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木霉厚孢子产生的因素初探

影响木霉厚孢子产生的因素初探

一、影响木霉菌厚垣孢子产生因素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隋永辉[1](2021)在《绿色木霉孢子的高密度发酵及其对植物生长的调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针对生物有机肥菌剂功能单一、肥效不显着、促生机理不清晰等问题。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保藏的绿色木霉菌株Tv-1511(CGMCC No.16800)为材料,通过发酵配方优化和发酵条件控制,开发木霉工业化高密度发酵产孢工艺,降低菌剂生产成本。将木霉菌剂应用于拟南芥和薄荷的生长过程,通过质谱分析、实时定量PCR等方法,探究了绿色木霉Tv-1511对拟南芥和薄荷的促生作用及其机理。(1)在绿色木霉Tv-1511产孢发酵液体培养基中使用了7种人工合成添加剂,其中5种能够提高木霉孢子产量,使用人工合成添加剂G时,有效孢子数可以达到4.0×107cfu/m L。在添加剂G基础上优化了培养基中辅助碳源葡萄糖的添加量,在葡萄糖3%时有效孢子数达4.4×107cfu/m L。通过对发酵过程中菌体变化的显微观察结构发现,单体厚垣孢子在发酵138-147 h时产量最高。实际生产中,建议采用3%人工添加剂G、3%葡萄糖、发酵6天的工艺,生产绿色木霉Tv-1511孢子液。(2)MPK6和质膜H+-ATPase调控绿色木霉Tv-1511在拟南芥叶片定殖及促进拟南芥生长中的作用,为木霉菌剂在田间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将绿色木霉Tv-1511喷施在拟南芥叶片上,观察到木霉可以定殖在拟南芥叶片上,并有效促进了拟南芥的生长,增加了生物量、促进了养分的吸收。质膜H+-ATPase在调控绿色木霉Tv-1511在植物叶片定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起主要调控功能的AHA1基因。通过western blot和q RT-PCR,发现绿色木霉Tv-1511处理,使拟南芥质膜H+-ATPase活性提高1.24倍,使AHA1基因的表达增强2.19倍。绿色木霉Tv-1511可激活MAPK6,使其酶活和蛋白表达强度分别增强2.35倍和1.11倍。绿色木霉Tv-1511通过MPK6介导质膜H+-ATPase表达和活性,从而在叶片定殖并起到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3)MAPK和NADPH氧化酶调控绿色木霉Tv-1511在薄荷根部定殖及促进薄荷精油产量和品质的作用,为木霉菌剂在薄荷栽培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将绿色木霉Tv-1511施用在薄荷根部,观察到木霉在根部定殖,并显着增加植株的生长指标(叶面积、初生根长、侧根长、侧根密度)、生物量(鲜重、干重)和光合作用指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有效促进了薄荷的生长。接种绿色木霉Tv-1511的薄荷显着增加了精油中薄荷酮(31.5%)、薄荷醇(59.75%)和普利酮(1.01%)的含量,使普利酮还原酶编码基因PR和薄荷酮还原酶编码基因MR的表达上调2.78倍和2.33倍。通过western blot和q RT-PCR,发现MPK6在转录水平上调节薄荷精油代谢,并影响相关酶活性。通过ASA和DPI处理的薄荷幼苗,NADPH氧化酶活性下降了1.62倍和2.62倍,发现NADPH氧化酶介导活性氧的产生并参与了MAPK的激活。绿色木霉Tv-511通过潜在MAPK信号通路调节薄荷精油代谢相关的基因,从而提高了薄荷精油数量和品质。综上,本研究开发了绿色木霉Tv-1511的高密度发酵产孢工艺,为降低木霉菌剂工业化生产成本提供参考。探究了绿色木霉Tv-1511在拟南芥和薄荷生产过程中的促进作用及其机理,为靶向开发特定作物促生菌剂及开发木霉生物有机肥提供理论依据。

彭新红[2](2021)在《绿木霉菌GV29-8厚垣孢子形成分子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木霉菌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生防真菌,能够防治多种植物病害。厚垣孢子是许多真菌在逆境下产生的一种繁殖体,具有细胞壁厚、抗逆性强等优点。与木霉菌分生孢子制剂相比,厚垣孢子制剂的货架期更长,防治效果也更好。但大规模生产真菌厚垣孢子非常困难。前期我们研究出了诱导木霉菌大量产生厚垣孢子的培养基和发酵新工艺,本研究通过对木霉菌厚垣孢子形成过程中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转录组的比较分析,解析影响木霉菌厚垣孢子形成的关键基因及调控途径,为木霉菌厚垣孢子形成分子机制的解析,菌株遗传改良和发酵工艺控制提供理论指导。取得如下主要研究结果:1.通过多次系统地观察绿木霉菌GV29-8厚垣孢子形成过程,最终选择8个代表性时间点的24个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产孢前期(20h/TVS1、24h/TVS2和26h/TVS3);产孢初期(28h/TVS4和32h/TVS5);产孢中期(38h//TVS6);产孢盛期(45h/TVS7);产孢后期(56h/TVS8)。24个样本共获得约206.07 Gb的可用数据(clean bases),Q30均大于90.85%,总体mapping ratios为79.34%~85.96%。共获得19,737个基因,其中7332个是由stringtie软件预测的新基因。根据PCA分析,8个采样时间点样本被分为4个阶段:菌丝生长阶段S1(TVS1~TVS2)、厚垣孢子形成早中期阶段S2(TVS3~TVS6),厚垣孢子形成盛期阶段S3(TVS7),厚垣孢子形成后期和菌丝开始自溶阶段S4(TVS8)。2.将相邻阶段样本的转录组数据比较,共获得6462个差异基因(DEGs)。GO富集分析表明,S2比S1,DEGs主要显着富集到有机氮化合物代谢过程(GO:1901564),共包含126个DEGs,下调表达的114个DEGs主要与有机氮化合物合成过程相关。S3比S2,DEGs主要显着富集到与次级代谢相关的四吡咯结合(GO:0046906)和血红素结合(GO:0020037)过程,共包含52个DEGs,主要是P450家族基因,且大部分参与有毒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S4比S3,DEGs则显着富集到脂质代谢过程(GO:0006629),共包含54个DEGs,主要与磷脂、甘油酯以及脂肪酸代谢相关。KEGG富集分析表明,S2比S1,DEGs主要显着富集到核糖体(tre03010)途径。S3比S2,N-聚糖生物合成(tre00510)途径也被显着富集,包含14个DEGs,其中10个上调表达的DEGs参与甘露聚糖合成,3个下调表达的DEGs则与甘露聚糖的降解有关。将相邻时间点样本转录组数据比较,共获得5699个DEGs。KEGG富集分析表明TVS5比TVS4以及TVS6比TVS5,DEGs主要显着富集到细胞周期(tre04111)途径。WGCNA分析显示,与S1高度正相关的pink模块中主要是核糖体蛋白基因,显着富集到核糖体通路(tre03010)。与S2正相关的orange模块中主要是与氧化还原和跨膜运输过程相关基因,苯丙氨酸代谢(tre00360)、谷胱甘肽代谢(tre00480)、色氨酸代谢(tre00380)和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tre01110)途径均被富集。与S4呈高度正相关的black和purple模块中主要是参与代谢、氧化还原和运输过程的基因,脂肪酸代谢(tre01212)、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tre01040)、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tre00520)以及淀粉和蔗糖代谢过程相关基因均被富集。其中,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tre00520)通路中共有16个基因发生差异表达,主要与几丁质代谢相关。与S4呈负相关的dark red和green模块中代谢和氧化还原基因占主导,脂肪酸降解(tre00071)通路在该模块中被富集。3.根据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氨基糖和核苷糖代谢通路富集到较多的差异基因,其中几丁质酶Ech2基因、几丁质合成酶Chs1_7926和Chs1_8917基因表达量变化比较大。添加25g/L和45g/L几丁质代谢的一种中间代谢产物N-乙酰-D-氨基葡萄糖(Glc NAc)均显着抑制绿木霉菌GV29-8厚垣孢子形成。为了研究氨基糖和核苷糖代谢通路中几丁质酶和几丁质合成酶基因对绿木霉菌厚垣孢子形成的影响,构建了Ech2、Chs1_7926和Chs1_8917基因的敲除、过表达和回复株系。结果表明,Ech2基因敲除突变株的厚垣孢子产量较野生型菌株显着提高,同时生长速度和分生孢子产量也增加,但菌丝生物量减少。Chs1_7926和Chs1_8917基因敲除突变株无法正常形成厚垣孢子,且菌丝形态异常。同时菌株的生长速率、生物量、分生孢子产量及分生孢子萌发率均显着降低。添加25 g/L Glc NAc后突变株在厚垣孢子诱导培养基中培养的菌丝异常程度有所恢复但仍无法形成完整的厚垣孢子,其生长速率和分生孢子产量均有所增加。综上所述,通过对绿木霉菌GV29-8厚垣孢子形成过程中不同阶段样本转录组数据进行GO、KEGG、STC和WGCNA分析,初步明确了可能在厚垣孢子形成的各阶段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代谢通路和基因。推测有机氮化合物代谢过程中的DEGs可能参与菌株生长早期(S1)菌丝的同化吸收作用,消耗培养基中的大量外源氮素,导致氮素缺乏(S2);同时,在菌丝生长过程中与次级代谢相关的DEGs差异表达伴随着次级代谢产物和活性氧自由基的累积;由此产生的缺氮和不利培养条件可能使菌株启动细胞周期基因,调控细胞分化,诱导菌丝向厚垣孢子形态的转化。在厚垣孢子形成盛期(S3)和后期(S4),甘露聚糖、几丁质、糖原和脂质合成代谢途径DEGs高表达,可能有利于厚垣孢子细胞壁的构建和能量储存。通过构建几丁质酶和几丁质合成酶基因的敲除、过表达和回复株系,初步明确了氨基糖和核苷糖代谢通路关键基因对绿木霉GV29-8菌株厚垣孢子形成的影响。我们的研究结果为解析影响木霉菌厚垣孢子形成的相关途径和基因提供了理论依据。

梁瑶[3](2021)在《棘孢木霉防治黄瓜枯萎病的土壤微生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木霉菌是一种广泛用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丝状真菌。黄瓜枯萎病是黄瓜生产中最为常见且危害严重的土传真菌病害,其病原为尖孢镰孢菌黄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 Owen,FOC)。项目组前期筛选到一株对黄瓜枯萎病有良好防治效果的棘孢木霉(Trichoderma.asperellum)TA5菌株。为进一步研究该菌株防治黄瓜枯萎病的防病促生机制,本研究通过盆栽实验,研究棘孢木霉TA5与FOC互作对黄瓜根际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黄瓜根系代谢物的影响,以阐明黄瓜根系、棘孢木霉TA5与FOC互作对土壤微生态的影响。为解析木霉菌厚垣孢子的防病机制,保障黄瓜安全生产具有指导意义,为探索利用生防菌防治植物土传病害提供指导。主要结果如下:1.明确了棘孢木霉TA5分生孢子、厚垣孢子在不同湿度自然土壤中的定殖动态。结果显示,施入厚垣孢子和分生孢子,土壤中的木霉检出量(CFU)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关系,分生孢子(R2=0.9704)大于厚垣孢子(R2=0.8585)。厚垣孢子在不同含水量土壤中的定殖能力高于分生孢子,在含水量20%土壤中定殖15个月后,木霉检出量(CFU)分别为初始孢子施入量的84.9%和9.7%,显示厚垣孢子在自然土壤中定殖能力更强,对土壤环境具有强的耐受力。2.检测了棘孢木霉TA5和FOC施入土壤后黄瓜根际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纤维素酶、磷酸酶的活性变化。结果显示,黄瓜根际土壤中上述酶活性随着黄瓜生育期的延长均出现上升趋势。分别施入棘孢木霉TA5和FOC可迅速提高上述酶的活性,棘孢木霉TA5与FOC同时施入能进一步提高酶活性,说明施加外源真菌能够提高黄瓜根际土壤的物质转化能力、肥力和生物活性,从而有利于植物的营养吸收。宏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施入棘孢木霉TA5和/或FOC均能提高黄瓜根际土壤中上述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的丰度,进一步证实施入外源真菌有利于土壤营养的转化和吸收。但施入大量病原真菌对植物的影响需进一步研究。3.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了棘孢木霉TA5和FOC对黄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棘孢木霉TA5提高了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砂单胞菌属(Arenimonas)、Povalibacter的丰度,降低了假里氏杆菌(Pseudorivibacter)、Niastella的丰度。镰孢菌提高了甲基养菌(Methylibium)、免培养细菌(Methyloversatilis)、潘多拉菌属(Pandoraea)的丰度。同时施用棘孢木霉TA5和FOC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AOB-7)、Actinobacteria bacterium、酸微菌(Acidimicrobiia bacterium)的丰度提高。上述类群对植株的生长发育和抗病性影响需进一步研究。4.对棘孢木霉TA5和FOC处理的黄瓜根系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棘孢木霉TA5能够激活黄瓜根系的能量代谢通路,并对抗性相关因子具有调节作用。棘孢木霉TA5和FOC互作对黄瓜根系代谢中的淀粉与蔗糖代谢途径和α-亚麻酸途径存在一定的影响。

宿畅[4](2021)在《哈茨木霉厚垣孢子对豌豆产量形成的生理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试验于2019年4~7月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试验基地露地栽培区进行。试验以豌豆品种“中豌6号”为试材,利用浓度为3.5×108cfu/g的哈茨木霉厚垣孢子粉剂进行试验处理,粉剂采用穴施。试验共设置4个试验处理,哈茨木霉厚垣孢子用量分别为1、2、4、8 g试验处理,以不施用木霉菌剂为对照。通过测定豌豆幼苗期的形态指标以及豌豆幼苗期、抽蔓期、开花期、结荚期和成熟期五个时期的物质积累量指标、生理指标、抗逆性指标及产量构成指标,研究木霉厚垣孢子对豌豆生长发育的生理作用,确定木霉厚垣孢子对豌豆产量形成的生理作用机制。通过试验研究,对豌豆的优质高产生产提供了技术措施,也为豌豆的高产生理有了一定的补充作用。同时,为合理利用木霉厚垣孢子进行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为木霉菌剂的开发与利用提供技术保障,对农业生产减施肥料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试验结果如下:1、哈茨木霉厚垣孢子粉剂穴施用量在1、2、4、8 g处理下,对豌豆幼苗株高、茎粗、根体积、叶面积、根长、根系数量等指标均有显着的促进作用。豌豆幼苗期,哈茨木霉厚垣孢子8 g/穴处理下对豌豆幼苗形态指标促进作用最好,8 g/穴处理下的豌豆幼苗株高、茎粗、根体积、叶面积、根长分别比CK高出36.49%、52.45%、46.67%、68.92%、48.86%。豌豆幼苗期,哈茨木霉厚垣孢子2 g/穴处理下对豌豆幼苗根系数量促进作用最好,2 g/穴处理下的豌豆幼苗根系数量比CK高出12%。2、哈茨木霉厚垣孢子粉剂穴施用量在1、2、4、8 g处理下,对豌豆地上部干鲜重、地下部干鲜重等物质积累量指标均有显着地促进作用。豌豆幼苗期,哈茨木霉厚垣孢子8 g/穴处理下对豌豆物质积累量指标促进作用最好;豌豆抽蔓期,哈茨木霉厚垣孢子4 g/穴处理下对豌豆物质积累量指标促进作用最好;豌豆开花期、结荚期、成熟期,哈茨木霉厚垣孢子2 g/穴处理下对豌豆物质积累量指标促进作用最好。在豌豆成熟期,2 g/穴处理下豌豆地下部鲜重、地上部鲜重、地下部干重、地上部干重分别比CK高出117.80%、167.56%、120.24%、172.35%。3、哈茨木霉厚垣孢子粉剂穴施用量在1、2、4、8 g处理下,对豌豆叶绿素含量、硝态氮含量、还原糖含量、蔗糖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根系活力、根系吸收面积以及根系活跃吸收面积等生理指标均有显着地促进作用。豌豆幼苗期,哈茨木霉厚垣孢子8 g/穴处理下对豌豆生理指标促进作用最好;豌豆抽蔓期,哈茨木霉厚垣孢子4 g/穴处理下对豌豆生理指标促进作用最好;豌豆开花期、结荚期、成熟期,哈茨木霉厚垣孢子2 g/穴处理下对豌豆生理指标促进作用最好。在豌豆成熟期,2 g/穴处理下豌豆叶绿素含量、硝态氮含量、还原糖含量、蔗糖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根系活力、根系吸收面积以及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分别比CK高出41.30%、101.58%、85.77%、69.62%、82.75%、66.36%、50%、113.45%、47.04%、213.06%以及202.47%。4、哈茨木霉厚垣孢子粉剂穴施用量在1、2、4、8 g处理下,对豌豆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等抗逆性指标均有显着地促进作用。豌豆幼苗期,哈茨木霉厚垣孢子8 g/穴处理下对豌豆生理指标促进作用最好;豌豆抽蔓期,4 g/穴时,对豌豆抗逆性指标的促进作用最好,显着高于其余各处理;豌豆开花期、结荚期、成熟期,2 g/穴时,对豌豆抗逆性指标的促进作用最好。在豌豆成熟期,2 g/穴处理下豌豆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比CK高出51.40%、69.02%、77.03%、51.97%、49.80%。5、哈茨木霉厚垣孢子粉剂穴施用量在1、2、4、8 g处理下,对豌豆丙二醛及脯氨酸含量均有显着地促进作用,随哈茨木霉厚垣孢子粉剂穴施用量的增加,豌豆幼苗期丙二醛及脯氨酸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豌豆其余各时期丙二醛及脯氨酸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豌豆幼苗期,8 g/穴降低豌豆丙二醛含量及脯氨酸含量最显着;豌豆抽蔓期,4 g/穴降低豌豆丙二醛含量及脯氨酸含量最显着;豌豆开花期、结荚期、成熟期,2 g/穴降低豌豆丙二醛含量及脯氨酸含量最显着。在豌豆成熟期,2 g/穴处理下豌豆丙二醛及脯氨酸含量分别比CK高出56.21%、80.24%。6、哈茨木霉厚垣孢子粉剂穴施用量在1、2、4、8 g处理下,对豌豆单位面积株数、每株豆荚数、每荚粒数、百粒重、单株籽粒产量等产量构成指标均有显着地促进作用。在豌豆成熟期,哈茨木霉厚垣孢子2 g/穴处理下对豌豆产量构成指标促进作用最好,2 g/穴处理下的豌豆单位面积株数、每株豆荚数、每荚粒数、百粒重、单株籽粒产量分别比CK高出56%、86.36%、47.37%、16.11%、217.55%。

王荣群[5](2021)在《木霉菌内生病毒鉴定及生物学功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真菌病毒(Mycovirus或Fungal virus)是近10年来国际上的研究热点,它是一类感染丝状真菌、蘑菇、酵母并在寄主体内复制与增殖的病毒。目前研究较多的是植物致病菌的内生病毒(又称低毒病毒),主要是利用内生病毒降低致病菌的毒性,从而实现对植物病害的防控。但生防真菌木霉菌内生病毒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截止2020年,国际上共发掘到9株木霉菌内生病毒,资源量还十分有限,因此对于木霉菌内生病毒的资源挖掘、基因组结构和功能解析、种类多样性以及它们对木霉菌生物学特性和生防作用的影响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实验室2014-2016年从新疆、内蒙古和黑龙江三地分离获得了大量的木霉菌菌株,本研究从同种木霉菌存在形态差异变化的现象,推测疑似含有内生病毒,因此从中发掘到3株疑似含有内生病毒的木霉菌菌株,并完成了来自新疆木霉菌(T673)的内生病毒基因组全序列,解析了其基因组结构和分类地位,同时评价了该病毒对木霉菌的生物学特性及生防功能的影响情况。具体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含有内生病毒木霉菌株的筛选。对本实验室2014-2016年从新疆、内蒙古和黑龙江土壤中获得的大量木霉菌菌株进行DNA提取和同种菌形态差异分析,筛选出120株木霉菌资源进行ds RNA的提取,发现3株含有内生病毒的木霉菌株,分别是哈茨木霉T673、橘绿木霉T703、T827。2.哈茨木霉T673内生病毒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定及分类地位的获得。对提取的ds RNA进行了宏组学测序,获得了大部分基因组片段,在这基础上,通过RACE技术获得了病毒的两端序列,拼接序列得到病毒的基因组全序列。菌株T673的内生病毒含有两条病毒亚基因组结构,ds RNA1全长为1693bp,编码Rd Rp;ds RNA2全长为1458bp,编码假定蛋白,系统进化分析显示,该病毒属于双分病毒科(partitiviridae)的一个未见报道的新种,我们将该内生病毒命名为Trichoderma Harzianum Partitivirus 2(Th PV2)。3.内生病毒对木霉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通过原生质体-利巴韦林脱毒法构造了木霉菌内生病毒的脱毒体系,获得了不携带内生病毒菌株T673-F。在菌丝生长速度和菌落形态方面,T673与菌株T673-F在PDA、CMD和CZA培养基中,Th PV2会减慢菌丝的生长速度;在PD培养基中,Th PV2能够降低菌株T673的生物量。在PDA培养基上,同等孢子浓度和同等培养环境下,内生病毒的存在使菌株T673的产分生孢子量较T673-F提高了1.12倍。在向T673-F的PDA培养基中加入10%T673发酵液,T673-F的产分生孢子量可以增加0.35倍;在向T673-F的诱导培养基中加入10%T673发酵液,T673-F的产厚垣孢子量可以增加0.3倍。4.内生病毒对木霉菌生防性能的影响。在与病原菌平板拮抗实验中,T673对除立枯丝核菌之外的其他病原菌(茄链格孢、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灰霉菌、辣椒疫霉、假禾谷镰刀菌)的抑菌率均高于T673-F。在观察木霉与病原菌的拮抗作用时,发现存在菌丝缠绕和融合,因此猜测内生病毒可能存在水平传播,但在病原菌中未提取到Th PV2,说明内生病毒的种间不亲性的存在。在内生病毒-木霉菌-黄瓜枯萎病菌的互作体系中,T673和T673-F均具有抗病促生作用,其中T673较T673-F对枯萎病的防效更明显,而T673-F较T673对黄瓜的促生能力更强,此外内生病毒介导木霉菌T673促进黄瓜提前开花。紫甘蓝田间试验结果表明T673和T673-F对紫甘蓝均具有促生作用,但T673-F的促生效果更为明显。

何霜霜[6](2020)在《马铃薯黄萎病生防复合菌菌剂的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被公认为“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饲料及蔬菜兼用作物。马铃薯黄萎病属于典型的土传维管束病害,由于常年连作,近年来马铃薯黄萎病逐年加重,且缺乏安全有效的防控措施,严重制约着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生物防治是解决马铃薯黄萎病等土传病害问题的重要途径,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特别是在化学农药零增长和减量使用的国家战略实施后,通过筛选和利用微生物源生防因子,创制高效、无毒、无残留的微生物农药成为新的趋势,有助于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及可持续发展进程。本研究利用实验室保存的马铃薯黄萎病生防菌株以及具有固氮解磷作用的菌株进行二次筛选并鉴定,尝试将生防菌株与促生菌株相结合,并进一步研制了可湿性复合粉剂,从而实现既增产又防病的效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实验室现保存的马铃薯黄萎病生防真菌PT-13、PT-15、PT-29、MX-7、柠檬绿五株木霉菌为基础,采用平板对峙法对实验室现保存的23株马铃薯黄萎病菌生防细菌和36株有固氮和解磷作用的菌株与其进行拮抗活性测定。其中与木霉菌无拮抗作用的8株生防细菌中S16和Y1-2对马铃薯黄萎病的防效最好,促生效果最好的菌株H4-5、H5-2、H7-1与木霉菌PT-13、PT 15、PT-29无拮抗作用,故选用这8株菌进行复配。2.对促生作用较好的8株固氮解磷菌菌株进行鉴定,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测定及16S rDNA测序,其中菌株H5-2和H6-1鉴定为腊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H4-5和H7-1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myloliquefaciens)、H2-5鉴定为格里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grimontii)、H2-8 鉴定为油菜假单胞菌(Pseudomonas brassicacearum)、H3-5 鉴定为德氏假单胞菌(Pseudarthrobacter defluvii)、H4-8 鉴定为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variicola).3.利用筛选获得的高效生防细菌菌株S16、Y1-2,促生菌菌株H4-5、H5-2、H7-1与生防木霉菌菌株PT-13、PT-15、PT-29进行复配比例筛选,室内防效35.34%~69.23%,其中处理15(S16:PT-29=2:1)最高,可达到69.23%。确定生防细菌与木霉菌复合比例为2:1时,对马铃薯黄萎病的防治效果最好。4.2019年在正蓝旗和武川两个地点进行了田间筛选试验,共设置23个不同复配处理,最终筛选出处理 11(S16:PT-15=2:1)和处理 18(S16:P,T-29:H7-1=2:1:1)两组复合菌株,防效分别为61.97%和57.18%,商品薯增产33.77%和46.81%,既可有效防控马铃薯黄萎病,又显着增产。5.进一步筛选并研制了复合菌可湿性粉剂,为其后的田间应用奠定基础。最终确定木霉菌PT-15和PT-29可湿性粉剂的配方为:20%厚垣孢子粉、3%吐温20、5%CMC和1%糊精;芽孢杆菌S16和H7-1可湿性粉剂的组成为:1%DBS、3%CMC、1%VC,芽孢杆菌S16和H7-1可湿性粉剂的配方为:20%母粉、1%DBS、3%CMC、1%VC。6.制备可湿性粉剂,并研究了其对马铃薯黄萎病的防治和对马铃薯的促生作用,粉剂处理较菌液处理对马铃薯黄萎病室内的防效更好,可以达到64.67%和68.60%,对马铃薯促生作用菌液处理和粉剂处理的差异不明显,单均促进了马铃薯生长,可以进一步研究其在田间试用的效果。

王海明[7](2020)在《防控南方根结线虫的木霉菌肥研制》文中认为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是一种重要的植物寄生线虫,因其分布范围广,危害严重而被世界各国所关注。目前由于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出现3R问题,越来越多研究者将目光转向生物防治。桔绿木霉菌(Trichoderma citrinoviride)Snef1910是由本实验室前期筛选得到的一株高效防控根结线虫的生防真菌。为使木霉菌成为防治根结线虫病害的生物制剂产品应用于农业生产,本文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了桔绿木霉菌Snef1910产厚垣孢子的发酵条件,研究了获得木霉孢子粉工艺流程和使用剂量,并对木霉菌肥有机载体进行筛选,在田间验证其防效。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响应面法优化桔绿木霉菌Snef1910产厚垣孢子发酵条件研究:从10种培养基中筛选出桔绿木霉菌产厚垣孢子的种子培养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选出影响厚垣孢子产生的液体发酵关键因素,并通过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确定影响厚垣孢子产生的关键因素水平。筛选获得桔绿木霉产厚垣孢子最优基础培养基为麦麸培养基,单因素试验获得最佳碳源为蔗糖、氮源为蛋白胨、无机盐为KH2PO4。响应面法中心组合试验获得最佳液体发酵条件为:接菌量3.62%,装液量29.2%,麦麸含量30 g/L,蔗糖含量4.52 g/L,蛋白胨含量2.62 g/L,初始pH 3.04。使用优化的发酵条件对桔绿木霉菌进行发酵,在摇瓶中可产生厚垣孢子5.90×107个/mL,在发酵罐中可产生5.11×107个/mL,比未优化前麦麸培养基厚垣孢子产孢数量提高了约12倍。2.桔绿木霉菌孢子粉的制备:将获得的桔绿木霉菌分生孢子粉和厚垣孢子粉进行常温定期存活率测定,随存储时间的延长孢子存活率降低,厚垣孢子存储10个月时存活率仍为70%左右,而分生孢子在第6个月活力就开始下降至51.52%,第10个月降低为14.55%。土壤中孢子粉含量0.3%-0.5%时对南方根结线虫具有显着防效的同时对植株生长无抑制作用,而超过0.5%用量会造成植株生长缓慢,过高会造成植株死亡。3.桔绿木霉菌肥的研制及田间防效试验:将桔绿木霉孢子粉分别与5种不同生物有机肥混用,通过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筛选得到生物炭和麦麸2种有机肥有增强木霉孢子粉防效的作用,其中生物炭木霉菌肥对南方根结线虫相对防效最高可达82%,麦麸木霉菌肥相对防效达67%,两者均显着增加了番茄的株高和地上部鲜重。两年的温室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菌肥均能显着降低南方根结线虫在番茄植株根系的侵染量,番茄根系卵囊和土壤中二龄幼虫数量显着减少,其中生物炭木霉菌肥对南方根结线虫相对防效高于麦麸木霉菌肥,分别为77.40%和58.76%;两种菌肥处理番茄的株高和产量显着提高,单株番茄产量分别提高6.54%和7.14%。将两种菌肥用于甜瓜盆栽试验,结果发现在甜瓜上取得了和番茄相似的试验结果,两种菌肥均可有效控制南方根结线虫同时促进了甜瓜地上部生长。其中生物炭木霉菌肥处理甜瓜防治效果为77.48%,高于阿维菌素(60.37%)和麦麸木霉菌肥处理(44.44%)。4.桔绿木霉菌肥对甜瓜根围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为研究木霉菌肥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采集盆栽甜瓜根系周围土壤,利用Biolog-ECO方法测定其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生物炭和麦麸两种木霉菌肥处理的土壤微生物活性、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如Shannon、Simpson和McIntosh指数均无显着性差异;对4类碳源利用能力也基本相同,显着增加了对脂类的利用率而降低了对酸类的利用率。而阿维菌素处理的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几个多样性指数均显着降低,除胺类外对其他5类碳源的利用能力也均显着低于空白对照和木霉菌肥处理组。研究结果表明,研制的生物炭和麦麸木霉菌肥处理不但能够显着控制南方根结线虫的种群数量,而且对盆栽甜瓜根围土壤微生物菌群的活性和多样性也无影响,本研究为桔绿木霉生防菌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理论研究数据。

高长敏[8](2020)在《2种木霉对黄瓜幼苗抗氧化系统及枯萎病防效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该试验于2019年48月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全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内进行。试验黄瓜品种“长春密刺”,采用盆栽试验,根据前期试验结果,在种植黄瓜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浓度为104cfu/g条件下,设置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pseudokoningii)886、棘孢木霉(Trichoderma.asperellum)525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各2个浓度进行处理,分别为木霉886浓度为104cfu/g、106cfu/g的厚垣孢子和分生孢子;木霉525厚垣孢子浓度为104cfu/g、105cfu/g,分生孢子浓度为104cfu/g、106cfu/g;经定期检测土壤中木霉分生孢子、木霉厚垣孢子、尖孢镰刀菌的种群变化,进一步明确尖孢镰刀菌对木霉菌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种群数量产生的影响、木霉菌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种群对尖孢镰刀菌种群的抑制作用;通过取样后分析木霉菌与镰刀菌互作状态下对黄瓜幼苗抗氧化指标与土壤酶相关酶活性等指标测定,为明确木霉菌与镰刀菌互作中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对黄瓜幼苗枯萎病发病情况、黄瓜幼苗抗氧化系统以及土壤酶活性的作用效应,因而明确木霉菌与镰刀菌种群数量与黄瓜枯萎病发病情况、黄瓜幼苗抗氧化系统以及土壤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最终为木霉菌在设施黄瓜生产中枯萎病生态防治与促进效应为黄瓜高产生产的综合应用奠定理论基础,同时在木霉菌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提供崭新的技术理念,为农业生产“减肥、减药”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研究结果如下:1、拟康氏木霉(T.pseudokoningii)886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对黄瓜幼苗抗氧化指标的影响,在播种后1022d,各项指标木霉处理均呈现出逐渐升高的变化规律,其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游离氨基酸等指标的T2,即接种木霉886厚垣孢子浓度为106cfu/g与尖孢镰刀菌浓度为104cfu/g在互作状态下酶活性最高,且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及其他处理。棘孢木霉(T.asperellum)525分生孢子与厚垣孢子对黄瓜幼苗抗逆性指标的影响,在播种后1022d,各指标木霉处理均呈现出逐渐升高的变化规律,其中多酚氧化酶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及游离氨基酸等指标的M2,即接种木霉菌525厚垣孢子浓度为105cfu/g与尖孢镰刀菌浓度为104cfu/g互作条件下酶活性最高,且均显着高于对照组以及其他各处理;木霉886与木霉525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分别降低了黄瓜幼苗丙二醛含量、质膜透性及脯氨酸含量,仅接种尖孢镰刀菌的对照1(CK1)且显着高于对照2(CK2)及其他处理。2、拟康氏木霉(T.pseudokoningii)886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对黄瓜幼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在播种后725d,土壤蔗糖酶、土壤脲酶、土壤蛋白酶活性均呈现出逐渐升高的变化规律,其中土壤蔗糖酶活性、土壤蛋白酶活性指标的T2,即接种木霉886厚垣孢子浓度为106cfu/g与尖孢镰刀菌浓度为104cfu/g互作条件下酶活性最高,且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及其他处理。棘孢木霉(T.asperellum)525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对黄瓜幼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在播种后725d,土壤蔗糖酶、土壤脲酶、土壤蛋白酶活性均呈现逐渐升高的变化规律,其中土壤蔗糖酶活性、土壤蛋白酶活性指标的M2,即接种木霉菌525厚垣孢子浓度为105cfu/g与尖孢镰刀菌浓度为104cfu/g互作条件下酶活性最高,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及其他处理。木霉886与木霉525土壤磷酸酶活性整体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在播种后725d,仅接种尖孢镰刀菌的对照1(CK1)磷酸酶活性和脲酶活性分别显着高于对照2(CK2)及其他处理,木霉处理均显着高于对照2(CK2)。3、拟康氏木霉(T.pseudokoningii)886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对黄瓜幼苗土壤中木霉菌孢子数量及尖孢镰刀菌孢子数量的影响,在播种后1028d,木霉菌孢子数量呈现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规律,尖孢镰刀菌孢子数量呈现上升-下降的变化规律,其中木霉菌886厚垣孢子浓度为106cfu/g与尖孢镰刀菌浓度为104cfu/g互作处理,即T2,对尖孢镰刀菌的影响最大,其木霉菌孢子数量最多,尖孢镰刀菌孢子数量最少。棘孢木霉(T.asperellum)525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对黄瓜幼苗土壤中木霉菌孢子数量及尖孢镰刀菌菌数量的影响,在播种后1028d,木霉菌孢子数量呈现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规律,尖孢镰刀菌孢子数量呈现上升-下降的变化规律,其中木霉菌525厚垣孢子浓度为105cfu/g与尖孢镰刀菌浓度为104cfu/g互作处理,即M2,对尖孢镰刀菌的影响最大,其木霉菌孢子数量最多,尖孢镰刀菌孢子数量最少。仅接种尖孢镰刀菌的对照1(CK1)尖孢镰刀菌孢子数量最多,显着高于其他处理。4、拟康氏木霉(T.pseudokoningii)886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对黄瓜枯萎病防治效果的影响,在播种后22d,其中接种木霉菌886厚垣孢子浓度为106cfu/g及尖孢镰刀菌浓度为104cfu/g,即T2,黄瓜幼苗病情指数最低,防治效果最好;棘孢木霉(T.asperellum)525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对黄瓜枯萎病防治效果的影响,在播种后22d,其中接种木霉菌525厚垣孢子浓度为105cfu/g及尖孢镰刀菌浓度为104cfu/g,即M2,黄瓜幼苗病情指数最低,防治效果最好;木霉886、木霉525均对黄瓜枯萎病有显着地防治效果。5、通过对黄瓜幼苗发病率、病情指数与抗氧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木霉886在CK1、CK2条件下,质膜透性与发病率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显着水平,与病情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着水平;随着厚垣孢子和分生孢子浓度的增加,MDA、PRO、POD、CAT、PPO、APX和SOD与发病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也随着增加,相关系数达到显着水平,其中PRO达到极显着水平;各抗氧化指标与病情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着水平,其中MDA、POD、CAT、APX、SOD达到极显着水平。木霉525在CK1、CK2条件下,质膜透性与发病率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显着水平,质膜透性与病情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着水平;随着厚垣孢子和分生孢子浓度的增加,MDA、PRO、POD、CAT、PPO、APX和SOD与发病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也随着增加,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着水平;各抗氧化指标与病情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着水平,其中POD、CAT、SOD达到极显着水平。

王依纯[9](2020)在《棘孢木霉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对黄瓜幼苗促生作用及生理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试验于2019年48月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全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内进行。试验品种采用“长春密刺”作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设置棘孢木霉(Trichoderma.asperellum)525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各5个浓度水平,分别为103、104、105、106和107cfu/g,以无菌水为对照。采用木霉选择性培养基培养木霉菌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通过测定木霉菌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在土壤中的种群数量,明确木霉菌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在土壤中的动态变化规律,同时测定分析相关土壤酶活性、黄瓜幼苗形态指标、生理生化指标以及抗逆性指标,探明木霉菌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对土壤酶系统的影响及其对黄瓜促生作用的生理机制。通过研究,为未来木霉菌剂的研发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为设施黄瓜高质量栽培、安全、高产给予技术支撑,同时对设施黄瓜可持续性生产提供了理论支持,对农业生产中减施肥料亦具备一系列引导作用。研究结果如下:1、棘孢木霉525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浓度在103、104、105、106、107cfu/g处理下,对黄瓜幼苗株高、主根长、茎粗、根体积、叶面积等形态指标均展现出显着的促生效应。在播种后1040d,棘孢木霉525分生孢子浓度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明显,但106cfu/g、107cfu/g浓度之间差异不显着,但二者均显着高于其他处理。在播种后40d,107cfu/g、106cfu/g棘孢木霉525分生孢子处理的黄瓜幼苗株高、主根长、茎粗、根体积、叶面积分别比CK高出92.73%和76.36%、93.47%和88.94%、114.72%和108.62%、223.81%和209.52%、337.94%和315.15%。在播种后1040d,棘孢木霉525厚垣孢子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明显,其中107cfu/g浓度促进效果最强,其显着高于其他处理,106cfu/g、105cfu/g浓度之间差异不显着但二者均显着高于其他处理,是促生作用较好的浓度。在播种后40d,107cfu/g棘孢木霉525厚垣孢子处理的黄瓜幼苗株高、主根长、茎粗、根体积、叶面积分别比CK高出90.76%、87.44%、112.3%、176.19%、307.81%;而106cfu/g、105cfu/g棘孢木霉525厚垣孢子处理的黄瓜幼苗株高、主根长、茎粗、根体积、叶面积分别比CK高出80.15%和67.42%、79.4%和71.86%、102.96%和97.85%、166.67%和157.14%、268.51%和259.28%。2、棘孢木霉525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浓度在103、104、105、106、107cfu/g处理下,对黄瓜幼苗地上部干鲜重、地下部干鲜重等物质积累量指标均有显着地促进作用。在播种后1040d,棘孢木霉525分生孢子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明显,但106cfu/g、107cfu/g浓度之间差异不显着,但二者均显着高于其他处理。在播种后40d,107cfu/g、106cfu/g棘孢木霉525分生孢子处理的黄瓜幼苗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分别比CK高出195.08%和188.18%、217.04%和214%、164.02%和156.09%、275.65%和260.65%。在播种后1040d,棘孢木霉525厚垣孢子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明显,其中107cfu/g浓度促进效果最强,其显着高于其他处理;106cfu/g、105cfu/g浓度之间差异不显着但二者均显着高于其他处理,是促生作用较好的浓度。在播种后40d,107cfu/g棘孢木霉525厚垣孢子处理的黄瓜幼苗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分别比CK高出274.98%、334.08%、147.15%、341.52%;而106cfu/g、105cfu/g棘孢木霉525厚垣孢子处理的黄瓜幼苗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分别比CK高出202.02%和194.91%、276.88%和258.42%、82.23%和79.09%、224.13%和218.91%。3、棘孢木霉525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浓度在103、104、105、106、107cfu/g处理下,对黄瓜幼苗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硝态氮含量、还原糖含量、蔗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等生理指标均有显着地促进作用。在播种后1040d,棘孢木霉525分生孢子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明显,但106cfu/g、107cfu/g浓度之间差异不显着,但二者均显着高于其他处理。在播种后40d,107cfu/g、106cfu/g棘孢木霉525分生孢子处理的黄瓜幼苗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硝态氮含量、还原糖含量、蔗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分别比CK高出65.05%和63.10%、53.35%和50.70%、344.68%和329.85%、110.56%和103.23%、81.48%和77.48%、205.84%和201.90%、58.06%和53.11%。在播种后1040d,棘孢木霉525厚垣孢子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明显,其中107cfu/g浓度促进效果最强,其显着高于其他处理;106cfu/g、105cfu/g浓度之间差异不显着但二者均显着高于其他处理,是促生作用较好的浓度。在播种后40d,107cfu/g棘孢木霉525厚垣孢子处理的黄瓜幼苗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硝态氮含量、还原糖含量、蔗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分别比CK高出153.78%、72.29%、446.78%、166.91%、90.14%、211.93%、94.58%;而106cfu/g、105cfu/g棘孢木霉525厚垣孢子处理的黄瓜幼苗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硝态氮含量、还原糖含量、蔗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分别比CK高出90.48%和85.46%、47.01%和44.24%、244.68%和223.36%、134.68%和128.99%、66.70%和51.29%、176.16%和173.52%、53.17%和49.75%。4、棘孢木霉525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浓度在103、104、105、106、107cfu/g处理下,对黄瓜幼苗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抗逆性指标均有显着地促进作用。在播种后1040d,棘孢木霉525分生孢子浓度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明显,但106cfu/g、107cfu/g浓度之间差异不显着,但二者均显着高于其他处理。在播种后40d,107cfu/g、106cfu/g棘孢木霉525分生孢子处理的黄瓜幼苗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分别比CK高出870.75%和852.68%、579.17%和565.76%、492.70%和477.31%、335.61%和324.80%、802.11%和794.06%。在播种后1040d,棘孢木霉525厚垣孢子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明显,其中107cfu/g浓度促进效果最强,其显着高于其他处理;106cfu/g、105cfu/g浓度之间差异不显着但二者均显着高于其他处理,是促生作用较好的浓度。在播种后40d,107cfu/g棘孢木霉525厚垣孢子处理的黄瓜幼苗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分别比CK高出1148.11%、674.47%、564.58%、361.89%、659.69%;而106cfu/g、105cfu/g棘孢木霉525厚垣孢子处理的黄瓜幼苗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分别比CK高出1040.15%和1016.56%、599.63%和593.06%、518.56%和503.74%、277.16%和270.08%、581.90%和569.24%。5、棘孢木霉525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浓度在103、104、105、106、107cfu/g处理下,黄瓜幼苗脯氨酸含量、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播种后1040d,103、104、105、106、107cfu/g棘孢木霉525分生孢子处理下的黄瓜幼苗脯氨酸含量、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均高于CK;随着棘孢木霉525分生孢子浓度增高,黄瓜幼苗脯氨酸含量、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且106cfu/g、107cfu/g棘孢木霉525分生孢子处理显着低于103、104、105棘孢木霉525分生孢子3个处理,但106cfu/g、107cfu/g棘孢木霉525分生孢子处理之间差异不显着。在播种后40d,107cfu/g、106cfu/g棘孢木霉525分生孢子处理的黄瓜幼苗脯氨酸含量、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分别比CK高出182.54%和195.97%、202.25%和214.76%、170.89%和172.56%;在播种后40d,107cfu/g、106cfu/g棘孢木霉525分生孢子处理的黄瓜幼苗脯氨酸含量、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分别比103cfu/g棘孢木霉525分生孢子处理下降48.16%和41.44%、31.42%和26.19%、30.17%和29.37%。在播种后1040d,103、104、105、106、107cfu/g棘孢木霉525厚垣孢子处理下的黄瓜幼苗脯氨酸含量、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均高于CK;随着棘孢木霉525厚垣孢子浓度增高,黄瓜幼苗脯氨酸含量、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且107cfu/g棘孢木霉525厚垣孢子处理显着低于103、104、105、106棘孢木霉525厚垣孢子4个处理,106cfu/g、105cfu/g浓度之间差异不显着但二者均显着低于103、104cfu/g棘孢木霉525厚垣孢子处理。在播种后40d,107cfu/g棘孢木霉525厚垣孢子处理的黄瓜幼苗脯氨酸含量、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分别比CK高出277.44%、202.2%、170.89%;而106cfu/g、105cfu/g棘孢木霉525厚垣孢子处理的黄瓜幼苗脯氨酸含量、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分别比CK高出313.61%和322.78%、239.24%和251.05%、193.14%和195.63%;在播种后40d,107cfu/g棘孢木霉525厚垣孢子处理的黄瓜幼苗脯氨酸含量、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分别比103cfu/g棘孢木霉525厚垣孢子处理下降32.95%、55.33%、55.11%,而106cfu/g、105cfu/g棘孢木霉525厚垣孢子处理的黄瓜幼苗脯氨酸含量、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分别比103cfu/g棘孢木霉525厚垣孢子处理下降21.32%和18.69%、38.37%和33.72%、23.76%和22.71%。6、棘孢木霉525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浓度在103、104、105、106、107cfu/g处理下,对黄瓜土壤蔗糖酶、土壤磷酸酶、土壤蛋白酶、土壤脲酶活性均有显着地促进作用。在播种后045d,棘孢木霉525分生孢子浓度浓度越高,对促进作用越明显,但106cfu/g、107cfu/g浓度之间差异不显着,但二者均显着高于其他处理。在播种后45d,107cfu/g、106cfu/g棘孢木霉525分生孢子处理的黄瓜土壤蔗糖酶、土壤磷酸酶、土壤蛋白酶、土壤脲酶活性分别比CK高出274.96%和265.36%、412.82%和402.56%、263.64%和254.55%、220.51%和215.38%。在播种后045d,棘孢木霉525厚垣孢子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明显,其中107cfu/g浓度促进效果最强,其显着高于其他处理;106cfu/g、105cfu/g浓度之间差异不显着但二者均显着高于其他处理,是影响作用较大的浓度。在播种后45d,107cfu/g棘孢木霉525厚垣孢子处理的黄瓜土壤蔗糖酶、土壤磷酸酶、土壤蛋白酶、土壤脲酶活性分别比CK高出260.57%、512.74%、272.73%、228.21%;而106cfu/g、105cfu/g棘孢木霉525厚垣孢子处理的黄瓜土壤蔗糖酶、土壤磷酸酶、土壤蛋白酶、土壤脲酶活性分别比CK高出247.91%和242.03%、446.15%和431.30%、227.27%和218.18%、200%和198.87%。7、棘孢木霉525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浓度在103、104、105、106、107cfu/g处理下,对土壤中木霉菌孢子数量均具有显着影响。在播种后545d,棘孢木霉525分生孢子浓度越高,木霉菌落数量越高,其中107cfu/g浓度木霉菌菌落数量最高,其显着高于其他处理。在播种后545d,棘孢木霉525厚垣孢子浓度越高,木霉菌落数量越高,其中107cfu/g浓度木霉菌落数量最高,其显着高于其他处理。

裴文亮,王伟[10](2020)在《木霉菌厚垣孢子水分散粒剂的研制及田间应用效果》文中研究表明木霉菌是广泛应用并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植物病害生防真菌。市场上木霉菌制剂多是分生孢子为主要成分的可湿性粉剂,存在着货架期短,生产和使用时有粉尘污染等问题。为了解决木霉菌应用上的这一瓶颈问题,提高木霉菌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针对木霉菌T4在高产厚垣孢子发酵培养基及工艺优化的基础上,对其水分散粒剂的工业化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以硅藻土为载体,3%稳定剂羧甲基纤维素钠,0.4%UV保护剂抗坏血酸,4%崩解剂可溶性淀粉,3.2%粘结剂淀粉,利用摇摆湿法进行造粒,得到1×108 cfu/g的木霉菌T4水分散粒剂。在田间防治番茄灰霉病,花期或者发病初期首次用药,施药浓度为300~500倍稀释液,施药间隔期为7 d,总共用药3次。结果显示,最佳使用浓度为300倍稀释,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达到71.85%,与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000倍稀释液防治效果相当,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二、影响木霉菌厚垣孢子产生因素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影响木霉菌厚垣孢子产生因素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绿色木霉孢子的高密度发酵及其对植物生长的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木霉
    1.2 木霉的耐盐适应性
    1.3 木霉促进植物养分吸收
    1.4 木霉对植物的促生作用
    1.5 木霉促进植物抗盐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7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2章 绿色木霉孢子高密度发酵工艺优化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菌株
        2.2.2 试剂和仪器
        2.2.3 菌株的活化
        2.2.4 活菌计数
        2.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2.3 试验方法
        2.3.1 人工合成添加剂对绿色木霉Tv-1511 产孢发酵的影响
        2.3.2 葡萄糖浓度对绿色木霉Tv-1511 产孢发酵的影响
        2.3.3 培养时间对绿色木霉Tv-1511 产孢发酵的影响
    2.4 结果与分析
        2.4.1 不同人工合成添加剂对绿色木霉Tv-1511 发酵产孢的影响
        2.4.2 不同浓度葡萄糖对绿色木霉Tv-1511 发酵产孢的影响
        2.4.3 不同发酵时间对绿色木霉Tv-1511 发酵产孢的影响
    2.5 讨论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绿色木霉在拟南芥叶片定殖及促生机制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材料
        3.2.1 植物材料
        3.2.2 主要菌株
        3.2.3 主要试剂
        3.2.4 主要仪器
    3.3 试验方法
        3.3.1 木霉孢子的收集
        3.3.2 绿色木霉Tv-1511 孢子接种拟南芥叶片
        3.3.3 抑制剂的添加
        3.3.4 绿色木霉Tv-1511 在拟南芥叶片的定殖分析
        3.3.5 拟南芥生物量的测定
        3.3.6 拟南芥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3.3.7 拟南芥基因表达量的测定
        3.3.8 质膜H~+-ATPase磷酸化检测
        3.3.9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3.3.10 蛋白互作的分析
        3.3.11 数据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质膜H~+-ATPase对拟南芥生长和Tv-1511 定殖的影响
        3.4.2 绿色木霉Tv-1511 对质膜H~+-ATPase活性的影响
        3.4.3 AHA基因对拟南芥生长和绿色木霉Tv-1511 定殖的影响
        3.4.4 AHA基因对拟南芥矿质养分吸收的影响
        3.4.5 MAPK级联信号通路对绿色木霉Tv-1511 在拟南芥叶片定殖的影响
        3.4.6 绿色木霉Tv-1511 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PK6 的影响
        3.4.7 MPK6 对拟南芥生长和矿质养分吸收的影响
        3.4.8 MPK6 对质膜H~+-ATPase和绿色木霉Tv-1511 定殖的影响
        3.4.9 MPK6 对质膜H~+-ATPase磷酸化的影响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绿色木霉在薄荷根定殖及促生机制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植物材料
        4.2.2 主要菌株
        4.2.3 主要试剂
        4.2.4 主要仪器
    4.3 试验方法
        4.3.1 薄荷幼苗的培养
        4.3.2 根组织的染色观察
        4.3.3 绿色木霉Tv-1511 在薄荷根的定殖分析
        4.3.4 薄荷生物量的测定
        4.3.5 薄荷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4.3.6 薄荷精油分析及成分鉴定
        4.3.7 薄荷基因表达量的测定
        4.3.8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4.3.9 MAPK激活试验
        4.3.10 MAPK蛋白的质谱分析
        4.3.11 数据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绿色木霉Tv-1511 在薄荷根定殖
        4.4.2 绿色木霉Tv-1511 对薄荷幼苗生长的影响
        4.4.3 绿色木霉Tv-1511 对薄荷精油产量和组成的影响
        4.4.4 绿色木霉Tv-1511 对薄荷精油合成相关基因的影响
        4.4.5 绿色木霉Tv-1511对MAPK的影响
        4.4.6 MAPK对接种绿色木霉Tv-1511 薄荷生长和精油代谢的影响
        4.4.7 NADPH氧化酶对MAPK的影响
        4.4.8 NADPH 氧化酶和 MAPK 对绿色木霉 Tv-1511 在薄荷根部定殖的影响
    4.5 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一、发表学术论文
    二、其它科研成果

(2)绿木霉菌GV29-8厚垣孢子形成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木霉菌及其生物防治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1 木霉菌概述
        1.1.2 木霉菌的生物防治作用机制
        1.1.3 木霉菌的生物防治应用现状
        1.1.4 木霉菌生防制剂种类及其在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2 真菌厚垣孢子形成的相关研究
        1.2.1 真菌厚垣孢子概述
        1.2.2 培养条件对真菌厚垣孢子形成的影响
        1.2.3 真菌厚垣孢子形成的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
        1.2.4 木霉菌厚垣孢子形成的相关研究
    1.3 转录组测序技术在真菌厚垣孢子形成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1.4 真菌几丁质代谢途径的功能研究
        1.4.1 真菌几丁质的功能
        1.4.2 真菌几丁质代谢途径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绿木霉GV29-8 菌株厚垣孢子形成的转录组学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菌株培养
        2.1.2 试剂
        2.1.3 仪器
        2.1.4 取样
        2.1.5 c DNA文库的构建及转录组测序
        2.1.6 测序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1.7 使用RT-q PCR验证转录组数据
        2.1.8 绿木霉菌GV29-8 厚垣孢子形成过程中糖原、脂质和几丁质的含量分析
        2.1.9 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绿木霉GV29-8 菌株厚垣孢子的形成过程观察及转录组测序时间点的确定
        2.2.2 转录组数据统计分析
        2.2.3 厚垣孢子形成过程中各样本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2.2.4 厚垣孢子形成过程中差异基因表达分析
        2.2.5 相邻阶段比较DEGs的 GO和 KEGG富集分析
        2.2.6 相邻时间点比较DEGs的 GO和 KEGG富集分析
        2.2.7 相邻时间点比较DEGs的 STC分析
        2.2.8 厚垣孢子形成过程中表达基因加权共表达网络(WGCNA)分析
        2.2.9 绿木霉菌GV29-8 在厚垣孢子形成过程中糖原、脂质和几丁质含量的变化
        2.2.10 RNA-seq基因表达的验证
    2.3 讨论
第三章 氨基糖和核苷糖代谢通路关键基因对绿木霉GV29-8 厚垣孢子形成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菌株、质粒和引物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仪器
        3.1.4 N-乙酰-D-氨基葡萄糖对绿木霉GV29-8 菌株厚垣孢子形成的影响
        3.1.5 Ech2 基因敲除突变株的获得
        3.1.6 Ech2 基因回复突变株的获得
        3.1.7 Ech2 基因过表达突变株的获得
        3.1.8 Ech2 基因对绿木霉GV29-8 菌株厚垣孢子形成的影响
        3.1.9 Chs1_7926和Chs1_8917 基因敲除突变株的获得
        3.1.10 Chs1_7926和Chs1_8917 基因回复突变株的获得
        3.1.11 Chs1_7926和Chs1_8917 基因过表达突变株的的获得
        3.1.12 Chs1_7926和Chs1_8917 基因对绿木霉GV29-8 菌株厚垣孢子形成的影响
    3.2 结果与分析
        3.2.1 N-乙酰-D-氨基葡萄糖影响绿木霉GV29-8 菌株厚垣孢子的形成
        3.2.2 Ech2 基因对绿木霉GV29-8 菌株厚垣孢子形成的影响
        3.2.3 Chs1_7926和Chs1_8917 基因对绿木霉GV29-8 菌株厚垣孢子形成的影响
    3.3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4.1 主要结论
    4.2 主要创新点及研究成果
    4.3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3)棘孢木霉防治黄瓜枯萎病的土壤微生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黄瓜枯萎病概述
        1.1.1 黄瓜简介
        1.1.2 黄瓜枯萎病发生与危害
        1.1.3 黄瓜枯萎病的发病特点
    1.2 木霉菌概述
        1.2.1 木霉菌
        1.2.2 木霉菌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
        1.2.3 木霉菌的生防机制
    1.3 根际土壤微生态
        1.3.1 植物根系分泌物
        1.3.2 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
        1.3.3 木霉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系
    1.4 土壤微生态研究方法
        1.4.1 传统平板计数法
        1.4.2 土壤酶活性检测
        1.4.3 宏基因组测序
        1.4.4 代谢组测序
    1.5 本研究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1.5.1 目的意义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木霉菌厚垣孢子和分生孢子在土壤中的定殖动态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菌株
        2.1.2 供试土壤
        2.1.3 供试培养基
        2.1.4 实验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棘孢木霉TA5 厚垣孢子粉剂制备
        2.2.2 棘孢木霉TA5 分生孢子悬浮液制备
        2.2.3 检测厚垣孢子和分生孢子定殖动态的土壤处理方法
        2.2.4 取样及计数方法
    2.3 结果及分析
        2.3.1 棘孢木霉TA5 厚垣孢子和分生孢子在土壤中的定殖动态
        2.3.2 棘孢木霉TA5 厚垣孢子在不同湿度土壤中的定殖动态
        2.3.3 棘孢木霉TA5 分生孢子在不同湿度土壤中的存活动态
    2.4 讨论
第三章 黄瓜生长期间土壤酶活性变化
    3.1 试验材料
        3.1.1 供试菌株
        3.1.2 供试黄瓜品种
        3.1.3 试剂和试剂盒
        3.1.4 实验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棘孢木霉TA5 厚垣孢子粉剂制备
        3.2.2 镰孢菌孢子悬浮液制备
        3.2.3 黄瓜种子处理
        3.2.4 盆栽实验方法
        3.2.5 土样收集及处理
        3.2.6 酶活性检测方法
    3.3 结果及分析
        3.3.1 土壤理化性质
        3.3.2 棘孢木霉TA5 与镰孢菌处理对黄瓜存活的影响
        3.3.3 棘孢木霉TA5 与镰孢菌处理对黄瓜根际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3.3.4 棘孢木霉TA5与镰孢菌处理对黄瓜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3.3.5 棘孢木霉TA5 与镰孢菌处理对黄瓜根际土壤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3.3.6 棘孢木霉TA5 与镰孢菌处理对黄瓜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3.4 讨论
第四章 棘孢木霉TA5 与镰孢菌对黄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4.1 材料及仪器
        4.1.1 试验材料
        4.1.2 主要试剂
        4.1.3 主要仪器耗材
    4.2 研究方法
        4.2.1 盆栽实验方法
        4.2.2 黄瓜根际土壤取样方法及样品前处理
        4.2.3 宏基因组测序和数据分析流程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测序质量评估及质控的结果与分析
        4.3.2 序列拼接组装的结果及分析
        4.3.3 基因表达主成分分析
        4.3.4 样品相关性分析
        4.3.5 物种关联网络分析
        4.3.6 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
        4.3.7 物种注释分析
    4.4 讨论
第五章 棘孢木霉TA5 与镰孢菌对黄瓜根系代谢组的影响
    5.1 材料及仪器
    5.2 方法
        5.2.1 黄瓜根系取样方法
        5.2.2 LC-MS检测方法
        5.2.3 LC-MS数据预处理
    5.3 结果与分析
        5.3.1 代谢组测序结果分析
        5.3.2 黄瓜根系差异代谢物分析
        5.3.3 黄瓜根系差异代谢物通路富集分析
    5.4 讨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哈茨木霉厚垣孢子对豌豆产量形成的生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1.2.1 木霉菌对植物促生作用的研究现状
        1.2.2 木霉菌剂划分类型及各自利弊
        1.2.3 哈茨木霉对植物生长及产量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1.1 供试豌豆品种
        2.1.2 供试菌株
        2.1.3 供试土壤
    2.2 试验方法
        2.2.1 试验设计
        2.2.2 试验取样方法
        2.2.3 试验测定指标与方法
    2.3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哈茨木霉厚垣孢子对豌豆幼苗形态指标的影响
        3.1.1 哈茨木霉厚垣孢子对豌豆幼苗株高的影响
        3.1.2 哈茨木霉厚垣孢子对豌豆幼苗茎粗的影响
        3.1.3 哈茨木霉厚垣孢子对豌豆幼苗根体积的影响
        3.1.4 哈茨木霉厚垣孢子对豌豆幼苗叶面积的影响
        3.1.5 哈茨木霉厚垣孢子对豌豆幼苗根长的影响
        3.1.6 哈茨木霉厚垣孢子对豌豆幼苗根系数量的影响
    3.2 哈茨木霉厚垣孢子对豌豆物质积累量指标的影响
        3.2.1 哈茨木霉厚垣孢子对豌豆地下部鲜重的影响
        3.2.2 哈茨木霉厚垣孢子对豌豆地上部鲜重的影响
        3.2.3 哈茨木霉厚垣孢子对豌豆地下部干重的影响
        3.2.4 哈茨木霉厚垣孢子对豌豆地上部干重的影响
    3.3 哈茨木霉厚垣孢子对豌豆生理指标的影响
        3.3.1 哈茨木霉厚垣孢子对豌豆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3.2 哈茨木霉厚垣孢子对豌豆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3.3.3 哈茨木霉厚垣孢子对豌豆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3.3.4 哈茨木霉厚垣孢子对豌豆蔗糖含量的影响
        3.3.5 哈茨木霉厚垣孢子对豌豆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3.6 哈茨木霉厚垣孢子对豌豆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3.3.7 哈茨木霉厚垣孢子对豌豆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3.3.8 哈茨木霉厚垣孢子对豌豆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3.3.9 哈茨木霉厚垣孢子对豌豆根系活力的影响
        3.3.10 哈茨木霉厚垣孢子对豌豆根系吸收面积的影响
        3.3.11 哈茨木霉厚垣孢子对豌豆根系活跃吸收面积的影响
    3.4 哈茨木霉厚垣孢子对豌豆抗逆性指标的影响
        3.4.1 哈茨木霉厚垣孢子对豌豆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3.4.2 哈茨木霉厚垣孢子对豌豆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3.4.3 哈茨木霉厚垣孢子对豌豆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3.4.4 哈茨木霉厚垣孢子对豌豆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3.4.5 哈茨木霉厚垣孢子对豌豆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4.6 哈茨木霉厚垣孢子对豌豆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4.7 哈茨木霉厚垣孢子对豌豆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5 哈茨木霉厚垣孢子对豌豆产量构成指标的影响
        3.5.1 哈茨木霉厚垣孢子对豌豆单位面积株数的影响
        3.5.2 哈茨木霉厚垣孢子对豌豆每株豆荚数的影响
        3.5.3 哈茨木霉厚垣孢子对豌豆每荚粒数的影响
        3.5.4 哈茨木霉厚垣孢子对豌豆百粒重的影响
        3.5.5 哈茨木霉厚垣孢子对豌豆单株籽粒产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木霉菌对豌豆促生作用的研究
        4.1.1 木霉对植物形态建成的影响
        4.1.2 木霉对植物物质积累的影响
        4.1.3 木霉对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4.1.4 木霉对植物抗逆性指标的影响
        4.1.5 木霉对植物产量构成指标的影响
5 结论
    5.1 木霉菌对豌豆促生作用的研究
        5.1.1 木霉对豌豆幼苗形态建成的影响
        5.1.2 木霉对豌豆物质积累的影响
        5.1.3 木霉对豌豆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5.1.4 木霉对豌豆抗逆性指标的影响
        5.1.5 木霉对豌豆产量构成指标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木霉菌内生病毒鉴定及生物学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木霉菌
        1.1.1 木霉菌的分类
        1.1.2 木霉菌的生防特性
        1.1.3 木霉菌产孢机理
        1.1.4 木霉菌可防控的主要致病菌
        1.1.5 木霉菌的生产应用现状
    1.2 真菌病毒的研究进展
        1.2.1 真菌病毒
        1.2.2 真菌病毒的分类
        1.2.3 真菌病毒的传播方式
        1.2.4 真菌病毒对植物病原菌的生防机理
        1.2.5 真菌病毒的检测技术
    1.3 木霉菌内生病毒的研究进展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木霉菌内生病毒的初步发掘
    2.1 实验材料
        2.1.1 供试菌株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仪器
        2.1.4 所用引物
        2.1.5 试剂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内生病毒的发掘
        2.2.2 宏转录组测序
        2.2.4 随机引物反转录
        2.2.5 PCR扩增验证
    2.3 实验结果
        2.3.1 内生病毒的发掘
        2.3.2 宏转录组测序结果分析
    2.4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内生病毒的基因组全序列测定与分析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试剂
        3.1.3 试剂配制
        3.1.4 引物设计
    3.2 实验方法
        3.2.1 病毒基因组的5’和3’RACE
        3.2.2 RACE结果的获得
        3.2.4 病毒全基因组的获得及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内生病毒的5’和3’RACE结果
        3.3.2 病毒基因组结构分析
        3.3.3 病毒分类地位的确定
    3.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木霉菌内生病毒的生物学功能的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供试菌株
        4.1.2 实验用引物
        4.1.3 实验试剂
        4.1.4 培养基配制
        4.1.5 主要试剂配制
    4.2 实验方法
        4.2.1 木霉菌内生病毒的剔除(利巴韦林-原生质体脱毒)
        4.2.2 脱毒菌株RT-PCR验证
        4.2.3 内生病毒对木霉菌菌株形态的影响
        4.2.4 内生病毒对木霉菌生物量的影响
        4.2.5 内生病毒对木霉菌产孢量的影响
        4.2.5.1 携内生病毒木霉菌株发酵液对未携内生病毒木霉菌株产分生孢子能力的影响
        4.2.5.2 携内生病毒木霉菌株发酵液对未携内生病毒木霉菌株产厚垣孢子能力的影响
        4.2.6 内生病毒对木霉菌菌株拮抗能力影响的研究
        4.2.7 内生病毒水平传播的研究
        4.2.8 内生病毒对木霉菌生防功能的影响
        4.2.8.1 内生病毒对木霉菌促生生防功能的影响
        4.2.8.2 内生病毒对木霉菌防病生防功能的影响
        4.2.9 大田中携内生病毒的木霉菌与不携内生病毒的木霉菌生防功能的研究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木霉菌内生病毒的剔除
        4.3.2 脱毒菌株RT-PCR验证
        4.3.3 内生病毒对木霉菌菌株形态的影响
        4.3.4 内生病毒对木霉菌生物量的影响
        4.3.5 内生病毒对木霉菌产孢量的影响
        4.3.5.1 携内生病毒木霉菌株发酵液对未携内生病毒木霉菌株产分生孢子能力的影响
        4.2.5.2 携内生病毒木霉菌株发酵液对未携内生病毒木霉菌株产厚垣孢子能力的影响
        4.3.6 内生病毒对木霉菌株拮抗能力的影响
        4.3.7 关于内生病毒水平传播的研究
        4.3.8 内生病毒对木霉菌生防功能的影响
        4.2.8.1 内生病毒对木霉菌促生生防功能的影响
        4.2.8.2 内生病毒对木霉菌防病生防功能的影响
        4.3.9 大田中携内生病毒的木霉菌与不携内生病毒的木霉菌生防功能的研究
    4.4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6)马铃薯黄萎病生防复合菌菌剂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马铃薯黄萎病概述
        1.1.1 马铃薯简介
        1.1.2 马铃薯黄萎病及其危害
        1.1.3 马铃薯黄萎病的病原菌及发病特征
    1.2 马铃薯黄萎病的防治
        1.2.1 选育抗病品种
        1.2.2 化学防治
        1.2.3 农业防治
        1.2.4 生物防治
    1.3 植物促生细菌概述
        1.3.1 固氮、解磷细菌对植物的促生作用
        1.3.2 产IAA细菌对植物的促生作用
        1.3.3 ACC脱氨酶细菌对植物的促生作用
    1.4 微生物制剂概述
        1.4.1 菌株复配进行生物防治研究现状
        1.4.2 可湿性粉剂的研究现状
        1.4.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菌株的筛选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菌株与寄主品种
        2.1.2 供试培养基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复合菌剂中生防菌的筛选
        2.2.2 复合菌剂中促生菌的筛选
        2.2.3 促生菌株的鉴定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复合生防菌的筛选
        2.3.2 促生菌的筛选
        2.3.3 促生菌株的鉴定
    2.4 小结与讨论
3 防治马铃薯黄萎病的复配菌剂的筛选
    3.1 试验材料
        3.1.1 供试菌株与寄主品种
        3.1.2 供试培养基
    3.2 试验方法
        3.2.1 复合菌剂的室内筛选
        3.2.2 田间对复合菌剂进行筛选
        3.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复合菌剂的室内防效测定
        3.3.2 田间对复合菌剂进行筛选
    3.4 小节与讨论
4 复合菌剂研制
    4.1 试验材料
        4.1.1 供试菌株与寄主品种
        4.1.2 供试培养基
        4.1.3 主要仪器设备
    4.2 试验方法
        4.2.1 母粉的制备
        4.2.2 助剂安全性测定
        4.2.3 载体的选择
        4.2.4 润湿剂的筛选
        4.2.5 分散剂的筛选
        4.2.6 紫外保护剂的筛选
        4.2.7 可湿性粉剂质量检测
        4.2.8 可湿性粉剂对马铃薯黄萎病的室内防效及促生作用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助剂安全性测定
        4.3.2 载体的选择
        4.3.3 润湿剂的筛选
        4.3.4 分散剂的筛选
        4.3.5 紫外保护剂的筛选
        4.3.6 可湿性粉剂的质量检测
        4.3.7 可湿性粉剂对马铃薯黄萎病的室内防效及促生作用
    4.4 小节与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7)防控南方根结线虫的木霉菌肥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根结线虫的生物防治与木霉菌的研究进展
    1.1 根结线虫的发生与危害
    1.2 根结线虫的防治
        1.2.1 农业防治
        1.2.2 化学防治
        1.2.3 植物检疫
        1.2.4 生物防治
    1.3 木霉菌制剂及根结线虫防治研究进展
        1.3.1 木霉菌制剂研究进展
        1.3.2 木霉菌对根结线虫防治研究进展
    1.4 生物菌肥研究进展
    1.5 生物菌肥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第二章 响应面法优化桔绿木霉厚垣孢子发酵条件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桔绿木霉菌Snef1910产厚垣孢子基础培养基筛选
        2.1.2 基础培养基单因素试验
        2.1.3 响应面法优化筛选桔绿木霉菌Snef1910产厚垣孢子的发酵因素
        2.1.4 桔绿木霉菌Snef1910产厚垣孢子数目的测定
        2.1.5 桔绿木霉菌Snef1910产厚垣孢子条件验证
        2.1.6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桔绿木霉菌Snef1910产厚垣孢子的基础培养基筛选结果
        2.2.2 桔绿木霉菌Snef1910产厚垣孢子发酵单因素筛选结果
        2.2.3 Plackett-Burmam筛选桔绿木霉菌Snef1910产厚垣孢子的发酵条件
        2.2.4 桔绿木霉菌Snef1910最陡爬坡试验结果
        2.2.5 桔绿木霉菌Snef1910的响应面优化设计及结果
        2.2.6 桔绿木霉菌Snef1910厚垣孢子最优发酵条件及验证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桔绿木霉菌孢子粉的制备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桔绿木霉厚垣孢子和分生孢子贮藏期试验
        3.2.2 桔绿木霉菌Snef1910孢子粉使用剂量研究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桔绿木霉菌肥的研制及田间防效试验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1.3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桔绿木霉菌肥田间筛选结果
        4.2.2 桔绿木霉菌肥盆栽试验结果
        4.2.3 桔绿木霉菌肥的田间试验结果
        4.2.4 桔绿木霉菌肥的增产作用
        4.2.5 桔绿木霉菌肥对甜瓜根结线虫防效研究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木霉菌肥对甜瓜根围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1.3 数据处理
    5.2 试验结果
        5.2.1 木霉菌肥对甜瓜根围土壤生物代谢活性影响
        5.2.2 木霉菌肥对甜瓜根围土壤生物生物多样性影响
        5.2.3 木霉菌肥对甜瓜根围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率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响应面法优化桔绿木霉产厚垣孢子发酵条件优化研究
    6.2 桔绿木霉菌孢子粉的制备
    6.3 桔绿木霉菌肥的研制及田间防效试验
    6.4 桔绿木霉菌肥对甜瓜根周围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6.5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8)2种木霉对黄瓜幼苗抗氧化系统及枯萎病防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1.2.1 木霉菌在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1.2.2 木霉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的研究进展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1.1 供试黄瓜种子
        2.1.2 供试黄瓜土壤
        2.1.3 供试培养基
        2.1.4 供试菌株
    2.2 木霉菌孢子悬液和病原菌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2.2.1 尖孢镰刀菌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2.2.2 木霉菌525、886 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悬浮液制备
    2.3 试验方法
        2.3.1 木霉对黄瓜幼苗抗氧化系统及枯萎病发病规律影响的研究
    2.4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木霉对黄瓜幼苗抗氧化系统影响的研究
        3.1.1 木霉对黄瓜幼苗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3.1.2 木霉对黄瓜幼苗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3.1.3 木霉对黄瓜幼苗叶片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1.4 木霉对黄瓜幼苗叶片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3.1.5 木霉对黄瓜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3.1.6 木霉对黄瓜幼苗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1.7 木霉对黄瓜幼苗叶片质膜透性的影响
        3.1.8 木霉对黄瓜幼苗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1.9 木霉对黄瓜幼苗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3.2 木霉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3.2.1 木霉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3.2.2 木霉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3.2.3 木霉对土壤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3.2.4 木霉对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3.3 木霉对黄瓜枯萎病抗性影响的研究
        3.3.1 在镰刀菌存在条件下,木霉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在土壤中的种群变化动态
        3.3.2 在木霉菌存在条件下,镰刀菌在土壤中的种群变化动态
        3.3.3 木霉菌对黄瓜枯萎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3.4 黄瓜幼苗发病率、病情指数与抗氧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3.4.1 黄瓜抗氧化指标与发病率之间的相关性
        3.4.2 黄瓜抗氧化指标与病情指数之间的相关性
4 讨论
    4.1 木霉对黄瓜幼苗抗氧化系统影响的研究
    4.2 木霉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4.3 木霉菌与尖孢镰刀菌互作下土壤木霉菌及枯萎病病原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4.4 木霉菌与尖孢镰刀菌互作下对黄瓜枯萎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4.5 木霉厚垣孢子与分生孢子之间的差异性
5 结论
    5.1 木霉对黄瓜幼苗抗氧化系统影响的研究
    5.2 木霉土壤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5.3 木霉菌与尖孢镰刀菌互作下土壤木霉菌及尖孢镰刀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5.4 木霉菌与尖孢镰刀菌互作下对黄瓜枯萎病防效的影响
    5.5 木霉厚垣孢子与分生孢子之间的差异性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棘孢木霉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对黄瓜幼苗促生作用及生理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1.2.1 木霉菌在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1.2.2 木霉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的研究进展
        1.2.3 木霉菌的形态特征
        1.2.4 木霉制剂的生产
        1.2.5 木霉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1.2.6 木霉对植物促生作用的研究现状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1.1 供试黄瓜种子
        2.1.2 供试黄瓜土壤
        2.1.3 供试培养基
        2.1.4 供试菌株
    2.2 木霉菌孢子悬液的制备
        2.2.1 棘孢木霉525 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悬浮液制备
    2.3 试验方法
        2.3.1 试验设计
        2.3.2 试验过程
        2.3.3 测定指标与方法
    2.4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棘孢木霉525 对黄瓜幼苗形态指标的影响
        3.1.1 棘孢木霉525 对黄瓜幼苗株高的影响
        3.1.2 棘孢木霉525 对黄瓜幼苗主根长的影响
        3.1.3 棘孢木霉525 对黄瓜幼苗茎粗的影响
        3.1.4 棘孢木霉525 对黄瓜幼苗根体积的影响
        3.1.5 棘孢木霉525 对黄瓜幼苗叶面积的影响
    3.2 棘孢木霉525 对黄瓜幼苗物质积累量指标的影响
        3.2.1 棘孢木霉525 对黄瓜幼苗地上部鲜重的影响
        3.2.2 棘孢木霉525 对黄瓜幼苗地下部鲜重的影响
        3.2.3 棘孢木霉525 对黄瓜幼苗地上部干重的影响
        3.2.4 棘孢木霉525 对黄瓜幼苗地下部干重的影响
    3.3 棘孢木霉525 对黄瓜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3.3.1 棘孢木霉525 对黄瓜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3.2 棘孢木霉525 对黄瓜幼苗根系活力的影响
        3.3.3 棘孢木霉525 对黄瓜幼苗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3.3.4 棘孢木霉525 对黄瓜幼苗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3.3.5 棘孢木霉525 对黄瓜幼苗蔗糖含量的影响
        3.3.6 棘孢木霉525 对黄瓜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3.3.7 棘孢木霉525 对黄瓜幼苗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3.4 棘孢木霉525 对黄瓜幼苗抗逆性指标的影响
        3.4.1 棘孢木霉525 对黄瓜幼苗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3.4.2 棘孢木霉525 对黄瓜幼苗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3.4.3 棘孢木霉525 对黄瓜幼苗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4.4 棘孢木霉525 对黄瓜幼苗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3.4.5 棘孢木霉525 对黄瓜幼苗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4.6 棘孢木霉525 对黄瓜幼苗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4.7 棘孢木霉525 对黄瓜幼苗质膜透性的影响
        3.4.8 棘孢木霉525 对黄瓜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3.5 棘孢木霉525 对黄瓜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5.1 棘孢木霉525 对黄瓜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3.5.2 棘孢木霉525 对黄瓜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3.5.3 棘孢木霉525 对黄瓜土壤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3.5.4 棘孢木霉525 对黄瓜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3.6 棘孢木霉525 土壤中木霉菌菌落数量
        3.6.1 棘孢木霉525 对土壤中木霉菌菌落数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木霉对植物形态建成和物质积累的影响
    4.2 木霉对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4.3 木霉对植物抗逆性指标的影响
    4.4 木霉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4.5 木霉制剂对土壤木霉菌落数量的影响
5 结论
    5.1 木霉对黄瓜幼苗形态建成的影响
    5.2 木霉对黄瓜幼苗物质积累的影响
    5.3 木霉对黄瓜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5.4 木霉对黄瓜幼苗抗逆性指标的影响
    5.5 木霉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5.6 木霉制剂对土壤木霉菌落数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木霉菌厚垣孢子水分散粒剂的研制及田间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造粒配方的优化
        1.2.1 离心时间的确定
        1.2.2 不同载体造粒效果
        1.2.3 不同助剂配方对制剂崩解性以及菌含量的影响
        1.2.4 粘结剂与底料比例的优化
    1.3 造粒工艺集成
        1.3.1 湿法造粒工艺
        1.3.2 摇摆湿法造粒工艺
    1.4 制剂分析、测定方法
        1.4.1 菌含量测定
        1.4.2 水分的测定
        1.4.3 pH的测定
        1.4.4 润湿时间的测定
        1.4.5 悬浮率的测定
        1.4.6 湿筛试验
        1.4.7 分散性
        1.4.8 持久起泡性的测定
        1.4.9 崩解性的测定
        1.4.1 0 热贮稳定性的测定
    1.5 木霉菌T4厚垣孢子水分散粒剂防治番茄灰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造粒配方优化
        2.1.1 离心时间的确定
        2.1.2 不同载体造粒效果
        2.1.3 不同保护剂对制剂崩解性以及菌含量的影响
        2.1.4 粘结剂与底料比例的优化
    2.2 摇摆湿法造粒工艺
    2.3 木霉菌水分散粒剂特性的检测与分析
    2.4 木霉菌T4厚垣孢子水分散粒剂的番茄灰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3 讨论

四、影响木霉菌厚垣孢子产生因素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绿色木霉孢子的高密度发酵及其对植物生长的调控研究[D]. 隋永辉. 齐鲁工业大学, 2021(10)
  • [2]绿木霉菌GV29-8厚垣孢子形成分子机制研究[D]. 彭新红.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
  • [3]棘孢木霉防治黄瓜枯萎病的土壤微生态研究[D]. 梁瑶.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9)
  • [4]哈茨木霉厚垣孢子对豌豆产量形成的生理机制研究[D]. 宿畅.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10)
  • [5]木霉菌内生病毒鉴定及生物学功能研究[D]. 王荣群.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9)
  • [6]马铃薯黄萎病生防复合菌菌剂的研制[D]. 何霜霜.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6)
  • [7]防控南方根结线虫的木霉菌肥研制[D]. 王海明.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8)
  • [8]2种木霉对黄瓜幼苗抗氧化系统及枯萎病防效的影响[D]. 高长敏.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0(09)
  • [9]棘孢木霉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对黄瓜幼苗促生作用及生理机制的研究[D]. 王依纯.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0(09)
  • [10]木霉菌厚垣孢子水分散粒剂的研制及田间应用效果[J]. 裴文亮,王伟.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0(02)

标签:;  ;  ;  ;  ;  

影响木霉厚孢子产生的因素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