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作则,以“声音”引领

以身作则,以“声音”引领

一、以身作则与以“声”作则(论文文献综述)

王钦蓉[1](2021)在《研究生导师道德领导力的基本结构与主要表现》文中研究表明

王晶[2](2021)在《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研究 ——以黑龙江省部分高校为例》文中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阶段。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中的佼佼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状况不仅影响个人的成长成才,更事关我国的现代化强国建设,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要不断加大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力度,坚持提升责任认知与推动责任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引导其自觉肩负起时代所赋予的历史重任。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证调查的方法找出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路径。本文共由四章构成,第一章绪论,主要阐明选题背景与意义、分析研究现状、介绍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二章阐述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核心概念,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古代以及中共历代领导人的角度论述培育的理论依据,并以培育时代新人、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以及实现新时代主要目标为出发点阐明培育的现实依据。第三章以问卷的形式调查、发现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第四章结合问卷分析结果,从大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层面探索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路径。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新时代大学生应坚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念,并自觉在实际行动中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成长为勇于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贡献青春力量。

董文静[3](2020)在《儒家人文精神融入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儒家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无可替代的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儒家优秀传统文化也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儒家人文精神强调“以人为本”的人本价值观念,追求“君子”的优秀人格,一生不断完善自身的修养,这些文化精髓对当今的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建设中的问题具有极大地修正与指导借鉴意义。高校体育教师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是高校教育往前发展的重要力量。2019年12月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突出强调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再次突出强调“立德树人”是当前教育改革中的重点目标与要求,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加强落实包含高校体育教师在内的高校教师师德水平建设。师德的建设更应扎根于传统优秀文化,汲取精华。因此,将传统儒家人文精神的精华融入到高校体育教师的师德建设当中去,是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是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呼应,更是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发展的重要一步。本研究综合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归纳法等研究方法,从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建设中的师德失范现象以及人文精神缺失现象入手分析,通过阐述儒家人文精神对于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修正指导作用,旨在探讨儒家人文精神融入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路径,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当前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建设中存在敬业意识薄弱、自我提升意识不强、育人意识不强等失范现象以及人文精神缺失,这不仅损害了高校体育教师的群体形象,更阻碍了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表明了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建设亟待加强。2.儒家人文精神融入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建设,有利于高校体育教师师德水平的提升,有助于继承与传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新时代师德师风的建设,也进一步推动了传统文化传承的发展战略,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3.儒家以人为本、仁爱、博学、笃志、终身学习、尊师重教、诚信、忧患责任意识、义利观等人文精神可为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建设提供有效的文化元素支持。4.以“君子”人格为指导,依据义利关系、安贫乐道、仁礼并重、自省自克、经世致用等原则,构建的高校体育教师师德规范指标体系由7个一级指标以及66个二级指标构成,该体系可为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师的师德建设提供有效的方法支撑。5.以“德治”思想为指导,建立一个既包含“德性”又包含“德行”在内的高校体育教师师德评价指标体系,由6个一级评价指标以及45个二级评价指标构成,可为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师的师德评价提供参考。6.基于儒家人文精神提出的弘扬“人本”精神,重塑教育理念、重视“义利”精神,提升个人品质、坚定“笃行”精神,力求精业博学、坚定“乐道”精神,提升敬业意识、遵循“师道”精神,发挥榜样作用等举措,可为提升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建设水平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7.可通过加强政策保障、健全教育法律法规、增大师资培训资金投入、完善师德考核制度、依法实施社会舆论管控等方式保障基于儒家人文精神的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落实。

张雪琴[4](2020)在《参与学生社团对大学生领导力的影响调查 ——以上海四所高校为例》文中认为大学生领导力的发展与培养,是当前领导力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和发展不仅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而且对大学生个人素质的提升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社团活动是大学生课堂学习之外的主要校园生活方式,研究参与社团对大学生领导力提升的影响,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本研究将参与学生社团划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参与动机、类型、方式和参与强度;把大学生领导力分为以身作则、共启愿景、挑战现状、使众人行和激励人心5个维度,文中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对上海市四所高校所进行的抽样调查。本研究以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先对44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在校大学生参与社团现状和大学生领导力发展水平,分析了参与社团四个方面对大学生领导力的影响作用,然后对三名指导教师、三名社团干部和三名普通成员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了大学生在参与社团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强化大学生社团参与来提升大学生领导力的对策和建议。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领导力发展水平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在人口学变量上,性别和专业不同的大学生领导力差异不显着。而在年级、政治面貌、学生干部经历和实习兼职经历上呈显着差异,高年级大学生、党员、有学生干部经历和实习兼职经历大学生领导力明显较高。在社团参与对大学生领导力的影响上,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与大学生领导力存在相关性,且差异显着,参与社团的大学生比没有参与社团的学生其领导力程度更高;不同参与社团动机对大学生领导力影响存在差异,有良好动机的大学生比动机不良的大学生其领导力程度更高;不同参与社团类型对大学生领导力有影响,但差异不显着;不同参与社团方式对大学生领导力影响存在差异,从大学生领导力均值上看,社团干部的领导力高于普通社员;从社团参与强度上来看,社团参与时长对大学生领导力的影响呈显着差异,呈正相关,参与社团个数为2个时大学生领导力得分最高。社团参与频率对大学生领导力中以身作则、共启愿景、使众人行和激励人心四个维度的影响呈显着差异。根据上述调查分析结果,笔者为社团发展提出若干建议,首先,学校应该加强社团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动机,促进其能力全面发展。其次,优化社团结构,促进领导力科学提升。然后,建立社团发展激励机制,增强角色训练,保障领导力提升。最后,加强社团内涵建设,提高社团参与强度,促进大学生领导力持续提升。

王黎[5](2019)在《家庭资本对高校本科生领导力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校学生领导力培育作为大学人才素质培养的重要内涵,不仅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现实需求。根据家庭资本理论,大学生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家庭资本不均等带来的影响,这种影响使得不同家庭资本背景的学生在领导特质与领导行为上表现出差异。本文旨在研究家庭资本对高校本科生领导力产生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提升本科生的领导力,有效弥补家庭资本给学生领导力带来的差异。本文结合社会学与教育学两方面的内容,以领导力理论、家庭资本理论为支撑,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针对N市三所本科院校学生的领导力进行调查。研究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对研究的缘由、内容及方法等进行详细阐述,为研究奠定基本框架;第二部分是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首先是对结合国内外文献对大学生领导力的研究进行概述,其次是对相关概念进行厘定,最后对家庭资本与学生领导力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为后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实证研究设计,主要包括问卷编制、问卷的信度与效度以及被试者的基本信息,是研究能否进行的重要依据;第四部分是家庭资本与高校本科生的多维度分析,分别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差异性分析以及回归分析,旨在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解当前本科生领导力现状,通过差异性分析获得不同家庭资本背景学生领导力存在的差异性,应用回归分析研究家庭资本对学生领导力产生的具体作用关系,为后续研究提供关键支撑;第五部分是对研究的总结与展望,主要包括本文的研究结论、原因分析、研究建议以及展望与不足四个方面内容,是本研究的根本所在。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高校本科生的家庭资本与领导力各变量间存在显着性差异,家庭资本各要素对学生领导特质与领导行为起到了不同程度的包含消极与积极的作用。一方面,领导特质体现了学生的领导力素质,家庭资本对学生的领导特质具有显着作用。调查表明,除了母亲的行政级别外,家庭资本越充裕,学生的外部参与领导特质总体水平越高。另一方面,领导行为是学生在领导力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家庭资本对学生的领导行为具有显着作用。调查表明,家庭资本越充裕,高校学生在共享愿景、使众人行以及激励人心领导行为上表现更加优异;而家庭资本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在以身作则与挑战现状的领导行为上也显着优于其他学生。在实证研究结果基础上,本文认为不同家庭资本背景的高校学生领导力形成差异主要是由社会分层与学生自主性造成的。弥补家庭资本给高校学生领导力带来的差异,需要从政府、高校、学生三方面着手,政府应致力于缩小家庭资本的差异,重视教育的积累延续作用,均衡教育资源的分配;高校应重视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切实关注家庭资本弱势学生领导力的培养;而学生自身应正确认识领导力,注重领导力素质的培养。

李亚楠[6](2017)在《过客之花—李健吾剧作论》文中认为作为批评家的李健吾,其"印象式批评"给他带来了很多赞誉;作为学者的李健吾,他对法国文学的研究引人瞩目;作为作家的李健吾,他的创作总体还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相对于他的小说、散文创作,戏剧创作在时间上几乎贯穿他的一生,数量上更是远多于前者,因而研究李健吾剧作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征对作家李健吾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思想上,李健吾剧作中的"人性"内涵为历来的研究者所称道,实则这层内涵之外,其戏剧文本隐含了 "老大中国"与"少年中国"的叙述模式,这一模式背后蕴涵着李健吾国民性批判的思想;在创作风格上,李健吾的剧作往往被认为是"浪漫的",结合李健吾剧作的思想内涵和他的经历来看,其剧作更是"现实的",表现为李健吾对祖国忧患的现实关怀以及其对艺术普遍性追求的理想;在艺术上,李健吾的剧作语言极具特色,开场戏富有动作性,但在戏剧结构上有所欠缺。李健吾的剧作在当时赢得了极大的声誉,但在短暂的声誉后更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寂寞,这与时代的要求、李健吾的思想和艺术追求不无关系,李健吾剧作本身也存在冲突性不足、浮泛的问题。李健吾的剧作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而对其剧作归于寂寞的原因这一问题的思考和探究也就更具有意义。

赵强[7](2016)在《既要“声行”也要“身行”》文中指出鲁迅以犀利的杂文被人们称作"匕首和投枪",他那"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英雄气概更是被人们视作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不仅文章出众,更能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地将他主张的、呐喊的、倡导的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即革命斗争中。如果孤立起来看,以"声"作则与以"身"作则,是两种不同的字面意思;如果联系起来看,两者又是相互联系的关系。我们可以把以"声"作则和以"身"作则视为"疾书以后"的"袖手

肖国进[8](2015)在《哲学新探(校园版)》文中提出序:《哲学新探》,围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展开探讨,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等从学术上和理论上进行了深化认识。《哲学新探》有五大新点:1、理顺了"物"与"心"的关系;2、析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决定因素和根本原理;3、创建了哲学的质量辩证法和质量辩证体系;4、澄清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原有的模糊成分;5、析出了社会生活的自然

杨民[9](2015)在《“以心作则”的校长管理之道》文中研究表明探索现代学校的教育管理方法,以身作则,是校长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说起基本素质,其实这些在动物世界就可以感受到。群狮里,头狮是第一个与外敌搏斗的;马群的头马是负责警戒的;羊群里,头羊是第一个寻找草地的。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动物世界还是人类社会,当你受到整个群体的信任和

刘明福,王忠远[10](2014)在《习近平民族复兴大战略——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的体会》文中研究表明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人物。时势造英雄,英雄人物总是从时代风云中脱颖而出。英雄创时代,在时代的潮头,总是挺立着指点江山、运筹帷幄的英雄。古今中外人类历史上威武雄壮的伟大时代,无一不是大众与伟人同声合唱,时势与英雄交相辉映。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型政治家。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政治家的领导力和创新力,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一个没有杰出政治家的国家,难以有声有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缺乏大政治家的大国,难以在全球出类拔萃。建设创新型国家,首先需要创新型

二、以身作则与以“声”作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身作则与以“声”作则(论文提纲范文)

(2)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研究 ——以黑龙江省部分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内容、方法、创新之处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注释
第二章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相关理论概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社会责任感
        (二)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三)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
    二、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责任的理论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责任思想
        (三)中共历代领导人关于青年社会责任的论述
    三、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现实依据
        (一)培育时代新人的需要
        (二)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需要
        (三)实现新时代主要目标的需要
    注释
第三章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调查问卷
        (一)调查问卷设计
        (二)调查问卷样本分布
        (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现状分析——以黑龙江省部分高校为例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取得的成效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存在的问题
    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高校培育机制有待完善
        (二)部分大学生自我认知不足
        (三)家庭培育理念存在偏差
        (四)社会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
第四章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路径探析
    一、创新培育方法,增强高校育人实效
        (一)榜样示范法,强化教师示范影响力
        (二)文化熏陶法,提高校园文化感染力
        (三)实践锻炼法,发挥实践教学引导力
    二、激发主体能动性,发挥大学生自我培育作用
        (一)明确角色定位,勇担时代重任
        (二)注重朋辈教育,促进学生群体间良性互动
    三、发挥家庭正能量,加大家庭培育力度
        (一)转变教育方式,提高社会责任认知
        (二)坚持以身作则,激发社会责任情感
        (三)创设责任情境,践行社会责任行为
    四、优化社会环境,营造良好培育氛围
        (一)加强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空间环境
        (二)建立社会责任制度,构建培育保障体系
        (三)注重典型宣传,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注释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儒家人文精神融入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儒家人文精神
        1.3.2 高校体育教师
        1.3.3 高校体育教师师德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研究现状
        2.1.1 国内对体育教师师德的研究现状
        2.1.2 国内对高校体育教师师德的研究现状
        2.1.3 国内对儒家人文精神的研究现状
        2.1.4 国内对儒家文化融入体育道德的研究现状
        2.1.5 国内对儒家人文精神融入体育的研究现状
    2.2 国外研究现状
        2.2.1 国外关于儒家人文精神的研究现状
        2.2.2 国外关于体育道德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专家访谈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归纳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儒家人文精神融入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4.1.1 儒家思想融入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现状
        4.1.2 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师的师德建设整体现状
        4.1.3 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建设中的问题
        4.1.3.1 原有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乏力
        4.1.3.2 高校体育教师相关法律法规较少
        4.1.3.3 体育教师社会地位不高
        4.1.3.4 政治思想觉悟有提升空间
        4.1.3.5 爱岗敬业意识薄弱
        4.1.3.6 教师自身提升意识淡薄
        4.1.3.7 部分教师责任心缺少
        4.1.3.8 功利主义倾向
        4.1.3.9 育人意识淡薄,忽视德育工作
        4.1.3.10 学术风气不正
        4.1.3.11 部分教师精业博学程度不高
        4.1.3.12 部分教师以身作则意识淡薄
    4.2 儒家人文精神融入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目标与任务
        4.2.1 成就“君子”的理想人格目标
        4.2.2 儒家人文精神融入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任务
        4.2.2.1 体现儒家“人文”精神
        4.2.2.2 突出高校体育教师特点
        4.2.2.3 强化“立德树人”思想
    4.3 儒家人文精神融入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原则
        4.3.1 坚持“安贫乐道”原则,实现师德与自身职业特征相统一
        4.3.2 坚持“仁礼并重”原则,实现师德与社会关系相制约
        4.3.3 坚持“自省自克”原则,实现师德与个人道德品质相统一
        4.3.4 坚持“经世致用”原则,实现师德标准的系统性、可操作性
    4.4 儒家人文精神融入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元素与方式
        4.4.1 儒家人文精神融入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元素
        4.4.1.1 以人为本
        4.4.1.2 忧患、责任、奉献精神
        4.4.1.3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4.4.1.4 自省自克
        4.4.1.5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4.4.1.6 尊师而惮,耆艾而信,知微而论
        4.4.1.7 内诚于心、外信于人
        4.4.1.8 君子义以为上
        4.4.1.9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4.4.1.10 夫子教人,各因其才
        4.4.1.11 有教无类
        4.4.2 儒家人文精神融入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方式
        4.4.2.1 以“君子”人格为指导,构建高校体育教师师德规范指标体系
        4.4.2.2 以“德治”思想为指导,建立高校体育教师师德评价指标体系
    4.5 儒家人文精神融入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措施与保障
        4.5.1 儒家人文精神融入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措施
        4.5.1.1 弘扬“人本”精神,重塑教育理念
        4.5.1.2 重视“义利”精神,提升个人品质
        4.5.1.3 坚定“笃行”精神,力求精业博学
        4.5.1.4 坚定“乐道”精神,提升敬业意识
        4.5.1.5 遵循“师道”精神,发挥榜样作用
        4.5.2 儒家人文精神融入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保障
        4.5.2.1 政府发挥作用,加强政策保障
        4.5.2.2 健全法律法规,加强法制保障
        4.5.2.3 加大培训投入,保障师资质量
        4.5.2.4 完善考核制度,加强学校保障
        4.5.2.5 依法管理舆论,加强社会保障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4)参与学生社团对大学生领导力的影响调查 ——以上海四所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国外的成功经验
        (二)国家人才培养的战略要求
        (三)大学生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
        (四)高校学生社团是开发领导力的有效载体
    二、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目的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高校学生社团
        (二)大学生领导力
    四、研究问题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六、论文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高校社团相关研究
        (一)国外高校社团相关研究
        (二)国内高校社团相关研究
    二、国内外大学生领导力相关研究
        (一)关于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必要性的研究
        (二)关于大学生领导力结构维度的研究
        (三)关于大学生领导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四)关于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现状及发展策略的研究
    三、高校社团和大学生领导力关系相关研究
    四、研究现状述评
第三章 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
        (一)理论框架的构建
        (二)调查问卷的编制
        (三)研究假设
        (四)研究对象
        (五)问卷检验
    二、访谈设计
第四章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样本总体性说明
    二、大学生参与社团状况
        (一)大学生参与社团的动机
        (二)大学生参与社团的类型
        (三)大学生参与社团的方式
        (四)大学生参与社团的强度
    三、大学生领导力发展水平状况
        (一)大学生领导力发展总体水平
        (二)大学生领导力各维度发展水平及差异分析
        (三)个体因素差异性分析
    四、参与学生社团对大学生领导力的影响
        (一)是否参与社团对大学生领导力的影响
        (二)参与社团的动机对大学生领导力的影响
        (三)参与社团的类型对大学生领导力的影响
        (四)参与社团的方式对大学生领导力的影响
        (五)参与社团的强度对大学生领导力的影响
第五章 强化参与社团以提升大学生领导力的对策建议
    一、目前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存在的问题
    二、强化大学生社团参与,有效提升其领导力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家庭资本对高校本科生领导力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问题及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问题
        1.2.3 研究内容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路线
第2章 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研究综述
        2.1.1 国内研究现状
        2.1.2 国外研究现状
        2.1.3 小结
    2.2 概念界定
        2.2.1 领导力
        2.2.2 本科生领导力
    2.3 理论基础
        2.3.1 家庭资本
        2.3.2 领导力理论
第3章 实证研究设计
    3.1 问卷编制
        3.1.1 家庭资本问卷编制
        3.1.2 本科生领导力问卷编制
    3.2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
        3.2.1 问卷的信度
        3.2.2 问卷的效度
    3.3 样本基本信息
        3.3.1 被试者基本情况
        3.3.2 学生领导力组织参与及学习情况
第4章 家庭资本与高校本科生领导力的多维度分析
    4.1 家庭资本与高校本科生领导力的描述性分析
        4.1.1 本科生领导特质描述性统计分析
        4.1.2 本科生领导行为描述性统计结果
    4.2 家庭资本与高校本科生领导力的差异性分析
        4.2.1 家庭经济资本与高校本科生领导力差异性分析
        4.2.2 家庭文化资本与高校本科生领导力差异性分析
        4.2.3 家庭社会资本与高校本科生领导力差异性分析
    4.3 家庭资本与高校本科生领导力的回归分析
        4.3.1 变量操作化
        4.3.2 回归分析结果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不同家庭资本学生领导力差异的原因分析
        5.2.1 社会分层的移置
        5.2.2 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5.3 研究建议
        5.3.1 政府层面
        5.3.2 高校层面
        5.3.3 学生层面
    5.4 研究不足与展望
        5.4.1 研究不足
        5.4.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6)过客之花—李健吾剧作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
    二、李健吾戏剧的研究现状
    三、论文的范畴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李健吾戏剧的思想内涵:老大中国与少年中国
    第一节 "老大中国"
    第二节 "少年中国"
第二章 李健吾戏剧的创作风格:浪漫的与现实的
    第一节 渺微的生存,绮丽的忧患
    第二节 意拟的现实,艺术的真实
第三章 李健吾戏剧的艺术特征
    第一节 本色的语言
    第二节 开场戏
    第三节 戏剧的经济律
第四章 李健吾戏剧的声誉与寂寞
    第一节 李健吾戏剧的声誉
    第二节 李健吾戏剧的寂寞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李健吾创作年表简编
附录2: 李健吾书目简编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哲学新探(校园版)(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哲学的中国概况
    第1节中国的哲学起源与哲学发展
        一、思想文化与哲学
        二、中国的哲学起源
        三、中国的哲学发展
第二章物与心的彼此作用
    第2 节物与心彼此作用的第三性事物
    第3 节物与心彼此作用的多元性
        一、社会事物的形成及横向扩展
        二、社会事物的再处理——纵向延续与纵向升华
        三、事物与意识彼此作用的多元性
    第4 节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哲学误区
第三章质量辩证法
    第5节什么是质量辩证法
        一、事物的质和量
        二、质量辩证法的内涵
    第6 节质 × 量= 能力= 作用= 效应
    第7 节能力+ 机遇= 成功
    第8节质与量的其他联系
        一、质与量决定规律
        二、性质、规律、量都是永恒的
        三、运动公理
        四、质量哲学 (质量辩证法) 的应用
第四章社会的质量关系
    第9节社会质和社会量
    第10 节社会事物的形成
    第11 节社会的质量界限和精神意识的社会地位
第五章意识原理的质量辩证探索
    第12节形成意识的因素
        一、意识素材与意识素质
        二、意识素材 (量) × 意识素质 (质) = 意识功能
    第13 节续探意识素质
        一、意识素质的成因与发展变化
        二、意识素质对于社会事物的作用
    第14节政治意识、习性、科技意识等的来源
        一、两种政治观念
        二、人的习性
        三、科学技术
    第15 节意识功能与实践活动的关系
    第16 节顺应自然
    第17节意识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感知阶段
        二、理解阶段
        三、运用阶段
        四、小结
第六章生产原理的质量辩证探索
    第18 节形成生产的两大因素
    第19节生产利润与科技强度
        一、生产利润=科技价值
        二、科技强度
        三、科技强度与生产利润的关系
    第20 节科技与社会发展
        一、生产之外, 科技作用依然
        二、科技才能强度 (社会质) 的针对性
        三、科技才能的社会意义
第七章价格新探
    第21节价格的成因
        一、价格有两类性质
        二、价格不等于生产费用加平均利润率
        三、价格等于什么
        四、对于消费者, 形成价格的三个因素
        1、需
        2、求
        3、资金
    第22节价格与经济的关系
        一、价格与商品成本
        二、是生产决定价格, 还是价格调动生产
        三、价格调动经商
        四、通过价格调节, 社会经济稳步发展
        五、价格背后的隐患
        六、价格是规律
第八章政治经济新探
    第23节政治与经济的实质及相互关系
        一、政治与经济的实质
        二、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三、政治实体、经济实体、社会实体
        四、政治与经济谁决定谁
        五、政治可不可以消灭
    第24 节政治发展建设的特点
        一、政治发展建设的特点——“求平”
        二、对于“平”的理解
        三、正义与真理
        四、决定社会正义性与真理性的因素
        五、促进政治文明发展的因素与方式
    第25 节经济发展建设的特点
        一、经济发展建设的特点——“求差”
        二、对于“经济差异”的理解
        三、政治建设与经济建设互为前提
    第26 节政治经济小结
第九章社会原理新探
    第27 节社会的三大构件及社会势力
    第28节社会的阶级与阶级结构
        一、阶级
        二、阶级是社会的结构层次
        三、阶级、政治、社会的实质与区别
        四、阶级会不会消灭
    第29节社会的统一
        一、统一的特点
        二、形成统一的凝聚力和压力
        三、统一体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第30 节统一与斗争的关系
        一、用斗争排除不统一因素
        二、斗争与统一相反相成
        三、统一与斗争的决定因素
    第31 节阶级欺压与阶级维护
    第32节社会观念的来源及社会整体素质
        一、社会观念的来源
        二、社会整体素质
    第33 节两种社会观念的性质
    第34 节决定社会的根本因素
        一、对于“社会决定因素”的两个误点
        二、决定社会的根本因素
    第35节看待社会的根本依据
        一、识别社会
        二、和谐的先决条件
        三、强国的底气
    第36节权力的真相及其社会牵扯
        一、“权”的含义
        二、“权力”的含义
        三、权势的来源
第十章社会道德
    第37 节社会生活的自然关系
    第38节道德含义与道德基准
        一、道德的含义
        二、道德的基准
    第39 节道德素质与道德行为
        一、人们生活需要
        二、基因
        三、后天环境
    第40节道德理念与道德规范
        一、道德理念
        二、道德规范
        三、两条道德轨迹
    第41 节道德反思
        一、封建礼教
        二、兼爱
        三、正义
        四、愚民思想
        五、实用主义
        六、忽视道德
第十一章新中国国魂与新中国改革开放
    第42节中国崛起与毛泽东思想
        一、东亚病夫之耻辱
        二、中国的人民民主革命
        三、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特性
        四、毛泽东思想的四个基本点
        五、毛泽东政权的四大政治个性
        六、毛泽东思想是人民事业的指南
    第43 节两套治国的思想传统
    第44 节思想传统的新旧转换
    第45 节生在福中要知福, 好了疮疤勿忘伤
    第46 节新中国国魂
    第47 节哲学误区的误导
        一、什么是哲学误区
        二、哲学误区的误导
    第48 节改革开放——走出哲学误区
    第49 节简论公有经济
    第50 节简论公有素质
    第51 节简论精神支柱
    第52 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分析
        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验和领会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因素及基本关系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原型

(9)“以心作则”的校长管理之道(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以心作则,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标准。
第二,以心作则,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方向。
第三,以心作则,实现校长管理的公平。

(10)习近平民族复兴大战略——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一、习近平时代的特点与挑战
    (一)习近平时代的涵义与特点
        1、习近平时代的内涵和方位
        2、习近平时代,站在经济总量“亚军国家”起点上
        3、习近平时代,创造中国共产党第四个奇迹
        4、习近平时代,打造“新中国3.0”
        5、习近平时代,奋斗“社会主义7.0”
    (二)习近平时代面对的矛盾和挑战
        1、习近平论挑战
        2、六大矛盾
        ①生态矛盾———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②贫富矛盾———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③官民矛盾———如何防止“权力”与“权利”对立
        ④人口矛盾———如何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⑤观念矛盾———如何凝聚社会共识
        ⑥中美矛盾———世界只能有一个冠军
        3、应对挑战———习近平治国大思维
    (三)习近平时代书写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第三份考卷
        1、习近平论“赶考”
        2、中国共产党的三场考试
        3、向历史交出第三份合格答卷
    (四)习近平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
        4、习近平民族复兴战略思想回答和解决的核心问题
        5、习近平民族复兴战略思想的基本框架
        6、习近平民族复兴战略思想的品格特色
二、习近平的兴国目标和战略
    (一)中国梦凝聚中国志———建设“复兴中国”
        1、中国梦与“中国志”
        2、习近平点燃中国梦火炬
        3、中国梦170年漫漫征程
        4、中国梦的具体内涵
        ①中国梦是一个“和谐世界梦”
        ②中国梦是一个“腾飞兴国梦”
        ③中国梦是一个“拼搏强军梦”
        ④中国梦是一个“和平统一梦”
        ⑤中国梦是一个“生态文明梦”
        ⑥中国梦是13亿人民的“幸福人生梦”
        5、中国梦进入“战略冲刺期”
    (二)矢志不移中国道路———建设“特色中国”
        1、中国梦与“中国路”
        2、老路、邪路、特色路,只有特色之路是坦途
        3、“中国道路”是怎样走出来的
        4、从“结合论”、“特色论”到“鞋子论”
        5、“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6、“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三)强军方能卫国———建设“强大中国”
        1、中国梦与“强军梦”
        2、中国必须强军的七个理由
        3、推进“强军梦”为什么要“只争朝夕”
        ①中美进入“战略决赛期”,军事博弈凸现
        ②美国“军事遏制”导致中国“军事危机”
        4、中国需要一支“大海军”
        ①以海制华———美国遏制中国的主战场在海洋
        ②建设海洋强国———近代中国仁人志士的不懈追求
        ③中国海军梦———战略价值是什么
        5、“强军梦”在随时准备打仗中推进
        ①以前能打胜仗———不等于现在能打胜仗
        ②实现“强军梦”———必须克服“和平病”
        ③从人民战争到人民国防———“强军”不能只靠军人
        6、军中绝不能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
        7、“不改革是打不了仗、打不了胜仗的”
        8、军事领域是最需创新精神的领域
        9、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三个原则
    (四)创新外交战略———建设“和平中国”
        1、中国梦与“和平梦”
        2、统筹两个大局———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
        3、坚持一个原则———走和平发展道路,决不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4、倡导新型大国关系———推进大国关系创新
        5、实行“三个着力”———推进周边外交创新
        ①中国周边外交整体形势和基本方针
        ②落实“三个着力”的基本要求,全面推进周边外交
        6、提高国际话语权———推进软实力建设创新
    (五)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安全中国”
        1、中国梦与“安全梦”
        2、习近平国家安全战略四大创新
        3、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创新了国家安全领导体制
        4、从传统安全到总体安全,拓展了国家安全的内涵
        5、以人民安全为宗旨,规定了国家安全的本质
        6、以政治安全为根本,抓住了国家安全的核心
        7、以经济安全为基础,突出了国家安全的重点
        8、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筑牢国家安全的支撑
        9、以促进地区安全和国际安全为依托,打造命运共同体
    (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
        1、中国梦与“法治梦”
        2、建设法治国家,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3、依法治国的根本,是“保证宪法全面有效实施”
        4、“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
    (七)弘扬中国精神———建设“文化中国”
        1、中国梦与“中国魂”
        2、建设“三位一体”的中国文化
        3、弘扬“聚心聚力”的中国精神
        4、培育“真善美”的中国道德
    (八)兴国必先兴风———建设“正气中国”
        1、中国梦与“中国风”
        2、神州大地起新风
        ①十八大之后中央政治局首先抓改进工作作风
        ②习近平说:改进工作作风“从我本人做起”
        ③中国共产党三次历史性作风大建设
        3、天下兴亡看风气
        ①秦王朝、罗马帝国“作风亡国”的教训
        ②餐桌上判断共产党能赢国民党
        ③习近平会见卡斯特罗,为什么只能去6个人
        4、如果我们脱离群众,最终也会走向失败
        ①群众路线,是执政党的“生命线”
        ②联系群众,要体现在高级领导干部的衣食住行中
        ③联系群众,要跟群众“零距离接触”
        ④联系群众,要特别注意联系贫困群众
        5、向“四风”宣战,防止更多干部走上刑场
        6、“四风”不除,“霸王别姬”
    (九)治国重在治官———建设“廉洁中国”
        1、中国梦与“中国官”
        2、习近平论“反腐败”
        3、监督一把手,抓好身边人员和亲属
        4、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5、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败
        6、破除“官本位”思想
        7、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
    (十)涉险滩勇往直前———建设“改革中国”
        1、中国梦与“中国力”
        2、明确一个真理———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
        3、增强一个勇气———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4、制定一个纲领———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5、确立一个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6、坚持一个原则———决不往西方政治制度的方向改
        7、突出一个核心———解决“官场”与“市场”的关系
        8、实施一个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9、实现一个飞跃———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特点规律
    (十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效益中国”
        1、中国梦与“经济梦”
        2、“经济梦”为中国梦奠基,经济建设为中心决不动摇
        3、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和政府两个作用
        4、以新型城镇化为引擎,让“三个1亿人”市民化
        ①“第一个1亿人”问题———让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②“第二个1亿人”问题———让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得到改造
        ③“第三个1亿人”问题———让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实现城镇化
        5、靠创新驱动发展,抓住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
        6、“三农”为重中之重,“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
        7、稳中求进、稳中求优,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8、东西互济,陆海统筹,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十二)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1、中国梦与“生态梦”
        2、两座山、三阶段———中国“生态辩证法”
        3、树立生态文明四个新理念
        ①生态文明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②生态文明建设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战略任务
        ③生态文明建设是服务民生、赢得民心的基础工程
        ④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4、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5、优化国土空间开发的整体布局
        6、推动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
        7、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
        8、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
    (十三)为政要在尚贤———建设“人才中国”
        1、中国梦与“中国才”
        2、怎样才是好干部———“看人”五条标准
        3、怎样成长为好干部———“育人”需两靠
        4、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用人”要知人善任
        5、民主推荐、民主测评———“选票”如何有助“选优”
        6、干部工作公开———“公开”如何实现“公正”
        7、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如何防止片面性
        8、怎样把组织部门建设成为模范部门
    (十四)掌握舆论战场主动权———建设“话语中国”
        1、中国梦与“中国声”
        2、经济中心工作不动摇,意识形态不放松
        3、用远大理想牵引现实目标
        4、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①不能把党性和人民性割裂开来
        ②宣传思想工作如何坚持党性
        ③宣传思想工作如何坚持人民性
        ④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和社会名流的工作
        5、正面宣传主旋律,舆论斗争敢亮剑
        ①如何做到正面宣传为主
        ②舆论斗争要敢于亮剑
        ③网络战场要顶得住、打得赢
        ④牢牢占领宣传思想阵地
        6、宣传思想工作如何改革创新
        ①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
        ②把握好舆论引导的时、度、效
        ③研究西方宣传的战略战术
        7、向国际社会阐释中国特色
        ①阐释中国特色的宣传,要做到“四个讲清楚”:
        ②宣传和报道世界,是为了更好发展中国
        ③精心做好外宣工作,提高国际传播能力
        8、全党动手,部门负责,形成合力
        ①宣传思想部门一定要强起来
        ②全党动手做好宣传思想工作
        ③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就得斗争
    (十五)大兴学习之风———建设“读书中国”
        1、中国梦与“中国书”
        2、爱读书,把读书作为立身之本、执政之基
        ①读书学习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的一个重要途径
        ②读书学习是领导干部胜任领导工作的必然要求
        ③领导干部加强读书学习也是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需要
        ④解决好领导干部读书学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3、读好书,领导干部要读好三个方面的书
        4、善读书,读书的三种境界和三种方法
        5、把握“三大规律”,坚持“三个出发”
        ①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
        ②坚持“三个出发”的方法论
        6、发扬共产党人的“读书传统”
三、习近平领袖魅力的经典元素
    (一)不能发财———习近平的“从政观”
        1、“不能发财”———共产党人的从政法则
        2、习近平跨入政界之前,为自己制定三大纪律
        3、做官先做人,珍惜在位时
        4、当官发财,就会自己把自己打倒
        5、那些大贪巨贪,最后不就当了一个财物保管员吗
    (二)勇于担当———习近平的“使命观”
        1、担当精神,就是“守土有责”的使命意识
        2、担当精神,就是奋斗历程中的“接力赛”精神
        3、担当精神,就是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的勇气
        4、习近平对党、国家、军队的担当
        5、习近平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担当
        6、如何解决“只想当官、不想担当”的问题
    (三)情系人民———习近平的“人民观”
        1、心无百姓莫为“官”,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
        2、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
        3、各级干部不能眼睛总是向上
        4、树立五种崇高情感
        5、政声人去后,为民长远谋。
    (四)坚定信念 ———习近平的“信仰观”
        1、共产党人的最大优势是信仰
        2、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得“软骨病”
        3、“信念是本,作风是形”
        4、增强“三个自信”,保持政治定力
        5、向仁人志士学习,追求高尚人生
    (五)登高望远———习近平的“天下观”
        1、登泰山而小天下———放眼全局谋大事
        2、观历史潮流———看清“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3、观世界格局———国际体系出现前所未有“大变局”
        4、观亚太博弈———经略周边地缘格局
        5、观中国大势———把握“三个前所未有”
        6、观政治变局———警惕在不见硝烟的战场吃败仗
    (六)继往开来———习近平的“历史观”
        1、以史为镜、以史为师、以史为基
        2、5000年中华民族“沧桑史观”
        3、500年社会主义“发展史观”
        4、170年中国人民近代以来“斗争史观”
        5、90年中国共产党“奋斗史观”
        6、60年新中国“兴国史观”
        7、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伟人史观”
    (七)底线思维———习近平的“忧患观”
        1、“底线思维”和“忧患意识”的涵义
        2、忧国———防止中国民族复兴前程被破坏
        3、忧党———防止党的执政地位被动摇
        4、忧业———防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被打断
        5、忧军———如何把我们这支军队继续带好
        ①军委主席责任重大,“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②坚持“军魂”,绝不能“犯历史性错误”
        ③缩小同世界强国在军事实力上的差距
        ④如果军队在战场上打不赢,那是要产生严重政治后果的
        ⑤以前能打胜仗不等于现在能打胜仗
        ⑥能打仗、打胜仗首先是对军委的要求
        ⑦加强对战争问题的研究和筹划
        ⑧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⑨吃鸡蛋和投手榴弹的辩证法
        ⑩作风松散可以搞垮常胜之师
    (八)实干兴邦———习近平的“实践观”
        1、立根原在实践中,能接地气有定力
        2、调查研究是实践的起点,坚持三个“跑遍”
        3、实践重在实干,实践难在落实
        4、发扬“钉钉子”精神,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5、“功成不必在我”,创造泽被后人的“潜绩”
    (九)敢于亮剑———习近平的“英雄观”
        1、反腐肃贪敢于亮剑———在全球“切断腐败分子的后路”
        2、反恐维稳敢于亮剑———坚决打击分裂恐怖势力
        3、军事斗争敢于亮剑———能战方能止战
        4、深化改革敢于亮剑———“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
        5、舆论斗争敢于亮剑———打好宣传思想战线主动仗
        6、牛为什么要长两只角?———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
    (十)以身作则———习近平的“表率观”
        1、打铁还需自身硬
        2、对亲朋好友和身边工作人员约法三章
        3、全军官兵看军委,军委要给全军做表率
        4、最高统帅与基层官兵打成一片
        5、勇于向自身开刀,勇于自我清洗,勇于刮骨疗伤
    (十一)逢山开路———习近平的“创新观”
        1、永远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
        2、发展科技是人类应对全球挑战的战略选择
        3、大幅提高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十二)令行禁止———习近平的“权威观”
        1、党的权威重于山———维护党的领导的权威
        2、法制权威高于天———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权威
        3、专政权威寒于冬———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权威
        4、纪律权威硬如钢———维护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的权威
        5、重读恩格斯《论权威》———树立科学的权威观
        6、“中国号”长风破浪———靠权威舵手领航
四、习近平治国理政获天下好评
    (一)比权力更有力的东西是“魅力”
    (二)习近平领袖魅力是共和国战略软实力
    (三)从“扳倒中国”论到“世界领袖”论

四、以身作则与以“声”作则(论文参考文献)

  • [1]研究生导师道德领导力的基本结构与主要表现[D]. 王钦蓉. 浙江师范大学, 2021
  • [2]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研究 ——以黑龙江省部分高校为例[D]. 王晶.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3]儒家人文精神融入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路径研究[D]. 董文静.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4]参与学生社团对大学生领导力的影响调查 ——以上海四所高校为例[D]. 张雪琴.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5]家庭资本对高校本科生领导力的影响研究[D]. 王黎.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1)
  • [6]过客之花—李健吾剧作论[D]. 李亚楠. 天津师范大学, 2017(08)
  • [7]既要“声行”也要“身行”[J]. 赵强. 政工导刊, 2016(07)
  • [8]哲学新探(校园版)[A]. 肖国进. 《同行》2015年9月(上), 2015
  • [9]“以心作则”的校长管理之道[J]. 杨民. 教书育人, 2015(20)
  • [10]习近平民族复兴大战略——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的体会[J]. 刘明福,王忠远. 决策与信息, 2014(Z1)

标签:;  ;  ;  ;  ;  

以身作则,以“声音”引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