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大任务”的制定及其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刘通[1](2021)在《川东地区乡村社会改造中干部作风的纠偏研究(1950-1953)》文中研究表明
张恺怡[2](2021)在《文字改革出版社与当代中国的语文改革运动 ——以“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和推广为核心》文中指出近代以来,中国语言使用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同时期的语文改革运动,是这一历史性变化发生的主要动力之一。在任何一次语文改革运动中,出版都是推动改革的主要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便成立了文字改革委员会作为推动语文改革的最高领导机构,1956年文字改革委员会下设文字改革出版社。文字改革出版社作为官方出版社,在文字改革委员会的指导下通过书籍和期刊的出版工作,发起、落实、传播语文改革中的具体政策。本研究以“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和推广为切入点研究文字改革出版社发展的历史及其与当代中国语文改革运动的互动关系。通过收集整理文字改革出版社存续期间出版的与拼音问题有关的书籍和期刊,结合史料文献和当事人回忆录等资料,梳理和分析文字改革出版社在1956年至1985年三十年间在汉语拼音方案制定以及推广过程中的具体工作。通过研究理清以下问题:(1)文字改革出版社的基本情况,如成立背景、人员构成、出版书籍和期刊概况等;(2)文字改革出版社为推广“汉语拼音方案”所做的工作;(3)文字改革出版社的出版活动在推广“汉语拼音方案”等语文改革运动中发挥的作用。最后,以此为基础总结文字改革出版社在当代中国语文改革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张淑芳[3](2021)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军队建设研究》文中提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红二十六军为主的陕甘边红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立、巩固和壮大陕甘边根据地,继而实现中国革命中心的转变、推动中国革命走向高潮发挥了独特作用。与其它地区的红军相比,陕甘边红军以其特有的建军方式和建设军队的路径,发展了人民军队初创时的建军理论与实践。本文着眼于陕甘边红军的建立和建设,在梳理其军队建设历程的同时,总结经验,从而为新时代打造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军队提供借鉴。第一章论述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军队建设的理论渊源,即马克思主义军队建设理论和毛泽东建军思想,主要从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建军原则、战斗力建设等方面加以阐发;第二章研究陕甘边第一支红军的创建,系统考察开展兵运工作、收编、改造旧式农民武装、成立西北抗日同盟军、三嘉塬改编的各阶段,论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独具特色的“三色”建军模式,以及对军队建设的初步探索;第三章分析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建立和建设首支正规红军、形成完整武装力量体系的过程,既涉及红二十六军成立、开展军队建设的活动,也包括在根据地动态发展中,即“三窟”理论的战略布局中,实现军队力量的稳定增长与力量体系的完善;第四章总结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军队建设的基本经验与现实启示,即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与宗旨、坚持以提高军队战斗力为中心、坚持从严治军。
李蓉,祝千惠[4](2021)在《社区矫正中政府购买服务的风险及防范》文中研究表明"购买服务"是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的一种方式,是一种组织化的参与径路。购买社区矫正服务对我国社区矫正实践的意义在于:弥补国家投入的不足;将社区矫正服务的提供和生产相分离,使矫正机构可以真正成为服务质量的监督者和负责人;推动全国社区矫正服务标准化;促进社区矫正平衡发展问题的解决。当然,购买社区矫正服务也存在腐败、过度市场化、供给匮乏和监督不力等风险,应当通过制度进行防范。为此应当对承接社区矫正服务的社会组织主体资格进行限制,为社区矫正服务的"市场化"划定界限,构建矫正机构固有核心职能的"负面清单"制度,积极弥补"市场化"缺陷。
刘亚男[5](2021)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国际战略演变研究 ——基于中国国内因素的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李家艳[6](2020)在《张士一外语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文中认为张士一(1886-1969)是我国近现代着名的外语教育家,是最早且最有影响介绍直接教学法的专家,首创外语情境教学理论,开发了《初中英语直接法英语教科书》、《英语会话合璧》等极具影响力的外语教科书,培养了吴棠、范存忠、吕叔湘等一大批外语教学界的领军人才。本研究在充分挖掘、整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梳理张士一教育背景与学术经历,分析其外语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及源渊,阐述和总结其外语教育思想的内容与实践、特征及启示。第一,张士一外语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与渊源。1921年,张士一做英语教学法演讲,首提情境在英语教学中的意义,外语教育思想开始萌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通过外语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不断开展外语教学理论的本土化探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外语教育教学理论;1948年,他发表《一个语言教学的新理论》,形成以情境教学理论为核心的外语教育思想。张士一外语教育思想的形成与他所接受的教育、学术经历密不可分。第二,张士一外语教育思想主要内容与实践。张士一外语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大学人才观、外语教学理论,以及教师教育观。关于大学人才观,他提出教育是为生人能力的科学,教育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均衡发展的人才。在外语教学理论方面,从技能、实用和人格的角度出发,强调外语教学在技能上要实现听说读写四熟、在实用层面要利于学生就业与升学、在人格上要培养学生高尚的文化情操;在教学原则上,强调外语教学要坚持启发诱导、循序渐进以及知行合一;总结出入门耳口训练、拼读、教学抽象词以及练习技巧;在教学方法上,结合我国外语教育国情首创外语情境教学法。在教师教育方面,指出将培养未来的师资与促进现在的师资相结合以满足外语师资需求的观点。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对实践有指导作用。他主持全国中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制定,开展全国中学英语教学状况调查以及开发中学英语教材的实践活动中无一不渗透其外语教学思想。第三,张士一外语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特征及其启示。张士一外语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特征主要表现在:(1)以学理为依据,发展外语教学方法的科学性;(2)重视语言情境,创设语言学习的条件;(3)引进与改造,追求外语教学理论的本土化;(4)观察与实习,强调师资培育中教学经验的积淀。其对我国当今外语教育的改革启示有:(1)明确外语教学目的,注重外语人才思辨能力培养;(2)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外语交际能力培养;(3)营造外语学习环境,建构外语教学与生活情境的桥梁;(4)重视外语师资培训,提供高素质外语人才培养的保障。
杨丹[7](2020)在《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实践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抓手。2020年3月国务院出台最新政策对高校劳动教育做出总体部署,高校劳动教育的完善、发展必须因势而新,因时而进。加强高校劳动教育,对于明确高校劳动教育的重要地位、提升高校劳动教育教学水平、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知识型技能型创造型的高质量人才具有深远意义。基于新时代的背景,本研究首先在梳理国内外高校劳动教育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界定了劳动、劳动教育与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探讨了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特征,并阐明了高校劳动教育的理论溯源。其次,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对高校劳动教育实践进行调查研究,以高校劳动思想教育、高校劳动技能培育、高校劳动实践锻炼为理论维度编制问卷开展调查,依据数据分析了当前高校劳动教育总体情况、高校劳动教育三维度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情况,并对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实践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归纳,针对现存问题挖掘原因,由此提出加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对策。对问卷和访谈的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及其三个维度整体呈现中等偏低水平;第二,高校劳动思想教育在性别、生源地和家庭经济情况上存在显着性差异,在是否独生子女、专业类别和年级上差异性不显着;第三,高校劳动技能培育在性别、生源地、专业类别和年级上存在显着性差异,在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情况上差异性不显着;第四,高校劳动实践锻炼在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专业类别和家庭经济情况上存在显着性差异,在性别、年级上差异性不显着。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目前高校劳动教育实践效果较为一般,存在轻视劳动教育、缺乏强有力的劳动技能训练、忽视劳动锻炼机会等问题。追根溯源发现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不足、高校的主阵地作用发挥不充分、家庭的基础性作用不牢固与社会的支持力度不够是导致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基于高校劳动教育的问题和归因,研究提出了加强高校劳动教育的对策:一是遵循协同性原则,全面强化劳动教育;二是加强劳动思想教育,形成正确的劳动认知;三是提升劳动技能水平,增强学生劳动实践能力;四是强化劳动实践锻炼,养成良好劳动习惯;五是完善劳动教育保障,提供有效的支持;六是协同推进劳动教育,引导个人、家庭、社会积极参与。
黄春森[8](2020)在《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发展轨迹》文中研究指明
屈超[9](2020)在《红军政治教材研究(1927-1937)》文中研究说明
刘鹏飞[10](2020)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热河省北部地区鼠疫流行与防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热河北部地区爆发了一场大型鼠疫,尤其在1947年—1948年,鼠疫基本扩散蔓延波及省内各个地区,造成了21668人的死亡,引起了刚刚在此地建立政权的中国共产党政府的重视,这在当时对中国共产党政府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本研究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20世纪四五十年代热河省鼠疫的基本情况,分析了鼠疫在此期间大规模爆发的原因。第二部分总结了当时防治鼠疫的主要措施,从初期阶段和扩大蔓延阶段是如何将鼠疫扑灭并控制住的。第三部分分析了热河省在鼠疫平息阶段的主要预防措施和监控举措,建立了近代化鼠疫防疫体系,并且对比研究了热河此次鼠疫和内蒙古前五次近代大型鼠疫的差异,分析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政权在此次鼠疫防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政府在主导防治瘟疫中的巨大力量。第四部分探讨此次鼠疫对热河省的影响,从政治方面、社会方面分别进行了分析,以及探讨了此次政府能够成功消灭鼠疫的原因,总结在此后长时间未发生鼠疫的成功经验。通过对热河省鼠疫的调查研究,表明此次鼠疫的成功防治,对热河省地区的影响是深远的。第一,帮助中国共产党政权在此地扎稳了根基;第二,发动群众,形成群众性的防疫工作体系,奠定了全民防疫机制的基础;第三,通过此次鼠疫防治行动促进了热河北部地区近代医疗卫生防治体系的建立,促进了传染性疾病相关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第四,通过此次鼠疫初步改善了热河省地区近代卫生制度中城市与农村的不平衡。
二、“三大任务”的制定及其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大任务”的制定及其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2)文字改革出版社与当代中国的语文改革运动 ——以“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和推广为核心(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问题 |
1.4 研究范围和方法 |
2 文字改革出版社的人员构成和运行方式 |
2.1 成立背景 |
2.1.1 现实需求 |
2.1.2 成立条件 |
2.2 重要人物 |
2.2.1 负责人 |
2.2.2 主要作者 |
2.2.3 其他人员 |
2.3 出版工作概况 |
3 文字改革出版社与“汉语拼音方案”的制订(1956-1958) |
3.1 期刊出版 |
3.1.1 字母的选择 |
3.1.2 声调问题 |
3.1.3 隔音问题 |
3.1.4 体式、顺序和名称问题 |
3.2 文字改革出版社书籍 |
4 文字改革出版社与“汉语拼音方案”的推行(1958-1966) |
4.1 机构调整 |
4.2 拼音工作的重心 |
4.2.1 拼音教学 |
4.2.2 注音出版物 |
4.2.3 拼音的社会应用 |
5 停滞与复苏:“文革”期间的文字改革出版社(1966-1976) |
5.1 语文改革工作遭遇批判 |
5.2 语文改革工作的复苏 |
5.2.1 恢复推广汉语拼音和普通话 |
5.2.2 汉语拼音基本式教学试验 |
6 国际化与信息化:“文革”后的拼音工作(1976-1985) |
6.1 文字改革出版社恢复活动 |
6.1.1 机构和人员组成变动 |
6.1.2 语文改革和出版工作的恢复 |
6.2 文字改革出版社与汉语拼音方案的国际化和现代化 |
6.2.1 汉语拼音方案进入国际标准化组织 |
6.2.2 中文的信息化 |
7 结语 |
参考文献 |
(3)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军队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现状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现状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三、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内容 |
四、研究方法与不足之处 |
(一)研究方法 |
(二)不足之处 |
第一章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军队建设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军队与人民军队 |
一、军队的起源及本质 |
二、人民军队的产生 |
第二节 人民军队的性质与宗旨 |
一、人民群众是人民军队的力量源泉 |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 |
第三节 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 |
一、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
二、构建政治建军 |
第四节 人民军队的战斗力建设 |
一、完善的武装力量体制 |
二、纪律规范与民主制度 |
三、政治工作、军事训练与后勤保障 |
第二章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军队建设的初步探索 |
第一节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建立军队的前提条件 |
一、近代陕甘边地区的地理社会状况 |
二、马克思主义在陕甘的传播与陕甘党组织的早期革命活动 |
三、大革命失败后陕甘地区的革命形势 |
第二节 陕甘边地区创建武装的尝试 |
一、陕西省委第一次扩大会议明确革命方向 |
二、陕甘边地区的早期武装暴动 |
三、 “三色”建军理论的提出 |
第三节 陕甘边首支红军的创建 |
一、借助敌军力量开展兵运工作 |
二、改造旧式农民武装与吸收红色力量 |
三、新堡整训与三嘉塬改编 |
第三章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军队的正规化建设 |
第一节 红二十六军的建立 |
一、建立寺村塬革命根据地 |
二、陕甘游击队的反“围剿”斗争 |
三、成立红二十六军 |
第二节 红二十六军的军队建设活动 |
一、在开辟照金革命根据地中建设军队 |
二、红二十六军南下渭华失败与革命力量的复兴 |
三、建立完整的武装力量体系 |
第三节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军队建设的特征 |
一、政治性 |
二、人民性 |
三、阶段性 |
四、创新性 |
第四章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军队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
第一节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
一、建立健全军队党组织 |
二、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
第二节 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与宗旨 |
一、始终保持人民军队的无产阶级性质 |
二、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第三节 坚持以提高军队战斗力为中心 |
一、强化军事训练与教育 |
二、建立完备的军事力量体系 |
第四节 坚持从严治军 |
一、严明纪律 |
二、制定制度规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社区矫正中政府购买服务的风险及防范(论文提纲范文)
一“政府购买社区矫正服务”的学理涵义 |
二政府购买社区矫正服务的实践意义 |
三购买社区矫正服务存在的风险 |
1.腐败风险 |
2.伦理风险 |
3.过度市场化风险 |
4.供给匮乏风险 |
5.监督不力风险 |
四“购买服务”风险防范径路 |
(一)主体资格限制 |
(二)“市场化”界限的划定与固有核心职能“负面清单” |
(三)供方缺陷和需方缺陷的弥补 |
结语 |
(6)张士一外语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
1.1.1 选题缘由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研究现状 |
1.2.2 研究综评 |
1.3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3.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张士一学术经历与外语教育思想的形成 |
2.1 教育背景与学术经历 |
2.1.1 教育背景 |
2.1.2 学术经历 |
2.1.3 学术影响 |
2.2 张士一外语教育思想的形成 |
2.2.1 1921年首提情境在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
2.2.2 二三十年代开展外语教学理论的本土化探索 |
2.2.3 1948形成以情境教学理论为核心的外语教育思想体系 |
2.3 张士一外语教育思想渊源 |
第三章 张士一外语教育思想内容 |
3.1 大学人才观 |
3.2 外语教学论 |
3.2.1 外语教学目标 |
3.2.2 外语教学原则 |
3.2.3 外语教学技巧 |
3.2.4 外语教学方法 |
3.3 情境教学理论 |
3.3.1 张士一对直接教学法运用的反思 |
3.3.2 情境教学理论的内容及应用 |
3.4 外语教师教育 |
3.4.1 外语教师教育的重要性 |
3.4.2 师资培育的方向——造就未来之教员,促进现在之教员 |
第四章 张士一外语教育实践 |
4.1 主持全国中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制订 |
4.2 开展全国英语教学状况调查 |
4.3 开发以情境理论为指导的中学英语教材 |
第五章 张士一外语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特征及其当代价值 |
5.1 特征 |
5.1.1 以学理为依据,发展外语教学方法的科学性 |
5.1.2 重视语言情境,创设语言学习的条件 |
5.1.3 引进与改造,追求外语教学理论的本土化 |
5.1.4 观察与实习,强调师资培育中教学经验的积淀 |
5.2 张士一外语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
5.2.1 明确外语教学目的,注重外语人才思辨能力培养 |
5.2.2 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外语交际能力培养 |
5.2.3 营造外语学习环境,建构外语教学与生活情境的桥梁 |
5.2.4 重视外语师资培训,提供高素质外语人才培养的保障 |
附录1 张士一生平大事年表 |
附录2 1907-1969张士一发表/出版学术文章/着作/教材汇总表 |
参考文献 |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附录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7)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实践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的创新点与重难点 |
(一)研究创新点 |
(二)研究重难点 |
第二章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理论阐释 |
一、高校劳动教育的概念 |
(一)劳动 |
(二)劳动教育 |
(三)高校劳动教育 |
二、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特征 |
(一)劳动教育内涵的延展性 |
(二)劳动教育对象的针对性 |
(三)劳动教育内容的创造性 |
(四)劳动教育方式的灵活性 |
三、高校劳动教育的理论溯源 |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 |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教育的理论依据 |
(三)西方关于劳动教育的思想理论镜鉴 |
(四)中国古近代关于劳动教育的思想资源 |
第三章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实践的调查 |
一、研究工具准备 |
(一)调查问卷设计 |
(二)访谈提纲设计 |
二、研究资料收集 |
(一)调查问卷数据收集 |
(二)访谈资料收集 |
三、研究资料整理和分析 |
(一)调查问卷数据整理和分析 |
(二)访谈数据整理和分析 |
四、研究结果 |
(一)劳动思想、技能、实践教育的总体情况 |
(二)劳动思想、技能、实践教育的差异分析 |
第四章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问题分析 |
一、高校劳动教育的薄弱环节 |
(一)劳动思想上轻视劳动教育 |
(二)劳动技能上缺乏强有力的训练 |
(三)劳动实践上忽视劳动锻炼的机会 |
二、高校劳动教育的问题归因 |
(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不足 |
(二)高校的主阵地作用发挥不充分 |
(三)家庭的基础性作用不牢固 |
(四)社会的支持力度不强 |
第五章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提升对策 |
一、遵循协同性原则,全面强化劳动教育 |
(一)高校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加强劳动教育 |
(二)师资、评价、条件三方保障 |
(三)个人、家庭、高校、社会四方联动 |
二、加强劳动思想教育,形成正确的劳动认知 |
(一)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 |
(二)营造劳动教育气氛浓厚的校园文化 |
三、提升劳动技能水平,增强学生劳动实践能力 |
(一)推动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化 |
(二)促进高校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
四、强化劳动实践锻炼,养成良好劳动习惯 |
(一)积极拓展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新形式 |
(二)加深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度 |
五、完善劳动教育保障,提供有效的支持 |
(一)组建多元化师资队伍 |
(二)发挥评价强有力的监督作用 |
(三)完善高校劳动教育人、财、物等条件保障 |
六、协同推进劳动教育,引导个人、家庭、社会积极参与 |
(一)调动高校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主动性 |
(二)筑牢家庭劳动教育的基础阵地 |
(三)充分利用社会劳动教育资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实践状况调查问卷 |
附录2 访谈提纲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10)20世纪四五十年代热河省北部地区鼠疫流行与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三)研究资料与研究方法 |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 |
一、热河北部地区鼠疫流行的概况及爆发原因 |
(一)1945年以前热河北部疫情状况 |
(二)1945—1950年热河省北部地区疫情 |
1.初期阶段(1945—1946) |
2.疫情大规模扩散期(1947—1948) |
3.鼠疫平息阶段(1949—1950) |
(三)热河省北部地区鼠疫频繁流行的因素 |
1.属于达乌尔黄鼠鼠疫疫源地 |
2.封锁不严 |
3.灾荒严重、生活环境恶劣 |
4.迷信思想作怪 |
5.社会条件因素的限制 |
6.未能实行有效的预防注射及日本实行的细菌战略 |
二、热河省北部地区鼠疫的防治 |
(一)疫情初期阶段 |
1.临时组建防疫队与紧急隔离 |
2.死尸掩埋 |
3.药物治疗与自然疫息 |
(二)疫情扩大阶段 |
1.热河省政府等高层对鼠疫的布控 |
2.东北防疫队、苏联专家援助 |
3.完善防疫组织 |
4.军队紧急出动 |
5.进行宣传教育 |
三、疫情平息阶段及防疫体系的建立 |
(一)培养防疫人员 |
(二)清洁卫生 |
(三)进行鼠疫预防措施 |
1.预防注射和消毒 |
2.捕鼠灭鼠 |
3.挖防鼠沟 |
4.烧、燎、抹、垫 |
(四)统一各地防疫组织及完善 |
1.健全基层卫生组织与建立疫情报告网 |
2.发放证章及规定配带方式,开始规范化管理 |
(五)热河省北部地区的鼠疫与内蒙古前四次鼠疫的对比 |
1.五次鼠疫流行的基本情况对比 |
2.防治措施的对比 |
四、成功防治鼠疫的影响和经验 |
(一)政治影响 |
1.消除疾病、稳定军心、有利于巩固地方政权 |
2.解放思想、消除恐惧心理、稳定社会秩序 |
(二)社会影响 |
1.促进了热河省北部地区医疗卫生防治体系的建立 |
2.促进了农村卫生制度化,初步改善了热河省北部地区近代卫生制度城乡不平衡的现象 |
3.促进了中苏友好关系的发展 |
(三)防治鼠疫的工作经验 |
1.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发挥群众主体地位 |
2.做好宣传教育、预防为主 |
3.发挥地方行政与防疫人员的配合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三大任务”的制定及其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川东地区乡村社会改造中干部作风的纠偏研究(1950-1953)[D]. 刘通. 西南大学, 2021
- [2]文字改革出版社与当代中国的语文改革运动 ——以“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和推广为核心[D]. 张恺怡.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12)
- [3]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军队建设研究[D]. 张淑芳. 兰州大学, 2021
- [4]社区矫正中政府购买服务的风险及防范[J]. 李蓉,祝千惠.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1)
- [5]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国际战略演变研究 ——基于中国国内因素的视角[D]. 刘亚男.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6]张士一外语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D]. 李家艳.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2)
- [7]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实践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杨丹.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8]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发展轨迹[D]. 黄春森. 湘潭大学, 2020
- [9]红军政治教材研究(1927-1937)[D]. 屈超.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10]20世纪四五十年代热河省北部地区鼠疫流行与防治研究[D]. 刘鹏飞. 内蒙古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