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推出最新民用直升机——贝尔 407

贝尔推出最新民用直升机——贝尔 407

一、贝尔公司推出最新型民用直升机——贝尔407(论文文献综述)

陈雅贤[1](2020)在《《现代军用直升机》翻译项目实习报告》文中研究说明2019年3月—10月,笔者在导师的指导下参加《现代军用直升机》翻译项目实习,对《现代军用直升机》一书进行翻译与审校。根据任务分配,笔者负责本书五小节(共计1,0973字)的翻译和三分之一内容(共计6,9939字)的审校工作。笔者以参与该翻译项目的实习为基础,选择翻译项目过程中的审校环节为研究对象,对整个审校过程进行回顾与总结。在报告中,笔者尝试将审校该德语军事类文本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结合翻译的两个阶段——理解与表达——将本次审校过程中发现的错误细化为语言层面的词语、句子和篇章三类。首先,面对德语原文文本出现的专业术语较多的问题,笔者需要查阅大量中文相关资料,寻找业内认可和遵循的译法。同时,因为军事类文本中涉及到大量军事装备的构造和操作方法等,长难句出现频率很高。为了译文的准确和通顺,笔者在审校长难句时分步骤进行,首先对照原文,判断译文是否出现漏译和错译,再对分句进行分析,判断是否需要按照中文语言表达规范和习惯调整译文语句结构。此外,笔者在审校时尽可能使译文与原文信息达到对等,在译文的语言风格等方面也尽量与原文保持一致。笔者希望通过此实习报告总结自己在审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这些困难的经验和方法,为该领域资料的翻译审校提供有启发的现实案例,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军事类文本翻译审校工作。

朱清华,董凌华,李春华,周国臣,王海[2](2016)在《旋翼飞行器及其系统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引言近年来,以直升机为代表的旋翼飞行器技术再一度成为航空研究和发展的热点。军用上追求全天候、高速度、大机动、低噪声,生存能力更强、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更先进;民用方面,直升机更加注意安全、可靠、经济及舒适性。各种相关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多种具有直升机特征的新概念旋翼飞行器的研究、发展和登上历史舞台提供有利条件。

杨开天[3](1996)在《贝尔公司推出最新型民用直升机——贝尔407》文中认为 贝尔直升机公司生产的206型直升机,迄今为止在世界上销量最大,30余年来,共已销售近8000架。最近,贝尔公司正在推出这种直升机的后继机型——贝尔407,一种采用该公司OH-58D旋翼系统的206直升机的重大改进型。它是在206L-4基础上改进的新型单发涡轴、7座轻型民用直升机,以满足各界用户对直升机性能提出的更高要求,提高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贝尔407实际研制工作始于1993年下半年,一架用206L-4改装的原型机于1994年4月首飞,1995年6月和7月,第一、二架机分别进行适航取证首飞。

于琦[4](2021)在《国外直升机发展特点及市场态势分析》文中指出本文基于国外直升机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分析了国外直升机的演进路线,提出了国外直升机的发展特点,阐述了国外直升机的产业格局和市场竞争态势,剖析了未来直升机的发展趋势。通过对国外机直升机发展历程和特点的研究,总结了国外直升机的发展策略,对研究直升机产业发展和市场运营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曹喜金,刘忠,黄传跃[5](2007)在《世界直升机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文中认为1907年11月13日,法国人保罗·科诺(Cornu)驾驶着自己研制的双旋翼直升机飞离地面30厘米,并持续了20秒钏,由此拉开了直升机发展的百年历史。1939年,直升机先驱西科斯基研制出人类第一架实用直升机——VS-300,世界直升机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代。在直升机诞生100年的今天,世界直升机技术更加成熟,直升机应用更加广泛,全世界在役直升机超过50000架,成为世界各国军事武器装备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郭霞[6](2009)在《世界直升机市场预测》文中研究指明世界直升机市场随着国际形势、军事力量和民用事业的发展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依托这些规律就可以对整个直升机市场做出一定的预测。本文从军用市场、民用市场两个角度对各大直升机制造企业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直升机市场做了有根据的预测,以期对未来市场形势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韩冰[7](2003)在《中航技公司在民用直升机市场的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是航空工业领域中一家国有独资外贸公司,自成立至今,该公司一直是航空工业对外的主渠道和主窗口,曾经垄断了该领域中的所有进出口业务。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中国加入WTO,行业垄断被打破,越来越多的企业有了对外经营权。另一方面中航技公司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经营方式日益多样,尤其在民用直升机市场上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笔者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发展民用直升机市场的一些重要问题做出回答,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中航技公司在该领域的发展战略。本文第一章描述了世界民用直升机市场的发展现状,包括1991年—2000年的销售量、销售额和机队分布情况,分析了全球主要制造商的实力,并论述了制约民用直升机市场发展的普遍性问题。第二章和第三章采用比较法研究美国和中国的市场。其中第二章着重分析美国市场,先从行业销售量和销售额入手分析美国1969年以来的行业变化趋势,进而从机型的用途和类别分析该市场的构成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找出推动美国民用直升机市场发展的外部因素。第三章着重分析了中国市场,从市场规模、使用情况和外部环境与美国市场进行比较,找出制约中国民用直升机市场发展的诸因素。第四章在上述外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提出了中航技公司在民用直升机开发领域、销售领域和运营领域的发展战略。本文的主要结论是:* 世界民用直升机市场的发展状况很不均衡,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已进入市场成熟阶段,而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尚处于快速增长期之前的起步阶段。* 在已处于成熟期的美国民用直升机市场上,各类直升机数量的比例相对固定,各类直升机飞行时间的比例也相对固定,单发涡轴直升机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 发达的军用直升机市场、石油危机导致的近海油田的开采、政府的扶植政策等构成了美国的民用直升机市场高速发展的外部环境。相比之下,我国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弱小的军机市场、落后的空管手段和缺乏有力的行业协会等外部因素极大地制约了我国民用直升机市场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航技公司应该大力增强其在销售领域的竞争优势,围绕航空产品和技术进出口这一核心业务向外围扩展,进入直升机运营领域开展直升机服务业务及运营通用航空服务站,在新产品的研发方面则应以起飞重量不超过4吨的单发涡轴直升机为主,采用合资合作等方式。中航技公司若能有效地实施上述战略,必能在中国民用直升机市场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并在日后的世界民用直升机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谌广昌,姚佳楠,张金栋,陈普会,陈春海[8](2019)在《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在直升机结构上的应用与展望》文中指出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具有高韧性、优异的抗冲击损伤性能及较佳的抗疲劳性能,特别适用于以起落架、尾段、桨毂中央件及传动轴等为代表的直升机高损伤阻抗、高抗疲劳及弹击损伤容限设计需求特定结构部位。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在国外直升机上的应用正从实现关键层板结构部位全面应用拓展至复合材料夹层结构部位,并大量采用原位自动纤维铺放(automated fiber placement,AFP)等自动化、低成本制造技术和虚拟实验等低成本验证技术,受限于国产热塑性复合材料技术成熟度较低和新研复合材料体系传统积木式方法应用验证的高昂成本及漫长周期,国内直升机热塑性复合材料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需要重点解决国产热塑性复合材料的性能稳定性及一致性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低成本自动化制造工艺、配套低密度耐高温芯材及高效率高置信度虚拟认证技术。

吴希明[9](2015)在《高速直升机发展现状、趋势与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高速直升机的技术特征和构型特点,将高速直升机分为复合式、倾转式及停转式3种类型。在梳理3类高速直升机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外高速直升机的型号与技术发展规律。根据当前中国的直升机技术水平,提出了实现中国高速直升机跨越式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季澄[10](2018)在《奥巴马政府时期以来美国战略界对华海权评估及其政策因应研究》文中提出新世纪以来,中美关系在双边、地区及全球层面所具有的非同寻常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美互动进程本身的复杂性与结果的不可预期性,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将愈加通过海权维度予以集中呈现。在美国战略界看来,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发展实践表明,中国正在加速由一个陆权国家向陆海复合型国家转变,“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无疑又增加了海权相较于陆权在确保国家安全、发展与繁荣方面的比重与分量,甚至不排除中国在未来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地区或全球型海洋大国的可能性。中国海权的崛起将成为影响中美关系未来走向以及地区重大利益的关键变量,这也意味着中国海权的发展正成为“一种现象”或是“一种问题”,美国需要予以认真对待,一旦战略应对失策,美国将付出类似于丧失地区主导地位的极其沉重的代价。鉴于此,美国战略界认为有必要对其发展现状与趋势做出客观、理性的评估与判断,既不宜过分夸大美国面临的风险与挑战,但也绝不忽视对美国国家安全及其领导地位可能造成切实影响的核心要素的考察。美方认为,无论从宏观战略层面还是具体实践层面看,中国海权的崛起对美国来说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它将在未来一段时间成为塑造美国地区战略和海上实践的最大外部牵引因素。从国家大战略缔造的角度看,中国的国家现代化进程赋予其发展海权的一般性逻辑依据,也就是说,中国旨在通过海洋实现国家基本安全与基本富裕的战略谋划具有普遍意义上的合法性,是国家谋求强国地位的应有之义。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区别于中国历史上数次对海洋的探索与实践,并得以从根本上保证中国海洋战略实践的稳定性与持久性;从地缘政治博弈的角度看,美方认为,伴随中国海洋利益的不断拓展,中美双方原本在东亚地区形成的“陆海二元分离型”地区安全秩序正在被融入更多的海权要素,中国的海上实力与影响力正迅速进入东亚周边海域,并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向更广阔的海域延伸。鉴于美国自身鲜明的海权属性,美国势必会对此种具有颠覆地区传统地缘格局潜能的海上实践予以高度防范与警惕,并致使其在战略态度的选择上倾向于对抗而非妥协,在此基础上锻造的美国外交政策也将丧失其应有的灵活性。此外,双方海上互动频率的增加难免带来摩擦与对抗的风险,如何有效管控此类风险并防止其升级,进而危及美国主导的东亚地区安全秩序也是美国面临的一大考验;从海权建设的角度看,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海上力量核心要素—海军的发展,正在侵蚀美国的传统海上优势地位,这将迫使美国海军重新审视其在后冷战时代面临的战略安全环境及其所应肩负的职责与角色,并将战略关注的重点由非国家行为体转向国家行为体,并以此牵引美国海权的建设,实现海权的战略回归,即将最终的战略着力点放在应对潜在的挑战者身上。与此同时,海权本身及其战略内涵在全球化时代得到了丰富与拓展,马汉倡导的海权的基本原理发生了重大改变,通过主力舰队决战赢得制海权已不再被各国海军视为“定律”。事实上,全球化背景下国家间愈发紧密的经贸联系,科技水平的跃升,使得制海权的时间和空间维度都受到极大限制,夺取制海权的目的已超出单纯的军事范畴,海上安全更多地被视为一项全球公共产品,这也促使各国在战略手段的选择上更强调合作,而非纯粹的零和博弈。总之,在美方看来,鉴于种种历史与现实原因,中美新一轮海上博弈及其所开启的权势转移进程,将很难实现半个多世纪前英美两国海上权势的和平转移,摩擦与对抗将长期伴随两国海上互动进程。但另一方面,美方始终认为摩擦与对抗并不必然导致冲突与战争,美方应寻求与中国达成最起码的海上战略谅解,有效管控分歧与摩擦,并尽可能在海上非传统安全领域与中国展开合作,进而分担其维护海上公共安全的成本。对中国来说,其与美国的海上互动需以三点认知作支撑:一是在中国真正崛起成为一个地区性海洋强国之前,中国仍是两国海上互动中的弱势一方。尽管其与美国的实力差距正逐步缩小,但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国仍享有地区海上主导权;二是中国发展海权的道路选择已上升至国家大战略层面,是全民族共同意志的体现,建设海洋强国必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自身所处地缘环境以及国家战略目标的限定,中国仍应追求旨在维护自身安全与发展利益的有限的海权,而不是与美国争夺全球海上领导权;三是美国仍是中国海权发展的最大外部限制性因素,与美国的海上互动结果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的和平崛起进程。对此,寻求中美海上互动新模式,构建地区海上安全合作架构,尽量降低美国对自身海上力量建设和海洋利益拓展的阻碍和干扰,理应成为中国的主要战略选项,而不是权宜之计。

二、贝尔公司推出最新型民用直升机——贝尔407(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贝尔公司推出最新型民用直升机——贝尔407(论文提纲范文)

(1)《现代军用直升机》翻译项目实习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翻译项目介绍
    第一节 任务详情
        一、原文内容
        二、原文文本特点
    第二节 目标受众
    第三节 委托方要求
第二章 翻译审校前期准备
    第一节 统筹审校任务
    第二节 确立审校目标与准则,明确审校质量标准
    第三节 剖析原译文,监控与评估译文质量
    第四节 选择审校理论、资源和技术支持
    第五节 制定审校计划
第三章 翻译审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第一节 词语
        一、专业术语
        二、专有名词
        三、近义词
    第二节 句子
        一、长难句
        二、插入语
    第三节 篇章
        一、前后一致性
        二、语言风格
第四章 翻译审校实习总结
    第一节 已解决的问题及总结
    第二节 未解决的问题及反思
    第三节 对未来翻译及审校工作的启发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一 Moderne Milit?rhubschrauber审校原文
附录二 《现代军用直升机》审校前后译文
附录三 Moderne Milit?rhubschrauber翻译原文
附录四 《现代军用直升机》翻译译文
附录五 (部分)专有名词列表
致谢

(4)国外直升机发展特点及市场态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外直升机的发展历程
2 国外直升机的发展特点
3 国外直升机的市场竞争
    3.1 竞争态势
    3.2 产量与装备
4 发展展望
5 结束语

(7)中航技公司在民用直升机市场的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章 世界民用直升机市场
    第一节 市场的演进和发展现状
    第二节 地域分布
    第三节 主要制造商情况及市场份额
    第四节 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 美国民用直升机市场
    第一节 行业销售量和销售额的变化趋势
    第二节 用途和机型的构成及变化趋势
    第三节 推动美国民用直升机市场的外部环境
第三章 中国民用直升机市场
    第一节 市场规模
    第二节 使用情况
    第三节 制约中国民用直升机市场的因素
第四章 中航技公司在该领域的发展战略
    第一节 市场环境的现状及未来的变化趋势
    第二节 SWOT分析:竞争优势、劣势、机会、威胁
    第三节 中航技公司发展战略
结论
本次研究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书目

(8)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在直升机结构上的应用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直升机特定结构设计对热塑性复材的应用需求
2 国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2.1 典型应用
    2.2 发展趋势
        2.2.1 自动化制造
        2.2.2 热塑性复合材料夹层结构
3 国内应用现状与差距分析
    3.1 应用现状
    3.2 差距分析
4 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技术需求预测

(9)高速直升机发展现状、趋势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高速直升机分类
2高速直升机研究进展
    2.1复合式
    2.2倾转式
    2.3停转式
3高速直升机发展规律分析
    3.1军方或政府支持是成功研制的基础
    3.2型号发展必须以用户需求为前提
    3.3高速直升机是军用直升机发展的未来
4中国高速直升机发展措施与对策
    4.1加强高速新构型直升机基础研究
    4.2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高速直升机构型
    4.3开展有效的国际合作,加速中国高速直升机发展
5结束语

(10)奥巴马政府时期以来美国战略界对华海权评估及其政策因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概念界定与探析
    论文的主要议题和写作思路
    论文的研究方法
    论文创新点与难点
第一章 美国战略界眼中的海权与中美关系
    1.1 海权是美国战略界经久关注的重大战略议题
        1.1.1 美国海权的一般逻辑及其发展演变
        1.1.2 美国对于海上霸权和海洋秩序的双重护持
    1.2 海权与中美关系的历史嬗变
        1.2.1 19世纪中后期至冷战前中美关系中的海权因素
        1.2.2 冷战时期中美关系中的海权因素
        1.2.3 后冷战时期中美关系中的海权因素
    1.3 奥巴马政府对华战略的海权维度
        1.3.1 美国战略界对于中美关系的再思考与战略调整
        1.3.2 美国战略界对中美关系中的海权议题的再思考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美国战略界关于中国海权发展的基本条件与动力的评估
    2.1 牵引中国海权发展的基本条件与动力:历史维度的透视
        2.1.1 辉煌与挫折交织的中国海权演进历程:助推中国海权发展的智识基础
        2.1.2 借鉴过往守成国与崛起国海上博弈的经验教训:中美实现海上权力和平转移仍存在“不确定性”
    2.2 牵引中国海权发展的基本条件与动力:理论维度的透视
        2.2.1 新兴国家海权崛起的一般规律及其逻辑辩证关系
        2.2.2 从“陆海二元对立”到“陆海统筹”:中国海洋政策转型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2.3 牵引中国海权发展的基本条件与动力:现实维度的透视
        2.3.1 对“建设海洋强国”背景因素的评估
        2.3.2 对“建设海洋强国”的基本认知及其与国家大战略目标的对接
        2.3.3 对“建设海洋强国”具体实施情况的评估
        2.3.4 “建设海洋强国”对于中国周边海域及美国自身的影响评估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美国战略界关于中国海军力量建设进程的评估
    3.1 对中国海上军事学说构成要素的评估
        3.1.1 对以马汉为代表的西方经典海权理论的借鉴与吸收
        3.1.2 对“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继承与运用
        3.1.3 “海军民族主义”的存在及其影响
    3.2 对中国海军战略转型进程的评估
        3.2.1 基础能力提升阶段(2004 年至2006 年)
        3.2.2 初步涉足西太平洋地区(2007 年至2009 年)
        3.2.3 实现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常态化部署(2010 年至2012 年)
        3.2.4 逐渐向“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结合”演进(2013 年至2014 年)
    3.3 对中国海军战略转型认知依据的评估
        3.3.1 对中国重要海洋利益的评估
        3.3.2 对中国面临的周边海上安全风险的评估
        3.3.3 中国的主要海上战略目标:近海与远海的统筹
    3.4 对中国海军总体作战效能及未来发展走向的评估
        3.4.1 对中国海军总体作战效能的评估
        3.4.2 对中国海军未来发展走向的评估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美国战略界对于中国海上实践的核心战略关切
    4.1 对中国提升所谓“反介入与区域拒止”能力的关切
        4.1.1 美方对中国所谓“反介入与区域拒止”能力的评估
        4.1.2 美方应对中国“反介入与区域拒止”能力的相关举措
    4.2 对中国与邻国海洋争端的关切:以南海地区作为考察重点
        4.2.1 南海争端的具体表现类型及中国的主要战略目标
        4.2.2 中国在南海争端中的战略应对:战略层面的“拖延战略”与战术层面的“胁迫策略”相结合
        4.2.3 美国在南海地区的主要利益关切及其策略应对
    4.3 对中国海权拓展的战略取向的关切:以印度洋地区作为考察重点
        4.3.1 印度洋将成为中国海权拓展的主要战略方向
        4.3.2 中国在印度洋拓展海权的具体战略举措
        4.3.3 中国海军在印度洋地区保障基地的模式选择问题
        4.3.4 中国向印度洋地区拓展海权的限定性要素
    4.4 对大型水面作战平台服役及其战略影响的关切:以航空母舰作为考察重点
        4.4.1 对中国发展航空母舰的基本条件的评估
        4.4.2 对中国航空母舰具备的功能性要素的评估
        4.4.3 对美国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其应对举措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战略界对华海权评估的美国政策因应
    5.1 美国政府的因应之策:具有高度现实适切性的印太战略谋划
        5.1.1 中美海权博弈的“二元特征”:冲突与合作并存
        5.1.2 印太地缘概念及其缘起探析
        5.1.3 美国印太战略愿景谋划及其“包容性平衡”理念的体现
    5.2 美国国防部的因应之策:对美国《亚太海上安全战略》的解读
        5.2.1 美国防部对于印太海上安全环境的判断
        5.2.2 美国防部关于印太海上安全战略目标的确定
        5.2.3 美国防部关于确保印太地区海上安全的相关举措
    5.3 美国海军及相关军种的因应之策:对制海权的重新掌控
        5.3.1 对变化中的全球海上安全环境及其威胁来源的判断
        5.3.2 新时期美国海军理应具备的五项基本能力与战略素养
        5.3.3 对水面舰艇力量建设的高度关切:获取制海权的关键
    本章小结
尾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四、贝尔公司推出最新型民用直升机——贝尔407(论文参考文献)

  • [1]《现代军用直升机》翻译项目实习报告[D]. 陈雅贤. 青岛大学, 2020(02)
  • [2]旋翼飞行器及其系统发展研究[A]. 朱清华,董凌华,李春华,周国臣,王海. 2014-2015航空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 2016
  • [3]贝尔公司推出最新型民用直升机——贝尔407[J]. 杨开天. 国际航空, 1996(01)
  • [4]国外直升机发展特点及市场态势分析[J]. 于琦. 航空科学技术, 2021(01)
  • [5]世界直升机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 曹喜金,刘忠,黄传跃. 现代军事, 2007(11)
  • [6]世界直升机市场预测[J]. 郭霞.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2009(04)
  • [7]中航技公司在民用直升机市场的发展战略研究[D]. 韩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3(01)
  • [8]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在直升机结构上的应用与展望[J]. 谌广昌,姚佳楠,张金栋,陈普会,陈春海. 航空材料学报, 2019(05)
  • [9]高速直升机发展现状、趋势与对策[J]. 吴希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5(02)
  • [10]奥巴马政府时期以来美国战略界对华海权评估及其政策因应研究[D]. 季澄.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贝尔推出最新民用直升机——贝尔 407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