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豆营养品质分析与筛选

中国大豆营养品质分析与筛选

一、中国大豆营养品质的分析与筛选(论文文献综述)

李杰,张姣锦,杨红玲,汪攀,朱传忠,孙云章[1](2021)在《3种益生菌发酵豆粕的营养品质研究》文中指出试验以前期筛选的乳酸乳球菌17、酿酒酵母菌Sa和短小芽孢杆菌SE5作为菌种,对发酵豆粕进行感官评价和理化性质分析。结果显示,各发酵组豆粕胰蛋白抑制因子几乎全部去除,大豆抗原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降解率均以短小芽孢杆菌SE5发酵最佳,去除率分别为88.83%和58.03%;各发酵组活菌数量呈指数级增加,粗蛋白质、酸溶蛋白、大豆肽和粗蛋白质消化率与发酵前相比均显着提高(P<0.05),其中短小芽孢杆菌SE5发酵豆粕的大豆肽提高了869.83%。研究表明,短小芽孢杆菌SE5发酵豆粕的各项指标效果均较好。

吴迪,刘明,张振宇,党姝[2](2021)在《适宜在黑龙江省种植的饲料油菜品种筛选》文中提出为选育适合黑龙江省种植的饲料油菜品种,试验以8个饲料油菜品种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生态区进行适应性鉴定。结果表明,通过熟期鉴定,8个油菜品种可分为快生型、中生型和慢生型。快生型品种数量少,叶片小、茎秆纤细、开花早、营养生长期短、物质积累量低,粗蛋白等营养成分含量低、纤维含量高,影响饲喂品质;慢生型品种植株矮小、叶片数量少,不利于机械化收获,生长速度慢、养分积累量低,不适合做青饲料;中生型品种植株高度适中,植株叶片宽大数量多,鲜重产量高、品质好,熟期适中,在黑龙江省可以种植2季。研究表明,饲12-38的适应性最好,其次是华油杂62,适合在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种植,而且适宜在盐碱土和连作大豆土壤种植。

宋佳谕,陈宇眺,洪晓富,闫川[3](2021)在《外源芸苔素内酯对不同基因型杂交稻开花期耐热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明确不同基因型杂交稻对高温耐受性的差异及芸苔素内酯(BR)对提高不同类型杂交稻耐热性的作用效果,本研究以杂交籼稻、偏籼型籼粳杂交稻和偏粳型籼粳杂交稻各2个品种为材料,在开花期设置常温、高温和高温下喷施0.15%BR 3种处理,分析其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花粉活力和抗氧化能力等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温导致杂交稻的结实率、单株产量和花粉活力显着下降,其中杂交籼稻耐热系数为0.73,显着高于偏粳型籼粳杂交稻(耐热系数0.47)。而高温下喷施BR可以显着提高水稻结实率、单株产量和花粉活力,杂交籼稻、偏籼型和偏粳型杂交稻恢复系数分别为1.23、1.43和2.00,以偏粳型杂交稻的缓解效果最明显。喷施BR降低了高温处理下不同基因型杂交稻的超氧阴离子含量,并提高了甲基乙二醛酶(GlyⅠ)活性及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含量(GSH),同时改变了抗氧化酶相关基因OsAPX1、OsCATB、OsGPX3和OsGLYI8的表达水平。综上可知,杂交籼稻常温下产量表现低于籼粳杂交稻,但具有较强耐热性,高温下喷施BR对杂交籼稻产量下降的缓解效果明显低于籼粳杂交稻;籼粳杂交稻尤其是偏粳型,尽管对高温表现敏感,但与BR的相互作用可有效抵御高温胁迫,喷施后产量可接近或达到常温对照水平。本研究结果为提高杂交水稻开花期耐高温能力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邓祝云,曲乐庆,巫永睿,张劲松,王台[4](2021)在《作物品质研究现状与展望》文中研究说明优质作物的产业化有助于破解居民健康膳食的经济不可负担性难题,对保障粮食安全和创造美好生活至关重要.品质性状是受环境影响的、多基因参与的复杂农艺性状,其基础是代谢.作物利用光合产物经过协同有序的初生或次生代谢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类提供能量和多样化的营养物质.目前,已克隆一些营养、食味等品质性状的主效基因,在维生素和花青素等特殊功能物质代谢途径的解析和优质作物设计育种等方面取得了显着进展,但人们对品质性状调控机制的认识有限,尚缺乏品质性状环境变异规律方面的知识.本文重点总结了国内外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品质的研究现状,讨论了品质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我国面临的瓶颈,提出了面向2035年我国作物品质研究的一些思考.

王晓钰,来仪,周曦雯,王永涛[5](2021)在《液氮速冻对菜用大豆品质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带荚菜用大豆为试验原料,采用喷淋式液氮速冻(-40、-60、-80、-100、-120℃)处理方式,以-80℃空气冻结处理作对照,研究了不同冻结方式对菜用大豆品质的影响,以筛选出最佳液氮速冻温度。结果表明:液氮速冻方式显着优于空气冻结处理。随着液氮速冻温度的降低,样品冻结速率逐渐提高,冻结时间由4.40 s(液氮速冻-40℃)降至0.82 s(液氮速冻-120℃),但液氮速冻温度降至-140℃时,样品出现低温断裂现象;液氮速冻处理有利于保持菜用大豆总酚含量、硬度以及咀嚼度;相比于-80℃空气冻结处理,液氮速冻处理更有利于保持样品的色泽,其中,-80℃液氮速冻处理前后样品的总色差为2.03,而-80℃空气冻结处理前后的总色差达到3.01;相比空气冻结处理,液氮速冻处理的样品抗坏血酸含量和感官品质保持更好;随着液氮速冻温度的降低,样品的汁液流失率和总蛋白含量等品质保持更好。因此,菜用大豆液氮速冻的最佳处理温度为-80℃,该条件下样品的品质保持最佳。

田鑫,钟程,罗欢,李雪飘[6](2021)在《两种野生大豆不同生育期光合特性及染色体核型比较》文中指出为获得高光效的野生大豆材料及其最佳的生长条件。以丁扒山(丁豆)与凯里学院(凯豆)两种野生大豆为试材,研究其不同生育期光合特性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丁豆叶绿素含量盛花期和结荚期低于凯豆,丁豆叶绿素含量为结荚期显着高于营养期和盛花期,凯豆叶绿素含量为盛花期和结荚期显着高于营养期。凯豆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蒸腾速率均高于丁豆,凯豆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均为盛花期>结荚期>营养期,丁豆光合速率为盛花期>营养期>结荚期。凯豆结荚期的胞间CO2浓度呈下降趋势,营养期和盛花期的胞间CO2浓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丁豆营养期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其盛花期呈下降趋势,结荚期呈双峰曲线。两种野生大豆蒸腾速率均为结荚期>盛花期>营养期。丁豆LCP为结荚期>盛花期>营养期,LSP和Pmax为盛花期>结荚期>营养期。丁豆核型公式为:2n=24m+12sm+4st,凯豆核型公式为:2n=22m+16sm+2st。凯豆较丁豆光合效能利用率高,且两者光合利用效能均为盛花期>结荚期>营养期,丁豆的染色体为2B型,凯豆为2C型。

吴志医,黄也,黄方,李凯,喻德跃,王慧[7](2022)在《大豆突变体库的低硫耐性鉴定和资源筛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硫元素是维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第四大营养元素。本文旨在探究低硫处理对苗期大豆的影响,筛选耐低硫和低硫敏感的大豆突变体。[方法]以突变体群体为研究材料,在不同硫水平下连续处理大豆幼苗10 d后测量表型,以10个指标为依据评价大豆突变体对低硫的耐性。[结果]与对照相比,各突变体的根长、鲜重根冠比、干重根冠比在缺硫处理下均极显着增加,叶绿素含量、株高、地上部鲜重和干重、根鲜重在缺硫处理下均降低,而根干重略有增加。所有性状均具有较高遗传率,其中以倒2叶(新叶)的叶绿素含量(SPADnew值)的遗传率最高。缺硫改变了部分性状之间的相关程度。基于倒2叶的叶绿素含量和地上部干重筛选了一批与低硫耐性相关的大豆突变体资源。[结论]低硫影响苗期大豆的生长,倒2叶的叶绿素含量和地上部干重可作为苗期大豆对低硫耐性的评价指标,基于这2个指标筛选出表现稳定的6个耐低硫突变体和4个低硫敏感突变体。

王大刚,于国宜,陈圣男,李杰坤,吴倩,胡国玉,黄志平[8](2021)在《大豆症青综合危害因子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近年来大豆症青在黄淮海地区发生较为普遍且呈愈发严重趋势,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大豆症青主要表现为大豆进入成熟期后,部分或全部豆荚未鼓粒或鼓粒不完全,豆荚、叶片和茎秆等一直保持绿色的症状。根据前人报道及调查分析发现,黄淮海地区大豆症青的主要症状类型有无症状整株症青、矮缩症青和部分复合症青3种类型。本文根据不同症状类型分析了导致不同症状大豆症青的危害因子。综合分析认为黄淮海地区大豆症青除部分地区与气候异常或土壤营养失衡有关外,主要是由大豆病毒和虫害协同侵染所致。此外,针对主要危害因子提出大豆症青综合防控技术措施,主要从品种改良、种衣剂拌种、农药化肥优化、土壤改良等方面进行实施。

张蒙冉,侯旭杰,高雅鑫,侯丽真,范蓓,王凤忠,李淑英[9](2021)在《天贝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天贝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盛行于印度尼西亚的真菌型传统发酵豆制品,营养价值丰富,因其高含量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可作为肉类的替代品,深受素食者的喜爱。文章针对天贝的营养品质、功能特性、生产工艺、发酵菌种以及发酵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规律进行系统综述,同时就目前天贝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以期为国内天贝食品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谢显秋[10](2021)在《固氮菌优势组合筛选及其对甘蔗的促生长作用研究》文中提出甘蔗不仅是广西最重要的经济作物,更是我国最重要的糖料作物。在甘蔗生产中大量化肥的施用,严重制约甘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固氮菌能有效促进土壤营养元素的循环转化。大量研究证实,内生固氮菌能定殖于植株根系及体内,并分泌有机酸等物质来活化土壤养分,改善土壤根际微生物群落,促进植物对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进而促进植物的生长。研究内生固氮菌对土壤养分的活化和对甘蔗的促生长作用,对于改善蔗地土壤质量、提高甘蔗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用4株固氮菌DX120E(Klebsiella variicola)、CA1(Bacillus mycoides)、WZS021(Streptomyces chartreusi)以及CN11(Pseudomonas mosselii)进行单一及组合处理蔗地土壤,以固氮模式菌株PAL5为对照,分析各菌株处理对土壤三大主要营养和有机酸含量的影响,并将筛选出的最优组合接种处理甘蔗进行桶栽试验,从对甘蔗的农艺性状、生理特性、土壤营养和酶活及茎叶的代谢组学分析等方面探讨处理菌株对甘蔗的促生长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菌株或组合对土壤养分具有活化作用,菌株处理后土壤的硝态氮、铵态氮、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及有机酸含量均上升,无机磷含量降低,且与空白对照差异性显着,但不同处理间差异性不同。隶属函数法筛选得到三个较优处理,分别是DX120E、CN11+DX120E和CA1+DX120E+WZS021。2.将筛选的三个组合以及PAL5回接两个甘蔗品种B8和ROC22的桶栽试验的结果表明,与未接种菌株的甘蔗相比,处理后两个甘蔗品种的株高、叶绿素含量、锤度及地上地下生物量均有所提高,但不同处理差异不同。两个甘蔗品种的生物量都以DX120E和PAL5处理的效果最好。PAL5处理对品种B8、ROC22的生物量提高效果最为显着,分别比对照提高2.16倍、0.60倍,DX120E处理效果次之,分别提高了1.86倍、0.39倍。接菌处理提高了两个甘蔗品种叶片的氮、糖代谢相关酶的活性,B8甘蔗品种叶片中的硝酸还原酶(NR)活性最高的为PAL5处理,较空白对照CK显着提高40.82%;ROC22品种,DX120E处理的NR活性显着高于对照,比对照提高1.12倍。两个甘蔗品种谷氨酰胺合成酶(GS)、蔗糖合成酶及蔗糖磷酸合成酶(SS,SPS)活性均在处理后60 d时最高。3.桶栽试验不同处理时期,土壤中的硝态氮、氨态氮、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含量增加,土壤酶的活性均显着提高,无机磷含量降低,与空白对照差异性显着,但不同处理间差异性不同。甘蔗品种B8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随着生长期的增加不断提高,品种ROC22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随着生长期的增加呈先升后降变化趋势。随着生长期的增加,两个品种土壤中的氨态氮含量呈先升后降变化趋势,水解氮、有效磷、无机磷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缓效钾含量呈先下降后平稳的趋势。菌株组合处理CA1+DX120E+WZS021对土壤氮磷钾的活化作用显着低于其他两个处理。4.利用LC-MS技术对DX120E接菌处理后的甘蔗茎叶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DX120E接菌处理后甘蔗叶片的差异代谢物种类和含量要高于茎,代谢差异物主要为氨基酸、含氮化合物、有机酸、糖类和碳水化合物等物质。接种DX120E后,甘蔗品种B8茎和叶片中差异代谢物普遍下调,甘蔗品种ROC22茎中差异代谢物普遍上调,叶片中差异代谢物普遍下调。差异代谢物热图分析表明,甘蔗品种B8的茎内有62种代谢物含量有明显差异,叶片中有115种;品种ROC22茎内有53种代谢物含量有明显差异,叶片中有101种。代谢通路富集分析表明,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氨基酸相关代谢通路,接菌后通过影响糖酵解和TCA循环促进了甘蔗的氮代谢和碳代谢。综上分析表明,接种菌株可以改善甘蔗根际土壤环境,促生菌DX120E能影响甘蔗氨基酸代谢通路,促进甘蔗的生长。本研究结果可为不同菌属内生固氮菌在甘蔗稳产增产、化肥减量增效栽培中的应用和揭示内生固氮菌对甘蔗的促生机制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二、中国大豆营养品质的分析与筛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大豆营养品质的分析与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1)3种益生菌发酵豆粕的营养品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益生菌菌株
        1.1.2 培养基
    1.2 试验方法
        1.2.1 发酵种子液的制备
        1.2.2 固体发酵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1.3.1 营养成分
        1.3.2 活菌数的测定
        1.3.3 粗蛋白表观消化率
        1.3.4 大豆抗营养因子含量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酵豆粕感官评价(见图1、表1)
    2.2 益生菌对发酵豆粕中活菌数的影响(见表2)
    2.3 益生菌对发酵大豆抗营养因子含量的影响(见表3)
    2.4 益生菌对发酵豆粕的常规营养成分和粗蛋白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见表4)
    2.5 益生菌对发酵豆粕的酸溶蛋白和大豆肽含量的影响(见表5)
3 讨论
    3.1 益生菌发酵豆粕感官评价
    3.2 益生菌对发酵豆粕抗营养因子含量的影响
    3.3 益生菌对发酵豆粕营养成分及粗蛋白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4 结论

(2)适宜在黑龙江省种植的饲料油菜品种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地点
    1.3 种植方式
    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饲料油菜品种生长发育性状比较
    2.2 不同饲料油菜品种品质性状比较
    2.3 不同饲料油菜品种产量异地鉴定比较
    2.4 不同饲料油菜品种对盐碱土适应性比较
    2.5 不同饲料油菜品种对连作大豆土壤的适应性比较
3 讨论
4 结论

(3)外源芸苔素内酯对不同基因型杂交稻开花期耐热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产量及其构成
        1.3.2 花粉活力
        1.3.3 AsA、GHS含量和GlyⅠ活性测定
        1.3.4 RNA提取和实时荧光定量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及其构成因子
    2.2 高温和激素处理影响花粉活力
    2.3 抗氧化能力及相关基因表达
3 讨论
4 结论

(4)作物品质研究现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淀粉代谢及其相关品质性状
    1.2 储藏蛋白代谢及其相关品质性状
    1.3 脂肪代谢及其相关品质性状
    1.4 微量营养素和特殊功能物质
2 未来发展趋势
    2.1 在基因组水平系统理解优质的遗传基础
    2.2 优质高产新品种的分子设计
    2.3 智慧型优质新品种的分子设计
    2.4 功能型和专用型优质新品种的分子设计
3 我国面临的瓶颈与对策
    3.1 加强优质种质资源的挖掘
    3.2 拓宽品质性状研究
    3.3 挖掘和创制优质性状基因的优异等位变异
    3.4 研发优质分子设计育种技术体系
4 面向2035年的战略布局
    4.1 作物种质资源研究
    4.2 优质性状的分子模块和分子网络研究
    4.3 品质性状响应环境变化的分子机制研究
    4.4 营养物质与特殊功能成分积累的代谢通路解析

(5)液氮速冻对菜用大豆品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设备
        1.1.1 原料及预处理
        1.1.2 仪器与设备
    1.2 试验方法
    1.3 品质指标测定
        1.3.1 汁液流失率
        1.3.2 色泽
        1.3.3 叶绿素a含量
        1.3.4 总酚含量
        1.3.5 抗坏血酸含量
        1.3.6 总蛋白质含量
        1.3.7 质构分析
        1.3.8 感官评价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液氮速冻温度对菜用大豆冻结速率的影响
    2.2 液氮速冻温度对菜用大豆汁液流失率的影响
    2.3 液氮速冻温度对菜用大豆色泽的影响
    2.4 液氮速冻温度对菜用大豆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
    2.5 液氮速冻温度对菜用大豆总酚含量的影响
    2.6 液氮速冻温度对菜用大豆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
    2.7 液氮速冻温度对菜用大豆总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2.8 液氮速冻温度对菜用大豆质构的影响
    2.9 液氮速冻温度对菜用大豆感官评价的影响
3 结论

(6)两种野生大豆不同生育期光合特性及染色体核型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
        1.2.2 各生育期光合特性测定
        1.2.3 光响应曲线的测定方法
        1.2.4 根尖染色体处理
        1.2.5 数据分析及图片制作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时期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2.2 光合速率日变化
    2.3 气孔导度日变化
    2.4 胞间CO2浓度日变化
    2.5 蒸腾速率日变化
    2.6 光响应曲线
3 讨论与结论

(7)大豆突变体库的低硫耐性鉴定和资源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指标及测定方法
        1.3.1 SPAD的测定
        1.3.2 株高和根长的测定
        1.3.3 生物量的测定
    1.4 数据分析
    1.5 优异突变资源筛选
2 结果与分析
    2.1 低硫对大豆苗期性状的影响
    2.2 低硫改变苗期大豆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
    2.3 优异突变体的筛选
3 讨论
    3.1 大豆低硫耐性的筛选指标
    3.2 缺硫重塑植物的株型

(8)大豆症青综合危害因子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大豆症青的主要类型
2 大豆症青的主要危害因子
    2.1 虫害
    2.2 病毒
    2.3 气候异常
    2.4 营养失衡
    2.5 其它因子
3 讨论与展望
    3.1 加强抗/耐症青大豆新品种的选育
    3.2 利用种衣剂拌种,合理喷施农药
    3.3 改良土壤结构,优化栽培技术

(9)天贝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天贝的营养品质与功能特性
2 天贝生产工艺
    2.1 传统自然发酵
    2.2 工业接菌发酵
3 天贝生产菌种
    3.1 少孢根霉
    3.2 米根霉
4 天贝发酵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规律
    4.1 蛋白质的变化
    4.2 脂肪的变化
    4.3 异黄酮的修饰改性
    4.4 溶栓激酶的产生
    4.5 抗营养因子的消除
5 结语与展望

(10)固氮菌优势组合筛选及其对甘蔗的促生长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表
1.前言
    1.1 甘蔗生产中化肥的施用
    1.2 植物内生固氮菌
    1.3 植物内生固氮菌的研究进展
        1.3.1 内生固氮菌的分离、鉴定
        1.3.2 内生固氮菌促生作用及土壤活化作用
        1.3.3 内生固氮菌回接甘蔗的研究
    1.4 植物代谢组学发展和应用
    1.5 微生物菌肥前景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2.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菌株
        2.1.2 供试土壤
        2.1.3 种植材料
        2.1.4 代谢组学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2.1 供试菌株组合
        2.2.2 桶栽试验
    2.3 试验方法
        2.3.1 供试菌株的活化与制备
        2.3.2 菌株组合对土壤的处理
        2.3.3 甘蔗种植及接菌处理
        2.3.4 土壤养分含量的测定
        2.3.5 有机酸含量的测定
        2.3.6 甘蔗农艺性状测定
        2.3.7 甘蔗氮、糖代谢相关酶活测定
        2.3.8 土壤酶活性测定方法
        2.3.9 代谢物样品提取方法
        2.3.10 样品色谱质谱采集条件
        2.3.11 数据分析处理
3.结果与分析
    3.1 较优促生菌株组合的筛选
        3.1.1 不同接菌处理对土壤氮素的影响
        3.1.2 不同处理对土壤磷素的影响
        3.1.3 不同处理对土壤钾素的影响
        3.1.4 不同处理对土壤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3.1.5 不同处理对土壤养分和有机酸影响的隶属函数分析
    3.2 菌株对甘蔗生长和代谢相关酶活的影响
        3.2.1 不同接菌处理对甘蔗株高的影响
        3.2.2 不同接菌处理对甘蔗茎径的影响
        3.2.3 不同接菌处理对甘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2.4 不同接菌处理对甘蔗生物量的影响
        3.2.5 不同接菌处理对甘蔗锤度的影响
        3.2.6 不同接菌处理对甘蔗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3.2.7 不同接菌处理对甘蔗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3.2.8 不同接菌处理对甘蔗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2.9 不同接菌处理对甘蔗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3.3 桶栽试验接菌处理对甘蔗土壤养分、土壤酶活的影响
        3.3.1 不同接菌处理对甘蔗土壤氮素的影响
        3.3.2 不同接菌处理对甘蔗土壤磷素的影响
        3.3.3 不同接菌处理对甘蔗土壤钾素的影响
        3.3.4 不同接菌处理对甘蔗土壤酶活的影响
    3.4 DX120E处理甘蔗茎叶代谢组学分析
        3.4.1 甘蔗茎的代谢组学分析
        3.4.1.1 茎样品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3.4.1.2 茎代谢物主成分分析
        3.4.1.3 茎差异代谢物筛选
        3.4.1.4 接菌处理后茎差异代谢物功能分类
        3.4.1.5 茎差异代谢物聚类热图分析
        3.4.1.6 茎差异代谢物KEGG富集分析
        3.4.2 甘蔗叶片的代谢组学分析
        3.4.2.1 叶样品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3.4.2.2 叶代谢物主成分分析
        3.4.2.3 叶差异代谢物筛选
        3.4.2.4 接菌处理后叶片差异代谢物功能分类
        3.4.2.5 叶片差异代谢物聚类热图分析
        3.4.2.6 叶片差异代谢物KEGG富集分析
4.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接种固氮菌对甘蔗的生长和代谢相关酶活的影响
        4.1.2 接种固氮菌对甘蔗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的影响
        4.1.3 接种DX120E菌株对甘蔗茎叶代谢物的影响
        4.1.4 接种固氮菌对甘蔗的促生长作用分析
    4.2 结论
    4.3 论文创新点
    4.4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四、中国大豆营养品质的分析与筛选(论文参考文献)

  • [1]3种益生菌发酵豆粕的营养品质研究[J]. 李杰,张姣锦,杨红玲,汪攀,朱传忠,孙云章. 饲料研究, 2021
  • [2]适宜在黑龙江省种植的饲料油菜品种筛选[J]. 吴迪,刘明,张振宇,党姝. 饲料研究, 2021(20)
  • [3]外源芸苔素内酯对不同基因型杂交稻开花期耐热性的影响[J]. 宋佳谕,陈宇眺,洪晓富,闫川. 核农学报, 2021(12)
  • [4]作物品质研究现状与展望[J]. 邓祝云,曲乐庆,巫永睿,张劲松,王台.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21(10)
  • [5]液氮速冻对菜用大豆品质的影响研究[J]. 王晓钰,来仪,周曦雯,王永涛. 中国果菜, 2021(10)
  • [6]两种野生大豆不同生育期光合特性及染色体核型比较[J]. 田鑫,钟程,罗欢,李雪飘.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 [7]大豆突变体库的低硫耐性鉴定和资源筛选[J]. 吴志医,黄也,黄方,李凯,喻德跃,王慧.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22
  • [8]大豆症青综合危害因子的研究进展[J]. 王大刚,于国宜,陈圣男,李杰坤,吴倩,胡国玉,黄志平. 大豆科学, 2021(05)
  • [9]天贝研究进展[J]. 张蒙冉,侯旭杰,高雅鑫,侯丽真,范蓓,王凤忠,李淑英. 食品科技, 2021(08)
  • [10]固氮菌优势组合筛选及其对甘蔗的促生长作用研究[D]. 谢显秋. 广西大学, 2021(12)

标签:;  ;  ;  ;  ;  

中国大豆营养品质分析与筛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