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暴马子化学成分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明华[1](2014)在《暴马子皮化学成分分析及主要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包括丁香属植物研究概况、暴马子皮化学成分研究、暴马子皮药材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三部分内容。论文第一部分为丁香属植物研究概述。主要从丁香属植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药用植物质量控制三方面进行概述。综述了丁香属植物主要含有苯丙素类、环烯醚萜类、苯乙醇类、三萜甾体类、黄酮类及简单有机化合物等;主要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保肝利胆、镇咳祛痰、抗病毒等药理作用;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气质联用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其进行定量鉴别。论文第二部分为暴马子皮化学成分研究,包括暴马子皮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结构鉴定与暴马子皮药材UPLC-Q-Tof-MS成分分析。通过利用多种现代色谱技术和波谱学方法,从暴马子皮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3个化合物,分别是苯丙素类化合物紫丁香苷(Ⅰ),环烯醚萜类化合物oleoside-11-methyl ester (Ⅱ)、橄榄苦苷(Ⅲ),其中化合物Ⅱ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到;通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分别在正负两种离子模式下对暴马子皮药材进行了测定,利用Q-TOF成分分析软件、Scifinder数据库、ChemicalBook数据库、Chemspider数据库和参考文献鉴定出17个可能性化合物,其中8个化合物为首次从本种植物中发现。本课题首次采用UPLC-Q-TOF-MS联用技术鉴定了暴马子皮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探明其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提供了依据。论文第三部分为暴马子皮药材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主要建立了暴马子皮药材中多成分含量测定的质量控制方法,对《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暴马子皮药材项下含量测定项进行了提高。含量测定项下增加为以药材中两种主要化学成分紫丁香苷、橄榄苦苷为指标,并对所收集的12批药材进行了含量考察。结果显示,不同批次的暴马子皮药材中紫丁香苷、橄榄苦苷含量差异较大。本方法操作简单快速,重复性好,提高了现有方法的专属性,为暴马子皮药材的质量控制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辛运杰,胡斌,王秋红,匡海学[2](2019)在《暴马子皮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暴马子皮为我国传统中药,主要含环烯醚萜类、木脂素类、苯丙素类、苯乙醇类和黄酮类等成分,常用于治疗咳嗽痰多等疾病,临床应用历史悠久,且疗效确切。本文对暴马子皮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进行综述,以期能对暴马子皮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宋光西,魏锋,马双成[3](2012)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暴马子皮药材中2个成分的含量》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建立测定暴马子皮药材中2个成分(紫丁香苷、sinapylaldehyde 4-O-β-D-glucopyranoside)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Phenomenex Luna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B)-0.1%醋酸水溶液(A),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DAD检测器,检测波长:284 nm;柱温25℃。结果:紫丁香苷、sinapylaldehyde 4-O-β-D-gluco-pyranoside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0.8μg(r=0.9995)和0.04~0.16μg(r=0.9993),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9.9%(RSD=2.1%)和99.5%(RSD=2.9%)。结论:不同产地暴马子皮药材中所含紫丁香苷、sinapylaldehyde 4-O-β-D-gluco-pyranoside的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中药暴马子皮药材的质量控制。
宋光西,马玲云,魏锋,马双成[4](2011)在《丁香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分类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丁香是一种药用价值高、毒副作用小、极具研究价值的中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关于丁香树植物的研究有了很多新的成果和研究方向。重点从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两方面来综述近些年来关于丁香属植物的相关研究进展,并通过对以往研究的回顾来探讨和展望新的研究领域和方向。
卫生部赴黑龙江学习调查组[5](1971)在《老年慢性气管炎药物——满山红、暴马子的研究》文中认为 一、满山红对慢性气管炎的临床和药理研究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于1959年在用满山红叶酊剂治疗克山病中发现有止咳、祛痰、平喘的效果。1965—1967年,该所先后治疗慢性气管炎患者1820例,收到了较好的疗效。并进一步对满山红作了化学成分分析和药理试验,证明这药具有止咳、祛痰、缓解支气管痉挛等作用。现将其临床和实验结果介绍如下:一、满山红的分布及利用
金杨,王燕[6](2017)在《暴马丁香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暴马丁香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方法从生药学特征、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利用价值、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概括总结。结果暴马丁香综合利用价值非常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结论需加强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使其市场开发前景更加广阔。
张军锋,张树军[7](2007)在《丁香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从丁香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2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对丁香化学成分和其药理作用的研究成果.
蔡恩博[8](2012)在《长白山暴马丁香树皮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文中认为暴马丁香(Syringa Reticulata)又名暴马子、白丁香,为木樨科(Oleaceae)丁香属(Syringa Linn)的植物,其各部位均可入药。本课题主要研究暴马丁香树皮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抑菌能力,并以活性化合物为指标对暴马丁香质量进行评价及化学成分提取工艺优化,为暴马丁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作者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丁香属及暴马丁香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等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暴马丁香这一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提供较为详实的资料。本研究对暴马丁香树皮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以10%乙醇为溶剂对暴马丁香树皮化学成分进行超声提取,将提取液减压浓缩,溶液上D1o1大孔吸附树脂,先用水洗,去除部分水溶性色素和杂质,再分别用浓度为10%、30%、50%乙醇洗脱,减压回收溶剂后,备用。10%、30%大孔树脂乙醇洗脱部位(以下简称部位)经正、反相柱层析相结合的分离手段,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通过质谱、核磁光谱等分析手段鉴定了其中4个化合物,分别为:D-甘露醇、丁香苷、女贞子苷、橄榄苦苷。本研究对暴马丁香树皮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经毛细管色谱柱分离分析出46个峰,共鉴定出其中28种成分,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分析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占总成分的88.59%。相对含量较高的为:9,12-亚油酸(28.52%),棕榈酸(27.46%),9,17-十八碳二烯醛(14.16%),二十三碳烷(2.44%)。分析结果表明暴马丁香树皮挥发油中富含脂肪酸、烷烃、醇类、酮类等成分。本文测定了不同采收时期的暴马丁香树皮中紫丁香苷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期暴马丁香树皮中紫丁香苷含量具有明显的差异,4月16日采收的暴马丁香树皮中紫丁香苷含量最高为1.772%,5月份和6月份有整体下降的趋势,5月21日采收的暴马丁香树皮中紫丁香苷含量最低为0.130%,9月份又逐渐升高,可以确定暴马丁香树皮的最佳采收期为4月中旬(叶芽的开放期到叶的展开期)或9月下旬(叶的脱落期)。本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暴马丁香树皮中紫丁香苷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以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溶媒比为自变量,紫丁香苷提取率为因变量,通过对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完全二次响应曲面的回归拟合,用岭嵴分析和效应面法选取较佳提取方法。结果表明:暴马丁香树皮中紫丁香苷最佳提取工艺为:46%乙醇20倍量超声提取80min。本文采用ABTS法、DPPH法、还原能力三种方法对暴马丁香树皮总提取液及各不同浓度大孔树脂醇部位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和筛选,结果表明暴马丁香总提取液、10%部位与30%部位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能力显著,并且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其中30%部位抗氧化活性最好,当30%部位浓度为0.150mg/mL时,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接近于同浓度Vc。当30%部位在浓度为0.620mg/mL时与同浓度Vc具有相同清除ABTS+自由基的能力。本文采用滤纸片法对暴马丁香树皮总提取液及树皮中挥发油进行抑菌活性的考察,暴马丁香树皮总提取液及树皮中挥发油对5种供试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暴马丁香树皮总提取液抑菌活性对高温、压力、紫外照射和酸性条件下都有良好的稳定性。暴马丁香树皮总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巴氏菌抑菌作用较强,暴马丁香树皮挥发油对巴氏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有着良好的抑制效果。本文创新点:1.本文对暴马丁香树皮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暴马丁香树皮挥发油中富含脂肪酸、烷烃、醇类、酮类等成分。2.本研究在暴马丁香树皮化学成分研究的基础上以紫丁香苷为指标进行了提取工艺的优化,为今后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3.本文对暴马丁香树皮总提取液及各不同浓度大孔树脂醇部位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考察和筛选,为日后开发天然抗氧化剂提供了详实的资料。4.本文对暴马丁香树皮总提取液及树皮中挥发油的抗菌活性进行分析,暴马丁香树皮总提取液及树皮中挥发油对五种细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为日后开发天然抗菌剂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郭爽,刘艳,管伟,潘娟,刘源,杨炳友[9](2021)在《暴马子皮苯丙素类化学成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暴马子皮60%乙醇洗脱层的化学成分。方法:以70%乙醇提取暴马子皮,大孔树脂吸附法得到60%大孔树脂乙醇洗脱部位,经硅胶、ODS、凝胶和制备液相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并通过NMR、MS等分析手段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暴马子皮60%乙醇洗脱层中分离得到14个苯丙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lashinol B(1),橄榄树脂素-4′-O-β-D-葡萄糖苷(2), hyuganoside IIIa(3),橄榄树脂素-4-O-β-D-葡萄吡喃糖苷(4),(+)-cicloolivil (5), acteoside(6),(+)-pinoresinol-4-O-β-monoglycoside(7), sinapaldehydeglucoside(8), 1,2-di-O-β-D-glucopranosyl-4-allylbenzene(9), shashenoside I(10), syringin(11), 3,4,5-trihydroxy-allylbenzene, 3-O-β-D-glucopyranosyl-4-O-β-D-glucopyranoside(12),caffeic acid(13), ferulic acid (14)。结论:化合物3、9、10、12首次从木犀科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6为首次从丁香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宋光西,马玲云,魏锋,马双成[10](2012)在《暴马子皮化学成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暴马子皮(Syringae Cortex)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200~300目)、凝胶Sephadex LH-20及制备高效液相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紫丁香苷(Ⅰ),sinapyl aldehyde 4-O-β-D-glucopyranoside(Ⅱ),丁香醛(Ⅲ),松柏醛(Ⅳ),白桦脂酸(Ⅴ),橄榄苦苷(Ⅵ),oleoside dimeth-yl ester(Ⅶ),ligstroside(Ⅷ),2″-epifraxamoside(Ⅸ),β-谷甾醇(Ⅹ),正三十烷酸(Ⅺ),对羟基苯乙醇三十烷酸酯(Ⅻ)。结论化合物Ⅱ~Ⅴ,Ⅶ,Ⅸ~Ⅻ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二、暴马子化学成分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暴马子化学成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暴马子皮化学成分分析及主要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丁香属植物综述 |
1 丁香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概述 |
2 丁香属植物药理作用研究概述 |
3 丁香属药用植物质量控制现状 |
4 结语 |
前言 |
第一章 暴马子皮化学成分研究 |
1 暴马子皮化学成分提取分离与鉴定 |
1.1 材料与方法 |
1.2 结果 |
1.3 化合物结构鉴定 |
1.4 化合物波谱数据 |
2 暴马子皮药材UPLC-Q-TOF成分分析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2.3 化合物结构鉴定 |
3 讨论 |
第二章 暴马子皮药材中紫丁香苷、橄榄苦苷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1 仪器与试药 |
1.1 仪器 |
1.2 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3 本章小结 |
全文总结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图 |
(2)暴马子皮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成分 |
1.1 环烯醚萜类 |
1.2木脂素类 |
1.3 苯丙素类 |
1.4 苯乙醇类 |
1.5 黄酮类 |
1.6 三萜及甾体类 |
1.7 挥发油类 |
1.8 其他类 |
2 药理作用 |
2.1 镇咳作用 |
2.2 祛痰作用 |
2.3 平喘作用 |
2.4 抑菌作用 |
2.5 抗氧化作用 |
2.6 保肝作用 |
3 临床应用 |
4 总结与展望 |
(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暴马子皮药材中2个成分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材料 |
2 方法与结果 |
2.1 溶液制备 |
2.1.1 混合对照品溶液 |
2.1.2 供试品溶液 |
2.2 色谱条件及系统适用性 |
2.3 线性范围的考察及检测限、定量限的测定 |
2.4 精密度试验 |
2.5 重复性考察 |
2.6 稳定性试验 |
2.7 加样回收率试验 |
2.8 色谱柱耐用性试验 |
2.9 样品测定 |
3 讨论与结论 |
3.1 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的考察 |
3.2 色谱条件的优化 |
3.3 小结 |
(4)丁香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分类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丁香属植物的化学成分 |
1.1 环烯醚萜苷类 |
1.2 苯乙醇苷类 |
1.3 简单有机化合物 |
1.4 苯丙素类 |
1.5 三萜类 |
1.6 其他成分 |
2 药理作用 |
2.1 抗菌抗炎作用 |
2.2 抗病毒作用 |
2.3 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
2.4 降温作用 |
2.5 镇咳祛痰作用 |
2.6 保肝利胆作用 |
2.7 抗氧化作用 |
2.8 其他作用 |
3 质量控制 |
4 结语 |
(6)暴马丁香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生药学研究 |
1.1 植物学特征[3~5] |
1.2 生物学特性[6~8] |
1.3 药材鉴别[9~11] |
1.3.1 皮部性状鉴别 |
1.3.2 皮部显微鉴别 |
1.3.3 皮部粉末鉴别 |
1.3.4 理化鉴别 |
2 化学成分研究 |
3 药理活性研究 |
3.1 祛痰作用 |
3.2 平喘作用 |
3.3 止咳作用 |
3.4 抑菌作用 |
3.5 保肝利胆作用 |
3.6 对大鼠实验性慢性气管炎的作用 |
3.7 毒性 |
4 利用价值 |
5 质量控制 |
6 结语 |
(7)丁香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成分 |
1.1 苯丙素类 |
1.2 环烯醚萜类 |
1.3 黄酮类 |
1.4 苯乙醇类 |
1.5 三萜类 |
1.6 其他 |
1.7 无机成分 |
2 药理作用 |
2.1 抗菌消炎作用 |
2.2 抗病毒作用 |
2.3 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
2.4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
2.5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
2.6 促进透皮吸收作用 |
2.7 抗诱导和抗癌作用 |
2.8 降温作用 |
2.9 镇咳祛痰作用 |
2.10 保肝利胆作用 |
2.11 抗氧化作用 |
2.12 抑制花生四烯酸 (AA) 代谢作用 |
2.13 其他作用 |
3 结 语 |
(8)长白山暴马丁香树皮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暴马丁香的研究概况 |
1.1 丁香名称的由来和历史 |
1.2 丁香属植物分布概况 |
1.3 丁香属植物的发源地 |
1.4 丁香属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
1.5 丁香属化学成分研究 |
1.6 丁香属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
1.7 暴马丁香研究现状 |
第二章 暴马丁香树皮化学成分的研究 |
2.1 实验材料、仪器及所需试剂 |
2.2 实验方法 |
2.3 结构鉴定 |
2.4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GC-MS分析暴马丁香树皮挥发油成分 |
3.1 实验材料、试剂及所需仪器 |
3.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3.3 讨论 |
第四章 不同采收期紫丁香苷的积累动态研究 |
4.1 实验材料、仪器和所需试剂 |
4.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4.3 结果分析 |
4.4 小结 |
第五章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暴马丁香树皮中紫丁香苷的提取工艺 |
5.1 实验材料、仪器和所需试剂 |
5.2 实验方法 |
5.3 试验选择提取因素及相关水平 |
5.4 星点设计 |
5.5 模型拟合 |
5.6 效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和预测 |
5.7 小结 |
第六章 暴马丁香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
6.1 实验材料、试剂以及所需仪器 |
6.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6.3 讨论 |
第七章 暴马丁香树皮体外抑菌活性的研究 |
7.1 实验材料、试剂以及所需仪器 |
7.2 实验方法 |
7.3 实验结果 |
7.4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录 |
(9)暴马子皮苯丙素类化学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材料 |
2 提取与分离 |
3 结构鉴定 |
3.1 化合物1 |
3.2 化合物2 |
3.3 化合物3 |
3.4 化合物4 |
3.5 化合物5 |
3.6 化合物6 |
3.7 化合物7 |
3.8 化合物8 |
3.9 化合物9 |
3.10 化合物10 |
3.11 化合物11 |
3.12 化合物12 |
3.13 化合物13 |
3.14 化合物14 |
4 结果与讨论 |
(10)暴马子皮化学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和材料 |
2 提取与分离 |
3 结构鉴定 |
4 讨论 |
四、暴马子化学成分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暴马子皮化学成分分析及主要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研究[D]. 李明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9)
- [2]暴马子皮的研究进展[J]. 辛运杰,胡斌,王秋红,匡海学.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2019(03)
- [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暴马子皮药材中2个成分的含量[J]. 宋光西,魏锋,马双成. 药物分析杂志, 2012(10)
- [4]丁香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分类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宋光西,马玲云,魏锋,马双成. 亚太传统医药, 2011(05)
- [5]老年慢性气管炎药物——满山红、暴马子的研究[J]. 卫生部赴黑龙江学习调查组. 医药工业, 1971(06)
- [6]暴马丁香的研究进展[J]. 金杨,王燕.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7(04)
- [7]丁香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张军锋,张树军.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2)
- [8]长白山暴马丁香树皮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D]. 蔡恩博. 吉林农业大学, 2012(04)
- [9]暴马子皮苯丙素类化学成分研究[J]. 郭爽,刘艳,管伟,潘娟,刘源,杨炳友. 中医药信息, 2021(04)
- [10]暴马子皮化学成分研究[J]. 宋光西,马玲云,魏锋,马双成. 中国药学杂志, 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