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教育变革,许多高校在历史发展上大都变迁频繁,面临着校史追溯复杂,早期档案资源散失等尴尬境遇,高校记忆信息资源越来越多地遭遇管理体制缺位、保护主体不力、重视程度不足等方面的桎梏。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通过实物采集、录音录像、搭建信息资源网络共享平台等技术手段,从“高校记忆”的角度,全面收集整理映现城市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保存价值的重要记忆信息资源,拓展城市记忆信息资源建设渠道,构建全面、系统、完整、细致的城市记忆信息资源体系。首先,梳理我国“城市记忆工程”建设现状及实施方式,指出目前该工程存在的问题,从中找寻与之对应的解决途径。并对我国“城市记忆工程”文献计量分析,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态势,追溯我国高等教育历史发展沿革;其次,分析高校记忆信息资源特征,将其分为馆藏类记忆资源、建筑类记忆资源、实物类记忆资源三类,进而分析其所蕴含的价值、信息资源评选标准;再次,探讨高校记忆视域下“城市记忆工程”的建设依据,制定实施策略,对高校记忆信息资源进行地毯式普查与挖掘,基于上述理论研究,全面介入反映高校历史记忆的文化信息资源尤其是历史文化信息资源的采集、整理等领域,对其进行数字化采集,按特征、属性系统分类,设定不同类型高校记忆信息资源的分类编码。搭建开放式的城市记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验证高校记忆信息资源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可操作性,以期实现实体与信息传承和保护的有机统一。大力推广并应用城市记忆信息资源,保证共享平台建设活力。
雷洁[5](2020)在《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研究》文中提出在大数据时代和数据密集型科研范式下科研档案管理需要新方法和新手段。针对目前科研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科研知识关联度差、科研档案资源利用程度不高等问题,本研究通过构建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模型,从知识层面将科研档案资源中的科研机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人员等要素与项目任务书、合同、研究报告中抽取的知识单元进行关联和融合,丰富科研档案的语义关系,推进科研档案管理系统提档升级,对提高科研档案管理水平,支撑科研单位管理决策、科研档案智能管理、档案资源深度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论文采用了文献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系统分析法、案例分析法以及知识图谱构建方法与理论等,对科研档案管理模式、收集、加工以及存储等现状进行了分析,凝练科研档案管理深层次加工、多元化关联以及决策支撑等需求,为基于知识图谱开展科研档案管理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支持。通过研究取得了以下结论,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1)研究了用于科研档案管理的知识图谱构建过程。通过对知识图谱的构建要素(知识单元与语义关系)的综合分析,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总结了知识图谱的适用领域,为科研档案知识图谱的构建以及科研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奠定了基础。(2)构建了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模型。通过数据解析、深层次揭示以及实体抽取过程实现科研档案细粒度实体识别。结合Nanopublication与CERIF模型,设计科研档案资源描述体系,构建了科研档案多维度关联模型。基于本体编辑工具Protégé,使用资源描述框架RDF和OWL语言,继承利用EAD、DCMI等现有较为通用的元数据构建科研档案知识图谱模型,将人员、机构、成果等实体与科研档案资源知识层面的研究任务、实施方案等实体语义串联在一起。通过深层次知识融合与推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科研档案语义关联。(3)构建了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原型。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模型,构建了一个覆盖档案管理全生命周期的,包括数据解析层、智能识别层、语义关联层以及智能管理层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原型。以农业信息研究所科研档案为数据源,实现智能化采集与归档、自动抽取与关联以及语义增强等功能,提高了科研档案资源语义关联性,提升了科研档案管理效率。(4)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应用效果分析。为验证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的实用性,从知识识别粒度、知识多维关联度以及知识融合与利用程度等方面将基于知识谱图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与传统的档案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应用效果表明基于知识图谱科研档案管理的具有可行性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曹俊捷[6](2020)在《面向成人高校的自适应学习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教育新环境逐渐形成,针对成人高校的办学模式与成人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需求,从技术实现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考虑,设计实现一个面向成人高校、符合成人教育规律、能够有效结合现有实际情况的自适应学习系统是具有一定价值与现实意义的。本文论述了面向我国直辖市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自适应学习系统的建设研究过程。通过对主要的适应性学习技术及主流的自适应系统进行对比研究,确定了系统的自适应模型和基于Moodle开源平台进行二次开发技术路线。同时,针对成人高校学习者工学矛盾突出、面授课程教学秩序不稳定、学习个体差异化大等问题,结合实际应用需求进行了分析。系统通过不同维度的自适应和教学干预等功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辅助教师开展模块化教学或分层教学。通过对成人高校与全日制高校学生的差异化分析,针对关键问题,以自适应为方向,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系统基于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偏好自适应地提供课程内容界面布局、课程内容的呈现形式和知识点学习资源的文件类型;基于学生的学习水平自适应地显示对应难度的学习内容,以及动态调整在线测试中组卷时的抽题难度策略;学习路径的规划与推荐;基于学习状态分析和微信公众号实施的教学干预功能等。文章先后对自适应的功能性需求与系统非功能性需求进行了分析,对学习风格自适应模型与业务流,以及学习水平自适应模型与业务流进行了设计,对学习内容进行了逻辑关系构建,并对学习路径的设计与推荐模型进行了描述,还对学习状态分析模型与干预功能的设计进行了阐述。在具体的开发实施过程中,以Atom 1.41为开发工具、Navicat Premium为数据库管理软件、PHP与Maria DB为实施工具,介绍了自适应学习系统实现的基本思路、部署与运行环境、数据接口定义、各自适应功能以及学习行为统计与状态分析模型等实现过程,并对Block版块的实现方式与应用形式进行了介绍。之后对整个系统分别进行了功能性与非功能性测试,对学习风格的判断进行了验证,对自适应效果进行了有效性验证。文章最后对系统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与展望。系统在实际投入应用后,能够稳定有效地为成人高校的师生进行服务。使用过程中各业务逻辑功能运行正常,自适应界面与内容、学习路径规划及教学干预等功能有效可用,系统整体运行稳定可靠,成为了面授教学的有效补充和支撑,为成人高校开展混合式教学提供了环境基础,体现了其应用价值。
李娟,许雯倩[7](2019)在《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档案资源集成与服务平台模型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信息化建设的迅猛发展,高校每天产生的信息量也在大幅增长,数据快速更新变化,数据量激增。如何对"海量"数据进行有效收集、管理、分析和利用,充分挖掘数据潜在价值,已成为高校档案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构建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档案信息资源集成与服务平台,分析高校档案大数据应用的可能性,摸清难点,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旨在推动大数据技术与高校档案深度融合,促进档案信息化应用走向创新发展。
李林[8](2019)在《城建档案一体化安全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大数据背景下,数据的指数增长为档案管理者管理档案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管理需求。信息的管理已由传统的单纯的数据存储转变为数据再加工、知识获取、决策支持的新需求、新目标。新形势下,如何构建高效的、一体化的、无信息孤岛、支持数据分析的档案管理系统,是政府电子政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每个行政部门档案管理的诉求。本文正是基于新时代档案管理的需求,以城建档案管理馆的业务需求为背景,以软件工程领域软件设计体系为依托,从用户调研到需求分析;从概要设计到详细设计;从代码编写到系统实现,详细的介绍了档案一体化安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另外,对比各种软件开发技术,本文以相对成熟的Java EE技术为支撑,采用轻量级成熟框架SSM(Spring+Struts2+Mybatis)实现了整个档案管理系统。同时,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本文通过集中安全管控和文件级访问授权,实施档案管理的全生命信息周期内的细粒度强制访问控制,确保档案信息在线访问、离线查阅等过程的动态安全可控、防扩散和防泄密。最终实现档案管理的低成本和高效率,解决传统的信息孤岛造成数据资源的浪费,达到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的基本需求。对未来城建系统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游莹[9](2019)在《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成果档案元数据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全国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是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而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集数量庞大而复杂,如何快速了解这些数据整体特征并进行管理是档案人员面临的一大挑战。而是元数据便是为了对数据进行选择、识别、组织、管理、开发、利用和评价,进而追踪数据在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的变化,实现信息资源的凭证价值、集合整合与长期保存而存在的。元数据这一来源于计算机领域的术语的出现为电子文件的管理提供了便利。在这一背景下,将元数据应用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成果档案的管理之中,对解决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成果档案的管理问题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作为描述数据的内容、背景、结构信息和所有管理流程的数据,元数据可以保障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元数据作为数据成果档案的一个重要的部分,本身也有管理的必要,也有管理的过程。本文主要从元数据的角度结合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成果档案对元数据的管理进行研究,根据电子文件管理的环节要求,结合国家行业标准,对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成果档案元数据的管理过程划分,因为元数据的生成、捕获、审计跟踪与维护四大步骤的重要性,笔者对这四大步骤的元数据进行管理研究,并管理过程,发现了国情普查数据成果元数据管理中的不足之处,并给出了解决对策。未来还需要更多的努力,推动元数据管理上的发展。
陆铭[10](2019)在《基于本体的档案馆藏资源语义知识库构建研究》文中指出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大量的信息向我们涌来,海量的信息激起人们去探索和发现知识的欲望,以最小的精力成本去获得更多的知识是人们内心的所向往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途径有很多种,通过档案资源来学习知识是未来知识学习的发展方向之一,尤其是档案馆藏资源,不仅包含了大量的事实信息,还将社会历史变迁内含其中,是以史鉴今的最好模式。依据国家的档案公开条例,我国绝大多数档案馆都对非涉密档案进行了公开,公众通过查询调档的方式,间接或直接获得档案资源。多数档案馆已经为用户开通了在线查档的功能,但用户通常只能获取到档案的档号、责任者等外部信息,通过将查询到的档号提交给档案馆工作人员,之后通过邮件方式浏览反馈回来的档案。这种方式虽然查准率高,但是效率低下,并且用户如果不明确查找目标,或对需求的描述有偏差,则会引起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的浪费。为更好的向社会公众提供知识服务,本文将本体理论引入进来,利用本体技术对档案主题进行合理分类和语义关联,降低用户查询知识的门槛,通过语义分析和扩展,让用户利用趋于自然语言的检索式准确定位目标需求。本文利用《中国档案分类法》、《中国档案主题词表》建立馆藏档案本体类目及其间关系,分析类的属性和约束,将馆藏档案的知识结构建立起来,为知识库的合理构建奠定了基础。继而根据档案资源的特性构建知识库表结构,通过protégé、Mysql等软件,将构建的本体和数据库实例化。在捋顺档案馆藏知识库的构建流程即技术需要后,选取吉林省档案馆中吉林省劳动厅这一全宗为源数据集,将其中涵盖的概念体系和知识属性带入构建好的档案知识本体模型,对全宗内知识进行形式化表达。在将知识本体导入Mysql关系数据库后,使档案馆藏资源与本体概念一一映射,形成可供检索和调用的知识数据库。并以档案“责任者”字段为例,通过本文所构建的档案知识本体对数据集进行检索,通过得出的检索结果对比验证本文所提出的基于本体构建的档案馆藏资源知识库。本文利用本体对档案馆藏资源进行了语义知识库构建,讨论了语义分析对知识发现的积极作用。本文旨在馆藏档案本体和语义知识库领域研究都较少的情况下,构建一种以知识服务为根本目标的档案馆藏资源语义知识库模型,为未来的档案馆藏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一种思路和研究方向。
二、通用型多媒体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通用型多媒体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MAM的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媒体资产核心技术研究 |
2.1 MAM的相关定义 |
2.2 J2EE体系技术构架 |
2.3 媒体资产存储技术 |
2.4 HTTP模式的流媒体技术 |
2.5 全文检索引擎架构——Lucene |
第三章 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 |
3.1 用户需求概述 |
3.1.1 海量声像档案的存储、管理困难 |
3.1.2 管理无序,管理混乱 |
3.1.3 资料安全缺乏保障 |
3.1.4 查找缓慢,效率低下 |
3.1.5 无法有效快速共享 |
3.1.6 无法形成价值,精细化管理举步维艰 |
3.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2.1 统一管理需求 |
3.2.2 档案采集需求 |
3.2.3 安全保存需求 |
3.2.4 查询共享需求 |
3.3 系统设计目标 |
3.3.1 “泛媒体”项目式管理 |
3.3.2 解决现有档案归档、存档难的问题 |
3.3.3 解决珍贵录像带、光盘存在的问题 |
3.3.4 档案信息再利用 |
3.4 系统设计原则 |
3.5 系统存储对象分析 |
3.5.1 档案数据构架 |
3.5.2 数字化规格 |
3.6 系统总体架构 |
3.6.1 内容采集平台 |
3.6.2 内容管理平台 |
3.6.3 存储管理平台 |
3.6.4 网络管理平台 |
3.6.5 应用服务平台 |
3.7 系统软件框架 |
3.7.1 档案业务层 |
3.7.2 数字资源管理web |
3.7.3 系统管理中心 |
3.8 系统安全 |
3.8.1 数据存储安全 |
3.8.2 系统冗余 |
3.8.3 系统网络安全 |
第四章 系统关键问题与解决方案 |
4.1 系统技术架构 |
4.1.1 数字资源管理Web |
4.1.2 主流关系数据库SQL Server |
4.1.3 支持IE浏览器 |
4.1.4 专业声像处理客户端 |
4.1.5 非编客户端 |
4.1.6 智能存储服务器 |
4.1.7 数字格式转换服务软件 |
4.1.8 归档服务器 |
4.2 系统业务流程 |
4.2.1 档案入库流程 |
4.2.2 档案存储管理 |
4.2.3 档案再利用流程 |
4.3 系统业务关键问题解决方案 |
4.3.1 集群蜂窝式处理与多任务并行 |
4.3.2 档案元数据着录 |
4.3.3 全文检索和档案查找 |
第五章 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系统的实现 |
5.1 文化艺术档案管理模式 |
5.1.1 档案管理模式 |
5.1.2 档案管理对象 |
5.1.3 档案管理组织 |
5.2 档案的创建与采集 |
5.2.1 档案立卷 |
5.2.2 档案采集与上传 |
5.3 格式转换处理功能 |
5.3.1 专业视音频智能转换 |
5.3.2 图片转换与文档转换 |
5.4 元数据定制及在线着录 |
5.4.1 元数据着录结构 |
5.4.2 元数据在线编辑 |
5.4.3 档案整理 |
5.5 文化艺术档案再利用 |
5.5.1 在线查看档案 |
5.5.2 档案的导出 |
5.6 系统管理及数据处理 |
5.6.1 监控与统计 |
5.6.2 档案存储归档 |
5.6.3 档案资源安全 |
5.6.4 流程定制 |
5.7 功能测试 |
5.7.1 测试环境 |
5.7.2 测试结果 |
5.7.3 测试结论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国内外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数据来源与文献分布 |
二、国内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研究主题分布 |
(一)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内涵 |
(二)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模型构建 |
(三)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技术框架及体系结构 |
(四)各实践领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设想 |
(五)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服务模式的转变 |
(六)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安全管理 |
(七)大数据时代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研究 |
三、国外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相关研究主题分布 |
(一)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意义研究 |
(二)档案信息共享平台的元数据和语义描述研究 |
(三)档案信息共享平台的实现途径与性能优化研究 |
第一,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数据库的存储问题。 |
第二,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构筑。 |
第三,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共建共享,即合作问题。 |
(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安全问题研究 |
四、结论 |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路径存在差异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差异 |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在平台构建的目的、支撑技术和安全性保障等方面表现出一致性 |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在作者分布及合作度上存在差异 |
(4)高校记忆视域下的“城市记忆工程”信息资源建设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3 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2 “城市记忆工程”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2.1 “城市记忆工程”建设现状 |
2.2 “城市记忆工程”实施方式 |
2.3 “城市记忆工程”存在的问题 |
3 高校记忆的形成发展史 |
3.1 中国“城市记忆工程”文献计量分析 |
3.2 我国高等教育历史发展脉络简述 |
4 高校记忆实证研究与理论探索 |
4.1 高校记忆的内容 |
4.2 高校记忆信息资源的特征及种类分布 |
4.3 高校记忆信息资源的价值与评价 |
5 高校记忆视域下的“城市记忆工程”信息资源建设模式 |
5.1 高校记忆视域下的“城市记忆工程”的建设依据 |
5.2 高校记忆实施策略 |
5.3 高校记忆信息资源挖掘与分析 |
6 高校记忆信息资源的数字化采集与管理 |
6.1 高校记忆信息资源数字化采集 |
6.2 高校记忆档案资源整理与编目 |
7 “城市记忆工程”信息资源网络共享平台构建基础 |
7.1 国内外城市记忆工程数字化网络平台概述 |
7.2 城市记忆工程网络共享平台搭建的现实需要 |
7.3 城市记忆工程网络共享平台搭建的理论基础 |
8 城市记忆工程下高校记忆信息资源网络共享平台搭建 |
8.1 城市记忆工程信息资源网络共享平台总体设计概述 |
8.2 城市记忆工程信息资源网络共享平台建设 |
8.3 高校记忆信息资源的推广应用 |
9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科研档案管理方式变革 |
1.1.2 科研档案价值驱动 |
1.1.3 信息技术发展提供条件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1.5.2 创新点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国内外研究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科研档案 |
2.1.2 科研档案管理 |
2.1.3 知识图谱相关概念 |
2.2 国内外档案管理研究进展 |
2.2.1 档案管理系统研究进展 |
2.2.2 档案信息化标准研究进展 |
2.2.3 数字化科研研究进展 |
2.2.4 档案语义化研究进展 |
2.2.5 相关管理模型对比与分析 |
2.3 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和主要应用综述 |
2.3.1 构建过程 |
2.3.2 构建要素 |
2.3.3 关键方法和技术 |
2.3.4 主要应用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科研档案管理现状及需求分析 |
3.1 科研档案管理调研对象选取 |
3.2 科研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
3.2.1 科研档案的管理模式 |
3.2.2 科研档案收集与归档 |
3.2.3 科研档案加工与组织 |
3.2.4 科研档案管理与利用 |
3.3 科研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1 科研档案资源完整性缺失 |
3.3.2 科研档案资源组织关联方式单一 |
3.3.3 科研档案资源融合与利用程度不高 |
3.4 科研档案管理需求调研与分析 |
3.4.1 深层次加工需求 |
3.4.2 多元化关联需求 |
3.4.3 决策支撑需求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模型构建 |
4.1 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模型设计思路 |
4.2 科研档案细粒度实体识别 |
4.2.1 科研档案数据解析 |
4.2.2 科研档案深层次揭示 |
4.2.3 科研档案实体抽取 |
4.3 科研档案多维度关联模型构建 |
4.3.1 科研档案知识组织方式选择 |
4.3.2 科研档案资源描述体系设计 |
4.4 科研档案深层次知识融合 |
4.4.1 科研档案知识图谱模型构建 |
4.4.2 科研档案知识融合与推理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原型构建 |
5.1 农业信息研究所科研档案管理现状与需求分析 |
5.1.1 农业信息研究所科研档案管理现状 |
5.1.2 农业信息研究所科研档案管理需求分析 |
5.2 系统建设目标与原则 |
5.3 构建基础与总体架构 |
5.3.1 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构建基础 |
5.3.2 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总体架构 |
5.4 主要功能与关键技术 |
5.4.1 智能采集与归档 |
5.4.2 语义加工与智能解析 |
5.4.3 实体识别与关系抽取 |
5.4.4 语义增强与知识更新 |
5.4.5 智能审核与个性化推送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应用效果分析 |
6.1 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的现实意义 |
6.1.1 助力农业科研信息化发展 |
6.1.2 推动中国农科院档案管理方式变革 |
6.1.3 增强科研档案语义关联与利用程度 |
6.2 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应用效果对比分析 |
6.2.1 知识识别粒度对比 |
6.2.2 知识多维关联度对比 |
6.2.3 知识融合与利用程度对比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致谢 |
作者简历 |
(6)面向成人高校的自适应学习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项目背景概述 |
1.1.2 成人高校与全日制高校的差异化分析 |
1.2 现状分析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2 相关技术概述 |
2.1 适应性学习技术 |
2.1.1 适应性学习技术概述 |
2.1.2 主流自适应学习系统分析 |
2.1.3 自适应技术的比较与使用 |
2.2 Moodle二次开发技术介绍 |
2.3 本章小结 |
3 需求分析 |
3.1 系统功能性需求概述 |
3.1.1 系统功能和语境 |
3.1.2 功能模块划分 |
3.1.3 用例图 |
3.2 学习风格自适应需求详述 |
3.2.1 学习风格的分类 |
3.2.2 学习风格自适应需求分析 |
3.3 学习水平自适应需求详述 |
3.3.1 学习水平初始化 |
3.3.2 学习水平自适应需求分析 |
3.4 学习路径规划与推荐需求 |
3.5 学习状态的获取与教学干预需求 |
3.5.1 学习行为的获取与归类统计 |
3.5.2 学习参与度 |
3.5.3 学习进度与完成情况 |
3.5.4 基于微信公众号消息推送的教学干预需求 |
3.6 非功能性需求 |
3.6.1 性能 |
3.6.2 可靠性 |
3.6.3 兼容性 |
3.7 本章小结 |
4 系统设计 |
4.1 系统架构 |
4.2 学习风格自适应设计 |
4.2.1 学习风格自适应模型 |
4.2.2 课程布局与内容样式自适应业务流 |
4.2.3 学习资源自适应业务流 |
4.3 学习水平自适应设计 |
4.3.1 学习水平自适应模型 |
4.3.2 学习水平初始化业务流 |
4.3.3 学习内容难度自适应业务流 |
4.3.4 在线测试难度自适应业务流 |
4.4 学习路径规划设计 |
4.4.1 学习资源的逻辑关系 |
4.4.2 学习路径的构建算法 |
4.4.3 学习路径规划实例 |
4.4.4 学习资源界面与路径推荐业务流 |
4.5 学生状态分析与教学干预设计 |
4.5.1 学生状态分析模型 |
4.5.2 教学干预的触发模式 |
4.5.3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教学干预业务流 |
4.6 本章小结 |
5 系统实现 |
5.1 系统实现概述 |
5.1.1 系统实现总体思路 |
5.1.2 系统运行环境 |
5.1.3 数据操作API |
5.2 学习风格自适应实现 |
5.2.1 课程模块布局自适应的实现 |
5.2.2 学习内容样式自适应的实现 |
5.2.3 学习资源类型自适应的实现 |
5.3 学习水平自适应实现 |
5.4 学习路径实现 |
5.5 学习情况统计与分析的实现 |
5.5.1 学习情况分析实现框架 |
5.5.2 学习情况分析 |
5.5.3 学习分析接口 |
5.5.4 配置器 |
5.5.5 学生状态与教学干预实现 |
5.6 系统UI的实现与Block应用 |
5.7 本章小结 |
6 系统测试 |
6.1 测试概述 |
6.1.1 测试方法 |
6.1.2 测试环境与测试辅助工具描述 |
6.2 功能性测试 |
6.2.1 学习风格的验证 |
6.2.2 状态重置测试 |
6.2.3 学习风格自适应功能测试 |
6.2.4 学习水平自适应功能测试 |
6.2.5 学习路径功能测试 |
6.2.6 教学干预功能测试 |
6.3 非功能性测试 |
6.3.1 性能测试 |
6.3.2 可靠性测试 |
6.3.3 兼容性测试 |
6.4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论文工作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8)城建档案一体化安全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本文主要工作 |
2 相关理论及技术 |
2.1 Struts2架构 |
2.2 Strust2 MVC架构 |
2.3 Spring框架 |
2.4 MyBatis框架 |
2.5 SSM框架集成 |
2.6 本章小结 |
3 城建档案一体化安全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3.1 城建档案核心职务流程分析 |
3.1.1 城建档案馆整体职能分析 |
3.1.2 系统概述 |
3.1.3 城建档案管理整体职务流程分析 |
3.2 系统功能性需求 |
3.2.1 档案管理模块 |
3.2.2 档案相关利用与调阅功能模块 |
3.2.3 系统用户管理模块 |
3.2.4 统计与分析功能模块 |
3.2.5 系统管理模块 |
3.3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
3.3.1 系统性能需求 |
3.3.2 安全性需求 |
3.4 本章小结 |
4 城建档案一体化安全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架构设计 |
4.1.1 功能结构设计 |
4.1.2 体系结构设计 |
4.1.3 部署结构设计 |
4.1.4 层次结构与数据流图设计 |
4.1.5 系统接口设计 |
4.2 系统开发技术 |
4.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
4.3.1 档案管理模块 |
4.3.2 档案调阅利用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3.3 用户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3.4 统计分析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3.5 系统管理模块 |
4.4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4.1 主要数据库表 |
4.4.2 基础数据库表 |
4.5 本章小结 |
5 城建档案一体化安全管理系统测试 |
5.1 系统测试环境 |
5.1.1 硬件需求 |
5.1.2 软件需求 |
5.2 系统测试方法 |
5.2.1 模块测试 |
5.2.2 集成测试 |
5.3 系统功能测试 |
5.3.1 用户管理模块功能测试 |
5.3.2 档案理模块功能测试 |
5.3.3 档案调阅模块功能测试 |
5.3.4 统计分析模块功能测试 |
5.3.5 系统管理模块功能测试 |
5.4 测试用例 |
5.5 测试结果分析 |
5.6 系统的性能测试 |
5.7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的情况 |
致谢 |
(9)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成果档案元数据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档案元数据研究 |
1.2.2 国内外档案元数据管理研究 |
1.2.3 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框架 |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
1.4.1 本文创新点 |
1.4.2 本文不足之处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成果档案 |
2.1.2 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成果档案元数据 |
2.2 理论基础 |
2.2.1 电子文件全程管理原则 |
2.2.2 电子文件前端控制原则 |
3 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成果档案元数据的生成与捕获 |
3.1 元数据的生成 |
3.1.1 元数据的生成过程 |
3.1.2 元数据生成过程中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
3.2 元数据的捕获 |
3.2.1 元数据的捕获过程 |
3.2.2 元数据捕获过程中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
4 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成果档案元数据的审计跟踪与维护 |
4.1 元数据的审计跟踪 |
4.1.1 元数据的审计跟踪过程 |
4.1.2 元数据审计跟踪过程中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
4.2 元数据的维护 |
4.2.1 元数据的维护过程 |
4.2.2 元数据维护过程中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10)基于本体的档案馆藏资源语义知识库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研究述评 |
1.4 研究主要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主要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本文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本体 |
2.1.1 本体的相关概念 |
2.1.2 本体的构建方法 |
2.2 知识库 |
2.2.1 相关概念 |
2.2.2 知识库类型 |
2.2.3 知识库构建流程 |
2.3 知识服务理论 |
第3章 基于本体的档案馆藏资源语义知识库模型设计 |
3.1 档案知识库设计原则和目标 |
3.1.1 构建目标 |
3.1.2 构建原则 |
3.2 档案知识库需求分析 |
3.2.1 知识库内容范围 |
3.2.2 用户角色定位 |
3.3 档案知识库功能模块设计 |
3.3.1 系统基本功能 |
3.3.2 用户服务功能 |
3.3.3 档案知识库特有功能 |
3.4 档案知识库系统架构设计 |
第4章 基于本体的档案馆藏资源语义知识库构建 |
4.1 档案馆藏资源知识本体构建思路及流程 |
4.2 档案本体设计 |
4.2.1 档案本体的目标及范围 |
4.2.2 复用已有本体 |
4.2.3 档案本体类目关系 |
4.2.4 档案本体属性及约束 |
4.2.5 档案本体规则及实例 |
4.2.6 档案本体形式化 |
4.3 档案知识库构建 |
4.3.1 结构设计 |
4.3.2 语义检索 |
4.3.3 用户界面 |
第5章 实例分析 |
5.1 实例语料集 |
5.2 吉林省劳动厅档案本体构建 |
5.3 吉林省劳动厅档案知识库构建 |
5.4 实例结果分析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通用型多媒体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分布式档案数据库建设探析[J]. 张颖,曹航. 档案, 2021(05)
- [2]基于MAM的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何淑娴. 兰州大学, 2021(11)
- [3]国内外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研究综述[J]. 杨静,方路.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4)
- [4]高校记忆视域下的“城市记忆工程”信息资源建设模式[D]. 李仪.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8)
- [5]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档案管理研究[D]. 雷洁.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6]面向成人高校的自适应学习系统设计与实现[D]. 曹俊捷.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7]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档案资源集成与服务平台模型研究[A]. 李娟,许雯倩. 2019年全国青年档案学术论坛论文集, 2019
- [8]城建档案一体化安全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李林.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1)
- [9]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成果档案元数据管理研究[D]. 游莹.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2019(07)
- [10]基于本体的档案馆藏资源语义知识库构建研究[D]. 陆铭. 吉林大学, 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