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中不可数名词复数形式的一些用法

英语中不可数名词复数形式的一些用法

一、英语不可数名词复数形式的一些用法(论文文献综述)

杨烈祥[1](2019)在《量词短语的生成类型学研究》文中提出依据数量结构是否使用量词,语言可分为量词型语言和非量词型语言两类(Greenberg 1963)。本项研究在生成语法框架内,以合并和最简合并、分布形态学和句法语图等为基本理论背景,以汉语等量词型语言中的量词及数量短语(或称量词短语)等为研究对象,系统地探讨量词的句法属性,解构数量短语的内部结构,刻画数量结构语图,探讨相关结构的句法生成和语义解读等问题。自马建忠(1898/1998)提出“记数之别称”以来,汉语量词及量词短语一直是汉语研究的重点之一。早期相关研究集中在量词分类,历时演变,语法化,以及量词配搭和语义解读等,取得了诸多成果,加深了量词和数量结构的本质认识,但依然有诸多争议的问题。本项研究在分析现有研究的优势和缺陷的基础上,在新的理论框架下解释部分有争议的问题。量词与名词的可数性或不可数性密不可分。本研究提出量词是数词的句法要求,但数量短语中量词的选择受名词语义影响。名词的可数或不可数性等语法属性不能脱离具体的句法构建过程,先前各种解释模式实际对应于句法构建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依据“一路句法”或“单引擎假设”,本文提出,进入句法运算前,名词等传统意义的实词语类是没有携带任何语法特征的词根。名词在句法构建过程中逐步获得各种语法特征,相应获得数量和定指等不同解读。量词分类一直是各研究争议的重点之一。本研究接受量词分为个体量度和度量词两类的假设(Cheng&Sybesma 1998,1999),并作为本研究的零假设。个体量词已经失去了基本语义而成为独立的功能词,度量词虽然承担了量词的基本功能,但依然保留了部分语义。本研究提出,个体量词才是量词型语言的形态特征,而度量词具有跨语言特征。个体量词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不为名词所指称的实体输入新的信息内容,也不为整个短语结构输入新的语义内容,属于分析判断。度量词反映了事物的偶然属性,其作用是在句法构建过程中创立度量单位,属于综合判断,本质上是假量词或半词项功能词。个体量词和度量词有部分相同的句法形式,但两者并不完全相同,由度量词构成的结构是部分结构或假部分结构。量词型语言中的名词短语是否投射为DP一直是生成语法研究中的重点。本研究认为,量词语言中的数量短语同样投射为DP,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提出,在D和N之间有话题和焦点等结构。除焦点外,话题结构以及高位和低位修饰语都是等都是通过外合并在原位生成,不同句法位置形容词或关系从句对应于不同的句法插槽,具有不同的语义解读,高位和低位修饰语之间也不存在转换关系,从而可以刻画出详细的语图。在分析复杂数量短语结构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附加语不附加”,附加语是在原位生成,有其特定的句法插槽,从而可以更精细地刻画句子的内部结构和细微的语义差异。自Greenberg(1963)以来,研究普遍认为量词和复数标记不兼容,有复数标记的语言就没有量词,有量词的语言则没有复数标记。本研究(第六章)提出,–们不是复数标记,而是集合标记。–们的定指解读源于DP结构的DFin,基于–们的呼语特征,本文提出–们结构包含了saP投射,–们结构的包含和非包含集合解读实际源于saP中不同人称与–们之间的一致关系。这一方案不仅解释了–们的不同解读的来源,而且为研究其它句法结构提供了方法论借鉴。量词重叠一直被认为是汉语中的复数表达机制。量词重叠不太可能是单纯的音系重叠,也不可能是单数或复数表达机制。本项研究提出,量词重叠在句法构建过程中有两种生成机制,分别指向NumP和QuantP的中心语,从而导致多量和量化两种解读,这也可以进一步解释“一”和“都”的分布限制。

吴越[2](2019)在《现代汉语代词及相关形式的指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在类型学理论指导下讨论汉语及方言(主要以吴语瑞安话为例)代词(与相关形式)的指称问题。第二、三章讨论指示词及相关形式的指称。第二章以普通话为对象,明确区分指示词短语整体的语用功能和指示成分所指对象的语义解读,根据指示词短语中量词的不同种类,依次讨论不同的指示词短语,认为它们都允许所指对象语义上无指。此时,指示词短语仍允许为“定指”且指示词短语内部容纳具“个体化”功能的量词,体现汉语是语用优先型语言,也显示汉语个体指—类指、有指—无指是密切相关、彼此交叉的平行概念。量词能对实体和特征进行个体化。第三章描写瑞安话的定指“量名”(并与粤语比较)、定指“两量名”及“一量名”结构(并与普通话比较)的功能,分析方言间句法自由度和语用因素制约情况差异。第四、五章讨论疑问词的指称问题。第四章以普通话指人疑问代词为例,以“是”字疑问句为环境,考察“什么人、谁、哪一个人”的指称特征:“什么人”用于类指,有属性和指称用法;“哪(一)个人”用于个体,只有指称用法;“谁”用于类指和个体,有属性和指称用法。“是”字句中,句法位置并不“决定”而仅“影响”疑问代词的指称。起决定作用的是疑问代词本身的指称解读。第五章主要考察任指疑问代词的指称。普通话任指疑问代词的指称很大程度上受强制同现的量化成分“都”影响,“都”的核心功能是根据语域内的信息明确客观对象的“数目准确性”,这更多地是语用性的。吴语任指疑问代词的指称解读更严格地受句法条件的整体制约。第六、七章讨论人称代词及相关形式的指称。第六章讨论普通话“人称代词+们”的指称,提出普通话“人称代词+们”表达受语用因素制约的集体(关联)范畴,瑞安话“俫”可能是更严格的集体标记。这虽然在“人称代词+俫”中不明显,但“普通指人名词+俫”“专名+俫”等都是更严格地受整体句法条件制约的实指集体。第七章以人称代词作领有者的领属结构为例,指出一些方言的领属范畴可能“寄生”了指称范畴,由不同的领属标记区别被领有者的实指性。第八章为结论。本文的基本结论是:①汉语的类指—个体指、有指—无指是彼此密切相关、相互交叉的两对平行概念而非上下位概念;②汉语中唯一成熟的范畴是个体指,标记是量词;③方言中可能已形成较不成熟的实指范畴,以“寄生”方式存在;④通过指称系统整体考察,发现:普通话是更典型的语用优先型语言,吴语更受整体句法条件制约,句法自由度低、语用制约影响较小。

田延明[3](2012)在《语言离散—连续图式表征认知模式研究》文中认为本文把图式理论与认知语言学的范畴化理论相结合来构建语言多个维度中存在的离散-连续图式表征认知模式。以往的关于语法规则的研究要么停留在语法规则的表面,强调语言的形式化的操作,要么只是聚焦于交际者的心智空间,抽象地论证语言的心智加工过程,没有充分挖掘语言形式表征背后存在的认知理据。本文在图式理论和范畴化理论的指导下,探究语言各个维度存在的离散-连续认知表征现象,识解语言连续变化表征背后的认知理据,最后构建了语言离散-连续图式表征认知模式,为多维度对语言进行认知识解提供了可操作的认知模式。应用图式理论研究语言的最大优势在于,图式可以为我们解读语言各个维度存在的离散和连续现象做出合理和有效的解读。图式是人类对过去经验的积极组织、反复的反应就会形成图式、图式是相互作用的认知结构。图式具有重复性、可激活性、层次性、网络性、动态更新性、具象到抽象的级阶性。图式具有预测、推理、选择、计划提取和组织记忆的功能。由此可见,图式是我们有效解读语言形式和意义关系的平台。范畴是概念单位;范畴表征的是一系列对我们来说有意义的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类似的体验。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的发展关涉我们理解现实世界的认知过程。我们对于一些关于现实世界的信息处理的第一步就是努力将其归入不同的范畴,然后用语言来反映这一事实。范畴化就是指语言范畴得以建立的认知过程。范畴由成员组成,是灵活的,其边界是模糊的,有些成员比其他成员更具有典型性,故称其为原型。语言范畴是由典型成员向非典型成员过渡的连续统。有证据表明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使我们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对事物进行范畴化。范畴是概念群组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形成等级关系、整体部分关系、框架和认知域。隐喻和转喻是一种互补认知思维方式,通过隐喻和转喻使得语言范畴的延展成为可能。以上所述的图式和范畴化的理念成为了本研究的指导思想。本文的基本理论假设如下:·语言离散-连续图式模式是基于以下认知操作机制建立起来的:识解(观察框架、信息表征的精密阶、视角、交际信息的主-客体性级阶、事件情景阶段的心理扫描、静-动场景扫描、突显);语言编码者心智空间的建构、语言解码者的心智空间推定。·离散-连续图式认知模式是我们进行语言解码和编码的重要认知模式。离散和连续图式认知方式具有互补性,既要把握语言图式的相对离散性,又要认清图式成员特征发展的连续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对语言有一个完整的认知。·离散-连续图式认知机制在语言中有多维度的表征。这使得语言学习者能够以一种辩证客观的态度来审视语言,探索语言的奥秘。探究语言系统的规律只靠语言自身是难以诠释清楚的。我们必须在现实世界和人的认知方式中来挖掘认知模式产生的根源。·语言的语法是基于用法的,因为语法为言者呈现某一场景提供了多样化的结构选择。在语言教学中既要明确划分语言各维度范畴之间的界限,即把握语言图式的离散性,找到语言中的规化内容,又要以连续的观点探究边缘成员的特点以及非范畴化现象,为探究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的理据打下坚实的基础。主要发现:·提出了语言离散-连续图式认知模式。这一认知模式对于我们学习和探究语言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弥补以往语言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不足。在语言的每个维度都构建了可供语言学习者选择的原型语言图式,也会构建边缘图式。并识解其存在的认知理据。·培养语言学习者的语言离散-连续图式认知意识。没有对这一认知模式的深刻认知,就是当前外语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不用连续的观点来观察、研究语言,我们将无法解读语言各个维度存在的大量的异化的、非常规现象。更无法解读语言范畴连续性存在的合理性。·建立语言各个维度范畴动态演变的连续统。这可以使语言学习者以语言离散-连续认知模式为参照点,理解和分析语言中的大量的规化和异化的现象,为语言的理解和输出找到合理的认知理据。让语言学习者把握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的理据关系。从而克服语言教学中重形式轻内容,重表现轻能力的弊端。·厘清语言范畴内部要素间以及语言各个维度间的关系。以表征事体的名词和表征事体关系的动词为中心,分别建立了名词的指称、数化和属性表征的连续统,同时又以表征事体关系的动词与表征事体的名词之间的互动关系,建立了事件、体、时态、情态和语气表征的连续统。名词语言范畴连续统和动词语言范畴连续统的互动,为语言实现情景表征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本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提炼大量的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并形成自己系统性的反思。·通过教学中的个案研究发现学生解码和编码阶段出现的语言认知问题,分析问题形成的动因;通过归纳总结自己的反思和对语言的认知规律思考。·借鉴认知心理学的会聚性证明法来观察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加工心理机制,其核心是输入和输出之间发生的内部心理过程。·用自我内省法探究第二语言习得的认知心理机制是十分有效的。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人员和广大外语教师来说,回顾自己学习英语的亲身体验和对学习过程的深刻体会,有助于重新认识英语学习的过程。通过对照他人的经验及有关理论,可以对第二语言习得的认知模式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由此可见,识解是语言信息加工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语言为交际者建构心理空间和信息之间的关联。我们一方面要明确概念范畴与语言范畴之间的对应关系,另一方面又要洞察语言范畴连续性。只有这样才能以语言离散-连续图式表征模式解读语言,语言的语法表征了母语交际者全部的母语词汇范畴知识和语法结构知识。现实、认知和语言三要素是交织在一起的。任何一个要素的解读都离不开另外两个要素的支撑。

李枝炫[4](2019)在《现代汉韩语数量表达对比研究》文中提出汉语是典型的“S+V+0”语言,而韩语则是“S+0+V”类型语言,二者在语序等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但它们同时都属于量词性语言。传统的观点认为,量词和复数标记互相排斥、不能共现。因此,有量词的语言通常没有复数标记,而有复数标记的语言通常没有量词。但汉、韩语稍显特殊,它们既具有丰富的量词,又有复数标记“们”和“暑(Deul)”。这种现象无形中增加了汉、韩语数量表达方面相关研究的难度。本文立足于汉、韩语数量短语及复数标记,对各形式的构成要素,即名词、数词、量词以及表复数含义的“们”和“(?)(Deul)”进行对比,从而能探讨汉、韩语之间的异同点及相关问题。本文主要包括如下五个部分。绪论。简要地介绍了汉韩语的数词系统和数量短语分类,对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进行了阐述说明。汉、韩语名词的可数性研究。分别从“每”和“(?)(Mada)”对名词进行修饰的情况、复数标记“们”和“(?)(Deul)”与名词搭配使用的情况,以及“数词”修饰名词的情况三方面展开研究。汉、韩语的量词系统的定义及分类。分别对汉、韩语量词系统展开探究并对比分析,再对汉语中的两种量词短语和韩语中的两种量词短语进行研究,并尝试区分在各语种下、两种两词短语的异同之处。汉、韩语数量短语的分类及研究。分别对汉语数词和韩语数词与名词组合时的使用情况进行论述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韩语中两种数词系统分别讨论并进行对比研究。结语。结语部分对本研究加以概括,并对本文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陈述。

庄萍[5](2010)在《基于语料库的名词单复数失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利用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结合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对中国英语学习者作文里英语名词单复数失误的现象进行了研究,发现:1)学习者的母语干扰是造成名词单复数失误的主要原因;2)中国学习者名词单复数失误最多的是名词复数形式使用不足;3)名词单复数失误与学习者英语水平相关主要表现在:低水平学习者使用失误的名词多数为常用的简单的名词,水平较高的学习者使用失误的名词多数是较复杂的抽象或物质名词。并探讨了基于语料库的研究对英语教学所带来的启示。

何伟,马宸[6](2020)在《从名词的数量范畴看汉英语言的生态性》文中指出本文从生态语言学视角审视汉语和英语名词数量范畴的表征形式,目的是探究两种语言的内在生态性。本文发现:汉语不强调名词本身的"数",而普遍借用量词表征数量意义,凸显了一切事物皆可被量化的特点,是易于度量和计量的语言。英语名词具有可数与不可数特征,其使用区分为单数和复数,表明英语将某些事物可数而某些事物数之不尽的概念根植于使用者的思维。这些差异反映了汉语对事物数量的表征形式较具生态性。

陈中毅[7](2009)在《英语中名词的可数性》文中研究指明可数性除了指被计数的可能性外,还可以指可数语义或用法,以及可数名词。可数名词就是那些最基本语义为可数用法的名词,并且在这个语义下可以被枚举和复数化。可数性与复数性分属语义和句法领域,且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结合语义和句法两根轴线,英语中的名词可以分成四组,其中可数名词一组,不可数名词三组,一些传统意义上的可数名词如clothes,scissors,cattle,audience等被重新划分为不可数名词。

郝天乐[8](2014)在《初中英语写作语法错误分析及其对写作教学的启示》文中研究指明英语写作是英语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之一。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写作一直是排在听力、口语、阅读三项语言技能之后,因此,英语写作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写作能力却是学习者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反映,所以英语写作变得越来越重要。英语写作中的错误一直是错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搜集到的相关文献资料分析来看,国内所做有关写作错误的实证研究多是以高校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等中、高级英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而以初中生等初级英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则较少。就这些针对初中生英语写作错误的研究而言,它们的研究视角也只是从初中生某一年级作文中出现的错误入手,然后进行统计、分类等研究,而本文将尝试对初中三个年级英语作文中出现的各种错误进行归类,并进行纵向比较分析,就各年级学生的英语作文中涉及名词单复数所犯的错误进行纵向比较,重点分析,从这一视角撰写论文将是本文的创新之处。本文以错误分析理论、中介语理论为基础,回顾不同时期、不同学派对错误的不同观点及错误的分类。在理论的基础上,对河南省新乡市佘家乡第二初级中学初一、初二、初三年级2013年冬季第一学期英语期末考试试卷的最后一道试题——书面表达,三个年级各98篇英语作文文本进行数据分析,对初一作文中的578个语法错误,初二作文文本中的556个语法错误,初三英语作文文本中的646个语法错误进行分类,并就分析产生这些错误的原因,旨在对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有所启示。研究结果表明,初中学生英语写作出现的语法错误主要分为全局性错误、局部性错误。其中,局部性错误数量远超过全局性错误。产生错误的主要原因是语际干扰和语内干扰。语际干扰主要包括母语的负迁移所造成的。语内干扰主要受目的语干扰,表现过度概括,规则限制无知,规则非完整应用和概念假设。其他原…还包括某些环境因素和缺乏练习。最后,笔者在以上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和学生学习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马红喜[9](2014)在《汉英名词数范畴表现形式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数范畴是人类语言的基本范畴之一,名词作为表人、事物、抽象概念等名称,具有数的概念及范畴,不同的语言类型名词表数形式不同,如英语名词分为单复数,复数名词通过单数名词的屈折变化而来;而汉语除了“们”等少数复数形式标记外,名词的数普遍借助量词表达。除了“们”和量词,汉语名词的数还有多种表现形式,本文立足于现代汉英名词数的表达形式,对比两种语言名词数范畴的异同,并对其差异进行原因分析,为汉英翻译、二语习得和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参考。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六个部分:第一章,绪论。首先介绍选题的缘由,界定本文的研究对象、目的、目标等;其次介绍本文研究的方法和内容。第二章,汉英名词数范畴研究回顾。首先对名词的定义及分类进行阐明;其次对范畴和数范畴的定义进行介绍;再对英语名词数范畴的研究进行回顾;并从有无数范畴说的角度对汉语名词数范畴研究进行回顾;从汉英量词对比角度和标记理论对比角度两个方面回顾前人对汉英名词数范畴对比研究的成果。第三章,汉英名词数范畴表现形式描述。分为两大部分:英语名词数范畴表现形式描述和汉语名词数范畴表现形式描述,着重并尽可能全面地描述汉语名词数范畴的表现形式。英语名词分为可数和不可数名词描述其数范畴;汉语从量词、“们”、名词复数专有的表现方式、以及借助形容词、动词、副词表现名词数等角度描述其数范畴,为对比奠定基础。第四章,汉英名词数范畴表现形式对比分析。从英语名词复数标记“s”与汉语名词复数标记“们”的对比,汉英数量结构表达异同的对比,汉英名词数范畴整体性特征对比三大方面对汉英名词数范畴进行对比,尤其分析二者的差异性。第五章,汉英名词数范畴表现形式差异原因分析。从汉英文字的差异,汉英语言类型差异,汉英民族思维差异三大部分分析汉英名词数范畴差异的原因。第六章、结语。首先对本文内容进行概括并得出基本结论;其次指出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和本研究的意义,最后指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党晖[10](2017)在《梅里丘克形态学思想引介与诠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梅里丘克语言学研究的终极目的就是实现机器翻译,“意思?文本”理论就是他实现这一目标的理论基础。“意思?文本”模式模仿人类言语行为过程,完成从意思到文本的双向转换。梅里丘克将转换过程分为语音、形态、句法、语义四个层级,每两个层级间的转换由相应的理论支持,其语言学研究因此涵盖了语言学的各个方面,包括形态学、句法学和语义学。梅里丘克形态学研究吸收了符号学思想,将形态学研究对象聚焦到形态符号上,他认为,形态符号是包括所指(形态意义)、能指(形态手段)和组配关系的三元一体结构。梅里丘克在形态符号意义研究方面,首先将语法意义与传统词汇意义进行了区隔,然后根据语法意义对语言不同层级的影响,将其划分为语义层语法意义和句法层语法意义。他从陈述事实和语言事实角度对语义层语法意义进行了分类研究,以句法角色为出发点进行了句法层语法意义研究。梅里丘克从泛语言视角进行了形态符号手段研究,选取了全球一百多种自然语言作为研究语料,将形态手段分为实体手段与操作手段,提出了形态手段内的层级关系。梅里丘克形态符号组配关系研究依然保持着泛语言特色,他提出了适用于所有自然语言的22种形态组配关系特征,其中包括5种普遍特征和5种形态手段专属特征,以及12种词类专属特征。本文在对梅里丘克形态学思想引介与诠释的基础上,重点阐释了梅里丘克形态意义思想,以事实与参与者为参照系重点分析了形态语法构形意义。尝试以梅里丘克形态学理论视角对汉语语料进行分析,不但验证了梅里丘克形态学理论的普适性,也为汉语形态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英语不可数名词复数形式的一些用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英语不可数名词复数形式的一些用法(论文提纲范文)

(1)量词短语的生成类型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列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和意义
    1.2 理论背景和基本假设
    1.3 主要研究问题
    1.4 研究方法
    1.5 全文结构
第二章 量词和数量短语的研究综述
    2.1 引言
    2.2 量词研究
    2.3 数量短语的生成语法研究
        2.3.1 量词统一假设
        2.3.2 量词双分假设
    2.4 小结
第三章 名词的可数性和不可数性
    3.1 引言
    3.2 名词可数和不可数解释模式
        3.2.1 语义语法化模式
        3.2.2 词汇特征双分模式
        3.2.3 普遍句法模式
    3.3 小结
第四章 个体量词和度量词
    4.1 引言
    4.2 个体量词和度量词的哲学思考
        4.2.1 本质属性和偶然属性
        4.2.2 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
    4.3 个体量词和度量词的句法差异
        4.3.1 个体量词和度量词的异质
        4.3.2 个体量词和度量词的句法同质
    4.4 量词的句法和语义要求
        4.4.1 语义要求
        4.4.2 句法要求
    4.5 度量短语
        4.5.1 部分结构和假部分结构
        4.5.2 部分和假部分结构共享句法结构
        4.5.3 部分和假部分结构分享句法结构
        4.5.4 汉语度量结构
    4.6 小结
第五章 数量短语的内部语图结构
    5.1 引言
    5.2 数量短语的语法属性
        5.2.1 普遍DP假说
        5.2.2 量词型语言中的DP
    5.3 数量短语内部句法成分和语图结构
        5.3.1 句法语图
        5.3.2 数量短语内部焦点和话题
    5.4 数量短语内部结构的生成方式
        5.4.1 话题结构的生成研究
        5.4.2 DP内部话题移位生成
        5.4.3 DP内部话题原位生成
    5.5 复杂数量短语
        5.5.1 高位和低位修饰语的差异
        5.5.2 修饰语的附加语生成
        5.5.3 de的轻名词性质和修饰语的生成
        5.5.4 修饰语的原位生成
    5.6 小结
第六章 量词与复数标记
    6.1 引言
    6.2 复数标记和复数解读
    6.3 –们的句法属性
        6.3.1 –们是复数标记或集合标记
        6.3.2 –们是复数标记
        6.3.3 –们是集合标记
    6.4 –们的复杂体和解读
        6.4.1 –们的定指解读
        6.4.2 超越φ特征
    6.5 小结
第七章 量词重叠
    7.1 引言
    7.2 重叠的句法形态发生过程
    7.3 量词重叠的句法分布
        7.3.1 量词重叠的形式
        7.3.2 量词重叠的句法限制
    7.4 量词重叠的形态发生
        7.4.1 量词重叠和音系重叠
        7.4.2 量词重叠和单数
        7.4.3 量词重叠和复数标记
    7.5 量词重叠和句法构建
        7.5.1 量词重叠与话题结构
        7.5.2 量词重叠的多量解读和量化解读
    7.6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2)现代汉语代词及相关形式的指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由来与研究目的
    1.2 研究对象和术语定义
        1.2.1 代词:对象范围与术语定义
        1.2.2 指称:术语的选择与定义
    1.3 采用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1.3.1 与具体讨论相关的重要理论内容
        1.3.2 理论支持:语言类型学
        1.3.3 研究方法
    1.4 本文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1.4.1 指示(代)词相关的研究
        1.4.2 疑问(代)词相关的研究
        1.4.3 人称代词相关的研究
2 指示词短语的属性(无指)解读
    2.1 汉语指示词短语的指称特点
    2.2 “指量名”结构中量词种类对指称解读的影响
        2.2.1 “指示词+一般量词+名词”的属性(无指)用法
        2.2.2 “指示词+种类量词+名词”的属性(无指)用法
        2.2.3 “指示词+集体(集合)/不定量词+名词”的属性(无指)用法
    2.3 “这、那”在指示词短语无指解读中的不对称表现
    2.4 本章小结
3 指示词短语和相关形式的指称功能及类型特征
    3.1 吴语定指“量名”结构的指称用法——以瑞安话为例
        3.1.1 两种定指“量名”结构的句法表现差异
        3.1.2 两种定指“量名”结构的语用分工
        3.1.3 量名A式和量名B式的实质
        3.1.4 从瑞安话定指“量名”结构看“量名”结构两种类型的关联
        3.1.5 小结
    3.2 “两量名”结构及相关形式的指称用法与无指用法
        3.2.1 定指用法:准指示词型和准冠词型的分工
        3.2.2 无定用法
        3.2.3 数量(无指)用法
    3.3 定指“量名”“两量名”结构与吴语的类型特点
    3.4 “一量名”结构指称用法(有指用法)和无指用法
        3.4.1 汉语的数量结构
        3.4.2 普通话的“一量名”结构
        3.4.3 瑞安话“一量名”结构:更受制于句法整体制约的指称解读
        3.4.4 小结
    3.5 吴语和普通话指称化标记:句法限制vs.语用制约
    3.6 本章小结
4 疑问代词的指称解读——以指人疑问代词为例
    4.1 “是”字句:讨论疑问代词指称问题的典型环境
    4.2 与指人疑问代词同现的名词性成分的指称解读
        4.2.1 语言中的刚性指称语和“直指指称语”
        4.2.2 与疑问代词共现的名词性成分的指称解读
        4.2.3 小结
    4.3 指人疑问代词的指称解读
        4.3.1 “谁”的指称解读
        4.3.2 “什么人”的指称解读
        4.3.3 “哪(一)个人”的指称特征
        4.3.4 小结
    4.4 指称特征对指人疑问代词与名词性成分同现规则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非疑问用法疑问代词的指称解读
    5.1 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的指称问题的已有研究
        5.1.1 “虚指”解读:需被激活的无定解读
        5.1.2 “任指”解读
    5.2 “都”:影响“无界”任指解读的重要量化成分
        5.2.1 量化和量化成分的类型
        5.2.2 对“都”的已有研究
        5.2.3 对“都”核心功能的再归纳:语用性的功能
        5.2.4 小结
    5.3 瑞安话任指疑问词的指称解读
        5.3.1 瑞安话的两类任指疑问词
        5.3.2 任指疑问词功能的分化手段:瑞安话的两个“都”类量化成分
        5.3.3 瑞安话任指疑问词的指称解读
    5.4 本章小结
6 实现于人称代词的指称范畴及其标记
    6.1 普通话“们、(一)些”及与名词性成分(如人称代词)的同现
        6.1.1 普通话的“们”
        6.1.2 普通话的“一些”及其与人称代词的同现
    6.2 “人称代词+们”的搭配及其对“们”的影响:汉语史的证据
        6.2.1 人称代词之后:“们”最早出现的句法位置
        6.2.2 人称代词对“们”指称功能的影响
    6.3 方言中的“们”及其相类成分
        6.3.1 加在人称代词后的标记
        6.3.2 瑞安话的“俫”
    6.4 本章小结
7 人称代词作领有者的领属结构及其寄生指称功能
    7.1 领属关系的不同类型
        7.1.1 瑞安话的五种领属语义
        7.1.2 领属语义与核心名词私有化等级的对应关系
    7.2 瑞安话的四种主要领属结构
        7.2.1 以“个”为领属标记的结构
        7.2.2 以“拉”为领属标记的结构
        7.2.3 “Pr(人称代词)+Pd”直接并置的结构
        7.2.4 小结
        7.2.5 指量结构作领属标记
    7.3 非无标领属标记对指称解读的影响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本文的主要结论
        8.1.1 “个体—类”及“指称—属性”的交叉关系与汉语事实
        8.1.2 “定指—不定指”“实指—非实指”范畴化程度的跨方言差异
        8.1.3 汉语指称概念范畴化差异反映的方言类型差异
    8.2 本文的创新点、不足及尚待研究的问题
        8.2.1 创新点
        8.2.2 不足及尚待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A 瑞安话指示词表
    B 瑞安话疑问代词调查表(原表设计:盛益民)
        B.a 疑问用法
        B.b 非疑问用法
    C 瑞安话人称代词表
    D 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3)语言离散—连续图式表征认知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主要假设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论文结构框架
第2章 本研究的理论框架
    2.1 图式概念的发展历史
    2.2 图式的特征
    2.3 图式与语言解码之间的关系
    2.4 图式与语言解码失误
    2.5 图式的差异性
    2.6 思维与语言图式表征
        2.6.1 语言图式认知模式研究的哲学基础及方法论
        2.6.2 范畴化与图式表征级阶性
        2.6.3 非范畴化与非典型图式
        2.6.4 思维与语言图式表征运行机制
        2.6.5 词的分类标准
        2.6.6 意义的提取方式
        2.6.7 语义研究范式
        2.6.8 语言结构中的突显关系
        2.6.9 语言单位的组合关系
第3章 离散-连续图式在词汇维度表征中的认知研究
    3.1 音义理据性研究的理论基础
    3.2 认知音位学的基本观点
    3.3 元音音位与语义表征
    3.4 辅音音位与语义表征
    3.5 语言图式与词汇认知表征
        3.5.1 词汇象征单位的语义解读参数
        3.5.2 语言象征单位的自治性与依附性
        3.5.3 语言象征单位的语义压制与整合
        3.5.4 词、意义与概念表征关系
        3.5.5 英语词类通转的认知动因
        3.5.6 英语词汇语素序列图式认知模型构建
        3.5.7 隐-转喻认知机制与词汇语义延展
第4章 离散-连续图式与名词范畴认知表征
    4.1 事物范畴化与名词范畴图式表征
        4.1.1 事物属性与名词表征
        4.1.2 区分物体与物质的核心标准
        4.1.3 物体与物质的语言表征认知识解
        4.1.4 “物体-物质”互动认知连续统表征
    4.2 事物宏观背景信息的指称表征认知研究
        4.2.1 指称、指称物和指称表达的界定
        4.2.2 指称的类型
    4.3 事物量化的离散-连续图式表征认知研究
        4.3.1 量化的分类
        4.3.2 集合量化
        4.3.3 级阶量化
        4.3.4 集合量词和级阶量词的序列关系
    4.4 离散-连续图式与事物属性认知表征
        4.4.1 限定语和修饰语的界定
        4.4.2 限定和非限定修饰语
        4.4.3 限定的类型
    4.5 前置修饰语的离散-连续统序列表征
    4.6 形容词和分词前后置及其语义表征
    4.7 谓语形容词与属性分配
    4.8 事体关系的限定:所属表达短语和介词短语表征
    4.9 事体情景的限定:关系小句表征
第5章 离散-连续图式与动词情景表征认知研究
    5.1 动词体范畴的事件情景类型表征
        5.1.1 情景和基本体范畴类型
        5.1.2 完成型事件和正在完成活动
        5.1.3 有界和无界活动
        5.1.4 实现性和集聚性活动
        5.1.5 行为和重复性活动
        5.1.6 状态的类型
        5.1.7 英语动词时态符号表征认知识解
    5.2 动词时范畴的认知研究
        5.2.1 时间和时态
        5.2.2 一般现在时的离散-连续图式表征
        5.2.3 一般过去时的离散-连续图式表征
        5.2.4 现在完成时:衔接过去与现在的时态
        5.2.5 过去完成时:事件时间序列关系图式表征
        5.2.6 将来情景的离散-连续图式表征
    5.3 情态认知表征研究
        5.3.1 情态的界定
        5.3.2 情态的表达方式
        5.3.3 强制情态
        5.3.4 赋予能力情态
        5.3.5 英语情态动词的否定图式表达
第6章 离连-续散图式与句子认知表征
    6.1 英语动词义值研究:构式意义
    6.2 事件图式与参与角色
        6.2.1 存在图式
        6.2.2 发生图式
        6.2.3 行为图式
        6.2.4 体验图式
        6.2.5 归属图式
        6.2.6 运动图式
        6.2.7 迁移图式
    6.3 句子多维结构图式中的动词义价
        6.3.1 零义价动词图式
        6.3.2 单义价动词图式
        6.3.3 双义价动词图式
        6.3.4 三义价动词图式
        6.3.5 动词义价整合图式研究与句法教学
    6.4 动词核心句式衍生机制研究
        6.4.1 核心句式的衍生的认知动因
        6.4.2 原型句嬗变类型
        6.4.3 独立与非独立句的互补呈现
        6.4.4 焦点位移与句式转化
        6.4.5 英语句式嬗变动因
        6.4.6 英语句式嬗变的认知机制
    小结
第7章 语言图式表征认知模式构建与外语教学
    7.1 语言离散-连续图式表征与词汇教学
    7.2 语言离散-连续图式表征与构式教学
    7.3 语言离散-连续图式表征与时体教学
    7.4 语言离散-连续图式表征与情态教学
    7.5 语言-离散连续图式表征认知模式建构与识解
第8章 结论
    8.1 本研究的主要内涵陈述及研究结论
    8.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8.3 本研究的实践价值
    8.4 本研究的不足及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4)现代汉韩语数量表达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
2 汉韩语名词的可数性
    2.1 汉语名词的不可数性
        2.1.1 添加复数标记“们”的情况
        2.1.2 量词与复数标记词搭配上的相斥作用
        2.1.3 数词修饰的情况
        2.1.4 添加词缀“每”的情况
        2.1.5 量化词与可数和不可数名词搭配时异同分析
    2.2 韩语名词的可数性
        2.2.1 量词与复数标记词搭配上的相斥作用
        2.2.2 添加复数标记“(?)(deul)”的情况
        2.2.3 数词修饰的情况
        2.2.4 添加词缀“每(?)”的情况
        2.2.5 量化词与可数和不可数名词搭配时异同分析
    2.3 本章总结
3 汉韩语的量词短语
    3.1 汉韩语量词系统比较
        3.1.1 汉语的量词系统
        3.1.2 韩语的量词系统
    3.2 汉语中两种量词短语
        3.2.1 “数量名”结构和“数量的名”结构
        3.2.2 “数量的名”结构
    3.3 韩语的两种量词短语
        3.3.1 “名数量”结构
        3.3.2 “数量的名”结构
        3.3.3 比较“名数量”和“数量的名”
    3.3 本章总结
4 汉韩语数词和名词的组合
    4.1 汉语数量短语中“名+数”和“数+名”结构
        4.1.1 汉语数词系统
    4.2 韩语数量短语中“名+数”和“数+名”结构
        4.2.1 韩语数词系统
        4.2.2 “名数”结构
        4.2.3 “数名”结构
        4.2.4 “名+数”与“数+名”的对比分析
    4.3 本章总结
5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5)基于语料库的名词单复数失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数据
    1.2 数据检索与失误类型
    1.3 研究问题
2 研究结果
    2.1 三组学习者np5和np6总的失误情况
    2.2 标准化处理后的五类失误情况
    2.3 五类失误的组内分布情况
3 讨论
    3.1 学习者英语水平与名词单复数失误
    3.2 语际错误 (interlingual errors) :母语负迁移
    3.3 语内错误 (intralingual errors) :目标语知识贫乏
4 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5 结语

(6)从名词的数量范畴看汉英语言的生态性(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数范畴”及“数量范畴”界定
2. 汉英名词数量范畴表征形式对比
    2.1 量词/表量名词
    2.2 复数标记
3. 汉英名词数量范畴表征形式的生态性对比
4. 结语

(7)英语中名词的可数性(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可数性及可数名词
三、可数名词与复数
四、英语名词的分类
五、结语

(8)初中英语写作语法错误分析及其对写作教学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英语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的写作目标和语法目标
        1.1.2 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写作的现状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论文的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错误概念的界定
    2.2 错误的分类
    2.3 初中生英语写作语法错误的界定
    2.4 名词错误类型
        2.4.1 初中生的名词错误类型
        2.4.1.1 初中生各年级的名词错误
    2.5 理论基础
        2.5.1 错误分析理论
        2.5.1.1 理论阐释
        2.5.1.2 错误分析的步骤
        2.5.1.3 对错误分析的认识
        2.5.2 中介语理论
    2.6 国内外对错误分析及英语写作错误的研究现状
        2.6.1 国外错误分析及英语写作错误研究状况
        2.6.1.1 国外错误分析的研究状况
        2.6.1.2 国外英语写作错误的研究状况
        2.6.2 国内错误分析及英语写作错误研究状况
        2.6.2.1 国内错误分析的研究状况
        2.6.2.2 国内英语写作错误的研究状况
第3章 研究方法与过程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过程:数据收集与分析
        3.3.1 学生作文中错误的查找
        3.3.2 学生英语作文中错误的归类
第4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4.1 初中学生英语写作中的语法错误比率与总体分类比率
        4.1.1 局部性错误
        4.1.1.1 动词使用方面的错误
        4.1.1.2 名词使用方面的错误
        4.1.1.3 冠词使用方面的错误
        4.1.1.4 介词使用方面的错误
        4.1.1.5 代词使用方面的错误
        4.1.1.6 形容词和副词使用方面的错误
        4.1.1.7 不同学年的名词单复数错误的纵向分析
        4.1.2 全局性错误
    4.2 初中学生英语写作中语法错误原因的分析
        4.2.1 语际错误——母语迁移
        4.2.2 语内错误——目的语干扰
        4.2.2.1 对规则的过度概括
        4.2.2.2 规则限制无知
        4.2.2.3 规则非完整应用
        4.2.2.4 概念假设
        4.2.3 其他原因
第5章 结语
    5.1 对教学的启示
    5.2 本研究的展望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致谢

(9)汉英名词数范畴表现形式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
2 汉英名词数范畴研究回顾
    2.1 名词的定义及其分类
    2.2 范畴及数范畴的定义
    2.3 英语名词数范畴研究回顾
    2.4 汉语名词数范畴研究回顾
        2.4.1 汉语名词无数范畴说
        2.4.2 汉语名词有数范畴说
    2.5 汉英名词数范畴对比研究回顾
        2.5.1 汉英量词对比角度研究
        2.5.2 标记理论对比角度研究
    2.6 小结
3 汉英名词数范畴表现形式描述
    3.1 英语名词数范畴表现形式
        3.1.1 英语可数名词数范畴表现形式
        3.1.2 英语不可数名词数范畴表现形式
    3.2 汉语名词数范畴表现形式
        3.2.1 借助量词表达名词的单复数意义
        3.2.2 借助“们”表达名词的复数意义
        3.2.3 一些名词复数专有的表现方式
        3.2.4 借助形容词、动词、副词以及另外的名词表达名词的数
        3.2.5 通过文中同指成分、语境及常识等判断名词的数
        3.2.6 名词数的模糊情况
    3.3 小结
4 汉英名词数范畴表现形式对比分析
    4.1 英语复数标记“s”与汉语复数标记“们”的对比
        4.1.1 “s”不是英语的基本单位“word”,“们”是汉语的基本单位“字”
        4.1.2 “s”和“们”在词汇、句法及语用层面的对比
        4.1.3 “s”和“们”在强制性方面的对比
    4.2 汉英数量结构表达异同的对比
        4.2.1 汉英数量结构对比
        4.2.2 汉英量词词汇系统对比
        4.2.3 汉英数量名结构中语义核心对比
        4.2.4 汉英数词和量词关系及位置对比
        4.2.5 汉英量词的特点对比
    4.3 汉英名词数范畴整体性对比
        4.3.1 -s 体现英语名词数范畴特征,量词体现汉语名词数范畴特征
        4.3.2 英语名词数通过形态表现,汉语名词数借助其他语汇表现
        4.3.3 英语名词数范畴表现形式相对单一,汉语数范畴表现形式多样
        4.3.4 英语名词数概念明显并精确,汉语名词数概念相对隐性并模糊
        4.3.5 英语名词数与谓词数具有一致性,汉语名词数与谓词无关
    4.4 小结
5 汉英名词数范畴表现形式差异原因分析
    5.1 汉英文字类型差异对汉英数范畴的影响
    5.2 汉英语言类型差异对汉英数范畴的影响
    5.3 汉英民族思维差异对汉英数范畴的影响
        5.3.1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5.3.2 汉语民族的悟性思维与英语民族的理性思维
        5.3.3 汉语民族的整体型思维和英语民族的分析型思维
        5.3.4 汉语民族的环性思维和英语民族的线性思维
    5.4 小结
6 结语
    6.1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结论
    6.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6.3 本研究的意义
    6.4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 2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课题目录

(10)梅里丘克形态学思想引介与诠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
    二、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三、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四、创新之处
    五、论文结构
第一章 梅里丘克“意思?文本”理论概说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历史及现状
        一、“意思?文本”理论的形成
        二、俄罗斯“意思?文本”理论研究
        三、西方“意思?文本”理论研究
        四、国内“意思?文本”理论研究
    第二节 梅里丘克“意思?文本”模式解析
        一、“意思?文本”模式界定
        二、“意思?文本”模式受限功能性
        三、“意思?文本”模式动态性
        四、“意思?文本”模式形式化
        五、“意思?文本”模式整合性
    第三节 “意思?文本”理论与形态符号观
        一、梅里丘克形态符号观
        二、形态符号的能指与所指
        三、形态符号的组配关系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形态符号语言意义研究
    第一节 语言意义体系
        一、词汇意义与语法意义对立
        二、语义意义与句法意义对立
        三、形态意义与非形态意义对立
        四、梅里丘克的语言意义分类
    第二节 形态语法意义阐释
        一、形态语法意义内涵界定
        二、形态语法意义标记性阐释
        三、无标记成分共时性阐释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形态构形意义研究
    第一节 构形意义与构词意义
        一、构形意义与构形位
        二、构词意义与构词位
    第二节 语义构形意义研究
        一、语义构形意义中的事实与参与者
        二、表达构形意义的语义信息类型
        三、表达时间空间坐标的范畴
        四、表达数量的范畴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形态符号手段与组配关系研究
    第一节 形态手段研究
        一、形态手段的基本类型
        二、形态手段层级关系
        三、无意义形态操作
    第二节 形态组配特征研究
        一、组配特征取值
        二、组配特征与形态范畴
        三、组配特征的随意性
        四、组配特征作用域及作用方式
    第三节 组配特征类型
        一、组配关系普遍特征
        二、组配关系形态手段专属特征
        三、组配关系词类专属特征
        四、组配关系特殊特征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术语对照表
附录二 术语索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四、英语不可数名词复数形式的一些用法(论文参考文献)

  • [1]量词短语的生成类型学研究[D]. 杨烈祥. 湖南大学, 2019(01)
  • [2]现代汉语代词及相关形式的指称研究[D]. 吴越. 浙江大学, 2019(01)
  • [3]语言离散—连续图式表征认知模式研究[D]. 田延明.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01)
  • [4]现代汉韩语数量表达对比研究[D]. 李枝炫. 浙江大学, 2019(01)
  • [5]基于语料库的名词单复数失误研究[J]. 庄萍.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10(05)
  • [6]从名词的数量范畴看汉英语言的生态性[J]. 何伟,马宸. 外语研究, 2020(01)
  • [7]英语中名词的可数性[J]. 陈中毅. 韶关学院学报, 2009(08)
  • [8]初中英语写作语法错误分析及其对写作教学的启示[D]. 郝天乐. 上海师范大学, 2014(01)
  • [9]汉英名词数范畴表现形式对比研究[D]. 马红喜. 湖北师范学院, 2014(03)
  • [10]梅里丘克形态学思想引介与诠释[D]. 党晖. 黑龙江大学, 2017(05)

标签:;  ;  ;  ;  ;  

英语中不可数名词复数形式的一些用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