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用微机开展优化配方施肥(论文文献综述)
李永浩[1](2020)在《测土配方施肥辅助决策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发展的经济命脉,从当前来看,我国农业存在着施肥不合理、化肥滥用、施肥技术落后等问题。这不仅造成了肥料的浪费、土壤结构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还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稳定性。随着3S技术、计算机技术、智能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测土配方施肥决策系统的需求日益迫切。本文在国内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测土配方施肥系统的功能特点,以智能手机作为移动终端,以查询土壤养分和获取施肥方案为主要目的,设计研发了测土配方施肥辅助决策系统。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关键技术的研究对本系统所用到的关键开发技术展开深入研究,具体为移动GIS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研究内容,克里金插值法的使用,WebService技术中各协议与体系架构中各部分作用及使用方法等。(2)测土配方施肥模型的研建对当前主流的三种施肥模型—养分丰缺法、养分平衡法、肥料效应函数法进行分析研究,并选择养分平衡法作为本系统施肥模型,基于该施肥模型,结合实验区田间试验及采样点数据,分别构建实验区小麦、玉米、棉花、大葱的养分平衡施肥模型,用于作物需肥量的计算。(3)测土配方数据库的建立根据土壤养分数据及其空间位置,搭建了地理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空间数据库是根据行政区划图、土壤分布图等以矢量图的方式进行构建,属性数据库中各类属性表是对空间数据库中图层信息的解释说明,通过ArcGIS将空间数据库中的图层分别与其对应的属性数据表相连接,实现图层之间、图表之间的联系。进而实现空间数据库与属性数据库的对应连接。(4)系统的设计与研发在MyEclipse平台下,基于Java语言、GIS技术,采用MySQL数据库,引入相关数据处理技术,设计研发了测土配方施肥辅助决策系统。系统客户端为Android移动端,通过克里金插值法对采样点的土壤养分信息进行插值处理,获取更多数据,通过GPS定位技术获取用户位置信息,并通过WebService技术从服务器获取数据库中土壤养分信息,并根据用户对不同作物的产量需求,制定出合理的施肥建议,实现精准施肥。
田来安[2](2019)在《内蒙古烟叶生产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烟草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烟叶生产为烟草行业发展提供基本保障,坚定不移推进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烟叶生产规模从122万公顷、235万吨降至现在的90万公顷、174.4万吨。内蒙古地区种植烟叶规模减少约五分之四。本文利用查阅资料和调查研究的方法,对内蒙古烟叶生产进行了详细论述。内蒙古地区种植烟叶已有40多年的历史,2005年种植面积达3200公顷、12000吨。内蒙古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有基本烟田9386.7公顷,育苗工厂4个,密集烤房1670座,机械182台,100%实现烟叶标准化生产,实施精益管理,规模化种植、合作社与专业服务及科技推广与服务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内蒙古植烟土壤养分含量水平中等偏下,烟叶钾含量水平较低。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内蒙古烟叶生产发展的形势较为严峻,诸多限制因素亟待解决。一是生产技术水平亟待提高,要加大烟叶适用技术推广。二是烟叶等级结构矛盾更加突出,烟叶产出与市场需求难于对接。三是生存压力巨大,受区域自然生态条件限制,内蒙古烟叶在卷烟生产中主要被用于填充料。随着细支卷烟生产得到不断发展,填充料在卷烟配方中的占比和用量大幅下滑,内蒙古烟叶产业生存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四是种植品种单一。五是烟田轮作困难。六是烟叶质量水平不高,钾含量水平较低,氯和淀粉含量偏高。七是生产成本高。八是与竞争性作物的比较收益不明显。九是烟技队伍和烟农队伍老龄化。经过调查分析,本文提出的对策和建议包括:一是对烟农转产进行分析,并提出争取政策支持、扩大技能培训范围、转产途径选择等三个方面的意见建议。二是持续优化生产方式。包括六个方面:优化生产布局;重新调整销售渠道;使用多样化烟草专用肥,制定测土配方施肥方案时把磷肥用量作为优先考虑的因素,提高烟叶生产技术水平,提高烟叶质量水平;通过优化结构和减少留叶数的措施提高上等烟比例,提高烟叶等级质量;烤房集约化烘烤,推广分级专业化服务,从而减少在烘烤和分级环节中不必要的用工个数,减少生产成本投入;积极扩大烟农增收途径。
冯绍振[3](2017)在《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农业是第一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是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保障。从狭义上讲,农业是以耕地为生产对象的部门,是通过培育农作物产品从而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因此,提高农产品的产量是农业生产的一个基本问题。施肥作为农作物增产的主要手段,在保障国家农产品安全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在我国农业生产生活中长期存在着盲目混乱地施用化肥的现象,不仅造成肥料的浪费,而且导致农产品产量质量下降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力的稳定和提高。针对以上问题,经过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长期研究实践,提出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运用现代农业研究成果的施肥技术。该技术在土壤检测和田间试验的基础上,根据农作物需肥量、土壤供肥能力和肥料效应,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配肥方案。该技术能充分发挥耕地潜力,实现农作物优质高产,同时对节约土地资源,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加速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精准农业”的提出,计算机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农业专家系统成为研究热点。施肥专家系统是农业专家系统在农业生产中一个方面的应用。对于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施肥知识,运用施肥专家系统可以在贮存和保护这些宝贵知识的同时也使之在生产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基于此,本课题在明确研究目标,了解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理论知识学习,设计本课题的研究方案。通过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检测与统计,得到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的县域土壤养分测试结果;通过进行作物肥料效应田间试验与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得到土壤养分测试值与土壤养分校正系数的对应关系、作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以及肥料利用效率;在研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基础上,阅读国内外大量资料,选择并建立起测土配方施肥数学模型。基于以上工作,整理数据资料,运用精准农业技术,结合数据库技术,通过软件代码的编写与调试,系统数据库的设计与开发,最终完成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专家系统主要包括用户信息统计、地块信息查询、配肥推荐、施肥指导等功能,能够提供用户精准施肥配方的查询和打印。最后在配肥机上进行实际生产生活的指导。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明了,实用性强,能够方便地为农民提供便捷的科学施肥指导,是加速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的有效平台,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和推广前景。
胡忠艳[4](2016)在《基于GIS的宁安市测土配方施肥系统的设计与研发》文中研究表明传统的粗放的不科学的施肥方式使农业土壤性状恶化进而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恶化。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通过测定土壤养分含量,计算作物需肥量,做到按需施肥,不仅降低了栽培作物时过量施肥现象,将土壤中的化肥残存量减少,减轻了过量施肥对土壤性状的破坏,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进而改善作物品质,还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增产增收,达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相统一。在提高工作效率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覆盖面方面,信息化技术是重要的技术手段。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配方施肥系统将全面改善农业生产中粗放的不科学的施肥方式,大大提高农业生产中肥料的量化和精准化程度,使农业耕作由粗放向集约化、精准化方向发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中也是农业信息进村的有益尝试。建立的宁安市测土配方施肥系统解决了施肥工作中属性数据综合管理难、配方方案传播及普及难的问题,其施肥水平精准性和农业作物生产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信息农业的转型,并在耕地养分管理技术方面,提供了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以可视化的编程语言C#和GIS软件ArcGIS Server为基础,以宁安市为研究对象,设计县域测土配方施肥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土壤养分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获取土壤养分数据后,首先要对这些基本数据作出简单的处理,接着要判断搜集到的数据是否符合要求,将符合要求的保留而不符合要求的要进行剔除,其检验判断内容包括异常值检测、趋势分析、空间自相关性及方向效应检测。土壤各类养分空间分布图是基于Kriging插值技术生成的。(2)配方施肥系统数据库建立在构建配方施肥系统数据库前要首先对数据库进行需求分析,确定数据库内包含哪些实体及各实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配方施肥系统的数据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地理空间数据和辅助资料数据。地理空间数据库的构建方法是根据地理空间数据模型的规则来展开构建的。地理空间数据库实现了对土壤养分数据的精确管理,辅助资料数据实现了进一步解释了系统中的数据。基于第三方Case工具构建项目数据的UML模型,生成玉米、大豆、小麦的配方方方案。(3)构建测土配方施肥模型基于“3414”试验方案,模拟设计试验,获取所需的数据。分析试验数据,研究土壤养分施肥模型,确定了本系统施肥模型主要基于养分平衡法来构建,随后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求出模型参数,进一步完善模型。(4)宁安市测土配方施肥系统的研发与集成宁安市测土配方施肥系统的开发平台采用ESRI公司产品ArcGIS Server,编程语言使用C#、Java Script网页设计语言,这些开发平台与语言的运用使得宁安市测土配方施肥系统的开发更合理、更顺利。系统运用科学方法制定施肥方案,提供土壤养分、地力评价、土壤分布、施肥方案的查询,促进了测土配方施肥系统的推广,也使得配方施肥成果真正做到为民所用为民共享。
张智超[5](2016)在《基于GIS的测土配方物联网设计与关键模块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第二及第三产业的基础和支柱。我国长期面临人均农业资源有限、农产品需求量日益增长的压力,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于耕地等农业资源有限的背景下提高农业作物产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靠途径。同时,社会进步与公民环保意识的提升也使得低污染可持续发展思想深入人心。农业生产中作物种植管理过程无可避免会使用相当数量的化学肥料,粗放施用管理易导致化学肥料的浪费乃至流入农田周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测土配方技术以提高化学肥料利用率为目的,其自身技术原理能够有效降低化学肥料施用的盲目性,增加单位面积作物产出。此技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于国内开始进行试点研究,经多年理论发展与实践进步,于2005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测土配方技术推广。物联网理论将离散但存在内在逻辑联系的事物在统一的架构内组合在一起,实现事物之间全时空互联沟通,获取并组织诸事物运动及交互时产生的信息,挖掘其内在含义并进行管理与反馈。物联网技术狭义上强调物与物之间沟通互联,广义上涵盖了信息的全时空融合共享。地理信息系统(GIS)长期以来作为组织、分析、管理、反馈包含特定坐标系绝对空间位置信息或相对空间位置关系信息的数据的理论依据及技术手段,在各行各业均有广泛应用。物联网技术理念偏重于信息获取和交互,同偏重于信息处理、尤其是空间信息数据处理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具有融合互补的可能。本文以分析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为起步,参考大量前人研究文献与科研成果,借助GIS技术与物联网理论,以土壤样点信息组织管理为切入点,开展测土配方物联网系统的理论设计,对物联网应用推广背景下的测土配方工作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结合给出个初步的解决方案。在理论设计的基础上借助地信技术在空间信息数据处理表达方面的特性,于物联网组织架构背景下设计支撑层测土配方信息数据库模块及应用层测土配方信息管理平台模块并加以实现。其中支撑层基于Geodatabase数据模型和ArcSDE数据库连接技术开展物联网支撑层数据库系统设计,实现测土配方信息数据库,满足测土配方物联网系统对数据管理的需求。同时,研究设计应用层关键软件模块,在.NET Framework4.0 框架下,基于 Visual Studio 2010 开发环境与 ArcGIS Engine组件式开发工具,采用C#开发语言,设计并实现测土配方信息管理平台。系统具备多个相互间逻辑独立且仅具有必须的数据交互权限的子功能模块,可完成数据加载和访问、图层操作、空间插值分析、信息查询等功能。在此基础上,以商丘市睢阳区部分地区土壤数据信息为例开展信息管理工作。研究表明,在已设计完成的测土配方物理网理论体系内,采取地信息技术与测土配方技术结合开展土壤数据信息、乃至整个测土配方全过程数据信息组织与管理工作能够满足实际需求。本文依照背景分析研究、基础理论综合分析、物联网理论架构设计直到关键性子模块设计研发的逻辑顺序开展研究并写作。
顾洪瑞,杜华婷,马利强,毛卫东,张志勇[6](2015)在《基于云计算的测土配方施肥服务系统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利用云计算的分布式存储与处理和ArcGIS技术,研发形成了快速处理测土配方施肥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和生产数据等大数据的测土配方施肥决策与服务系统。该系统依据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中的数据,结合专家经验,通过聚类分析、回归分析、响应曲面和线性规划等数学模型,定量地为常见农作物提供科学的施肥配方方案;实现了土地资源信息毫秒级查询响应和图像展现,残缺、异常数据自动修正,还具有专家视频、专题图制作等功能。通过建立的测土配方施肥服务站以及配肥站的触摸屏、PC机和配肥机终端系统,可为农民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
车升国[7](2015)在《区域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制定方法与应用》文中指出化肥由低浓度到高浓度、由单质肥到复合(混)肥、复合(混)肥由通用型走向专用化,是世界肥料发展的主要趋势。我国幅员辽阔,土壤、气候和作物类型复杂多样,农业经营以小农经济为主,规模小、耕地细碎化。因此,区域化、作物专用化是我国复合(混)肥料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根据我国不同类型大田作物的区域分布特点,系统研究区域作物需肥规律、气候特性、土壤特点、施肥技术等因素,开展区域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制定方法与应用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根据农田养分投入产出平衡原理,研究建立了“农田养分综合平衡法制定区域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农艺配方的原理与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农田养分综合平衡施肥模型,确定区域作物氮磷钾施肥总量以及基肥和追肥比例,从而获得区域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基肥、追肥中氮磷钾配比,也即复合(混)肥料配方。通过施肥模型确定区域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氮磷钾配比,使作物产量、作物吸收养分量、作物带出农田养分量、肥料养分损失率、养分环境输入量、土壤养分状况、气候生态等因素对区域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制定的影响过程定量化。根据区域作物施肥量来确定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生产的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可同时实现氮磷钾三元素的精确投入。(2)根据农田土壤养分综合平衡施肥模型,确定区域小麦农田氮、磷、钾肥推荐施用量,从而获得区域小麦专用复合(混)肥料氮磷钾比例(N:P2O5:K2O),确定区域小麦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我国小麦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中氮磷钾比例为1:0.40:0.31,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65:0.51。不同区域小麦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和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分别为:东北春小麦区1:0.42:0.15、1:0.60:0.21;黄淮海冬小麦区1:0.45:0.40、1:0.79:0.70;黄土高原冬小麦区1:0.50:0.09、1:0.77:0.14;西北春小麦区1:0.47:0.47、1:0.80:0.81;新疆冬春麦兼播区1:0.27:0.25、1:0.65:0.59;华东冬小麦区1:0.42:0.38、1:0.61:0.54;中南冬小麦区1:0.24:0.28、1:0.35:0.43;西南冬小麦区1:0.34:0.26、1:0.57:0.43;青藏高原冬春麦兼播区1:0.62:0.70、1:1.04:1.17。(3)根据农田土壤养分综合平衡施肥模型,确定区域玉米农田氮、磷、钾肥推荐施用量,从而可获得区域玉米专用复合(混)肥料氮磷钾比例(N:P2O5:K2O),确定区域玉米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我国玉米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中氮磷钾比例为1:0.40:0.30,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93:0.69。不同区域玉米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和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分别为:东北春播玉米区1:0.65:0.52、1:1.39:1.11;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1:0.37:0.18、1:0.62:0.30;北方春播玉米区1:0.45:0.08、1:1.73:0.32;西北灌溉玉米区1:0.39:0.36、1:0.95:0.86;南方丘陵玉米区1:0.27:0.40、1:0.50:0.73;西南玉米区1:0.41:0.29、1:1.22:0.87。(4)根据农田土壤养分综合平衡施肥模型,确定区域水稻农田氮、磷、钾肥推荐施用量,从而可获得区域水稻专用复合(混)肥料氮磷钾比例(N:P2O5:K2O),确定区域水稻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我国水稻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中氮磷钾比例为1:0.44:0.56,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75:0.96。不同区域水稻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和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分别为:东北早熟单季稻区1:0.47:0.18、1:0.94:0.35;华北单季稻区1:0.35:0.28、1:0.61:0.50;长江中下游平原双单季稻区晚稻1:0.29:0.58、1:0.49:0.98,早稻1:0.34:0.37、1:0.57:0.63,单季稻1:0.53:0.95、1:0.92:1.63;江南丘陵平原双单季稻区晚稻1:0.42:0.75、1:0.63:1.12,早稻1:0.44:0.80、1:0.67:1.22,单季稻1:0.51:0.45、1:0.75:0.67;华南双季稻区晚稻1:0.33:0.50、1:0.61:0.92、早稻1:0.39:0.74、1:0.71:1.36;四川盆地单季稻区1:0.58:0.83、1:1.05:1.49;西北单季稻区1:0.53:0.30、1:0.90:0.52;西南高原单季稻区1:0.77:0.97、1:1.32:1.66。(5)根据农田土壤养分综合平衡施肥模型,确定区域马铃薯农田氮、磷、钾肥推荐施用量,从而可获得区域马铃薯专用复合(混)肥料氮磷钾比例(N:P2O5:K2O),确定区域马铃薯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我国马铃薯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31:0.89,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54:1.59。不同区域马铃薯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和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分别为:北方一作区1:0.39:0.56、1:0.53:0.77;中原二作区1:0.39:0.58、1:1.10:1.62;南方二作区1:0.15:1.04、1:0.26:1.85;西南混合区1:0.47:1.55、1:0.79:2.60。(6)根据农田土壤养分综合平衡施肥模型,确定区域油菜农田氮、磷、钾肥推荐施用量,从而可获得区域油菜专用复合(混)肥料氮磷钾比例(N:P2O5:K2O),确定区域油菜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我国油菜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73:0.70,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1.16:1.11。不同区域油菜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和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分别为:春油菜区1:0.70:0.55、1:0.80:0.63;长江下游冬油菜区1:0.50:0.24、1:0.86:0.40;长江中游冬油菜区1:0.60:0.56、1:1.13:1.07;长江上游冬油菜区1:1.00:1.20、1:1.20:2.34。(7)根据农田土壤养分综合平衡施肥模型,确定区域棉花农田氮、磷、钾肥推荐施用量,从而可获得区域棉花专用复合(混)肥料氮磷钾比例(N:P2O5:K2O),确定区域棉花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我国棉花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37:0.65,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67:1.17。不同区域棉花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和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分别为:黄河流域棉区1:0.45:0.94、1:0.84:1.76;西北内陆棉区1:0.44:0.44、1:0.74:0.73;长江流域棉区1:0.24:0.65、1:0.45:1.20。(8)根据农田士壤养分综合平衡施肥模型,确定区域花生农田氮、磷、钾肥推荐施用量,从而可获得区域花生专用复合(混)肥料氮磷钾比例(N:P2O5:K2O),确定区域花生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我国花生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全国一次性施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35:0.85,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48:1.10。不同区域花生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和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分别为:东北花生区1:0.22:0.69、1:0.35:1.11;黄河流域花生区1:0.59:0.86、1:0.76:1.10;长江流域花生区1:0.31:0.90、1:0.48:1.40;东南沿海花生区1:0.35:1.07、1:0.78:2.41。(9)根据农田土壤养分综合平衡施肥模型,确定区域大豆农田氮、磷、钾肥推荐施用量,从而可获得区域大豆专用复合(混)肥料氮磷钾比例(N:P2O5:K2O),确定区域大豆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我国大豆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43:0.52,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为1:0.43:0.52。不同区域大豆专用复合(混)肥料一次性施肥配方和基肥配方氮磷钾比例分别为:北方春大豆区1:0.43:0.33、1:0.43:0.33;黄河流域夏大豆区1:0.6:0.72、1:0.73:0.87;长江流域夏大豆区1:0.48:0.79、1:0.48:0.79;南方多熟制大豆区1:0.60:1.07、1:0.60:1.07。
李洪文,叶和生,李保华,李春莲,施文发,郭家军,苏亚芳,李姝莹[8](2014)在《田间肥效试验数据的频率分析和施肥决策》文中研究指明为解决农业试验统计分析软件、扬州分析器(2.2)、Excel进行回归分析建立的部分非典型性肥料效应方程推荐的施肥量出现异常偏大、偏低甚至负值,脱离当地生产实际的问题。本文应用概率理论的基本知识和频数的原理和方法,对油菜田间肥效试验数据应用频率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的油菜优化施肥量产量为1732.4 kg/hm2,氮、磷、钾优化组合范围分别为210.36149.64 kg/hm2、81.8958.11 kg/hm2、81.8958.11 kg/hm2,与试验地(田)和当地生产实际相吻合。本研究是在频率分析的基础上,用加权平均方法,确定各种不同产量目标的生产因素组合,将其中产量高,出现频率大(稳产),用肥节省的组合作为优化生产措施,具有增加施肥决策信息量,减少或避免小概率事件的风险的优点。可解决肥效试验数据分析统计汇总,应用扬州分析器(2.2)、Excel、DPS等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建立的部分非典型肥料效应函数推荐的施肥量和目标产量出现异常值,与当地生产实际不相符的问题。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经方差分析不显着的试验,能否应用该研究方法进行施肥决策,推荐氮、磷、钾肥料优化组合和优化施肥量产量,还需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进一步探讨。
谭慧月[9](2014)在《面向农户的智能配方施肥空间数据库建立与应用研究 ——以高桥镇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现阶段,我国耕地资源紧张且因为在种植过程中盲目施肥、不仅用量大、配比失衡,而且化肥中含有较高的重金属污染物,破坏土壤理化性状,使土地生产潜力下降。国家启动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和耕地地力评价项目,希望通过科学的手段来缓解这个问题。两个项目产生了大量的成果数据,为农民科学施肥增长产量和保护耕地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持,但是很多农民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而不会直接把这些数据应用于实际生产中,使项目的成果推广受到限制。根据GIS技术和农民群体特点,结合项目成果数据,研发构建面向农户的智能配方施肥空间数据库以及实现其应用,达到把成果数据有效的应用于农民实际生产中的目的本文应用Geodatabase数据模型定义、组织空间数据,SQL Sever2008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存储数据,利用ArcSDE存储数据和访问通道建立了高桥镇实地调查数据和成果数据的统一存储的管理模型。同时利用ArcGIS for Desktop平台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实现空间数据库的结构设计和数据入库,完成面向农户的智能配方施肥空间数据库的构建。本研究基于GIS软件平台的Arc Engine组件和程序开发语言C#完成了面向农户的智能配方施肥空间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该系统具有数据访问与加载、地图操作、信息查询显示、提供配方施肥建议和测量工具等功能。该系统的建立,实现了将测土配方施肥成果数据和耕地地力评价成果数据有效的应用于农民的实际生产中的目的,并为农户进行科学施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本文主要包含以下工作:1.通过对高桥镇实地调查收集的资料、测土配方施肥成果数据以及耕地地力评价成果数据的整理、分析,完成了数据的有效分类。2.根据Geodatabase数据模型和Arc Engine技术的特点,进行系统配置和数据的预处理,为后期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和构建提供技术支持。3.利用Geodatabase数据模型和ArcSDE技术,设计并构建了面向农户的智能配方施肥空间数据库,实现了对数据的有效存储和管理。4.以Arc Engine和VS2010为开发平台,使用C#语言,探索和开发了面向农户的智能配方施肥空间数据库应用系统。
孙玉香[10](2013)在《甘南县测土配方施肥实践与成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总结甘南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二、应用微机开展优化配方施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微机开展优化配方施肥(论文提纲范文)
(1)测土配方施肥辅助决策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论文结构 |
2 需求分析 |
2.1 技术需求 |
2.1.1 克里金插值 |
2.1.2 移动GIS |
2.1.3 WebService |
2.2 功能性需求 |
2.2.1 所需数据 |
2.2.2 客户端功能 |
2.2.3 管理端功能 |
2.3 其它需求 |
2.4 本章小结 |
3 配方施肥模型的研建 |
3.1 施肥模型的研究 |
3.1.1 施肥模型参数 |
3.1.2 施肥模型对比 |
3.2 施肥模型的构建 |
3.2.1 总体施肥模型 |
3.2.2 具体作物施肥模型 |
3.3 本章小结 |
4 系统设计 |
4.1 总体设计 |
4.1.1 系统设计目标 |
4.1.2 系统设计原则 |
4.1.3 系统架构设计 |
4.2 系统概要设计 |
4.2.1 系统功能设计 |
4.2.2 系统开发与运行环境 |
4.3 数据库设计 |
4.3.1 数据库设计原则 |
4.3.2 空间数据库 |
4.3.3 属性数据库 |
4.4 本章小结 |
5 系统实现 |
5.1 后台管理的实现 |
5.1.1 用户信息管理 |
5.1.2 土壤信息管理 |
5.1.3 发布农业资讯 |
5.1.4 施肥模型参数的更新 |
5.2 前台应用的实现 |
5.2.1 用户登录 |
5.2.2 图层浏览 |
5.2.3 位置服务 |
5.2.4 养分信息查询 |
5.2.5 施肥方案推荐 |
5.2.6 土壤属性查询 |
5.2.7 浏览农业资讯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与成果 |
(2)内蒙古烟叶生产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的背景 |
(二)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三)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 国内研究 |
2. 国外研究 |
(四) 研究的方法 |
1. 文献研究法 |
2. 调查分析法 |
(五)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1. 创新之处 |
2. 不足之处 |
一、内蒙古烟叶生产发展概况 |
(一) 种植烟叶的区域优势 |
1. 农业自然资源丰富 |
2. 丰富的煤炭、电力资源 |
3. 政策优势 |
(二) 内蒙古烟叶生产发展情况及分析 |
1. 内蒙古烟叶种植历程 |
2. 内蒙古现代烟草农业发展 |
3. 烟叶生产支持体系建设 |
4. 生产现状 |
二、内蒙古烟叶生产发展存在的问题与限制因素分析 |
(一) 烟叶生产发展形势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1. 生存空间趋于收缩 |
2. 烟叶产销矛盾较大 |
3. 生产技术、管理措施相对落后 |
(二) 限制因素分析 |
1. 种植品种单一 |
2. 烟田轮作困难 |
3. 烟叶质量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
4. 烟叶生产成本高 |
5. 种植烟叶比较收益不明显 |
6. 烟叶技术队伍和烟农队伍逐渐老龄化 |
(三) 近三年烟叶生产成本调查和分析 |
(四)近三年烟叶生产收益调查和分析 |
三、内蒙古烟叶生产发展对策与建议 |
(一) 持续优化生产方式 |
1. 优化生产布局 |
2. 抓住机遇,加强与工业企业的合作 |
3. 加大烟叶生产适用技术的推广 |
4. 优化等级结构 |
5. 加大减工降本力度 |
6. 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培育有机烟叶 |
7. 扩大烟农转产增收途径 |
(二) 烟农转产分析 |
1. 争取政策支持 |
2. 扩大技能培训范围 |
3. 选择转产途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2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施方案研究 |
2.1 土壤测试 |
2.1.1 土壤样品采集与制备 |
2.1.2 土壤样品检测与县域土壤养分统计 |
2.2 肥料效应田间试验 |
2.2.1 作物肥料效应田间试验 |
2.2.2 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 |
2.3 测土配方施肥数学模型研究 |
2.3.1 测土配方施肥数学模型的选择 |
2.3.2 测土配方施肥数学模型的建立 |
2.4 科学施肥研究 |
2.5 小结 |
3 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的总体设计 |
3.1 系统的设计目标与设计原则 |
3.1.1 系统设计目标 |
3.1.2 系统设计原则 |
3.2 系统开发环境与开发平台 |
3.2.1 系统开发环境 |
3.2.2 系统开发平台 |
3.3 系统体系结构与功能设计 |
3.3.1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
3.3.2 系统功能设计 |
3.4 系统总体设计流程 |
3.5 系统数据库的设计与建立 |
3.5.1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思想 |
3.5.2 Microsoft Access 2010 介绍 |
3.5.3 系统数据库建立与实现 |
3.6 小结 |
4 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
4.1 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的实现 |
4.2 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在变量配肥机上的应用 |
4.3 小结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农业推广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
(4)基于GIS的宁安市测土配方施肥系统的设计与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2 信息技术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中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论文技术路线 |
2 数据获取与处理 |
2.1 研究区概况 |
2.1.1 研究区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 |
2.1.2 研究区农业生产情况 |
2.1.3 研究区土壤类型与分布状况 |
2.2 土壤养分空间分布数据获取 |
2.3 采样点养分数据的处理 |
2.3.1 数据检验 |
2.3.2 空间插值形成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图 |
2.4 施肥模型的构建 |
3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
3.1 数据库需求分析 |
3.2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 |
3.3 系统数据库组织结构 |
3.4 数据库的设计与构建 |
3.4.1 数据模型 |
3.4.2 属性数据设计 |
3.4.3 数据库建立 |
4 系统设计与开发 |
4.1 系统关键技术 |
4.1.1 Arc GIS Server概述 |
4.1.2 .NET核心技术 |
4.1.3 关系数据库 |
4.1.4 网络体系结构类型 |
4.2 系统分析 |
4.2.1 系统的需求分析 |
4.2.2 系统可行性分析 |
4.3 系统研究内容与目标 |
4.3.1 系统研究内容 |
4.3.2 系统研究目标 |
4.4 系统设计原则 |
4.5 系统开发环境与工具 |
4.5.1 开发方式 |
4.5.2 开发平台与工具 |
4.6 系统总体设计流程 |
4.6.1 系统开发设计路线 |
4.6.2 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 |
4.7 系统开发环境 |
4.8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
4.9 系统实现 |
4.9.1 GIS服务平台的实现 |
4.9.2 系统功能实现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5)基于GIS的测土配方物联网设计与关键模块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测土配方的研究 |
1.2.2 关于物联网的研究 |
1.2.3 关于GIS技术及其在物联网中应用的研究 |
1.2.4 研究评述 |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关键技术 |
2.1 基于GIS的测土配方物联网理论基础研究 |
2.2 相关概念 |
2.2.1 物联网概念 |
2.2.2 农业物联网概念 |
2.3 关键技术 |
2.3.1 测土配方技术 |
2.3.2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二次开发 |
2.3.3 数据库技术 |
第三章 测土配方物联网总体结构设计 |
3.1 需求分析 |
3.1.1 需求问题描述 |
3.1.2 总体需求问题分析 |
3.1.3 功能性需求分析 |
3.1.4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2 设计目标与设计思想 |
3.3 设计原则 |
3.4 总体结构设计 |
3.4.1 开发环境 |
3.4.2 物理结构设计 |
3.4.3 逻辑结构设计 |
第四章 支撑层测土配方信息数据库模块设计与实现 |
4.1 数据库设计准备 |
4.2 空间数据库概念设计 |
4.3 空间数据库逻辑设计 |
4.4 空间数据库物理设计 |
4.5 数据关联与数据库的实现 |
第五章 应用层测土配方信息管理平台设计 |
5.1 总体设计 |
5.1.1 过程模型设计 |
5.1.2 功能需求分析与设计 |
5.1.3 平台实现原则 |
5.2 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
5.2.1 人机界面 |
5.2.2 系统功能子模块 |
第六章 测土配方信息管理平台应用 |
6.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
6.1.1 研究区概况 |
6.1.2 数据来源 |
6.2 人机界面 |
6.3 数据文件管理功能模块 |
6.4 空间信息分析功能模块 |
6.5 施肥方案推荐模块 |
6.6 信息查询展示功能模块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创新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6)基于云计算的测土配方施肥服务系统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1.1 研究内容 |
1.1.1 研发“邯郸市测土配方施肥服务网”网站门户系统 |
1.1.2 研发邯郸市测土配方施肥数据管理系统 |
1.1.3 研发支持多终端查询的邯郸市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 |
1.1.4 研发农业专家在线视频互动服务子系统 |
1.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2.1 研究方法 |
1.2.1. 1 文献搜集法。 |
1.2.1. 2 系统分析法。 |
1.2.1. 3 专家咨询法。 |
1.2.2 技术路线 |
1.2.2. 1 实地调查。 |
1.2.2. 2 采样测试。 |
1.2.2. 3 田间试验。 |
1.2.2. 4 肥料的配方制定。 |
1.2.2. 5 数据库建设。 |
1.2.2. 6 专家决策系统的开发。 |
1.2.2. 7 专家在线视频互动服务系统的开发。 |
1.2.2. 8 结果的评估。 |
2 研究成果 |
2.1 系统组成与架构 |
2.1.1 系统组成 |
2.1.2 系统架构 |
2.2 子系统及功能 |
2.2.1 Web门户系统 |
2.2.1. 1 前台栏目规划与信息展示。 |
2.2.1. 2 后台系统规划及功能。 |
2.2.2 客户端系统 |
2.2.2. 1 触摸屏系统。 |
2.2.2. 2 微机客户端。 |
2.2.2. 3 配肥机终端。 |
2.2.3 云后台支撑子系统 |
2.2.4 地理信息资源管理系统 |
2.2.5 测土配方信息资源数据库系统 |
2.2.5. 1 数据录入与预处理。 |
2.2.5.2资源数据管理系统。 |
2.2.6 专家在线视频服务子系统 |
2.2.7 数据更新功能 |
3 系统实现途径和运行环境 |
3.1 系统实现途径 |
3.2 运行环境要求 |
3.2.1 云平台环境要求 |
3.2.2 WEB门户要求 |
3.2.3 终端环境要求 |
4 系统实际部署及应用效果 |
4.1 系统部署及使用情况 |
4.2 应用效果 |
(7)区域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制定方法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产业发展状况 |
1.2.1 复合(混)肥料产业发展 |
1.2.2 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产业发展 |
1.3 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研究进展 |
1.3.1 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制定的影响因素 |
1.3.2 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制定的原理与方法 |
1.3.3 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养分元素配伍与效应 |
1.3.4 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增效技术研究 |
1.3.5 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的增产效果与环境效应 |
1.3.6 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农艺配方的工业化实现 |
1.3.7 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技术发展趋势 |
1.4 本研究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1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2.1.1 研究目标 |
2.1.2 研究内容 |
2.2 技术路线 |
2.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2.3.1 研究方法 |
2.3.2 参数获取与数据来源 |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
第三章 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制定的原理与方法 |
3.1 引言 |
3.2 农田养分综合平衡法制定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的原理与方法 |
3.2.1 配方依据 |
3.2.2 农田养分综合平衡施肥模型 |
3.3 农田养分综合平衡法施肥量模型参数的确定 |
3.3.1 作物带出农田养分量 |
3.3.2 环境养分输入量 |
3.3.3 肥料养分损失率 |
3.3.4 矫正参数的确定 |
3.4 区域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
3.4.1 区域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原则与方法 |
3.4.2 区域农田作物施肥配方区划的确定 |
3.4.3 区域农田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的确定 |
3.5 模型评价 |
3.6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区域小麦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
4.1 引言 |
4.2 小麦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 |
4.3 农田养分综合平衡法研制区域小麦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的原理 |
4.4 区域小麦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
4.4.1 区域小麦施肥量确定 |
4.4.2 区域小麦施肥量验证 |
4.4.3 区域小麦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确定 |
4.4.4 区域小麦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图 |
4.5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区域玉米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
5.1 引言 |
5.2 玉米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 |
5.3 农田养分综合平衡法研制区域玉米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的原理 |
5.4 区域玉米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
5.4.1 区域玉米施肥量确定 |
5.4.2 区域玉米施肥量验证 |
5.4.3 区域玉米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确定 |
5.4.4 区域玉米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图 |
5.5 小结与讨论 |
第六章 区域水稻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
6.1 引言 |
6.2 水稻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 |
6.3 农田养分综合平衡法研制区域水稻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的原理 |
6.4 区域水稻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
6.4.1 区域水稻施肥量确定 |
6.4.2 区域水稻施肥量验证 |
6.4.3 区域水稻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确定 |
6.4.4 区域小麦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图 |
6.5 小结与讨论 |
第七章 区域马铃薯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
7.1 引言 |
7.2 马铃薯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 |
7.3 农田养分综合平衡法研制区域马铃薯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的原理 |
7.4 区域马铃薯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
7.4.1 区域马铃薯施肥量确定 |
7.4.2 区域马铃薯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确定 |
7.4.3 区域马铃薯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图 |
7.5 小结与讨论 |
第八章 区域油菜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
8.1 引言 |
8.2 油菜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 |
8.3 农田养分综合平衡法研制区域油菜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的原理 |
8.4 区域油菜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
8.4.1 区域油菜施肥量确定 |
8.4.2 区域油菜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确定 |
8.4.3 区域油菜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图 |
8.5 小结与讨论 |
第九章 区域棉花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
9.1 引言 |
9.2 棉花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 |
9.3 农田养分综合平衡法研制区域棉花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的原理 |
9.4 区域棉花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
9.4.1 区域棉花施肥量确定 |
9.4.2 区域棉花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确定 |
9.4.3 区域棉花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图 |
9.5 小结与讨论 |
第十章 区域花生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
10.1 引言 |
10.2 花生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 |
10.3 农田养分综合平衡法研制区域花生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的原理 |
10.4 区域花生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
10.4.1 区域花生施肥量确定 |
10.4.2 区域花生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确定 |
10.4.3 区域花生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图 |
10.5 小结与讨论 |
第十一章 区域大豆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
11.1 引言 |
11.2 大豆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 |
11.3 农田养分综合平衡法研制区域大豆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的原理 |
11.4 区域大豆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
11.4.1 区域大豆施肥量确定 |
11.4.2 区域大豆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确定 |
11.4.3 区域大豆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图 |
11.5 小结与讨论 |
第十二章 结论与展望 |
12.1 主要结论 |
12.1.1 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制定的原理与方法 |
12.1.2 区域小麦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
12.1.3 区域玉米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
12.1.4 区域水稻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
12.1.5 区域马铃薯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
12.1.6 区域油菜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
12.1.7 区域棉花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
12.1.8 区域花生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
12.1.9 区域大豆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研制 |
12.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数据来源 |
附录2 作物统计数据 |
附录3 长期施肥试验基本概况 |
附录4 土壤养分统计分析 |
附录5 小麦、玉米、水稻各地区肥料施用量 |
附录6 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区划图 |
附录7 农业部小麦、玉米、水稻施肥建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田间肥效试验数据的频率分析和施肥决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设计 |
1.2 供试验材料 |
1.2.1 试验地概况 |
1.2.2 供试验肥料 |
1.2.3 供试验农作物及其品种 |
1.3 试验经过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建立三元二次肥料效应数学方程 |
2.2 设定统计区间 (产量范围) |
2.3 统计落入设定产量范围 (统计区间) 的频率 |
2.4 分别计算氮、磷、钾平均数、标准差、均数标准差 |
2.5 计算氮磷钾优化组合范围 |
2.6 计算优化施肥量产量 |
3 结论与讨论 |
(9)面向农户的智能配方施肥空间数据库建立与应用研究 ——以高桥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空间数据库的研究现状 |
1.2.1 空间数据库的重要性 |
1.2.2 空间数据库的研究现状 |
1.2.3 面向农户的空间数据库现状 |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2 空间数据库相关理论和构建技术 |
2.1 空间数据库的特征 |
2.2 空间数据模型 |
2.2.1 空间数据模型的发展历程 |
2.2.2 Geodatabase数据模型 |
2.3 ArcGIS for Desktop和AE组件 |
2.3.1 ArcGIS for Desktop |
2.3.2 AE组件 |
2.4 小结 |
3 面向农户的智能配方施肥空间数据库设计与构建 |
3.1 空间数据库准备 |
3.1.1 农户需求分析 |
3.1.2 系统配置 |
3.1.3 数据采集与处理 |
3.2 空间数据设计 |
3.2.1 概念设计 |
3.2.2 逻辑设计 |
3.3 空间数据入库 |
3.3.1 空间数据库连接 |
3.3.2 空间数据入库 |
3.4 小结 |
4 面向农户的智能配方施肥空间数据库的应用 |
4.1 系统设计原则 |
4.2 系统的功能需求 |
4.3 系统的总体设计 |
4.3.1 总体框架 |
4.3.2 开发环境 |
4.3.3 系统功能设计 |
4.4 主界面介绍 |
4.5 系统功能模块 |
4.5.1 空间数据管理模块 |
4.5.2 查询功能模块 |
4.5.3 配方施肥建议 |
4.5.4 打印输出 |
4.6 数据库管理 |
4.7 小结 |
5 结论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5.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甘南县测土配方施肥实践与成效(论文提纲范文)
1 测土配方施肥主要做法 |
1.1 建立健全组织,制定实施方案 |
1.2 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为高标准实施项目打下基础 |
1.3 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土样采集、制备化验、保管储藏等工作 |
1.4 健全数据库与档案,增强工作的延续性、可借鉴性 |
1.5 加强化验室建设、安全管理及运行 |
2 测土配方施肥取得的成效 |
3 测土配方施肥存在的问题 |
4 建议 |
4.1 稳定专业队伍 |
4.2 加强监督检查 |
四、应用微机开展优化配方施肥(论文参考文献)
- [1]测土配方施肥辅助决策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李永浩. 山东农业大学, 2020(01)
- [2]内蒙古烟叶生产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 田来安.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3]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冯绍振. 山东农业大学, 2017(01)
- [4]基于GIS的宁安市测土配方施肥系统的设计与研发[D]. 胡忠艳. 东北农业大学, 2016(02)
- [5]基于GIS的测土配方物联网设计与关键模块实现[D]. 张智超. 南京农业大学, 2016(04)
- [6]基于云计算的测土配方施肥服务系统研究与应用[J]. 顾洪瑞,杜华婷,马利强,毛卫东,张志勇. 河北农业科学, 2015(03)
- [7]区域作物专用复合(混)肥料配方制定方法与应用[D]. 车升国. 中国农业大学, 2015(09)
- [8]田间肥效试验数据的频率分析和施肥决策[J]. 李洪文,叶和生,李保华,李春莲,施文发,郭家军,苏亚芳,李姝莹. 中国农学通报, 2014(27)
- [9]面向农户的智能配方施肥空间数据库建立与应用研究 ——以高桥镇为例[D]. 谭慧月. 华中农业大学, 2014(09)
- [10]甘南县测土配方施肥实践与成效[J]. 孙玉香. 现代农业科技, 2013(20)